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范剑平:我国经济同比增速二季度见底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4月20日在“上证第二届全球基金峰会”上表示,我国经济同比增速二季度见底。  范剑平表示,至2月经济六个指标仍在下跌,一致合成指数3月份继续下行。“但2月份先行合成指数当中的六个指标,有三个在下降,但三项已在小幅反弹,由于下降的三个指标,下降的幅度力量更大,而反弹的力度很低,所以当六个指标合成在一起,2月份我们的先行合成指数仍然是继续下降。”范剑平说:“3月份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行合成指数的六个指标当中,现有五个指标开始回升,而且贷款增速的回升强劲有力,汽车产量也是明显回升的。”  范剑平认为,对经济未来的判断,环比在今年的一季度将会见底,同比增长速度可能到二季度才会见底,中国经济明显回升,将会发生在三季度以后,而三、四季度我国经济回升的希望与力度将更大。“在3月份以后,到7月份之间,我们的二季度整个经济可能会出现一部分指标继续回落,一部分指标开始回升,所以反应经济走势的信息,可能是两方面的因素都有。”范剑平说:“但是总体上来讲,即使出现很多的所谓负面因素的消息,但这些应该都在意料之中的。”

  • [原创] 为实验经济学正名! - 由一篇批判实验经济学的博文说起 (2)

