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ttmyway
402 0

[电商运营] 电商APP运营知识 [推广有奖]

  • 5关注
  • 6粉丝

教授

6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28519 个
通用积分
464.7883
学术水平
93 点
热心指数
99 点
信用等级
93 点
经验
25482 点
帖子
575
精华
0
在线时间
5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6
最后登录
2023-9-2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在盒马零售的过程当中,不管是机遇还是落地执行,都要经过深思熟虑的。那么,我们在这其中可以学习到哪些运营知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电商APP运营知识

01. 从流量角度思考零售的商业模式

弘章资本创始人翁怡诺说:

“盒马我觉得很厉害的是什么?它在流量这件事情上想明白了。”

商业模式有很多种视角来解读,对于零售行业而言,其中一个重要元素就是流量。从百货公司,发展到大卖场、购物中心,再到电商、社交电商,流量是这些形态底层的一个思考。当一个业态的流量成本过高的时候,高到把利润都吃掉时,这个商业模式就可能失效。

盒马至少有4个维度的流量思考:

1. 寻找较低成本的流量入口

盒马诞生的大背景就是B2C电商的流量成本开始越来越高,大家都在思考新的流量入口可能在哪里。其中,线下生鲜场景事实上具有很强的流量属性,因为生鲜是社区生活中的刚需产品,而生鲜电商一直不温不火,老百姓还是要去菜场或者超市的。

2. 用服务带动更多流量

传统零售只是卖货,如何突破商品卖货的流量瓶颈呢?除了商品带来的流量,能否导入服务带来的流量呢?

这是很多购物中心在做的事情,除了购物外,补充餐饮、娱乐,体验的流量。盒马做餐饮的背后,也有其流量诉求。

3. 转化到线上,提升复购流量

传统零售商总有一种思维是希望你到店回来看看,很多零售商的数字化营销也落脚到领券到店转化。但在盒马的认知中,虽然快递成本使得线上的服务成本更高,但是线上客人的复购频次更高,消费数据更全。

事实上在天气好的时候,线下流量会增加,在天气不好的时候,线上流量会增加,形成了很好的流量互补。侯毅说要打掉美团一半的估值,他要做的事情就是给消费者送货。

4. 从线上补充流量

这也是盒马在阿里体系中具备的独特资源,当盒马成为阿里的新零售一号工程后,阿里从手淘等移动端,都给予了流量支持。

所以,在翁总的定义中,盒马是双向流量的零售杀手,既有线下获客,又有阿里加持的线上流量池。阿里正在用盒马在一二线城市中,编织一张线下流量的入口网。而让双向流量成为现实的,正是这个仓店一体化的零售形态设计。

思考:哪些流量机会能促进你的业务快速突破?

02. 运用顶层思维,设计业务模式

盒马联合创始人夏渊曾分享到,盒马的高管团队在思考时,较多使用了顶层设计。

那么什么是顶层设计呢?

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小步快跑尝试不同的是,顶层思考是自上而下的。简单来说,就是一开始把重要的事情构想清楚。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顶层设计要求,团队对核心问题和关键障碍,有非常清晰的认知。

盒马鲜生的核心商业逻辑,高管团队一开始是想得比较清楚的。据夏渊介绍:盒马最初的时候有三个重要的战略目标:线上收入大于线下收入,线上每天的订单要大于5000单,3公里半径内实现30分钟送货。

这三个指标定得非常妙,仅仅三个指标,不仅确定目标,更明确了实现路径。它把盒马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做简单地说清楚了。一句话说,就是要通过提升线上销售占比,突破超市的坪效瓶颈。

清晰的顶层设计会影响关键的决策。盒马最初强制要求App买单,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下,这件事情其实是有阻力的。首先在阿里内部,将支付宝功能直接嵌入其他App,盒马是开了先河,复杂的组织内协调不可避免。在外部,这肯定是个影响用户体验的决策,甚至会引起中老年客群的不适和离去。

03. 制定聚焦且简单的早期战略目标

上面提到盒马早期的三大战略目标:线上收入大于线下收入,线上每天的订单要大于5000单,3公里半径内实现30分钟送货。这几个数字既定义了目标,也定义了关键任务。

(1)这三个指标有两个是效率指标

在早期,需要验证的是新模式的效率是否超过了传统商超。线上收入大于线下收入,定义了把线下流量转换到线上的效率;3公里半径内的30分钟送货则是配送效率。

每个效率指标下面又可以分解为一系列运营环节的效率指标,其背后对应了具体的运营实践。盒马鲜生是在金桥店完成了原型的验证后,开始了规模化复制。虽然在阿里的支持下,这里似乎没有对销售额和毛利的要求,但事实上这几个效率隐含了对流量、转化、复购、客单的思考。

