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姚正阳
39115 66

[星座大全] 麦玲玲面相讲座(据香港电视节目整理),附改善方法 [推广有奖]

31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6-5 18:15: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图说19: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经文: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原文】

    旅中有客病匡床,进药须求对症方。

    骨肉消沉鬼夜哭,始知卤莽自招殃。

    北斗高悬夜气清,欲将虔洁感神明。

    哪知祷祀全无用,不信请观李赤城。

    注:“又”字承上“司过”来,言不善之人,不但有司过之神鉴察报应,其头上又有神为之纠察,不可不时加修省也。三台星名北斗神君,主人间善恶、生死、寿夭、富贵贫贱之事。凡人有罪,皆录恶籍,量罪轻重,夺其纪算。夺至一年,其人坎坷多事;五年,其人灾衰疾病;夺至十二年,其人困笃,或遭刑狱而死。盖罪与过不同,恶之大者为罪,则夺纪;恶之小者为过,则夺算。十二年为纪,百日为算。

    案:李赤城经纪小民,一生事北斗甚虔。每逢斗降之辰,必斋戒更衣,北向四十九拜。至心讽诵斗经,寒暑不辍。一日贩货至河南,见一蛇肚腹膨胀,就林中青草擦之,其肿顿消,逡巡游去。李甚惊异,拔草藏之,又往他处贸易。同寓有远客患蛊,辗转床褥,势甚危险。李念所藏之草,既消蛇腹,必能治人。煎一碗与客饮之,夜半不闻声息,只听客床有水滴之声。秉烛往观,客骨肉尽化为血水,床上只存头发一缕。李恐祸及,即刻束装,乘五更辞店主远遁。

    店主早起,开门见蛊客消化,不敢查究,因并无家属跟寻,事遂寝。李后归家,谨密其事,妻子面前亦不敢说。一日礼斗,至夜半斗姥现形,谓之曰:“尔一生事吾极为诚敬,已注尔福寿。数年前,用药枉杀病人,虽系无心之失,然以人命轻试,作大恶论。三台之神已尽夺尔之纪算矣,吾不能曲法佑汝也。”李涕泣求救不允。计李一生虔事斗神,偶以救人之心,成杀人之事,尚遭上天谴责,况显为不善而干天之怒,又当何如耶?

    附:宁波士人孙厚,字孚远,家贫,渡江课蒙。万历二十二年,失馆流寓杭州塘栖佣书张氏宅。一夕,有少婢奔焉,厚叱之曰:“《感应篇》谓三台北斗及三尸灶神随身记过,岂夜阑人阒(qù,寂静)而神弗知乎?”力拒之。婢往同斋西席宿去。未几,西席回家疽发背死。主人聘厚,厚托故欲辞。主人重其聘,乃许之。及归,遇其叔于江口,叔贺曰:“吾因儿病,祷于城隍庙。夜梦城隍神中坐,呼吏取飢死籍改注者,唱名校对十余名。后闻唱侄名,我潜问吏,孙某何故改出,吏检籍曰:‘此人注定四十六岁客途飢死,因今年四月十八夜拒张氏婢,天曹已改入禄籍,增寿二纪。’我是以贺也。”厚闻之神悚,由是奉行《感应篇》益力,每岁延聘者修仪约百金,家渐腴,年迈古稀,无疾善终。(《寿世慈航》、《远色编》)

    何遽青衫委九泉,鬼门关畔枉号天。火坑片晌回身快,再活人间廿四年。(徐太史诗)

    【译文】

    注:“又”字是承接上文“司过之神”来说,说不善之人,不但有思过之神时刻鉴察,施以报应。头上三尺即有神明纠察,不可不时刻修身,反省自己的过失。三台星,被称为北斗神君,掌管人间善恶、生死、寿夭、富贵贫贱等事。凡是人犯下过错,都记录在恶籍之上,按照罪过的大小,夺人纪算。被夺一年,其人就会坎坷多事;被夺五年,其人会遭遇各种灾祸疾病;被夺十二年,其人就会极端困苦,或者遭受牢狱之灾而死。“罪”与“过”不同,大恶为“罪”,会被夺“纪”;小恶为“过”,会被夺“算”。十二年为一纪,一百天为一算。

    案:李赤城是做买卖小生意人,一生礼敬北斗甚为虔诚。每到斗降日(注:阴历每月初三日、二十七日为斗降日,此日须戒除淫欲、房事,否则必然削禄夺纪),他都会斋戒更衣,向北方四十九拜,虔诚诵读斗经,严寒酷暑,不曾间断。一天,他到河南卖货,见一条蛇肚腹膨胀起来,在树林中青草上来回摩擦,蛇的肿胀顿时消除,然后蜿蜒游走了。李赤城感觉非常奇异,拔了一些这种草收藏好,又到别的地方卖货。他住的旅店里,有远地方的客商,身患蛊症(蛊,人腹中的寄生虫),痛苦异常,在床上翻来覆去,情况非常危险。李赤城心想他收藏的那种草,既然能消除蛇的肿胀,必然也能给人治病。熬了一碗草水给客商喝下,到了半夜没有动静,只听到客商床下有滴水的声音。点上蜡烛去看,原来客商的骨肉已经全部化成血水,床上只剩下一绺头发。李赤城非常害怕,恐怕大祸临头,马上收拾行李,天还没亮辞别店主,起身远逃。店主早晨起来,开门见得病的客人已经化为血水了,不敢声张。因为这个病人没有家属跟随,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李赤城后来回到家,将这件事瞒着,就是在老婆孩子面前也不曾提起。一天礼拜北斗,到半夜感得斗姥显灵,对李赤城说:“你一生礼拜我极为虔诚,已经增加你的福寿了。几年前,你用药草枉杀病人之事,虽然不是故意的,但是拿人命轻易试验,按大恶论处,三台之神,已经将你的纪算全部夺尽了。我也不能曲法救你了。”李赤城痛哭求救,也没有用。我们看李赤城一生虔诚礼拜斗神,偶尔以救人之心,而做了杀人之事,尚且遭到上天如此严厉的谴责,况且是明目张胆做坏事,干犯天怒的人,那些人又该得到怎样的惩罚呢?

    附:宁波读书人孙厚,字孚远,家里贫寒,过江教儿童读书。万历二十二年,丢了差事,流落到杭州塘栖,在一户张姓宅院了作文书工作。一天夜里,有一个婢女来投怀送抱,孙厚呵斥她说:“《感应篇》中讲三台、北斗神君以及三尸神、灶神等各路神明随时随地在人周围鉴察,记录过恶,难道夜深人静的时候神明就不知道了吗?”坚决拒绝她。婢女又到和他一块同住的家庭教师那里住了一个晚上。不久,家庭教师回家得了“疽发背”的病而死。张家主人于是聘请孙厚做家庭教师,孙厚托故推辞。主人增加酬金,才答应下来。孙厚回家,在江边遇到他的叔父,叔父向他道贺说:“我因为儿子得病,到城隍庙祈祷。夜里梦见城隍神坐在中间,叫属下取来记录要饿死的人的簿籍,要进行修改,呼名校对了十多个人。后来听到叫侄子你的名字,我偷偷问阴差,孙某爲什麽要改,阴差查看簿籍说:‘此人注定四十六岁时饿死在旅途当中,因为今年四月十八日夜拒绝张氏婢女淫奔,天曹已经将他改入福禄籍,增寿二纪。’所以我要恭贺你了。”孙厚听了,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于是自此以后更加勉力遵行《感应篇》,每年聘请其作家庭教师的酬金多达百两银子,家中渐渐富裕起来。活到七十岁,无疾善终。

    徐太史诗曰:“何遽青衫委九泉,鬼门关畔枉号天。火坑片晌回身快,再活人间廿四年。”

使用道具

32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6-5 18:15:5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图说20: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经文: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原文】

    不守庚申更不疑,此心常与道相依。

    三尸纵具如簧舌,敢向天庭播是非。

    从寇皆因为奉亲,一朝转念即忠臣。

    身经万刃甘心死,羞杀当年拜贼人。

    注:重言“又”者,见可畏之甚也。“三尸”,人身中自有之神,即是精气神之所聚,分而为三也。庚申日,诸神上天奏事,三尸神乘人寐时,亦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故学道之人,有“守庚申”之说,永夜不眠,令三尸不得出,久则灭除。虽然,若未能修德,徒守庚申,只增罪过,何能令三尸勿言也?