    为实验经济学正名!-由一篇批判实验经济学的博文说起(1)的地址:点击这里或者: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extra=#pid25720489在我们看另一篇批判实验经济学的博文之前,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科学家是怎么研究一个问题的。我们来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身高是由若干个因素决定的,为了表述简单,我们假设影响身高的只有三个因素:遗传,食物,和睡眠。在很久以前,没有人知道这三个因素是如何影响身高的。但某一天,一群科学家决定揭开身高之谜,他们应该怎么做呢?他们首先要做的是要把这三个因素单独的分离开来研究,也就是单独研究,遗传,食物,和睡眠分别对身高有什么影响,只有在对每一个因素研究明白了以后,再把他们放在一起看看它们之间是否会相互抵消,或者不会有相互作用,最后预测不同人的身高。这是一个很正规的顺序。而所谓社会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其实说白了也就是存在在这个社会环境中的很多个因素分别对人的行为起着不同的作用,由于每个环境中的很多个因素的组成都不同,因此这些因素的组合会对人的行为有不同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教科书上的一些所谓的经典营销案例拿到另外一个环境中就不好用了,因为另一个环境中可能会有一个更强烈的负面因素在起作用。在一个社会环境中存在的因素很多很多,而社会学家们如果想要研究一个社会现象或者人的行为,首先要把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分别一个个的挑出来,看看他们对人的行为分别有什么样的影响,然后最终才能把它们放到一起看看哪个影响会强烈些,或者有没有相互作用等等。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呢?因为这与下面这篇批判实验经济学的博文有关。上文中提到了李俊慧教授在写了"实验经济学的荒唐..."这篇博文之后又写了一篇博文"再示范一次实验经济学的荒唐"(果然是一波接着一波)...这篇文章的地址在这里点这里或者http://user.qzone.qq.com/908961321/blog/1344907593#!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44907593在这篇博文的一开始,李俊慧教授引用了一个质疑她的网友"踏雪寻梅"的留言,然后和另一个网友把踏雪寻梅围攻了.....踏雪寻梅留言的大体意思是这样的(原文可以在链接中找到):经济学里面比较流行的看法是人是有固定偏好的,也就是说假如你在A和B两个选项中你喜欢A多一些(A>B),那么在ABC这三个选项中,如果科学家再问你一次A和B你喜欢哪个更多一些的话,你依旧会说你喜欢A多过B,一个人的偏好应该是固定的。但是行为学家发现现实中有些时候人们并不是这样。"踏雪寻梅"举了一个例子:如果让100个人在下面的两个选项中选择A:电子版的"经济学人"杂志59元B:纸质版+电子版的"经济学人"杂志125元结果发现68人选了A选项,32人选了B选项,总体来说,假如你的偏好和大多数人相同,你的偏好是(A>B)但是假如我们加一个C选项A:电子版的"经济学人"杂志59元B:纸质版+电子版的"经济学人"杂志125元C:纸质版的"经济学人"杂志125元结果科学家发现这次16人选了A选项,84人选了B选项,假如你的偏好和大多数人相同,你的偏好变化了!变成了(B>A)!我们都能看出来C选项完全是出来打酱油的,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打酱油的C选项,却使人们偏好改从A变成了B!说实话踏雪寻梅这名网友举的这个例子挺有代表性的,其实这是一个行为经济学里面一个很经典的现象,叫做decoyeffect(欺骗效应)或者asymmetricdominanceeffect,实验经济学家已经在无数的严格控制的实验中发现了这个现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还试着用损失厌恶来解释这个现象。但就这么一个例子竟然莫名其妙的变成实验经济学的荒唐的理由了.....与第一篇博文不同,这篇博文批判实验经济学的人又多了一个,是一名叫做"沄之左使"的网友(鉴于这是个网名,所以不存在人身攻击的误会,所以我们下面欢快一些....)让我们来看看"沄之左使"是怎么批判的:"课堂上的试验漏掉了一个关键的局限条件:其它报刊商品——加入”纸质版“会让人容易跟其它报刊的纸质版对比;凭什么让人一定要在《经济学人》的不同定价里边选呢?但这个缺陷是做实验无法模拟的,不论用什么报纸作对比,做实验时既然是让人想象着选择,那就无法不想象报纸之间的可比性,没人信服(原文)......"我当时就震惊了,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句台词:"大哥,人费了好几百年的工夫好不容易把糖从红酒中分离出来了,你这红酒一加雪碧糖又回去了!"正如我前文所说的,要研究人的行为必须首先把能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单独的找出来。一个学者在研究之前必须明白研究的目的是什么,人家明明研究的就是欺骗效应,好不容易把环境控制住了,没什么其它因素影响,你加其它报刊商品不是添乱吗?可能这位仁兄的出发点是现实生活中明明有其它报刊哪,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局限条件哪!所以实验里为什么没有呢?这就好比一个人在量净身高的时候你跟他说:你为什么量身高不穿鞋呢?现实生活中人走路都穿鞋呀?可是这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可能穿不同的鞋哪,只有知道了净身高才能知道穿不同高度的鞋会有多高.....就这样的批判,后来竟然被形容成了:"呵呵,“沄之左使”这批评是点中死穴了.....(原文)"-_-!事实上我隐约能总结出这些这篇博文批判的出发点,简而言之,就是怀疑在实验室得出的数据拿到现实世界就不好用了。为此,李教授是这样说的:"如此设置价格安排,是有引导消费者去购买商家想他们购买的产品的意图,但如果商家想热推的产品本身定价非常不合理,也就是它不是降低消费者的信息费用、反而是增加其信息费用的话,再怎么搞这种取巧的营销手段,消费者也不会卖账的,因为有其它竞争对手存在。消费者不但会在同一商家的不同套餐之间进行比较,还会在不同商家之间进行比较。所以,表面上看,这种营销伎俩可以增加信息费用(说得好听是引导,说得不好听也可以是误导),但其实做不到。商家在竞争压力下一定是向着降低消费者信息费用的方向去做的。(原文)....."大家只要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这种批判的问题出现在哪,文中写的其实并不是"欺骗效应"是错误的,而是其它的一些因素,比如价格离谱,竞争对手众多等等的影响更加强烈而已。但是正如我上文中提到的,在不同的环境中影响因素是不同的,我可以把上举出一个欺骗效应好用的环境。比如一个消费者去一个超市,一抬头看到货架上摆放着A,B,C三种牙膏,假如商家为了推销其中一种牙膏而对三种牙膏是按照"欺骗效应"的方式摆放的(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超市这样做),由于摆放的位置不同,消费者会更容易受到"欺骗效应"的影响而更倾向于购买其中的一种牙膏。你可能会说但是还有其它竞争者比如其它的超市阿,你想想有几个人买牙膏的时候会骑着自行车去好几个超市逛逛呢?因此在这个环境中,价格离谱,竞争对手众多等等的因素由于成本的原因就不重要了。而欺骗效应就凸现了出来了,这个事例恰恰说明了实验经济学的高明之处,因为能够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把一个个的因素剥离开来研究。这是场数据很难做到的一点。当然李俊慧教授在写完"再示范一次实验经济学的荒唐"之后又来了一篇"继续展示关于“实验经济学”的精彩评论"的博文,我粗略的看了一下,这一篇罗列了一些跟批判实验经济学都没啥关系的评论,当然无一例外都是一边倒的。如果没时间的话建议就不用点开看了.....(尽管如此,还是把链接送上)http://user.qzone.qq.com/908961321/blog/1344907593#!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44993589实话说,实验经济学能走到今天,必定受到了无数的攻击和质疑,但这些攻击都在无数优秀行为经济学家的不懈努力中被一个一个的被反弹了回去,而且在不停的攻击中,实验/行为经济学这门学科越来越强大,最终连续几年包揽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了主流经济学前沿。假如我之后不会犯懒,我会简单的列一些有高度的质疑和实验/行为经济学家是如何对这些质疑一一化解的。同样的,我也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欧美国家的ZF是如何把行为经济学的知识真正应用到社会上的事例。天知道我会不会犯懒,还是写上未完持续吧.....:D为实验经济学正名!-由一篇批判实验经济学的博文说起(3)完结的地址:点击这里或者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extra=#pid25747081

