楼主: 姚正阳
39089 66

[星座大全] 麦玲玲面相讲座(据香港电视节目整理),附改善方法 [推广有奖]

41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6-5 20:36: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图说28:慈心于物(甲)

   

    经文:慈心于物。

    【原文】

    素罗衫子绛红裳,不是人间窈窕娘。

    水族多情知报德,敲门夜半送玄霜。

    注:“慈”者,万善之根本。人欲积德累功,不独爱人,兼当爱物。盖物至微,亦系生命。人能慈心于物命之微,方便救护,则杀机自泯,仁心渐长矣。有不永享福寿者乎?

    案:前朝陆生,富于财。家有花园一所,崇台幽馆,靡不备具。临池有亭曰“藏春”,池方圆数亩,遍置菱荷。一日天旱水涸,见一物在泥中蠕蠕而动,视之乃大白鼋。生父喜曰:“此异味也,曷烹以供客。”生曰:“此物久育池中,杀之不祥,请宥其命。”父首肯。生命僮放入江中,鼋回头顾生,有感谢状,悠然而逝。生后疽发于背,昼夜呼痛,恹恹一息。至夜半,忽有一白衣绛裙美女叩门而入,至床前谓生曰:“君染此恙,妾心忧如焚。”用手摩其疮,不啻冰雪,顷刻痛止。又于袖中出黑药一粒,令其清水服之,生疮旋愈。因叩头谢曰:“已朽之骨,荷蒙上真救活。裴航之遇云英,刘阮之入天台,仆何敢萌此念?惟愿拜为门下,听教诲足矣。”女曰:“不必谢,彼此皆扶持也。吾辈水仙,何能适世间人?君不日得佳妇,即如妾在房帏。”留诗一章,飘然而去。其诗曰:“妾姓袁兮字绿瑛,藏春亭畔旧知名。月中乞得玄霜药,为报当年免受烹。”生方悟,袁者,鼋也,乃昔日所救白鼋报恩。后

    娶妇,其面貌如女,喜着白衣。女所云如侍房帏之语,诚有自也。陆生救鼋不过一念不忍,原无望报之心。乃值垂危之际,服玄霜而立愈。则雀衔环,蛇报珠,信不诬也。世之烹宰物命者,观此当猛省。

    【注释】 (1)裴航遇云英:裴航、云英是唐代裴鉶所作小说《传奇·裴航》的男女主人公。

    (2)刘阮入天台:南朝宋刘义庆小说《幽明录》中人物刘晨、阮肇二人的合称。二人俱东汉剡县人,永平年间同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子,留居半年辞归。及还乡,子孙已历七世。后又离乡,不知所终。

    (3)雀衔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东汉弘农人杨宝少时救了一只黄雀,后有一黄衣童子送白环四枚相报,谓当使其子孙显贵,位登三公。后因以“杨雀衔环”为报恩典实。

    (4)蛇报珠:传说汉朝隋侯出行,见一条大蛇被拦腰砍伤,命人为蛇医治,一年之后,蛇衔了一颗大明珠以作报答。

    附:宋侍郎王敏仲喜放生。一日忽生疑,往决于小法华禅师,曰:“以某所见,物不杀不放,付之无心,可乎?”师厉声曰:“大错,大错!面前木头皆是无心,着几个木头,能救得世间一个苦人否?”公闻骇然,发心永行放生。功德大抵慈是善,放生实养慈之术也。

    杭州陆丽京、张用霖、应嗣音、陈际叔诸公,立有放生社。因和作东坡戒杀诗,戴茂齐篡辑《转劫轮》一书,欲采入。时有妄少年,力抵戒杀之非。戴曰:“丽京诸君所言背道,岂苏公亦未明于道耶?”少年并苏亦抵之。是夜梦至一厅,上坐高巾深衣(古代上衣﹑下裳相连缀的一种服装,为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常穿的衣服也是庶人的常礼服)、修髯大颡(sǎng,额头)者,怒容可畏,与之论戒杀放生,无背于王道。少年辞屈,谢罪而退。次日,口旁生一毒,几殆,告许放生十万以赎罪,始苏。黄相国尝举以告人者。

    有人题诗曰:放生功德浩无边,安得富人不惜钱。寒士寡财须爱物,先持戒杀贵心坚。

    明江山县朱恺,字寿仁,忠厚力学,其家不食牛犬三世矣。少失怙,体羸善病,啜牛汤即瘥(chài,病愈)。因贫,课徒邻村,得束脩八金。归途避雨古庙,见壁上粘二纸,一杀牛果报,一食牛果报,读之词旨惨切,惭汗弥襟,怃然曰:“吾今二十九岁,尚未入泮,必食牛肉之故也。况违祖宗之戒,不孝;食有功之畜,不仁;恣口腹之欲,不义;睹兹果报而不痛戒,不智。犯此四罪,大祸且至矣,尚何功名福泽之有?”即叩祷神前,誓不食牛。雨霁将行,适村屠尤光宇入庙,朱问何来,云近买一瘦牛,虑亏本,特来求签。问牛何在,云在庙外。朱出视之,牛双膝跪地,泪下如雨。朱恻然心动,问其值,云七金。如数付之,尤嫌色低,复索三钱,朱益之。既成,朱乃大书“神明放生”四字于版,悬牛项,遂解鼻绳纵牛去。是岁游泮,赘于乡中王贤家。王固望族也,一日樽酒间与翁谈放牛事,忽苍头报门外有牛,项悬版,麾之不去。朱出认之,果是己所放生者,令引往后圃空房。先是乡有积贼,浑号“人猕猴”者,素稔王家。因窥女妆丰,夜傍牛住空房,穴墻而进,径至朱房,囊卷衣饰将出,牛突入闯倒奁案,声甚厉。朱惊醒,大呼有贼,尽室亦惊呼。贼惧,趋牛腹下过,牛怒,举蹄绊囊。时呼声又急,贼弃囊而遁。王翁视囊物无恙,甚德牛。由是翁家永戒不食牛肉。已而两夕,贼复至,破后圃扉,见牛若怒状,因前被牛败,随牵牛出,抛所悬版,售屠获四金。适朱代翁收债,经屠门,瞥见所放牛,叩其出,屠以实告。牛向朱跪泣如前,朱又买之,另悬一版,大书“雷电放生”四字,复解绳纵牛去。越数载,馆古田富室钟宽家。近村有盗,钟甚恐。朱代画策,缮高垣以备。忽小童报,来一牛,项悬版,久立馆外。朱瞿然曰:“是吾放生牛也,素灵惊,盗将至矣。”遂与钟述翁家御盗事。迨三日,盗果至,持刀放火。钟梯望之,火光中睹牛怒哞,冲击如飞,觝辄披靡。盗窜,牛惫死,旁横二尸,尤光宇、“人猕猴”也。送县捕余党,盗悉平。钟德牛,瘗之,碣表“义牛墓”。由是钟家永戒不食牛。未几,岁值大比,朱赴秋闱,卷落归安。令某房阅朱卷,不惬意,置之。梦牛跪地,且哭且求,觉而复阅,文殊不佳,曰:“是必有阴德”。强荐之,竟中。揭晓,谒房师,师问何阴德,朱曰无之。再问,朱述近年放牛事,师叹异,因告前梦。及联捷,南宫房师亦有异兆,选授商邱令,有政声,严禁屠牛,备示所放义牛颠末,婉劝部民,民多化之。后擢显秩,乞归养,母享年九十一,朱九十六,子二,俱进士,至今子孙繁衍焉。(《物尤如此》)

    徐太史按:悯牛买放生,出于舌耕寒士之手,较多金者功加一等矣。独不解盗贼未至时,牛何以预知之,且何以既放之牛,而知朱生住足之所哉?岂鬼神使之欤,抑义牛之灵光炯炯也?

    残碑几度藓花秋,传说朱家旧放牛。热血黄泉埋不得,尚腾灵气暮山头。(徐太史诗)

    过客欷嘘感义牛,残碑几度藓花秋。文章代洒西风泪,暗里朱衣亦点头。(《戒杀弭劫篇》)

    半载辛勤只八金,舌耕糊口实酸心。世间多少豪华客,谁似朱公种德深。

    偶感危言起悔心,信根全仗慧根深。神前誓戒遵先训,四罪堪垂座右箴。

    放生共废十余金,两度终全爱物心。不待闱中牛报德,仁人早有帝天钦。

    鹿鸣宴罢又琼林,严禁屠牛恩更深。婉劝部民劳说法,几人不失布衣心。(芝堂敬跋四首)

    须江旧事几经秋,何处残碑认义牛。一念生机回造化,转移还在己心头。

    人间粒食赖耕牛,孰谓无牛可有秋。果报昭彰谁猛觉,屠儿几个早回头。(敬次徐太史韵二首)

    严州青溪王姓家养母犬,与所生小犬同牢。一日,主杀其母,煮半邀客共食。犬子绕案下,伺人掷骨于地,即衔去,往返者数。王对客笑曰:“人言犬不认骨,信然。”食尽,犬不复来,王怪而寻之。则见园中犬骨叠成一堆,上覆以土,而小犬死于母骨旁矣。王大惊悔,遂并埋其半,与客共戒不食,作《孝犬记》以风世。王姓后裔繁衍。(《警心录》)

    李哲生按:以无知犬子,尤且不俟终日,葬其母骨,人有累世不葬其亲,骸骨暴露者,视此何如也?

    徐太史按:《警心录》复记,德兴农家詹材,家贫,犬生子,无食。鹿坡王氏,距半里,求其子归,饲以糠糟。每食竟,即掉尾返故处,呕以哺母,至暮复然,虽风雨不辍。时有诗人为赋《孝犬歌》,歌曰:“慈鸟反哺古所称,不闻乳犬能效颦。鹿坡王氏世吉人,乞得乳犬于良邻。良邻家贫并乏食,母犬长飢柴骨立。乳犬食竟掉尾归,呕食喂母使母肥。朝餐归呕暮复续,兽类之中颖考叔。纷纷养志多缺如,愧杀四足之韩卢。”又记,村民赵五,其家犬生子方两月,随母行。母为虎噬,五呼邻众持矛逐之,稚犬奔衔虎尾。虎带之走,为荆棘挂骨,皮毛殆尽,终不肯脱。虎因系累稍迟,追及毙刀下。又《建宁府志》载,咸溪童镛,家畜两犬,一白一花,共出一母,狡狯解人意。后白者忽盲,不能进牢而食,主家以草藉檐外卧之。花者日衔饭,吐而饲之,夜则卧其旁。及白者死,主人埋之山麓,犬乃朝夕往绕数匝,若拜泣状,卧其旁,必移时而返。合前案读之,犬乎,犬乎,乃孝友若斯缱绻乎?

    天长县民戴某,朝出,其妻牧牛于野。犬随之,俄入草莽中不出。戴妻牵牛寻之,未百步,见虎据而食之,虎见人至,弃犬而搏人。牛见主有难,忿然而前,虎乃释人而应牛。互相斗不逾时,虎负牛胜,人获免。牧监奏闻朝廷,赐一牛代耕,前牛待其自终。

    有士人某性慈。其亲串家犬生四子,以为不祥,将弃之河。某见而乞归,养之。一日将暮,忽声如风雨,草木披靡,震撼山谷,遥见大蟒,身如车轮,目光闪闪,直趋某,将加吞噬。四犬径奔蟒,登跳扼其首,竞啮之。蟒死,某无恙。(《物尤如此》)

    李斯义曰:方某之留养犬子,不过一念之不忍,而卒免大厄。故凡作善事,但尽我心焉耳。若有意求报,则为善浅,而诚不足以动物矣。

    身缠蟒毒吐腥烟,并力酬恩始快然。溺犬路人尚怜死,自家溺女不知怜。(徐太史诗)

    同年张鹤洲行人,尝乘一驴,甚爱之。康熙甲辰,鹤洲以科场事下刑部,饘(zhān,稠粥)粥不继,乃以驴抵逋于人。一日过市,酸嘶悲鸣,堕其新主而逸归张邸。稍近之,辄啼啮不已。家兄西樵官吏部,为赋《义驴行》。呜呼!此驴胜华歆、贾充、褚渊六臣之徒多矣!(《池北偶谈》)

    义驴日下竞称奇,消得琅琊吏部诗。新主纵然刍秣好,不如故土乐忘饥。(徐太史诗)

    元生公,先曾祖父也。余少时闻先君言:公尝见一西客,以驴马负运皮货。内一马脊背破烂,血肉淋漓,卧不起,客鞭之数百,马辗转于地,终不能起立。公恻然曰:“是马想不能负运,何苦加鞭?”客曰:“不如此,然则弃之乎?”公曰:“何不卖去?”曰:“玄黄(“玄黄”代指血)如是,其谁肯受?”公问索价几何,曰:“昔以三十金买得,今惟求一半足矣。”公如数与之,客另雇马负货去。是时人皆笑公愚,且谓马必不起。公试牵之,马乃勉强支持起,遂牵至家,调养月余,脊愈后,肥健而驯从,不惊蹶,大称公意。一日,骑至亲友家赴宴归,公因过醉,行不数里,已在马背上睡熟矣。路经山麓,旁邻深涧,崎岖难行。马至此不前,而公睡如故。马大嘶,公亦不醒。寻日已西沉,马长嘶不辍,村人闻马声有异,觇之,乃公也,急唤醒焉。公讶曰:“马若冒险前行,祸必不测。马诚不负余哉!”后马死,公泣而埋之。

    伏枥谁怜缕喘存,俯鞍沉醉怯黄昏。青山埋骨频挥泪,何日驽骀再报恩。(徐太史诗)

    邠州屠者安姓家有牝羊并羔。一日,欲刲(kuī,宰杀)其母,缚上架之次,其羔忽向安,双跪前膝,两目涕淋。安惊异良久,置刀于地。去唤一童稚,共事刲宰。及回,遽失刀,乃为羔口衔之去,置墻阴下而卧其上。安疑为邻人窃,忽转身,趯(tì,跳跃)起羔尔,见刀在腹下,遂顿悟。即解下母羊,与羔并送僧寺,乞长生。自身寻舍妻孥,投寺内竺大师为僧,名守思。(《同生录二编》)

    徐太史曰:霜钟一杵,大众试静思。此羔瞥见缚母时,若何心碎?跪屠时,若何血迸?卧刀时,若何胆战?随母入寺时,若何足蹈?孝哉,羔乎!毅哉,屠乎!

