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东亚富
2548 1

[转帖]孤独的迷路者与神秘的第三者--传统哲学思想迷宫透视 [推广有奖]

  • 2关注
  • 10粉丝

荣誉版主

学术权威

2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0
论坛币
141592174 个
通用积分
3.1465
学术水平
2 点
热心指数
5 点
信用等级
6 点
经验
4740016 点
帖子
3920
精华
6
在线时间
8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6-22
最后登录
2021-2-1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摘要]人类几千年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是文明进步的最大敌人。几千年以来,哲学家一直在探索人类的知识依据。作为近现代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哲人们设定了视觉模式关系结构假设,给出了在世界之外建构第三者作为终极原因的解决方案,由此塑造了本质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传统,把人类引向了神秘的逻各斯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及当代的思想主流把自己迷失在由此而生的主观和客观、精神和物质、感觉和思维二元分立假问题之中,陷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凄凉。社会科学领域至今仍然是梦话的天堂。   几千年以来,人类一直在孜孜以求地追求真理(求真),探寻本质(求是)。求真也罢,求是也好,都不过是为了给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世界及自身的知识提供终极依据,从可靠的真理或本质出发建构人类关于世界及自身的知识体系。      一、理念之光--哲学的基本问题      所谓哲学,按照传统理解,“是对宇宙观和人生观一般问题的科学论述”(《哲学史教程》上卷p.1,文德尔班)。哲学的习惯理解所隐含的视觉隐喻--世界观和人生观之“观”,在柏拉图的洞穴故事当中得到了深刻的、寓言式的展现。   洞穴里囚犯由于受铁链所锁,只能朝其面对的洞壁方向看。他们背后燃烧的火光将囚犯及囚犯与火堆之间的事物投射到洞壁上。囚犯们整天面对洞壁上变化多端的影像,不可避免地把影像当成实在之物。偶然地,一个囚犯摆脱了铁链的束缚,看到了火堆与囚犯之间被火光照亮的事物。他进一步走到了洞外太阳普照的世界,才真正看到了被阳光照亮的事物。   从柏拉图洞穴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哲学的全部主题:    现象观察具有主观性。象限制囚犯只能朝一个方向看的铁链一样,观察主体的属性是决定我们观察所得到的现象世界的因素之一。极端地,观察主体成为人类知识的唯一依据,即自我本体论。    现象观察具有客观性。像囚犯所见不过是实在被火光投射的影像一样,康德所谓的物自体--自在的实在--是现象世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极端地,实在成为人类知识的唯一依据,即世界本体论。    人类知识依据必须借助观察主体和被观察客体以外的第三者才能得到说明。象囚犯一样,洞壁上的影像必须借助火光才能得到说明;洞内的事物必须借助阳光才能得到说明;阳光下的事物必须借助太阳所在的银河系来说明……依此类推,形成无限的第三者序列,即哲学史上著名的第三者悖论。    人类的感觉不能作为知识依据。像自由的囚犯发现影像不过是实在被火光投射形成的虚幻一样,眼见不能为实。必须转向思维,依靠理性的思辨确定知识依据。极端地,理性的思辨成为达于真理的唯一可靠途径,即理性主义。 人类的理性不能作为知识的依据。像被铁链束缚的囚犯仅靠思辨永远无法知晓阳光下的事物一样,理性思辨必然陷入玄学臆构。必须回到现实世界,依靠感觉经验确定知识依据。极端地,经验成为达于真理的唯一可靠途径,即经验主义。   在上述五个基本问题,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属性,即视觉模式关系结构假设:囚犯把自己当作世界观察者,把他身处的世界对象化,超然地冷眼旁观客观世界。在视觉模式关系结构假设下,囚犯为了确定知识依据,提出了由上述五个基本问题构成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其中,前三个问题是本体论的基本问题,追寻世界本原,即求是问题;后两个问题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追问认识何以可能?即求真问题。前两个对立的问题正是传统哲学的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二元分立问题,后两个对立的问题正是传统哲学的感觉和思维二元分立问题。