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工程力学
  • 汉寿县西湖垸堤防管理原则及保障措施(1)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

    汉寿县西湖垸堤防管理原则及保障措施(1)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西湖垸雄踞沅澧大圈东南,距汉寿县城北11.5公里,地处东经111度55分至112度13分,北纬28度55分至29度08分之间,东北与安乡、南县以河为界,东濒目平湖和沅江县赤山毗邻,南临沅水洪道与本县沅南垸隔河相望,西抵鼎城区乌黄垸和贺家山农场,北抵鼎城区民主阳城垸。西湖垸是沅澧大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垸内有四镇两乡和一个市属国营农场,集雨面积439.54平方公里,65.9万亩,耕地40.199万亩,居民21.6万人,1984年被国务院和省政府定为洞庭湖区重点确保垸之一。 关键词:西湖垸管理原则保障措施 引言:防洪大堤是整个防洪体系中的组成部,是最重要的防洪屏障,其抗洪能力直接关乎堤防保护范围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湖区人民的生命线,西湖垸一线防洪大堤全长60290M,堤身穿堤建筑物14处,总装机容量13715KW/56台,其中电排出水管12处,排水闸1处,进水闸1处,险要堤段长38785M,占全长的64.33%,其中当风险堤长27110M,两水夹一堤长2600M,当冲刷堤长12660M,沙基堤长2845M。针对我垸防洪堤线长,险工险段多,管理难度大,西湖垸水利会在实际的堤防日常管理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堤防管理的原则、措施,堤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堤防管理的原则 1、堤防检查定期制原则 西湖垸一线防洪大堤经过几十年的治理,特别是通过洞庭湖一、二期治,堤防抗能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堤线长、堤基差、堤身土质好坏不一、新老堤结合夯压不实、大堤隐患多,加之由于江河水情关系影响,泥沙淤积外河河床逐年抬高,湖区行蓄洪能力下降,在同等洪峰流量下,水位抬升明显,堤防承受的防洪压力加大,“千里金堤毁于一穴”,一个极小的隐患都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对于堤防隐患应早发现早处理,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因而平常的堤防检查就显得相当重要,西湖垸水利会在每年下半年的枯水季节都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年一度的堤防大普查,对一线防洪大堤的穿堤建筑、风险堤段、险工险段、防汛物资、桩牌卡管理设进行全面系统而又细致的检查,并且将堤防的检查情况经过整理后汇编成册,为西湖垸的安全渡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争取了防工作的主动。 2、防汛责任明确原则 为了加强防汛工作的责任感,在历年的防汛工作中都潜移默化的实现了行政首长负责制,这样保证了政令畅通,提高了办事效率,做致了责任明确,分工科学,西湖垸实行三级行政首长负责,从县—乡—村,副县长—乡镇长—村长为第一防汛责任人,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对每一级的防汛组织机构都力求稳定,成立由一名副县长挂帅的西湖垸防汛抗旱挥挥部—乡镇长负责的乡镇防汛抗旱指挥所—村长带头的村防汛抢险队,每级的防汛组织机构组成人员都报防汛指挥部备案,这样有利于防汛工作的组织实施,有利于加强各级防汛组织机构的责任,有利于防汛工作的稳定。 3、险情整改到位原则 对于一线防洪大堤的所有隐患,在汛前都严格整改到位,不充许将隐患带到汛期,为了强化整改力度,真接由防汛分指挥部下达整改通知,由防汛指挥长签发,指挥长明确专人督导,并直接对下级防汛组织机构的第一责任人,对于办事不力的第一责任人给予适当的行政处罚,运行政手段保障了险情的整改落实到位。 4、穿堤建筑物管理规范化原则 大堤穿堤建物是防洪大堤的薄弱环节,易发生各类险情,因而是防汛中的重点,西湖垸一线防洪大堤共有14处穿堤建筑物,是历次检查中的重中之重,每年在汛前都组织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对于检查结果都建成立了专门的档案,对穿堤建筑物规范管理,14处穿筑物14份档案,档案袋中必备“一卡、一评、一图”,即一张险情的原因分析评语,一张建筑物的险情卡,一张险情示意图,参加检查人员还要签字,进一步加强了检查人同的责任心,做到有备无患,为建筑在汛期安全运行创造了条件。 5、素质化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提倡科技防汛,对于防汛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为了提高水利队伍的素质,更好的当好防汛参谋,单位每年都会不定期的组织水利专业知识学业,邀请我县的防汛抢险老专家、老学者讲课,进行防汛抢险知识培训,从而大大的提高基层水利职工的业务水平,现在单位的技术队伍实现了老中青相结合,同时还针对职工好学的风气,单位还给每位干部工发放《洞庭湖防汛抢知识》,《堤防管理手册》等书籍,便于职工平时自学,通过这些措施,职工队伍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为真正实现科学防汛创了条件。 6、堤防管理统一化原则 现在单位上岗职工有96人,其中机关35人,六个基层水利组60人,西湖垸现有一线防洪大堤60290M,为了管理好堤防,实行堤防管理与工资挂钓,西湖垸水利会将60290M堤段直接划分到六个水利组,水利组给再直接划分堤段管理责任到人,目前人平约1000M长度的管理堤段,这样有利于提高基层职的责任心,避免了吃大锅饭,平均主义。同时每个水利组明确一名副科干部办点,还有一个联系的机关股室,平时机关干部还经常抽空下组劳动,参与管理堤防,实行:副科干部—股室—水利组,便于更好的协调工作,强加责任,解决基层水利组的困难,融洽上下级关系,给堤防管理水平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堤段管理责任人实行工资与管理水平挂构,工资由基础工资、效益工资组成,对堤防检查验收结果进行统计分类,堤防管理不好的堤段责任人只领基础工资,扣发效益工资用于堤防管理,对于堤防管理好的责任人给予奖励,进一步激发了基层职工的工作积极心。

  • 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有关问题的探析(1)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有关问题的探析(1)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通过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工作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探讨了财政部、水利部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规定,指出现行规章制度中不完善的地方,并提出部分改进建议。 关键字:基本建设项目 竣工 决算 探析 基本建设竣工决算是建设单位报告建设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总结性文件,对总结基本建设过程的财务管理工作、检查竣工项目设计概算和基本建设计划的执行情况、考核投资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水利部于1990年以水财〔1990〕53号文发布《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编制规定》,对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做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指导了竣工决算的编制工作。1998年财政部根据基本建设财务制度的修改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新的要求,以财基字〔1998〕498号文《关于印发〈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和〈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填制说明〉的通知》对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做了新的规定。2001年,水利部组织部分专家在1990年竣工决算编制规定的基础上起草并发布了《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编制规程》。2002年,财政部以财建〔2002〕394号文印发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再一次对竣工财务决算作了新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要报两套竣工决算报表,一套按财政部的要求,一套按水利部的要求。这样做加重了建设单位在编制竣工决算报表时的工作负担。同时,竣工决算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财政部和水利部的规定都没有很好地解决,给竣工决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一、关于征地移民拆迁等大额非工程类费用的处理 在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中,征地移民拆迁费用一般可占到总投资的5%,金额比较大。征地移民拆迁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如果不借助地方政府的行政力量,工作很难开展。这一部分投资,大多数建设单位全部交由地方政府使用,建设单位与当地政府部门签订委托协议,财务上根据协议支付款项。