    杀机一动几时休,羔跪屠前枉泪流。转眼擘开生死路,何人刀下肯回头。(徐太史诗)

    凤阳贾某贩猪为业,内有一猪甚驯,似识人意者,甚爱之,作样猪。每猪结队行,此猪为前导,豢养十数年矣。一日至宿州徐溪口,憩逆旅,主人利其金,杀之,投尸眢井,人莫知也。鬻猪于屠,逸去。屠追之,值州牧出,猪伏舆前啼,若有所诉。官异之,命役随所往奔,至眢井侧而嗥。探之,得一尸。诘屠,曰“不知”。问猪所自,曰“买之某店者”。往唤,以久出告,猪突入其室,啮店主人衣不释,捕至,一讯而服。猪送庙,日给粟升许。牧升任去,新任者不复给。僧忧食乏,呼猪募化,猪点首若会意状。悬袋猪项,导入市,众皆乐施。次日,猪即自往,已给者不复讨,未给者守之不去。众曰:“此猪道人也。”自是风雨无间,有以“猪道人”呼者,即摇尾奔至。给瓜果,不食,欲人并入袋中,负归,人益奇之。垂三十年,僧赖以活。乾隆戊子,猪老毙,僧以棺葬庙后,表曰“义猪坟”。

    徐太史曰:前后报主,曲折分明,众以道人目之也,猪已人矣。特笔纪毙之年也,又匪直以寻常人等之。

    披毛乃以道人呼,跳出刀山快意无。灵蠢原来同佛性,何曾依样画葫芦。(徐太史诗)

    衢州里胥(管理乡里事物的公差)催粮某家,某贫,无以备餐,有伏鸡拟烹之。里胥恍惚间见桑下黄衣女子向前乞命,且曰:“自死不足惜,不忍儿子未见日光耳。”胥惊异,至屋侧见一鸡孵蛋,其家将宰,立阻之。后再来,乃抱雏见胥,踊跃有似感恩状。既去,行数百步,一虎猝跃出。忽一鸡飞扑虎眼,胥获免。

    徐太史曰:胥如虎而动恻隐,虎心善矣,不然难逃真虎口也。是鸡灵幻莫测,真慈母,真侠士!

    片念仁慈转杀机,伏雌谁遣幻黄衣。柔肠儿女寻常事,不料雄心夺虎威。(徐太史诗)

    兴安胥郑某往乡催粮,夜宿似闻隔壁人语曰:“我明日当就烹,若辈幸自爱,毋扰害人。”谛听之,乃鸡母与小鸡语也。清晨谓主人曰:“毋宰鸡饷我,幸馈以生。”胥得鸡去至岑山,鸡奋飞入洞。胥迹之,见白金布地。喟然曰:“天赐我乎,我安置此?”遂建桥修路,力行善事,弃家为僧,守戒律,终其身。

    凈因寺沙门慧远,养一鹅,常随听经。每闻讲经,则入堂伏听。泛说他事,则鸣翔而出。(《两京记》)

    闻到妙来心即神,香云花雨幸皈身。此间未许谈风月,不似孤高鹤傲人。(徐太史诗)

    万历二年,无锡县秦贞中年无子,时届蒲节(即端午节),家人将宰鹅。贞见羽毛洁白,冠足如硃,偶动慈念,遂不宰,送至北禅寺放生。越三年,贞梦鹅来谢曰:“蒙君不杀,在寺闻讲诵《金刚经》,特来报恩。”贞醒,妻腹痛,遂生子,名梦奇。聪明清秀,年十二入泮。(《感应事迹》)

    六道无常疾电催,明珠老蛙孕慈胎。青衫一领休看易,三载闻经佛座来。(徐太史诗)

    李昭嘏应试秋闱,主司昼寝,忽寤,见一卷在枕前,阅之平平,令吏置架上。复寝,睨视有硕鼠衔其卷,复呈枕前,如是者三。勉录取之。李榜后来谒主司,问其故,李曰:“先人阴德不可知,但三世不养猫耳。”主司曰:“此鼠报德也。”李来春联捷。(《闻奇录》)

    家家猫喜食鱼肥,世庇茅庐报棘闱。不俟帘官三度荐,点头卷已拔朱衣。(徐太史诗)

    关中商人得能言鹦鹉于陇山,爱而厚食之。因事下狱,归时叹恨不已。鹦鹉曰:“郎在囹圄未逾旬,懊恼如是,我闭笼累年奈何?”商感而放之。后商同伴有过陇山者,鹦鹉必于林间曰:“郎无恙否?幸寄声,幸寄声。”(《物犹如此》)

    徐太史曰:“自起开笼放白鹇”,此商可嗣响雍陶矣。

    片言打动主人心,可悟人心感易深!借问郎今无恙否,多情谁似陇山禽?(徐太史诗)

    【注释】雍陶:雍陶为唐代诗人,曾作《和孙明府怀旧山》诗,诗曰“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秋来见月多归思,自起开笼放白鹇。”

    江南诸生某,夜梦环介胄者,长跪请曰:“诘朝(jié zhāo,即平明、清晨)有难,在公某友家,幸垂怜往救。”生惊寤。亟起造友家,见一奴携竹篮入,问何物,曰:“市得鱼,充早膳耳。”前视,则活鲤也。向友白其故,放之江中。逾年渡扬子江,陡遇狂飙,飘船至山下,石伤船底,瞬息将沉。众呼号莫措,咸谓无生理矣。顷随风鼓浪而前,若有物负而行者,水盈舟行益疾,竟达于岸。回望之,见一巨鲤摇尾而逝。(《物犹如此》)

使用道具

42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6-5 20:37: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徐太史曰:不入梦友家,而转求往救,此友必非仁心为质者。然述梦即放江中,还是善根路上人。

    李景文常就渔人货其所获,仍放水中,景文素好服食火炼丹砂,积热成疾,疽发于背,药莫能疗。昏寐中似有群鱼濡沫其毒,清凉快人,遂获瘥。(《物犹如此》)

    同在清凉世界行,临渊底事杀心萌。求仙不少丹朱误,那识长生即放生。(徐太史诗)

    镇江邵彪久未第,梦至一所,见大釜煮蛤蜊,皆作人声,呼彪姓名曰:“汝之不第,以此故也。”彪遂念“南无阿弥陀佛”,蛤蜊皆变成黄雀飞去。彪醒,痛戒,广劝世人,后乃及第,官至安抚。(《感应篇注》)

    华梧栖曰:见人杀生,有钱买放,无钱念佛,是亦救生之一法也。

    徐太史曰:“雀入大水为蛤”,是飞而潜矣。此则蛤化为雀,是潜而飞矣。阴阳变化不可思议,类如此,但不知釜蛤何以能言,且能知人祸福也。

    幻中复幻幻中真,戒杀分明示鬼神。会得蛤蜊言外意,升沉何必问严遵。(徐太史诗)

    【注释】(1)“雀入大水为蛤”:中国古代历法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每个节气有三候。其中寒露第一候“鸿雁来宾”,第二候“雀入大水为蛤”,第三候“菊有黄华”。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传说中黄雀于深秋潜入大水(大水指的是海),而蛤的条纹色泽又与黄雀近似,在深秋天寒时节,蛤类会大量繁殖,故以为是雀鸟所化。

    (2)严遵:字君平,西汉蜀郡人。严遵好老庄思想,隐居不仕,在成都以卜筮为生。

    长洲韩侍郎世能世居陆墓,甚贫。祖永椿喜放生,乏钱,每早起必持帚扫两岸螺蛳,尽放入水中。有时忍飢扫逾数里。如此者四十余年不倦。隆庆丁卯,侍郎赴乡试,梦金甲神告曰:“汝祖父放生功大,从此累代贵显。当先令汝入翰林,享一品荣。”后仕至少宗伯(礼部侍郎别称‘少宗伯’),奉使朝鲜,赐一品服。曾孙治万历丙午举人,沐崇祯壬午举人,六世孙菼(tǎn)康熙癸丑会元、状元。(《夺命录后编》)

    【注释】(1)韩世能: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存良,号敬堂。隆庆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参与编修世宗、穆宗实录。充经筵日讲官,累官礼部左侍郎。以疾归。曾使朝鲜,不受馈赠。著有《云东拾草》。

    (2)韩菼(1637年-1704年):字符少,别号慕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顺天乡试时,尚书徐乾学取之遗卷中。康熙十一年八月,韩菼考中顺天乡试,成为一名举人。康熙十二年二月,韩菼参加礼部会试,夺得第一名会元。同年,考取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修《考经衍义》百卷,历官日讲起居注官、右赞善、侍讲、侍读,礼部侍郎、吏部右侍郎。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南康狄相圃太守,署中桂花厅酒次(饮宴),述:阁学(内阁学士别称‘阁学’)汪巽泉先生,主讲豫章书院时,予造访焉,偶谈及果报,先生曰:“善恶报应,揆诸见闻,灼然可信。”因言登第后,一日假寐书斋,梦二童子明矑玉貌,各手擎红纱灯一盏至,曰:“府君请见。”予问府君为谁,不答。导之前往,不觉随往,至一潭侧,纵横不知几百亩也。幽深静绿,寒气袭肌。二童履水上如步康衢,予错愕,接踵,暗黑中恍惚殿宇曲折,历数重阶陛。二童置灯两旁,瞥见甲士森立,王者冕旒危坐,须眉苍古。予前揖之,王曰:“汝汪某乎?”曰:“然。”曰:“汝曾戕生命数万,知之乎?”予曰:“夙世公案惘惘未悉,现世恶业,自信无戕生灵之事。”王曰:“非前身事也,盍思之。”思之久不得,曰:“辱承明问,愚实未解。”王又曰:“且细思之,当自悟。”思之又久,乃曰:“忆总角时,馆师外出,会偕诸友嬉戏,捉获青蝇无算。去其翼,聚于高垤(dié)围之,引蝼蚁辏至,亦无算。乃以火著硝黄,突冲其围。蝇蚁灰飞,一时灭没,互为折手笑乐,得毋是乎?”王曰:“是也,知罪未?”予曰:“童子何知?希格外原宥。”王曰:“既知忏悔,急宜努力。当日同害物命诸童福命较薄,俱罹冥诛。汝本胪唱第一人,因此降为一甲二名。仕途得意中,时有拂意事,近交命运五年中少亨衢,行且入佳境矣,勉之。”忽惊悟。先生饶川乐平人,嘉庆丙辰榜眼,今官大宗伯(礼部尚书别称‘大宗伯’),白舫谨识。(《一心普度合编》)

    姚端恪公《戒杀箴》(公讳文然,字若侯,江南桐城人。癸未进士,官至刑部尚书。顺治甲午撰《感应篇颂言》一篇。):“百物之命,一人之舌。命不再生,舌惟暂悦。盘内添馐,厨中积血。共孽心伤,独孽冤结。愿我同人,生灵爱惜。”

    施愚山先生放鱼子法:凡鱼子切勿损坏,勿经盐水,用干松细泥拌裹,晒干收藏。自秋冬及春,积至四月望后,放于河滩水草中,无不全活。若当四五月间鱼子生育之时,或不得已而用鱼,可将子轻轻取出,随用干泥拌放,使常为日光所照,不半月即生,屡试屡验。

    【注释】施愚山先生:施闰章(1619—1683年),字尚白,号愚山,安微宣城人。顺治进士,康熙时举为博学鸿儒。是清初著名诗人,与宋琬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称。

    张文贞公《放生辩》(公讳玉书,江南丹徒人):三教圣人功用虽不同,其仁慈爱物,仰体上帝好生之心,则一也。陋儒浅见,乃目之为佛老,岂佛老好生而吾儒尚杀乎?白乐天有放生议,真西山有不杀诫,颜鲁公随所守郡县,即立放生池,共八十一所,咸乞御示以垂不朽。苏东坡晚年极喜放生念佛,其在杭州奏修西湖以续放生池。数公节义、文章炳标千古,使稍有可缓,数公其肯为乎?“天地之大德曰生”,上帝好生非无谓也。凡物之将死,其哀号痛苦,亦自有声有泪,但我辈肉眼凡胎,耳不能闻,目不能见尔,何以故?盖惟天耳圣人,然后能听于无声;亦惟天眼圣人,然后能视于无形。故备烛此哀号痛苦,不啻倒悬之在躬,而速望人之一救也。于此而能救护之,真是天地欢喜,神明乐幸,岂但所放之生灵感恩思德已哉?陶石篑曰:“一虎当邑立,万民骇散走。万人惧虎心,物命谁当救?勿谓彼肉肥,可疗我身瘦。彼此云露命,但当相悯佑。”痛哉斯言也。彼佛氏因果之说,阴阳报应之理,犹属后焉者乎。

    【注释】(1)张文贞公:张玉书(1642~1711年),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

    (2)真西山:真德秀(1178-1235年),字景元、景希、希元,号西山,福建浦城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登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参知政事,对政务励精图治,是南宋著名的朱子学者,政治家、理学家,被称为“小朱子”。

    (3)颜鲁公:即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709—784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颜真卿《乞御书天下放生池碑额表》记:乾元二年(759年)冬月,颜真卿升州(今江苏南京)刺史任上,肃宗命左骁卫右郎将史元琮、中使张庭玉诏,于天下州县临江带郭处各置放生池,始于洋州兴道县,终于升州江甯秦淮太平桥,凡八十一所。

