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充实每一天
1075 13

[学习笔记] 使时间高效【一起写学习笔记】学道会 [推广有奖]

11
jessie68us 发表于 2019-5-19 18:13: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生产一般的理论与实践
http://www.wyzxwk.com/e/action/S ... id=68&id=399874

生产一般专题奔着探索和总结“规律”而去,系为寻找中国经济学方法论而设。既然如此,不妨以“唯物辩证法”为主题编就小诗,别裁之,权当交差。曰:“吴桂有恨自成律,始天无道深秦心;比类妙徼三秋雪,取象玄生二月春。”

生产方式是光秃秃的骨架,需要马克思的历史分析过程赋予其血肉,这一过程的基础就是“理解各种不同的人类社会及其相互作用,理解这些社会的历史动力。”(T.C.帕特森:《马克思的幽灵——和考古学家会话》)

 因此,最发达的机器体系现在迫使工人比野蛮人劳动的时间还要长,或者比他自己过去用最简单、最粗笨的工具时劳动的时间还要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任何时候,我们总是要在生产条件的所有者同直接生产者的直接关系——这种关系的任何当时的形式必然总是同劳动方式和劳动社会生产力的一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当中,为整个社会结构,从而也为主权和依附关系的政治形式,总之,为任何当时的独特的国家形式,发现最隐蔽的秘密,发现隐藏着的基础。不过,这并不妨碍相同的经济基础——按主要条件来说相同——可以由于无数不同的经验的事实,自然条件,种族关系,各种从外部发生作用的历史影响等等,而在现象上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变异和彩色差异,这些变异和差异只有通过对这些经验上已存在的情况进行分析才可以理解。

当然,作为个人劳动的目的的分散的私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同事实上已经以集体生产方式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化为公有制比较起来,必然要有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努力和痛苦。前者是少数掠夺者剥夺群众,后者是群众剥夺少数掠夺者。“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的工业进步,使劳动者通过联合而达到的革命团结逐步代替了他们由于相互竞争而造成的孤立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在现存的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中产阶级,即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他们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只是为了维护中产阶级自身的生存……他们是反动的,因为他们力图使历史的车轮倒转。”(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

一切文明民族都是从土地公有制开始的。在已经经历了某一原始阶段的一切民族那里,这种公有制在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变成生产的桎梏。它被废除,被否定,经过了或短或长的中间阶段之后转变为私有制。但是在土地私有制本身所导致的较高的农业发展阶段上,私有制又反过来成为生产的桎梏——目前无论小地产或大地产方面的情况都是这样。因此就必然地产生出把私有制同样地加以否定并把它重新变为公有制的要求。但是,这一要求并不是要恢复原始的公有制,而是要建立高级得多、发达得多的共同占有形式,后者远不会成为生产的障碍,相反地它才将使生产摆脱桎梏……(恩格斯:《反杜林论》)

。。。。。
我对自己说:学习,学习,不断学习。。。。

使用道具

12
jessie68us 发表于 2019-5-19 18:17: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商品社会工作逻辑问题
http://www.wyzxwk.com/e/action/S ... id=68&id=399874