    案:明末刘国能,少年任侠,精于弓马,绰号“射塌天”,事母至孝。崇祯时天下慌乱,刘不忍母飢寒,与众少年相结为盗,得财奉母。虽为闯贼部下,而所到之处,不残杀奸淫。时督帅立旗招降,刘遵母命归诚。由微弁(biàn,古代的低级武官)递升副帅,曾统兵至太行山,扎营崖畔。帐中假寐,梦有三人,一衣青,一衣白,一衣黑,谓刘曰:“吾辈乃三尸神也,今逢庚申日,应上天奏事。世人皆谓吾神喜言人罪过,不知人有一节之善,何尝不据实入告,岂有隐善扬恶之理?子为母无养,虽不得已而为盗,却不残杀奸淫。自投诚后,效力行间,颇着忠勇。种种好处,吾神已上达天庭矣。兹值北极真人主世,以子之才,可拜将封侯。若不知变通,祸将不测。子欲封侯拜将乎?抑欲作不朽之人乎?”刘梦中流涕曰:“吾犯弥天大罪,蒙朝廷赦宥,待以不死,且官至统领,常愿杀身图报。今母已终年,此身乃报国之身,异日史册列一名足矣。不愿得封拜也。”三尸神相顾而笑曰:“好!好!”后流盗老回回(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名马守应,回族,绰号“老回回”)降而复叛,刘率兵剿之。贼设伏以待,遂被执。诱之降,不屈。骂不绝口,贼众大怒,肢解之。后人于其处立庙祀焉。

    【注释】刘国能:?-1641,陕西延安人,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后效忠于朝廷。起初,刘国能参加起义时,与李自成、罗汝才等人结为兄弟。刘国能归顺朝廷后,起义军首领对他非常忌恨。崇祯十四年九月以主力包围叶县,四面力攻,刘国能力不能支,城遂陷,被擒。李自成仍然好言相劝:“若,我故人也,何不降?”刘国能此时以忠义自许,便瞋目骂曰:“我初与若同为贼,今则王臣也,何故降贼!”遂被杀。消息传出后,崇祯皇帝特诏加勉,追赠左都督,特进荣禄大夫,建祠纪念。

    附:东京赵居先,父年九十一岁,母年九十四岁。性皆严急,居先夫妻侍奉勤谨,孝行克谐。每夜焚香为父母祈祷。三尸上奏,天遣飞天大神逐日鉴察,见其心专意一,孝行动天,七子三婿皆列殊科,居先身证仙果。(《文昌化书救劫宝章》)

    福建吕青,好谈人闺阃,偷窥妇女。抑塞名场,家亦零落,二子俱夭。青暴卒,见其祖父,怒曰:“我等数代积善,报在汝身发达,谁料汝心爱色,汝口造孽,福将折尽。恐汝再犯淫恶绝嗣,哀恳冥王拘汝到此一看,便知利害。”旁一吏曰:“淫恶阴律倍严,凡人一犯淫事,三尸神自首,灶君城隍申奏,隐漏便是大过。试看今日发落便知。”少顷,鬼卒带众淫犯跪下,冥王一一判断受罪。青看毕惊惧,愿得悔过自新。冥王乃令放还,后刻《游冥录》劝世,遂生二子。

    【译文】

    注:重复说“又”字,可见神明鉴察之严格,多么可怕!三尸神,是人身体中的神,又叫“三彭”或“三虫”。人体有上、中、下三个丹田,各有一神驻跸其中,统称“三尸”,三尸姓“彭”,上尸名“踞”,中尸名“踬”,下尸名“跻”。每到庚申日,诸神上天庭奏事,三尸神乘人熟睡之时,离开人的身体,上达天庭,报告人的罪过。所以修道的人,有“守庚申”的说法,每到庚申日这一天,整夜不睡,令三尸神不能离开,时间长了,三尸神就灭除掉了。虽然如此,如果不能修身立德,仅仅依靠“守庚申”,只能增加罪过,怎么能限制三尸神不说话呢?

    案:明朝末年刘国能,少年时有侠义之气,擅长骑马射箭,外号“射塌天”,侍奉母亲极为孝顺。崇祯年间,天下荒乱,刘国能不忍看到母亲飢寒交迫,与许多少年一起结伙做了强盗,获得钱财奉养母亲。虽然在李自成部下,而所到之处,并不残害百姓、奸淫妇女。当时,朝廷督帅立旗招降,刘国能尊奉母亲之命,率领部下投诚。由一名小军官连续升任副帅,曾经领兵到太行山,在山崖边安营扎寨。一天在营帐里打瞌睡,梦见有三个人,分别穿青色、白色和黑色衣服,对刘国能说:“我们是三尸神,今天是庚申日,应该上天奏事。世人都说我们喜欢揭发人的罪过,殊不知有一点善行,何尝不如实报告,岂有隐瞒善行、张扬恶事的道理?你爲了奉养母亲,不得已做了强盗,而不残杀百姓奸淫妇女。而且自从投诚朝廷后,在军中拼死效命,忠勇可嘉。种种好处,我们已经上奏天庭了。现在正值北极真人主宰世间,以你的才干,可以拜将封侯。如果不知变通,你将大祸临头。你是想封侯拜将呢,还是想永垂不朽、留名青史呢?”刘国能在梦中流着泪说道:“我曾犯下弥天大罪,承蒙朝廷宽恕,饶我不死,而且官至统领,常思杀身成仁,报效朝廷。现在我母亲也去世了,此身只爲报效国家,他日史册上有我一个名字,死亦足矣!不再奢求封侯拜将了。”三尸神相视而笑说:“好!好!”后来流寇马守应,外号“老回回”,归降朝廷后,又再次反叛,刘国能率兵围剿。中了敌人埋伏,被捉住,宁死不降,骂不绝口,贼寇大怒,将其肢解而死。后人就在他就义的地方立庙祭祀。

    附:东京赵居先,父亲九十一岁,母亲九十四岁,都是性情严厉急躁。赵居先夫妻二人,侍奉两位老人极为勤谨,孝行可嘉。每天夜晚焚香为父母祈祷健康长寿。三尸神上奏天庭,天庭派遣飞天大神每日鉴察,见其一心一意,孝行感动天地。后来赵居先的七个儿子、三个女婿都科甲及第,赵居先自己证得神仙果位。

    福建的吕青,喜欢谈论人家闺房之事,偷窥妇女。考科举,屡试不中,家道衰落,两个儿子都夭折了。一天,吕青突然死亡,看见其祖父,呵斥他说:“我们家几代积德行善,福报应在你身上,本来该你发达,谁知你心贪爱女色,你口造下罪孽,福报都被折除净尽。恐怕你在犯下邪淫罪恶,导致断子绝孙,我哀求冥王带你到此一看,你就知道厉害了。”旁边一位阴差说:“邪淫罪恶,阴律极为严格,凡是人一旦犯邪淫之事,三尸神报告,灶神、城隍申奏,如果隐瞒或遗漏就是大过。你看看今天公堂审判就知道了。”过了一会儿,鬼卒带一帮淫犯跪在堂下,冥王一一审判,发往各处受罪。吕青看后,十分害怕,自称愿意改过自新。冥王于是放他还阳,后来吕青刊印《游冥录》劝世,于是又生下两个儿子





