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工作报告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陈志武:中国人“越过越穷”不只是幻觉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research 2013-3-22 28 11520 大护法之死胖子 2017-10-5 13:42:18
免费分省实际FDI数据1991-2010 EXCEL版 attachment 数据交流中心 nowisbest 2013-1-22 51 12540 异界雷神戒指 2016-7-5 10:50:36
悬赏 求 2013年国家ZF工作报告 - [!reward_solved!] attachment 求助成功区 尘上雪 2013-3-22 6 8098 占领华尔街 2013-10-8 16:42:47
耿兵:从统计角度看社会融资总量 产业经济学 snxl 2013-9-1 0 3170 snxl 2013-9-1 10:03:23
易宪容:国内大量资金的流向值得关注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zbin7451f 2013-6-11 1 1664 mhhjj 2013-6-13 12:24:52
悬赏 求 2013年湖北省ZF工作报告 - [!reward_solved!] attachment 求助成功区 2844894952 2013-5-27 3 862 2844894952 2013-5-27 16:22:46
12届ZF工作报告报告英文版 attachment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我爱敏敏 2013-3-6 7 1851 西风起 2013-3-7 16:40:09
2013 年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attachment 产业经济学 snxl 2013-3-5 0 1423 snxl 2013-3-5 15:14:10
前瞻性财经新闻总结 attachment 爱问频道 lidianju01 2013-2-19 2 1587 lenderliu 2013-2-19 18:15:54
光大证券:解读ZF工作报告 attach_img 金融学(理论版) sduruc 2012-8-26 3 1830 波动的希望 2013-1-1 16:55:06
[下载]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至2009年) attachment 经管相关法律法规 cller 2009-3-24 16 5772 瑞洲熊 2012-9-3 11:35:27
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英文版 attachment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stonelyk 2007-4-19 2 3062 stonelyk 2011-11-21 15:31:09
[下载]温总理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attachment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aaron31 2009-3-5 10 22145 shufesc 2010-3-17 15:34:15
新整理的09年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下载] attachment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aiwulinwaizhuan 2009-3-16 14 3376 lika890620 2009-5-17 16:10:00
[分享]国务院公布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各部门分工(全文)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jpandhjj 2009-3-26 0 2315 jpandhjj 2009-3-26 00:30:00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英文版) attachment 金融学(理论版) xingye37 2009-3-11 1 5218 ryansun120 2009-3-11 09:37:00
[下载]2009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31省 市 区 attachment 国民经济管理 tyn 2009-3-5 0 1876 tyn 2009-3-5 01:59:00
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英文词汇表 attachment 休闲灌水 Reread 2008-10-31 3 3801 kingdomboy 2008-12-10 22:07:00

相关日志

分享 裴医堂中医网络诊疗月子病
小鱼猫猫· 2015-3-23 09:45
【摘要】响应国家号召,推进医改事业。为加快政府制定的“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进 程,裴医堂中医院率先推出裴医堂网络诊疗中心,启用在线挂号、在线问诊、在线下 方、线下取药等手段,有效解决月子病女性“看病难题”。 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看病难是民生问题,政府将制 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是“互联网+”在历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首次现身, 也是首次被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 很长时间以来,“就近看病”都是老百姓的热切期盼。一位刘姓女士对记者说,产后 月子里受风着凉,再加上每晚起夜喂奶,烙下了月子病。他家住市郊,去市里的大医 院,挂号、看病、取药都要排队,一次就得耗用大半天时间,月子病本身怕风不宜出 门,来来回回病情就更严重了。 响应国家号召,推进医改事业。为加快政府制定的“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进程,裴医 堂中医院率先推出裴医堂网络诊疗中心,启用在线挂号、在线问诊、在线下方、线下 取药等手段,有效解决月子病女性“看病难题”。 患者就医前先网上进行信息咨询,并在线挂号;裴医堂堂主裴然直接参与核心诊断环 节。望闻问切及检查由专科医生完成,然后在线将患者病情描述、检验及相关资料共 享给堂主,特殊患者可亲自会诊,在线下方私人定制,线下邮寄大月汤。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挂号就诊逐渐成为主流,裴医堂网络诊疗中心的建立简化 了诊疗环节,提高了就诊效率,也为医院减轻了负担。裴医堂远程诊疗平台覆盖全国 ,只要患者病情需要的,都可以申请远程会诊。真正让优势的医疗资源下沉,让月子 病女性“足不出户”就能享有完整的诊疗过程,让“看病难”的顽疾真正得到有效的 解决。
个人分类: 民生|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熊丙奇表面上解读《ZF工作报告》实质上否定《ZF工作报告》
大庆商江 2015-3-6 14:59
熊丙奇表面上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实质上否定《政府工作报告》 【仅供教育研究参考。初稿,待充实修改完善】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熊丙奇曾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冒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自封为“学者”、“教育学者”、“教育问题专家”等头衔,披着民办非营利组织“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的迷彩服,利用媒体发表千字左右的“豆腐块”评论文章,诟病中国教育管理体制,甚至 表面上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实质上否定《政府工作报告》 举证如下: 2015 年 3 月 6 日 ,《中国教育报》(熊丙奇)《在改革中促进公平提升质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总理说,我们要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纵向流动的通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这显然不能通过让所有学生都考上大学,甚至重点大学来实现。要让每个人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只有让教育回到完善每个个体的本质上,这就需要畅通纵向流动的通道,还需要打破各类教育的壁垒,而且让每一类教育都重视培养学生完善自我、改善生活的能力与素质。做到这一点,需要有全新的教育公平观和质量观。教育的公平目前主要针对学生的平等入学权,这当然是教育公平的最重要方面,我国政府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包括解决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推进异地高考,提高农村贫困生进重点大学的比例,提高国家助学贷款的额度,等等。但是,如果各类教育、各类学校不能实现平等发展,那么学生的公平入学其实是很难实现的。毋庸讳言,在现实中,存在普通教育高于职业教育,公办教育高于民办教育,全日制教育高于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的情况。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似乎接受职业教育就比接受普通教育低人一等。