就像洞穴故事所揭示的那样,本体论问题追问世界本原,不过是在通过寻找终极原因来确定人类知识的依据,求是并不是为了确定与我们无关的“是”,而是为了据以确定“真”。认识论问题探索认识何以可能,不仅直接追问知识依据,也是求是的必要条件。求真之路不可靠,绝不可能求得真“是”。因此,求是与求真都在追寻知识依据。      二、传统哲学思想框架的确立       (一)古希腊思想家的意见纷争   人类的知识依据是什么?直到公元前六世纪初,才由古希腊哲人们给出了系统的阐释,哲学和科学由此诞生。不幸的是,在视觉模式关系结构假设下,错误的问题提法使古希腊思想家们一开始就陷入了意见纷争。   在物理主义的伊奥利亚派看来,世界的本原是单一的,但却是可变的。泰利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赫拉克里特先后分别提出了水本原说、“元质”本原说、气本原说、火本原假说。在这些学说所勾画的生成主义世界图像中,有三点是共同的。第一,现象世界背后可变的“逻各斯”,比如作为本原的水、气、火、土等,是现象世界的本质所在,也是终极知识依据。第二,达于世界本原的途径是经验主义道路,依靠经验观察和基于经验观察的抽象。第三,世界是生生不息的系统论图像。   与伊奥利亚派相反,作为数学家的毕达格拉斯派的数本原说则给出了不同的世界图像:众多的、不变的数是世界的本原。在达于世界本原的认识论途径上,毕达哥拉斯所创建的数学,从自明的公理出发,依靠纯粹的数学推理,而不需要易错的观察,达于可靠的、准确的知识。并给出了逻辑决定论的世界图像,世界的变化完全为数学推理决定。毕达格拉斯派由此成为理性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毕达格拉斯派的数本原说从一开始就不得不面临理论上的矛盾,爱利亚派循着相同的方向进一步走上了逻辑分析的道路。巴门尼德求助于语言和思想,使用逻辑来推论整个世界,论证了事物本身以外的“是者”是不变的存在,以防止感官的欺骗。在爱丽亚派的存在主义理论中,同样有三点是根本的。第一,现象世界背后不变的“逻各斯”,比如作为本原的是者、神等,是现象世界的本质所在,也是终极知识依据。第二,达于世界本原的途径是理性主义道路,依靠理性思辨确定知识依据。第三,世界是永恒不变的逻辑决定论图像。   恩培多克勒吸取了伊奥利亚派的生成主义和爱利亚派存在主义的精髓,建构了火、土、气、水不生不灭的四种本原以及四种本原之间的友情和敌对的作用。在知识依据的探索上,他走向了彻底的经验主义道路,确立了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基本原则--认识内容与认识对象的符合论,感觉的性质被归结为事物的物理性质。而他的世界图像则是机械决定论的,世界的变化为本原之间的爱和恨的力量所决定。   恩培多克勒的经验主义道路与多元论和巴门尼德的理性主义道路与一元论的对立,引发了智者学派(以普罗泰戈拉为代表人物)和苏格拉底之间的深刻对立。在普罗泰戈拉看来,感觉是与感知的主体和感知对象不同的东西。我们所处理的只是感觉世界,感觉是知识的来源。就感觉世界而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感觉只对感知者个人、感知瞬间有效,根本不存在普遍、永恒的知识,由此导向怀疑论和相对论。而在苏格拉底看来,正是由于主观世界的特殊性,才要寻找使主观达于一致的客观普遍性。他通过求助于人心灵内部与世界本原相符的原则--德性--来摆脱导致怀疑论和相对论的自然哲学困境。人首先要确定心灵的内在原则,再依照内在原则规定外部世界。苏格拉底通过对话论辩即理性主义道路以求达于德性。但苏格拉底也无法回避以德性为依据的知识体系的不完备性,在知识无能为力的地方,他只好求助于神,神成为苏格拉底世界图像的终极依据。   从泰利斯到苏格拉底的哲学意见纷争中,无论是理性主义借助信仰确定的神、德性、不变的一,还是经验主义在经验观察中抽象出来的水、气、火,各种形式的世界本原,作为来自于终极的知识依据,都是在主体和客观世界之外的第三者。   (二)亚里士多德的综合   普罗泰戈拉的感觉主义成为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的共同的出发点。与感觉相对应的是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相对的、暂时的现实,即德谟克里特的现象世界和柏拉图的流变的世界;与思维对应的是普遍、永恒、必然的现实,即德谟克里特的真实的存在和柏拉图的本质。感觉认识现象,感官的特性使得感觉世界具有相对性。思维认识本质,本质是抽象掉感官特性的事物的纯粹形式。但德谟克里特的本质是他的原子,柏拉图的本质是他的种概念。   为了摆脱智者运动的相对论和怀疑论,德谟克利特走上理性主义道路,依靠理性思辨,而不是极不可靠的感觉或经验,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在客观世界一端建构了原子现实。原子在虚空之中的碰撞运动和聚集构成了按照机械决定论运动变化的物质世界。同样走理性主义道路,柏拉图则秉承苏格拉底求助于心灵的解决之道,转向思维,拨开流变世界,逻辑地确定普遍永恒的存在现实--非物质的理念世界。