    (4)陶石篑: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晚号歇庵居士,会稽陶堰(今属绍兴)人。

    林少穆先生跋屠太守书后:信哉,天人感应之理固昭然不爽也。余友钱塘屠潜园太守,于辛巳秋得危疾,医者误投药,几殆。自誓以济人利物为忏悔地,他事一不系怀。一夕,观自在菩萨,感应入梦,谓:“太守夙世为楚中某官,遇事公而刻,殊伤仁厚,虽无私亦减禄位,又多戕物命,宜得短命报。幸病中誓愿坚固,念念以利济为怀,无毫发怨尤,冥中以他福折除,当可益算。阴律惟救生可延生且加禄,当益勉之。”寤后,遂举家戒杀,广放生命。是冬即叠拜袁州、九江之命,即蒙起用,不次殊遇。明年春,病亦顿愈。太守念佛法,以自利利他为大愿,欲人人咸获戒杀放生福报,而又虑人人之不尽征信也,故为《好生录书后》一篇,第畅明吾儒不杀之理,而于感梦一事未尝及之,其于立言之体固当,而于觉世之意,或有未尽。余故复为详述之,使人知感应之故非荒诞无据也。近时风俗奢靡,无故饮食酬酢,刀几必赤。惟归安张兰渚中丞(明清时巡抚的别称)独守此戒。前抚吴日,尝为《戒杀文注释》,以劝吏民。有议之者曰:“大臣行政以己饥己溺为量,煦煦之仁,似非急务。”闻者疑之,独太守折之曰:“惟仁民者乃能爱物,未有爱物而不仁民者。吾方以中丞为师法,何疑为?”盖太守之笃信,已非今日始矣。余又闻太守之先德封公,中年始得子,即立愿戒杀放生,冀其子以文学科名显。太守果以翰林起家,今太守复于症中感梦大士,盖福德种子有自来矣。愿览其文者,人人勉行之,则仁爱风行,太和翔洽,于世道即有裨益,而文学科名之报,与延生起疾,亦正有如响斯应者在也。道光壬午年夏六月,侯官林则徐跋。

    【注释】(1)林少穆:即林则徐(1785-1850),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符抚,又字少穆、石麟。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2)张兰渚:张师诚(?-1826),字兰渚,浙江归安人,清朝大臣。少登科第,历任封疆。巡抚江苏,见杀业甚伙,屡出示劝戒,遇放生河,严禁捕鱼,署中不宴客,不杀生,长斋奉佛,栖心净土。择前贤净土论说,辑《径中径又径》一书,普劝念佛。六旬余,乞假归里,静居斗室,一意西驰。临终,诵弥陀经毕,才举佛号五声,寂然而逝。

    (3)己饥己溺:出自《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遂安洪子泉先生题《立愿生生册》曰:放生方可延生,无力放生,先戒杀,立愿自能如愿,有心立愿即回天。

    【今人附录:戒杀放生诗歌】

    (一)劝人戒杀诗

    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如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

    他若死时你救他,汝若死时天救你;众生原同一种性,只是业缘别形体。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会将刀割自身。

    生离死别常恻恻,临行频频复回首;从今此去不再还,心念念儿儿知否?

    一声长叹老牛哀,跪向屠门乞命来;白刃临头魂欲断,纷纷泪落口难开。

    耕田辛苦几经年,颈破皮穿未敢眠;老命自知无足惜,前功还望主人怜。

    水边垂钓,闲情逸致。是以物命,而为儿戏。刺骨穿肠,于心何忍。愿发仁慈,常起悲愍。

    (二)愿云禅师戒杀诗

    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三)寒山大师戒杀诗

    猪吃死人肉,人吃死猪肠。猪不嫌人臭,人反道猪香。

    猪死抛水内,人死掘地藏。彼此莫相吃,莲花生沸汤。

    (四)白居易戒杀诗

    其一: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其二:世间水陆与虚空,总属皇天怀抱中。试今设身游釜甑,方知弱骨受惊冲。

    (五)黄庭坚戒杀诗

    我肉众生肉,形殊性不殊。原同一性命,只是别形躯。

    苦痛教他死,甘肥作己须。莫教阎老断,自想意何如?

    (六)戒杀醒世歌(近代慧道人)

    世人生儿如掌珍,心心常恐儿难育。不幸少时疾病亡,声声哭出亲儿肉。

    畜生亦有母子情,犬多护儿牛舔犊。鸡为守雏身不离,鳝因爱子身常鞠。

    物杀我子恨如何,我害他儿不怨毒?世人夫妇愿齐眉,绸缎无限情交笃。

    有时恩爱不到头,最苦行单与影独。鸟有雌雄迭相呼,兽分牝牡群相逐。

    双鱼比目必同游,孤雁分离不独守。人贪滋味美喉咙,何可拆开他眷属。

    畜生苦痛尽如人,只差有泪不能哭。试把他身比自身,何待纷纷判直曲。

    (七)莲公凈语

    果报相寻事可哀,谁从因地识轮回。漫天劫火炎炎里,都自杀生一念来。

    (八)苏轼戒杀诗

    口腹贪饕岂有穷,咽喉一过总成空。何如惜福留余地,养得清虚乐在中。

    (九)陆游戒杀诗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十)苏轼薄饮食诗

    秋来霜露满东园,萝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十一)劝食素(宋慈受怀深法师)

    吃肉何如咬菜根,且图身口戒香薰。莫言死后无因果,八两须还他半斤。

    (十二)放生诗(清寿光禅师)

    放生赎命事虽庸,无限阴功在此中;一岁积成千种福,十年培养万重功。

    已赴网罗遭困厄,将投汤火近惊冲。临刑遇赦恩无量,彼寿隆兮尔寿隆。

    (十三)劝放生戒杀(民国泰县顾子香)

    杀业多时孽亦多,劝君何忍伤天和。须知果报无差错,人死为羊苦若何。

    (十四)放生诗(唐陆甫里)

    万峰回绕一峰深,到此常修苦行心。自扫雪中归鹿迹,天明恐有猎人寻。

    (十五)大智度论

    诸余罪中,杀罪最重。

    (十六)弥勒菩萨偈

    劝君勤放生,终久得长寿。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

    (十七)劝人信因果素食戒杀放生歌

    辱骂相侵报不忘,况于食肉剖心肠。何如与物同安乐,白饭青蔬大吉祥。

    算来牛犬最堪怜,夜雨晨霜不计年。费尽一生辛苦力,残驱无要受熬煎。

    好种良因广福田,半生愦愦悔从前。而今喜获青云路,戒杀放生总在先。

    命债须偿理应该,冤冤相报几时开。决心戒杀皈依佛,利己利人免劫哀。

    持斋念佛具悲心,感召天和百福临。普愿同胞倡素食,升平有象颂而今。

使用道具

43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6-5 20:37: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图说28:慈心于物(乙)

    【译文】

    注:慈心,乃是万善的根本。人要想积德累功,不独爱人,还应当爱物。动物之命虽然卑微,但也是活生生的生命。人如果能将仁慈之心惠及于微不足道的动物,给予救护,那么杀机自然泯除,慈悲心必然增长,就没有不能长享福寿的道理。

    案:明朝一位陆姓书生,富有钱财。家中有花园一所,亭台楼阁,一切齐备。水池旁边有一座亭子,叫做“藏春亭”。水池方圆数亩,种满了莲藕。有一年,因为天气干旱,池水干涸,陆生见一个动物在泥中蠕动,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大白鼋。陆生的父亲高兴地说:“这是野味,何不煮了招待客人?”陆生说:“此物长期生长在水池中,杀掉它不祥,请求父亲饶它一命。”父亲点头答应了。陆生命令书童把白鼋放生到江里,鼋回头看着陆生,象是在感谢他的样子,悠然消失在江中。陆生后来生了背疮,昼夜喊疼,奄奄一息。一天半夜,忽然有一位身着白衣绛裙的美女敲门而进,到床前对陆生说:“郎君得了这样的病,妾心急如焚。”用手抚摩疮口,觉得凉如冰雪,顷刻之间疼痛消失。女子又从袖中取出黑色药丸一颗,让他用清水服下,陆生的背疮很快就好了。陆生叩头致谢,说:“我都是将死的人了,承蒙神仙救活。当初裴航遇到云英,刘阮入天台山的故事,也不过如此。只是在下怎敢萌生杂念?惟愿拜在您的门下,闻听教诲,我就知足了。”女子说:“不用谢我,咱们彼此相互扶持。我是水中之仙,如何嫁给世间人呢?郎君很快就能得到佳妻,如同妾亲自在房里侍奉您一样。”留诗一首,飘然而去。诗写到:“妾姓袁兮字绿瑛,藏春亭畔旧知名。月中乞得玄霜药,为报当年免受烹。”陆生这时才明白过来,“袁”,就是“鼋”,原来是以前救下的白鼋来报恩。陆生后来娶妻,其面貌和女子一样,喜欢穿白衣。女子所说,如同她在房中侍奉一样的话,原来是这么回事。

    陆生搭救白鼋不过是一念不忍之心,本来并没有期望回报。然而正值病体垂危之际,服用玄霜药,而立刻痊愈。看来雀衔环、蛇报珠的典故,绝非虚言。世上随意烹宰生命的人,读到这里应该猛然醒悟。

    附:宋朝侍郎王敏仲喜欢放生。一天突然心生疑惑,就去请教小法华禅师,对禅师说:“以在下所见,我不杀生也不放生,付之无心、顺其自然可不可以呢?”禅师厉声说道:“大错!大错!面前的木头也是无心,弄几个木头放在那儿,能救得了世间一个苦人吗?”王公听了这话,十分震惊,发心永远实行放生功德。大概慈悲之心就是善,放生实在是培养慈悲之心的最好方法了。

    杭州陆丽京、张用霖、应嗣音、陈际叔诸位先生,成立了一个“放生社”,于是一同和作《东坡戒杀诗》。戴茂齐先生编辑《转劫轮》一书,想要将诗编入书中,当时有一个狂妄的少年拼命抵制戒杀放生。戴先生说:“如果说陆丽京诸位先生所言违背圣道,难道说苏东坡先生也不明圣道吗?”少年连苏东坡先生也加以诋毁。当天夜里梦见到了一所厅堂,上面坐着一位头戴高巾、身穿深衣、胡须很长、额头很高的老者,面带怒气,令人敬畏。与少年讲论戒杀放生,与王道并不相悖。少年理屈词穷,谢罪退下。第二天,少年嘴旁边生了一个毒疮,等到许愿放生十万命来赎罪后,才有所好转。黄相国常常举这个事例来劝人戒杀放生。有人题诗说:“放生功德浩无边,安得富人不惜钱。寒士寡财须爱物,先持戒杀贵心坚。”

    明朝江山县朱恺,字寿仁,为人忠厚,刻苦读书,他家坚持不吃牛犬肉,已经三代了。少年时就失去了父亲,体弱多病,喝牛汤就有所好转。因为家贫,在邻村教书,得到报酬八两银子。回来的路上,在一座古庙避雨,见庙墻上贴有两张纸,一张是杀牛的果报,另一张是吃牛肉的果报。读之,上面记载的事例,非常惨切,不觉心生惭愧,汗下如雨,醒悟到:“我今年已经二十九岁了,还没有考上秀才,必是吃牛肉的报应。况且违背了祖宗的戒律,是不孝;吃有功于世的牲畜,是不仁;逞口腹之欲,是不义;知道了吃牛肉的报应而不痛加戒除,是不智。犯下这四种罪行,大祸将至,还指望得到功名富贵吗?”当即在神明前叩头祷告,誓愿永不食牛肉。雨停了,准备起身,正好遇到村里的屠户尤光宇进庙,问他来干什么,屠户说最近买了一头瘦牛,考虑到会不会亏本,特地来求签。朱恺问牛在哪里,屠户说在庙外。朱恺出去看,见牛双膝跪地,泪下如雨,顿时生起恻隐之心,问屠户多少钱卖,屠户说七两银子。朱恺如数付钱给他,屠户又嫌银子成色不好,又索要三钱,朱恺毫不犹豫给了他。朱恺买下了这头牛之后,用木板写上“神明放生”四个大字,挂在牛脖子上,解开缰绳,放牛自去。当年考上秀才,进学宫读书,入赘于乡里王贤家。王家是望族,一天在饮宴的时候,和岳父谈及放生牛的事情,忽然下人报告门外来了一头牛,脖子上挂着木板,赶也赶不走。朱恺出去看,果然是自己放生的那头牛,吩咐牵到后院空屋子里。先是乡里有一个惯偷,外号“人猕猴”,一直在打王家的主意。因窥见王家女儿的嫁妆丰厚,夜里在牛住的那间房子的旁边蹲点,在墙上掏洞而进,径至进入朱恺住的房间,用口袋卷起衣服首饰准备跑,牛突然进到屋子里,把梳妆台撞到,声音很大。朱恺惊醒,大喊“有贼”,众人都醒了,也跟着大喊。贼害怕了,想从牛肚子下钻过去,牛抬起蹄子把口袋绊住。当时喊声又急,贼丢下口袋逃跑了。王老爷子检查口袋,看没丢什么东西,很感激这头牛,从此以后王家全家发誓永远不吃牛肉。过了两天,贼又来了,打破后院的门,见牛好像发怒的样子,因为上一次被牛击败,于是牵牛而出,把脖子上的木板扔掉,卖给屠户,得到四两银子。当时朱恺正在帮岳父收账,路过屠户门前,瞧见所放生的牛,问从哪来的,屠户把事情告诉了他。牛向朱恺跪泣,和上次一样,朱恺又买下来,另挂一块木板,上写“雷电放生”四个字,又解开绳索,放牛自去。过了几年,朱恺在古田富户钟宽家,做家庭教师。邻村有盗贼,钟宽非常害怕。朱恺代为谋划,修建高墙以作防备,忽然小童报告外面来了一头牛,脖子上挂着木板,在外边呆很久了。朱恺惊奇说:“这是我放生的牛,向来灵通,盗贼肯定快来了!”于是就对钟宽讲述牛在岳父家抵御盗贼的事情。三天后,盗贼果然来了,持刀放火。钟宽爬上梯子遥望,见火光之中,牛怒吼着,冲击如飞,所向披靡。盗贼逃走了,牛精疲力尽而死,旁边躺着两具尸体,用灯一照,原来是尤光宇和“人猕猴”两人。报告官府,抓获余党。钟宽对牛十分感激,将牛埋葬,立碑一块,上刻“义牛墓”。从此锺家也发誓永远不食牛肉。没过多久,当年正逢大比之年,朱恺参加秋季的乡试,试卷分配给归安县令审阅,对朱恺的卷子,不太满意,就放到一边了。梦见一头牛跪在地上,边哭边求,醒后把卷子又看了一遍,文章实在是不太好,心说:“此人一定有阴德。”勉强推荐了上去,竟然被选中。揭榜后,拜见主考官,考官问朱恺做过什麽阴德之事,朱恺说并没有。再问,朱恺述说今年放生牛的事,考官惊叹不已,于是将所做的梦告诉了他。第二年,紧接着考中进士,发榜前主考官也有神奇的征兆。朱恺被授予商丘县令一职,政绩卓著,严禁宰牛,叙述自己放牛之事,劝化当地百姓,百姓多数也被感化,后来擢升高位,请求罢职还乡,奉养老母亲,母亲活到九十一岁,朱恺活到九十六岁,两个儿子都考中进士,至今子孙繁衍不衰。

    徐太史说:怜悯将要被杀的牛,买下来放生,出自于以教书为生的寒士之手,比较有钱人来说,功德更加一等。只是不明白盗贼未到之时,牛是如何先知道的。而且,爲什麽已经放生的牛,是怎么知道朱先生住的地方呢。难道是鬼使神差,还是牛的灵性炯炯?