这样的教育不管怎样发展,都难以给每个学生公平的机会。只有消除教育的身份和等级,让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继续教育和全日制教育都成为所有受教育者有价值的、平等的选择,才会让教育更具价值。一个学生在升学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普通教育或职业教育,而不是不管兴趣和能力,都只能进普通教育学校,才被视为正常,这才是健康的教育生态。为建立各类教育、各类学校平等的观念,首先必须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此外,应该清理一些歧视民办教育、职业教育的条文和规定。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不仅在于政府怎样重视建设一流学校、一流学科,更在于减政放权,让学校自主办学。当前,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主要是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千校一面,难以培养创新人才。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高等院校综合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于高等院校综合改革,核心在于去行政化,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并建立学校现代治理结构,而对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核心在于招考分离,让中学获得自主教学的空间。总之,扩大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政府发展教育的两大重要责任,这都需要建立全新的公平观、质量观,通过推进改革来实现。增加教育投入、对现有制度框架进行局部调整,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公平,但是却无法实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的价值。( 熊丙奇 作者系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 读完以上文字给我的初步印象是: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 熊丙奇表面上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实质上否定《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理由是: 第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 熊丙奇解读为“这样的教育不管怎样发展,都难以给每个学生公平的机会”。 第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纵向流动的通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熊丙奇解读为“这显然不能通过让所有学生都考上大学,甚至重点大学来实现。” 第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纵向流动的通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熊丙奇解读为“对现有制度框架进行局部调整,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公平,但是却无法实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的价值。” 第四、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的论述,熊丙奇解读为“扩大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政府发展教育的两大重要责任,这都需要建立全新的公平观、质量观,通过推进改革来实现。” 从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 熊丙奇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看,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 熊丙奇不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那样“完全赞同”《政府工作报告》,也没有提出修改意见,而是表示了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不满意。加了附加条件。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 熊丙奇没有表示如何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而是摆着对《政府工作报告》吹毛求疵的姿态。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 熊丙奇试图把自己凌驾于国务院之上,妄尊自大,夸夸其谈,哗众取宠,目空一切。 以上内容约 2000 字 收集整理:黑龙江省大庆市退休老汉 商江 E-mail:dqddsj@163.com 本人没有全日制大学文凭,没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是著名专家学者。学识水平和艺术造诣有限,不当之处望业内专家教授海涵。
个人分类: 教育研究|0 个评论
分享 解读《ZF工作报告》不能演变成熊丙奇关于教育的论述
大庆商江 2015-3-5 20:38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不能演变成熊丙奇关于教育的论述 【仅供教育研究参考。初稿,待充实修改完善】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熊丙奇曾经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冒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自封为“学者”、“教育学者”、“教育问题专家”,披着民办非营利组织“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的迷彩服,利用媒体诟病中国教育管理体制,自以为是,刚愎自用,曲解中央文件关于中国特色大学制度的特征,曲解国务院关于考试制度改革的整体思路,甚至企图曲解 《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的论述。举证如下: 2015 年 3 月 5 日 ,(熊丙奇)《解读 2015 政府工作报告:不消除等级教育公平难实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他说,我们要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纵向流动的通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这显然不能通过让所有学生都考上大学,甚至名牌、重点大学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达到 34.5% ,尚有 60% 多的学生,还没条件接受高等教育,而就是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 34.5% 的情况下,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创纪录的 749 万,面临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要让每个人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只有让教育回到完善每个个体的本质上,这就不但需要畅通纵向流动的通道,还需要打破各类教育的壁垒,而且让每一类教育,都重视培养学生可用以完善自我、改善生活的能力与素质。做到这一点,需要有全新的教育公平观和质量观。教育的公平,目前主要针对学生的平等入学权,这当然是教育公平的最重要方面,我国政府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包括解决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推进异地高考,提高农村贫困生进重点大学的比例,提高国家助学贷款的额度等等。但是,如果各类教育、各类学校不能实现平等发展,那么,学生的公平入学,其实是很难实现的。在我国,当前还存在普通教育高于职业教育,公办教育高于民办教育,全日制教育高于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的情况,而在普通教育内,基础教育学校也被分为重点、示范、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则被分为 985 、 211 、一本、二本,在这样的教育等级体系中,接受职业教育的就比接受普通教育的低人一等,以继续教育方式完成高等教育学业的,就不如全日制的学生。这样的教育不管怎样发展,都难以给每个学生公平的机会,反而可能会让部分学生产生“失败”,“被抛弃”的感觉,比如,在中考时没有考上普高只有无奈选择职高,在考大学时,没有上二本,只能选择三本、高职高专。只有消除教育的身份和等级,让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尤其是高等民办教育),继续教育和全日制教育都成为所有所教育者有价值的、平等的选择,才会让教育更具价值。——一个学生在升学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普通教育或职业教育,而不是不管兴趣和能力,都只能进普通教育学校,才被视为正常,这才是健康的教育生态。