在理念世界中,无限上溯的理念终于苏格拉底确定的最高理念--至善。普遍永恒的理念是生成和变化之因,是现象世界的目的因,流变世界按照目的决定论方式运动变化。   德谟克里特和柏拉图的体系都是从现象与本质或实在、存在与变化的割裂开始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前322年)深刻地意识到两个世界割裂面临的哲学矛盾。他系统地创建了形而上学,完成了古希腊各种意见的综合,明确了哲学统一的研究对象--是者,把诸如“本原”、“存在”、“本质”、“一与多”、“变与不变”、“善”、“真理”等研究对象归于实体,一切是者都与作为中心点的实体--逻各斯--有关系,确立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传统。依靠转向逻辑和思辨的理性主义道路追寻本质的同时,他也强调使用归纳推理发现逻辑前提的经验主义方法。亚里士多德仍然遵循苏格拉底归于心灵原则的理性主义思路,求助于符合逻辑规律的思维来回避感觉和思维对立的矛盾。他依靠本质(形式因、目的因、动力因)和质料(质料因)在事物构成上的综合来回避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本质柏拉图的天国回到了事物内部,现实世界由可变的现象和不变的本质组成,并不存在与本质世界割裂的现象世界。事物内部追求高级本质的目的和动力勾画了目的决定论的世界图像,实现了赫拉克里特的生成主义的观点与巴门尼德的存在主义观点的综合。但是,这并没有改变本质作为世界说明的第三者地位,同样要面对无限循环的第三者悖论。循着目的决定论的路径,亚里士多德引入了神,以跳出第三者的死循环。人类知识的终极依据由不动的纯形式--神来保证。   总体来看,亚里士多德站在古希腊哲人群体的肩上,建构了宏大的科学体系,完成了古希腊思维模式的塑造,被现代、当代哲学大肆抨击的本质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绝对主义思想传统完全确立。      三、传统哲学的结构      我们看到,在视觉模式关系结构假设下,古希腊哲学家都把自己作为旁观者,上述纷争的哲学意见实际上不过是一个个思维着、感觉着的主体在不同视觉之下的千差万别的世界透视图。而人类年复一年追寻的就是世界透视图的是与真,即传统哲学中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对知识依据争论不休。   在观察者视觉模式之下,我们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依据可分成两个部分:首先是人类认识的依据,解决人类认识可靠性的问题,即认识结构问题;其次是在人类可靠的认识结构的支持下,去认识世界,获得的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即世界结构问题。与此对应,传统哲学的结构也分成两个部分:世界的结构和认识的结构。从逻辑上看,在没有解决人类认识的依据的时候,人类的知识的正确性就没有任何保障。无视认识结构而去谈论世界结构是注定不会有结果的。但人类文明发展的顺序却恰好与此相反,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世界并形成关于世界的知识,然后才有可能去分析我们的知识结构,才有可能在知识的使用过程中面临是与真的问题。因此,受此客观条件的限制,古希腊哲人们首先关注的是世界结构问题,其次才是认识结构问题。直到康德给出认识论问题的系统阐释之前,传统哲学一直在没有明晰的认识结构之下,探索世界结构问题。   (一)世界的结构   观察者的世界结构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世界本原即我们观察到的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它如何构成我们所观察到的世界?    表1 世界结构表 世界本原假设不变的本原(存在主义)可变的本原(生成主义)一元论多元论一元论多元论运动变化假设决定论目的论 机械论 逻辑论 系统论          关于世界结构问题,如表1所示。古希腊哲人们就世界本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设。世界本原假设大体可以归结为存在主义和生成主义、一元论和多元论的组合。世界的本原如果是可变的,比如赫拉克里特的火,就是生成主义的;如果是不可变的,比如柏拉图的理念,就是存在主义的。世界的本原如果只有一个,比如巴门尼德的“一”,就是一元论的;世界的本原如果多于一个,比如恩培多克勒的火、土、水、气,就是多元论的。   从本原出发,如何构成这个运动变化的世界呢?有两种最基本的观点,决定论和系统论。   对于决定论而言,确定了世界演变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理论上就可以完全确定世界的运动变化图像。决定论的世界图像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是目的决定论,比如在亚里士多德体系中,事物内部追求高级本质的目的因决定了事物追求高级本质的运动现象。