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2014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_陕西中医学院考研网

    2014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_陕西中医学院考研网 考 试 科 目 参 考书 名 出 版 社 主 编 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 《中药化学》第二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匡海学 《中药药剂学》第二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张兆旺 《中药鉴定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卫莹芳 《中药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高学敏 611中药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 人民卫生出版社 邢玉瑞 《中药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高学敏 《有机化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洪筱坤 《分析化学》(下册)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黄世德 612药学综合 《药理学》 科学出版社 孙建宁 《有机化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洪筱坤 《分析化学》(下册)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黄世德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人民卫生出版社 邢玉瑞 方剂学 《方剂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顿宝生 伤寒论 《伤寒论讲义》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董正华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讲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张 琦 温病学 《温病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马 健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第二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周仲英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第二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李日庆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第二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王和鸣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第二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张玉珍 中医儿科学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二版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罗世杰 中医眼科学 《中医眼科学》第二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曾庆华 中医耳鼻喉科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第二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王士贞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季绍良 内科学 《内科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陆再英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二版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罗世杰 外科学 《外科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吴在德 骨外科学 《外科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吴在德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第二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张玉珍 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金惠铭 中医心理学 《中医心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董湘玉 精神病学 《精神病学》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郝 伟 针灸学 《针灸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梁繁荣 推拿学 《推拿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罗才贯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第五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金伯泉 生理学 《生理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朱大年 诊断学 《诊断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陈文彬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查锡良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金惠铭 病理学 《病理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玉林 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柏树令 分子生物学 《医学分子生物学》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药立波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吴恩惠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第四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王兰兰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第四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周 新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第四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倪语星 神经病学 《神经病学》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贾建平 临床麻醉学 《现代麻醉学》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庄心良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1999年修订版 中华书局 王 力 中国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吴鸿洲 中医各家学说 《中医各家学说》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李成文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清和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黄世德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卫莹芳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第二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张兆旺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第二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龚千锋 黄帝内经 《内经讲义》 人民卫生出版社 王洪图 中医骨伤基础 《中医骨伤科学基捶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丁继华 临床检验基础 《临床检验基捶第四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熊立凡 药理学 《药理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杨宝峰 中药学 《中药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高学敏 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第二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匡海学

