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把资产负债表好好地扣一扣,将无法理解现代的货币体系。 #前面已经看到超储在银行间的变化,来实现业务。所以任何的业务,只要涉及银行的业务,最后一定对应的是,银行间的结算。而银行间的结算(或者支付工具)就是“超储”。
图1接下来,开始探讨从银行取现:
#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
1.储户取走1万,则商业银行的负债方减少一万 2.而需要从银行的金库中,拿1万给该储户,故资产方减少1万 3.而如果有很多人来取现,就需要准备足够的现金。而则这现金,是从中央银行那来的,需要找中国人民银行补充现金。但人民银行不会无缘无故地给予商业银行现金,所以就需要商业银行通过“超储”进行兑换,兑换之后人民银行会给予商业银行相应的现金(而这部分现金,是需要通过武装车输运的) 4.而为了让库存现金维持一定的水平,实际上当储户取现1万后,商业银行实际上是损失了1万的超储。 5.而损失了超储,意味着商业银行损失了一部分的交易的支付工具。==>一旦有大量储户进行提现,商业银行将会面临流动性紧张的局面。而这样的局面在中国每年会周期性的发生[春节时],如图2
#因为用于发红包等,需大量的现金,比如去年年底前,流通中的现金就7万亿,而春节时最高接近了9万亿,这就意味着这段时间超储会下降两万亿,所以每年春节前都会有流动性的冲击(当然,对此周期性的现象,央行都会有相应的措施:会大量创造(投放)基础货币来应对这种高需求,当然可能对冲的并不是很好-->所以每年春节前,都称\"跨年\",资金面都有可能会紧张,所以在这个时候做债券投资的需要小心)。
所以大概以上,便包含了银行的所有的业务: 1.人民银行——基础货币的创造。央行向商业银行放贷,创造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放贷,创造广义货币。 (此处注意一点:除非商业银行将储备货币还给央行,否则,储备货币数量不会发生改变,只是在各商业银行之间转移而已。而若想使储备货币的总量减少:当商业银行将从央行那借的钱偿还了,超储的总额才在下降) (类似的,当储户在取现时,商业银行会利用超储换取库存现金,这也相当于商业银行将超储还给央行了,在此,整个银行体系的超储会下降) 2.对于商业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创造了相应数目的负债(企业的存款),而这存款一旦被创造后,……与上面的超储同理。
==>现代法币体系的特点,当存款通过贷款被创造出来之后,除非是偿还贷款,否则这个存款的总量(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就不会改变,而只是在个银行的分布的变化。
在法币体系下,货币的形而下的定义: 表象就是:银行的负债。[商业银行的负债就是广义货币;中央银行的负债就是基础货币。]而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中央银行,都是通过贷款来创造负债的,进而创造货币。所以整个货币的创造过程是无中生有的。
所有的这些,除了提取现金以外,不涉及物理的物品的转移,都只是记账。
预告: 009-02
由此引出货币“形而上”的定义——货币就是记忆money is mem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