这一投资的核算与管理都没什么问题,但由于投资额较大,到工程竣工时可能就出现这样的问题:在编制竣工工程决算时要不要像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那样列出实物量?如果不列出实物量,如何考核验收成果? 这个问题在两部的规定中都没有涉及。在实际工作中,较好的方式是要求受托方报送竣工的有关资料,包括征地多少公顷、移民多少人、搬迁多少户等情况,并经监理审核。有了这些基础资料,在支付合同款时才更有依据,也更能使投资落到实处。笔者认为,这样做是较为科学合理的,特别是投资额较大时,为加强管理,这样做更为必要。如果平时已经把这些基础工作做好了,在编制竣工决算时列出实物量、考核验收成果就比较容易。 不仅仅是征地移民拆迁费用,勘测科研设计、监理等费用也有类似的问题。在编报竣工决算时,勘测科研设计费是否也需要编报完成的工作成果如完成多少图纸、多少钻孔等?监理费是否要编报在施工现场的具体人数及工作时数?编制竣工决算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全面准确地反映并考核建设成果,那么对于所有的成本费用项目,能详细列明的应该尽量详细,这也算是编制竣工决算的一个原则。基于此,笔者认为,像征地移民拆迁、勘测科研设计、监理这样能报出工作量的费用项目,在办理竣工决算时应列出完成工作量的详细情况。 二、关于概算项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的不一致 现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的科目与概算项目不一致已是老问题,目前仍未得到妥善解决。会计科目与概算项目的不一致主要表现在概算的其他费用与会计核算中某些科目不一致,比如建设管理费,概算中包括开办费、经常费、监理费、项目管理费等内容,而会计科目中待摊投资的二级明细科目建设单位管理费实际上仅包括经常费一项内容,其他的内容要在其他一级或二级科目中核算。又如概算中的开办费,在会计核算中无对应的科目,可以放在待摊投资,也可以放在其他投资,随意性较大。由于各自包括的内容不一样,在会计核算时,难免出现人为划分科目的情况,同一个建设项目其核算的结果可能会不一样,既不利于财务预算管理,也不利于考核概算执行情况。 在编制竣工决算时,这一矛盾也是存在的。竣工决算中的项目投资分析表是按概算项目编制的,竣工财务决算表则是按会计科目汇总编制,这就使得各决算报表编制的口径不一致,造成在决算编制过程中资料收集难度很大的实际问题,会计人员在核算时需要做两套账,一套按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以满足财务决算的要求,一套按概算项目核算以满足投资分析的要求,这样极大地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其实概算项目与会计科目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无非都是把建设项目中的费用进行分类归集,不同的只是概算是事前的控制,其归集的项目反映应该需要的投资,会计科目则是反映不同项目内容实际发生的投资。这并不矛盾,而且可以说是一致的,因为会计核算也可看成是对概算执行情况的一种记录,两者完全可以统一标准。至于是统一到会计科目上来还是统一到概算项目上来,笔者认为会计上资金占用类科目可以与概算项目完全一致,资金来源类科目按会计制度的规定。这样处理可使两者结合起来,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当然,如何处理还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有关主管部门要决定是否统一标准。 三、关于概算的执行 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从投资的角度来说,重点是对概算执行的管理;作为一种总结性报告,竣工决算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考核概算的执行情况。但是概算编制本身的不合理,使得执行困难重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竣工决算的编制。

  • 水利科学发展纵横谈(1)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

    水利科学发展纵横谈(1)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曾经预言:“自然科学往后将会把关于人类的科学总括在自己下面,正如同关于人类的科学把自然科学总括在自己下面一样:它将成为一门科学”。这种前景将形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体化。 关键词:水利科学发展 水利与历史的交叉研究 科学的发展史说明,在古代文明中,科学是一个统一的体系。直至15世纪下半叶,在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下,科学才逐渐分化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部类,而每一部类又逐渐分化为各门学科。正是由于学科的分解才有力地促进了科学的深入发展,生产力大为提高,它使我们直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以及久远以来人类上天入地的梦想成为现实。 在科学不断分化的同时,近百年来科学的融合也在悄然兴起。一是自然科学内部的有关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二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关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自然科学家开始注重学习历史、经济与管理知识,而社会科学家则要学习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实现科学融合的哲学基础是客观世界的统一性,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早就指出:“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整体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身,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学的连续的链条,这是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 20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使人类的认识进一步向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发展。就水利事业而言,主要依靠工程技术治水,主要靠算水账作水利规划的办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水利与社会,水利与经济、水利与环境,以及水利与历史的关系愈来愈密切。 重视整体性和广泛联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传统。历史与有关自然科学交叉研究的作法古已有之。早在二千年前,我国就有根据所积累的日蚀、月蚀等天象记录来制定历法;利用历史物候资料来确定节气;依据历史灾害的统计规律来制定国家物资储备政策等卓越的科学实践。又例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史水文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当年曾开展全国范围的历史洪水普查和重点洪水的专题研究。所得到的1870年长江洪峰流量105000立方米每秒,为近800年来的最大值,并已作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设计的水文依据,这一研究路径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研究方法的一个创新,是在历史悠久并具有丰富文化典藏的中国才有可能实现的。 不必讳言,在近代水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对水流、建筑物的内部机理的研究日益深入,数学的物理的研究手段被广泛应用到水利研究的许多方面,特别是微观研究方面;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使用也愈加广泛。比起现代技术来说,传统水利技术大多已经过时。但是,随着水利深入发展,人们也愈来愈清楚地看到,水利事业并不限于工程建设,而是越来越普遍地与社会的、经济的、资源的和环境的影响联系在一起。水利建设的成败得失,不仅取决于认识水的运动和建筑物安全的种种因素,也直接受到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条件的制约。因此,对于综合环境演变、工程治理、政策法规、管理体制与减灾方针等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迫切。尤其是象水利科学这样以大自然为背景的科学领域,边界条件更加复杂,还不可能分析一切自然界的影响因素,何况其间还加入了人类大规模改造自然所产生的对水环境的影响。而水利的历史研究告诉我们,当各个学科深入发展之后,不可以孤立地深陷于各学科的细节之中,淡忘了其间的相互作用。历史的研究恰恰在建立一个包括人类活动在内的自然界的统一景象并由此加深对自然的理解方面显现出自己的优势。 今天,虽然发达的科学技术是古人不能企及的,但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却远远没有完结,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科学每前进一步,再回顾历史,总会有新的理解和新的发现。同时,现代科学又为历史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先进的方法和手段。也就是说,科学的发展非旦不应该排斥历史,相反地,把历史的经验科学化,正是科学所要完成的重要课题。 水利与哲学的融合 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我们祖先的认识是发人深省的。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也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古人生活的年代,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不高,其生产生活都须注重服从和顺应自然规律,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在利用和改造的同时,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直接面对自然界寻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隐喻。这种思想的主流暗合了人与自然统一的客观事实,被归纳为“天人合一”的哲学认识。

