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大辞典:对仗(一)
对偶 辞格之一。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为对偶。陈师道《后山诗话》:“唐语曰:‘二十四考中书令。’谓汾阳王也,而无其对。或以问平甫,平甫应声曰:‘万八千户冠军侯。’不惟对偶精切,其贵亦相当也。”在楹联文学中,对偶亦不仅是修辞方法,由此发展而成的对仗,为对联最重要的特征。
对仗 指辞赋、骈文、诗词、对联中词句的对偶。仗,本指仪仗,因古代仪仗多是成对的,故以此比喻。对联的对仗较为严格和彻底,主要对仗方法有正对、反对、串对、自对、借对等。从严密程度上可分为严对与宽对。尤其是词性对仗要求更严,参见《二十九种对》条。
正对 指上下联内容相似或相关的对仗现象。如郭沫若题成都桂湖联:“桂蕊飘香,美哉乐土;湖光增色,换了人间。”多数对联取正对法构成。
反对 指上下联内容相反的对仗现象。如春联:“大大方方做事;简简单单过年。”刘勰《文心雕龙·丽辞》:“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这在对联中一般也适用,但要具体分析,不宜强调过分,更不宜绝对化。
串对 指对联中将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表达并形成对仗的现象。它们如复句一样,构成多种复合关系,如转折(“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递进(家具店联:“不但铺垫美;而且坐卧安”)、条件(“欲除天下不平事;方显人间大丈夫”)、因果(“幸无三顾来门外;自有千秋在个中”)等。
流水对 即串对。上下两句在内容、语气上如行云流水一样自然顺畅,故名。参见《串对》条。
自对 在上下联中分别自行对仗,又在全联中相互两两对仗的对仗现象。可自对一字,如岳阳楼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可自对二字,如临海寺联:“是诗境佛境;有钟声潮声。”联中出现自对的次数,亦可是一次、两次,以至多次,构成复杂的自对现象。
四柱对 即一字自对。出句、对句各有一字自对,又在上下联中形成两两相对,如同“四柱”而立于联中。如扬州古胜楼联“竹影参差;鸟声上下”的“参差”和“上下”,形成四柱对。
当句对 即自对。因其特点是在本句(当句)对仗,故名。宋·洪迈《容斋随笔》:“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如春联:“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虾须对 一种本联自对,又上、下联相对的对仗方法。《应世文件作法详解》:“虾须式对,结句必长。”如寿联:“萱花不老,芝草有根,已见一堂罗五代;八秩初开,百龄将届,好从首夏祝长春。”上联“萱花不老”与“芝草有根”自成为对,第三句“一堂”又与“五代”相对;下联亦然。
燕尾对 一种本联自对,又上、下联相对的对仗方法。《应世文件作法详解》:“燕尾式对,起句必长。”如杭州关帝庙联:“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大汉千古”与“大宋千古”自成为对,下联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