人类历史发展的跨越之路远自商品社会形成始。这是一个促使产品不断社会化的物质性的实践力量。

由此可以说,产品社会和商品社会是相生相克的;在发展上如此,在规定性上亦是如此。经济形态更换是表层运动现象,里层内容是产品规定与商品规定的彼此交融和渗透。【注:马克思从来坚持这样的工作声明:“我们从流通出发,是为了达到资本主义生产。这也是历史的发展进程,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以商业在另外的、过去的生产基础上的发展为前提的。关于这一点要详加叙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1998,第155页)所以我们必须立即要说:“中央计划经济和‘不发达’经济是经济世界的永久性特征。”(雷诺兹:《经济学的三个世界》,朱泱等译,商务印书馆,2013,第7页)可见对单纯商品生产→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线路把握,也应始终清醒地坚持这个研究前提:“资本并没有发明剩余劳动。凡是社会上一部分人享有生产资料垄断权的地方,劳动者,无论是自由的或不自由的,都必须在维持自身生活所必需的劳动时间以外,追加超额的劳动时间来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生产生活资料,不论这些所有者是雅典的贵族、伊特鲁里亚的神权政治首领、罗马的市民、诺曼的男爵、美国的奴隶主、瓦拉几亚的领主、现代的地主,还是资本家。但是很明显,如果在一个经济的社会形态中占优势的不是产品的交换价值,而是产品的使用价值,剩余劳动就受到或大或小的需求范围的限制,而生产本身的性质就不会造成对剩余劳动的无限制的需求。因此,在古代,只有在谋取具有独立的货币形式的交换价值的地方,即在金银的生产上,才有骇人听闻的过度劳动。在那里,累死人的强迫劳动是过度劳动的公开形式。”(《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第272-273页)】这绝不是市民社会的单一逻辑。所谓市民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认识看法,只是对于人类史的一个“唯心的”表达。从中暴露出大资产者的粗俗的认识性质,试图从粗鲁的资产者暴发户的角度把劳动者归为高贵阶层组成社会的“杂费”,通过弹唱阶级谐和曲,显露虚伪的辩护嘴脸。同时也充分展示出小资产者的软弱性:其作为“社会主义者”,只是希望“少交杂费”。因此,要么不明白,要么主观上不大愿意承认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其阶级局限性可想而知,必然坐实理论上的虚幻性。关于这些,我们的耙梳在于洞明其理论意图的实质性,指出它的思想酵素源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对于斯密教条,市民社会认识论者总看“立”的一面,从不管“破”的一面,看重认识关系,否认生长关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破”入手,而能找到其内的本质规定,又在于重视生长关系,遂破除了认识论预设。《资本论》的逻辑则一再指出:在史前发展时期,人类历史是以“恶”的形式和道路向前进的,孤立的、独立的生产和商品所有者的交换或等价交换最终要被扬弃,社会大生产将作为阶级关系存续的最后场所。这种互系的工作逻辑凸显整体的批判规定,凸显客体批判启动的主体批判。但在这里,归根结底是市民的历史批判:扬弃了的孤立的个人是历史的发展,扬弃了的个人是社会形成,是历史的总体发展。

始生之物,其形必丑。对此类拓荒性质的工作,其起步的研究在结果上往往是如此,但愿哪怕只是在这有所交代的地方,亦决不能蛇尾收笔,应尽可能做到娓娓道来。【注:狭义的经济形态社会理论的整体构建似乎截至此章始有所交代,而且实质上,工作刚刚开始。前面的部分似乎均是说明马克思“如何批判”的。至于建设也大多侧重在方法论上,内容方面的建设则大都语焉不详。这是研究对象性质决定的。“资本主义用了几个世纪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生产方式,它现在还处在改进和发展之中。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并不像资本主义跟着盲目的市场力量成长起来那样‘自动地’成长起来,它必得在一种适当的技术基础上,由人类集体的、自觉而有目的活动产生出来。这种活动不仅要克服前一种生产方式的习惯条件,而且还要克服存在过各种阶级社会的几千年中的那些习惯条件;因为随着资本主义的衰微,我们结束的不仅是一个社会形式,而且也是如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根据这种观点来考虑,那种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过程,只靠以苏联为例这一简单办法就可以取消其资本主义性质的想法,乃是最坏的一种伪科学。”因此,“如果生产方式不会由于社会形式的变化而立即自动地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在苏联看到混合的结构就不足为奇了。”(布雷弗曼:《劳动与垄断资本——二十世纪中劳动的退化》,方生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第25-26页)】为了彻底谈清楚这个问题,让我们从人类文明规划说起。【注:马克思强调:“如果没有生产一般,也就没有一般的生产。”我们多次提到这一句话,从不同角度进行把握,并没有试图给它予以认识上的定局。马克思在发展的总体意义上灵活运用这个规定。所谓生产一般(生产的条件和形式),针对了运动一般,也针对实体的构造,尤为强调了运动一般对构造形式的发展关系。依本书的主题,可做出结论说:马克思是从生产一般导出以后诸种概念的,如劳动一般、资本一般,而又从合乎主观逻辑批判的需要出发制订了价值一般、剩余价值一般(认识范畴)。它们的源头归集在生产一般。这些是金石之言。回溯历史的工作困难确实巨大,毕竟,谁能一下子说清楚和听明白生产力、生产关系呢?对于生产一般的把握只能徐图进取,不可急迫。重要的是,在思维中将之首先确定下来。但不是为了构建什么确定性的知识。与知识论一味注重“证明”不同,辩证法关注“批判”。生产一般与一门统一的科学相适合,只为了说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人类一切生产阶段共有的、被思维当作一般的东西所确定下来的规定,是存在的,但是所谓一切生产的一般条件,不过是一些抽象要素(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直接用它们不可能了解任何一种历史生产,不可能理解任一现实历史的生产阶段。不管学科分工如何专门化、如何多样化,对象从来是统一的。】