    徐太史题诗说:残碑几度藓花秋,传说朱家旧放牛。热血黄泉埋不得,尚腾灵气暮山头。 《戒杀弭劫篇》有诗说:过客唏嘘感义牛,残碑几度藓花秋。文章代洒西风泪,暗里朱衣亦点头。

    芝堂敬跋诗四首:

    其一 半载辛勤只八金,舌耕糊口实酸心。世间多少豪华客,谁似朱公种德深。

    其二 偶感危言起悔心,信根全仗慧根深。神前誓戒遵先训,四罪堪垂座右箴。

    其三 放生共废十余金,两度终全爱物心。不待闱中牛报德,仁人早有帝天钦。

    其四 鹿鸣宴罢又琼林,严禁屠牛恩更深。婉劝部民劳说法,几人不失布衣心。

    和徐太史诗两首:

    其一 须江旧事几经秋,何处残碑认义牛。一念生机回造化,转移还在己心头。

    其二 人间粒食赖耕牛,孰谓无牛可有秋。果报昭彰谁猛觉,屠儿几个早回头。

    严州青溪王某家,养了一只母狗,和所生的小狗住在一块。一天,主人杀掉母狗,煮了一半,邀请宾客来吃。小狗围在桌子底下,等人把骨头扔在地上,就衔去,这样来回好几趟。王某对客人笑着说:“人都说狗认不出同类的骨头,此话不假。”吃完后,小狗不再来了,王某很奇怪,就去找,见园子里狗骨头堆成一堆,上面盖着土,而小狗已经死在母亲骨旁了。王某大惊,悔恨不已,于是将另一半狗肉埋了。与客人一同永戒狗肉,又作了一篇《孝犬记》用以劝世。王家子孙后代繁衍不衰。

    李哲生说:以无知的犬子,尚且知道埋葬母亲的骨骸,而人却有长期不葬自己的亲人,使亲人尸骨暴露,不得入土为安,同此犬相比怎样呢?

    徐太史说:《警心录》还记载,德兴一农户詹材,家里贫穷,养的母狗生了一只小狗,没有东西喂它。鹿坡王家和詹家相距半里,把小狗要回来,用米糠喂养。每次吃完后,就掉头返回詹家,把东西吐出来给母亲吃,到傍晚也是这样,刮风下雨都不间断。当时有读书人为其写了一首《孝犬歌》,写到“慈鸟反哺古所称,不闻乳犬能效颦。鹿坡王氏世吉人,乞得乳犬于良邻。良邻家贫并乏食,母犬长飢柴骨立。乳犬食竟掉尾归,呕食喂母使母肥。朝餐归呕暮复续,兽类之中颖考叔。纷纷养志多缺如,愧杀四足之韩卢。”又有记载,村民赵五,家里养的母狗生了一只小狗,才两个月,时刻跟着母亲。母狗被虎吃掉,赵五叫邻居们一块手持长矛去打虎,小狗奔跑上去咬住虎尾巴不放。虎带着它跑,被荆棘挂住,皮毛脱落殆尽,就是不松口。虎因为累了跑的稍微慢点了,众人追上,将虎打死。另外,据《建宁府志》记载,咸溪童镛家里养了两只狗,一只白色,一只花色,乃是一母所生,聪明机灵,很通人性。后来,白狗忽然瞎了,无法进到狗窝吃食,主人就在窝外边铺上草垫子,白狗趴在上头。花狗每天衔食喂它,夜里就趴在它旁边。等到白狗死了之后,主人把它埋到山坡上,花狗每天早晚都去转一圈,好像拜泣的样子,然后趴在那一会儿,才回去。把这几件事和前面的案例一块读,犬啊,犬啊,竟然如此孝顺,如此友爱,如此深情厚意!

    天长县民戴某,早晨出去,他的妻子到田野里放牛。狗也跟着,过了一会儿,钻到草莽里,不见出来。戴妻牵着牛去找,走了不到一百步的距离,见一虎正在吃狗。虎看见人来了,放弃狗,向人扑过来。牛见主人有难,怒气冲冲,勇猛向前。虎又不管人了,对付牛。牛和虎搏斗,不超过一个时辰,以虎败牛胜告终,人于是幸免于难。分管畜牧的官吏将此事上奏朝廷,赐给一头牛代为耕种,原来那头牛,令其老死。

    有一位读书人,秉性仁慈。他的亲戚家养的狗,一胎生了四只小狗,认为不祥,将要扔到河里。他见到后把小狗带回,自己喂养。一天傍晚,忽然听到一种声音,好像刮风下雨的声音,草木都倒了,声音震撼山谷,远远望见一条大蟒蛇,有车轮那么粗,目光闪闪,直奔他而来。眼看就要把他吞吃,这时,四只小狗径至奔向蟒蛇,跳跃着按住蟒蛇头,竞相撕咬,竟把蟒蛇咬死了。人得以安然无恙,狗都知道报答主人救命之恩。

    李斯义说:那时候他收养四个犬子,也不过心中有一念不忍犬死的怜悯心。而终靠了四犬得免了杀身之祸,所以,凡是人作善事,只要尽到自己的良心。如果作善事是为了求得报答,就是作善事的动机不纯,那就不会感动动物类。

    徐太史诗:身缠蟒蛇吐腥烟,并力酬恩始快然。溺犬路人尚怜死,自家溺女不知怜。

    同年张鹤洲先生,曾经骑乘一头驴,非常喜爱它。康熙甲辰年,鹤洲因为牵涉进一桩科考的案子,衣食不继。于是把驴暂时抵押给别人。一天从街上走,驴悲鸣,抛开新主人又逃回张鹤洲家。一靠近它,就嘶叫不停。我的兄长在吏部做官,为其作了一篇《义驴赋》。呜呼!此驴远远超过三国华歆叛孙投曹,西晋贾充叛曹魏投司马晋,南北朝禇习叛宋助齐,这些见利忘义,卖主求荣之徒。

    徐太史诗:“义驴日下竞称奇,消得琅琊吏部诗。新主纵然刍秣好,不如故土乐忘饥。”

    元生公,是我的曾祖父,我小时候曾经听父亲讲过曾祖父的一个故事:公曾经见一个西方来的客商,用一群驴、马驮运皮货。其中有一匹马脊背磨烂了,血肉模糊,卧在地上起不来,客商用鞭子打它,一连抽了几百下,马在地上挣扎,还是站不起来。公心生怜悯,对客商说:“这匹马看来已经不能驮运货物了,你何苦要鞭打它呢?”客商说:“不这样,难道要丢弃它吗?”公说:“爲什麽不卖掉?”客商说:“这马伤成这样,谁会要呢?”公问要多少钱,客商说:“当时我是花三十两银子买的,现在你给个半价就行了。”公如数付钱给他,客商另雇了一匹马驮运货物。当时人都笑话公太愚蠢,且说这匹马肯定站不起来了。公试着牵马,马勉强支撑着起来,于是牵回家,调养一个多月,脊背完全长好了,健壮又听话,不惊蹶,公很满意。一天,骑马到亲友家赴宴,回来的时候,因为喝醉了没走几里路就在马背上睡着了。路经一个山坡,旁边就是悬崖,崎岖难走,马走到这里停下了,公还在睡。马大声嘶叫,公还是不醒。眼看太阳落山,马一直嘶叫不停,村民听到有马一直嘶叫,感到很奇怪,就去看,原来是公,急忙叫醒。公惊讶地说:“马如果冒险往前走,恐怕遭遇不测之祸了。马果然不辜负我呀!”后来马死了,公流泪将其埋葬。

    徐太史诗曰:“伏枥谁怜缕喘存,俯鞍沉醉怯黄昏。青山埋骨频挥泪,何日驽骀再报恩。”

    邠州一个安姓屠户,家中有母羊,带着羊羔。一天准备将母羊宰杀,刚绑到架子上,羊羔忽然向安某双膝跪地,双眼流泪。安某惊呆了,过了好一会,把刀扔在地上。去叫一小童过来,一块宰羊。回来一看,刀不见了,原来是被羊羔衔去,放在墙角下,然后趴在上面。安某怀疑刀被邻居偷去了,忽然转身把羊羔踢起来,见刀在羊羔肚子下面,顿时醒悟。当即解下母羊,送到寺庙里放生。自己则出家,拜在竺大师门下做了僧人,法名“守思”。

    徐太史说:“霜钟一声,大众试静思。这个羊羔看见母亲被捆绑时,是何等心碎?向屠户下跪时,是何等愤怒?卧在刀上时,是何等胆战心惊?跟着母亲一块入寺时,何等欢喜?此羊羔乃是孝子,这个屠户也是决心可嘉,可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徐太史诗:杀机一动几时休,羔跪屠前枉泪流。转眼擘开生死路,何人刀下肯回头。

使用道具

44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6-5 20:38: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图说28:慈心于物(丙)

    凤阳贾某以贩猪为业,其中有一头猪非常驯良,好像很通人性,贾某十分喜爱,用这头猪作为样猪。每次猪群结队而走,都是这头猪领头,已经养了十多年了。一天到宿州徐溪口,在旅店住下,店主见贾某很有钱,心生歹念,将贾某杀害,把尸体投到枯井里,没有人知道。店主把猪卖给屠户,猪逃走了,屠户去追,正赶上知州出巡,猪趴在轿前嚎叫,好像要说什么的样子。州官很奇怪,命令差役跟着猪走,看它要到哪里,猪来到一个枯井旁边,大声嚎叫。下井打探,发现一具尸体。询问屠户,说不知道。问屠户这头猪是从哪来的,说是从某旅店老板那买的。到旅店传唤,伙计谎称店主出去很长时间了,猪突然闯入店主的房间,咬住店主的衣服不放,抓回衙门,审问了一次就招供了。州官命令把猪送到庙中放生,每天支给它粮食一升。州官升任走后,新任的官员不再支付。庙里的僧人担心没有吃的,把猪叫过来,令其去化缘,猪点头好像听懂人话。僧人便在猪脖子上一个袋子,引导它到街上去。众人都欢喜布施。第二天,猪就自己到街上去,已经给过的不再讨要,没给的守在旁边不走。众人都说:“这是猪道人。”从此以后,风雨无阻,有叫它“猪道人”的,就摇着尾巴跑过去,施舍的瓜果也不吃,想让人都装到袋子里,带回庙里,人们更加惊奇了。如此三十年,僧人赖以存活。乾隆戊子年,猪老死了,僧人用棺木埋葬在庙后,立碑曰“义猪坟”。

    徐太史说:“此猪前后报答两位主人,故事曲折分明。众人称其为猪道人,已经和人没有分别了,所以特此将此猪死去的年份记录下来,然而又不能将其视为寻常人。”

    徐太史诗:“披毛乃以道人呼,跳出刀山快意无。灵蠢原来同佛性,何曾依样画葫芦。”

    衢州的差役,到某乡民家催缴官粮,乡民家贫,没有东西招待他。只有一只母鸡,准备杀掉。差役恍惚之间见桑树下有一位黄衣女子向他祈求救命,还说:“自己死不足惜,不忍心儿子见不到阳光。”差役非常惊异,到屋子旁边见一只母鸡正在孵蛋,乡民正要宰杀,差役拼命劝阻。后来,差役又来了,母鸡领着小鸡来见他,跳跃着好像感恩的样子。离开乡民家,走了有几百步远,一只老虎从旁边窜出。忽然一只鸡飞起来扑向虎眼,差役才幸免于难。

    徐太史说:公差往往如虎一样凶狠,而动了恻隐之心,这是虎心变善了,不然难以逃出真虎口。这只鸡灵幻莫测,真慈母,真侠士!

    徐太史诗曰:“片念仁慈转杀机,伏雌谁遣幻黄衣。柔肠儿女寻常事,不料雄心夺虎威。”

    兴安差役郑某到乡下催缴官粮,夜里睡觉时听到隔壁好像有人说话:“我明天就要被杀了,你们要自爱,不要扰害人。”仔细一听,原来是母鸡对小鸡说话。早晨起来,对主人说:“不要杀鸡给我吃,可以把活鸡给我。”差役抱着鸡走到岑山,鸡挣开,奋力飞到一个山洞里,差役跟着进到洞里,见满地的金银,惊叹说:“这是上天赐给我的啊,我该怎么处理这些财富呢?”于是用这些钱造桥修路,力行善事,后来出家为僧,终身严守戒律。 凈因寺的僧人慧远,养了一只鹅,经常跟着听经。每次讲经,都到佛堂里伏地敬听。要是泛泛地谈论别的俗事,就鸣叫着铺着翅膀出去了。

    徐太史诗曰:“闻到妙来心即神,香云花雨幸皈身。此间未许谈风月,不似孤高鹤傲人。”

    万历二年,无锡县秦贞中年无子。时值端午佳节,家人准备宰鹅。秦贞见白鹅羽毛洁白光亮,冠爪如朱砂一样殷红,慈悲之心油然而生,于是不再宰杀,送到北禅寺放生。三年之后,秦贞梦到白鹅前来道谢说:“承蒙主人不杀之恩,我在寺中听讲《金刚经》,特此来报恩。”秦贞醒后,他的妻子觉得肚子疼,后来生下一子,取名为梦奇。聪明俊秀,十二岁考中秀才,进宫学读书。

    徐太史诗曰:“六道无常疾电催,明珠老蛙孕慈胎。青衫一领休看易,三载闻经佛座来。”

    李昭嘏参加秋季举行的乡试,主考官白天休息时,忽然醒了,发现一张试卷放在枕头旁边,阅览这张卷子,文章很平常,令手下放到架上。又假装睡下,瞥见有大老鼠衔着那张试卷,又放到枕头前,这样反复了三次,勉强录取了他。李昭嘏在发榜后来拜访主考官,考官问他什麽原因,李回答说:“先人积下什麽阴德我不清楚,只是我家已经三代不养猫了。”考官说:“这是老鼠报恩啊。”李昭嘏第二年春又联捷考中进士。

    徐太史诗:“家家猫喜食鱼肥,世庇茅庐报棘闱。不俟帘官三度荐,点头卷已拔朱衣。”

    关中一位商人在陇山得到一只会说话的鹦鹉,非常喜爱,用很好的食物喂养。曾经因为犯法被关进大牢,回来的时候,感叹悔恨不已。鹦鹉说道:“主人被关在狱中还不到十天,懊恼成这样,我经年累月关在笼子里,又能怎样?”商人有所感悟,于是把鹦鹉放归山林。后来商人的同伴每次从陇山经过,鹦鹉就会在林中问道:“主人现在怎么样?一定替我向主人问好啊。”

    徐太史说:“雍陶在诗中写到‘自起开笼放白鹇’,此商可嗣响雍陶矣。”

    徐太史诗曰:“片言打动主人心,可悟人心感易深!借问郎今无恙否,多情谁似陇山禽?”

