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王一心
739 0

[西方哲学] 经济学方法论丛(一)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博士生

9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29 个
通用积分
4.2130
学术水平
22 点
热心指数
19 点
信用等级
10 点
经验
8242 点
帖子
286
精华
0
在线时间
4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8-8-23
最后登录
2024-1-11

王一心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20-9-6 22:25:5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发展了,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批判继承:从人实践的整体认知物质。作为人类认知的对象是人类一切实践的内容,包括人的内在与外在行为整体。实践本身具有革命性,具有对于旧世界的创新,对于创新的制造。即认知的物质世界是人类实践的世界,是作为过去在现在的结果与未来的目的。马克思主要解决物质的对象问题,而对象是什么,则为后人所不断探索及发现出来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ä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1]的问题。

批判继承:思维内容是否具有客观对象的真理性,需要实践验证。纯粹的理论工具,如数学及语言是作为意识的工具。真理是物质内在本质及规律,物质的本质即物质的内在矛盾,物质的运动规律即矛盾关系。

唯心主义是将思维的内容与工具实体化、目的化。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为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

批判继承:即人的实践创造人的内在矛盾,成就人格。马克思主义的人,指向人类的整体一般。即人类的形成是人类整体实践行为的结果人类是作为个人环境的存在。个体人主要知识与格的养成是社会总体实践的结果与人作为类的自我创造是一致的。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因为,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消除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发生革命。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对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从理论上进行批判,并在实践中加以变革。

批判继承:经典理论在经过长期的实践后,会形成特定历史的实践成果。这一成果会成为社会实践者的利益形成社会关系,并在特定历史时期自我解释、强化。而人类历史发展实际是人民在未知黑暗的开拓,知识必然带来实践拓展,最终决定人类自我革命的必然。社会的物质性决定,新革命的思想恰恰总是对于当时主导思想的批判也是由新生时代所带来的批判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

批判继承:感性的实践行为是人的第一活动,是人类存在的第一物质性。割裂感性与理性实际是否认世界的物质一元性。感性(直觉)、经验(习惯)、实证(实验)、抽象(辩证)、理想(推论)构成人类认知完整的物质性观点的发展。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因此,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批判继承:强调个体差异性是资产阶级自由思想核心,马克思主义主要主张统一社会性关系。人类的一般性与人个体存在是统一的,即人的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是不可分割的,个人的一切行为必然是社会的。社会一切关系,在个人上必然是具有特定历史的。个人主义的绝对化人格是无视人类发展的社会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人类劳动创造人自身,生产的全过程决定人的素质,构成人格的历史必然。

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批判继承:人的普遍社会实践决定个人的人性,个人性格具有的普遍性即人性。在政治经济学,这是价值的哲学基础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诱入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批判继承:一切人类行为都是具有其科学内涵,无论是社会学的,或者生命学的,或者自然科学的。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2]中的单个人的直观。

批判继承:感性活动作为人的第一行为,是物质性对于人实践的第一对象个人的直观属于人的社会实践,并最终归于社会性实践。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批判继承:考察人类整体的实践历史,即是历史的,也是社会的。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批判继承: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哲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类对于世界认知能力的进步,形成新的思维方式,拓展人类认知范畴,是拓展认知方式的首要、必要条件。

总结:

马克思首先指出新唯物主义思想的基本来源,即人的实践。随后指出人类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发展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首先就是追随其方法论,拓展唯物主义的认识范畴。再者是分析其内在要素的基本矛盾,发现各自的属性。

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是革命的,是无限自我革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方法论 经济学方法 经济学 方法论 社会经济发展 唯物论 唯物论

创造自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9 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