请顶帖,或转帖,或转发,都有功德。

    让更多人看到启发智慧劝人为善的好帖,可以积阴德,增加福寿。



    太上感应篇图说,全书内容很多,发不上来,请看“太上感应篇图说的新浪博客”。用百度搜索“太上感应篇图说的新浪博客”,可找到,有连载,快要连载完全本了


使用道具

33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6-5 19:24: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请顶帖,或转帖,或转发,都有功德。

    让更多人看到启发智慧劝人为善的好帖,可以积累阴德,增加福寿。



    太上感应篇图说,全书内容很多,发不上来,请看“太上感应篇图说的新浪博客”。用百度搜索“太上感应篇图说的新浪博客”,可找到,有连载,快要连载完全本了

使用道具

34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6-5 20:31: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图说21: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经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原文】

    除夕千门爆竹喧,孤灯黯淡倍凄然。

    半生虚假多逢困,一念真诚便格天。

    悔过何难消宿孽,改行自可盖前愆。

    连生二子皆麟凤,五福全膺享大年。

    注:“晦”,月尽之日也。灶有三十六神,在天为五帝真符,在地为五音太岁,在家为五祀灶君,司一家良贱之命。人有罪过,纤悉必记,每月晦日,诣天奏白,按轻重而加之罚。作恶之人,不过取快一时,岂知灶神森然鉴察,却于何处逃匿乎?

    案:俞都多才博学,名噪庠中,自负取科第如拾芥。约同辈联十善会,一戒杀,二戒淫,三戒口过,四买物放生,五敬惜字纸,六周恤孤寡,七掩埋枯骨,八勤教后学,九遇乡里争讼,从中劝息,十逢朔望持斋诵经。行之多年,并无报应。年五十,屡赴棘闱不第。止得一七岁子,颇聪慧,忽患痘疹夭殇。俞自伤多年行善,反膺重罚,乃为诗告灶神,有“看来司命多聋聩,不解从公佑善人”之句。时值腊月除夕,俞与病妻孤灯对坐,无聊之极,仍至灶前朗吟前诗。恍惚如梦,见一衙署,有老人白发方巾皂服,招郑至内,逊之坐,曰:“吾司命之神也,承君佳作见责,今特为分剖。”俞知是灶神,流涕叩头求示。老人曰:“凡人欲得福禄,必有真正善事。君返而自揣,善事安在?屡屡归怨神道无灵,逃祸不暇,尚冀美报乎?”俞曰:“吾多年联十善会,岂尽属虚假?不蒙天佑,而反受罚,神道之灵安在,乌能无怨?”老人笑曰:“无论君之所为种种愆尤,即以十善论,如戒杀一条,君为寒士,伏腊宴客,不得不俭,倘囊有余资,岂能持斋茹素?且虾蟹之类,常登庖厨,彼独非生命乎?以云不杀,其谁信之?流盼少艾,恋恋不舍,如有邪缘相凑,能坐怀不乱乎?有登徒子好色之心,托为鲁男子以邀誉,直欺天耳。放生惜字,君不过随人俯仰,众不举行,君亦罢歇。君有寡嫂,不能存活孤儿,现无营业,君今置若罔闻,不过邀众聚敛,遇孤寡者给以分文,攘众人之功以为己有,乃鬼神所最恶。口过一节,君虽极意警戒,然往往遇事讥弹,出于不觉,大伤忠厚。惟埋骨一事,众皆恶其朽秽,君独亲身照管,稍有功德。今埋骨之所,已经盈满,君并无安插之计,亦未了事也。君现为塾师,生徒功课何尝认真?乡里争讼,君遇有不平,反为加石,何尝劝息?只于朔望烧香礼佛,乃妇女之见耳,何功之有?君从今刻刻改悔,切勿自欺,切勿自堕,痛除求名邀福之心,实实落落以圣贤为己任,自然感动上天,护庇无穷矣!”俞于次日元旦对神忏悔,实行善事。次年即连生二子,俱聪慧登第,夫妇犹及见孙。

    愚按:灶神黄帝时已有之,普愿广告四方,灶神用事之日,不宜刮锅冲犯。每年八月初三神诞日,各家宜斋心虔礼,切勿杀生,慎之!戒之!

    【注释】(1)登徒子:好色者的代名词。

    (2)鲁男子:春秋时鲁国人颜叔子独居一室,一天,一位女子要求投宿,颜叔子整夜点着蜡烛火把照明以避嫌,时人称他为“鲁男子”。

    【译文】

    注:“晦”,就是每个月的最后一天。灶有五方五帝灶君、曾灶祖灶、灶子灶孙、运火将军、进火神母等三十六神,在天为五帝真符,在地为五音太岁,在家为五祀灶君,司掌一家人的富贵贫贱之命。人有罪过,大小都记录下来,每月最后一天,上天奏事,根据轻重加以惩罚。作恶的人,不过爲了图一时的痛快,哪里知道灶神森严鉴察,又如何逃避得了呢?

    案:俞都博学多才,在学校里很有名气,自认为取科第如拾草芥。约集同辈人组成十善会,主要从事十种善事:第一,戒除杀生;第二,戒除邪淫;第三,戒除口过;第四,买物放生;第五,敬惜字纸;第六,周济孤儿寡妇;第七,掩埋尸骸枯骨;第八,尽力教导后辈;第九,遇乡人打官司,从中劝解;第十,每逢初一十五持斋诵经。俞都坚持施行这十种善事多年,并无福报降临。年过五十,考进士屡试不中。只有一个七岁大的儿子,颇为聪明,忽然得了天花夭折了。俞都心想自己多年行善,却惨遭上天重罚,伤心不已,于是写了一首诗,向灶神诉苦,诗中有“看来司命多聋聩,不解从公佑善人”的句子。时值腊月除夕之夜,俞都与有病的妻子,孤灯对坐,觉得十分没意思,仍然到灶神像前朗诵前面那首诗。恍惚之间,像做梦一样,见到一所衙署,有位老人,须发皆白,头戴方巾,身穿黑色衣服,招呼他进去,请他坐下,说:“我乃是司命之神,听到你的佳作对我有不满之意,今天特地给你解释一下。”俞都这才知道原来是灶神,痛哭流涕,请求开示。老人说:“世人要想得到福禄,必须做真正的善事。你扪心自问,好好想想,你都做了什麽善事呢?屡次抱怨神明不灵验,你逃祸都来不及了,还期望福报吗?”俞都说:“我多年来组织十善会,难道都是虚假的吗?没有得到上天保佑,反而受罚,请问神灵在哪里,怎么没有怨气呢?”老人笑着说:“先不说你的种种罪过,就拿十善来说,比如说戒杀生这一条,你是贫士,所以逢年过节宴请宾客,不得不俭省节约,假如口袋里还有余财,你还能做到持斋茹素吗?而且虾蟹之类,常常登入厨房,它们难道就不是生命吗?嘴上说不杀生,谁相信呢?你见到年轻貌美的女子,注目流盼,恋恋不舍,一旦有邪缘被你碰上,你能做到坐怀不乱吗?有登徒子好色之心,装成鲁男子来沽名钓誉,这是在欺骗老天。买物放生、敬惜字纸,你不过跟着别人做做样子,大家不举行,你也就放到一边了。你有一位寡居的嫂子,孩子都没法养活,现在也没有营生,你现在不管不问,不过是邀集众人聚敛钱财,遇到孤儿寡妇,施舍分文,把大家的功德据为己有,这是鬼神最为厌恶的。戒口过这一点,你虽然也是极力克制自己,但是往往遇事随意嘲笑讥讽,让别人十分伤心,你自己还觉察不到,很不厚道。只有埋骨这件事,众人都嫌脏,你独自亲身照看收拾,稍有功德。现在埋葬骨骸的地方已经满了,你并没有想办法找到另外安置枯骨的地方,也是做好事不到头。你现在是塾师,学生的功课什麽时候认真过?乡人打官司,你遇到不平事,反而添油加醋,落井下石,什么时候调解好过?只是初一十五烧香拜佛,这是妇人之见,有什麽功德?你从现在开始时刻改悔,千万不能自欺欺人,也不要半途而废,痛切改除求名求福的念头,实实在在,以成圣成贤为己任,自然感动上天,得到上天的佑护。”俞都就在第二天,也就是新年第一天,向神明忏悔,实行善事。第二年就连生两个儿子,都很聪明,考上进士,夫妻俩还能亲眼见到孙子出生。

    按语:灶神,远在黄帝时期就有了,在此广泛向世人宣告:灶神上天奏事之日,不宜刮锅冲犯。每年八月初三是灶君神诞日,各家各户应该斋戒虔诚礼拜,千万不能杀生,切记!