  人类工艺学是关于劳动过程发展和运动构造的关系图像。这样一个事实在道理上再明白不过:人类生产源于劳动过程,最初是纯粹自然的规定,尔后有了文明规划;人类生产的文明——其后来的不断发展,即在于对劳动过程进行不同的规划。且看马克思关于这些规划的说法:“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劳动者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在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中,马克思重点取出劳动资料进行分析。“劳动资料是人置于自己和他的劳动对象之间作为自己的活动的传导者的物或物的综合体。”【注:《资本论》法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第167-168页】这种处置充分揭明政治经济学该如何研究生产力在生产关系运动中说明生产力的性质——运动性质,从生产关系角度把握生产力的物质存在方式和发展形式。

  依据人类文明工作勘探,从中区划出同时可用以比较的这么三种劳动资料发展类型:劳动资料I、劳动资料II和劳动资料III。经济关系首先体现在具体产品的形成关系中。劳动资料I是物质过程中介,即“传导者”(劳动器官)在物本身和人本身两个运动方向上的同时归集。这是主体依赖关系主导阶段所具有的特征,劳动者身份和劳动条件合而为一。劳动资料II是传导者主要地向“物”进行归集。这其实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如下发展所经历的历史阶段:“资本在其真正发展中使大规模的劳动同技能结合起来,然而是这样结合的:大规模的劳动丧失自己的体力,技能则不是存在于工人身上,而是存在于机器中,存在于把人和机器科学地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生作用的工厂里。劳动的社会精神在单个工人之外获得了客体的存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527页】劳动资料III刻画传导者(社会人的生产器官)重新向人自身进行归集的物质发展过程。【注:全面物化的控制中心(自然的人化)具有社会的性质。一旦社会自身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控制权,物化的控制中心就会转到人的自然化的发展方向。这是真正意义的人化的劳动过程的发展起步。】这是当代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大量涌现后所真正启动的历史发展特征。【注:在工艺学上,简单来说,第一类型对应了经验科学,第二类型对应了理性科学,第三类型对应了以灵性生活为基础的理性-经验科学。这是科学的自然史上的发展事件。仅仅从这里即可窥视出李约瑟命题的工作价值与不足性:他事实上地对经验科学和理性科学的不同规定性予以了厘清,尽管他本人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并关联二者的联系,从而揭示出一个问题,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的文明传统积淀的大国体系为什么没有从前者进一步提升为后者,相反为后来居上的欧洲领了先?中国既是早熟了的经验科学的国度,有十分发达的经验科学的应用体系,同时也形成了十分严格的具有历史传承性质的工匠生产制度,这些因素使得手工劳动技艺一直独领风骚。这是对于纯然的理性科学发展的重大束缚。总之,尽管“手工业时期留下了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自鸣钟等伟大的发明”,“但总的来说,正如亚当·斯密指出的,机器在分工之旁起着次要的作用。”(《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第403页)】

  划分类型的依据是劳动迂回中心这个历史工艺学概念。这是从劳动自身规定中取出的物量基础关系规定。劳动(时间)总是从劳动物理场(劳动过程本身)取出的物质规定,并且首先只是工艺学的概念。劳动物量成为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形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社会概念,才上升为劳动社会场或社会过程的规定。劳动迂回中心提供劳动过程的物量形成基础。图19-1提示了工艺学的人类过程演化路径:基于劳动对象的劳动迂回中心(劳动迂回中心I)→基于劳动者的劳动迂回中心(劳动迂回中心II)→基于劳动资料(机器)的劳动迂回中心(劳动迂回中心III)→基于人自身(社会智能劳动)的劳动迂回中心(劳动迂回中心IV)。类型的依次转换对应于历史自然过程,从中勾勒劳动生产力的基本历史类型;它们在发展空间上必然是并存的,不过,后来的类型是显得更加地明亮罢了,整体映照了其余类型。这种历史发展自身带有的劳动演化语言——详见绘制于图19-1中的表达,充分说明生产力亦是抽象和具体之统一。换言之,自然工艺学的语言也高度体现出历史对于自身而言所具有的自我认识生产的活动特点。