  • 陕西中医学院2013年考研招生专业目录_陕西中医学院考研网

    陕西中医学院2013年考研招生专业目录_陕西中医学院考研网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导 师 招生 人数 初试考试科目 复试考 试科目 备 注 001基础医学院 15 100501中医基础理论1001基于中医经典著作的中医学术体系发生及演变规律研究邢玉瑞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中医基 础理论02中医体质理论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孙理军03中医基础医学学科的分化研究张养生04内经理论的临床应用及多学科研究陈震霖05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李翠娟 田丙坤06中医藏象理论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张景明100504方剂学 501方剂配伍规律与辨证论治技巧研究周永学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方剂学该方向不招同等学力学生02配伍与中药功效的靶向作用研究曹兰秀03脾胃病证的方药研究文颖娟002中医临床医学院 10100502中医临床基础 1001经方治疗肾脏病的研究李小会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伤寒论02中医临床评价方法研究*何丽云 *胡镜清03经方治疗妇科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焦俊英金匮 要略04经方辨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杨景锋05温病方药临床应用研究周永学温病学该方向不招同等学力学生06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郑旭锐003中西医临床医学院 3100505中医诊断学 301肝病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殷 鑫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中 医 诊断学02证实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郭小青004针灸推拿系 30105124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位) 25100512针灸推拿学(学术型) 501针灸推拿治疗脊柱及老年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刘智斌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推拿学 或针灸学该方向不招同等学力学生02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及机理研究王瑞辉针灸学03针灸推拿治疗痛症、内分泌疾病的临床研究张卫华04针灸治疗脑病的机理与临床研究李永峰非医学专业不得报考05针灸治疗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临床与机理研究何 玲06老年性疾病防治及其机理研究牛文民07磁极针治疗脑病的实验及临床研究雷正权08针灸标准及评价研究*杨金生该方向不招同等学力学生09针灸临床评价的研究*王映辉10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黄琳娜11脑病临床治疗研究*苏同生12针灸治疗面瘫、中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毕宇峰13中风康复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研究*安军明该方向不招同等学力学生14针灸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胡雨华005医学技术系 32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1401中医药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杨晓航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6西医综合或 307中医综合医 学 免疫学该方向不招同等学力学生02中药对肿瘤的免疫调节及分子信号转导干预张宏方03难治性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及分子机制研究施京红04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于远望生理学05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实验与临床 研究闫平慧诊断学06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研究王瑞丽07中药作用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魏敏惠生物化学08慢性胰腺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张 红病 理 生理学09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机理研究应小平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6西医综合或 307中医综合病理学10肿瘤的分子免疫病理学研究王小平11中医药对中枢神经可塑性的实验研究关建军解剖学12中医药治疗神经内分泌疾病的实验研究王孟琳13中医体质的遗传学基础与临床研究李军(女) 韩洛川分 子 生物学1002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1胎儿心脑血管彩超诊断研究姚秀芬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6西医综合医 学 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或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报考02腹部及乳腺疾病影像诊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张鹏天03 CT影像诊断及CT引导下介入治疗的研究贺太平04胎儿产前超声诊断研究安县朝05医学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贺 朝06超声介入的临床诊疗研究杨兵社07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诊断研究*任转琴08胸部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诊断研究*杨如武100208临床检验诊断学 801分子诊断研究权志博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6西医综合检验综合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35%,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35%,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30%)医学检验、法医学或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报考02检验诊断研究周雪宁03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研究郭瑞林04临床免疫学检验及相关实验研究*吴正林05临床免疫学检验研究*刘玉泉006临床教学部247105118 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 50100506中医内科学(学术型) 501脾胃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刘 力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6西医综合或 307中医综合中医 内科学该方向不招同等学力学生02脾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汶明琦 王捷虹03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万 强04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黄雅慧该方向不招同等学力学生05乙型肝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常占杰 解新科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6西医综合或 307中医综合中医 内科学06肝纤维化研究侯宝峰 黄 峰07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研究*郝建梅08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薛敬东09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雷根平 徐军建 *潘 龙10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刘春莹 冷 伟11肾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王维英12中医药防治肾病的效应机制与临床评价研究*李 锋13老年神经及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发病机理与中医药防治研究第五永长14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临床及作用机制研究*刘铜华15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研究*裴瑞霞 *路 波16中医药抗衰老及治疗老年病的临床研究*王 凌17甲状腺病的治疗研究陈 荣18中医脑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杨志宏 *王晓燕19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韩祖成20高脂血症的中西医治疗规律研究*张启明105119 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 12100507中医外科学(学术型) 301皮肤感染性疾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马栓全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中 医 外科学02中医治疗乳腺病的临床研究蔡国良该方向不招同等学力学生03皮肤病的基础与临床实验研究许鹏光04硬皮并银屑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治疗研究*闫小宁05肛肠病的临床研究*李一兵 *刘建平 *冯群虎 崔亚萍肛肠 病学06复杂性肛瘘治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梁靖华105120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位)10100508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型)201中医筋骨痛症的治疗研究昝 强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中医骨 伤科学02筋骨痛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窦群立03脊柱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李引刚 *胡 翔 *秦鹏俊04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史传道05骨关节病及创伤的临床研究*李 军 105121中医妇科学(专业学位) 4100509中医妇科学(学术型) 201中医药防治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研究崔晓萍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中 医 妇科学02中医药防治月经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肖新春03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病及不孕症的临床研究*张晓峰105122中医儿科学(专业学位) 4100510中医儿科学(学术型) 101儿童多动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宋启劳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中 医 儿科学02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罗世杰03小儿心肺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朱富华105123中医五官科学(专业学位) 7100511中医五官科学(学术型) 101眼底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仝警安 *雷晓琴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 中 医 眼科学02眼表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张智军0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的临床研究寇 宁04中药贴膜修复鼓膜的研究张 雄中医耳鼻喉科学105126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 95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学术型) 1001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李联社 赵明君 张翠英 *梁君昭 *刘超峰 *郝 伟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6西医综合或 307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或内科学02冠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张治祥 *范秀风03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研究*职利琴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6西医综合或 307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或内科学04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治疗研究*王 爽该方向不招同等学力学生05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郑 刚06脑血管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闫咏梅 王亚丽07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李 锐08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林 海09脑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侯沛红 *张梅奎该方向不招同等学力学生10脑瘫及脑积水的临床证治研究*宋虎杰11植物人、癫痫和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中西医临床诊疗研究*闫炳苍12恶性肿瘤中医辨证及规范化治疗研究王克穷 李仁廷13恶性肿瘤治则及方药研究张亚密14活血化瘀法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晚期肿瘤研究*史恒军15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统晚期肿瘤的研究*任秦有16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中西医防治研究张效科 宋宗良 *胡筱娟17慢性肝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丁 辉18肾脏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 马居里19肾脏疾病临床与病理诊断研究程小红该方向不招同等学力学生20血液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田正良 *陈秀生21神经外科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与实验 研究赵晓平 胡珍渊外科学22肝胆外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周 军23腹腔镜治疗肝胆外科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杨兴武24前列腺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武昌学25胸部肿瘤的外科治疗研究*雷光焰26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王双全27脊柱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杨利学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6西医综合或 307中医综合中医骨伤科学或骨外科学28筋骨痛症临床与实验研究刘继华29骨伤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李智斌30骨性关节炎临床与基础研究郝阳泉31骨关节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袁普卫32脊柱脊髓疾患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实验研究谭龙旺33脊柱疾病治疗的临床研究*朱立国该方向不招同等学力学生34脊柱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郝定均35神经脊柱外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周劲松36骨缺损、骨不连的临床治疗*阴小龙37创伤骨科的临床研究*张

