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明明如月
816 0

[其他] 如何才能讲好《计量经济学》课程 [推广有奖]

大师

4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32815 个
通用积分
780.6521
学术水平
83 点
热心指数
97 点
信用等级
63 点
经验
88013 点
帖子
5943
精华
4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8-29
最后登录
2022-1-2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来源: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计量经济学服务中心


内容摘要

本节内容根据2001年9月李子奈在清华大学教学岗位培训讲座的发言整理,正式发表于《清华名师谈治学育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作为本书第7章“建设中国的计量经济学课程”的一篇附录。教师如何对待课程教学以及如何讲课,看上去与计量经济学方法论无关,实质关系极大。本书研究的问题,很多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而其研究成果又返回到课堂上接受检验。


我于1970年毕业留校工作,1986年从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院调到经济管理学院,真正走上教学岗位。十多年来,一直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计量经济学》和《高等计量经济学》以及其它课程,从未间断。1988年至1998年,负责学院教学工作,听了许多教师的授课,与教师们多有讨论。多年从事教学工作,有一些体会。今天就如何讲好一门课,谈点个人的认识。概括来讲,我认为,讲好一门课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讲究师德,提高水平,改进方法。

一、讲究师德

在教学过程中,师德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必须热爱教师职业,热衷教学工作。

这不是“套话”,而是前提。很难设想,一个不热爱教师职业的人能够当好教师,一个不喜欢教学工作的教师能够教好课。

经济学界都知道陈岱孙教授,人们称呼陈岱老,1926年从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到中央财经学院一年,1953年到北京大学,担任经济系主任一直到1982年,之后仍然在教学岗位上直到1997年去世。陈岱老称不上“著作等身”,也没有多少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经济学理论,正如他自己说的,“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但是,没有人不承认,他是中国经济学界的一代宗师。

我出生于农村,知道中国的农民最希望子女成为两种人:干部和教师。按他们的说法,“崇拜干部,因为他们有权;崇拜教师,因为他们教孩子学好”。我以为,前者是过眼烟云,后者则流芳千古。“教孩子学好”,是老百姓对教师的最高奖赏。一个教师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一门课程可以决定学生的职业选择。这样的例子,我们每个教师都可以举出很多。

一个教师是一个学校的形象,一门课程是一个学校的品牌。什么是大学,就是“教师+学生”,有了教师和学生,没有校园,没有大楼,也是大学;否则,校园再美,大楼再高,也不能称为大学。学校留在学生记忆中的,不是校园,不是大楼,甚至也不是校长,而是教师,是那些课讲得好的教师,以及他们讲授的课程。所以,教师教好课,为学生做贡献,就是对学校的最大贡献。一所大学,不管是什么“型”的,教学应该是每个教师最重要的本职工作。

2、教师必须为人师表。

这一点看似与教课无关,实际上关系极大。我们看演出都有一个体会,如果你了解到某位演员在演出前还因为出场费而试图罢演,那么,哪怕他表演得再好,也无法激起你对他的敬佩和感激。

教师就是要用人格的力量吸引学生。凡是在学生中享有威望并受到学生敬重的教师,必定具有高尚的品格。

现在的学生看重“行”而不听信“言”。这是他们的经历和社会教给他们的。别看他们才20岁左右,但是他们已经看到了、听到了不少“大贪做报告”的情景。关于教师的各种“信息”,尤其是“做人”方面的信息,在学生中会很快得到传播,他们所了解的甚至比我们教师之间了解的还多。

学生“告”教师的,更多的是教师的“为人”而不是“为学”。在我负责学院教学工作的10年中,很有体会。教师不能在一个学生身上失去原则,否则就会在全体学生中失去威信。教师绝不能“剥削”学生。学生写论文,你没有做实质性的工作,还要把名字署在前面;让学生参与写书、翻译,不但不署名,连稿费都要克扣;学生和家长的礼品,推辞不了就收下;等等。你做了这些,就失去了站在讲台上教育学生的资格。

3、教师必须坚决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

学风问题首先是“教风”问题。我们现在讲学风滑坡,首先是教师的教风滑坡。要搞好教学工作,就要坚持良好的“教风”。

一要严格执行课表。课表一经排定,就不能随意变更。随便调课的老师是没有资格要求学生按时来上课的。我教学这么多年,每个学期都有课,社会上的活动虽然很多,但我能推就推,实在推不掉的,尽量晚去早回,绝不影响上课。

