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hinehorn
975 2

中国灯迷之216--迷语知识--《文心雕龙•谐隐》对谜语的起源、发展等做了系统论述 [推广有奖]

  • 1关注
  • 17粉丝

学术权威

7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010 个
通用积分
213.3486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1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110299 点
帖子
3675
精华
0
在线时间
17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7-10-17
最后登录
2020-8-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文心雕龙•谐隐》对谜语的起源、发展等做了系统论述




谜语发展到汉代,文人开始从理论上进行归纳总结了。

最早给谜语下定义的是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刘向(约公元前77~前6年)。刘向《别录》云:“ 《隐书》者,疑其言以相问,对者以虑思之,可以无不谕。”这似乎说隐书就是谜语,但也无具体情况举例记述。

南北朝时期,谜语理论有了建树,标志性人物和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勰的《文心雕龙•谐隐》。刘勰(约465~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曾官车骑仓曹参军、县令、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文心雕龙•谐隐》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最客观、历史价值最高的谜语理论。《谐隐》对谜语的起源、发展等做了前所未有的系统论述,使谜语这个名称逐渐流行,谜语也由此在文学中有其地位。其所论及的谜学理论问题和所提供的谜史信息之精准,之重要,无与伦比。《谐隐》全文曰:

谐隐

芮良夫之诗云:“自有肺肠,俾民卒狂。”夫心险如山,口壅若川;怨怒之情不一,欢谑之言无方。昔华元弃甲,城者发睅目之讴;臧纥丧师,国人造侏儒之歌。并嗤戏形貌,内怨为俳也。又蚕蟹鄙谚,狸首淫哇,苟可箴戒,载于礼典。故知谐辞讔言,亦无弃矣。

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昔齐威酣乐,而淳于说甘酒;楚襄宴集,而宋玉赋《好色》。意在微讽,有足观者。及优旃之讽漆城,优孟之谏葬马,并谲辞饰说,抑止昏暴。是以子长编《史》,列传《滑稽》,以其辞虽倾回,意归义正也。但本体不雅,其流易弊。于是东方、枚皋,铺糟啜醨,无所匡正,而诋嫚媟弄。故其自称为赋,乃亦俳也,见视如倡,亦有悔矣。至魏文因俳说以著《笑书》,薛综凭宴会而发嘲调;虽抃推席,而无益时用矣。然而懿文之士,未免枉辔。潘岳《丑妇》之属,束晰《卖饼》之类,尤而效之,盖以百数。魏晋滑稽,盛相驱扇。遂乃应玚之鼻,方于盗削卵;张华之形,比乎握舂杵。曾是莠言,有亏德音,岂非溺者之妄笑,胥靡之狂歌欤?

者,隐也;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昔还社求拯于楚师,喻眢井而称麦曲;叔仪乞粮于鲁人,歌佩玉而呼庚癸;伍举刺荆王以大鸟;齐客讥薛公以海鱼;庄姬托辞于龙尾;臧文谬书于羊裘。隐语之用,被于纪传;大者兴治济身,其次弼违晓惑。盖意生于权谲,而事出于机急,与夫谐辞,可相表里者也。汉世《隐书》十有八篇,歆、固编文,录之歌末。昔楚庄、齐威,性好隐语。至东方曼倩,尤巧辞述;但谬辞诋戏,无益规补。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象品物;纤巧以弄思,浅察以炫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荀卿《蚕赋》,已兆其体。至魏文、陈思,约而密之。高贵乡公,博举品物,虽有小巧,用乖远大。夫观古之为隐,理周要务。岂为童稚之戏谑,搏髀而抃笑哉?然文辞之有谐讔,譬九流之有小说。盖稗官所采,以广视听。若效而不已,则髡袒而入室,旃孟之石交乎!

赞曰:古之嘲隐,振危释惫。虽有丝麻,无弃菅蒯。会义适时,颇益讽诫;空戏滑稽,德音大坏。

【译文:芮良夫的诗中说:“只认为自己才有头脑,结果使老百姓都成了白痴!”让下面人们的思想像高山阻路一样阻塞住,嘴巴像筑堤堵河一样阻塞住,他们各种怨恨忿怒的感情就会爆发,嘻笑谐谑的说话就会出乎常规了。从前华元丢弃了铠甲逃跑回来,宋国筑城的工人便向他唱出了“睅目”的谣讴;臧纥打了败仗,鲁国首都里面的人士便创作了“侏儒”的歌儿。都是从形貌上来挖苦,由于内心的怨恨而成为戏弄的例子。又像“蚕蟹”这种鄙俗的谚语,“狸首”这样放荡的小调,就是可以作为箴戒,才都记载在《礼记》里面。由此可知,谐辞隐语,也不须舍弃了。