使用道具

35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6-5 20:31: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图说22: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经文: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原文】

    佛告诸菩萨,善在福之集。

    云何得长寿,五蕴皆空寂。

    云何夺纪算,作恶无休息。

    神道暗权衡,较量无差失。

    云何得消除,念彼观音力。

    注:总承上三节,言鬼神鉴察,大小之过,皆不可掩。而夺纪夺算,确乎不爽,以足前章“依人所犯”二句之意。“过”乃过恶之过,非过失之过。即下文自“非义而动”以至终篇是也。

    案:浙东有妇人至岳庙进香,见廊下判官视之而笑,妇惧,回家。是晚方就寝,见前判穿绣袍来至床前,谓妇曰:“我与尔有姻缘之分,今来相就。”妇拒不从,判扯妇出门,大呼家人,并无应者。两足御空而行,至一浮屠绝顶住下。其中衾褥皆备,遂为夫妇。判每日清晨下塔,袖果饼等类归,以饲妇。妇一日向下闲望,见判遇往来之人,有向之拱揖者,有远远让道者,有摘其帽、扯其衣者,有推之倾跌者,妇不解其故。候判归,问之,判曰:“为吾拱揖之人,或星辰降世,或累劫修来,后日高官大爵,福禄绵长,吾安敢不敬?其让道之人,生平循谨无过,应享衣禄,吾亦不敢侵犯。惟作恶之人,头上俱有黑气。恶之小者,黑气高一二尺许,阴

    司则夺其算;恶之大者,黑气上冲霄汉,阴司则夺其纪。夺纪夺算,俱按黑气而权衡之,故吾亦得乘机而戏弄焉。”妇曰:“欲解黑气,当如之何?”判曰:“惟勤修善事,虔诵观音经,则黑气消而阴律减矣。”妇自念身陷塔中,欲归无路,发愿念观音经以求解厄。甫动念,判曰:“尔今有大士保佑,吾不能为尔夫矣。”仍御空送回。妇见己身卧床上,判推之入窍,遂生。盖判前之所摄者,乃妇之魂云。

    附:善化邹登龙,生平最喜阅《感应篇》。大书长笺,裱悬家堂中。捐馆(捐馆是死的比较委婉的说法)日,呼子相曰:“我遗田产听尔守否,所遗堂上福田一纸,尔当终身服膺勿失,日后儿孙受用不尽。”时相年稚,不省。长而沉迷酒色,所行事多与《感应篇》相背。至雍正十三年病卒,魂摄冥府,见殿侧悬金字《感应篇》,跪拜痛悔曰:“相若早听父言,今何得到此?”啜泣不止。随有吏呼至案前跪下,主者曰:“查汝生籍,应七十二岁,因违父命,不奉持《感应篇》,故削去四十二年。今既痛悔前非,仍发还阳世,勉承先志,还汝寿数,凛之!”遂苏。(《敬信录》)

    徐太史曰:世上腴田,守之足以资衣食,而身不死;纸上福田,守之足以全性命,而心不死。心不死,膏粱之身亦快然生矣。况腴田遇不肖儿孙,岂能长守?呜呼!如邹公之式彀后昆者,有几人哉?

    铁面阎罗岂有私,堂堂父命弃如遗。福田到死方知种,多少黄泉尚未知。(徐太史诗)

    【译文】

    注:此句总结上文三节,是说鬼神鉴察善恶,过恶无论大小,都无法掩盖。而夺纪夺算,都是丝毫不差的,来强调上文中“依人所犯”两句的含义。“过”乃是“过恶”的过,不是指无心之过,就是下文从“非义而动”到篇末所讲的内容。

    案:浙东有一个妇人,到东岳庙里进香,看见走廊下有个判官对着她笑,妇人很害怕,立即返家。当天夜里,妇人刚睡下,见那个判官身穿绣袍来到床前,对妇人说:“我与你有姻缘,今天来和你合卺。”妇人坚决拒绝,判官将她拉出门外,妇人大声呼喊家人,没有答应的。只觉得在空中行走,到了一座塔的塔顶停下来,里面被褥都准备好了,于是结为夫妻。判官每天清晨下塔,拿来一些水果糕饼之类的东西,给妇人吃。妇人一天从塔顶向下望,见判官遇到来来往往的行人,有的人判官向其打躬作揖,有的远远躲避让路,有的摘掉其帽子、拉扯其衣服,有的把他推倒在地,妇人不明白怎么回事。等判官回来,就问他,判官说:“我向其打躬作揖的人,或者是天上的星宿降世,或是无数劫修行,日后官高爵显,大富大贵,福寿绵长,我怎敢不敬?我给让道的人,生平谨慎守分,无有过失,应该享受一定衣禄,我也不敢侵犯。只有那些作恶的人,头上都有黑气。罪恶小的人,黑气高一二尺,阴司夺其算;罪恶大的人,黑气直冲天上,阴司夺其纪。夺纪夺算都按照黑气大小来衡量,所以我也得以趁机捉弄他一番。”妇人问道:“想要消除黑气,应该怎么办呢?”判官说:“只有多行善事,虔诚诵念《观音经》,黑气就能消减,阴律的处罚也能消减了。”妇人心想我被困在这塔上,想回家又无路可走,于是发愿念诵《观音经》来解困。刚动了这个念头,判官就说:“你现在有观音大士保佑,我做不成你丈夫了。”仍然在空中将她送回。妇人看见自己的身体躺在床上,判官把她推入身体,又活了过来。原来判官摄去的乃是妇人的灵魂。

    附:善化的邹登龙,生平最喜欢阅读《感应篇》。用一张大纸认真书写一幅,装裱好,悬挂在家中正堂上。临死的那天,叫儿子邹相到跟前,对他说:“我留下的田产,要不要守住,听凭你自己做主。而堂上挂着的一纸《感应篇》,乃是福田,你要终身遵信,不要忘记,日后子子孙孙受用不尽。”当时邹相还年幼,不懂事。长大之后,沉迷酒色,所作所为,多数与《感应篇》相违背。到雍正十三年得病而死,其魂魄被摄到地府,见大殿一侧悬挂着用金字书写的《感应篇》,跪下来痛切忏悔说:“我要是早听父亲的话,今天怎么会到这里呢?”哭泣不止。随后有阴差叫他到案前跪下,冥官说:“查看你的生死簿,你本来寿命七十一岁,因为违背父亲遗命,不奉行《感应篇》,所以减寿四十二年。今天你既然改悔,仍然将你放回阳世,你要勉力继承父亲遗志,就还给你原来的寿数,你要切记!”然后就醒过来了。

    徐太史说:“世上肥沃的田地,保住就足够供人穿衣吃饭,可免因飢寒而死。纸上的福田,如果守住,可以保全性命,而心不死。心不死,这个吃五谷杂粮的身体就能活过来。况且遗留田产给子孙,如果子孙不成器,怎能长久保住?哎!像邹公这样给后人做模范,能有几人呢?”