  • 基于MSVAR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分析

    项云帆,邓学龙2010年2月擅要:运用MSVAR模型分析1952年~2007年中国进、出1:2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应用bootstrap仿真实验检验模型系数的显著性,利用状态相依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简化解释MSVAR模型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捕捉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状态转换的时点,可以明确地确定两种状态。即国内或者国际环境不稳定,不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的状态l;国内和国际环境稳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的状态2。进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存在动态非线性关系,在国内和国际环境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的稳定状态下,进、出口增长率的冲击对经济增长有较长期的正效应;在国内和国际环境不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的不稳定状态下,进、出口增长率的冲击对经济增长有负影响,并且具有比稳定状态时冲击影响更大、延续期短的特征。进出口贸易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影响经济增长的效应不同。关键调:对外贸易;经济增长;MSVAR;经济环境;非线性效应

  • 由《为实验经济学正名》想到的

    在写作之前,必须声明,自己只是一个大二学生,在经济学的知识和能力方面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对于许多东西的了解都只是一星半点。有的东西自己以前只是简单浏览过,可能理解得不够深入甚或是有偏误。写这篇文章只是希望能够发出一点声音,表达自己关于实验经济学的一点简单的想法。在文中出现的相应的观点和文献,将尽力标注作者和出处。但因为只是在论坛发帖,文章只是草草敲出,也就不按照学术规范标注参考文献了,希望大家谅解。今天看到人大经济论坛每日论点中有一文章,标题为《为实验经济学正名》(以下简称《正名》),内容大概是关于实验经济学的作用、地位和意义的争论。一方以某教授在课堂上的一个实验为批判对象,认为实验经济学的研究中没有考虑来自社会现实的约束,片面地考察问题,从而可能给出一些不合理的结论;另一方似乎是系统学习过实验经济学的相关人士,他结合实验经济学目前的研究现状和规范方法,批驳了前者的观点,指出实验经济学有规范的研究方法,对数据的处理是科学。他进一步指出,实验经济学在目前的经济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在国内,实验经济学的重要性被低估了,对其认识也不足。必须指出,对两者的观点的概括都只是局部的,因为我只阅读了《正名》全文和文中给出链接指向的内容,并没有阅读双方的其它文章。窃以为,实验经济学确实是重要的,但这一观点需要展开和叙述。一个最现实的因素是关于实验经济学的论文的发表数量和发表的位置。而从事实验经济学研究的学者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是一个应予考虑的重要的指标。关于这一项,手头没有现成的数据,但大家可以参考AlvinRoth的《经济学中的实验室实验:六种观点》(后面还会多处引用此书),大致地扫一下每一章的参考文献,就可以发现实验经济学中出现的诸多重量级的文章。在经济学界中地位最重要的“五大”中,实验经济学的论文,仅仅被Roth征引过的就有几十篇。而除了Roth以外,另外一位重要的实验经济学家Kagel则可以作为个例来展现,他的发表记录绝对不逊于任何一位经济学界的大腕。而关于实验经济学中比较著名的学者,VernonSmith应该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以实验经济学家的身份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Selten同样也在实验经济学领域有所贡献,他考察了三人博弈中实验获得的数据集,并给出了预测理论的可靠性的方法。Selten作为实验经济学家的另一面在他的博弈理论中也有所展现。Selten在《策略理性模型》一书中不仅考虑了上述三人博弈模型中的公平问题,还用类似的方法研究了一个简单的不完全竞争模型并给出了一类约束下的古诺竞争中均衡的个数(所谓4个则少,6个则多)。他提出的著名的“杂货店悖论”也存在着实验经济学家的思想。不过,在这一角度列举再多的内容,也很难真正地阐明实验经济学的重要性,它们更多地是实验经济学重要性的表现,所采用的论据也不可避免地是选择性的。但在发表记录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这一部分内容反而可能是最为过硬,也最有说服力的。实验经济学真正重要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学者们难以抑制的笛卡尔式的理想。在《谈谈方法》一书中,笛卡尔认为(此处的归纳和叙述是相当粗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总可以被分成一些子问题,这些子问题将是可以被解决的。如果仍然不能直接解决,那么,则继续这一分解过程,直至所有的子问题都可解为止。然后,这些子问题的解的拼合就将是原问题的一个解。这一思想是理想化的,但在许多学科中仍然得到使用。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经济学中的效用的问题。尽管我们的教科书中常常简单地这样描述:新古典主义革命后,经济学家已经不再将注意力放在人的效用上了。