    江南某书生,夜里梦见一位身穿铠甲的人跪地求救说:“我明天早晨有难,在先生某朋友家,恳请前去搭救。”书生惊醒,急忙到那位朋友家中,见一小奴挎着竹篮进来,问篮里是什麽东西,说:“从集市上买的鱼,准备用来做早饭。”上前一看,是一条活鲤鱼。向朋友讲明缘由,放生到江中。一年后,书生要过扬子江,突然遇到风暴,船被吹到山下船底被石头刮破,眼看就要沉了。众人都呼天喊地,都说这下活不成了。过了一会船突然随风破浪前行,好像有东西托着船走,眼看船舱中的水都满了,船走的更快了,居然安全到岸。向后一望,原来有一只巨大的鲤鱼摇着尾巴消失在水中。

    徐太史说:“不直接给书生的朋友托梦,转而向书生求救。这位朋友大概不是心存仁慈的善人。然而把梦境讲给他听之后,立即放生到江里,还是有善根的人。”

    李景文经常跟着渔人,把渔人捕的鱼买下来,又放生到江中。景文向来喜好服食火炼丹药,积热成病,生了背疮,无药可治。恍惚中好像有一群鱼在毒疮上濡沫,感觉清凉爽快,很快就痊愈了。

    徐太史诗:“同在清凉世界行,临渊底事杀心萌。求仙不少丹朱误,那识长生即放生。”

    镇江的邵彪参加进士考试,多年未中。梦见自己到了一个地方,见一个大锅,正在煮蛤蜊,都说开人话了,叫着邵彪的名字说:“你考不中进士,就是这个缘故。”邵彪于是念了一声“南无阿弥陀佛”,蛤蜊都变成黄雀飞走了。邵彪醒后,永戒不食蛤蜊,并向世人讲述这件事,以作劝化。后来就考中进士,官位做到巡抚。

    华梧栖说:“如果见到别人杀生,有钱就买下来放生,没钱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号,也是救护生命的一个方法。”

    徐太史说:“黄雀潜入大海,化为蛤蜊,是飞而潜。这里则是蛤蜊化为黄雀,是潜而飞。阴阳造化变幻无穷,像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有很多。只是不理解锅中的蛤蜊为何能像人一样说话,且能预知人的祸福呢?”

    徐太史诗:“幻中复幻幻中真,戒杀分明示鬼神。会得蛤蜊言外意,升沉何必问严遵。”

    长洲(今江苏苏州)韩世能韩侍郎,世代居住在陆墓,家中贫穷。祖父韩永椿喜欢放生,又没有钱,于是每天早晨起来拿着扫帚沿着河岸,将岸边的螺蛳扫起,全部放回水中,有时忍着飢饿扫过好几里远。如此坚持了四十多年,不曾间断。隆庆丁卯年,韩侍郎去参加乡试,梦到一位金甲神对他说:“你的祖父放生功德浩大,从此以后,你家将代代富贵显要。现在先让你入翰林院,身享一品官之荣耀。”后来官至礼部侍郎,奉旨出使朝鲜,赐一品官服。曾孙韩治,为万历丙午年举人;韩沐,为崇祯壬午年举人。六世孙韩菼,为康熙癸丑年会元、状元。

    南康狄相圃太守,在府衙中桂花厅饮宴的时候,讲述了关于内阁学士汪巽泉先生的一个故事,汪巽泉先生在主讲豫章书院时,太守前去拜访,二人偶尔谈及因果报应之事,汪先生说:“善恶报应,据我亲身所见所闻,是绝对值得相信的。”汪先生讲到:我考中进士后,一天在书房中小睡,梦见有两位童子,面貌如玉,各手提一盏红纱灯而来,说:“我家府君有请。”我问你家府君是谁,不回答。二童子在前面引路,我不知不觉就跟着走,到了一个水潭边,方圆有几百亩。幽深静绿,寒气逼人。二童子在水面上行走,如履平地,我感到很惊奇,也跟着走。在黑暗中恍惚看见是一座宫殿,过了很多层台阶,童子把灯挂在两旁,瞧见卫队森严肃立,有一位王者,头戴像古时皇帝一样的冠冕,正襟危坐,须眉苍古。我上前作揖,王者问:“你就是汪某吗?”我说:“正是。”王者说:“你曾经戕害生命数万,你知道吗?”我说:“如果是前世的罪孽,我并不清楚。今生恶业,我相信自己并无杀生害命之事。”王者说:“不是前生的事,你好好想想。”我想了很久,想不出来,说:“恕我愚钝,我实在想不起来了。”王者说:“你再仔细想想,你应该自己悟出来。”我又想了很久,说:“想起来我小的时候,在学堂上学的时候,老师外出,我和小伙伴们玩耍,捉了很多绿蝇。把翅膀掐掉,堆到土丘上,用土围起来,招来无数蚂蚁。就用硝黄围起来,然后点着火。一时间,苍蝇、蚂蚁都被烧成灰,相互拍手笑乐。是不是这件事呢?”王者说:“就是这个事,你知罪吗?”我说:“小时候无知,请求开恩原谅。”王者说:“你既然知道忏悔,就应该抓紧努力。当时一同害命的几个童子,福薄命浅,已经被地府诛杀。你本来应该中状元,现在降为第二名。你仕途顺利,但是也会时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你最近五年命运,不太好,过后就渐渐进入佳境了。你要自勉。”忽然就惊醒了。徐太史跋:汪巽泉先生,是饶川乐平人,嘉庆丙辰年榜眼,现在官居礼部尚书。

    姚端恪公《戒杀箴》(姚端恪公,名文然,字若侯,江南桐城人。癸未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顺治甲午年曾撰写《感应篇颂言》一卷。):“百物之命,一人之舌。命不再生,舌惟暂悦。盘内添馐,厨中积血。共孽心伤,独孽冤结。愿我同人,生灵爱惜。”

    施愚山先生放鱼子法:凡是鱼子,千万不要损坏,也不要经过盐水,用干松的细软泥土拌裹,晒干收藏好。秋天、冬天到第二年春天,积攒到四月十五之后,放到河滩水草之中,大部份都能全活。如果是四五月间,鱼子孵化之时,或者不得已用鱼,可以将鱼子轻轻取出,然后用干泥拌裹,放在阳光照射到的地方,不到半月就能孵化出来,屡试不爽。

    张文贞公《放生辩》(张文贞公,名玉书,江南丹徒人。):儒释道三教圣人教化众生的方式虽有不同,但是慈悲仁爱,遵奉上帝好生之德,则是一致的。迂腐的儒生见识浅陋,以为戒杀放生乃是佛道两家才做的事,难道说佛道两教热爱生命,而我们儒家就崇尚杀生吗?白居易写过《放生议》,真德秀写过《不杀诫》。颜真卿任官所到之处,郡县之中,必会建立放生池,共计八十一所,并请求皇帝亲自题写“放生池”碑额,以垂之不朽。苏东坡先生晚年极为喜好放生念佛,曾在杭州上奏朝廷重修西湖,以作放生池(西湖自宋真宗时即作为放生池)。这几位先贤,道德文章标炳千古,如果戒杀放生之事不那么重要的话,几位先生肯这么做吗?《易经》中说:“天地之大德曰生”,意思是天地之间最崇高的道德就是爱护生命,上天有好生之德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所有的生命,在将死的时候,都是哀号痛苦,有声有泪,只是我们这些凡夫肉眼凡胎,耳朵听不到,眼睛看不到罢了。这是为何呢?因为只有圣人才能听到无声的语言,也只有圣人能看到凡夫俗子看不到的东西。所以,圣人能深刻体察各种生命的哀号痛苦之情,备受倒悬之苦,迫切希望人们赶快来解救。此时如果能够积极救护生命,真可谓是天地欢喜,神明赞叹!不只是所放的生命对你感恩戴德啊。陶石篑写过一首诗:“一虎当邑立,万民骇散走。万人惧虎心,物命谁当救?勿谓彼肉肥,可疗我身瘦。彼此云露命,但当相悯佑。”读到这首诗,怎不令人感叹?而佛家讲的因果报应的道理,还是其次的。

    林则徐先生跋屠太守《书后》:天人感应、因果报应的道理是昭然不爽、绝对可信的。我的好友屠潜园太守,在辛巳年秋天得了重病,医生误用药,几乎要不行了。自己发誓从此以济人利物为己任,以此作为忏悔,别的事一概不再挂怀。一天,感应到观世音菩萨前来入梦,菩萨对他说:“你前世在湖南某地做官,做事虽然公正,却过于苛刻,有伤忠厚,虽然不是为私利,也应削减福禄、官位,又因为过多杀害物命,应得短命之报。幸亏病中誓愿坚固,念念不忘济人利物,不曾有过任何的抱怨。地府用别的福报折除,应该可以延长你的寿命。阴律中说放生可以延长寿命、增加福禄,你要努力啊。”醒后,于是命令全家戒杀,大量放生。当年冬天就先后被任命为袁州、九江知府,再次蒙受朝廷起用,实在是殊遇。第二年春,病就痊愈了。太守了解到佛法以“自利利他”为大愿,希望人人都能获得戒杀放生的福报,却又担心人们不相信,所以写下《好生录书后》这篇文章,用来畅明我们儒家也要奉持戒杀放生的道理,而对于感应观音菩萨入梦这件事,不曾提及。太守写的这篇文章,体例严谨,但是在劝世的意义上,还有不全面的地方。所以我在这里把这件事叙述清楚,使人知道因果感应的道理,并不是没有依据的。近来风俗奢侈靡费,随便吃喝饮宴,就要杀生害命。只有归安张师诚巡抚,独自坚守不杀生的戒律。他在担任江苏巡抚的时候,曾经写过《戒杀文注释》一书,来劝戒百姓。有人议论说:“大臣应当以百姓疾苦为己任,妇人之仁,好像不是那么迫切。”听说的人都心生疑虑,唯独屠太守辩论说:“只有对人民仁爱的人,才能爱护生命,没有爱护生命而对人民不仁爱的道理。我现在正要向张巡抚学习,你们疑惑什麽呢?”原来太守的坚定信念,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了。我还听说太守的父亲,中年才得子,就发愿戒杀放生,期望自己的儿子以文学科名来显亲扬名。太守果然以翰林起家,现在太守又在病中感得观音大士入梦,看来福德善根种子早已经种下了。希望读到太守文章的人们,人人勉力奉行,那么,仁爱之风盛行于世,祥和之气扩充宇宙,对于世道人心大有补益。而文学科名的福报,延寿病愈的效果,如此殊胜的感应,也绝非偶然了。道光壬午年六月,侯官林则徐跋。

    遂安人洪子泉先生题《立愿生生》册说:“只有实行放生才能益寿延年。没有财力放生的人,可以力戒杀生,发誓放生,这样作就能如愿以偿。有决心,立善愿的人们,就能感天动地,得到回天之力相助。

    【今人附录:戒杀放生诗歌】

    (一)劝人戒杀诗

    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如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

    他若死时你救他,汝若死时天救你;众生原同一种性,只是业缘别形体。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会将刀割自身。

    生离死别常恻恻,临行频频复回首;从今此去不再还,心念念儿儿知否?

    一声长叹老牛哀,跪向屠门乞命来;白刃临头魂欲断,纷纷泪落口难开。

    耕田辛苦几经年,颈破皮穿未敢眠;老命自知无足惜,前功还望主人怜。

    水边垂钓,闲情逸致。是以物命,而为儿戏。刺骨穿肠,于心何忍。愿发仁慈,常起悲愍。

    (二)愿云禅师戒杀诗

    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三)寒山大师戒杀诗

    猪吃死人肉,人吃死猪肠。猪不嫌人臭,人反道猪香。

    猪死抛水内,人死掘地藏。彼此莫相吃,莲花生沸汤。

    (四)白居易戒杀诗

    其一: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其二:世间水陆与虚空,总属皇天怀抱中。试今设身游釜甑,方知弱骨受惊冲。

    (五)黄庭坚戒杀诗

    我肉众生肉,形殊性不殊。原同一性命,只是别形躯。

    苦痛教他死,甘肥作己须。莫教阎老断,自想意何如?