  简单地说,劳动资料I描述的是劳动迂回中心I→劳动迂回中心II历史过程。劳动资料I在发生起点规定上涉及C1B1区间,对应人类简单智力因素生成的发展阶段,是猿经由劳动变为人(劳动者,简单意义的初级智能者)的伟大长征;继之的文明规划或发展区间(或节点)落在B1A1范围内,表征常规智力特征的劳动过程的发展历程。其中,A1是完全智能意义的劳动者——体力、智力因素的有机统一。图中显示的平滑发展曲线是C1经由节点B1(人类开始利用现成的工具)至A1,以至C2B2发展区间。A1可以视为生产技能不断扩展基础上的能力总和意义的学习型劳动力,《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中,马克思阐明的鲁滨逊劳动、徭役劳动、农奴劳动、家庭劳动等等劳动形式在这里都可寻到工艺学根据,并且是它们必然的发展起点。相应,劳动资料II描述劳动迂回中心II→劳动迂回中心III历史过程。劳动资料II严格意义的起点规定是A1,之后,它涉及发展节点B2、A2、C3、B3。图中显示的平滑发展曲线是C2至A2(途经了节点B2,即人类开始主动制造工具,可以视为机器产生),以至C3B3发展区间(节点B3,则可视为机器体系的诞生过程);劳动对象空前扩大,人类生产文明规划进入飞跃发展期。劳动资料III将描述劳动迂回中心III→劳动迂回中心IV历史过程。跨越性的文明起点规定是A2(智能型劳动者,亦可看作能够看管、操作、维护和运用机器这种特殊劳动资料的人类劳动力),仍然落在由劳动资料II发展所规定和展示的平滑曲线区间内,并且先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发生;开放性的结束点将会是由真正意义的社会智能型劳动者(预期中的A3)主导社会生产的时代,其发展过程经历全部的经济形态时空。目前,这一发展规划正在开辟中,是人类进入崭新的劳动文明和生产文明的历史发展时期。整个过程彼此重叠而接续发展,绘制出人类开放的发展蓝图。

对商品生产劳动而言,即无论处在物理场域内的劳动分工,还是社会场域内的实体劳动关系,均发展成为一定合类性的秩序关系。至于资本(主义)依赖的生产基础,则萌芽于A1,真正的发展规定始于A2。犹如马克思所言:“自然界没有造出任何机器,没有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的产业劳动的产物,是转化为人的意志驾驭自然界的器官或者说在自然界实现人的意志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的手创造出来的人脑的器官;是对象化的知识力量。”所以《资本论》研究对象中生产方式规定是人类劳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是C3之后的产物。这一发展阶段的基本劳动特征是社会化。因为向节点B3的发展,又意味着是向着新型生产方式过渡。犹如马克思所言:“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它表明:社会生产力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不仅以知识的形式,而且作为社会实践的直接器官,作为实际生活过程的直接器官被生产出来。”【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第102页】


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啃一点资本论。

使用道具

13
jessie68us 发表于 2019-5-19 18:22: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从分析逻辑看,劳动资料I对应于一种社会要素模型,劳动资料II对应于两种社会要素模型;以后接续分析的劳动资料III则对应于三种社会要素模型。

http://www.wyzxwk.com/e/action/S ... id=68&id=399874

这是科学的逻辑诊断,因为,既然社会生产条件是历史累积发生的,那么存有这种工作次序是必然的。所谓“一种社会要素”,指的是生产因与分配因同一的规定,生产同时也是分配,“我们的生产同样是反映我们本质的镜子”。商品生产的初级发展形式可刻画为:

  W = W(P ( L ))

  式中,P代表要素的社会条件——以一定技术构成为基础的所有制条件,L是抽象劳动。由于劳动资料在规定上既向物对象、对向人自身归集,劳动过程始终表现为人和自然的统一,P(L)代表了劳动者自己的劳动过程的实现。按照生产决定交换的价值规律,生产与分配从形式上似乎直接实现了对接:

  W(L)= W(P);Vt T = Vq Q,或者Vt t = Vq,即Vq  =  Vt / f

  Vt表示单位劳动时间价值量,Vq表示单位商品价值量,前者是“平均的劳动”,后者是“平均的分配”。在这种生产情势下,T就是社会生产条件的量的指标,Q相应是社会必需的商品量。方便起见,我们把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t)和劳动生产力(f)看成是互为倒数的一对指标。

整个模型的工作顺序(复合函数的逻辑形式)乃是表现出生产因和分配因的历史统一性。按劳动进行价值生产,同样,也按劳动(条件)进行价值分配。不过,这个按“劳”并不是资产阶级法权概念意义的“基于劳动的所有”,仿佛说的是这一自然信条:“工人对自己的劳动所产生的价值拥有唯一的所有权。”“就是说,马克思认为,基于劳动的所有权恰恰仅仅是市民社会和资本主义的所有权规律,在前资本(主义)主体或共同体那里,正好相反,是不基于劳动的所有,是基于所有的劳动。”因此,针对“劳动和所有的同一性”即基于劳动的所有,“并不是‘马克思不变的世界史认识’,恰恰是市民社会的特殊规律,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法权形式和意识形态。”鉴于身份-财产对活劳动的“关系管辖”,上一模型形式应从分配结构完全决于生产结构方面,而在认识上定位为:

  W = W(L)→ W = W(P)
但在两种社会要素模型下,执行的只是货币财产基础上的社会抽象统治,即要素的社会条件P必然发展成为社会要素条件C,——这里运用大写字母C称谓,是说明这种要素条件代表着社会生产的所有权,按社会发展本性必然分解为c + v。由此在发达商品生产情势下,“劳动者的劳动过程”变为“资本家的劳动过程”,模型形式应改写为:

  W = W(C ( L ))

  在Vt相对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W分解为c + v + m,L定格为社会简单劳动(标准化的重复劳动)。这就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不断历史生成,奠立经济形态社会的完全显像形态。从而,模型工作形式认识定位为:

  W(L)= W(C ( L ))= c + v + m

  也就是说,“工人丧失所有权,而对象化劳动拥有对活劳动的所有权,或者说资本占有他人劳动,——两者只是对立的两极上表现了同一关系,——这是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基本条件,而绝不是同这种生产方式毫不相干的偶然现象。这种分配方式就是生产关系本身,不过是从分配角度来看罢了。”【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第245页】

  因此,如果将分配因素社会独立出来(实质的投入仍然是社会劳动,分配则由资本这一特殊社会生产条件所统领),起内在制约作用的是以下转换性理解公式:

  W(C (L))= W(X, Y)= W0  +  Xx  Yy

  式中,X为独立性的主体要素类型(劳动的客观条件全部从活劳动体内游离出来),Y为独立性的客体要素类型(客体作为唯一的知识存贮器),x、y为其对应的社会分配率。

  如果确立隐含工作条件W0 = c(假定不变资本当年全部损耗,并仅实现保存或所谓的“转移”自己的价值这一经济功能),可推出x、y分别取v/(v+m)、m/(v+m)社会值。从而,可得到如下商品社会价值构成公式:

  W = c + x(v + m)+ y(v + m)

  这说明:“过去的联合决不像《社会契约》中所描绘的那样是任意的,而只是关于这样一些条件的必然的联合……在这些条件下,各个人有可能利用偶然性。”“这正是由于他们作为个人是分散的,是由于分工使他们有了一种必然的联合,而这种联合又因为他们的分散而成了一种对他们来说是异己的联系。”【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121-122页】对于资本家统治下的联合,“工人的联合,像它在工厂里所表现的那样,也不是由工人而是由资本造成的。他们的联合不是他们的存在,而是资本的存在。”“活劳动能力属于本人自己,并且通过交换才能支配它的力的表现。双方作为人格互相对立。在形式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交换者之间的平等和自由的关系。至于这种形式是表面现象,而且是骗人的表面现象,这一点在考察法律关系时表现为处于这种关系之外的东西。”【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1995,第457页】相反,我们只能够说契约无论如何仅仅是实体关系的外在表现,“契约规模随资本主义生产的规模和水平一同扩大。”【注:《资本论》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4,第280页】归根结底,社会分配率的存在证实了没有皇帝的社会抽象统治权的客观实在性。但是,马克思同时又说:

  他们的劳动的联合,表现为一种特殊行为,与此同时,他们劳动的独立分散性仍然存在……现在资本不仅表现为工人的集体力量,他们的社会力量,而且表现为把工人连结起来,因而把这种力量创造出来的统一体。【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587-590页】

我一再提醒自己:每天都不能忘记读书和学习。

使用道具

14
呉下阿靀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9-5-19 23:14:2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5.6. HOW WIDE SHOULD YOUR OPENING BE?
How widely you should cast your net with the opening? Remember — getting published
is not the ultimate goal; getting cited is. You want people to use your work.
Ideally, therefore, you would like it to be read and valued by a wide community. So
you should set your opening, the top of the hourglass, to draw in as broad a readership
as you can manage. Th e opening tells readers what the story is about and
establishes a compact with them. You must deliver on that compact. To achieve
that, the bottom of the hourglass should be the same width as the top (fi gure 5.1 a).
If you cast your opening too widely and the top of the hourglass is wider than the
bottom, readers will feel cheated (fi gure 5.1 b).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4 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