  • 关于利用对口丁坝整治游荡性河道的研究(1)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利用对口丁坝整治游荡性河道的研究(1)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在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黄河下游花园口站百年一遇洪水为15700m3/s。即使发生1958年型22300m3/s的洪水,经小浪底水库调节后花园口站洪峰流量也会小于10000m3/s[1]。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不仅削减了洪峰,同时也使进入下游的水沙条件发生较大变化。 关键词:对口丁坝 整治 游荡性河道 引 言 在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黄河下游花园口站百年一遇洪水为15700m3/s。即使发生1958年型22300m3/s的洪水,经小浪底水库调节后花园口站洪峰流量也会小于10000m3/s[1]。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不仅削减了洪峰,同时也使进入下游的水沙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在运用初期3~5年内水库将下泄清水[2][3],高村以上河段将产生大量冲刷,河道的泄洪能力将逐渐增大。在以后的相机排沙运用期,平、枯水年水库仍将蓄水拦沙运用,只有在中游产生大洪水时才有排沙机会。因此小水挟沙过多对下游河槽造成严重淤积问题在这一时期基本上不会出现。洪峰流量的减小和水沙搭配条件的变化,为游荡性河道整治创造了新的条件,水库的调水调沙运用需要游荡性河道整治配合,从而充分发挥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作用,进一步把高村以上河段治理好。 游荡性河槽的整治宽度受多方面控制,即泄洪输沙的需求与控导河势的要求。其中输沙的需求与控导河势要求大体上是一致的。过宽虽然利于排洪,但输沙与控导河势的能力较差,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泄洪、排沙与控导河势不同需求,确定合理的整治宽度。 一、不同历史时期对游荡性河槽整治宽度的建议 早在1922年美国水利工程师费礼门[4]认为黄河下游堤距过宽是治理困难的主要原因,他根据京杭运河与黄河汇口石洼、位山、姜沟三处洪水期,洪峰流量8000~10000m3/s,最大含沙量9%~10%,实测河道断面自行刷深的情况,提出整治河宽为1/3英里(约为538m)的设想。 1946年在严恺院士主持下制定了黄河下游治理初步规划[5],下游河道整治宽度定为500m,其主要理由是,黄河山东河道虽然比降小,河宽小,但水深大。认为比降1的窄河段的过洪宽度,在比降2 的游荡性河道足够用,建议采用对口丁坝为主的工程措施缩窄游荡性河段,并作了全下游河道整治规划图。 葛罗同、萨丹奇、雷巴特[4]对上述治理黄河下游河道初步报告中提出的整治河宽500m表示赞同,认为河宽500m,深5m,尽可能取直的河道具有能输送含沙量达20%河水的能力。 50年代后期[6],认为三门峡水库建成后下游防洪问题基本解决,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兴利,是在下游梯级开发修建拦河枢纽控制纵向的冲刷和整治河道,以利于引水航运。设计流量为6000m3/s,位山以上河道的整治槽宽定为600m,位山以下定为400~450m。由于三门峡水库改建和下游拦河枢纽破坝,河道整治工程未能实现。 1966年张瑞瑾先生提出把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成“宽滩窄槽”的设想,并详细的论述这个方针的合理性、实用性。利用窄槽输水输沙,利用宽滩滞洪滞沙,久而久之形成高滩深槽。 以上建议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在当时无法实现,现在小浪底水库建成后,为实施这些建议提供了可能。 二、对现行河道整治宽度的评价及窄深河槽过洪能力 1. 现行设计整治槽宽数值偏大 现行黄河下游河道整治规划[8],系根据洪水期主槽平均单宽流量为10m3/s-m,泄量22000m3/s确定的,过洪宽度为2.5~3km 若采用实测平均值,则计算出的b也为实测平均值,在游荡性河段,同一流量的水面宽变化很大,反映河床的不稳定。由于游荡性河道的比降陡,河槽极不稳定,不同来水来沙条件塑造了不同的水面宽,且经常处于变化中,如高含沙洪水塑造的河宽窄,低含沙洪水形成的河宽大,随着水沙条件的变化,河槽宽度经常变化。其二,由于河槽极为宽浅,水深在断面上分布极不均匀,漫滩后水面宽会迅速增加。因此形成游荡性河段,流量与水面宽关系散乱是必然的,不作具体分析采用平均值,确定的整治河宽不尽合理。游荡性河道整治的目的是缩窄河宽、规顺河势,故其宽度应小于自然条件形成的平均水面宽,应是主槽宽度。东坝头以上1200m,东坝头至高村1000m明显偏大。 2. 窄深河槽具有极大的过洪能力 从公式可知,q与r高次方有关,在b、n、j不变的情况下,水深增大对河道的过洪能力影响最大。 表1给出艾山站、泺口站1958年、1976年、1982年实测窄槽的过流能力表明,艾山站在1958年7月21日、22日,在河宽476m、468m,平均水深8.9m和10.6m的条件下,分别宣泄12300m3/s和12500m3/s洪水;泺口水文站在1958年7月22日、23日主槽宽295m,平均水深10.6m和13.1m的条件下,通过的洪峰流分别为10100m3/s和11100m3/s。 3. 游荡性河道的洪水主要通过主槽排泄 同样由可知,在河宽、水深,n值相同的条件下,比降由1增加到2,河槽的过流能力增加40%;若泄量控制不变,则水深可减少23%。但由于比降陡的游荡性河道,同流量水面宽远大于窄河道,因此窄深河槽的过洪能力常不引人注意。在宽达几公里的水面中主流带的宽度常只有几百米。表2给出花园口站1958年,主槽宽600m、1000m过流量可达到10000m3/s以上,最大达15022m3/s。占过流总量的70~90%,甚至达到98%。 江恩惠等对游荡性河道主槽进行详细研究,认为目前所用河宽偏大[9]。文献[9]给出的流量与水面宽的关系图1表明,平均水面宽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宽,但水面宽的下限值,随着流量的增大几乎不变,均为500~600m。这表明主槽的宽度不随流量变化。 从图2给出的单宽流量沿河宽的变化情况可知,主槽的单宽流量可达20m3/s-m以上,滩地虽很宽但过流能力很小,单宽流量一般不足1m3/s-m。水流在宽浅河道上总是在一定宽度的主槽内集中输送(详见图3)。尤其是高含沙洪水通过后,滩地大量淤积,主槽强烈冲刷,塑造出的窄深河槽同样具有极强的输水能力,表3为花园口站实测主槽的过流能力[10],表明,在1977年经过7月和8月两场高含沙洪水塑造,在8月8日花园口站实测的主槽宽467、483m,相应水深为5.4、5.3m,平均流速3.85、3.73m/s。过流量达到8980m3/s和9540m3/s,由此可见,主槽的过流能力很大。只要能保持较大的水深,泄洪要求的河宽并不是很大。 4. 窄深河槽泄洪机理 从图4给出的花园口、泺口两站洪水期,水沙过程与河床平均河底高程与最低点高程的变化可知,黄河窄深河槽在洪水期的输水能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在涨水过程中主河槽不断冲刷,最大洪峰稍后河床高程到达最低,水深达最大。1958年花园口站水位流量关系(见图5-1)表明,流量从5000m3/s涨到15000m3/s,水位只升1m,而平均水深却由1.99m增加到4.82m,增长2.81m(详见表2),水深增长的幅度远大于水位的增幅。由于,泄量与水深的1.67次成正比,因此使得河槽的泄流能力迅速增大。洪峰前后5000m3/s水位下降2m(见图5-1),主槽河底高程下降近3m(见图5-3)。 从图5-2和表1可知,洛口水文站的流量与河床高程的变化,随着洪峰流量的增大,平均和最低点高程不断降低,最大洪峰后达到最低。流量从5000m3/s增长10000m3/s,水位升高2.95m,但平均水深由6.70m增加到13.1m,增加了6.4m,也远大于水位的升高值。最大水深由8.9m增至18.1m,增加了9.2m。水深增大幅度远大于水位升幅。水深迅速增加是河槽过流能力增大的主要原因。

  • 中国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甘肃张掖“节水型社会试点”调研报告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

