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

单位名称 华南理工大学
行业 教育
性质 事业单位
单位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坐落在南方名城广州。校园分为两个校区,北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五山高校区,南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学校占地面积4417亩(其中南校区1677亩)。北校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绿树繁花香飘四季,民族式建筑与现代化楼群错落有致是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园”;南校区是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完善、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校园。 华南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华南理工大学先后成为“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被誉为中国“南方工科大学的一面旗帜”。

教学科研实力概述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华南理工大学成为立足华南,面向全国,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目前,学校共设有24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广州汽车学院);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3个博士点,176个硕士点,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包含7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12个二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有工程硕士(22个领域)、建筑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风景园林硕士、法律硕士6个专业学位授予权,有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6个本科专业。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十位。
教学科研的硬件设施
  学校拥有一批有较强实力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其中包括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与企业合建),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54个,以及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众多重点科研基地,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市的重点科研任务,形成了多学科门类、多专业联合攻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一条龙的科研格局。学校坚持科学研究面向市场、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市场, 2009年学校实到科研经费突破7亿元,有效专利总量居全国高校前五名,是全国第一批企事业专利试点工作先进单位。
师资力量
  华南理工大学建校之初就拥有一批资历深、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如建筑、造船、飞机设计专家罗明燏,电子专家冯秉铨,建筑工程测量专家陈永龄(以上均为一级教授),化学家康辛元,硫酸专家李敦化,造纸专家王宗和,制图学专家徐学澥,建筑学家陈伯齐,陶瓷专家张光,机械学专家余仲奎、朱惠照,食品工学专家余蔚英,电子专家林为干,力学专家周履(以上均为二级教授),还有古建筑史专家龙庆忠,名画家符罗飞,建筑设计专家林克明、夏昌世,土木结构专家罗崧发、谭天宋,化学家邓颂九、誉文德,数学家卢文和力学专家方棣棠等。这些专家教授为华工后来的建设和发展都作出了很大贡献。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4499人,其中专任教师239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23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教学名师3人,长江学者1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研究生导师139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29人,硕士生导师1009人)。2009年有各类学生73677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5410人,本科生25037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3461人,网络教育在校生15789人,自考助学在校生2201人,留学生858人,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院士:
   何镜堂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曹镛 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克复 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镕时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硕贤
  李立浧
  刘焕彬 2001年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双聘院士:
  姜中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佑启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孔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
  蔡睿贤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柏灵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翰馥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清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健超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高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众托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世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岑可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
  伍小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
  章梓雄 中国科学院院士
  白以龙 中国科学院院士
  欧阳自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
  柳百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鼎盛 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连城 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国屏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鸿亮 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研机构
  国家重点实验室:
  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全国高等学校建筑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亚热带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聚合物成形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近距离无线通信与网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精密电子制造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金属材料成形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淀粉与植物蛋白深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发酵与酶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所
  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
  金融工程研究中心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工程 化学工程 食品科学
  二级学科(培育):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广东省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建筑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轻工技术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应用数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固体力学 化工过程机械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路与系统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结构工程 环境工程 食品科学 企业管理
编辑本段
知名校友

政坛
  梁伟发 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副总警监警衔。
企业家
  李东生 TCL集团总裁兼董事长 78级无线电系
  黄宏生 创维数码CEO 78级无线电系
  陈伟荣 康佳集团前董事局副主席、党委书记、总裁 78级无线电系
  麦伯良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机械系
  张跃军 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
  霍东龄 京信通信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张志东 腾讯首席技术官 计算机应用及系统架构硕士
  莫天全 搜房资讯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机械工程系
  莫道明 广州昊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工控学院(现属于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梁伟 德生电器总裁 78级无线电系
  朱江洪 格力电器公司董事长 机械系
  潘泽明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总经理
  蔡建中 互太纺织有限公司主席
  伦志炎 香港永伦创始人、总裁 茂盛控股主席
  易贤中 七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
  鲁楚平 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方贵权 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82级轻化系微生物工程专业
  李永喜 广州金誉集团董事长 电机专业
  简伟文 广东伊立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李清华 广东粤景有限公司兼总裁
  邓北生 粤海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1968年毕业于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
  张颖 21CN总裁
  张伟雄 广州一汽
  黄家武 广州好迪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程志伟 河南银鸽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制浆造纸专业
  陈东锋 宝洁中国CIO
  谢明 美国Cogent Inc(科进公司)总裁、董事会主席
  刘志宏 美国Celestry Design Technologies Inc.(思略科技公司)总裁、CEO
  莫贵良 香港钜昌行实业有限公司、加拿大莫氏投资有限公司
  潘力 广东省粤电有限公司、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学者
  成思危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
  侯一钊 加州理工大学教授,著名应用数学家
  张佑启 前香港大学副校长、代首席副校长,校长特别顾问
  苏志武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
  陈年强 原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1969年毕业于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
  荣柏生 建筑结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文艺体育界
  何美钿 内地著名演员 有“古装第一花旦”之称
编辑本段
校徽 校训

校徽
  老校徽于我校40周年校庆前夕启用,由建筑学系青年教师王加强设计。校徽采用正六边形样式,造型稳重,朴素大方。校徽用蓝、白、金三种颜色勾画出我校英文名称缩写“S、C、U、T”。大面积深蓝色作为整个图案的背景,构成第一个英文字母“S”,深蓝色凝重、庄严,象征高等学府犹如一片神圣的知识海洋。斜对称布置的两个字块分别为“C”和“U”,选用白色,代表了朴实无华、纯洁高尚的道德品质、学术作风和求实精神,金色的“T”字和边框隐喻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充满着朝气和向上精神;辛勤园丁无私奉献,他们有金子般的心灵,同时,金色也象征了该校金光灿灿的光辉前景,勉励师生们不断拼搏和进取。
  新校徽于2006年7月6日启用。以华工的标志性建筑牌坊以及原广州市市花木棉花为设计主题,整体为圆形轮廓,以蓝色为主基调,蓝白相间,中英文对照。牌坊下面白色横条可看成是牌坊的基石,“以衬托整体给人向上的感觉,表示办学根基厚重”。牌坊上方的“木棉花”是原广州市市花,寓意学校的蓬勃发展,也表明学校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培育英才的重地,预示学校欣欣向荣,人才辈出。“1934”表明华工校园于1934年兴建。新校徽内涵丰富,寓意深远,特色鲜明,彰显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弥补了老校徽没有中文,难以识别的缺憾。
校训
  以往学校并没有以文件形式明确我校校训。许多时候校训常以校风为表现形式。1961年校第五次党员大会首提树立“力争上游,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好学深思;民主团结,严肃活泼;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校风。
  “文革”至1982年前后,以延安抗大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作为我校既定校风。
  1987年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该校的学风和校风应该是“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学校在1989-1992年规划纲要中,上列校风同时被赋予为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
  2006年启用的新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源自《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意即学问、思辨、行动。
岗位+薪酬福利
发展空间
内部培训
单位前景
我的评论 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南方工科第一.

支付 1 论坛币后查看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