    (六)戒杀醒世歌(近代慧道人)

    世人生儿如掌珍,心心常恐儿难育。不幸少时疾病亡,声声哭出亲儿肉。

    畜生亦有母子情,犬多护儿牛舔犊。鸡为守雏身不离,鳝因爱子身常鞠。

    物杀我子恨如何,我害他儿不怨毒?世人夫妇愿齐眉,绸缎无限情交笃。

    有时恩爱不到头,最苦行单与影独。鸟有雌雄迭相呼,兽分牝牡群相逐。

    双鱼比目必同游,孤雁分离不独守。人贪滋味美喉咙,何可拆开他眷属。

    畜生苦痛尽如人,只差有泪不能哭。试把他身比自身,何待纷纷判直曲。

    (七)莲公凈语

    果报相寻事可哀,谁从因地识轮回。漫天劫火炎炎里,都自杀生一念来。

    (八)苏轼戒杀诗

    口腹贪饕岂有穷,咽喉一过总成空。何如惜福留余地,养得清虚乐在中。

    (九)陆游戒杀诗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十)苏轼薄饮食诗

    秋来霜露满东园,萝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十一)劝食素(宋慈受怀深法师)

    吃肉何如咬菜根,且图身口戒香薰。莫言死后无因果,八两须还他半斤。

    (十二)放生诗(清寿光禅师)

    放生赎命事虽庸,无限阴功在此中;一岁积成千种福,十年培养万重功。

    已赴网罗遭困厄,将投汤火近惊冲。临刑遇赦恩无量,彼寿隆兮尔寿隆。

    (十三)劝放生戒杀(民国泰县顾子香)

    杀业多时孽亦多,劝君何忍伤天和。须知果报无差错,人死为羊苦若何。

    (十四)放生诗(唐陆甫里)

    万峰回绕一峰深,到此常修苦行心。自扫雪中归鹿迹,天明恐有猎人寻。

    (十五)大智度论

    诸余罪中,杀罪最重。

    (十六)弥勒菩萨偈

    劝君勤放生,终久得长寿。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

    (十七)劝人信因果素食戒杀放生歌

    辱骂相侵报不忘,况于食肉剖心肠。何如与物同安乐,白饭青蔬大吉祥。

    算来牛犬最堪怜,夜雨晨霜不计年。费尽一生辛苦力,残驱无要受熬煎。

    好种良因广福田,半生愦愦悔从前。而今喜获青云路,戒杀放生总在先。

    命债须偿理应该,冤冤相报几时开。决心戒杀皈依佛,利己利人免劫哀。

    持斋念佛具悲心,感召天和百福临。普愿同胞倡素食,升平有象颂而今。

使用道具

45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6-5 20:38: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图说29:忠孝友悌

   

    经文:忠孝友悌。

    【原文】

    哀哉!将军遭时不适,地陷天倾。卓哉!将军忠勇足备,歼贼万人。宁慷慨而就磔,弗舍义以偷生。焚全家而不惜,标百代之芳名。

    注:为臣当忠,为子当孝,为兄当友,为弟当悌。虽自尽其伦理之常,而自古迄今,格天地,泣鬼神,化及禽兽,感及草木,惟此至性所孚,应若桴鼓,所以为众善之纲,修身之本。盖居官有居官之忠,士庶有士庶之忠,富贵有富贵之孝,贫贱有贫贱之孝。兄弟之间,相爱相敬,随在各尽而已。

    案:明周将军遇吉,幼失父,事母至孝。冬温夏凊,晨省昏定,莫不竭力尽志。母尝有病,时刻奉汤药,衣不解带,目不交睫。母悯其劳,诈云已愈,命熄灯归寝。母方辗转,已左右扶持,实未尝去也。母抚其背曰:“儿今日为孝子,他日必为忠臣,尔父有子矣!”待诸兄弟尤其友爱,事必身先,美不独擅。崇祯时天下荒乱,盗贼群起,遇吉应将材科,效力戎行。每战奋不顾身,所向有功,累升代州总镇。修城垣,明军法,整器械,练士卒,不遑寝食。崇祯十七年二月,贼犯代州,遇吉力战,杀贼万余。兵少食尽,乃退守甯武关。贼复薄城,传檄五日不下,寸草不留。遇吉悉力拒守,发大炮击贼,杀万人。会火药尽,遇吉悉兵出战,斩贼数千级。自

    成惧,欲退,群贼曰:“我众百倍于彼,但用十攻一,更番叠战,蔑不胜矣。”自成从之,引兵复进,脱帽以自别。官军且尽,遇吉自揣不支,归跪其母前痛哭。母曰:“此乾坤何等时,尔尚归家作楚囚态!”遇吉曰:“儿稍刻即舍身报国,惟母难舍。”母怒曰:“杀身成仁,方为烈丈夫;马革裹尸,才是奇男子。尔为忠臣,我得为忠臣之母,流芳千古。尔见父于地下,长笑无恨矣。”麾遇吉出,时兵尽城陷,遇吉巷战马蹶,徒步跳荡,手格杀数十人,身被矢如猬,竟为贼执。大骂不屈,贼悬之竿,丛射杀之,复脔其肉。夫人刘氏,素勇健,时一子侍侧,夫人曰:“吾欲使尔回籍,延尔父一脉。”子曰:“父死忠,母死节,子死孝,将安往?”夫人遂命家将楼下备柴薪,上加火药。乃率妇女数十人,据山巅公廨,登屋而射,每一矢毙一贼,贼不敢逼。会矢又尽,夫人登楼,命贾姓幕宾举火,合室自焚,贾亦跃入火中同烬。贾偏关人,忘其名。予官山右时,伊孙亲向予言,有史册所未载者,故特表而出之。后贼自成尝语人曰:“他镇复有一周将军,吾安得逞其志?”弘光嗣位南都,赠遇吉太保,谥忠武,列祀旌忠祠。

    【注释】(1)周遇吉:?—1644年,明末锦州卫(今辽宁锦州)人,号萃庵。行伍出身,积功至京营游击、前锋营副将。镇压农民军有功,屡加太子少保、左都督。崇祯十五年(1642)冬,出任山西总兵。十七年,自代州退保甯武,负隅顽抗,被李自成农民军俘杀。

    (2)冬温夏凊,晨省昏定: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语出《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附:成祖靖难后,方孝孺骂不绝口。成祖怒,命逮其亲族至,孝孺面不改色,惟骂其篡而已。及缚其弟孝友,孝孺泪下。孝友吟诗曰:“吾兄何必泪潜潜,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鹤,旅魂依旧到家山。”

    【注释】方孝孺:1357-1402,浙江宁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官至大学士。明太祖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这就是建文帝。后来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夺取了皇位,要方孝孺写即位诏书,方孝孺坚拒不从,被灭十族(九族加门生共十族),遭难者达873人。传说方孝孺在未生时,其父亲将葬其祖(方孝孺祖父),已定好日子,忽然夜里梦见一赤衣人跪在面前说,听说你方氏要葬尊翁,卜某山之原,然我九族居住此处有数百年,子孙大旺,不知其数,望再宽缓二月,吾当迁而避之,愿以仁恕为心,祈求所请,赤衣人老者言毕辞去。但是方孝孺之父不信此梦,明日起工即开穴按时下葬,穴宽阔六丈许,穴中有赤蛇千余尾,共一穴,其长数尺,盖所梦之赤衣者,既有梦中相托向请当给与时日,方孝孺之父素不信梦中事,见蛇不愿,亦不忆梦中之言,令人堆材纵火焚烧,大火把蛇全部烧死,有一道青烟直掬方氏之家,是时方孝孺之母已怀孕数月,方孝孺出生后,厥扶甚异(指身体极差),师从宋景濂,在明朝为官至学士(皇长孙朱允炆的老师)。尽忠于君王,朱元璋死后传皇位于皇长孙,即建文帝,后来他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夺取了皇位,要方孝孺写即位诏书,献颂词,方孝孺坚拒不从,被灭十族,遭难者达873人,可谓血流成河,其景其状甚悲惨,与被焚烧赤蛇之数略同,古人相传为千尾赤蛇相报也!虽其为害赤蛇之报,当山脉有生气有地气时,地里必然暖气如春,才有会有蛇类在此处穴居,蛇为冷血动物,求温暖之地,故孕育多蛇之地,方氏不信从而葬之,亦召来奇毒之祸,凡开穴见有龟蛇鱼虫之物,切不要加害,况丧生非仁者之道,杀生上千也非仁者之德,从古到今在开穴时见有龟蛇,不足为奇,望不要杀生,有龟蛇者不影响风水之美地,仍可葬之,望天下仁人君子自思。

    【译文】

    注:为臣当为国家尽忠,为子当为父母尽孝,为兄当友爱兄弟,为弟当尊敬兄长。虽说这些都是世人应遵守的伦常、应尽的本分,但是从古到今,能在这方面做到极处,就能感天地、泣鬼神,连禽兽草木都能感应。这都是至性所感,感应如响。所以忠孝友悌,乃是众善之纲领,修身立命之根本。为官的有为官应尽的忠诚,平民有平民应尽的忠诚。富贵者有富贵者应尽的孝道,贫贱者有贫贱者应尽的孝道。兄弟之间,互相尊敬和爱护,根据自身的情况各人尽到各人的本分。

    案:明朝周遇吉将军,幼年就失去父亲,事母至孝。冬天问其温暖,夏天问其清凉,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尽心尽力侍奉母亲。母亲曾经得病,周遇吉时刻侍候服用汤药,日夜守护,衣不解带,目不交睫。母亲心疼儿子辛苦,就谎称自己已经好了,让他熄灯回去睡觉吧。母亲刚转过身,他就已经在旁边扶持,实际上根本没有离开。母亲抚摩着他的背说:“我儿今日是孝子,他日必是国家的忠臣,你父亲有你这样的好儿子,九泉之下也瞑目了。”对待几个兄弟尤其友爱,有事自己当先,有好处不自己独享。崇祯年间,天下兵荒马乱,盗贼蜂拥而起,周遇吉应试将材科,效力军旅。每次作战,必然奋不顾身,所向披靡,屡立战功,一直升任代州总兵,加固城墙,严明军纪,整顿器械,训练士兵,废寝忘食。崇祯十七年二月,贼寇侵犯代州,周遇吉奋力抵抗,杀敌万余人。代州士兵减少,粮食也吃光了,于是退守甯武关。贼寇又来攻城,激战五日,攻城不下,贼兵所到寸草不生。周将军拼力拒守,又用大炮轰击敌军,歼灭万人。弹药用光了,遇吉率军出城迎敌,斩杀贼寇数千人。李自成害怕了,想要退兵,有手下建议说:“我们的人数超过明军百倍,只要用十攻一,轮番作战,没有不胜的道理。”李自成听从了这个建议,带兵又来挑战,而且摘掉帽子,以便和明军区分开来。官兵所剩不多,周将军自感难以支撑,回家跪到母亲面前痛哭。母亲说:“这是什么时候,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你还回家作出像囚徒一样的姿态!”周将军说:“儿子马上就要舍身报国了,只是舍不得母亲。”母亲怒说:“杀身成仁,方为烈丈夫;马革裹尸,才是奇男子。你做忠臣,我就是忠臣的母亲,流芳千古。他日在地下见到你父亲,也可以长笑无恨了。”说完把儿子赶出去作战。当时已经全军覆没,城池也陷入敌手。将军又和敌军展开巷战,不幸马跌倒了,将军徒步前进,手刃敌军数十人,身中数箭,如同刺猬一样,最后被贼捉住。大骂敌人,宁死不屈,贼兵将其吊在杆子上,乱箭射死,又把将军身体脔割。将军的夫人刘氏,也是勇武健壮,当时一个儿子在旁侍奉,夫人说:“我想让你回老家去,为你父亲留下血脉。”儿子说:“父亲尽忠而死,母亲尽节而死,我做儿子的,尽孝而死,我哪也不去。”夫人于是命令家丁在楼下备好柴火,上面加上火药。然后带着几十名妇女,到山顶上的一座房子,登上屋顶射箭,一箭射杀一个敌人,贼兵不敢逼近。弓箭用完了,夫人登楼,命令一位贾姓幕宾点火,全家自焚殉国,这位贾姓幕宾也跳到火中自烬而死。贾姓幕宾,是偏关人,可惜忘了他的名字。这是我在山西做官时,他的孙子亲口对我讲的,有些是史书当中没有记载的,特地记录在此以作表彰。后来李自成曾经对人讲过:“如果别处军镇也有一位周将军,我怎么能成功呢?”弘光皇帝在南京继位,追赠周遇吉太保,谥号“忠武”,入祀旌忠祠。

    附:明成祖平定内难后,登上帝位,方孝孺骂不绝口。成祖大怒,命令逮捕他的亲族,孝孺面不改色,只是一直骂朱棣篡位而已。等到捆绑他的弟弟方孝友的时候,孝孺才流下泪来,孝友吟诗道:“吾兄何必泪潜潜,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鹤,旅魂依旧到家山。”

使用道具

46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6-5 20:38: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图说30:正己化人

   

    原文:正己化人。

    【原文】

    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正己由来可化人,张公劝善满怀春。生前教诲皆此法,殁后婆心且降神。

    注:以圣贤之道律己,本诸身者一无可议。则行一事,当时视为仪型;发一言,后世奉为准则。所谓正己而物正是也。若己未能存理制欲,欲人为善去恶,虽刑驱势迫,人亦不从矣。

    案:国初旧绅张遵路严毅正直,勤于教诲,人皆化之。后生遇于途,皆正立拱手,俟先生过乃行。妇女立门首,遥见先生来,即返内室,不敢令先生见也。时有盗麦者,众擒获送官,过先生门,逡巡不前,曰:“王法自甘,切勿令张某知也。”某姓兄占弟产,官断未决,乃诣先生质之。甫见面,兄即抱愧流汗,一字不能对。先生曰:“天下易得者财产,难得者兄弟。”反覆劝谕,二人伏地涕泣,以其产赡族,相让不取。先生尝谓人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为圣为贤,须自童子始。”故其教幼学,一举一动,一语一默,皆有法度,至今乡塾生徒,奉为准绳。易箦(“易箦”是用来作病危将死的典故,语出《礼记.檀弓上》)之夕,邻里皆闻鼓乐前导之声,如新官赴任。后数月有陆姓者扶鸾,先生神降其家,留诗数十章,皆劝世语。云:“吾已奉帝命为本府录善司,乡人有功德者,吾得考较而上奏焉。”陆捐资为先生立庙塑像,百年来瞻拜者,犹观感兴起云。

    【译文】

    注:用古圣先贤的道理来严格规范自己,使自己的言行让人挑不出毛病来。这样的话,做一件事,在当时被人视为典型;说一句话,被后人奉为准则。这就是说自己身正,才能感化别人。如果自己不能够存天理,灭人欲,即使以刑罚和势力逼迫人,人也不会听从的。

