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张建平
35808 283

[张建平] 靠农民工撑不起中国工业未来的天 [推广有奖]

  • 0关注
  • 78粉丝

贵宾

大师

2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5
论坛币
49357 个
通用积分
10574.8512
学术水平
1474 点
热心指数
1318 点
信用等级
987 点
经验
129409 点
帖子
12241
精华
12
在线时间
25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5
最后登录
2023-10-8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谈论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历史,“农民工”一词是绝对无法被回避的。毋容置疑,数以亿万计的农民工的存在,的确是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称为世界工厂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它推动和解决的并不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民工所推动的产业基本上都不属于现代工业的范畴,而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推动的是“中国制造”而非是“中国创造”的发展。因此,还远不到为“农民工”唱赞歌的时候。




  一个现代化的工业,需要一支技术素质高稳定性强的产业工人队伍作为基础。农民工亦工亦农的双重身份,使得其稳定性非常之差。“亦工亦农”尚且不是农工并重,在这种双重身份之下,大多数是以农为主兼顾做工,农忙务农农闲做工。所以务工就是这个人群的一个副业,是一个职业补充,在农忙季节里,很多人无论如何都要回家抢种抢收,而工业生产一贯的进度计划性、交货期合同化的准军事化运作方式被抛弃在一边。

  由于做工仅仅是农闲时的一个副业,因此,在技术技能的提高接受技能培训方面农民工的态度与完全的产业工人相比是不大相同的,他们表现出相对的冷淡。一方面很多人基础太差听不懂学不会,另一方面没有靠技能吃饭的心思。而那些积极肯学的往往是不再打算返乡希望成为一个永久的产业工人的人。


  我们近来常听说技术工人如何短缺、如何高价都聘请不到技术工人的抱怨,但抱怨之声多来自民营中小企业。其实,农民工的高度不稳定性是造成技术工人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民营中小企业可以是技术型劳动力的消费市场,但却并不是一个技术劳动力的培养场所,几乎全是只用不育。

  为何民营中小企业不去培养自己的技术工人队伍?因为中小企业面对的产品市场本身多数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而非技术资本密集型的领域,实际上没有属于企业的一支员工队伍存在,企业处于激烈竞争当中,市场波动剧烈,企业的很多行为都是临时抱佛脚的短期行为,从老板到员工都对企业的长期稳定缺乏足够信心。即便是有些企业愿意自己投入力量去培养技术工人,一旦出师十有八九就跳槽走了,变成了给他人做嫁衣,如此一来,员工培训就变成了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作为农民工的主要就业场所,中小民营企业能立于企业之林与大型企业并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管理成本较低,这种管理成本的压缩包括了对员工技能培训的弱化甚至干脆放弃,有些企业宁愿把因此节约的费用转化为外聘技工的工资。但既便如此,这样的企业也难以给聘来的工人以稳定的感觉,冲着高薪而来的技术工人往往缺乏稳定性,频繁跳槽就是一个信号,这种劳资双方临时抱佛脚的行为,很难为企业发展形成技术积淀。




  中国产业面临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劳动力短缺,而是劳动力剩余。在农民进城务工的同时,存在着庞大的、原有的产业工人的变相或真正失业问题。因此,庞大的农民工队伍的社会意义,充其量是解决了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以及提升了整个国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在就业这个问题上,农民工对就业岗位的争夺,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原有的产业工人的产业技能的高超,而是因为他们的廉价,这实际上已经让农民工成为了劳动力市场上的“柠檬”,形成劳动力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这种状况的根源也不在农民工自身。农民工当中的一大部分(尤其是来自农村的青年人),本身具有永久职业转型的愿望的,他们并不喜欢这种农不农公不公的不伦不类身份,他们背井离乡抛家离子心中原本的希望就是能够在城市当中寻找一片稳定的立锥之地。一旦自己可以立足,他们往往还会把家人也接到城市里生活。但现有的各种政策并不利于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型,城乡二元体制依然形成非常大的阻碍和排斥,在方方面面阻碍了他们在城市的立足与发展。“农民工”一词本身就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缩略语。

  农民工的职业不稳定性与企业生存的不稳定性,形成了正反馈式的恶性互动,都在加剧对方的不稳定性。缺乏稳定的员工队伍,企业无法稳定发展,而没有稳定发展的企业,又使得愿意安心稳定的农民工也难以把企业当作久留之地。