    中国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甘肃张掖“节水型社会试点”调研报告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 【按语】水危机是未来20年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水的短缺日益成为人和自然之间巨额“生态资源赤字”。水危机的性质不同于能源危机,能源短缺可以通过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得以缓解,水的区域性、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应对水危机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目前关于水危机的性质分析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较为流行的看法认为水危机是资源供给短缺导致的资源危机。我们认为水危机表面上是资源危机,实质上是治理危机,是我们治水体制的长期失效(包括政府缺位、市场缺失和计划失效),导致治理能力低下,不能有效应对变化条件下的各种挑战。 危机则是改革的契机。在人类应对挑战、对付危机的各种行为中,制度的确立与改进最具有根本性,它的作用就在于节约成本,降低不确定性。制度是人类成功应对挑战的结果,又是成功迎接进一步挑战的先决条件。响应水危机的行为调整,既需要工程建设、更需要制度建设。过去我们应对水危机是以工程建设为中心,建设了大量水利工程和调水工程,但是资源供给总是赶不上人类的需求,水危机反而越来越突出,这表明开源的水利工程建设只能治标,节水的制度建设才是响应水危机的治本之策。中国的治水模式必须从过度依赖工程建设扩大供给为主转向制度建设激励节水,从单一的硬件建设(如水利设备、基础设施)转向软件建设(如制度、法制、民主、R&D、能力建设)和硬件协调发展,政府水利主管部门主要职能从工程投资优先转向制度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 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之后,我国进入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时期,过去五年中央水利基建投资总额达1786亿元,是1949年到1997年水利基建投资总额的2.36倍。国家共发行国债6600多亿元,其中用于水利建设1258亿元,约占五分之一。为了应对严峻的水危机,大幅度增加水利投资是必要的,但同时也需要相应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必须伴随大规模的制度建设,否则不仅不能保证大量工程发挥预期效益,而且随着工程效益的迅速衰减,可能会将我们的水问题拖入更加复杂的境地。 节水型社会建设最能够反映对治水模式转型的要求。我们认为,未来20年中国非常有必要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解决水问题的根本出路。节水型社会包含三重相互联系的特征,微观上资源利用的高效率,中观上资源配置的高效益,宏观上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核心是通过大规模的制度建设,降低水治理的各种成本,建立促进节水和精心用水管水的激励机制。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比调水工程经济成本低得多,社会收益高得多,这正是制度建设最主要的节约作用。 节水型社会的建立,是一个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诱致性制度变迁为辅的过程,不仅需要水利部门发挥重要作用,更需要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目前水利部组织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工作已经取得初步经验,我们建议优先在西北和华北缺水地区推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经验,待取得一定成效后再向全国推广。 【内容提要】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与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普遍共存,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未来20年中国需要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中国应对水危机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同时应作为各级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应成为华北和西北地区各级地方政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日常性工作。 什么是节水型社会?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建成什么样的节水型社会?这是新世纪中国治水面临的重大课题。西北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地区是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提供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制度实践。近期作者两次赴张掖实地调研,在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张掖的试点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尝试概括节水型社会的特征、实现途径和运行机制,使其有更大范围的指导意义。 节水型社会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包含三重相互联系的特征:微观上资源利用的高效率;中观上资源配置的高效益;宏观上资源利用的可持续。节水型社会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代表着高度的社会文明,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现状用水效率普遍不高,用水效益更为低下,部分地区已经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任务有很强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核心是大规模的制度建设。张掖的实践证明,水权理论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现实可行的制度框架。实施水权管理是从传统用水粗放型社会走向节水型社会的具体途径,内容包括:(1)落实和强化宏观上的总量控制;(2)根据总量约束制定发展战略和调整经济布局;(3)将总量指标逐级向下分配,明确各用水单元的权利和义务;(4)建设计量和监控等支撑水权制度运行的硬件基础设施;(5)建立用水者协会等水权管理的软件基础设施。建立水权制度,实施水权管理,是一项崭新的事业,要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和完善。 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关键。张掖的实践表明,建立有效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要正确处理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中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建立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型水治理结构;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政府调控下迅速扩大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重新审视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在政府引导下逐步引入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有效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要求政府运作方式经历“四个转变”:从分割管理转向统一管理;从工程建管转向宏观调控;从排斥市场转向市场友好;从封闭决策转向参与透明。

  • 第二届中美泥沙与环境学术讨论会报告(1)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第二届中美泥沙与环境学术讨论会报告(1)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下,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秘书长胡春宏、副秘书长王兆印率团参加了2002年7月21 – 8月2日在美国举行第二届中美泥沙学术讨论会,我国水利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支持的重大课题《江河泥沙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研究》项目组骨干成员及相关知名专家25人赴美参加交流会,其中水利部所属成员有胡春宏、王兆印、刘成(国际泥沙研究与培训中心)、杨小庆(水科院)、张俊华(黄委)5人。有50名美国和6名比利时代表参加了会议。 关键词:中美 泥沙与环境 学术讨论 一、会议概况 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下,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秘书长胡春宏、副秘书长王兆印率团参加了2002年7月21 – 8月2日在美国举行第二届中美泥沙学术讨论会,我国水利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支持的重大课题《江河泥沙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研究》项目组骨干成员及相关知名专家25人赴美参加交流会,其中水利部所属成员有胡春宏、王兆印、刘成(国际泥沙研究与培训中心)、杨小庆(水科院)、张俊华(黄委)5人。有50名美国和6名比利时代表参加了会议。会后,代表们实地考察了美国Sheboygan河生态修复项目、Peoria湖保护工程、伊利诺伊河、周文德水力实验室、胡佛水坝、科罗拉多河等水利、环境工程。 