  • 陕西中医学院2014年考研招生参考书目_陕西中医学院考研网

    陕西中医学院2014年考研招生参考书目_陕西中医学院考研网 考 试 科 目参 考书 名出 版 社主 编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中药化学》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匡海学《中药药剂学》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张兆旺《中药鉴定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卫莹芳《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高学敏611中药综合《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邢玉瑞《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高学敏《有机化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洪筱坤《分析化学》(下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黄世德612药学综合《药理学》科学出版社孙建宁《有机化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洪筱坤《分析化学》(下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黄世德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邢玉瑞方剂学《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顿宝生伤寒论《伤寒论讲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董正华金匮要略《金匮要略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张 琦温病学《温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马 健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周仲英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李日庆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王和鸣中医妇科学《中医妇科学》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张玉珍中医儿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二版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罗世杰中医眼科学《中医眼科学》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曾庆华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王士贞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季绍良内科学《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陆再英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二版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罗世杰外科学《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吴在德骨外科学《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吴在德中医妇科学《中医妇科学》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张玉珍妇产科学《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金惠铭中医心理学《中医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董湘玉精神病学《精神病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郝 伟针灸学《针灸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梁繁荣推拿学《推拿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罗才贯医学免疫学《医学免疫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金伯泉生理学《生理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朱大年诊断学《诊断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陈文彬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查锡良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金惠铭病理学《病理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李玉林解剖学《人体解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柏树令分子生物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药立波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吴恩惠临床免疫学与检验《临床免疫学与检验》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兰兰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周 新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倪语星神经病学《神经病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贾建平临床麻醉学《现代麻醉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庄心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1999年修订版中华书局王 力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史》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吴鸿洲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各家学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李成文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吴清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黄世德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卫莹芳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张兆旺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龚千锋黄帝内经《内经讲义》人民卫生出版社王洪图中医骨伤基础《中医骨伤科学基捶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丁继华临床检验基础《临床检验基捶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熊立凡药理学《药理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杨宝峰中药学《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高学敏中药化学《中药化学》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匡海学