  和户籍政策有关的农业政策同样对城市化进程形成拉锯之态。每农业政策的改善,就会对农民工队伍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农业政策的起伏也是造成民工潮或者民工荒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当我们习惯用农民工返乡来诠释农业政策的改善的时候,我们也要认识到,从工业现代化和产业工人队伍的培养这些角度看,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




  生产力的真正解放以人口的自由流动为标志,而人口的自由流动,才是一个国家真正踏入现代化进程的开始。何时务工的稳定务工,务农的专心务农,才是政府在工业与农业政策方面取得了一个平衡。现在是到了考虑如何促成中国人口的职业结构大规模永久性转型问题的时候了,而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恐怕首先要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开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国工业 农民工 劣币驱逐良币 临时抱佛脚 劳动力市场 发展 工业 农民工

回帖推荐

ruhen 发表于196楼  查看完整内容

一直想弄明白的是农民工这词到底指的什么形式的,有农村户口的却不种地而去城市打工的人么?有农村户口却在城市办起企业的百万富农甚至千万富农好像也没这么被人叫过阿? 说的白一点,种地不挣钱,谁也不会专心种地的。什么时候粮食价格也自由制定了,全国有个像样的农会搞个粮食的半垄断,那时候也不用你国家补贴了,只不过到时候饿死的应该不是农民,而是企业了吧。

火箭1号 发表于193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从雀友那篇文章 来了这专栏 就这个论题我觉得楼主应该看看罗小朋先生的文章 还有楼主是一个工科人转入学习经济学的 思维方式 价值观却没有跟着转过来 我觉得楼主再继续下去对自己对经济学都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张建平 发表于194楼  查看完整内容

经济学有特定的、惟一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如果你认为有,可能才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呢。 罗小朋先生好像也不是一开始就学经济学的吧? 我历来反对用市场的手段解决农业问题,反对粮食商品化,反对耕地商品化。罗先生从事的领域在我看来不属于经济学,几乎是纯粹政治。 我自认为是理性人,理性人是趋利避害的,我乐于从事经济学研究,一定是因为我可以从中得到利益,所以你不必为我自身的未来是否悲哀感到担忧了。幸福是自己的 ...

sujiafeng 发表于188楼  查看完整内容

城乡二元化所造就的中国农民工现象不仅仅是工业化的脚步,而是信息化的重要作用。真正的矛盾在于,城乡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导致农民收益分配不均,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劳动力剩余的假现象。对于利益的制定者本身偏颇的制度和政策,使得这种现象进一步加剧。于是,城乡之间的不平衡经济博弈创造了所谓的GDP。他们作为生产链和利益链最底端 ,成为所谓转型经济的基础对象。有人在讲市场过渡,有人在讲收入分配均衡,有人综合了 ...

柳营3 发表于186楼  查看完整内容

不知道这是哪方面的专家,简直是混蛋! 首先对于国情就认识不清,农民工亦农亦工,农忙时务农,闲时务工,这并非是我国现阶段的农民工的大部分现状,一个学者,连国情都不清楚,在这里胡扯! 其实认为:农民工的高度不稳定性是造成技术工人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简直是给农民工的极大污蔑!!

zhujch 发表于180楼  查看完整内容

不完全赞同,农民工是不可能撑起中国的未来,但他却是中国未来的有生力量,是稳定的保障,是中国有力的建设队伍,我们都要感谢他们,他们没有身份、没有地位,可他们没有放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重他们呢?

zhanglei5399 发表于170楼  查看完整内容

可是现在很多的企业招聘的初衷就是用最小的成本剥取工人最大的效用,一旦工人不愿意干了,他们可以再找别人。这种状况下,工人就会感觉自己的状态很不稳定。他们有成为真正纯粹工人的想法,希望自己不要再回到农村去耕地种田,但这种极不稳定的感觉让他们不得不给自己留下后路。所以,楼主说的这种状况,其实我认为这个社会要负相当的责任。哪天当企业抱着培养自己人的态度去对待农民工的时候,他们也就会勤勤恳恳工作,不再亦工亦 ...