二、主要内容 1、学术讨论会 7月22日 – 24日进行了学术讨论会,主题为输沙和环境影响。中心议题为:流域泥沙、侵蚀与环境影响、泥沙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湖泊与水库泥沙、河流水力学与输沙、湿地开发、粘性泥沙输沙及污染物吸附、环境修复。 7月22日上午举行开幕式,首先全体与会者起立,为原美方组委会主席颜本奇(Ben Chie Yen)教授、博士默哀三分钟,他曾为促进中美学术交流、发起并促成第一届和本届中美泥沙学术讨论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后由美方组织单位Marquette大学工程学院院长Douglas M. Green (douglas.green@marquette.edu) 致欢迎词,中美双方组委会主席王兆印、Charles S. Melching (charles.melching@marquette.edu) 分别致开幕词。上午还由美国地调局地表水办公室John Gray( jrgray@usgs.gov )介绍了中美泥沙合作的报告“美国地调局输沙研究及与中国的合作”,美国伊利诺伊大学Marcelo Garcia博士做了主题报告“河流整体的自然化”,我国北京大学倪晋仁做了主题报告“分洪区点面综合信息损失评估”。 7月22日下午 – 24日,讨论会分10部分进行了论文宣讲与讨论,共交流了37篇论文,其中中方为19篇。中方代表并在会场展示了22块彩色展板(中方论文及展板作者及标题见附件1)。讨论会交流了中美两国在泥沙与环境研究上的最新进展,讨论热烈,双方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会议论文特刊 中美双方组委会主席王兆印教授、Charles S. Melching教授在会间就会议论文集事宜进行了讨论,商定由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选择讨论会中优秀论文,以特刊形式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上发表。由美方Charles S. Melching教授负责提供约2000美元,拨至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用于特刊出版。 3、下届中美泥沙会议 中美双方代表举行了专门讨论会,讨论继续合作的议题和形式,根据大家的提议,经过磋商,提出第三届中美泥沙讨论会拟于2005年在中国北京举行,会议主题为:流域的生态修复。中方组委会由北京大学倪晋仁教授负责;美方组委会由Nebraska-Lincoln大学土木工程系David ADMIRAAL副教授( dadmiraa@unlnotes.unl.edu )、伊利诺伊水调局自然资源处(Illinois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Illinois State Water Survey) Misganaw Demissie博士( demissie@sws.uiuc.edu )和Nani G. Bhowmik博士( nbhowmik@uiuc.edu )负责。 4、会议、考察报告 中美双方商定联合起草本次学术讨论会报告及考察报告,以提交给中美双方自然科学基金委。 5、重大课题项目会议 会议期间,水利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支持的重大课题《江河泥沙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研究》项目组负责人、课题组负责人及主要骨干成员举行了会议,就项目研究成果专著的编写和2002年的年会进行了讨论。讨论并决定:(1) 各课题组9月20日以前完成编写工作,由倪晋仁、王兆印和王光谦三位教授进行审核,10月底将反馈意见返回各课题,各课题根据意见修改,于年底本项目的年会召开前完成修改工作;(2) 项目年度工作会议定于2002年12月21日~22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主要内容是有关项目结题的工作安排和学术交流。 6、重新启动中美水文备忘录附件4的活动 会议期间,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IRTCES)与美国地调局(USGS)举行了会议,讨论重新启动中美水文备忘录附件4的活动。我方参加人员有胡春宏、王兆印、杨小庆、刘成,美方参加人员有USGS的John Gray和伊利诺伊水调局自然资源处的Misganaw Demissie和Nani G. Bhowmik。双方同意由USGS起草项目建议书,中方进行修改,报送至双方资助单位。中方拟申请资助单位为水利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建议书包括如下内容:(1) 合作单位:IRTCES和USGS;(2) 联系人:中方为王兆印,美方为John Gray;(3) 研究方向:推移质、悬移质和泥石流的测量技术。美方希望中方能提供一个清单,列出可以合作进行研究的具体方面及地点;(4) 经费:经费能否申请到依赖于好的项目建议书,可分别向美国政府、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申请。 7、国际水利协会(IAHR)会刊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副主编 会议期间,国际水利协会(IAHR)会刊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的主编Marcelo H. Garcia ( mhgarcia@uiuc.edu ) 邀请王兆印教授出任本期刊的副主编,最近将寄出邀请函。王兆印教授愉快地接受,这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学者学术论文在国际期刊的发表。 8、美国咨询公司合作意愿 美国Inter-Fluve 咨询公司密尔沃基分部经理( www.interfluve.com )Marty Rye, P.E. ( mrye@interfluve.com )表示希望与中国加强合作。美国Inter-Fluve 咨询公司主要从事河流、湖泊和湿地的设计、建设和生态恢复,致力于解决与河岸侵蚀、城市化、河道退化、湿地有关的环境问题。该公司在蒙大纳,奥勒冈州和威斯康辛州有全面服务的办公机构,在密西根州和华盛顿有卫星办公室。 9、美国学者赴清华大学讲学 Colorado State 大学自然资源学院地球资源系的Ellen E. Wohl教授( ellenw@cnr.colostate.edu )在同与会的清华大学学者讨论时表示,她希望并愿意到清华大学进行2个月的教学工作。Ellen E. Wohl于1984年获Arizona State大学地理专业硕士,1989年获Arizona大学地理科学博士。1989年起在哥伦比亚州立大学工作,2000年任教授。 10、中国留学生回国贡献 参加会议的中国留学生美国西北大学土木环境工程系的任建红(Jianhong-Jennifer Ren, j-ren@northwestern.edu )、Louisiana State大学的路霄霞( lux@che.lsu.edu )、Buffalo纽约大学地理系的胡世雄( sxhu_2000@yahoo.com )、高鹏(pgao@acsu.buffalo.edu )等人表示愿意早日学成回国,为祖国发展贡献。与会代表们向他们介绍了国内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重视的现状,鼓励在美的中国留学生尽可能多学习最新科技知识和技术,早日回来报效祖国。 11、悼念颜本奇教授 7月26日在伊利诺伊大学期间,中方代表在美方宋大伟(Ta-Wei SOONG, dsoong@usgs.gov ) 陪同下到颜本奇(Ben Chie Yen)教授墓前献花致哀,缅怀他为促进中美学术交流做出的巨大贡献。

  • 发展农村水电是适应清洁发展机制的战略选择(1)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

    发展农村水电是适应清洁发展机制的战略选择(1)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础上,1997年京都缔约方大会形成了具有法定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有关工业化国家均要限制6种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总排放量要在1990年水平基础上降低5.2%,同时也确定了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气候保护方面“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关键词:农村水电清洁发展机制战略选择 一、实施清洁发展机制的意义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础上,1997年京都缔约方大会形成了具有法定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有关工业化国家均要限制6种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总排放量要在1990年水平基础上降低5.2%,同时也确定了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气候保护方面“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和基本方法。为了达到减排目的,在京都议定书中引入了由国际排污权交易、联合履行、清洁发展机制三部分组成“灵活机制”。其中,清洁发展机制的基本含义是:在京都议定书中做出定量减(控)排承诺的国家,可以通过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既符合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要求、又产生减排效果的项目投资,以此换取投资项目产生的部分或全部减排额度,作为其履行减排义务的组成部分。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清洁发展机制从发达国家获取必要的减排资金与技术,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实现社会经济的清洁发展。 