最高目的,比如亚里士多德体系中的纯形式--神,是目的决定论图像的关键所在。其二是机械决定论,比如德谟克里特依靠原子碰撞解释世界运动变化的原子论。机械世界运动的第一推动和持续推动,比如牛顿皈依上帝寻找的第一推动力,是机械决定论图像的关键所在。其三是逻辑决定论,从逻辑的角度去演绎世界变化,比如巴门尼德从“一”出发遵循矛盾论逻辑规则推演的世界图像。逻辑过程对逻辑前提的依赖,使得逻辑前提的发现成为整个世界图像的关键所在。决定论的世界图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世界运动的终极原因,如目的决定论中的最高目的、机械决定论中的第一推动和逻辑决定论中的最高前提,都在相应世界的空间之外,无法经验,无法推论,超越时空。   在系统论看来,万事万物都是由世界本原衍化生成的,世界总是处于衍化生成过程中,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生生不息。系统论观点有很多形式。比如巡回论,在巡回论的理论体系中,世界本原的循环性、周期性的生灭构成整个世界,万物生于本原,又复归于本原。伊奥利亚派的水本原说、元质本原说、气本原说、火本原说,中国道家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理论都属于巡回的系统论观点。非巡回论的观点包括宇宙大爆炸理论、现代的地球生态学等。就系统论世界观而言,既然世界处于生成变化过程中,世界的现状将不足以提供知识依据,世界的起源和归宿成为系统论者追寻知识依据的关键所在。而世界起源和归宿作为系统论世界图像的极点,必然处于世界时间之外,同样不会遵循系统论的运动变化规则。   总的来看,在观察者视觉模式下,对普遍、永恒、必然的世界本质的追寻,将人类的目光引向现象世界背后超越时间或空间、超越经验的领域,引向了而上的本质世界。古希腊思想家的智慧经过亚里士多德的综合,确立了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思想传统。本质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者确立的形形色色的最高实体都是空间上或时间上遥远而神秘的第三者。决定论的世界观沿着空间维度在我们的世界之外寻找世界本原,比如神、上帝等;系统论的世界观则沿着时间维度在我们的历史之外寻找世界的起源或归宿,比如大爆炸理论中大爆炸之前的点式宇宙。   (二)认识的结构   认识结构问题即认识论问题,也围绕两个主要的问题展开,人类知识的本原是什么?如何达于普遍的、永恒的、必然的知识?   就人类知识的本原问题而言,人类面临多种选择。其一,心理本体论,人的思维属性规定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人的心理结构是知识的本原,为求真提供最终的保障,即唯心主义。按照心理实体的理性和非理性的划分,心理本体论可以分为理性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在理性本体论看来,符合逻辑规律的思维结构是知识的本原,巴门尼德、柏拉图是古希腊比较彻底的理性本体论者,笛卡尔是近代比较彻底的理性本体论者,前期的维特根斯坦则是现代比较彻底的理性本体论者。在精神本体论看来,人之实体意义的非理性才是知识的本原所在,叔本华和尼采的意志,弗洛伊德的潜意识,人本主义的动机或人格等均属于精神本体论。   其二,生理本体论,人的生理属性规定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人的生理结构是知识的本原,为求真提供最终的保障,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现代的认知心理学,中世纪的颅相学等可以归于生理本体论。   其三,物自体本体论,被观察的客体--即康德所谓的物自体--的属性规定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客观世界的结构是知识的本原,为求真提供最终的保障,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洛克的心灵白板说,现代激进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凡是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或外部环境对知识的决定作用的理论观点都可以归于物自体本体论。物自体本体论一般最终都归于世界本体论。       表2 认识结构表 人类知识的本原心理本体物质本体多元论精神 本原理性 本原生理 本原物自体 本原 认 识 方 法理性主义 经 验 主 义一般经验主义 直觉主义 实用主义          其四,多元论。人类知识的本原并不单一地局限于精神、生理或物自体,而是三者的某种组合。比如,普罗泰戈拉的感觉主义,感觉本身由感觉的主体和感觉的对象共同决定。而亚里士多德所建构的形式加质料的事物结构,形式依靠思维去把握,质料依靠经验去感觉,本质上是多元论的。   