但主流的经济学家的研究范围从来没有离开过效用问题。就拿最近的刊物来举例,5月号的Econometrica上Manzini和Mariotti的文章就是对随机效用函数中一类Luce模型的推广;而6月号的AER中Syngjoo和Kariv的文章WhoisMoreRational,则利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验证了效用函数的一致性(此处的一致性有其专门的数学定义)和财富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为了真正解决所谓效用函数的形式(如果真的存在)和特征问题,经济学家采取了两类方法。由于效用产生自人类的大脑,因此,这一研究不可避免地指向神经科学领域的一系列问题。一条道路是解析的方法,大概地来说,就是考虑神经元的结构和耦合方式,希望能够从神经元中反推出人类的效用的结构。但这一途径需要面对太多技术的、实践的甚至是科学伦理的困难,就连作为个体的神经元的结构,迄今为止也并未完全清楚。尽管英美ZF在前一年提出要增加拨给神经科学领域的款项,加速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但这一条途径距离能够解决效用这一问题,从目前来看,仍然是太远了。而对神经元本身的作用机制在数学上的简单处理构造的模型(即所谓的M-P模型),尽管在优化算法方面卓有成效,但在给出效用问题的解答这一任务中表现并不好。这一类神经元很难逼真地模拟出与动机和情绪相关的问题。Gintis关于基因的表现型和外在环境的一类仿真研究也许是解析这种方法的一个让步,可能能够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他直接跳过了神经这一层级。总的来看,如果希望能够利用解析的方法,比较彻底地解决关于效用的问题,那我们还需要经历许多怀疑和争论。而另一类比较现实的方法则是实验的方法。利用实验的方法,我们一面提出问题,一面归纳结论,为进一步的数学处理提供材料。经济学家们将效用分成许多个方面,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将这些子结论组合起来,勾勒出人类效用的面貌。Kahneman和Tversky实验中产生的一系列悖论,引起了效用函数形式的一场争论和变革。Kagel,Battalio和Caraco关于这一问题的大量实验也为效用函数的可能的形式和特点提出了一些框架(尽管他们的受试是老鼠和鸽子,但他们为自己的实验给出了有力的生物学论证)。各派经济学家的讨论结果是理论和实践的某种折衷——既要符合实验的结果,又要在模型中能够处理。双曲效用函数得到广泛的认可,既是因为这一函数能够解释许多来自实验的“悖论”,又能在数学上加以处理(一个例子是2002年得到了特定情况下TVC)。但双曲效用函数又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最有趣的批评可能来自Rubinfield于2006年在Econometrica发表的论文“经济学中的四个悖论”。其中提到的“旅行者悖论”,采用现有的效用函数基本都很难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这又导致在理论经济学中要求新的变革。当我们无法解决原问题时,我们可以选择将其划分为一些子问题,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解决,这体现为针对效用函数的形式和参数的一系列实验。通过争论和讨论,一系列子问题的解被合成为一个针对原问题的近似解。关于笛卡尔的思想的适用性和正确性的问题,详细的讨论已经远远超出了实验经济学的范围。但如果我们仍然采用这一思路解决问题,而原问题又足够复杂,那么,类似于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就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也在逐渐融合,通过精确设计的实验,配合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些监测技术,我们也可以由此探测效用的生物学基础。这一类实验以Fehr和Fischbacher的的一系列研究为代表,他们在实施实验的同时,测量受试者的脑部活动,从而考察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分区问题。而更加细致的论题,比如关于各类神经递质与动机、情绪和递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实验来获得。这一部分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汪丁丁先生在他的三本《讲义》中涉及了大部分与此相关的研究。而Fehr刚刚出版的Nueroeconomics第二版对此有更加充分的展现。而最近的重要成果中,2008年的QJE上Caplin和Dean关于奖励、惩罚和多巴胺的关系的研究可以作为一个代表。不过,在这一层面上的研究已经部分脱离了实验经济学,进入了神经经济学的领域。但受到精密控制,结合了数理计量手段的实验,作为一种类似探针的手段,是不能从这一类研究中分离的。此外,实验经济学的赞美者常常利用物理学作为支持实验方法的论据。但考虑到神经元这一结构的非线性性质,在物理学中所向披靡的数学方法可能会受到限制(普朗克研究所所长Cramer的著作《混沌与秩序》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精到)。在目前的数学发展阶段上,我们需要更多地倚重实验方法。另外一点,也是常常被提及的结论,是实验本身作为检验标准的意义。对这一点的追根究底从根源上来说是一个哲学问题。此处的详细展开同样是十分丰富的,我们可以取两位学者的观点权作一代表。其一是马克思,这是比较明显的。其二是Fogelin,他在担任PhiBetaKappa教授时发表的一系列演讲指出:来自实践的经验可能是解决一系列怀疑论(三类,分别是皮浪的、笛卡尔的和康德的,几乎代表了所有怀疑论者的观点)问题的最好的手段,这也是目前哲学发展水平上最有解释力的结论了。实验本身的这一意义,在深入的层次上同样是无法取代的。