二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提倡发挥教与学的主动性,与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并不矛盾。第一节课应该将教学计划告诉每个学生,学生有了解教学计划并监督执行的权利。

三要严格考核。考题宁难勿易;绝不要给任何一个学生送分,绝不要让没有认真学习的学生心安理得。

“三严格”既是良好教学秩序的体现,也表明教学活动的严肃性。

4、教师既不能迁就学生也不能拒绝学生。

老师迁就学生,学生当面为你鼓掌,背后并不说你好。还没到下课时间,学生说“饿了,下课吧”,你就下课了,学生还没出教室,就会说,“这算什么教师!”

对学生要“严”,但要合理,注意方式。学生对教学内容已经懂了,可以不来上课,但老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将他找来“质疑”,看他是否真懂了;上课时对你讲课不感兴趣,可以睡觉,可以看别的书,但不可以说话,不能影响别人听课。这样就“严之有理”。

任何时候都不能拒绝学生的问题,尤其在课间和课后,教师累了,希望能够休息一会,而学生偏偏愿意这个时候与你讨论问题,怎么办?我有时看到下课后,我们的老师在前面快步走,学生在后面追着问问题。这样不好,你应该停下来,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哪怕你再累,再饿。

“严”和“慈”、“师生”和“朋友”是统一的。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严的,每个学期的课程考试都有不及格;但学生又是很愿意和我讨论问题的,我的办公室永远向学生敞开,学生找我是不需要预约的。

二、提高水平

如果说良好的师德是教好课的前提,那么教师的业务水平就是教好课的最基本的保证。我认为,以下几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1、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水平,将教好一门课程作为一项研究课题。

这里有一个全局与局部、抬头看路与埋头拉车的关系问题。一门课程是一个局部,但又是全局中的一部分;讲课,是“埋头拉车”,但是你不能不“抬头看路”。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那么教师就需要不断研究人才培养的规律性和新问题,并用以指导教学。例如,1998年前后,我集中研究了本科培养目标,认为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本科毕业生既不“高级”,也不“专门”;他们不是“成品”,而是“毛坯”。这对于我将《计量经济学》的教学适应培养目标的转变,起了很大的作用。提出了应该将该课程设置为所有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建议,并且对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相应的改造。

一门课程属于一个学科,教师需要研究整个学科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并用以指导课程教学。例如,我所进行的关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经济学研究如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提出了经济数量分析将成为我国经济学科的一个新生长点,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将成为我国主流的实证经济研究方法,这些认识指导我将《计量经济学》教学自觉地融入到这个大趋势之中。

课程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地研究与创新。例如,关于计量经济学发展的研究,指导我不断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和编写新的教科书。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10年前相比,除了继续以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方法为主要内容外,已经引入了一些现代的模型理论方法,较好地处理了经典与现代的关系问题。

还有许多与课程教学有关的其它需要研究的问题。现在学生一方面反映课程负担重,一方面又反映学了许多无用的知识;教师一方面反映课时太紧,一方面又在讲授一些与其它课程重复的内容;教师认为研究生水平下降,而研究生又认为教师所教内容与本科课程重复。教学中的诸多矛盾,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不注重教学研究。

2、只懂一门课是讲不好这门课的,只熟悉一本书是讲不好这本书的。

我认识清华的一位教师,为了讲一门课,翻阅了4000多本书,听了近10个系的相关课程,参观了100多个企业。他本人不属于我们经济管理学院,只是为我们的学生讲授一门选修课。但是,在我们每年进行的毕业生调查中,同学们总是将他的课程列为“印象最深的课程”,将他列为“影响最大的教师”。

课程体系中不同的课程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主讲某门课程的教师,最好能够讲授1-2遍与主讲课程最相关的课程;最好能够听遍所有相关的课程。《计量经济学》被称为是经济学理论、经济统计学和数学的结合,为了讲好《计量经济学》,我曾经讲过《经济学基础》、《微观经济学》等理论经济学课程,也讲过《经济统计学》、《投入产出分析》等统计类课程。这样在我的课程教学中涉及相关课程的知识时,就能够做到“融会贯通”。