在四种形式的认识本体论当中,精神本体论和理性本体论可归于心理本体论,属唯心主义的观点;生理本体论和物自体本体论归于物质本体论,属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理本体论和生理本体论都把人类认识的依据归于观察者自我的可靠性,又可归于自我本体论。   在人类认识的本原之上,如何达于真理即认识方法问题则是另一个问题。就认识方法而言,传统哲学形成了两种主流的方法。其一,理性主义方法,在远离可错的经验的思维世界里,依靠符合逻辑规律的思维,通过思辨,寻找普遍、永恒、必然的真理。其二,经验主义方法,与理性主义相对立,真理的发现决不会来自于玄学思辨,而是来自于经验的归纳。   需要指出的是,两种经常提及的认识方法,直觉主义和实用主义,应当归于经验主义。直觉主义强调观察主体对于客观世界的直观,强调非理性在真理发现上的作用,指出逻辑在真理的发现上是无效的,比如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在认识方法上就属于直觉主义。实用主义者则厌于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无休止的争论,关注实际效果,放弃了固定的原则和封闭的体系,“它所代表的经验主义的态度,不但比素来所采取的形式更彻底,而且也更少可以反对的地方”(《实用主义》p.29,威廉.詹姆士)。   虽然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是对立的,但是两种方法对理论体系的建构都将依赖符合逻辑规律的思维,只是前者始于思辨确认的前提,后者始于经验确认的前提。      四、古希腊思想迷宫里的思想游戏      尽管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存在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混乱,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混乱,使得亚里士多德的体系成为人类文明的分水岭。中世纪的宗教哲学,近现代西方文明,都以亚里士多德的体系为源头。   (一)奥古斯丁-阿奎纳的神学本体论   亚里士多德将本质从柏拉图的天国拉回尘世,并引入作为最高实体的神以跳出无限循环的第三者悖论,这为基督教哲学的核心和前提的概念--上帝提供了合法性。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体系因而成为统治西方思想长达千年之久的基督教宗教哲学的源头。   圣.奥古斯丁把斯多葛主义、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信仰结合起来,建构了宏大的经院哲学体系。督教教经院哲学以上帝为中心,把知识、传统和信仰综合起来,几乎完全取缔了古希腊文明中的自然主义成分。个人作为上帝的创造物,臣服于上帝,而没有自我。凭着政治权力的支持和保护,以上帝为逻各斯中心的基督教经院哲学成为中世纪人类思想的统治者。在漫长的中世纪中,欧洲人的心灵都在虚构的上帝的亮光下祈祷。但不幸的是,以上帝为中心的封闭体系不仅无法将上帝的奴仆封闭在现实风雨之外,它自身也要接受其他思想的强大冲击。   在中世纪的地中海沿岸,拜占庭、伊斯兰和西方基督教三个各具特色的文明取代了一统江山的古罗马帝国。各种种族、各种文明持续碰撞,相互渗透,全知万能的上帝的唯一性和存在性受到了现实世界的质疑,天国世界的地位面临严重的挑战。在公元十二世纪左右,具有深厚的经验主义基础的亚里士多德体系被西方重新发现,实现了从东方到西方的回归。亚里士多德的自然主义思想对基于信仰而构建起来的基督教知识体系构成了强烈的冲击,使得西方世界逐渐远离上帝。为了调和日益加剧的哲学和宗教、理性和信仰的对立,托马斯.阿奎纳试图在基督教经院哲学框架内完成自然主义和信仰、理性和神示的综合。他把理性局限于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上帝只有基于信仰的推断才能认识。   (二)笛卡尔-康德的认识论转向与自我本体论   阿奎纳做出的理性与信仰的区分,在基督教宗教思想黑幕上开了一条缝,理性由此走上了解放之路。笛卡尔正是在这条缝里,循着怀疑论的路径,排除了上帝,找到了思维的自我。笛卡尔基于自我实体(心灵实体)概念,推导出确定的知识,“凡是我们领会得十分清楚、十分分明的东西都是真的”(《第一哲学沉思集》p.35,笛卡尔),自我就是真理的标准,天赋观念是真理的根源。   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确定了可靠的自我之后,休谟对经验知识从特殊到一般、局部到整体、过去到未来的基本结构提出了质疑,动摇了经验知识赖以建立的因果关系准则。面对休谟的怀疑论挑战,康德明确界定了先于世界结构的认识结构问题。他指出,在提出关于事物本质的问题之前,首先要问知识何以可能,即考察我们认识的能力以及我们知识的条件。这就是所谓的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砍了上帝的头,使得神学本体论迷宫土崩瓦解。