    徐太史诗:“铁面阎罗岂有私,堂堂父命弃如遗。福田到死方知种,多少黄泉尚未知。”

使用道具

36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6-5 20:32: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图说23: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原文: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原文】

    吾身自有长生药,何用炉中觅九还?

    坎虎离龙皆外道,善功圆处即金丹。

    问心无愧即真仙,众恶消除善自迁。

    鬼重神钦增纪算,何须此外觅延年?

    注:此亦承上启下之词。“数百事”者,即下文自“非义而动”至“杀龟打蛇”等类是也。前曰“减算”,是教人知所戒;兹曰“长生”,是教人知所慕。“先须”二字,又启下文“千善”“百善”之义。盖未立善,先须避过,过除而后善立也。今之求长生者,徒恃服气藏精,烧丹炼药,谓神仙可到,不知此皆外道也。惟戒慎恐惧,一切妄念,才萌即觉,才觉即灭,令心如明月,境如止水,言动举止,自然合乎天理,当乎人心,福禄永贞,无夺算夺纪之患矣!

    案:昔有两道士,慕长生之术,相约入终南山寻仙访道。初进山数日,尚有人家,再进数百里,则绝无人迹,但闻虎啸猿啼。两人心无退转,舍命前行。攀藤附葛,至一山头,遥见炊烟,竭蹶至其处,一山穴中有老人,身如槁木,筋似枯藤,两睛皆深碧色,席地炊煮。惊曰:“尔辈从何处来?”两人叩头曰:“弟子有志大道,未得真传,今遇神仙,愿求指示。”老人笑曰:“大道人人皆

    具,归而求之,自有余师。尔辈但能勤立功行,则尘世中亦是神仙窟宅,何用远涉?”两人又问:“欲立功行,何事为先?”老人曰:“先须改过,诸恶净尽,自然万善圆满。已往之过,不使再犯;现在之过,痛自禁绝;未来之过,加意而预防之。则造命延年,自我操之,便可出离火坑,直上天堂矣。此地非尔所居,宜速去。”两人再拜而还,克遵老人之训,后成仙道。

    附:上虞监生刘某,其父曾为按察使。某读书有文名,久不得第。其族兄某暴死后忽活,语家人曰:“昨死去见冥王,先于廊下候唱名,廊旁有大簿,偶抽看见族弟名,即监生也。大书一生禄位,该二十五岁中举人,连捷成进士,历任至八座(东汉至唐代一般以尚书令,仆射、六曹部尚书为八座,清代则用作六部尚书的代称),寿八十四,二子俱进士。又于上逐笔勾去,细注云,某年月日,犯某事削一子,又某事再削,又犯某罪,削进士举人,又某事削寿。后竟削除无余。方看毕,王升殿唱名,因问曰‘适见汝弟簿否?汝命尽矣,今暂放汝归,传语人间,以知恶报。’”乃遍告亲友而殁。时监生方应试,无恙。明年夏,病疫暴死。(《觉世篇注证》)

    陶松云者,居吴江。自云少时遇许旌阳,谓曰:“吾弟子三十余人,皆在下界,汝其一也。今命汝以度人为功,汝其慎之。”尝有士夫往谒,求养生术,陶语人曰:“此人将死,安望长生?”问其故,曰:“凡人作一亏心事,则神缩一寸,彼神仅数寸耳。”后果如其言。(同上)

    【译文】

    注:这句也是承上启下的话。“数百事”,就是下文从“非义而动”到“杀龟打蛇”等事。前面讲“减算”,是教导人知所警戒。这里说“长生”,是教人有所歆慕。“先须”两个字,又引出下文“一千三百善”“三百善”的意思。因为在尚未立下善功之前,先须避免过恶,改过然后才能立善。现在追求长生不老的人,仅仅依靠吐纳导引、烧丹炼汞,就认为这样就能成神仙,殊不知这都不是修仙的正道。只有努力修身,心存戒惧,做到慎独,屏除一切妄念,起了妄念立刻要觉察到,觉察到就要灭除妄念,使自己的心境如明月朗照、止水无波,言行举止,自然合乎天理人心,这样就能长享福禄,没有夺纪夺算的忧虑了。

    案:从前有两个道士,爱慕长生不老之术,相约一同到终南山寻仙访道。刚进山的时候,还能看到人家,再往里走几百里,就杳无人烟了,只听到老虎吼叫,猿猴啼鸣。两人主意已定,心无退转,冒着生命危险,继续前行。他们抓住葛藤爬到一座山头,远远看见有炊烟升起,拖着疲惫的身子急急忙忙走去。来到一座山洞,有位老人,身体如枯树,筋如藤条,双眼都是深绿色,席地而坐,烧火煮饭。老人看见二人,吃惊地说:“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两人磕头说:“弟子有志修学大道,尚未得到真传,今天有幸遇到神仙,请求指教。”老人笑着说:“大道人人都具备,你们要从自身寻求,自然能找到真正的老师。你们只要能够多行善事,广积功德,那么红尘中也是神仙洞府,何必到远处寻求呢?”两人又问:“我们想立功德,应当先做什麽事情?”老人说:“必须先改过,所有恶的念头和行为都要收拾干净,自然万善圆满。已经犯下的罪过,不要再犯;现在的习气毛病,立即痛加改掉;未来的过错,要严格加以预防。那么改造命运,完全由自己做主,便可出离尘世火坑,直接步入天堂了。这里不是你们呆的地方,赶快离开。”两人向老人行礼表示感谢,然后回去了,严格遵照老人的教诲去做,后来果然修成仙道。

    附:上虞县的监生刘某,其父亲曾经做过按察使。刘某学问不错,很有名气,但考进士屡试不中。刘某一位同族的兄长突然死去,又活了过来,对家人说:“昨天死后见到了阎王,我先在走廊等着叫名,走廊旁边有大本子,我翻看偶然看见族弟的名字,就是那位监生。上面用大字记载一生的福禄和寿命,写的很清楚。他命该二十五岁考中举人,接着考中进士,官位做到八座朝廷要员,寿命八十四岁,二子都是进士。又在上面逐条勾去,用小字注名,某年某月某日,因犯某事,削去一子,又因为某事,再削去一子,又因为犯某罪,削去进士举人的功名,又因为某事减寿。后来竟然削除干净了。刚看完,阎王升殿,叫到我的名字,问我说‘你看到你族弟的生死簿了吗?你阳寿已尽,今天暂时放你回去,传告人间,以彰显恶报。”于是把这件事告诉亲友,就死去了。当时监生正在考试,还没事。等到第二年夏天,得病暴死。

    陶松云,家住吴江。自称小时候遇到许旌阳真人,对他说:“我弟子三十多人,都在下界,你是其中一个。现在命令你济世度人,积累功德,你要慎重去做。”曾经有士大夫来拜访,请教养生之术,陶松云对别人说:“这个人就快死了,还奢望长生不老?”问他怎么知道,说:“凡人只要做一件亏心事,元神就要缩短一寸,他的元神只有几寸了。”后来他说的话果然应验。

使用道具

37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6-5 20:32: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图说24: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经文: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原文】

    是道勇往践履,非道切勿胡行。阴曹榜已注分明,报应昭昭有准。

    邓氏子孙昌炽,冯家后代无存。休言造物有偏心,善恶凭君自审。

    注:前历举爲恶之报,欲人知所警戒。此则历举为善之端,欲人知所奋励。“道”,犹路也;“进”,犹行也;“退”,犹避也。顺天理,合人心,坦平正直,即是道,当勇往而践履之。逆天理,拂人心,荆棘险阻,即是非道,当深恶而禁绝之。二“则”字,有毅然、不可委靡之意。