环境经济学认为,环境容量是一种资源,同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资源一样,是完成经济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经济活动主体拥有排放一定数量污染物的权利,等于对相应的环境容量资源拥有了产权。这种环境容量资产产权与其他类型的产权类似,可以通过交易实现转移。环境容量资源可作为一种投资,在买卖排污许可证时,要对交易价格和污染削减边际成本进行比较。当许可证价格高于削减边际成本时,它将把资金投入到自行削减污染的措施上去;反之,当许可证价格低于削减边际成本时,它将转向购买排污许可证。 清洁发展机制就是利用环境容量资产产权交易来完成的。由于发展中国家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正在开发之中,能源技术普遍比较落后,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改造落后装备等形式,实现低成本削减。而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均已完成,更新改造周期长,置换费用高,因此削减成本也高。在这种形势下,发达国家为了避开高削减成本而到另一些削减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投资生产削减额度。 二、实施清洁发展机制对我国的影响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排放量远低于发达国家,对已造成的全球温室气体效应不负历史责任,因此在公约中暂不承担减排义务。但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每年消费的能源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0。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统计,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3.5%。由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预计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球所占比例将继续增加,到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我国既不承担减排义务,又是世界主要污染源的特殊地位,使我国的能源发展态势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国际上面临着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压力。 京都协议的实施,对我国利弊共存。一方面,由于国际环境容量的划分直接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我国是排放大国,因此在我国没有对减排作出承诺的条件下,清洁发展机制国际交易和管理体系的建立将会对我国有许多限制和制约,处理不当将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环境质量恶化已日益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清洁发展机制的要求对我们实现上述目标有促进作用。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清洁发展机制对吸纳发达国家对华环境投资和技术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由于最大环境空间的存在,我国不可能长期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因此,对减排作出承诺只是时间问题。为了减少排放就必须调整我国能源结构,限制煤炭的使用,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发展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大力开发水电、风电、核电等替代能源的道路。由于清洁发展机制使发达国家履约所需的减排费用大幅度下降,从而形成向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动力。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发达国家总减排量的20%~60%需要通过清洁发展机制来实现,2008~2012年5年发展中国家通过清洁发展机制渠道获取的投资将达250亿~850亿美元,其中60%流入中国能源及相关部门。这些数量可观的资金主要用于:一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二是加速水电、核电项目发展;三是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技术研制与大规模开发利用等。因此,我国在履行清洁发展机制义务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带来的机遇,将过去没有市场价值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额通过国际市场交易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为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市场,开辟多种投融资渠道创造必要的条件。

  • 多层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几个问题(1)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多层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几个问题(1)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就多层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给水管材的选用,管道的敷设方式, 水表出户设置,家用热水器的设置及空调冷凝水排放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看法。 关键词:多层住宅 给水管材 管道敷设 水表 太阳能热水器 多层住宅以其配套设施简单,造价低,物业管理方便等特点,很受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和广大居民的欢迎。如何按2000年小康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居住区规划设计导则的要求,提高住宅的设计水平,为每个住户营造出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是每个设计人员的职责所在。作为住宅的心脏――厨房、卫生间,是功能复杂,卫生、安全和舒适度要求高,营造繁杂,技术要求高的空间。因此,设计人员必须以整体设计的观念和方法,综合考虑厨房、卫生间给排水管道和设备的安装等。下面就多层住宅给排水设计中给水管材的选用、管道的敷设、水表出户设置、家用热水器的设置和空调冷凝水排放等问题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 给水管材选用问题 传统的给水管材一般采用镀锌钢管,由于镀锌钢管易锈蚀,使用寿命短,用于输送生活用水不能满足水质卫生标准等缺点,建设部正大力推广塑料给水管的应用。许多地市已明文规定:禁止设计使用镀锌钢管,推广使用塑料给水管。塑料给水管与金属管道相比,具有重量轻,耐压强度好,输送液体阻力小,耐化学腐蚀性能强,安装方便,省钢节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给水用塑料管道主要有:硬聚氯乙烯(PVC-U)、高密度聚乙烯(HDPE)、交联聚乙烯(PEX)、改性聚丙烯(PP-R ,PP-C)、聚丁烯(PB)、铝塑复合管(PE-AL-PE,PEX-AL-PEX)和钢塑复合管等。下表是几种建筑给水管材性能的比较。 管材性能优点缺点长期使用温度短期使用温度硬聚氯乙烯管(PVC-U)抗腐蚀能力强,质地坚硬,施工简便有UPVC单体和添加剂渗出,管接头粘合技术要求高,固化时间长≤400C――改性聚丙烯(EN-US)PP-R,PP-C)耐温性能好,抗蠕变性能好,施工简便只有用金属管件连接;水流局部水头损失大,不能回收重复利用900C950C铝塑复合管(PEX-AL-PEX)耐温性能好,保温性能好(EN-US)在同等压力和介质温度的条件下,管壁最厚,采用热熔连接,需用专门连接工具≤600C≤900C铝塑复合管(PE-AL-PE)易弯曲成形,完全消防氧渗透,线膨胀系数小,施工简便管壁厚薄不均匀,管路连接采用铜管件,水流局部水头损失大≤400C――  注: 1)长期使用温度系指管道在此温度范围内使用寿命达30~50年 2)短期使用温度系指管道在此温度范围使用寿命达10~20年 管材的选择是经济技术的比较过程,技术上应从压力、温度、使用环境、安装方法等方面进行考虑,同时结合业主的要求和住宅的档次,进行经济技术综合考虑后确定。以上所塑料给水管材都可作为住宅生活给水管材。经济适用房和解困房主要面对广大中低收入居民,可选用卫生级硬聚氯乙烯管(PVC-U)作为给水管,以降低造价;中高档商品房可用铝塑复合管(PE-AL-PE,PEX-AL-PEX)或其他塑料给水管材作为给水管。住宅配水点的热水温度不超过600C,因此上述 管材中除硬聚氯乙烯管(PVC-U)和铝塑料复合管(PE-AL-PE)外,大多管材可作为住宅的热水管道。 (二) 管道敷设问题 1.给排水立管的敷设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明装在厨房、卫生间的墙角处。在以往的住宅设计中较多采用这种敷设方式,它施工方便,但明露管道有碍居室美观,住户在二次装修时大多会用轻质材料给予隐藏起来。 2)明装在建筑物外墙阴角处。这种方式仅适用于南方天气较暖和的地区,冬季的最低温度不得低于零摄氏度,以防水管内水冻结成冰,胀裂管道,影响住户使用。管道在外墙敷设,影响建筑美观,也不便于日后管理和维修。 3)敷设在管道井内。这种方式使居室洁净美观,但管道井占用了卫生间的面积,且管道施工、维修都比较困难。卫生间设立集中管道井,把给水管、排水管都集中在管道井里布置,这是小康住宅厨房、卫生间居住文明的重要 体现。本人认为:在中高档的商品房建筑方案设计时应考虑卫生间管道井的设置,这样即提高卫生间的使用质量,又可解决硬聚氯乙烯排水管水流噪声大的问题,提高居室的环境质量水平;对于卫生间面积较小的经济适用房和解困房,在南方较暖和地区给排水立管可考虑敷设在外墙,以增大卫生间的使用空间;管道明装在室内时,应不影响厨房、卫生间各卫生设备功能的使用。 2.给水支管敷设 住宅给水支管管径一役de≤32mm,小管径的塑料给水管,呈弯曲状态,故住宅给水支管提介采用暗设。给水支管暗 设的方式有: 1)暗设在砖墙里。施工时在砖墙面开管槽,管槽宽度为管子外径de+20mm,深度为管子外径de,管道直接嵌入管 槽,并用管卡将子固定在管槽内。 2)对于小管径给水支管de≤20mm,可暗设在楼(地)面找平层里。施工时在楼(地)板面上开管槽,槽宽为de+10mm,深为1/2de,管道半嵌入管槽里,并用管卡将管子固定在管槽内。铝塑复合管和交联聚丙烯管等管道采用金属管件连接,采用暗设时须加大管槽尺寸,且水流局部水头损失较大。对于厨房、卫生间内卫生器具布置相对集中的住宅,可采用分水器进行连接,分水器是一种多分支管接头,各卫生器具给水支管分别从分水器接出。这样既可避免暗埋管道的管接头 渗透问题。又可减小局部水头损失,降低管网造价。