但是,在视觉模式关系结构假设下,将对世界结构的关注转向对认识结构的关注,仍然无法摆脱本质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羁绊。事实上,在神学本体论的废墟之上,循着笛卡尔开创的道路,康德着手修建了自我本体论的迷宫。康德重提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但以具有普遍、永恒、必然的先验形式的人代替了普罗泰戈拉具有暂时、局部、不确定的感觉的人,确定了先验主体的逻各斯中心地位,以实体意义的自我取代了上帝。   在康德以后,大部分哲学家都在笛卡尔-康德建构的自我本体论迷宫里,围绕本体意义的主体结构问题而皓首穷经,由此衍生出多种自我本体论形式:笛卡尔的与生理躯体分离的心灵实体,康德的先验自我,洛克的白板心灵,贝克莱的感知的心灵,叔本华和尼采的意志,詹姆士的判断实际效果的主体,柏格森之不断创造着的生命,胡塞尔之直观着的先验自我,海德格尔之存在着的自我,维特根斯坦的自动机似的自我……,等等,难以穷举,都是自我本体的各种建构。   就认识结构的自我本体论而言,与世界结构的本体论一样,都以视觉模式作为基本的关系结构假设。循着古希腊本质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世界本体论在对象化世界一级找到了上帝、神、绝对精神、德性等各种实体作为知识依据。自我本体论则在观察者一极找到了心灵、意识、理性、意志、潜意识、大脑等作为知识依据。它们都是观察者和对象化世界之外的、超越经验、超越时空的第三者。在神学本体论中,上帝是知识真伪的最高仲裁。而在自我本体论中,本体意义的自我是知识真伪的最高仲裁。      五、结语      从结构上看,在逻辑上截然分离的本体论问题和认识论问题并没有明确划定的界限。从追寻知识依据角度来看,本体论就是认识论,形形色色的本体论假说不过是提供知识依据的一个个尝试。而从认识结构问题的解决方案来看,认识论就是本体论,形形色色的认识论假说不过是试图确定本体意义的知识依据。在本质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思想传统之下,本体论和认识论都是通过追寻作为第三者的本质,以确定作为终极原因的知识依据。   跳出哲学家为确定知识依据而建构的纷纭复杂的学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现实的演绎过程。在人流、信息流、物流都非常有限的远古时代,人类面对的是对象化的世界,而不是关联互动的世界,古希腊先贤们没有意识到自我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必然隐含地引入视觉模式关系结构假设,把自己界定为观察者,而与其身处的世界割裂。在视觉模式关系结构假设下,一个渺小、无知的观察者,站在与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客观世界分离的对立面,面对感觉和思维、精神和物质、主观和客观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却试图确定支配客观世界的普遍、永恒、必然的法则。在他和客观世界之外,在零阻力的思维世界中臆构超验的本质--神秘的第三者,以跨越观察者和对象化世界之间的割裂,在逻辑上,在满足确定知识依据的目的性要求上,都是必然的,由此导致哲学家对本质主义的选择。本质主义必然引发第三者悖论问题:解释现象的本质还需要更加本质的本质来解释。设定最高本质跳出无限的第三者循环,提供人类知识体系的逻辑前提或终极依据--逻各斯,是必然的选择,由此进一步导致逻各斯中心主义。作为终极依据的逻各斯也无法回避它自身的依据问题。要确定作为逻辑前提的最高本质,只有两条道路,理性主义道路和经验主义道路。理性主义对可错的经验存在恐惧心理,因而拒斥将经验作为逻辑前提,而是将思辨确认的不证自明的公理作为前提。而经验主义则对思辨持有更深的恐惧心理,拒斥将所谓不证自明的公理作为基础,而是以感觉和经验为起点或前提进行理性的推演。传统哲学的基本思想传统,本质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理性主义或者经验主义,都无不是在视觉模式关系结构假设下被塑造。   这样,在观察者视觉模式下,我们在零阻力的思维世界臆构了神秘的第三者--本质世界;在神秘的第三者牵引下,我们一头扎进了各自透视角度之下的逻各斯黑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永远迷失在浮华的海市蜃楼当中。   直到今天,我们的大部分知识,特别是社会科学知识,仍然按照古希腊思想传统进行建构。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法学中作为法律秩序根本依据的国家或者文化进化,哲学中的解释着、理解着的主体等,仍然是本体论的各种建构,社会科学领域至今仍然是梦话的天堂。我们看到,几千年的古希腊本质主义和逻格斯中心主义传统没有带来我们所期望的是与真,也不能为我们确定知识依据。而在高度关联互动的当今世界,没有人会继续把自己长期封闭在第三者的迷幻世界。