    案:山左邓善心,开酒米店。虽编户细民,一生忠厚正直,从不欺人,亦不自欺人,皆以长者称之。尝谓子弟曰:“吾不读诗书,不知圣贤之道。幼年曾看格言,有‘不可存事上行不去的心,不可行心上过不去的事’。吾奉此两言,时时警戒,是以获免罪愆。”时同里有冯姓者,亦开酒米店,尝听人讲《三国演义》,曹操有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冯欣然大喜曰:“处世者不当如是耶?”于是逢人即谈此二句。一日被摄至阴司,见一衙门,东西两廊挂有榜文,东曰“行善之报”,首列邓名,下注“不可存事上行不去的心,不可行心上过不去的事。子孙贵显。”西曰“作恶之报”,首列冯名,下注“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子孙绝灭。”稍时,冥官升座,冯辩曰:“我与邓同业生理,彼此皆口头话,何至报应悬殊如此?”官曰:“彼不存事上行不去的心,即《感应篇》‘是道则进’也;不行心上过不去的事,即‘非道则退’也。乃圣贤中人,安得不昌其后?子听三国之事,欲学曹操,与《感应篇》全然相反,乃恶人之尤,安得不受恶报?”叱鬼使带还。后邓子发家,冯终身贫困无嗣。

    附:扬州钱道生,幼丧父母,又无产业。见有无赖棍徒群聚,谋盗某商家,道生意欲同往。有友陆志洁素行端方,见其与棍徒聚语,私挈其衣至无人处,告之曰:“做人第一要学好,这等无赖人,切不可交。贫富是前生注定,倘若坐不肖事,钱财入官,性命不保。可知上有天,下有地,明有日月,幽有鬼神,鉴察善恶。不如脚踏正路,还有个出头日子。”道生羞惭,是夜闭门不出。三日后,商家被盗,地方官缉获棍徒其人,一并治罪。道生惊悟,自后出入常与正人相处。宜兴蜀山金鹤龄无子,见其诚实,赘之为婿,尽以家资付之。此雍正元年事。(汤西箴《人鉴》)

    胡九韶家甚贫,事无大小,必遵道而行。每日焚香感谢清福,妻笑曰:“清福安在?”曰:“幸生盛世,不见兵戈,不致飢寒,榻无病人,狱无囚人,非清福而何?”享寿百二十岁,朝廷月给养赡,赐“克循天理”四字匾额。

    【译文】

    注:前面列举了作恶的各种报应,以使世人知所警戒。这里则列举行善的种种表现以及善报,以鼓励世人积极行善。“道”犹如道路,“进”好比行路,“退”好比躲避。顺从天理,合乎人心,坦平正直,就是“道”,应当勇往直前,切实去做。违逆天理,违背人心,荆棘险阻,就是“非道”,应当深恶痛绝,坚决避免。两个“则”字有毅然决然、不可萎靡的意思。

    案:山东的邓善心,开酒米店为业。虽然是市井小民,而一生为人忠厚正直,从不欺骗别人,也不自欺欺人,所以受人敬重,人们都称他为长者。经常对子弟们讲:“我没读过诗书,不懂得圣贤之道。小时候看过格言,有一条是‘不可存事上行不去的心,不可行心上过不去的事’,我遵奉这两句话,时刻以此提醒自己,所以没有犯下罪过。”当时同街上有一个姓冯的人,也是开酒米店的,曾经听人讲《三国演义》,里面曹操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冯某听到这句话,欣然大喜,说:“处世不就是应该这样吗?”于是遇到人就给人讲这两句话。一天,冯某被摄到阴司,见一所衙门,东西两廊,悬挂着榜文,东面写着“行善之报”,起首就是邓善心的名字,下面注明“不可存事上行不去的心,不可行心上过不去的事。子孙富贵发达。”西面是“作恶之报”,起首是冯某的名字,下面注明“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断子绝孙。”过了一会儿,冥官升堂,冯某辩解说:“我和邓善心作同样的行业,那两句话只不过是口头语,爲什麽报应如此悬殊呢?”冥官说:“邓善心不存事上行不去的心,就是《感应篇》里讲的‘是道则进’;不行心上过不去的事,就是《感应篇》里的‘非道则退’,他乃是圣贤中人,怎么会子孙不发达?你听三国之事,想学曹操,与《感应篇》完全背道而驰,你乃是恶人,怎能不受恶报?”命令鬼差放还阳间。后来,邓善心的儿子考中进士,而冯某则终身贫困无子。

    附:扬州的钱道生,幼时父母就去世了,也没有留下产业。他见一帮无赖恶棍结伙,图谋到某商人家中盗窃,钱道生也想一块去。他的友人陆志洁,品行端正,见他和无赖聚到一块说话,偷偷拉着他的衣服,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告诉他说:“做人首先要学好,这样的无赖恶棍,千万不能和他们打交道。贫穷富贵乃是前生注定,如果因为干了坏事,钱财被官府没收,而且性命难保。你要知道上有天,下有地,天有日月,冥冥中有鬼神,鉴察善恶。不如走正道,还有个出头日子。”道生闻听此话,羞愧不已,当晚闭门不出。三天后,商人家里被盗,地方官拿获无赖恶棍七人,一并治罪。道生大惊,顿时醒悟过来。从此以后,都和正人君子交往。宜兴蜀山金鹤龄,没有儿子,见道生忠厚诚实,将他招赘为女婿,把家産全部给了他。这是雍正元年的事情。

    胡九韶家里贫寒,所作所为,无论大事小事,都遵循天理人心而行。每天焚香告天,感谢清福。妻子笑他说:“清福在哪儿呢?”胡九韶说:“有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兵戈之乱,不受飢寒之苦,床上无病人,狱中无囚犯,不是清福是什麽?”享高寿一百二十岁,朝廷每月给予粮食赡养,颁赐“克循天理”四字匾额一块,以资表彰。

使用道具

38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6-5 20:33: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图说25:不履邪径

   

    经文:不履邪径。

    【原文】

    茫茫前路欲何之,见得分明自不迷。

    一失足成千古恨,休教临险勒缰迟。

    注:“履”,行也。“径”,路也。“邪径”,非理之地也。二字所包极广,路头走差便是大错。一朝失足,遗恨终身,可不慎乎?玩“不”字有用力禁遏,裹足不前之意。

    案:陈秉义一生端方,不苟跬步,不敢违礼。曾记其两事,虽近迂阔而言则可采,故特记之,以为守身者之鉴。义所居之宅,前为大街,后邻僧寺。其父一日与僧手谈,着人向义取棋枰。义两手持枰,从前门婉转而至。父怪其来迟,义告以由大路之故。父曰:“尔若从后门来,岂不直捷,为何舍近求远?”义曰:“行不由径,圣人取焉。走后门与径何异?是以不敢。”父笑而颔之。又与众出城,值大雨,众皆奔小路归家,义独高视阔步,从大道冒雨缓行。有友人留之避雨,谓之曰:“事有经权,有是哉,子之迂也。”义曰:“今之娼楼妓馆,迷恋其中,丧身而不惜。酒肆赌场,呼朋引类,倾家而不悔。以及趋炎附势,甘逐腥膻,一日泰山倾倒,累及身家。世人贪而不悟,皆缘小事之迷,后来铸成大错。吾岂不知趋行小路,可以捷获,第欲谨小防大,慎微防巨耳。”友不胜叹服。义后以明经(“明经”是清代对贡生的别称)授徒,学者称为方正先生。

    【译文】

    注:“履”,就是行走。“径”,就是道路。“邪径”,就是不合道理的地方。二字包含的内容很广,一旦走差就是大错。一朝失足走错,便会遗恨终生,能不谨慎吗?体味“不”字,有努力克制,果断避开的意思。