  • 陈湛匀教授:国内经济型酒店

    在今天《湛匀妙语》的节目上,著名经济学家、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教授就国内经济型酒店发表演说。陈教授提到国内经济型酒店未来如何发展?要进行整合,未来可以向中高端酒店市场发展,比如四星级酒店或精品酒店。以下是陈教授的部分观点实录:4月10日青岛《城市信报》反映了经济型酒店的质量问题,现在看来消费者对经济型酒店印象大不如从前。前几年,由于发现经济型酒店市场的需求,一阵子出现了投资热和上市热,取得成功,但是由于过度的扩张,经济型酒店暴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市场供需面临着失衡,供大于求,入住率下降,出现了拐点,现在经济型酒店业的日子不好过,比如在美上市的3家经济型酒店股价都急剧下跌,利润迅速下滑。国内经济型酒店未来如何发展?首先要加强内部管理执行力,要快速杜绝目前频频出现的管理漏洞;其次,要提升国内经济型酒店美誉度,要花大力气采取措施,提升品牌价值;再次,要进行整合,未来可以向中高端酒店市场发展,比如四星级酒店或精品酒店。(胡津铭)

  • [原创]为实验经济学正名! - 由一篇批判实验经济学的博文说起 (3) 完结

    为实验经济学正名!-由一篇批判实验经济学的博文说起(1)的地址:点击这里或者: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extra=#pid25720489为实验经济学正名!-由一篇批判实验经济学的博文说起(2)的地址:点击这里或者https://bbs.pinggu.org/thread-3131579-1-1.html在论坛发了为"实验经济学正名"的贴子才不过1天多,就收到几十条回帖和消息。我认真的看了一下,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我的观点,有不少回复的确是写的很认真,很感激。另外我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实验经济学正名(1)的点击率几乎是实验经济学正名(2)的10倍,由此可见多数读者们是没耐心读完整个系列的,会读这个贴子的人可能会更少。我猜是贴子加精的的影响才使更多的人读了第一篇,既然加精的影响这么大,那我申请管理员看到把这一篇也加精吧:-),这个帖子回应了不少人们对实验经济学的质疑,另外我以后写帖也要注意少铺垫一些,把重点的东西放在第一篇上。有很多朋友发私信给我说我为什么不重点回应一下李俊慧教授所说的"局限条件"的问题。我相信论坛里面不乏高手,其实假如你受过正统实验经济学的训练,你就很容易看出来博客中说的"局限条件"说白了就是一个"粗糙版"的externalvalidity(外部有效性)的问题。为什么说是粗糙版呢?因为早在80年代就曾经有传统的经济学家就这个问题和行为经济学家探讨过,而且探讨的层次要深很多。后来这些问题被实验经济学家完美的回应了。你简单的想如果被击倒了怎么会在21世纪涌现出一批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实验/行为经济学家呢?早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的恩师就在课堂上列出了这些对实验经济学的批判是什么,我们的回应是什么。只是由于现在很多学者(可能没有时间和精力)没有去读这些文献,所以才反复提出一些早已回应了千百遍的问题。现在对实验经济学方法论探讨的问题早已不是这种最基本的高度了,看到这些的感觉就好比大家都在讨论量子物理突然有个人开始抨击牛顿力学的一样。尽管如此说,我依然相信绝大多好奇的朋友是没有太多时间去读关于实验经济学方法论的文献的,因此我还是在这篇帖子里面简单回应一下。既然很多人想要我说局限条件,那么我们就从局限条件说起吧。不得不说,"局限条件"是一个听起来很唬人的词。也许它的支持者会这么想:"太对了!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当然脱离了当前环境去研究问题是不对啊!"我们先假设局限条件对的,那我请反问你一句,局限你的当前环境究竟要多细化呢?是一个国家?一个省?一个市?一间房子?是不是你在客厅研究出来的经济现象拿到卧房就不好用了呢?如果要强调局限条件,那么别说整个经济学,哪怕是整个社会科学都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不信就让我们来看看,首先中枪的还轮不到实验经济学,倒下的应该是所有的经济学理论,虽然经过几百年的努力经济学家已经放松了很多模型中的前提假设(比如说理性人,偏好的传递性,完备性等等),但是到今天为止依然没有办法脱离前提假设就建立模型。这时候"局限条件"跳出来了,说:所有的模型都是垃圾!因为现实世界根本就不存在模型中的前提假设,这些模型没有考虑现实局限条件!