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hinehorn
310 0

中华文博之中国楹联--楹联知识77--对联的发展 [推广有奖]

  • 1关注
  • 17粉丝

学术权威

7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010 个
通用积分
213.3486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1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110299 点
帖子
3675
精华
0
在线时间
17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7-10-17
最后登录
2020-8-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对联的发展




宋元两代,对联在民间有了群众基础,开始广泛流行,其应用范围、内容种类及形式都得到较大扩展。

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但是,“对联”一词还未出现,仍叫“桃符”。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说明了这一点。

有足够的资料表明,对联作为点缀生活环境的艺术作品,在宋代已为文人学士们所接受和喜爱,并且形成一种题联的风气。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朱熹都是很喜欢题联的。据载,苏轼在黄州,除夕访友,在友人门上题联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至今民间仍有苏轼对对联的故事在流传。

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从小习读诗文,精通经理,是个有才识的女子。苏东坡有许多和尚朋友,在众多的和尚朋友中,佛印是关系最密切的一位。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日移竹影,一片寂然。许久,佛印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酷似佛祖。”苏东坡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透迄在地,对佛印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佛印微笑而已。


竹林景观 (新华社发 黄小 摄)


苏东坡暗暗得意,回家后禁不住悄悄告诉苏小妹,想不到苏小妹却说 :“哥你输了,试想佛印以佛心看你似佛,而你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来看佛印呢?”

《朱子全集》所载朱熹题写的对联也不少,如“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反映了朱熹的哲学见解。梁章钜《楹联丛话·自序》载:“…… 苏文忠(苏轼),真文忠(真德秀)及朱文公(朱熹)撰语,尚有存者,则大贤无不措意于此矣。”除以上提到的三人之外,更有王安石、黄庭坚、张先、 陆游、李清照、文天祥等,都曾在这一创作领域一展才华,正所谓“大贤无不措意于此”。由于受到文人巨匠的追捧,对联在文学上的地位不断上升。

宋代一些文人通过题联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感情;有的则装饰自己的厅堂,以示自己的高雅风范;有的则题写在书院表达志向;还有的题到寺庙、 园林内外,以烘托建筑物的气氛……于是逐步出现了胜迹联、寿联、挽联、 灯联、书斋联、书院联等。

受中原文化影响,当时塞外的辽国人也学会了对联。据岳珂的《程史》记载,宋神宗熙宁年间,辽国使臣至宋,苏轼奉诏接待辽国使者。辽国使节知道苏轼是大宋的著名文人,便有意为难他。两人见面寒暄后,辽国使臣便用辽国流传的一句话作为上联求对,说:“三光日月星”。而苏即不假思索对曰:“四诗风雅颂”。辽国使臣听罢点头,又问:“还可以有其他对句吗?”苏轼一连又作了两个对句,云:“四德元亨利”“一阵风雷雨”。辽国使臣听后, 惊讶不已,佩服苏轼的才华横溢。

元代统治者虽入主中原,却不熟悉甚至有些轻视汉族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文学发展受到限制,最大的成就是元曲的发展,但他们对对联表现出了兴趣。

据明人戴冠《濯缨亭笔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很欣赏赵宋宗室赵孟頫的才艺,经程钜夫推荐,元世祖召见他,见他气宇轩昂,很是敬佩,即命他书殿上春联。赵孟頫泼墨即书“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字迹苍劲老成,很有皇家气派。元世祖大喜,又命他书应门春联。赵孟頫又书“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此为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中的成句,后来成为京城仕宦人家常用的春联,一直流传到清代。

赵孟頫为元代对联作者杰出代表,作品颇丰,如下列一副是应扬州迎月楼酒馆主人之请而作: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语言流利,格调清新,颇能传神。 

关汉卿《窦娥冤》杂剧结尾“正名”用联写道:

汤风冒雪没头鬼;

感天动地窦娥冤。

这句联语道出了窦娥有天大的冤枉。

元代的最高统治者虽然不排斥汉族人的对联,但对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来说,对联毕竟是汉文化,尽管没有遭到统治者的唾弃,也有不少元代文人继承了宋代撰写楹联的传统,却未能达到像前朝那样的发展速度,所以流传下来的对联作品要比宋朝少。

宋词元曲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事实上,对联受宋词元曲影响比较大,字数格式发生了变化,由唐代的四言联、五言联、七言联,演变成了长短句结合的多字联。如泉州开元寺联:

十二峰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

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

总体上来看,在整个宋元阶段,不仅对联的数目较前期有大量增加,有了一定的民间基础,而且对联的类别也增多,除春联外,还广泛出现了题赠联、书院联、名胜联、喜庆联、哀挽联、谐音联和灯联等。对联的语言运用和表现形式,不但保持了从律诗借鉴来的艺术特点,而且有所突破,吸收了词、 曲语言变化的优点,以长短句创作对联,对联的形式更加变化多姿了,为以后明、清对联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2 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