    案:国朝初年,有一位缙绅张遵路,品行端正,严肃正直,勤勤恳恳教化世人,人们多数被感化。后生们在路上遇到张先生,都立正拱手,等先生先过去再走。妇女们在门口站着,远远看见先生过来,都返回里屋,不敢令先生看见。当时有个偷麦子的人,大家把他捉住送到官府,从先生门前经过,此人犹豫不敢向前,说:“接受王法惩处,我心甘情愿。只是千万不要让张先生知道啊。”有一家人,兄长侵占了弟弟的财产,官府很难决断,于是到先生那里,请先生做主。刚一见面,当哥哥的就惭愧不已,汗流不止,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先生说:“天下易得的是财产,难得的是兄弟啊。”反复劝导二人,二人趴在地上痛哭流涕,都不再争了而是互相推让,最后把财产拿出来周济族人。先生经常对人讲:“童蒙养正,是圣人的功业。成圣成贤,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所以张先生教导儿童读书,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严格的规矩,到现在乡间读书的生徒依然奉为准绳。先生临终的时候,邻居们都听到鼓乐之声,好像新官上任的场面。后来有陆某在家中扶鸾,先生已然成神,降临其家,留下诗文数十章,都是劝世的文字,说:“我已经奉天帝之命担任本府录善司,乡人如果有积累功德的,我会考察然后上奏天庭。”陆某捐资为先生修了一座庙,塑像供奉。百余年来瞻礼祭拜的人,仍然生起效法和学习之意。

使用道具

47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6-5 20:39: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图说31:矜孤恤寡

   

    原文:矜孤恤寡

    【原文】

    世间何事动人怜,说道孤孀更惨然。

    明镜不临闺阁冷,读书常废蓼莪篇。

    萧条家业犹争占,荒废田园尚纳钱。

    独有周生敦古道,深仁至德动苍天。

    注:“矜”者,矜全之也;“恤”者,体恤之也。无父曰“孤”,无夫曰“寡”。当念其飢寒,扶其颠危,察其痛苦,体其欲恶。总要想他那种说不出的苦恼,慎勿当爲而不为,能为而不为也。《吕祖宝训》云“文王哀矜无告”,孤寡,乃无告之大者。有财者宜帮助,有力者当扶持。若见此两等人,不生怜悯心,反从而欺迫之,则去豺狼不远矣。

    案:湖南钱国宝与周尚义为莫逆交,二人相约往四川成都买米。下夔州发卖时,值米价昂贵,大得利息。钱忽感疾,临终强起作书,嘱周曰:“我之死于他乡,命也。弟可为我搬柩回籍,归骨祖茔。吾妻尚年少,绝不能守,弟可娶之,代吾教子养母,泉下瞑目。”周泣而含糊应之。钱死,周悉将钱应分本利,封藏箱中,出己财为备衣衾棺木,觅舟载回。一路挂孝供饭,如孝子焉。抵家,将本利交其母,一切丧务皆周为之支持。葬毕,于钱宅傍税屋数间,开店营运。凡日用所需,靡不供给。每日跪请母安,与寡媳并不相见。钱子年已六岁,赴社塾读书,周早则送往,晚则接回,时刻照看。母欲依亡子遗言,将媳与周合卺,周辞曰:“凡人谁不欲妻守节,兄因母老子幼,不得已有此乱命,实非本衷。我若为灭伦之事,乃天地大罪人,异日何面目见兄于地下乎?”母感而止。周后娶妻生子,钱子事之如父。周殁,衰絰三年,以报其德。

    周以经纪小民,不读诗书,而其所行,事事有合于圣贤,关公桃园之义,奚以加兹?呜呼,周亦人杰也哉!

    【注释】衰絰(cuī dié):丧服,古人丧服胸前当心处缀有长六寸、广四寸的麻布名衰因名此衣为衰;围在头上的散麻绳为首絰缠在腰间的为腰絰。衰、絰两者是丧服的主要部分。也指居丧。中国古代的丧服有五种,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亲属间,服丧的服制不同,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由亲至疏依次是:斩衰、齐衰(zīcuī)、大功、小功、缌麻。这就是“五服”的来历。

    附:明朝始觐,信阳州人。族繁有妇人新寡者,觐闻之,必使婢频频问馈,为之策长远,令妇可以温饱。人问之,觐曰:“妇无夫已不若人,再无养,何处求人?不由我不矜恤也。”族妇有守节三十年者,觐必约乡里公举,赖以建坊者,不下十余家。后生子为总戎,觐受封焉。

    陕州方扬讲业灵谷,闻三从兄(同曾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略同堂兄)忠病将终,亟奔归,犹及殓,附棺痛哭而誓曰:“余鲜兄弟,余之身即兄之身也。兄今弃予,予今而后不母视寡,子视孤者,有如此木。”尸闻而吁,乃瞑。扬终身不食其言,后成进士,官杭州太守。

    程有才,江南婺邑人,与同乡诸生胡士佳友善。士佳殁,无子,妻穷老伶仃,不能给朝夕。有才每年分粟助之,九年不倦,曰:“恐负我友也。”后有才享寿九十余岁,无疾而终。

    【译文】

    注:“矜”就是怜悯保全的意思;“恤”就是体恤周济的意思。失去父亲称为“孤”,失去丈夫称为“寡”。应当考虑他们的飢寒交迫之苦,扶助他们度过艰难困苦,体察他们的痛苦之情,设身处地替他们着想。总要想到他们那种有苦说不出的境地。千万不要当做而不去做,有能力做而不去做。《吕祖宝训》中讲:“文王哀矜无告”,孤儿寡妇,乃是无处诉苦者中的最严重的。有钱的出钱帮助,有力的出力扶持。如果见到这两种人而不生怜悯之心,反而去欺压逼迫,就和豺狼没有什麽两样了。

    案:湖南钱国宝和周尚义是莫逆之交,二人约好到四川成都买米。运到夔州发卖的时候,正值米价上涨,二人赚了不少钱。不幸钱国宝忽然得了重病,临终时支撑着起来写了一份遗书,嘱咐周尚义说:“我客死他乡,这是命啊。我死后,弟可运送我的灵柩回家乡,归葬祖坟。我妻子还年轻,肯定守不了寡,弟可以娶了她,代我教养儿子,奉养老母亲,我九泉之下也瞑目了。”周尚义流着眼泪含糊答应下来。钱国宝死后,周尚义把钱国宝应该分得的本钱和利润,全部封藏在箱中。自己出钱为钱国宝备办寿衣、棺木,找船运送回家。一路上戴孝、上供祭奠,宛如孝子。回到家后,把本钱和利润交给钱国宝的母亲,一切丧葬事务,都是周尚义为其出钱操办。料理完丧事后,在钱宅旁边租了几间房屋,开店营运。凡是每天的衣食用度,全部供给。每天向钱母叩首问安,和寡妻并不见面。钱国宝的儿子已经六岁,到学堂上学,周尚义早晨送到学堂,晚上再接回来,时刻照看。钱母打算依从儿子遗愿,把儿媳嫁给周尚义,周推辞说:“所有人谁不希望自己的妻子守节,亡兄因为上有老母、下有小儿,不得已有此乱命,并不是他的本意。我如果做了违背伦理的事,就是天地间大罪人,他日有何面目见亡兄于地下?”钱母感动不已,此事才作罢,周尚义后来娶妻生子,钱子对他像亲生父亲一样。周尚义死后,钱子为其守孝三年,以报答其大恩大德。

    周尚义乃是一个做买卖的小生意人,不曾读过诗书,而其所作所为,一切事都合乎圣贤教诲。关公桃园三结义,也不过如此。呜呼!周公也是人中豪杰啊!

    附:明朝的始觐,信阳州人。家族中凡是有妇人丈夫新死者,始觐听说后,必会叫婢女经常去问好,送些东西,并为其做好长远打算,使寡妇可以温饱。有人问他,始觐就说:“妇女失去丈夫已经不如别人,如果本族人都不管,到哪里求人?不由我不给与周济。”族中妇女有守节三十年的,始觐都会同乡里人一道,向朝廷推举,靠他而得以修建贞节牌坊的,不下十多家。后来,始觐的儿子做到总兵,他也受朝廷封典。

    陕州的方扬在灵谷讲学,闻听三堂兄病危,立刻赶回去,仍然赶上入殓。方扬伏在棺木上痛哭,指棺木发誓说:“我没有兄弟,我之身就是兄长之身。兄长现在弃我而去,我今后如果不把寡嫂当做母亲一样奉养,把儿子当成亲儿子一样看待,有如此木!”说完后,亡兄的尸身突然长吐一口气,才合上眼睛。方扬说到做到,终身不食言,后来中进士,官做到杭州太守。

    程有才是江南婺邑人,和同乡的秀才胡士佳友好。士佳死后,没有留下子嗣,胡的妻子穷老伶仃,朝不保夕。有才每年分粮食给予帮助,九年不曾间断,说:“恐怕辜负我的朋友。”后来,有才享高寿九十多岁,无疾而终。

使用道具

48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6-5 20:40: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图说32:敬老怀幼

   

    原文:敬老怀幼。

    【原文】

    父子多年相背,对景常流血泪。敬老遇椿萱,怀幼芝兰复萃。知未!知未!看此天缘奇会。

    注:“老”者,高年之人。世间最难得者寿,见之须起恭顺心,以其年长,近乎我之父兄,所谓“老者安之”也。“幼”者,孩提之童。知识不广,见之须起慈爱心,以其幼小,近乎我之子弟,所谓“少者怀之”也。

    案:湖广襄阳姚长者,家资巨万,世袭锦衣卫。生一子名昆郎,年六岁,与群儿上山嬉戏,至暮不归。遍觅不得,以为被虎狼所伤,付之无可奈何。岂知郎被流丐拐至武昌,亦卖于姚姓为子,久而渐忘家乡。年十八,亭亭一表,博通今古,因继父母双亡,丁忧在家,不能应试。邻有张毅斋原任江南监司,遭世乱隐居武昌,生一女名倩娘,倩娘与郎同岁。见郎老成有器量,欲以女妻之,恐其年幼少历练,而谓曰:“处乱世之道,宜习一行业方可谋生。惟出外经商,既可觅利,又可历练世务。”郎苦无本,张出赀贷之。因思其父在日,曾在松江贩布行中尚有欠帐未楚,遂别张径往松江,执父旧券讨前欠,耽延未得即归。时姚长者自昆郎失后,娶数妾并不生育。屡欲螟蛉,无中意儿。因思江南人才之地,必有堪为嗣者。扮为贫老,敝袍旧履,行至松江。天缘相凑,恰与郎同寓。郎一见加礼,十分敬重。长者曰:“老汉穷朽,何足当客官过谦?”郎曰:“翁姓姚,我亦姓姚,皆系湖广人,见翁如见我父,安敢不敬?”

    越数日,敬不稍衰。长者察其诚也,笑谓曰:“我年逾六十,尚无子。尔肯为我后乎?”郎曰:“吾父母双亡,时切风木之悲(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的悲伤)。今得翁以父事之,可慰平生思慕之至,何不可之有?”郎拜为父,一切起居侍奉,小心翼翼,过于亲生。长者犹恐其伪,假意苛求,或嫌饮食不佳,或云做人不妥,动加呵斥,郎并无怨言,惟跪而认过。历试无异,遂命收拾行李回家。郎曰:“帐目未清,去何速也?”长者曰:“儿以吾为穷老人乎?吾为无子,四处求贤,今得儿,继后有人矣。吾家财素丰,世袭三品官,尔随我回,不愁不富贵,欠帐何足介意?”父子登舟,将近武昌,长者取黄金三十两付郎曰:“以此还张姓之欠,还毕即至襄阳家中相见。”父子遂分路。郎至武昌,见城郭残破,张氏之居已被焚毁。寻人问之,云张起复原官,领兵剿贼。两月前,张献忠破城,其女已被掳。又有人云,贼所掠妇女,装入布袋,发卖十两一口。生念现有之金,可作赎资,倘张女在内,亦足以报其德矣。遂至贼营,赎回三十袋。启视之,多老丑,无张倩娘。有一媪姓姚,襄阳人,即老父之妻,系贼破襄阳所掠者,生喜认母。道其故,媪亦大喜曰:“张倩娘与吾同居一室,此女美而多智,被掠时即用巴豆末涂面,如生恶疮。贼不敢近,白布袋有血点者是也。儿速往,尚未卖也。”郎取银买回,果倩娘也。遂资助众难妇各回,携母与女回家。至则父已先归,幸资财埋地中,未为贼取。见郎与妻同回,夫妇相持痛哭。细问得其详,父曰:“儿能敬老,无父而得父;吾能慈幼,无子而得子。皆天数也。”遣人寄书达张道喜。张覆书云:“此子久欲赘之为婿,今为翁子,小女又在尊府,天缘奇遇,宜择吉合卺。”女亦知父有此意,并不推辞,遂成伉俪。一日,郎洗足,母见其足心有七星纹,曰:“吾所失之子,亦有此纹,尔莫非是昆郎乎?”郎曰:“尔并非武昌姚氏子,记幼时上山游嬉被拐,余皆不记矣。”母以告父,共认之,真其子也。一家欢庆,不啻登仙。郎鼎革(指改朝换代)后为显官,姚张二姓,世为婚姻不替。

    附:宁波袁道济,家贫不赴秋试。或劝之行,赠以三金。时岁值歉收,路遇一弃婴,啼饥将毙,袁恻然,即以三金托腐店夫妇抚之。至省,同乡友憎其贫,不纳,一旧识僧勉强留寓。是夜,僧梦各府城隍齐集,以乡试册进文帝,内有削除者,尚须查补。宁波城隍禀曰:“袁某救婴心切,可中。”帝命召至,见其寒陋,曰:“此子貌寝,奈何?”城隍曰:“可以判官须贷之。”僧寤,骇甚,及告袁,与袁梦正合。榜发果中式。(《济婴宝筏》)

    【译文】

    注:“老”,是指年龄大的人。世间最难得的就是长寿,见到老人必须生起恭敬心,因为他年长,和我的父亲、兄长相近,所谓“老者安之。”“幼”,就是儿童。见识还不广,见到儿童须生起慈爱心,因为他幼小,和我的儿子弟弟相近,所谓“少者怀之”。