    案:陈秉义一生正直端方,行事一丝不苟,绝不违背礼法。曾经记得他的两件事,虽然有些迂腐,而他说的话值得借鉴,所以特地记载下来,作为修身的参考。

    秉义所住的宅院,前面是大街,后面紧邻佛寺。他父亲一天要和寺里的僧人下棋,叫人告诉秉义把棋盘取过来。秉义两手托着棋盘,从前门绕了一圈来到寺里。父亲问他爲什麽这么久才来,秉义说从大路而来。父亲说:“你要是从后门过来,不是很近吗?爲什麽要舍近求远呢?”秉义说:“走路不走小道,这是圣人的意思。走后门和走小道有什麽不同?所以不敢。”父亲笑着点头称是。

    秉义又和众人一块出城,正赶上下大雨,众人都奔小路回家。而秉义昂首阔步,从大道冒雨缓缓而行。有一位友人留他避雨,对秉义说:“做事也有通达权变,哪有像你这样的,你真是迂腐啊。”秉义说:“现在的娼楼妓院,有人迷恋其中,亡身丧家,在所不惜。酒店赌场,呼朋引伴,倾家荡产,不知改悔。还有那些趋炎附势、寡廉鲜耻、甘当走狗之徒,一旦泰山倾倒,累及身家性命。世人贪婪,不知醒悟,都是由于在小事上迷惑,后来铸成大错。我怎会不知道走小路更方便,只是爲了,谨小慎微,防微杜渐,以免铸成大错。”友人不胜叹服。

    秉义后来考上贡生,教授弟子,学者称为“方正先生”。

使用道具

39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6-5 20:33: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图说26:不欺暗室

   

    经文:不欺暗室。

    【原文】

    风雨潇潇静掩门,东邻有女夜来奔。

    鲁男自是无情者,莫与襄王一概论。

    理念消除欲念存,莫将勾引怨摩登。

    佛光朗照三千界,对此心如皎月澄。

    注:“暗室”,隐僻幽暗之所,众人耳目不及之地也。“欺”,丧心之谓也。人能于无人之处见可欲而不动,把持得定,便是克己功夫,超凡入圣无难矣!《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即此意也。

    案:北宋末汴梁刘贡士,曾借富人五十金,赴广文之任。后值金兵扰汴,富人家破人亡,妻孥飢寒待毙。刘任回,只剩七十余金,悉以给之。富人之妻不知其夫在日有此贷也。其子刘体仁尤端方正直,尝借读僧房,近故守备黎姓之家。备殁,遗有室女,年十七,美姿容,善诗画。卧房与刘书室仅隔一墻,女从墻隙窥刘,见其风神秀逸,苦志读书,私心眷恋。伺刘书声停歇,隔墙歌云:“惆怅无情不相顾,空劳神女盼阳台。”冀刘闻之,刘专心攻习,竟不闻也。女情不能已,用绫巾画一莺,题诗于上,从墙上掷过。其诗云:“白衣指日换金衣,开口如啼却不啼。自是傍墻飞不过,休悲无树借君栖。”刘捡得,并不在念。女知刘老成端正,托身之念愈专。时值初秋,淫雨连绵,夜间墙倾。女遥见刘房灯火尚明,乃赤体相就。刘正收拾书籍,忽见女来,惊慌无措。但连呼云:“使不得!使不得!”女笑谓刘曰:“以妾之才貌,非君莫可作配。冒耻相就,实为终身,君何太忍?”刘无奈,开门冒雨至佛殿躲避。时佛前琉璃半明半暗,立未片时,忽然放白亮光,纤悉毕见。刘于光中自觉俯仰无愧,心境坦然,自言曰:“方才暗室若有所欺,此时何以对诸佛菩萨,异日归家,何以见父母乎?”候至天明,别主僧迁寓。女候刘不至,抱惭而去。从此改行守贞。是秋,刘中亚魁,次春连捷殿试,唱名第一。赴琼林宴,见同年许生年少才优,因为女作伐。女得归许,郎才女貌,琴瑟和谐。享封诰之荣,终身感刘不置。

    附:刘公,讳理顺,河南杞县人,少年馆于巨室。东翁拣一端慧幼女,令传馆餐,夜则卧公榻侧,意在赠公也。越三年,公辞馆,嘱令择配嫁之。东翁曰:“先生带去为侧室可也。”公曰:“翁以我为小人乎?我实未敢一犯也。”东翁归,令其妻验女,果犹是处子也。东翁佩服不已,因赠诗曰:“冶容堪爱又堪怜,三载随君一室眠。情近坐怀从未乱,方知柳下不虚传。”公答诗曰:“谁谓妖娆我亦怜,情牵不动只孤眠。席前有妓胸无妓,明道于今语尚传。”公后状元及第。居官时,值闯寇犯都,自提绝命词云:“成仁取义,孔孟所传。文信践之,予何不然?”越五日,家人收其尸,面色如生。(《觉世篇注证》)

    【译文】

    注:“暗室”,是说隐蔽幽暗之所,众人耳目不及之地。“欺”,就是良心上有愧。人能在独处之时,他人看不到的地方,见到可以提起欲望的事情,而不为所动,把持得住,表里如一,便是修身克己的真正功夫,非一般人能做到,能如此,则超凡入圣已经不难。《诗经》中说:“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就是这个意思。

    案:北宋末年汴梁城有一位刘贡士,曾经向一富人借了五十两银子,作为路费赴任教官的职务。后来赶上金兵侵扰汴梁城,富人家破人亡,留下妻子儿女飢寒交迫,坐以待毙。刘贡士任满回来,只有七十多两的积蓄,全部给了他们。其时,富人的妻子根本不知道丈夫在世的时候还有这笔款项。刘贡士之子刘体仁,尤其端方正直。曾借宿寺庙中读书,和一位姓黎的守备家临近。守备死后,留下一女,十七岁,姿容美丽,且能诗善画。此女子的卧房和刘体仁的书房仅仅一墙之隔。女子从墻缝里偷看刘,见他相貌英俊,神采非凡,正专心读书,就生起爱慕之情。趁刘体仁读书声稍停,她隔墙唱歌道:“惆怅无情不相顾,空劳神女盼阳台。”希望刘能够听到,而刘正专心看书,竟然没听见。女子抑制不住感情,用手绢画了一只莺鸟,并题诗一首,从墙上扔过来。其诗写到:“白衣指日换金衣,开口如啼却不啼。自是傍墻飞不过,休悲无树借君栖。”刘体仁捡到后,放到一边,不予理会。女子知道刘老成端正,以身相许的念头更加强烈。当时正值初秋时节,阴雨连绵,夜里围墻突然倒塌了。女子望见刘体仁房间里依然灯火通明,于是赤身跑到刘的房里,准备以身相许。刘体仁正在收拾书籍,忽然见女子光着身子跑来,惊慌无措。只是连声呼叫:“使不得!使不得!”女子笑着对刘说:“以妾的才华和容貌,除了你没有更相配的了。忍耻以身相许,实在是爲了托付终身,你怎么如此忍心?”刘体仁无可奈何,开门冒雨到佛殿躲避。原来佛前供的琉璃灯,半明半暗,此时忽然大放光明,如白昼一样。刘体仁在白光中,自觉俯仰无愧,心境坦然,可对天地,对自己说:“方才暗室之中如果做了欺心的事,此时何以面对诸佛菩萨,他日回家,又何以面见父母呢?”就在佛殿等到天亮,辞别寺里的住持僧人,搬到别处去住。女子等候刘体仁,等不来,羞愧而去。从此改变自己的品行,保守贞节,守身如玉。当年秋试,刘体仁考了个第二名。第二年春天殿试,获得头名状元。赴琼林宴,见同科进士许生年少有才,于是为女子做媒。女子嫁给了许生,郎才女貌,琴瑟和鸣。女子后来享受受封诰命夫人的荣耀,终身感念刘公的恩德。