在美国,哈佛大学和文理学院、社区学院,有办学定位的不同,却没有办学地位的高低,各自都在为受教育者提供教育。但在我们这里,学校的身份决定了学校的地位,学生求学的重要目的,是追究学校的身份、地位,也因此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要建立各类教育、各类学校平等的观念,必须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去年我国颁布的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意见,已经明确要逐渐取消高校的录取批次,这是一个进步。但还远远不够。除了批次外,我国高校还保留 985 、 211 ,如果这一“身份”标签还存在,那么,在取消录取批次之后, 985 、 211 概念可能进一步强化,去年媒体曾关注废除 985 、 21 这一话题,但是废除 985 、 211 ,面临很大的既得利益阻力。另外,我国的教育政策、规定中,还存在一系列歧视民办教育、职业教育的条文,由于歧视性政策的存在,导致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很难扭转。比如,去年国家做出让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的战略,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就不情愿,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措词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这明晰了政府的政策引导责任,不是用行政力量强推,而最重要的引导政策,应该是给职业教育正名。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媒体在报道有的地方本科院校转性时,用“降格为职业学院”这样的表述,这是对职业教育赤裸裸的歧视,如果整个职业教育都觉得抬不起头,那么,职业教育的学生怎么可能认为这一教育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则不再于政府怎样重视建设一流学校、一流学科,而在于放权给学校自主办学。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主要为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千校一面,难以培养创新人才。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高等院校综合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于高等院校综合改革,核心在于去行政化,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并建立学校现代治理结构,而对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核心在于招考分离,让中学获得自主教学的空间。需要防止的一种倾向是,近年来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增加,因此政府借财政拨款,介入、干涉学校自主办学,这样一来,教育投入的增加,反而会加剧教育行政化,对提高办学质量不力。“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也需要建立全新的拨款机制,包括,应建立国家和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教育拨款预算,不能就由政府部门决定怎么拨、拨多少,这一方面可以保证教育投入,另一方面可防止政府干涉学校办学;在使用教育经费时,要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和学校理事会,这让教育经费真正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而不至于被挤占、挪用、侵吞,或用到稿教育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上。总之,扩大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政府发展教育的两大重要责任,这都需要建立全新的公平观、质量观,通过推进改革来实现。增加教育投入、在现有制度框架进行局部调整,能一定程度扩大公平,但是却无法实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的价值。 搜狐教育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quan.sohu.com/pinglun/cyqemw6s1/409358875 读完以上文字给我的初步印象是: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不能演变成熊丙奇关于教育的论述。 请业内专家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专家剖析,熊丙奇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塞进了多少与《政府工作报告》不一致的货色。 熊丙奇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就是亵渎《政府工作报告》。 熊丙奇这把刷子远没有达到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的水平。你差远了。你还是一边歇着去吧。别跟着瞎搅合了。好吗? 熊丙奇的言论永远成不了中国教育的指导思想。你就死了这份心吧。你看行吗? 2010 年 12 月 7 日 ,腾讯评论《熊丙奇:复旦大学为何想着要占领媒体》: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我不禁要问:熊丙奇是什么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熊丙奇可以自己选一个。你敢说你是“圣人”吗?就算“愚人”吧。 全国主流媒体从业人员可以对照《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的论述,看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熊丙奇的荒谬。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熊丙奇这个政治狂人,狂到一定程度了,或不可救药。 搜狐教育居然“独家约稿”,也不怕“火烧连营”?那股子邪劲! 以上内容约 3000 字 收集整理:黑龙江省大庆市退休老汉 商江 E-mail:dqddsj@163.com 本人没有全日制大学文凭,没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是著名专家学者。学识水平和艺术造诣有限,不当之处望业内专家教授海涵。 你如果想了解熊丙奇,请咨询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领导班子成员 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 / 文明办主任 胡 昊 34206226 宣传部副部长(兼)、医学院宣传部部长 闵建颖 63846590*776346 宣传部副部长 谈 毅 34207614 文明办副主任 王琳媛 34206278 宣传部副部长 朱 敏 34206264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办公室迁往闵行校区宣怀大道行政 B 楼, 室号 部门 新电话号码 传真 717 党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34206221 34206231 34206278 34206223 708 党委宣传部 34206226 34206223 709 新闻中心(含交大新闻网、校刊编辑部) 34206274 34206264 34206254 721 网络宣传与管理办公室 34206266 34205021
个人分类: 教育研究|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的实践
yjg30 2012-7-22 15:02
《政府工作报告》深度解读 我们说,评价一个人,不仅要看一个人是怎么说的,也要看一个人是怎么做的。通过对一个人在长期生活中的言论和行动的观察,那么我们就可以完全根据这些言论和实践,对这个人做出一个符合这个人实质的判断。同样,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来说,对于领导我们这个大国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党和政府来说也是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对党和政府对经济社会政治等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际措施与结果做出一个符合事情本身性质的判断。 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即共产主义运动已经经历了六十三年的风风雨雨,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挫折,也取得了十分丰富的经验、成绩和教训。如果要系统的总结中国六十三年的社会主义实践,那将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篇幅。所以,按照这篇文章的目的和要求,主要针对当前最紧迫的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解答我们国家当前实践所面临的问题,并指出我们需要在现实实践中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要说实践,历史的总结当然重要,但是在当前,还有什么比起我们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刚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得更全面的吗?