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与理论研究_心理学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5-01-15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与理论研究 [摘 要]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心理危机及心理危机干预的含义,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策略和模型。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危机 干预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思维方式、心理情感、价值伦理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心理危机往往发生在存在于高压力下工作、生活的人群中,其中更包括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大学生们承载着父母的全部期望,也正是处在身心发展的剧变时期,在学习、生活、适应、情感、就业等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和心理挑战,最容易引发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80年代中期23.25% 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而2000年以后已经上升到接近30%。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16%~25.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情绪上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慌等;认知上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涣散、思维 昆乱等;行为上表现为离家出走、自残和自杀等。因此高校应当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完善的保障、服务体系;家庭、社会也应当以一定的方式,积极参与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干预,防患于未然。 一、心理危机和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研究 心理学家G.Caplan被视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鼻祖,于1964年首次发表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他对心理危机的定义至今广为接受。G.Caplan认为,当一个人面对困难情境,而他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即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因此,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一个自以为遵守某种习惯了的行为模式的人,也有可能潜在着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的发生一般经历三个阶段:急性反应阶段,常表现为明显的惊恐、害怕、悲伤,如果极端严重,则当事人会出现木然、迟钝和退缩等行为;悲伤反应阶段,应急性事件过去后,常表现为依赖、无所适从,也可能产生有罪感,或退缩,或抑郁;创伤后恢复阶段,当事人接受已经出现的事实,并为将来作好计划。心理危机对个体身心的伤害以及可能引致的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曾经指出,从现在到2l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因此,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对于面临着危机的人采取迅速而有效的对应措施,使之恢复心理平衡,能够在避开危机的同时,达到进一步适应那种危机所运用的治疗方法。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理论研究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 大学生当心理危机发生时,个体总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行为反应:(1)情绪反应:当事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