谐的说法是皆,是词句浅显,适合于一般人的理解,使皆能欢笑之意。从前齐威王尽情享乐,因而淳于髡跟他谈了美酒;楚襄王举行宴会,因而宋玉为他作了《登徒子好色赋》。用意都在于从旁讽喻,有可观之处。及后优旃的讽谏漆城,优孟的谏止葬马,都是用诡谲之语、假托的话,来遏止糊涂的思想和暴虐的行为的。因而司马迁编写《史记》,编写了《滑稽列传》,是因为他们说的虽然不是正经话,但内容归向于严正的道理。可是谐辞的本身不雅,它的流变便容易发生毛病。于是东方朔、枚皋,只吃前人剩下的糟粕,喝人家剩下的淡而无味的酒,对时弊无所救正,只是对人哄骗侮慢,随意戏弄。所以他们自己说,他们自己作的赋,可也是戏,被人看成像优伶一样。也是有所懊悔了。到魏文帝根据戏子的打诨编著了《笑书》,薛综凭借宴会发出了嘲弄人的腔调,虽然在帷幕筵席之间可以博得人们的鼓掌,但是对时代的需要是没有补益的。然而善于执笔为文的人,却未免像控着马缰绳而走了弯路。像潘岳的《丑妇》之例,束晰的《卖饼》之类,已走错了路,可是效法他们的人,却数以百计。魏晋对于滑稽,互相驱策、互相扇动的风气盛行。于是应玚的鼻子,被人譬为偷小蛋;张华的形貌,被人比作拿舂杵。这些乃是下流话,有损于有身份的人说话的价值。难道不是溺者的妄笑,不是罪犯的狂歌吗?

隐就是隐藏之意,用躲躲闪闪的话把真正的意思隐藏起来,用诡谲的譬喻来暗示某种事物。从前还无社向楚军求救,用暗喻废井而借谈麦曲;申叔仪向鲁人乞粮,用歌唱“佩玉”约呼“庚癸”;伍举用大鸟来讽刺楚王;齐客用海鱼来讥讽薛公;庄侄以“龙尾”作为假托之辞;臧文仲借谈“羊裘”写成伪装的信。隐语的作用,收在史书里面,大的可以使政治昌明,使本人成功。其次可以使错误改正,使疑惑不解的明白过来。大概它的寓意是由权变诡谲产生的,采材是由机智敏捷得出的,跟谐辞可以互为表里。汉代的《隐书》共十八篇,刘歆、班固给文学编目,把它存录在赋的末了。从前楚庄王、齐威王生性爱好隐语。到东方朔,更巧妙地从事于隐语的撰著。但他这些荒谬的辞语、哄骗人的鬼把戏,对于规劝补益,并无好处。从魏代以来,对于优伶,颇为反对。而有文学地位的人所作的隐语,便变成了谜语。谜就是使那种辞语迂回错综,叫人昏迷。有的察视文字,有的描绘物品。都凭纤巧来卖弄文思,凭浅白来炫耀辞藻。寓意要求曲折而又率直,措辞要求晦涩而又明显。荀卿的《蚕赋》,已是这种文体的开端。到曹丕、曹植,把篇幅简化浓缩。曹髦则广泛地拿各种物品,制成谜语,虽然有点小技巧,但用处不大。看古代的制作隐语,其用意同大事结合得很紧,难道是为了小孩的戏谑,拍大腿鼓掌欢笑吗?然而文辞之有谐辞隐语,譬如九流之有小说。大概是稗官采来增长见闻的。如果老是效法他们,那就是学淳于髡、东方朔学到家,同优旃、优孟有着金石一般的交情吧!

总而言之,古代的笑话、隐语,可以挽救危亡,解除困苦。正如虽然有了丝麻,也没有把菅、蒯抛弃的必要。如能合乎道义,适应时势,对于讽喻告诫,也颇有好处。但如果完全是玩滑稽表演,那就大大有害于一个有身份的人说话的价值了。(赵仲邑译注《文心雕龙译注》)】

《谐隐》把历来的谐辞隐语,作为文学体裁定位,作为一种文体进行介绍和讨论,说明灯谜(谜语)在文学中已占有一席之地。《谐隐》第一段讲谐隐的意义和作用。刘勰认为,谐辞隐语能表达老百姓的“怨怒之情”,对统治者有一定箴戒作用。第二段讲“谐”的意义和评论作品,肯定“意在微讽”和能“抑止昏暴”的作用,批判“无益时用”之说和只能供人玩乐的作品。第三段讲“隐”及其发展为“谜”的意义,阐述谜的特征,评论谜作,强调“兴治济身”的意义,反对“无益规补”的文字游戏。刘勰在论述中体现出来的对我国早期隐语的独到见解和科学精神难能可贵,其阐述的历史和理论内容对后代灯谜学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沙发
lengbi1986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20-5-5 06:39: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藤椅
sq2008 发表于 2020-5-6 12:02: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楼主!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7 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