要说理论,还有什么比起我们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些理论的实际应用上说得更详细的吗?因此,对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来说,将是这篇文章最好的理论和实践的材料来源和分析的依据。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统一的观点,仔细的研读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温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理论的应用和实践的措施选择与结果做一比较,可以明显的得出这样的结论: 理论与实践是互相割裂的,理论的选择、应用和实践的选择有偶然的符合,更多的是互相矛盾。这种矛盾不能产生真正的自觉行动,即建立在对于现实发展必然性的认识上的自觉性,倒是经常带来混乱。于是我们常常以为是自觉的干预经济的行为的主观能动性实际上陷入了自发的行动。 于是在我们国家的实践上表现出了真正的中国特色: 在许多实际政策上,体现了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本质性的东西,这来源于统治阶级的阶级本性所进行的本能似的选择;而另一些政策则又体现了西方经济学的错误。于是,我们国家的阶级性质本能所做出的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正确的行动,往往都是对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实行的现实措施所造成的实际经济波动的纠正,但是我们却完全不能明白这一点,相反还在不断的重复着以前的错误。 比如在应对通货膨胀的时候,用西方的理论解释,选择了形而上学的紧缩货币政策,但是在现实的实践中,却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业和养殖业的生产水平,增加供给。其实,现实中的生活必需品的经常或者一段时期的不断上涨,并不是货币政策的必然结果,这里还经历着许多中间的中介过程才能够造成这样的结果。当现实中人们已经感受到物价上涨的威胁的时候,表明通货膨胀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而不分青红皂白的紧缩货币政策和同样不分青红皂白的货币扩张政策一样,都人为地增加了实体经济的负担和波动。 限于文章目的和篇幅,我也不能对《政府工作报告》作逐字逐段的分析评述,我只抽出其中大家比较关注但是现代经济学理论又弄得十分混乱的内容来进行阐述。 用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的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来看待《政府工作报告》,必然会得出以下的问题和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时所获得的符合现实本身的必然结论。 A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本来这不应该是个问题。因为我们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作为向着共产主义社会迈进的一个过渡社会阶段,国家的阶级本质性要求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自觉的实践,不断的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分工在深入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协作的深入发展,促进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的发展,不断为建立更高一级的社会形态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分工来消灭分工,最终达到全人类的解放,也即是说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这个过程要求我们的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客观、全面和准确地解释我国目前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当前的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这些代表社会现实阶段社会分工中不同的生产之间的互相联系以及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各个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他们暂时存在的现实,同时指出这些阶级在现阶段的必然发展道路和结局。 这不是现代经济学理论所说的抽象的人民,这里应该有具体的分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这里应该认清小生产、大生产和国家资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里应该把这些相互间的辩证关系通过详实的现实统计数据体现出一个互相矛盾运动的整体概念,既体现现实,又指出长远目标。在这样的现实理解里,使我们的党和政府能自觉的做出更加符合现实的决策,使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既代表了无产阶级的长远利益,也符合其他各阶级的暂时要求。在这样的自觉实践里,必将能够统一全体人民的思想,必将使那些从抽象模糊的整体概念里所产生的各种混乱的思想逐渐趋于势微,必将使得现在的那些由抽象的同一所造成的各种狂热情绪失去继续发酵的根基,必将使那些经济明星和一些糊涂人士的危言耸听和稀奇古怪的言论在理解了现实必然性的人们那里失去任何市场。在这样的自觉实践里,必将使各个阶级的人们暴发出持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创造力。 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来看待《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就应该要求《政府工作报告》做到既有现实,又有对现实本身的运动的互相对立统一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现实的理解指出我们光明的未来。但是我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却没有发现这一点。《政府工作报告》并没有体现出代表社会不断前进的深刻的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论述;没有体现出这种代表现实各种经济条件和经济力量的阶级对立统一的论述,反而是竭力回避这些矛盾和对立。 这是一种不自信,对于自己所坚持的理想信念和理论原则不自信,是对于我们正在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不自信。因此,在不理解这些现实的经济条件和阶级对立的情况下,整个报告的发展进步就淹没在对抽象的整体的一些表面的数量指标的追求上,整个报告的实际措施就只是针对互相联系着矛盾对立的整体的各个方面进行的形而上学的理解和对个别联系的论述上,而且把外表之间的关系也弄错了。 B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模糊目的。 整个《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二部分:“ 2012 年工作总体部署”就完整体现了我们的党和政府对于现阶级我们国家的实质的理解。既有目标要求,也有总体关系的论述。那么,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要求,结合着《报告》中的这一部分,我们稍微展开一下两者的区别。 原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蕴藏着巨大的需求潜力;” 这里包含的现实和理论的依据已经是表面的联系或者是互不联系的了。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这三者放在一起进行论述,要问的是:这三者之间的内部的辩证关系是哪些呢? 我们说,城镇化一般是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结果,这个容易理解。但是农业现代化则不仅包括政府资金的补贴,或者是对于现存的小农业生产方式,给予更多的科技投入,或者是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去。但是在目前还普遍存在的小农生产方式下,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得十分缓慢,浪费却是十分惊人。虽然国家每年都有巨额投入,但是实际上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却是十分有限,农民还只是被动的按照普通的耕作方式进行劳作,更别提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了。由于中国农村人口多的事实,使得党和政府在农业方面的政策十分谨慎,甚至在农业领域有些改良的或民粹主义的思想。许多措施不是积极促进农业的集中和规模经营,而是保留延续几千年的小农业的生产基础,这是暂时的历史现实环境中的一个稳妥的选择。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整个农业生产领域变革非常缓慢。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土地政策几乎就没有改变过。在土地个人承包到土地集中规模经营的转换上,政策方面的自觉推进显得十分缓慢,以至于年年麦收时的农业机械的跨区联合作业,竟然成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重大农业生产事件。