lijie2046 发表于159楼  查看完整内容

非也,没有农民工连基础工业都没得发展;没有农民工,中国的出口产品靠什么取得成本优势; 工业的发展是一个过程问题,即使目前中国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国内消费者也不一定消受的了。

cao2008 发表于155楼  查看完整内容

农民工是中国农业兼业化的一种形式,他对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并且中国农业兼业化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上面所讲的也只是问题的一些具体表现。

huabonj 发表于153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什么叫农民工?他们应该是中国的新产业工人,就如英国第一次产业革命一样!那时候的人也被称为产业工人。而没有如中国似的造出一个新词语。而且,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从农民过渡到工人,需要一代人。这个时代你无法跨越!

zhangfk 发表于141楼  查看完整内容

我的农村老家到农忙季节播种和收割基本都是花钱雇机器完成,并不需要农民工回家帮忙,我觉得这应该也是将来中国过渡到农业工人的一个必然阶段,只是农民没有了土地又没有足够的保障所以这个过程的过度会非常漫长。

demonsiva 发表于143楼  查看完整内容

农民工的行为也是自然的经济选择,谁都不是傻子,一般会选择自己喜好的发展机会和生活方式,中国工业的天是虚词,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才是最实在的

深海鱼-JJ 发表于146楼  查看完整内容

像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失灵现象,急需我们的政府有所作为,所以希望有志与考公务员的同学以后能有所作为,现在好像有种倾向就是大家都想考公务员,可是报考的原因大多是工作稳定、安逸,真是太可悲了。

shb0109 发表于74楼  查看完整内容

中国十多亿的农民,就算取消了户籍,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又怎样?短时间这种格局是很难扭转的,楼主的愿望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在当前的情况下,农民兄弟通过进城打工获得远高于在乡间种地的收入,对他们自身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再则城市居民都还没有实现住宅的廉租-经济-改善性住房的循进体系,这时让兄弟进城来受苦么,呵呵,乡下再苦毕竟还有独门独户的房子。

kemufei 发表于72楼  查看完整内容

农民工有自己的特点,在我国目前现代化过程中,农民工在这一个过程中扮演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角色,其特点是组织性纪律性差,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而且技能水平匮乏,因此,只能充当传统产业的廉价劳动力,而非现代文明赋予的高水平的就业人员,但是这只是一个过渡时期,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以及全民素质的提升,现代农民的概念将会慢慢的被提上日程。新一代的就业大军将会以不一样的面貌立足于社会实体。

cyxulay 发表于71楼  查看完整内容

看看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就能明白中国这30年廉价的农民工使中国完成了最初类似于英国羊吃人的资本积累运动,但下一步关键是如何提高中国劳动工人的素质,为中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工人,为中国产业升级提供保证! 未来的还很漫长,要走的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祝福中国!

方也将军 发表于116楼  查看完整内容

  一、中国5000年的历史,有些问题根深缔固;二、我国有八亿农民,要让他们大部分人接受现代经济观念任重而道远,最起码再经过两代人的努力;

qingbenjuncai 发表于109楼  查看完整内容

有些观点太偏颇,农民工其实兼业的很少了,很多都是全年在外务工的;其次,影响农民工就业稳定的不仅仅是企业的不稳定,只要行业稳定,那么农民工还是有技能培训的动机的。 1# 张建平

ant518 发表于107楼  查看完整内容

先给农民工下个准确的定义再论吧。不然,仅局限于“亦工亦农”的特征是不是有失偏颇? 中国工业的未来还是在农民工! 中国现有的发展体制决定了中国未来50年仍只能处于利益链的最低端,这是必然的选择,如果没有更多的农民加入农民工行列,未来中国工业的机会在哪?我太傻瓜,看不到。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13331&page=1&fromuid=1222305

zhangwening 发表于98楼  查看完整内容

农民工亦工亦农的双重身份,使得其稳定性非常之差。“亦工亦农”尚且不是农工并重,在这种双重身份之下,大多数是以农为主兼顾做工,农忙务农农闲做工。所以务工就是这个人群的一个副业,是一个职业补充,在农忙季节里,很多人无论如何都要回家抢种抢收,而工业生产一贯的进度计划性、交货期合同化的准军事化运作方式被抛弃在一边。 相当片面,没有深入了解!有误导倾向!

行深照空 发表于97楼  查看完整内容

个人认为,楼主的有些说法不够严谨,如“做工仅仅是农闲时的一个副业”,“中小民营企业能立于企业之林与大型企业并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管理成本较低”等。

afei128 发表于91楼  查看完整内容

给农民工进行定义,然后分类是必要的,否则分析就难免有失偏颇。 其实亦农亦工的农民工在大城市比重并不是很大,让他们花几百块钱、花几天时间坐火车回家折腾农忙,从地里刨点不值钱的农作物,他们知道那个更划算的。,亦农亦工的农民工多为离家近的一小部分群体。 农民工的确撑不起中国工业的未来,但是他们是现代工业的垫脚石。中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甚至大型企业的原始积累,都离不开农民工的血汗付出与低廉回报。低技术含 ...