    案:湖广襄阳姚长者,家财万贯,世袭锦衣卫之职。生有一个儿子,名叫昆郎,才六岁,和一帮儿童上山玩耍,天晚了还没回家。到处寻找,也没有找到,以为是被虎狼吃了,最后也无可奈何了。谁知道昆郎被流浪的乞丐拐到武昌,卖给一户姓姚的人家为子,时间长了,昆郎也渐渐忘了自己的家乡。长到十八岁,出落得一表人才,而且博古通今。由于继父、继母也相继去世,昆郎在家守丧,不能去参加科举考试。邻居张毅斋原来担任江南监司一职,遭逢乱世,隐居在武昌,生有一个女儿,名叫倩娘,和昆郎同岁。张公见昆郎老成稳重,器量不凡,打算把女儿嫁给他。又恐怕他年少缺乏历练,对他说:“身处乱世,应当学习一门技艺来谋生。我看出外经商可以赚钱,还可以历练世事。”可是昆郎并没有本钱,张公出钱借给他。昆郎想到父亲在世的时候,曾在松江一家贩布的商行中还有欠帐没结清,于是告别张公,拿着父亲以前的票据前去松江讨账,一时结算未清,暂时回不了家。

    当时,姚长者在昆郎走失后,又娶了几个妾,都不曾生育。一直想找一个义子,还没有找到中意的。因心想江南乃是人才荟萃之地,必能找到一个中意的作义子。姚长者打扮成穷老头的样子,身穿破衣,足踏旧鞋,到了松江。也真是天缘凑巧,恰好和昆郎住在一家旅店。昆郎一见老者,恭敬地行礼。长者说:“我老汉穷困老迈,那能当得起客官如此大礼?”昆郎说:“老先生姓姚,我也姓姚,而且都是湖广人。见到老先生就像见到我父亲一样,怎敢不敬?”一连数日,对老者的恭敬不曾稍减。长者见他如此真诚,笑着对他说:“我年过六十,还没有子嗣。我收你为义子,你愿意吗?”昆郎说:“我父母双亡,时常悲伤。现在得遇老先生,我能像父亲一样侍奉,可以安慰我平生思慕之情,有什麽不可以的呢?”昆郎拜其为父,一切起居饮食,无不小心翼翼,侍奉周到,亲生父母也不过如此。而姚长者仍然忧虑他是不是假装的,故意苛刻,或者嫌饮食不好,或者骂他做人有问题,动不动就呵斥,昆郎并无怨言,只是跪在那里认错。试了几次,都是一样,于是命令收拾行李回家。昆郎说:“帐目还没有结清,怎么这么急着走啊?”长者说:“我儿真的以为我是穷老汉吗?我因为无子,四处寻找中意的人。今天得遇我儿,我后继有人了。我家财丰厚,世袭三品官,你随我回家,不愁不富贵,欠帐就无所谓了。”父子二人上船,走到武昌时,长者取出黄金三十两,交给昆郎说:“用这些钱还张家,还完了就到襄阳,在家中相见。”父子二人就此分道。昆郎到了武昌,见城内残垣断壁,张家的房子已经被烧毁了。找人寻问,说张公原官起用,带兵剿贼。两个月前,张献忠攻破武昌城,他的女儿也被掳走了。又有人说,贼寇掳掠的妇女,都装在布袋里出售,十两一口。昆郎心想现在手上有钱,可以赎回一部份,倘若张家女儿也在里边,也算报答张公的恩情了。于是到贼寇的军营,赎回来三十袋。打开一看,多数都是年老貌丑的,并没有张倩娘。其中有一老妇姓姚,是襄阳人,就是义父的夫人。是贼寇攻破襄阳城后掳掠的,昆郎大喜,与母亲相认。对母亲讲明缘由,老母高兴地说:“张倩娘和我被关在同一间屋子里,这个女子貌美而且很聪明,在被掠的时候,就用巴豆末抹在脸上,就像生了恶疮一样。贼人不敢靠近她,白布袋上有血点的就是她。我儿赶快去救她,现在还没卖。”昆郎拿钱买回来,果然是倩娘。于是出钱资助那些妇女们各自回家,然后带着母亲和张倩娘回家。

    到家的时候,父亲已经先到,幸亏钱财都埋在地下,没有被贼寇抢去。见昆郎和妻子一块回来了,夫妇二人抱头痛哭。详细询问一路上的事,父亲说:“我儿能敬老,没有父亲而得到父亲;我能爱幼,没有儿子而得到儿子。这都是天意啊。”派人寄一封书信给张公道喜。张公回信说:“我早就打算招赘昆郎为女婿,现在成了老先生的儿子,小女又在您府上,此乃天缘奇遇,应该择吉日让他们成亲。”女儿也知道父亲早有此意,并不推辞,于是二人成为伉俪。

    一天,昆郎洗脚,母亲见他脚心有七星纹,说:“我走失的儿子,也有这样的纹,我儿莫非就是昆郎吗?”昆郎说:“儿并不是武昌姚家的亲儿子,记得小时候上山玩耍的时候被拐,别的就不记得了。”母亲告诉父亲,一块辨认,果然是他们的亲儿子。一家人欢天喜地。昆郎在清朝建立以后,做了高官,姚张二姓世世联姻。

    附:宁波袁道济,家贫,无法去参加乡试。有人劝他去,赠送他三两银子。当时年景不好,粮食歉收,路上遇到一个弃婴,因飢饿而大哭,眼看就要死了。袁道济心生怜悯,就把三两银子交给豆腐店老板夫妇,托他们抚养婴儿。到了省城之后,同乡们都嫌弃他穷,不肯容留他一块住,一个过去认识的僧人勉强留他住下。当天夜里,僧人梦见各府的城隍都到齐了,把乡试录取的名册进呈给文昌帝君,名册里有被削除的名字,还需要核查补齐。宁波城隍禀告说:“袁道济救护婴儿心切,可以让他考中。”帝君命令召他前来,见他贫寒丑陋,说:“此人貌丑,该怎么办?”城隍说:“可以把判官的胡须借给他。”僧人惊醒,感到非常奇怪,就把梦境告诉袁道济,和袁自己做的梦相合。等到发榜,果然中举。

使用道具

49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6-5 20:40: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图说33: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原文: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原文】

    细物宜存保护心,昆虫也解报藏金。

    初生草木休戕折,麟趾他年送好音。

    注:“昆”,众也。昆虫,物之至微者也。草木,物之无情者也。存心仁爱者犹不忍伤,况其他乎?高柴(孔子的弟子)启蛰不杀,方长不折,圣贤用心,不忽于细类如此。

    案:广南郝宽,字容众,居越王台畔,性仁慈,不杀生命。夏月以纱笼照灯,防有蛾入,便溺必择凈地,恐伤诸虫,蝇蚊丛集,驱之而已,不扑杀也。广南多白蚁,穿箱入箧,为书籍衣服之害,兼能蚀银,惟竹鸡能制之。宽恐伤生,戒家人勿畜。有银千金久藏橱中,被蚁蚀去三百。家人见地下银星,寻至一窟,见一破瓮底,集蚁无数,散处者约有数斗。家人谋曰:“将此蚁入炉炼之,可得原银七八。”宽曰:“为此三百金,害数十万生命,吾不忍也。”急掩之。至夜,梦有甲士数十,皆衣白,驾驷马车来迎曰:“蜉蝣王奉邀。”宽恍惚登车,至一城中,人民富庶,房屋华丽,乃大都会也。又有无数官员伏道迎接,请赴宫阙。王着绛袍玉簪朱履,威仪整肃,降阶携手,叙宾主礼。王曰:“寡人托庇仁人之宇,不闻翰音,保全性命。奈智浅德薄,政刑不修,百姓为盗,伤君之财。昨猎瓮山,又蒙佑宥,厚德岂容不报?越王台左侧槐树下有银一窖,乃汉时赵佗所藏,君可取而有之。寡人闻麒麟不食生物,不践生草,

    君乃人中之麟也。惜君老矣,无可成就,留贻后人可也。”仍命原甲士送回。宽醒,思曰:“蜉蝣者,蝼蝈之名;翰音者,竹鸡之声。殆前所救之蚁显梦报德耳。”着人至槐树下,挖之果得银一窖。后生子名瑞麟,登榜作翰林,以文章名世。

    【注释】赵佗:嬴姓,赵氏,名佗。秦朝著名宗室将领,华夏族(汉族先民),南越国创建者。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公元前207年至前137年在位,号称“南越武帝”。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人(今河北省正定县)。

    附:宋程颐号伊川,明道先生之弟也,哲宗朝为崇政殿说书。一日,讲书毕,哲宗偶起,凭栏戏折柳枝,颐进曰:“方春草木发生,不可无故摧折。”又问:“陛下在宫中盥吐漱水,必避蝼蚁,信有之乎?”帝曰:“然诚恐伤之耳。”颐曰:“推此心以及四海,帝王之要道也。”嗟乎!仁人之言,其利甚溥。程之后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非仰体好生之大德,岂能念及昆虫草木哉?

    【注释】程颐:字正叔,人称伊川先生,河南洛阳人。其兄程颢,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同为北宋大儒、理学家,人称“二程夫子”,二人早年受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基础。

    明胡僖,字伯安,家兰溪,官至按察使。生平全活龟鳖螺蛤之属无算。初为诸生时,入省,谋徙僻地,得潘氏园,群蚁聚于室,以数十万计。诸童子构火将爇之,公蹙额曰:“以吾一夕安,伤数十万命,不忍。”亟返故邸。既入试,文思窘甚。至暮,蚁戢戢笔端,麾不去。久之,思忽泉涌,七艺立就,蚁遂不见。既获荐,司试者谓有神助。公心知为蚁报,好生戒杀,行之弥力。

    宋郊救蚁又胡僖,万命回生寸念慈。下笔飙驰有神助,报恩多在入闱时。(徐太史诗)

    【注释】宋郊救蚁:宋朝宋郊、宋祁兄弟,同在太学读书。有僧为他们看相说:“小宋大魁天下,大宋不失科甲。”春试结束后,僧见大宋贺曰:“似曾活数百万生命者。”宋郊笑着说:“贫儒何力及此?”僧曰:“蠕动之物皆命也。”宋郊说:“有蚁穴为暴雨所浸,吾编竹桥渡之。岂此是耶?”僧曰:“是矣。小宋今当大魁,公终不出其下。”及唱第,祁果状元。章献太后谓弟不可先兄,乃易郊第一,祁第十。始信僧言不谬。

    【译文】

    注:“昆”,是众多的意思。昆虫,是生命当中最细微的。草木,是生命当中没有感情的。对于昆虫草木,存心仁爱的人尚且不忍加以伤害,何况其他?孔子的弟子高柴,不伤害蛰伏的昆虫,不攀折正在生长的树木,这是圣贤的用心,不忽略细小的生命。

    案:广南的郝宽,字容众,家住越王台旁边。天性仁慈,从不杀生害命。夏天用纱笼罩住灯火,以防有飞蛾靠近被火烧死。大小便都选择干净地方,以免伤害到各种小虫。蚊蝇飞来的时候,只是驱赶掉,并不扑杀。广南多有白蚁,经常钻进木箱,咬坏书籍、衣服,而且能吞蚀银子,只有竹鸡能制服。郝宽恐怕伤生,禁止家人蓄养竹鸡。有银子一千两放在橱子里很久了,被白蚁吞蚀掉三百两。家人看见地上零星的碎银子,寻到一个蚁洞,见一个破瓮的底下,聚集了无数的白蚁,分散在别处的还有很多。家人出主意说:“把这些白蚁放到炉子里熔炼,能得到原来银子的七八成。”郝宽说:“因为这三百两银子,杀害数十万生命,我于心不忍。”急忙掩盖上。到了夜里,郝宽梦见有身穿铠甲的兵士几十个,都穿白色,驾着四匹马拉的车,来迎接他说:“蜉蝣王邀请您。”郝宽恍惚之间,登上马车,到了一座城市,人民富庶,房屋豪华壮丽,乃是大都会。又有很多官员跪伏在道旁迎接,请他到王宫去。王者身着绛色袍服,头戴玉簪,脚穿朱靴,威仪严整肃穆,降阶而迎,拉着他的手,叙宾主之礼。王者说:“寡人依托于仁人府中,听不到‘翰音’,得以保全性命。怎奈我智识浅陋,德行浅薄,政令刑罚不严,以致于有百姓为盗,损伤了您的财物。昨日前去瓮山打猎,又蒙您的保护和赦宥,如此深厚的恩德,怎能不报?越王台左侧槐树下有银子一窖,乃是汉朝时候赵佗所藏,你可以取出来归你所有。寡人听说麒麟不吃有生命的东西,不践踏生长的野草,您是人中麒麟。可惜您已经年老,不会有什麽成就了,就留给您的后人吧。”于是又命令原来那些兵士把他送回来。郝宽醒后,心想:“蜉蝣,乃是蝼蝈的名子;翰音,是竹鸡的叫声。难道是原来救护的白蚁托梦报恩?”派人到槐树下,挖掘果然得到银子一窖。后来生子,取名瑞麟,考中进士,入朝为翰林,以文章著名。

    附:宋代大儒程颐,号伊川,明道先生的胞弟,宋哲宗时期担任崇政殿说书一职。一天,给皇帝讲书完毕,哲宗皇帝起立,凭栏攀折柳枝玩,程颐进言说:“现在是春天,草木生发的季节,不可无故摧折。”又问道:“听说陛下在宫中盥洗,吐漱口水,都要避开蝼蚁,有这回事吧!”皇帝说:“这样恐怕伤害到它们。”程颐说:“将此仁爱之心推广到四海之大,正是帝王之要道。”嗟乎!仁人说的话,真是有无穷的利益。程颐的后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如果不是仰体上天好生之德,怎能如此为昆虫草木着想呢?

    明朝胡僖,字伯安,家住兰溪,官至按察使,平生放生救活龟鳖、螺蛳、蛤蜊等动物无数。当初他在做秀才时,到省城参加考试,准备寻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找到潘家花园。有很多蚂蚁聚集在房间里,数以十万计。童子准备点火烧死蚂蚁,胡公皱眉头说:“爲了我一晚上的舒服,伤害数十万生命,我于心不忍。”于是急忙返回原来住的地方。等到入考场参加考试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写不出文章。到了晚上,有很多蚂蚁聚集在笔端,蠕蠕而动,赶也赶不走。过了一会,忽然文思泉涌,七道题目,很快写成,蚂蚁就不见了。试卷被推荐上去后,阅卷官说这些文章如有神助。胡公自己清楚这是他救下的蚂蚁来报恩,从此以后,戒杀放生,更加尽全力实行。

    徐太史诗:“宋郊救蚁又胡僖,万命回生寸念慈。下笔飙驰有神助,报恩多在入闱时。”

使用道具

50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6-6 17:31: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顶顶好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