但是这难道不是农业生产的内在要求用这种外在的方式表现出来了吗?这样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是同时造成了农业生产的许多浪费吗? 《政府工作报告》的同一句话里还包含着“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蕴藏着巨大的需求潜力”这样的内容。但是消费结构不应该是一个独立的能够决定其他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名词,这个名词只不过是西方经济学家们在颠倒地观察现实经济运行时所造出来的反映现象的一种错误解释。不用多么深刻的理论,仅就现实的固定联系就可以看出消费结构的实质是什么了。消费结构是随着收入水平的不同而不同的,而且穷人和富人的消费结构是不同的,有什么样的收入结构,就有什么样的消费结构。真实的关系应该是收入决定着消费结构,而不是相反。而收入又取决于什么呢?当然取决于取得收入的人是如何参加生产的,因而收入取决于生产,所以,消费结构这个最不能自主选择的因素,完全是从属于社会生产的。所以,这里把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当成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却没有反映现实关系的真实方面。所以,在《政府报告》里一开始就提到这样标准的西方经济学概念,这只能证明我们现在的经济政策大部分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的那种颠倒的理论上。但是产业结构按照西方经济学的概念,也只不过是各个生产部门的比例划分而已,而且这种划分,同时忽略了现实产业部门中的大资本和小资本,以及个体经营者和小农经营者之间的比例和本质区别,以及这些区别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运动,把差别换成了没有对立只有外表形式的统一。以这种脱离实际生产方式的抽象的产业结构的理论阐述现实,就使得真正理解现实基础变得不可能。 原文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这里只是简略的做一下纯理论的论述。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从总体上掌握对象的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试图用辩证法的自觉性对现实社会发展的外部现象间呈现出来的关系做一个整体的理解和掌握的系统观点。但是目前科学发展观的缺点也在于,这只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不是对于社会现实各个条件之间的矛盾关系的真实了解。内部的矛盾总要通过外部的现象表现出有规律的形式,而科学发展观就是从这些形式的总体上来试图把握内部矛盾的。所以,科学发展观对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外部表现的关系可以有一个具有辩证外貌的理解,比如经济社会要平衡发展,防止经济过热等等。但是由于对内在的矛盾的本性认识还不完全,不由自主的把由内部矛盾决定的外部的现象用形而上学的西方经济学的狭隘视角做了不正确的解释、混合与应用。于是,科学发展观(也即外部辩证法的观念)要求社会经济平衡发展,但是采取的形而上学的措施却总是强加于内部矛盾,使得这种平衡不断由于人为的因素造成经济的要么过热,要么紧缩,于是就出现什么经济发展的软着陆和硬着陆这样的奇怪理论来。但是有矛盾就有矛盾的表现,就有经济危机,这是避免不了的。笃信西方经济学的那种理论的美好假设,仍然不能避免现实的经济波动。而且,由于西方经济学故意在经济学理论中避开现实的经济矛盾,故意对这些矛盾视而不见,所以,抽象的人民,抽象的经济发展,抽象的经济结构调整,抽象的扩大内需,抽象的通货膨胀等等理论大行其道。这样的理论看似复杂,其实本质上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形而上学的思想再加上颠倒的视角的各种解释的混合而已。比如通货膨胀就要增加货币投放量,反之则缩小货币投放量;比如投资过快,就踩急刹车,而经济增长缓慢,则采用相反的刺激措施等等。这样的方法,就如人渴了要增加补水,饿了要增加饭食,反之,则用相反的措施一样。这只不过是一个同义反复,一个形而上学的因果循环。但是真正需要面对的不是这种外部简单的增加与减少,而是什么样的内部原因才引起增加和减少的运动,这样的要求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内部了解各个互相对立的经济条件的矛盾关系。 “ 坚持稳中求进, ”这只不过是外部辩证法的总体观点的体现。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即是经常所说的那些错误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措施和一些经验总结;比如抽象的货币政策,抽象的财政政策等等。效果已经看到了,仍然只是一种否定的运动,没有否定之否定的肯定。所以,不能完整的理解现实,导致政策也会经常出现偏差。因为这些政策的理论前提和现实本来是颠倒的,这些理论指导下的政策都是针对已经出现的结果的,而不是针对经济条件本身的。所以,各项针对结果的措施又造成了不小的混乱;比如货币政策的忽而宽松,忽而紧缩,依据的标准竟然是所谓的 CPI 指标,而 CPI 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指标,并不能反映真实的经济矛盾的现实。中国由于国家的本质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所以,对这些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所造成的混乱,我们能够采用符合我们的阶级利益的手段和方法去进行纠正;但这往往不是依据自觉的理论,更多的是依据所代表的无产阶级的长远利益的阶级本能。 这样的中国特色,只不过又一次证明了我们的社会主义本性战胜了西方经济学的那种抽象理论。想要保持不能保持的东西,这就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精髓。所以,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所有观点都有为保持资本主义的万古长存而辩护的内在目的要求,因此面对着必然的经济危机,他们的理论家们不敢提示出这些危机的内在矛盾以及这些矛盾对立表现出来的阶级斗争。他们资产阶级全体在利益的驱使下所采取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只不过是更加加深了经济危机,只不过更加使靠工资收入的人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而已。他们不能主动采取哪怕一丝一毫的真正的符合社会发展的措施,而只能在团结起来的无产阶级集体强大的反抗和威胁压力下才十分不情愿的采取一点让步,但是一旦暴发经济危机,这些不情愿的让步就会随着经济危机的暴发而失去。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只能在自己的恶性循环里不断使这个恶性肿瘤积累发展,直到这个恶性肿瘤的最终暴发,直到这个恶性肿瘤要了自己的命。 “ 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这需要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通货膨胀之间的中介关系有真正的理解,并在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的整理才能够在一段时期内掌握这个变动的规律。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管理通货膨胀预期所能做的又只能是对这个形而上学必然的因果关系的一个不确定的预警,一切还要在结果中才能够察觉和体现。但是要真正处理两者的关系,仅靠这样的抽象理念是不能解决的。而且,在我们现在的小农业生产方式下,影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不断上涨的最基本的原因,即农产品的价格也是不依任何调控措施而上涨的。 “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这里又把消费需求当成促进经济发展的良药了,但是这本是错误的看法。生产出来的商品要达到最终的实现当然要取决于个人消费的完成,但是总体经济的发展并不取决于个人消费,而是取决于资本的消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已经完全论述了这个问题。 “ 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这是说出了想要达到的愿望。因为物价的不稳定一般是与广大群众的心态不稳定直接相连的,但是这样的愿望怎样才能得到实现?用上面的互相矛盾的理论指导下选择实现这样的愿望的措施,是不可能做到的。 《报告》中下面几段内容是具体的 2012 年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以及主要采取哪些措施的。这几段的内容可以算是一个综述,主要包括一些具体的目标,同时也简要论述了需要采取的措施。比如要求采取积极的财政措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等等。在这样的基础上,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这里仍然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和国家的正确的阶级本能的一种不自觉的混合。 C: 报告中对于现实的分析与理解的模糊或者对于真实对立的理论消解。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部分措施,有些是有联系的,有些却是单独的;但是我们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本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些既相对独立又互相统一的条件,《政府工作报告》在论述的时候,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些条件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不明确的关系,必然会产生一些思想混乱。 