搞实证的经济学家这时候可能在偷笑,结果第二个中枪的就是他们,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数据都没办法包含影响因变量的所有自变量,你怎么知道你在计量模型中加入的自变量是真正的局限条件呢?而且你数据中的每一个观察值都有无数个局限条件(比如个体所处的环境都是不同的),这样一来研究出的结果不能被普及化。照这样的逻辑下去,实证经济学家必须搜集这个世界存在的所有个体的数据才能开始研究,不能从中随机选一部分数据研究,因为这一部分数据有局限条件。说到这里聪明的可能读者已经看明白了,局限条件这个词除了抬杠的时候能发挥最大作用以外,其实是一个没什么实际意义的概念,其实它要说的无非就是不同的因素(自变量)对一件事物(因变量)有不同的影响罢了,而这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常识而已。经济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要研究的是人或事物的"共性"。比如经济学家们发现一个理论,收入对支出有正影响,换句话说"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他的支出也会随之增加。"那么这种影响在绝大多数的环境中都是好用的,不会受到绝大多数因素的影响。那么突然有一天经济学家发现收入增加了支出却减少了,为什么呢?研究发现原来因为人们预期未来的经济不景气,想要多存些钱,那么这时候经济学家就开始研究另一个很重要的变量"人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对支出有什么影响,之后,再将这两个问题结合到一起考虑。但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共性是很难被发现的,为什么呢?因为一些假设(比如理性人)限制了已有的模型,而场数据有很多杂质(尽管人们学着用计量经济学来克服这些缺陷,但依旧无数的变量原本就没有被记录到数据中,或者根本无法被观察到)这时候实验/行为经济学便应运而生了。一提到实验/行为经济学,我总听到"取代"或"推翻"传统经济学这样的描述,于是一部分传统经济学家便视之为洪水猛兽。这着实有些危言耸听了,实验/行为经济学不是石头里面蹦出来的,是在传统的的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在很多情况下,它只不过放松了一下传统经济学理论众多假设中的理性人假设而已,这最多可以称得上在传统的经济学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如何称得上是推翻呢?关于对实验经济学方法论的质疑,多数是关于外部有效性的,说白了就是问实验做出的结果拿到现实生活中会不会好用(我怎么觉得经济模型们似乎膝盖中箭了...)。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基本知识:实验经济学不单单是包含"实验室实验"而且同样包含是"场实验",场实验就是以真实的环境(比如一个超市)为背景设计一个实验,受试者根本不知道他们身处实验当中。在这种情况下环境是被控制的,实验经济学家通过这种方式来搜集数据研究人的行为。我猜很多学者主要质疑的只是实验经济学的一部分-实验室室实验。下面我简单的回应一下这些质疑。质疑一:实验室实验样本往往不够大/受试者大多是学生,因此得出的结果会有偏差和局限性。回应:有很多实验(尤其是场实验)数据是以百万计的,在实验室实验中,设计实验有一个基本要求叫做实验的可复制性,也就是说你设计出的实验必须能够在任何场合都能运行,而且结果要一致才可以。一个实验/行为经济学总结出的理论,必须是由很多个不同环境互不相识的实验者用不同的方法(包括场实验)在不同的样本中反复的千锤百炼才能留下来。其实不但是实验经济学,任何的实证经济学都是这样。质疑二:搞实验经济学的人故意用语言动作或文字引导受试者使之做出期望的结果。回应:避免"框架效应"的产生只是设计实验的一个基本功课。实验和实验介绍,与表述中的每一个用词都非常讲究,必须是中性词。而且表述必须简单易懂。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如果实验经济学要研究人与人的合作问题,为了控制环境,"团队"或者"队伍"这些词就绝不能在实验出现。因为这些词不是中性的,它会在潜在德增加人们的合作几率,会影响结果。所以必须放弃使用。不但如此,每一个实验中必须确保每个受试者了解这个实验的内容或规则。在开始实验之前很多情况下必须回答与实验内容相应的问题,完全答对之后才能开始实验。质疑三:即使搞实验经济学的人不故意引导,受试者也会揣摩你们的心思,做出你们想要的结果。回应:这种质疑叫做experimenterdemandeffects。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受试者是根本不知道实验经济学家要研究什么的。