斯隆 发表于260楼  查看完整内容

没有道理禁止人们要求更高的物质回报机会,也许这就是中国虽然浮躁,但还在不断前进的动力吧。

雁南飞LH 发表于256楼  查看完整内容

首先30楼差矣,中国城市总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 对于本文所提到的问题,我觉得,一,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但是要缓速进行,不然必将带来农民大量进城,城市本来已经接近饱和的基础设施必将受到极大的冲击,造成混乱;二,现阶段必须从保障农民工权益开始,打击血汗工厂,努力减少使农民工不稳定的因素;三、产业先升级,大量需求高技术工人的时候,自然就会有很多农民工转型成产业工人。毕竟,专业的产业工人比“半工半农”收入 ...

love2008bin 发表于262楼  查看完整内容

我觉得大家应该深刻探究农民工的出处是哪里? 大多数的农村青年时不怎么上学的,为什么呢?应为他们看不到上学的希望,一方面报道不断报道大学生的就业如何如何,一方面又在大肆鼓吹农民的素质低下,那么请问如果一个农民辛辛苦苦一辈子让儿子大学毕了业,结果毕业即失业,那么农民们还会选择让其儿女接受高等教育吗? 就这样,农民工一代代的传下去,这是十分可怕的。 我觉得要解决农民工问题,国家首先 ...

提刀傻子 发表于10楼  查看完整内容

先给农民工下个准确的定义再论吧。不然,仅局限于“亦工亦农”的特征是不是有失偏颇? 中国工业的未来还是在农民工! 中国现有的发展体制决定了中国未来50年仍只能处于利益链的最低端,这是必然的选择,如果没有更多的农民加入农民工行列,未来中国工业的机会在哪?我太傻瓜,看不到。
已有 1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hughbert + 1
刘向高 + 1
herin + 1 精彩帖子
独孤一尘 + 1 讲得很好。
xylina1001 + 1 精彩帖子
davida + 1 + 1 + 1 精彩帖子
newfei188 + 1 精彩帖子
路人A + 1 精彩帖子
jh81522 + 100 + 100 + 1 勤于思考
laolv_cn + 1 很有道理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100  学术水平 + 9  热心指数 + 9  信用等级 + 2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woshiliuwenlong 发表于 2009-11-12 12:19: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好。。工者专心务其工。。。农者专心务其农。。。这样有恒者有恒心。。。。大家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自觉给社会带来了更大的收益。。。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hfei1218 + 2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藤椅
mingjingfeitai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11-12 14:18:1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处在社会转型期,而且这种状况还将持续下去。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hfei1218 + 2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使用道具

板凳
方久灵 发表于 2009-11-13 00:04: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工将最终为产业工人所取代。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hfei1218 + 2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That 's great!

使用道具

报纸
solar731518 发表于 2009-11-14 22:06:1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话是那么说,真正的问题在于打破这个现有机制时,如何去平衡不同阶层的利益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hfei1218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地板
ycysos 发表于 2009-11-15 21:09: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务工的稳定务工,务农的专心务农”有道理。
原来的农民转变成工人需要培训,很多做的都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这个转变的过程需要很长的路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hfei1218 + 2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7
huqch 发表于 2009-11-23 22:39: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先顶再说吧

使用道具

8
liyinling 发表于 2009-11-27 15:52: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存在即道理

使用道具

9
nuoya1206 发表于 2009-12-19 18:42: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可怜的农民工兄弟 被这些奸商拉来做房地产泡沫的炮灰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hfei1218 + 2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0
提刀傻子 发表于 2009-12-22 12:08: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先给农民工下个准确的定义再论吧。不然,仅局限于“亦工亦农”的特征是不是有失偏颇?
中国工业的未来还是在农民工!
中国现有的发展体制决定了中国未来50年仍只能处于利益链的最低端,这是必然的选择,如果没有更多的农民加入农民工行列,未来中国工业的机会在哪?我太傻瓜,看不到。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hfei1218 + 2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没有最傻,只有更傻-真不人道,逼我制造垃圾。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6 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