不明确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理论和实践上: 一是消费需求和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关系。 原文:“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这个问题,前面我们已经简单的论述了。消费需求的前提是收入,而收入的前提又是获得收入者以什么样的方式参加社会生产。所以,扩大内需,最终还是如何协调生产的问题。所以,把生产放在一边,而把消费单独抽出作为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恰好是从根本上弄错了关系。所以,理论的模糊,就造成了实际措施中生产与收入不分;在讲扩大消费上,不得不用现实的经验来讲调整收入,来讲大力发展社会的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的间接的社会生产的社会分工。而且所有下面的那些促进消费的措施,也都只能把眼光转移到如何增加收入上来才能看清问题。而要增加收入,又要回到如何生产上来。于是紧接着就是优化投资结构,但这里讲的还是增加投资。投资是做什么?那是促进生产;当然生产也包括生产消费,不过这里的生产消费和扩大内需所讲的消费却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二是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是关系群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为什么呢?这当然是指物价总水平的波动所造成的群众的实际收入相对减少。但这倒不是真正的问题,因为物价上涨,并不需要非得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使得物价下跌,只要同时提高工资收入水平不就行了吗?因为工资的本质指的是维持劳动力生存发展和延续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物价上涨,工资必然上涨。 这些都没有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这种物价上涨是由于经济运行中的比例失调造成的,而物价的上涨只不过是结果而已;而且这种比例失调同样影响的是就业问题。要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这里的愿望和目标是要维持这种经济发展的比例保持合理的关系。但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没有明确的指出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相反,却只讲了增加供给一个方面。其实这已经和上面所提的投资结构问题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物价上涨包括一些商品的长期稳定的上涨和短期的物价上涨。长期的物价上涨,在现实中必然是由于生产这种商品的行业的生产力相对下降的结果,这样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农业中,因此,这个影响主要也是现实生产中以农业为基础的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力相对下降引起的。这个长期的趋势在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下是不能改变的。短期的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就有很多了。比如由于前期的一些长期投资,使得资本的周转时间非常长,于是会长期的投入,但没有产出的情况;铁路投资就是这样,铁路投资一部分是以可变资本既工资的形式进入到工人手里的,这种只有收入暂时没产出的行为,自然使得一段时期内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同时期没有相应的生活必需品的增加与此相对应,所以,短期的物价上涨是必然的。 三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论述,我们再进一步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来看一下我国的农业发展问题。 现实是:中国的农业发展已经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完全脱节,三者之间不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反而是一种被动的适应、甚至是不适应的过程。 城乡之间的对立,深层次的原因是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对立,是工业的社会化大生产与农业中的小农业生产的对立。 在一个国家中,当小农业的生产方式还占主导地位,而农民还占大多数的时候,要谈论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谈论市场经济由于自己内在的矛盾,不仅促进资本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无产阶级的力量壮大,就没有可靠的现实依据。这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怎么可能说自己是比那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先进呢?国民生产总值只能说明这么多的人,可以生产出这么多的商品,但是这却不能改变一个国家仍然处在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上的现实。 如果说建国初期所实行的农业公社这种集体经营土地的生产方式,是建立在城市工业和城镇化水平比较低并且城乡严重对立基础上的一种在农业中实行集体协作生产方式的尝试,那么,脱离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农业经营形式不仅因为城乡对立的固定使得这种共产主义的试验变成了一个形而上学的空想,而且在现实的实践中最终遭受到了失败。于是开始了空想到现实的回归。而且,空想也不得不回归。改革开放使得农业放弃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农业集体经营的形式,重新奠定了集体所有基础上统分结合的个人承包经营责任制,一种变相的个人所有制的经营方式。这是公有基础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归个人使用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式。农业中的这种生产经营形式显然是符合当时的社会分工要求和生产力水平的,这就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热情,使得农村走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 但是对于一段时间内是正确的生产方式,在现阶段已经完全不适应了。因为随着城镇改革的迅速进行,农业中的土地承包应该体现更多的灵活性和生产的集中性,这种个人承包应该为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而不是束缚。农业改革应该随时随着这样的要求而适时进行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但是现实的农业政策,把本来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形式,却用僵死的土地承包不变的维护小农业的政策给闷了个半死,而且这种保守还有政策的有意配合,大量的社会资金用到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上去,而不是用在为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提供保障上去。 诚然农业人口数量巨大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不应该成为采取维护小农生产方式的借口。所以,在迅速发展的城市工业化面前,在迅速推进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面前,现实中的农业不仅没有象国家的投入那样产出相同比例的果实,反而,与工业的发展相比,越来越落后了。 现实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展十分迅速,这就要求不仅要有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到工业生产中,而且这个进程同时也促进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在这个进程中根本就不能置身事外,城乡二元化之间固定的对立必然会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慢慢的融合起来。这个进程所需要的是农业也要与这个进程相适用,而不是用另外的借口保持自己的农业经营方式不变。 不仅因为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工人要从农民中补充,而大量的农民变成工人,又需要有与工业化进程相适应的农业(即用同样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的农业)的发展来补充。但是农村人口的数量众多,成为了农业转变生产方式以适应城市工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需要的桎梏。