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张建平
4104 1

[张建平] 信息爆炸,训诂学与认识论、价值论 [推广有奖]

  • 0关注
  • 78粉丝

贵宾

大师

2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5
论坛币
49357 个
通用积分
10574.8512
学术水平
1474 点
热心指数
1318 点
信用等级
987 点
经验
129409 点
帖子
12241
精华
12
在线时间
25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5
最后登录
2023-10-8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8-3-1 20:22:0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训诂学这个词语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比较陌生。训诂一词源于《尔雅》当中《释诂》和《释训》。《尔雅》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一部汉字词典。诂之者,通古从言,古文字也。《释诂》也是对古文字的解读。训,道理之道,通循,指按道理加以规范的习俗。教训、训令、训条等皆为此意。《释训》就是对涉及此类的字词的解释。合在一起,指对文字本意的考证。
        我们都能感觉到,人类语言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不单单是字词的数量,其内涵也是不断变化的,有些字词的含义甚至外延到远离本意。也就是说,语言只是一种交流方式,交流是一种行为,行为具有习惯性,而习惯会不断变化的。
        古字典《尔雅》和现代汉语字典的不同之处在于,现在的词典是对现代当下的用词习惯的总结,而由于《尔雅》成书较早(据考证为秦汉之际),它距文字创始之时较近,是从汉字的起源开始注解的,所以,对于理解古人的言词文章的本意有着极其重要的参照价值。另一方面也防止语义演化的世俗化和无序化。
        现代的词语(不限于汉语言)越来越多,词义语义也越来越不稳定,字典更新频率加快,字典越来越厚词库越来越大,但这并非是一件好事,相反有导致文字信息系统崩溃的可能。所谓 “训诂学”,就是咬文嚼字,逐字探究其原始语义。这一方面对于我们理解记录古老的中华文明的思想来说极为重要。
        汉语相对来说是人类语言文字当中古老而稳定的一种,这种稳定性得益于“训诂”。在语言学界,有一种观点已经被普遍承认,那就是,你掌握的母语将决定你的思维方式。因此就有人认为,汉语训诂学思维对于了解中国古人思想固文化的继承固然功不可没,但也同时阻碍了中国人的思维发展,使得中国人守旧大于创新,进而导致了近几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落后于使用欧洲语言的民族。当欧洲的孩子在学习微积分的时候,中国的孩子还在读千百年前祖辈都在读的文言古籍,怎么能够不落后与人?
        乍一听颇有道理,但这种观点实则只是一个片面的认识与思维。科学和文化是同源的,而且科学是从文化中逐步分离出来的。但科学与文化的发展方式是不同的。科学的功用,满足的(始终)是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文化则是(逐步)导向特定的价值方向的。
        事实不能决定价值。科学技术在认识论上的事实属性,决定了是其发展的无价值方向性。这一点科学界和文化界都早已经认识到了,谓之“科学技术是双刃剑”。随着信息爆炸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得益于科技发展的同时受到的危害也与日俱增,正是应验了老子所言“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人工智能的到来,在人们还未充分感受到其利益之时,已提前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祥预感。之前全球性针对人类胚胎克隆技术的限制,为何却在人工智能领域毫无表现?难道就仅仅因为前者是生物技术而后者是物理方法吗?要知道,人类胚胎克隆才是不折不扣的“人工智能”技术。现在的智人,也都是地地道道的人工制造的,这个制造过程叫做“繁衍”,但繁衍是继承发展,而不是取代。
        新奇与否,只是事实判断,没见过不认识的就是新奇,这和价值判断无关,因为价值判断是基于事实判断之上的,对于尚无事实认知的事物自然谈不上价值判断。而文化从一开始就是有价值方向,它只可能向着被认同的方向发展,也只有被广泛地价值认同的文化才可能被称为“先进文化”。
        如此大家可以认识到,科学领域的知识信息爆炸,是人类作为智能生物的进化发展的必然表现。而文化领域的繁荣与百花齐放却是祸福相随的。百家争鸣,并不是无可争议的文化繁荣,其中也隐含着文化毁灭的危机。多样性当中就包含着方向的多样性,盲目宽容多样性,也就等于是否认了人类在长期的认知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念的合理性。这也就是秦王朝焚书坑儒和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合理性所在。
        以“不持立场”的态度来看焚书坑儒,秦始皇自己的解释一定是焚的是伪書坑的是腐儒。而董仲舒废黜的百家都是不被官方代表的主流价值观认可因此是思想政治错误的百家,而尊崇儒术则是因为它符合中华文化和官方代表的价值取向。当年《论语》所谴责的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八佾舞于庭”,在庭长看来,岂不也是“文化到群众中去”?不也是文化之“繁荣”为大众服务吗?
        人类是智能生物,依靠智力站在了生物链的顶端。人类也是功用性动物。原本科技文化的走向也是基于价值当中的,比如工具制造,以节省人力提高效率为价值目标。但到了如今的人工智能时代,AI究竟是为何存在?是为了替代人去思考吗?人的本质,就是一个有智能会思考的大脑,智能或者说“思考”是人存在的意义所在。如果人觉得自己的手臂不够灵活有力,造一个机械手臂取而代之,这完全可以理解。但为何要制造一个取代人的思考的机器呢?这不等于就是人类的自宫自杀吗?这难道是老子“反者道之动”规律的表现吗?难道人类也真的是正走在一条反人类之路上?
        现今社会谈论“发展”,同样是有把价值判断事实化的问题。“发展”本来就是充满充满了价值判断意味的措辞,而价值判断又是因人而异的,而今“发展”已经变成了为发展而发展的机械运动,似乎不再考虑这是“谁的发展”这个价值判断问题了。类似的情况还有为改革的改革、为投资而投资、为科技而科技等等。
        科学信息的爆炸是无价值方向性的。一方面,信息爆炸产生出了超越人类大脑处理能力的有用信息,也同时产生了海量的需要甄别剔除的无用有害信息。另一方面,就有用部分而言,这种爆炸不是没有前世的宇宙大爆炸(大爆炸理论至今也解释不了奇点是什么、从哪里来、存在了多久这些烧脑问题),而是有一个长期积累铺垫的过程。文化的跃进式发展更是建立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之后的。没有这种积淀,发展和爆炸就没有了根基与源泉。所以不要幻想莫名其妙突如其来的知识爆炸与科技文化的发展。
        故而,训诂的意义在于,它试图保持科技与文化的演化根本,对已经积累的知识加以充分利用,而使得认知积累成为有目的意义的行为,使得后续的发展积累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训诂学的价值意义显然是历史学性质的,欲知天下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一日长安千年中国。训诂就是要保持人的认知行为的有效性,避免熊瞎子掰棒子的徒劳无益。训诂试图将知识信息爆炸的无方向性以文化手段将之约束为定向爆破,避免盲目的认知成本的产生。籍此有可能(?)克服或延缓价值中性的科技双刃剑带来的被人类普遍认为的负面效果,至少是延缓或减轻这种负面效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已有 2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王平 + 6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1993110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65   查看全部评分

1993110 发表于 2018-3-2 18:24:51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9 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