  • 陕西中医学院2014年考研招生简章_陕西中医学院考研网

    陕西中医学院2014年考研招生简章_陕西中医学院考研网 陕西中医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3-08-07一、学校简介 陕西中医学院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是陕西唯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中医院校之一。学校占地面积1055.9亩,分南(新校区)、北两个校区,设有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中医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有针灸推拿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公共卫生系、人文科学系、英语系、体育部、社会科学部等8个教学系部,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1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个制药厂和1个陕西医史博物馆。南校区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的世纪大道中段,沣河之滨,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是读书治学、从事医药研究的理想场所。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415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702人,并聘任外籍教师3人,其中高级职称418人,首届国医大师1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中国针灸传承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授1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人,陕西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4人,名(老)中医32人,突出贡献专家2人,先进工作者1人,教学名师4人,师德标兵5人,“三五”人才12人,获白求恩精神奖1人,巾帼建功标兵1人,青年科技新星3人,优秀教学团队4个,咸阳市突出贡献专家5人,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6人,劳模2人,获特别贡献人才奖1人,特别贡献人才提名奖1人,杰出贡献人才奖1人,杰出贡献人才提名奖1人,“十大杰出青年”1人。学校从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和临床医学四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分别在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临床基储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基储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药学、内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麻醉学和全科医学等23个二级学科领域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学校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00余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4名,分别在北京、广州、成都、上海、黑龙江等中医药大学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校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厅局级重点学科7个;有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10个;有国家级科研基地2个,省级科研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二级实验室13个,省级重点研究室2个,市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1个。近五年学校来共承担国家“973”、“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633项,并承担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3000万元,为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博士、硕士研究生提供了保障。 学校的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的三级甲等医院,其中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确定的全国7所重点建设的中医医院之一,中医特色突出,拥有“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和“陕西省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第二附属医院为西北地区首家“中西医结合三级甲等医院”,妇产科、心血管内外科、眼科等专科在省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同时,学校还在西安、咸阳、宝鸡等地设有十四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非直属附属医院。 陕西中医学院制药厂是集生产、经营、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拥有技术先进的注射剂、口服液、丸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六大剂型生产线。近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一直在陕西省高校产业中名列前茅。 校内的陕西医史博物馆是我国建国后成立的第一个医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000多件,系统地展示了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在海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校图书馆是一个重点收藏中医药文献的专业图书馆,目前已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藏书体系。建有电子图书阅览室和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及服务系统;现藏书100余万册,各种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古籍4万余册,1000余种,其中珍善本300种,如明嘉靖仿宋刊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为了交流教学、科研、医疗经验和信息,学校主办有《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现代中医药》、《中医药教学研究》、《中医药动向》等杂志和刊物。学校非常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德国、韩国、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 二、招生计划 我校2014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390名。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三、报考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学历(力)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应届及往届毕业生; (2)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二年或二年以上(从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2014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3、年龄不超过40岁。报考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四、培养类型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我校部分学科分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类招生(详见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分列。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属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培养方案各有侧重,培养目标有明显差异。学术型研究生以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能力的教学科研人才为主,毕业时授予学术型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培养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毕业时授予专业学位。 五、报名手续 1、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在2013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上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系统》,提交报考信息(牢记用户名、密码、报名号),选择好报名点(即考点)。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招生单位所要求的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所有报考人员须持本人身份证(应届生须加带本人学生证、现役军人持军官证)和报名号于2013年11月10日―14日到本人网上选择的报名点现场照相,确认信息。 3、考生报名时不需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所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 六、初试、复试及同等学力加试 1、初试 医学、药学门类初试科目为3门:政治理论、英语(日语)、专业基础综合(中医综合或西医综合或中药专业基础综合或中药综合或药学综合)。 初试各科考试中,中医综合和西医综合由国家教育部考试管理中心统一命题,中药专业基础综合、中药综合和药学综合由我校自行命题。具体涵盖考试课程如下: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学 中药综合: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药学综合:药理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2、复试 初试达到国家确定的复试分数线的考生,由各学科按差额组织复试,复试中的专业课笔试按报考专业方向统一命题。具体安排祥见当年的复试通知。 3、同等学力加试 凡初试成绩合格的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按照规定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中医类考生的加试科目为《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内科学》;西医类考生的加试科目为《生理学》和《内科学》;药学类考生的加试科目为《中药学》和《药理学》。 七、备注 1、目录内各专业均招收委托培养研究生。凡报考者,请在报考备注栏目内注明。 2、带*者为我校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兼职指导教师。 3、一个方向多个导师的,在报名时需在备注栏内注清所报考的导师姓名。 4、若初试成绩合格,待接到复试通知后,往届生持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和学历认证报告,应届生持身份证、学生证、准考证和历年学习成绩单等原件参加复试。 5、如果2014招生年度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作出相应调整,并及时予以公布。 6、如有疑难问题,请电话或来信联系。 联系人:叶老师联系电话及传真:029-38185073 电子邮箱:sxzyxyyzb@163.com 招生咨询QQ群:171327293