长期以来,资本的力量在工业领域中攻城掠地,在工业扎根的地方,造成一个个繁荣的大城市;但是在农村中,资本的力量碰到了众多分散的小农的强力抵抗,尤其是政策的保守,农村中存在的多年不变的承包制,使得农村土地的集中和规模化经营变得十分缓慢,并经常出现反复。于是,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内部要求,在这种小农制的经营体制下,竟然出现了世界上少有的奇特表现:本来应该体现在资本中的农业机械化,在面对分散的小块土地经营的时候,同样不得不采取这种分散化,所以,不得不采用了农机跨区作业的形式就作为一个农业发展上的世界奇观年复一年的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大事。内在的矛盾通过外在割裂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我们竟然还不自知! 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农业必须要根据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而发展,必须要通过自觉的实践措施来促进农业的规模化与集约化经营。任何抱有把农业当成经济危机过程中工人或者其他小资产阶级和小生产、小商人破产后的避难所的想法都是一种暂时的,但应该被抛弃的错误思想,都应该让位于由国家提供的保障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没有农民阶级的消失,怎么会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普遍对立?而没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普遍的单纯对立,又怎么会有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对于这个过程的理解,同时也是对于现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那些由这个进程所必然会引起的各种矛盾和现象的理解。比如在城镇化进程中所产生的高房价中关于人人有其屋的小资产阶级的谬论,就应该通过这个进程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性来解释。在这个进程中,应该要求的不是人人有其屋的这种通过房子把无产阶级固定在某一城某一地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而是指出无产阶级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自由迁徙以及与这种迁徙适应的大量的廉租房和租赁制度。 然而《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完全体现这样的一个辩证运动,反而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妥协。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在强化这些权利的同时,对于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土地集中方面的要求却讲得十分少。因此建立在这种以保护小农土地所有权基础上的农村经济政策,对于建立农业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的规模和集约化经营,对于资本的深入农村则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在这样的政策面前,小农分散经营的基础暂时得以保存。虽然现实中已经有许多农村的土地没有人经营了,但是这些分散到各处的土地对于土地的集中和规模化经营却是一种现实的强大的阻碍。实际上,即使政策给了许多优惠措施,给了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的保证,但是大多数的农民并不会甘心使自己固定在农业上,并专心的去经营这样的小农业。因为工业化的进展和商品市场普遍的竞争,已经把农民中的大部分劳动力吸引到了工业中去了;尽管有政策的坚强保证,但是这些劳动力一定会转变为城市工人,而不是使自己仍然成为农民。我们的理论和实践就应该自觉的认清这个趋势,并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为农民的转变创造条件。 在上面所讲的政策条件下,农业专业合作社如何能普遍的建立起来?即使有个别的农业合作社,并且这种农业合作社也能在一段时期内有一个局部的发展,但是这种合作社纯粹是分散经营的个体农户间的一种形式上的松散联合,基础依然是个别的分散的小农经营,所以,这种合作社的生产力的水平提高十分有限,抵御市场竞争的风险的能力也很有限。 政策中提出的另一种农业的解决方式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相结合。但是事实仍然是无奈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现实的小农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得也十分缓慢。原因当然还在于农业生产方式本身。因为现阶段的农业生产方式造成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在这种分散的经营水平上,即使有龙头企业的订单做保障,但依然不能使得农业本身的生产力水平得以提高,反而,这样的形式常常使得龙头企业和龙头企业的下游农户之间经常产生反复。因为市场竞争是不管龙头企业背后的小农的,只要这些龙头企业能够找得到更便宜的农产品,那么,这些建立在小农生产上的一种暂时的企业与个体农户的结合一定会由于农产品的成本太高而遭到破坏,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不是为了做善事,所以,龙头企业遇到另外的成本较低的农产品,这种以前的合同在到期的时候就要作废了,或者不到期,就已经被人为的破坏了。所以这样的农业形式完全取决于龙头企业的存在,完全取决于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一旦龙头企业竞争失败,受到最大损失的仍然是这些分散的小农。只有大农业才能真正适应这些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的发展要求。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有的措施几乎仍然是保障这个狭隘的农业基础的。虽然这里也体现了变化,比如新增补贴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种生产服务组织倾斜等等,虽然体现了这个方面的要求,但是农业的小农经营的退出机制别说建立起来,目前连影子还没有。这不能不说是农业生产中的不自觉,也不能不说是农业发展中的巨大的障碍。 所以,各种措施都是不自觉的维护这种小生产,不自觉的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中的进步则是自发的,困难重重的,如果不是国家的大量补贴,这种小农经营方式早就已经维持不下去了。但是这样一来,为了维护这个落后的生产方式,国家和社会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我们再看《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论述: “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引导农民调整结构,扩大紧缺、优质农产品生产,支持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生产。” 现在农业提高单产,部分靠的是科技方面的力量,主要靠的是种子的不断更新,更多的却是靠天气的风调雨顺,否则,这种靠小农辛勤劳作和分散投入所获得的成果是和巨额的国家投入不成比例的。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这种单产的提高是和成本的增加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和集中规模经营比起来,小农业的分散经营,使得投入由于分散也成倍增加,更别说随这种分散产生的农业机械的分散和小型化以及人力的分散和浪费了。在现在的农业经营体制下,小农户不会自觉的按照科学的种植方法进行种植。(参见:“中科院报告称中国农业经济水平比美国落后 100 年”。 http://finance.sina.com.cn/nongye/nyhgjj/20120514/023912054666.shtml ) 在现阶段整个社会经济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优势的情况下,不是靠资本的力量,靠资本的投入和更加科学合理的耕作手段的投入和应用,反而坚持农业的分散小农经营,不能不产生这样的必然结果。而且目前,进入农业的资本由于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土地的集中方法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小,还只能是自发的发展。种养大户在资金、技术、人才和土地使用上还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除了能够使得农村人口不致过快的流入城市,给城市增加太大的压力外,其他的所有方面都已经变成了阻碍农村生产力继续发展提高的障碍。 在这样的农业生产方式下,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十分缓慢,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基本上是与市场竞争相脱节的。粮食种植并不完全是为了市场,小农也不是为了更多的利润。国家年年对于农业的巨额投入,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的程度对比来说,完全是不相称的。相反,如果这些巨额投入不是徒劳的在小农业上做文章,那么,这些巨额的资金就能够为整个社会在工业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差别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更广泛的社会公共服务。 