在当今商业社会宏大而快速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割裂自我和世界关系的视觉模式关系结构假设已经没有任何存在的基础。在视觉模式关系结构假设下封闭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必须向现实世界和未知世界开放,人类知识才能走上“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持续进步的希望之路。      参考文献    [德]文德尔班著,《哲学史教程》,罗达仁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赵敦华著,《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英]罗素著,《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    [德]施太格缪勒著,《当代哲学主流》,王炳文、燕宏远、张金言等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    [奥]维特根斯坦著,《哲学研究》,李步楼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    刘放桐等编著,《新编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2000年。    赵敦华著,《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冯均、弗兰西斯.弗.西博格等著,《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商务印书馆,2003年。    [美]王浩著,《哥德尔》,康宏逵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    [法]笛卡尔著,《第一哲学沉思集》,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    [美]理查德.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    孙小礼主编,《现代科学的哲学争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俞吾金主编,《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英美哲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美]托马斯.H.黎黑著,《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罗伯特.E.勒纳、斯坦迪什.米查勒、爱德华.伯恩斯著,《世界文明史》,赵丰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著,《欧洲史》,蔡鸿滨、桂裕芳译,海南出版社,2000年。    [美]威廉.詹姆士著,《实用主义》,陈羽纶、孙瑞禾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日]丹治信春著,《奎因--整体论哲学》,张明国、湛贵成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英]约翰.玛多克斯著,《尚未解开的科学之谜》,张化群、丁刚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    [德]康德著,《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欧内斯特.内格尔,《科学的结构--科学说明的逻辑问题》,徐向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英]达尔文著,《物种起源》,周建人、叶笃庄、方宗熙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    [德]海德格尔著,《路标》,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 [美]威廉.麦克高希著,《世界文明史》,董建中、王大庆译,新华出版社,2003年。    作者:冯燮刚 经济类别:经济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北京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纯粹理性批判 亚里士多德 商务印书馆 透视 哲学 第三者 迷宫

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沙发
上善若水 发表于 2005-1-4 00:5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