    附:刘理顺公,河南杞县人,少年时在一个大富人家开馆教书。东家挑选一个聪明端正的少女,为刘公送饭,晚上就让她睡在刘公床侧,用意在于把此女赠送给刘公。三年之后,刘公辞别,嘱咐东家为女子选一个好人家嫁了。东家说:“先生带去作小妾就可以。”刘公说:“先生以为我是小人吗?我实在从未碰她一下。”东家回去之后,叫妻子检验女子的身体,果然仍是处女之身。东家敬佩不已,于是写了一首诗赠送给刘公:“冶容堪爱又堪怜,三载随君一室眠。情近坐怀从未乱,方知柳下不虚传。”刘公也作诗答覆:“谁谓妖娆我亦怜,情牵不动只孤眠。席前有妓胸无妓,明道于今语尚传。”刘公后来状元及第。做官时,正赶上李自成侵扰京城,自题绝命词说:“成仁取义,孔孟所传。文信践之,予何不然?”便上吊而死。五天后,家人为刘公收殓遗体,面色和活着的时候一样。

使用道具

40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6-5 20:34: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图说27:积德累功

   

    经文:积德累功。

    【原文】

    堪羡徐翁仙去时,一生功德不求知。

    非关上帝心偏向,父母从来爱好儿。

    注:存诸心曰“德”,见诸事曰“功”,自少至多曰“积”,自卑至高曰“累”。德不积不崇,功不累不大。人能今日修一德,明日又修一德,今日成一功,明日又成一功,时时精进,勿畏难,勿中怠,则道心充满,人心不萌,而谓地仙天仙不难矣。

    案:江南有徐泛爱者,以驾船为业。性极仁慈,贫客附舟多不计钱,每日除食用外,余资即买物放生,二十余年,行之不倦。一日舟至江畔,见一古墓,狐兔穿穴,恻然动念。与子持锸掩埋,视朽棺中皆黄白物件。因谓其子曰:“此种不义之财,理不当取。但既无失主,与其沉埋无用,曷若取归作好事?”遂搬运回家,成巨富。徐擅此财力,为善益勇。尝看《文昌阴骘文注》云:“人所不见,为阴;暗中施与,曰骘。”不觉大悟曰:“天以财物畀我,而我之所行,人人皆知,是以天之恩为我作人情也,呜呼!自此凡作好事,不令人知。”大出资本于城之四门,各开钱米店,见无衣食者,妻子冻馁者,破屋将倾者,则量其所需写票,暗掷其家。到店取钱量米,主管见票即给,不问其为何人何姓。至败落大家,读书寒士,尤加矜恤。常谓人曰:“负贩之辈,出其精力,日挣数十文,便可养家糊口。惟此两等人,肩不能担,手不能提,又爱惜脸面,穷则真穷,苦则真苦,最可怜悯。”除夕,各暗给米一石,钱五百文。至于男长未婚,女大未嫁者,停棺未举者,逋欠钱粮者,皆量力资助。亲戚朋友待举火者,百十余家。年过八旬,矍铄如少时。忽遇异人谓曰:“子六十余年积德累功,今世限将满,曷从我归蓬岛,庶免命终时一番苦恼也”。徐从此而去,子孙追之不及。越数年,有邻人至四川贸易,于峨眉山见徐鹤发童颜,须长过尺。问询家人毕,即飞上山顶,倏忽不见,盖已仙去。后嗣昌炽,至今不替。

    附:漳州颜公茂猷,字光衷。生平奉行《感应篇》,积德累功,殷然以万世人心为念,著《迪吉录》,编以“一、心、普、度、兆、世、太、平”,凡八卷。挑剔危微,助天阐教。读其书而悔过迁善、学道成真者,不知几千百人也。崇祯甲戌春闱,全作五经题,试官惊其异才,而疑违式。揭晓奏于朝,天颜大喜,特赐进士,冠鼎甲前,一时咸称天子门生。

    徐太史曰:《迪吉录》一编,关系万世人心不细。此书大江南北,今犹盛行。呜呼!先生之流泽长矣!

    孰正人心返太初,古今治乱此乘除。盥薇好对花南读,度世书中第一书。(徐太史诗)

    【译文】

    注:善念存于心中,称为“德”;付诸实践,称为“功”。从少到多,为“积”;从低到高,为“累”。德不积不崇高,功不累不宏大。人能今天修一德,明天又修一德,今天成一功,明天又成一功,时刻精进努力,不要怕困难,不要中途懈怠,就能道德之心充满,贪欲之心不生,修成天仙、地仙也不是难事。

    案:江南有一个叫徐泛爱的人,以驾船为业。性情极为仁慈,有穷人搭船,不计较钱多钱少。每天除去衣食用度之外,剩下的钱就全部买动物放生,如此二十多年,积德行善,不知疲倦。一天驾船到江边,见一座古墓,有狐狸、兔子,在上面打洞,感到于心不忍。和儿子一起掩埋,见朽烂的棺木中都是金银珠宝。徐公对其儿子说:“这种不义之财,按道理不应该拿。但是既然没有失主,与其埋在地里,毫无用处,还不如取回,用这些钱做好事。”于是搬运回家,成了富翁。徐公依靠这些财物,更加努力行善。曾经阅读《文昌阴骘文注》,里面讲到:“人看不见,在暗地里施与,叫做阴骘。”顿时醒悟,说:“上天把财赐给我,而我所做的事,人们都知道。这是拿上天的恩德,为我自己做人情,这怎么可以呢?从此以后做好事,不必令人知道。”于是拿出大笔的钱来,在四个城门口开设钱米店,见有衣食不继的,妻儿老小受冻挨饿的,住在破房子将要倒掉的,就按照其需求写好票据,偷偷地扔到其家中。拿着票据到店里取钱取米,管事的人见票就给,不管人是谁,也不管他姓什麽。对于败落的大户人家,贫穷的书生,尤其注意周恤。徐公经常对人说:“贩夫走卒,靠自己的劳动,每天挣几十文钱,还能养家糊口,维持生计。而这两种人,肩不能担,手不能提,又爱面子,穷则真穷,苦则真苦,最值得同情。”每到大年三十晚,各暗中给米一石,钱五百文。对于那些男大尚未娶妻,女大未出嫁的,亲人死去,没有钱安葬的,欠人家钱粮的,都量力资助。亲戚朋友赖以生存的,有一百多家。年过八十,精神矍铄,宛如年轻时候。一天忽然遇到仙人对他说:“你六十多年来积德累功,现在你在世间的期限已满,不如跟我到蓬莱仙岛,可以免去你命终时的一番苦恼。”徐公从此跟仙人走了,子孙没能追得上他。过了几年,有个邻居到四川做生意,在峨眉山看见徐公,见他鹤发童颜,胡须有一尺多长。向他打问了家人的情况,就飞身上了山顶,一瞬间不见了,可知已经成了神仙。徐家子孙后代繁衍昌盛不衰,直到现在。

    附:漳州颜茂猷先生,字光衷。生平奉行《感应篇》,积德累功,勤勤恳恳,以挽救劝化万世世道人心为己任,著有《迪吉录》一书,用“一、心、普、度、兆、世、太、平”八个字为编号,共八卷。精心编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协助上天,阐扬圣教。读他的书而悔过向善、修行成道的人,成千上万。参加崇祯甲戌年春天的会试,五经题目全做,考官惊奇颜公非凡之才,而怀疑是不是违反规定。揭榜后上奏皇帝,龙颜大悦,特赐进士,名次列于三甲,一时间都称其为“天子门生”。

    徐太史说:“《迪吉录》一书,对天下后世世道人心,影响深远。此书传遍大江南北,现在还在盛行。呜呼!先生的恩泽源远流长。”

    徐太史诗:孰正人心返太初,古今治乱此乘除。盥薇好对花南读,度世书中第一书。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