  • 陕西中医学院2013年考研招生简章

    陕西中医学院2013年考研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 陕西中医学院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是陕西唯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中医院校之一。学校占地面积1055.9亩,分南(新校区)、北两个校区,设有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人文科学系、公共卫生系、英语系、体育部、社会科学部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个制药厂和1个陕西医史博物馆。南校区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的世纪大道中段,沣河之滨,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是读书治学、从事医药研究的理想场所。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415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702人,其中高级职称418人,首届国医大师 1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中国针灸传承专家1人,享受政府津贴15人,省级名(老)中医16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16人,陕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21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师德标兵4人,“三五”人才12人,。学校从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和临床医学四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分别在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临床基储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基储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药学、内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麻醉学和全科医学等23个二级学科领域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学校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00余名,其中20余人为博士生导师,分别在北京、广州、成都、上海、黑龙江等中医药大学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厅局级重点学科4个;有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3个,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7个;有国家级科研基地2个,省级科研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二级实验室8个,省级重点研究室2个,市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1个。近五年学校来共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606项,并承担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为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博士、硕士研究生提供了保障。学校的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的三级甲等医院,其中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确定的全国7所重点建设的中医医院之一,中医特色突出,拥有“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和“陕西省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第二附属医院为西北地区首家“中西医结合三级甲等医院”,妇产科、心血管内外科、眼科等专科在省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同时,学校还在西安、咸阳、宝鸡等地设有九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非直属附属医院。陕西中医学院制药厂是集生产、经营、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拥有技术先进的注射剂、口服液、丸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六大剂型生产线。近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一直在陕西省高校产业中名列前茅。校内的陕西医史博物馆是我国建国后成立的第一个医史博物馆。馆藏文物 3000多件,系统地展示了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在海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学校图书馆是一个重点收藏中医药文献的专业图书馆,目前已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藏书体系。建有电子图书阅览室和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及服务系统;现藏书100余万册,各种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古籍4万余册,1000余种,其中珍善本300种,如明嘉靖仿宋刊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了交流教学、科研、医疗经验和信息,学校主办有《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现代中医药》、《中医药教学研究》、《中医药动向》等杂志和刊物。学校非常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德国、韩国、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学校设有研究生奖助学金,覆盖面达到 80%以上,以资助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二、招生计划 我校 2013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390名。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三、报考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2.考生学历(力)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应届及往届毕业生; (2)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二年或二年以上(从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2013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3)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3.年龄不超过40岁。报考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四、培养类型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我校部分学科分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类招生(详见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分列。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属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培养方案各有侧重,培养目标有明显差异。学术型研究生以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能力的教学科研人才为主,毕业时授予学术型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培养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毕业时授予专业学位。 五、报名手续 1.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在2012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上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系统》,提交报考信息(牢记用户名、密码、报名号),选择好报名点(即考点)。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招生单位所要求的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2.所有报考人员须持本人身份证(应届生须加带本人学生证、现役军人持军官证)和报名号于2012年11月10日―14日到本人网上选择的报名点现场照相,确认信息。3.考生报名时不需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所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 六、初试、复试及同等学力加试 1.初试医学、药学门类初试科目为 3门:政治理论、英语(日语)、专业基础综合(中医综合或西医综合或中药专业基础综合或中药综合或药学综合)。初试各科考试中,中医综合和西医综合由国家教育部考试管理中心统一命题,中药专业基础综合、中药综合和药学综合由我校自行命题。具体涵盖考试课程如下:中药专业基础综合: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学中药综合: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学综合:药理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2.复试 初试达到国家确定的复试分数线的考生,由各学科按1:1.2比例组织复试,复试中的专业课笔试按报考专业方向统一命题。具体安排祥见当年的复试通知。 3.同等学力加试凡初试成绩合格的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按照规定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中医类考生的加试科目为《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内科学》;西医类考生的加试科目为《生理学》和《内科学》;药学类考生的加试科目为《中药学》和《药理学》。 七、备注 1.目录内各专业均招收委托培养研究生和自筹经费研究生。凡报考者,请在报考备注栏目内注明。2.2013年我校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的内科学、神经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和麻醉学专业只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3.带*者为我校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兼职指导教师。4.一个方向多个导师的,在报名时需在备注栏内注清所报考的导师姓名。 5.若初试成绩合格,待接到复试通知后,往届生持身份证、毕业证和学位证,应届生持身份证、学生证、准考证和历年学习成绩单等原件参加复试。6.如果2013招生年度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作出相应调整,并及时予以公布。7.如有疑难问题,请电话或来信联系。联系人:叶老师 联系电话及传真:029-38185073电子邮箱:sxzyxyyzb@163.com 招生咨询QQ群:171327293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