  • 赴澳大利亚群坝风险分析培训报告(1)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

    赴澳大利亚群坝风险分析培训报告(1)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大坝风险分析和管理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关于评价大坝对下游威胁程度的方法,建立在大坝失事概率的分析和大坝失事所造成的下游经济损失估算的基础上。我们不仅要考虑大坝工程安全,更重要的是使水库大坝的潜在风险不超过下游能够承受的风险。 关键词:澳大利亚群坝风险分析培训报告 一、概述 大坝风险分析和管理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关于评价大坝对下游威胁程度的方法,建立在大坝失事概率的分析和大坝失事所造成的下游经济损失估算的基础上。我们不仅要考虑大坝工程安全,更重要的是使水库大坝的潜在风险不超过下游能够承受的风险。这种风险的概念,在大坝工程安全的基础上又向前发展了一大步,不但和下游潜在的经济损失相联系,而且还把能够降低下游风险的非工程措施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这些观念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有关领导部门的决策。国外不少国家,特别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正在逐步运用大坝风险分析的方法,加强大坝安全管理。去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0届国际大坝会议专门设置了大坝风险分析的专题,会议上,澳大利亚提供了6篇有关大坝风险分析的报告。 我国有8万多座各类水库,其中有30%-40%水库大坝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情况。目前国家下了极大的决心,准备在5-10年内完成1100座大型和重要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水库大坝正处在除险加固高潮中。然而我国水库大坝的除险加固工作重点主要是放在工程措施上,如何把工程除险规模和下游经济现状和发展相适应,采取综合措施,把大坝风险降低到下游能够承受的水平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先进国家的管理技术。 在此背景下,水利部于2001年向国家外国专家局申请,拟派出技术人员赴澳大利亚培训风险评价技术。拟培训内容包括: ●澳大利亚及其他国家在大坝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的研究、应用、现状 ●单个水库代表风险分析和群坝风险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澳大利亚有关风险分析方法的政策法规 ●澳大利亚联邦和各州政府在代表风险管理方面的现状和措施 ●澳大利亚大坝风险标准、制定依据和实例 ●大坝可靠度概率分析方法及溃决后果的评价、方法和实例 ●风险排序决策及实例等 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同意,水利部组成了群坝风险分析培训团,于2002年1月21日至2月10日,在澳大利亚进行了20天培训和考察。 二、大利亚大坝风险分析现状 1、有关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 (1)风险人口分析(PopulationAtRisk(PAR)) 所谓风险人口是指溃坝洪水淹没范围直接受到洪水影响的人口数。由于溃坝洪水的极大破坏性和突发性,承担风险的人口的生命财产、住房等均可能受到极大威胁。生命损失是溃坝产生的社会影响的最重要的一个参数。承担风险的人口越多,生命损失也将越大。溃坝的时间,(白天或夜晚),溃坝时的天气情况,各种不定情况都将影响到承受风险的人数;警报发布的时间越长,生命损失越小,如果没有警报,生命损失将大大增加。风险人口通过溃坝后果评价来获得。根据生命风险准则确定大坝的风险分类。 (2)溃坝影响评价(FailureImpactAssessment(FIA)) 溃坝影响评价(FIA)是指由于大坝溃决对下游淹没区所产生的影响的评价。澳大利亚的风险评价指南规定,当大坝坝高超过8m,且蓄水能力超过50万m3,或蓄水能力超过25万m3,但流域面积3倍于水库面积时,都需要做溃坝影响评价。溃坝影响评价是大坝安全管理的最起码的要求,该项工作必须由注册的专业工程师根据已经发布的《溃坝影响评价指南》进行来做,业主、水库管理人员或其雇员不能做。 溃坝后果评价用于确定风险人员,通过现场检查、进行大坝溃决分析、确定溃决情况、溃坝影响范围和不同情况下风险人员。根据风险人员的数目,评价大坝的安全程度。 在澳大利亚,如风险人员超过100人,大坝属于第2类应加固坝;如风险人员在2-100人,大坝属于第1类应加固坝;如风险人员小于2人,大坝可不加固。指南还规定溃坝后果评价必需每5年做一次。 (3)风险准则 “风险准则(riskcriteria)”是指在风险评价过程中用于确定计算定量风险分析结果是否可以接受的一种准则。任何一个结构物总是有风险的,投入的增加,可以减少风险,但有个投入和效益的平衡问题,也就是说必须面对、接受某种风险。对此类风险,不同资料中表述不同,一般称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risk)、可容忍风险(tolerablerisk)或可应用的合理低风险(aslowasreasonablepractice),但实质意义是相同的。对风险的可容忍性,英国健康和安全委员会认为,只有当减少风险是不可行的或投入的经费和减少的风险是非常不相称时,风险才是可容忍的(HSE,1992);另一种定义认为,只有当进一步降低风险是不可行的或需要采取措施,但在及时性、难度和付出的努力与风险的减少是非常不相称时,剩余风险是可容忍的。这种可接受风险,应考虑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需要以及公众的期望,是个十分复杂、敏感的社会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在澳大利亚,现有的风险准则包括生命损失准则(LOL)、可接受风险准则、风险分类准则等。 (4)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 所谓风险(risk),澳大利亚大坝委员会(2001)认为是对生命、健康、财产和环境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量度,是溃坝可能性和产生的后果的乘积。“风险分析(riskanalysis)"是指描述确定大坝引起的风险的方法,这种分析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风险评价(riskassessment)”是指应用风险分析的结果来进行决策的过程,以决定已存在的风险是否可以容忍,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合适,如何通过工程或非工程措施减少风险。风险评价的目的不是因为传统方法的安全性较小,并不是替代传统的安全分析方法,而是有助于大坝安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风险分析的优点在于它是一个理性的,系统的过程,增加了对大坝的进一步了解,特别是大坝对下游影响的了解;分析中考虑了所有荷载和管理情况,也处理了不确定性;同时风险可作定量比较,有助于加固工程的排序等。风险评价应用的主要领域是评价那些不能满足传统设计要求的已建坝安全。 新南威尔士大坝安全委员会已经决定考虑大坝安全管理中进行风险评价的建议,包括对生命风险的评价。大坝委员会要求进行公众咨询会议,揭示风险,任何人都可以向业主提出建议。新南威尔士州大坝委员会也认为风险评价是大坝安全方面基于标准的传统分析方法的加强,而不是替换。采用该方法的目标是要求业主尽最大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5)定量和定性分析 风险定量和定性分析通常是通过事件树或故障树的方法分析大坝风险。往往列出水库大坝所存在的各种隐患,对隐患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概率分析或专家判断,在结合溃坝后果评价成果,计算和分析大坝破坏风险的大小。如水库通常存在的一些隐患如:溢洪道闸墩不能满足地震荷载需要、最新的标准操作过程中没有区分相邻闸门开启的差别、土石坝上部分区间无反滤层和过渡层、放水洞无截水环、沿输水洞的管道和填土界面无监测设施、溢洪道泄洪能力不能满足可接受洪水的要求、溢洪道和两坝肩在超标准洪水下不稳定、蝶阀在紧急情况下不能关闭、阀室在超标准洪水下结构上不安全、进水塔在大地震时结构不安全、大坝无监测设施监测变形和渗流状况,特别是均质土坝、无运行和维护手册、无标准运行过程文件等等。