同样,对于你所讲授的课程的不同层次的内容,也必须做到“融会贯通”。计量经济学具有丰富的内容,从初级、中级到高级,从基础理论到各类专门的应用模型。如果教师只懂得本科初级、中级水平的教学内容,不熟悉高级课程,不了解课程前沿,是无法教好本科课程的。教学好比从一桶水中倒出一杯水,这样站在讲台上才能有底气,自如。只熟悉一本教材是讲不好课的。要了解课程的所有教材和参考书,熟悉其中最主要的。再好的教材也有它的缺陷;面对众多的学生,他们会从所见到的各种书上提出问题。

3、科研对于搞好教学是不可缺少的。

没有高水平的研究,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学。即使是本科课程教学,也是这样。为了教好本科生《计量经济学》课程和研究生《高等计量经济学》课程,我从未中断科研工作。当然,科研的选题都是属于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应用领域的。就我的体会,科研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是科研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教科书上写的、理论上的东西往往与实践有距离,只有通过科研实践才能体会并把它讲出来。例如,为什么实际上经常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联立方程模型?任何教科书都没有讲,但是学生肯定会问。我在研究中有认识,将它们总结了,就能够给学生讲清楚。

二是科研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自己做过的,讲起来会很生动和深刻。例如,我讲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基本上都是我在研究中实践过的。

三是创新的教学内容来自于科研实践。例如,在我编写的计量经济学教科书中,以及课程教学内容中,都有一些其它教科书中没有的、创新的内容,诸如联立方程模型识别的经验方法、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设定理论等,都来自于本人科研实践的总结。

三、改进方法

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关于教学方法,我认为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模式。不同类型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下面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讲好绪论

绪论是课程的纲。讲好绪论,可以说讲好了课程的一半。参观一个城市,先站在最高处俯瞰,然后再走街串巷;了解一座建筑,先看模型,后走进每一个房间。它们各起一半作用。

绪论课的目的包括: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课程完整的内容体系和将要讲授的内容;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了解课程的学习方法;介绍课程中不讲的但是必须了解的课程内容。

对于学生,绪论课不必全懂,也不可能全懂,只需似懂非懂。尽管是似懂非懂,对于整个课程学习的指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同时,通过绪论课,也使学生确立对教师的信心。有些老师不重视绪论课,甚至没有绪论课。而我历来是最重视绪论的讲授,准备得最为充分,自我感觉是整个一门课程中讲得最精彩的。所以也经常出现听完绪论补选人数剧增的现象。

2、注重知识发展的方法论

写在教科书中的知识,有的已经过时,有的即将过时,但是产生和发展知识的方法论是永存的。课程教学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干粮和猎枪”的关系,是清华每一位教师都知道的。课程教学,不能不教知识;但是希望学生掌握的,应该是产生和发展知识的方法论。

怎样才算注重知识发展的方法论?要从内容设计和讲课技巧两方面着手。例如,课程章节内容之间的衔接处,往往不被重视。有些老师在章节转换的时候,没有一句承前启后的话。而正是这种地方,最能体现知识发展的方法论,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再例如,在每一节新内容前应该讲清楚“问题的提出”。练习和考试题不能是“中学生式”的,而应该是综合的,可以培养和考察方法论的。

教学,是关于已有知识的研究和梳理,在研究和梳理中,方法论就出来了。例如,在计量经济学中有一节生产函数,已经发展的生产函数模型有几十种,如果将这些模型简单地介绍给学生,学生最多也就是了解这些模型而已。而我在研究综述之后发现,可以用两条线把这些模型串起来,而所有这些生产函数模型,也正是顺着这两条线逐步发展的。一条是关于要素替代弹性的描述越来越逼近于实际,一条是关于技术进步的描述越来越逼近于实际。讲清楚这两条线,学生很容易理解各种具体生产函数模型,而且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指明了继续发展生产函数模型的方向和技术路线,这是他们更应该掌握的。

3、注意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

毫无疑问,不同类型的课程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各种媒体使用要得当,以知识信息最有效的表达为目的。使用多媒体并不一定都是先进的,写黑板并不一定都是落后的。手段服从于目的,而不是相反。

千万不能在课堂上“念教材”,不看讲稿是一项基本功。你在课堂上“念教材”,和学生在图书馆自己看教材有什么区别?

每堂课都要有教材上没有的内容,或者文献,或者案例,或者从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的讨论。每堂课都有最得意的小高潮,从头到尾一个声调,内容再好也调动不了学生的情绪。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除了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更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你一时回答不了,更要给这样的学生以表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ltj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0 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