(2)三个效率指标基本上把关键任务定义清楚了

一是线下的流量要能够成功的引导到线上,并且让客户稳定地通过App下单。

二是要构建一个30分钟必达的毛细血管般的高效物流网络。

阿里通过盒马来实现的不是超市,我们同时去参访了永辉超级物种,会感受到两个新零售样本的关键任务差异很大,优秀的餐饮和即时消费体验是超级物种的重点。

(3)足够聚焦和简单

简单的东西,提升了战略沟通效率,在团队执行时更容易达成共识。

我们发现很多公司对于创新业务目标的设定有几个倾向:关注规模增量,缺乏对效率指标的认知;都是结果指标,缺乏对过程指标的重视;指标很多,什么都想要,缺乏对关键目标的取舍。

这三种倾向都是没有弄清关键任务,想走一步看一步的结果。战略上懒惰,战术上勤奋,是有大风险的。尝试并没有错,怕的是漫无目的。

思考:你的创新业务的KPI是什么?它定义的关键任务是什么?

04. 匹配核心能力圈

创新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尤其是对盒马这种新物种,每一个扩张和流程都充满未知。事情很美好,但最终你能否做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目标与能力圈是否匹配。

对关键目标的定义能力和突破关键障碍的专业能力,是创始团队非常关键。从这点上说,盒马和阿里的基因非常匹配他们的战略目标。盒马的目标定义能力已经在顶层设计中充分体现,那么关键障碍的突破能力呢?

盒马本质上要完成一种新形态的双向流量的新零售,这需要互联网的流量运营能力,而这是阿里体系最擅长的。盒马在建设一个30分钟覆盖3公里的城市毛细血管般的供应链体系,需要很强的供应链策划能力。

而盒马创始人侯毅不仅兼具零售和互联网经验,还曾经是京东物流体系的首席规划师,对电商的供应链有极强的经验和能力。

盒马起步时对生鲜商品和线下门店的运营能力和经验,是不如永辉等超市运营高手的。但他们在运营客户,转换到线上App的能力,30分钟配送的能力上远超对手。

今天不少竞争对手都在模仿盒马,打造了线上移动电商App,并搭建30分钟送达体系,但盒马线上的消费占比仍远超竞品。对战场的重新定义,也重新定义了核心能力圈。

这告诉我们,行业经验非常重要,后来者只有重新定义了核心能力圈,才能有机会真正形成壁垒。

思考:你的创新业务的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05. 选择差异化切入点

高性价比的大海鲜是盒马的切入点,虽然盒马的品类已经非常丰富,不少鲜奶和肉类做到了日日鲜,但是大海鲜仍然是其中最亮眼的一个符号。对消费者而言,新模式不重要,他们需要的是新价值。

盒马要做活这个价值点,大海鲜正是差异化切入点。

第一,它针对的是未被满足的大量潜在需求。消费升级实际上在一线城市中形成了一批对于大海鲜的拥趸。但由于损耗成本太大,大海鲜一直是各类生鲜超市和渠道中很少操作的品类,消费者多半需要在高端的餐厅才能享受到这些美味。

第二,这个品类有潜力做出差异化体验。新零售的体验要求多、快、好、省,在大海鲜这个品类上,快和省是最大的痛点。30分钟的鲜活配送、高性价比的堂吃和商品,都是实实在在的差异化优势,容易激发的自传播。大家一直觉得很贵的大海鲜,一下子变得亲近起来,有打破认知的效果。

第三,这个品类能够做出壁垒。在供应链端,做到一定规模的话,供应链会更加可控,形成产地优势。

第四,这个切入点容易扩张延伸。在消费端,大海鲜容易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盒马鲜生的“鲜”这个定位。对于一个大海鲜这样高难度的品类都能做好的超市而言,消费者更容易对新鲜程度的信赖。

第五,团队的能力和模式设计具备做深大海鲜的可能。损耗是做大海鲜的最大挑战,盒马做了不少尝试。盒马通过生熟联动,增加每日的消耗。目前盒马中有些档口是由餐饮供应商负责,但海鲜为主的盒马工坊一定是自营。周围三公里的配送服务,也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天气等原因导致的线下客流波动。阿里强大的网络关系,也使得盒马在供应链端不那么吃力。

[size=0.13]

原创文章,作者:金香槟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size=0.13]http://www.jxbin.com/74644.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顶层设计 关键任务 效率指标 战略目标 核心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4 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