而且正如我在质疑二中回复的那样,实验经济学家会用中性的表述避免一切多余的引导,即使存在有很小的几率受试者猜出了实验意图,在这些实验中也同样可以用socialdesirability等变量控制。喜欢了解细节的可以看2010年的一篇文章Experimenterdemandeffectsineconomicexperiments质疑四:实验室里的受试者可能怕他们的行为会被别人观察到,所以才做一些不那么自私的事情。回应:实验室中每一个受试者都是在一个单独的空间里,被严格的隔开,并且不允许交谈。他们的行为不会被(包括实验的运行者)在内的任何其他人观察到。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根本互相看不见。不但如此,分析数据者和运行实验者得到的数据不包含任何受试者的身份。说白了就是你的身份最终就是一个编号,没人知道你是谁。这事儿受试者心理清清楚楚的。质疑五:受试者在实验室里面可能会胡乱表现,反正是实验,不在乎。回应:每一个参加实验的人必须都是自愿的。(我看到很多人强迫自己的学生做实验,这完全是不允许的)并且每一个经济实验都是incentivized的,说白了就是真给钱,而且你的选择会直接导致你最终能真拿走多少钱。一个实验的最终受试者的平均所得必须要高于这个国家花费同时间能赚的最低工资。在欧美国家一般是60-70人民币每小时。但这仅仅是个最低限而已,真的试验做起来要比这个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没人强迫,拿钱多少与你的行为挂钩,没理由胡乱表现的。其实我所说的这些只是实验经济学的冰山一角,实验经济学的严谨程度要比通常学者想象的高的多的多,否则也不会至今枝繁叶茂,屹立不倒。只是由于现在所谓搞“实验经济学"的人多了起来,难免出现一部分学者不严谨的情况,以致有人竟然离谱到把课堂测验也当作在搞实验经济学,让笔者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又要反对,听你这么一说实验经济学就最厉害没毛病了呗?笔者只能说,无论理论还是实证,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一种经济研究方法是否应该被推崇,最直接的判断是看这种方法能不能让我们对这个世界了解更深一些,或者让我们过得更好。有人说实验/行为经济学不是主流,如果你说实验/行为经济学不是中国经济学界的主流,我没意见,这就跟多少年前计量经济学在国内也是非主流一样。但是你如果说一个在世界五大经济期刊发表的文章层出不穷的学科,几年包揽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科,研究的结果被广泛应用在金融,ZF决策,市场,能源,博弈等各个方面的学科不是一个主流学科的话,我真的不知道主流学科该怎么定义了,是比谁人多谁主流吗?即使是比谁人多,实验/行为经济学家也遍布欧美各大顶尖学府,天才辈出,丝毫不逊色。这里额外提一下实验经济学的兄弟学科神经经济学。有人可能觉得神经经济学才是抓到了根本,因为决策都是由大脑决策的,研究明白大脑了当然一切问题都解决了。理论上这是对的,但现实并不是这样。为什么呢?因为神经经济学严重的受到了生物学和化学的制约。我们今天的生物学和化学远远达不到支持神经经济学发展的高度。笔者曾经和一位剑桥大学研究神经经济学的朋友聊天。我问他最近都在研究些什么,他说他发现人们做出风险决策的时候大脑的某个区域就亮了(是指脑扫描图,亮了代表活跃),我问他这说明了什么?他就笑,他说我也不知道,不过我可是花了不少钱才发现的。(那人喜欢搞笑,指的是神经经济学研究成本很高。)文章写到这里该把"为实验经济学正名"这个系列告以段落了,其实笔者也知道国内对实验经济学的偏见不会因为我写的这几篇文章而有大的改观,但是即使我的文章哪怕能使1个人改变对实验/行为经济学的看法,或是对实验经济学有更深的了解,我也算是没有白写了。下面列出几个在TED上面与行为经济学有关的演讲视频,都非常的有意思。英语不好没关系,(用电脑看的话)可以在右下角选择中文字幕。1.题目:Theriddleofexperiencevs.memory(经历与记忆之谜)链接:http://www.ted.com/talks/daniel_...e_vs_memory#t-103202.题目:Areweincontrolofourowndecisions?(我们真的能控制自己的决策吗?)链接:http://www.ted.com/talks/dan_ariely_asks_are_we_in_control_of_our_own_decisions3.题目:Whatmakesusfeelgoodaboutourwork?(是什么让我们对工作感觉良好)链接:http://www.ted.com/talks/dan_ari...good_about_our_work4.题目:Howbehavioralsciencecanloweryourenergybill?(行为学是怎样帮你节省电费的)链接:https://www.ted.com/talks/alex_l...er_your_energy_bill