根据水库大坝的实际存在的隐患情况,利用事件树分析风险。例如:某水库存在漫顶破坏和结构破坏的可能,对该两项隐患进行等级打分,计算相对风险程度。 ○□漫顶破坏分=o1×o2×o3=ot ●□o1:处于溃坝威胁的家庭数 ●□o2:溢洪道能够下泄流量占可能最大洪水流量的百分数 ●□o3:大坝抵抗漫顶冲蚀破坏的能力 ○□结构破坏分=s1×s2×s3=st ●□s1:处于溃坝威胁的家庭数 ●□s2:结构破坏可能性 ●□s3:潜在的地震活动威胁 ○□相对风险=ot+st (6)群坝风险分析 群坝风险分析是在每座坝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把某一管辖范围内的大坝的风险分析情况进行评价,确定资金流向和加固排序,提出经济高效的降低风险的策略。该方法由美国犹它州州立大学教授DavidS.Bowles1996年提出,应用于澳大利亚几个主要的坝群,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 (7)风险管理 大坝风险管理实际上是大坝安全管理的延续和加强,包括一系列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例如制定加强大坝安全管理的有关法规、标准,确定高风险大坝的风险排序和加固排序,制订资金流向和管理策略,制定并实施应急措施计划等,把大坝风险根据澳大利亚大坝委员会颁布的风险评价指南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特别是应急措施计划,不但要有,而且要实施。在澳大利亚,应急措施计划包括: □已控制的区域分布表 □文件控制单 □目录表 □通知表(和有关人员的联系等) □紧急事件和措施 □附录,包括大坝洪水途径、溢洪道的流量曲线,洪水事件的确定、洪水记录单、溃坝分析等 2、有关的政策法规 (1)水法 澳大利亚的大坝风险评价目前受《水资源法(1989)》控制,但从2002年3-4月起,将由《水法2000》替换。《水法2000》明确规定由业主负责大坝安全;需要加固的坝必须根据溃坝影响评价确定风险人口(PAR),分析中不包括道路和财产的损失;自然资源和矿产部有权监督和指导要加固大坝的安全;所有新建坝都必须要在《整体规划法》下取得筑坝允许;如果堰顶没有过流量的控制建筑物,如闸门、可充气的橡胶坝等,不用考虑加固;《水法2000》指出储存危险废弃物的坝由环境保护部门来控制等。 (2)指南 A、澳大利亚大坝风险评价指南 提供了澳大利亚大坝风险管理的一般性框架,确定了风险分类、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处理过程中的主要步骤,应用于任何威胁大坝安全的潜在事件。 风险评价指南由澳大利亚大坝委员会制定,1994年颁布。1994年的指南为大坝安全评价的应用提供了概念性基础,并没有提供进行风险评价的细节指南。1995年以来,指南已经修订,1998年8月,澳大利亚大坝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修改可接受生命风险准则的意见书》,通知有关人员,请他们提出意见;新指南的草稿于2001年11月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的风险工作组会议上完成,已由两个来自加拿大和美国的大坝风险管理首席工程师审查,计划在2002年6月出版。 B、风险评价工作中的其他指南 《水坝溃决影响评价指南》,2002年2月,昆士兰州政府自然资源和矿产部; 《昆士兰州大坝安全管理指南》,2002年2月,昆士兰州政府自然资源和矿产部; 《大坝溃决后果评价指南》,2000年5月,澳大利亚大坝委员会; 《大坝安全管理指南》,1994年,澳大利亚大坝委员会; 《大坝可接受防洪能力选择指南》,1999年,澳大利亚大坝委员会; 《大坝地震设计指南》,1998年,澳大利亚大坝委员会; 《环境评价和管理指南》,澳大利亚大坝委员会 3、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在澳大利亚,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水库大坝已经做过风险分析。在昆士兰州,已在2/3的水库大坝上应用,群坝风险评价也已在澳大利亚的几个大坝群中应用,已取得了很多成果。 4、风险评价的局限性 风险评价技术在世界大坝工程界尚未被广泛地接受,虽然有不少国家和组织在研究、发展、推动该方法技术,但仍有不少国家在观望,在大坝安全管理中没有采用风险评价技术。风险评价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目前用于估计大坝破坏概率的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尚有争议,估计不确定性和溃坝概率的困难较大;目前估计大坝溃决引起的生命损失估计尚未被完全接受,正在进行研究改进的方法;生命安全风险的可容忍性准则有争议;深入研究的费用较高;已有传统分析方法,已安全应用多年;风险分析是综合性技术,有经验的人较少等。

  • HEC土体固结剂在渠道防渗工程中的应用(1)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HEC土体固结剂在渠道防渗工程中的应用(1)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山区的渠道工程建设,目前一般采用水泥砂浆砌条石防渗。该防渗工艺虽能就近取材,但防渗效果不理想,河砂运输困难,建设活动对环境影响大。四川省平昌县利用hec土体固结剂作为胶凝材料,在渠道防渗工程中进行了应用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克服了前述防渗工艺的不足,为山区的渠道防渗提供了全新的施工方案,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水利新技术hec土体固结剂防渗应用 一、概述 hec土体固结剂全称“hec高强高耐水土体固结剂”,是武汉大学研制的一种新型胶凝材料,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包括三峡、黄河小浪底等工程中,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列入“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用其固结的材料范围广,尤其是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各种土料作建材,能使工程总造价下降20%左右。并且具有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稳定发展、水稳定性好、耐久性好等特点。hec产品目前在四川省水利工程建设中还处于试点应用阶段。平昌县选用适合水利项目及基础工程的hec-1产品,研究在川东丘陵区hec与不同土体,采用不同配比在渠道防渗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技术优越性,总结了配合比方案、施工技术要点。 二、实验 项目实验设计指标为:防渗体强度≥c5,抗渗标号≥s5。 hec产品外观与水泥相近,同为粉末状材料,其固结对象为土体,与水泥固结砂砾石的施工工艺不一样。试验按sl237-1999《土工试验规程》、dl/t5150-200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的原则方法进行。实验方案为: 1、在当地取两种分布较广并具有代表性的土样作土工试验;得到土样的物理指标,对土样定名。该试验由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水电科研所承担。 2、无侧限抗压试验。取两种土样分别以10%、12%、15%的hec含量做抗压试件,模具为7.07cm×7.07cm×7.07cm标准试模,分二层夯筑成型,试件24小时脱模,洒水养护七天。该试验由平昌县建筑质量监督检验所承担。 3、取两种土样分别以12%、15%的hec含量做抗渗试件,试模尺寸为高15cm,上口直径17.5cm,下口直径18.5cm,分四层夯筑成型,试件24小时脱模,洒水养护七天。抗渗试验由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水电科研所承担。 4、取两种土样分别以15%的hec含量用振捣法在u型渠模具内预制渠槽,该试验由平昌县水槽预制构件厂承担。 5、取两种土样分别以15%的hec含量用u型渠液压成型机压制渠槽。该试验由平昌县水槽预制构件厂承担。 试验成果为: 1、两种土样分别定名为粘土、重壤土,同属粘性土,其物理指标如下表: 2、试件七天抗压强度如下表: 两种土样掺和hec的含量越高,其抗压强度越高;按15%hec含量配制的试件其七天抗压强度能够达到设计抗压强度。 3、试件七天抗渗试验采用逐级加压法,经历时间16h-18h,终了水头20m-60m,成果如下表: 两种配比制作的试件其渗透系数均远远小于设计渗透系数1×10-5cm/s,达到设计抗渗要求。 4、利用钢模用插入式振捣棒预制u型渠槽。钢模长100cm,设计预制件厚5cm,采用直连式单相振动棒(z1d-01-35),功率0.60kw,振动棒直径3cm。利用该套模具制作“hec—土料”混凝土u型渠槽没有成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土料的粒径细微,c值较砂大,与hec拌合后,其坍落度很低,流动性差,在机械振捣作用下拌合物迅速在振动棒周围结团,不能在模具内形成均匀密实的预制件。结论是仅靠振动施工无法完成预制构件的工作。 5、压制“hec—土样”混凝土u型渠槽。液压u型渠成型机的压力为50kg水压,能够生产长50cm的各型u型渠槽(安装不同型号的u型渠模具),分层压制成型,立即脱模。该试验未能成功。其原因是虽然在模具表面抹了一层矿物油,但是土料的粘性大,脱模时“hec—土料”拌合物粘附在模具表面,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构件,而且需经五次压制才能达到设计密实度,工效低。 以上试验结论为:对我县分布较为广泛的粘土、重壤土按hec∶土料∶水为1∶(5—6)∶(0.4-0.5)的配合比配制“hec—土料”混凝土,采用夯筑方式制作的构件能够达到强度≥c5、渗透系数k≤1.0×10-5cm/s的设计要求,能够满足水利工程渠道防渗体的各项指标,其要点是土料含水量控制在20%以内,hec拌合料含水量控制在22%以内。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