  • 钢铁工业景气度虽回落,未来工业经济的走势将如何?

    http://img170.poco.cn/mypoco/myphoto/20120418/17/55431112201204181745332731714878309_001.jpg昨天,由经济日报社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共同编制的中经工业景气指数17日首次发布,据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钢铁报告称,一季度工业景气度虽回落,但仍处正常区间。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根据最近十多年的工业数据,虽然一季度工业景气指数比去年四季度回落3个点,也差不多比2003年的景气水平低3个点左右,但明显高于三年前金融危机期间的工业景气水平,也高于2001年的工业景气水平。鉴于工业总量的不断扩大,当前的景气水平并不低。同时,虽然今年一季度预警指数回落幅度较大,但工业运行仍处于代表正常的“绿灯区”,并未进入偏冷区域,这与三年前的情况完全不同。“一季度经济发展情况只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惯性下滑。”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微博)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从2011年一季度开始,GDP增速呈现持续回落态势,今年一季度只是这种状态的延伸,并不是经济形势发生突变。(相关资料:华经纵横-钢铁行业报告)

  • 刘煜辉:经济反弹强劲 股市为何涨不上去

    区域经济是最好投资主题  老实讲,我对于今年的股票投资并不悲观。去年12月,我曾经讲过,如果2009年是不差钱行情,那么,今年就是蜗居行情,不会有太明显的趋势。若一定要说形状的话,我倾向于今年走势呈现V型。  上半年政策紧缩,来压低通胀的斜率;而下半年随着经济减速,物价趋缓,信贷和投资或再现松动,股市因此出现回升。趋势虽然不明显,但主题投资并不缺乏。  央企的整合应该会被投资者做文章。2009年12月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讲,2010年要积极推动企业集团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或整体上市,推动优势资源向绩优上市公司集中,提高企业资本的证券化比重。  区域经济是最好的主题。从年初的区域振兴,到重庆两江新区(江北嘴),再到海南国际旅游岛,上海世博,另外最长久的区域主题来自国内有巨大的产业转移机会。到西部去看看,到重庆、成都去看看,到安徽合肥去看看,就会知道中国产业梯次转移和升级可以撑中国未来GDP增长劲升好多年。

  • 《南方经济》第8期继续刊登3篇实验经济学的文章,分享!

    《南方经济》继今年第6期、第7期连续刊登7篇实验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方面的文章后,第8期再次刊登中国人民大学周业安老师等人的3篇文章,仍然是有关实验经济学的(分享)——1.经济学中的实验室实验:经济学迈向科学研究的关键一步?2.公平与再分配——基于个体再分配偏好的实验研究3.信息披露是否有利于公共品的合作供给?这是要把《南方经济》办成国内第一家实验经济学学术期刊的节奏吗?

  • coursera 视频 实验经济学 王道一教授

    实验经济学(experimentaleconomicsI:behavioralgametheory)王道一教授对于实验经济学的经典实验介绍得很详细。如果能讲得更有趣一些就更好了:)1.实验经济学2.个别决策与实验设计3.社会偏好14.社会偏好25.混合策略的均衡实验6.议价谈判7.优势可解赛局实验8.多层次思考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