12287 亿元农业补贴完全可以使得社会的整个保障机制建立起来,也能够增加更多的公共事业。在这样的条件下,农业应该让给那些真正能够使农业生产力提高的那些人去经营。这样不仅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也为城市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更广大的市场,也促进了城乡对立的消除。当然,这一切措施不是一下子到位,但是目的总应该是明确的。 所以我们国家的政权本质要求:不是用巨额的投入来维护这种小生产,而是要用巨额的投入来创造条件,促进这种小生产的解体。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不是要保留农民,而是恰恰要使农民消亡。 四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一段内容仍然体现了抽象的普遍与具体的现实之间无目的的结合,仍然是抽象理论与具体经验的无目的的结合。这里仍然是只知道运动是必然的,但却不能理解这个必然的内容。所以,这样的必然对于我们来说完全成了一种强制,变成了一个命运,我们不得不去适应,不得不去屈服于这个命运,而不是去主动的改变和创造。所以,“不改革死路一条”就是对这个必然的一种被动的适应。但是,怎么改革和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呢?这个却没有任何具体的回答。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安排,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进行了论述。但是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论述中只体现了一个否定的过程,没有体现出这个否定之否定的肯定目的。所以,这种理论很像是单纯的无限进展。但是量的变化总会产生质的变化。结构调整的目的何在呢?而且,这种结构调整,除了对以前的经济结构的矛盾所产生的后果有一个经验的观察,却仍然缺少理性的自觉。所以,“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等等,本身是各个现实的企业竞争的必然,而且这个必然不能一直用经验的后果来验证,而必须是建立对必然进程的认识、理解和掌握上。因此这只不过是对处于各个社会分工之间的那些具体的企业之间互相盲目竞争的一个后果的经验总结和应用,这只不过表明这种竞争所产生的是普遍的经济波动和衰退,而理性的自觉的目的性则是要求通过这个过程,促进社会分工的演化和融合,为最终取消社会分工,并为更高一级的社会形态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但就是这个必然的否定过程,由于没有目的性,所以,可以看到,在现实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理论都出现了。正是这个没有目的的否定过程,给了我们上面所提到的和没有提到的那些经济学明星们得以肆意喧嚣的基地和借口。有反对国家垄断的,有赞成民进国退的,有不加分析就要把国企的利润分给所有“群众”的,有把贫富对立归结为政府腐败和垄断的等等,五花八门。但是除了对国家的指责之外,还说出了别的什么内容了吗?没有。但是只知这个否定的过程,也就忽略了否定的方向有两个,一是前进,一是后退;然而 , 作为经济学家的那些名人的言论却对于自己所呼吁的东西代表的是前进还是后退,根本还没有一个结合着目的性的认识。所以,目前的经济学思想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是一片混乱。而政府的政策措施仍然完全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作为政府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的本性,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推进企业在竞争基础上的垄断和垄断基础上的竞争是一个现实的选择。而且,政府还能够有意识的对那些无政府状态的自由竞争做出一些限制。但是政府的理论依据却仍然是和自己的实际行动不相称的,因为这种现代经济学理论所说的结构调整完全是抽象基础的产物,即是说,这种结构调整完全只是形而上学的只从推进生产力增长的角度来论述和看待问题的。所以这种结构调整的理论,主要不是为了通过结构调整所要达到的必然目的,即促进社会分工的演化和融合,从而为阶级对立的单纯和最后的扬弃打下基础,而主要是通过经济结构调整,达到继续增长的形而上学的单向目的。但是如果不知道经济中真正的结构是什么,那么,这种结构调整必然会重复在相对比较低的生产阶段所出现的矛盾,只不过范围更广,参与的企业更多而已。 作为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实践,虽然并没有完全理解自己的目的,但是却有着行动中的辩证法作为指导。因此,通过对内部的矛盾的外部表现的观察和总结,仍然能够使我们对全体有一个比较笼统的认识。因此,《政府工作报告》以以下论述中提出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等等虽然仍是对于否定过程的经验的反思,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因为这样的做法,本质上也是符合目的性的,但是这些看似自觉的行动,也是一定程度上的自发行为。因此,前面所讲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坚持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这里却在城镇化进程中要求在“ 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这里的措施,已经体现出了我们现阶段对于城乡对立的更深刻基础的认识仍然还不完全,因此在一个《政府工作报告》里竟然出现了互不联系的论述。所以,讲农村的时候不讲农村的生产方式和城镇的生产方式的联系,同样,讲城镇的时候,也不讲农村的基本经营方式,这里出现了割裂。 五是人才教育,人口管理,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这几个方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是分开讲的,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这些内容有些可以独立讲,比如人才教育是对于整个社会的,不仅工业化进程需要人才,而且农业现代化也需要人才,科研进步也需要人才。所以,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可以单独来讲。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卫生事业也是这样。但有些问题就必须要和前面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相互联系起来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比如说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这里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方面,就不能使人看到事情的全体。我们下面就比较详细的来讲房屋的问题。 马克思曾经说过:“ 我们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我们更加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 。”我们的现状就是这样。要想达到我们的远大理想,我们就得尊重现实的经济必然。所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我们自觉的促进资本的发展,为资本的发展扫除一切障碍,也是我们的本质的要求和行动。因为发展资本,同时也就是发展无产阶级的力量。但是一些人对于这个过程不能理解,只看到这个过程的一个方面,比如说只看到促进资本的发展的方面,而不能理解这同时也是促进无产阶级发展的方面,这同时也是扩大我们的社会主义基础的方法。所以,不能辩证的全面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中就会产生形而上学的观点,在现实中就会使持不同理论观点的人耽于意识形态之间的争论,而不能看到这些意识形态背后真实的经济原因。那么,这些争论不是一种往后的保守意识(幻想用各种措施来保持农民的存在,保持小资产阶级的存在,保持其他中间阶级的存在等等),就是一种越过现实阶段的必然性的一种形而上学的空虚理想的争论(现在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争,以及对于苏联的解体的不正确的理解,完全就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战争,但是真正应该面对的是现实本身。)。 因为对于我们来说: “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第 40 页 对于房屋的需求,是随着资本的推进,资本的量和资本的范围的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民工进城,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这些方面共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也增加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不仅对于房屋的需要也同时增加起来,而且地租的价格也要提高。 但是,无论怎么说,房屋作为一种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也要经过市场的竞争,不仅实现自己的内在价值,同样也要通过供给和需求表现出自己的波动的价格。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房屋不仅产生了强烈的需求,而且还产生了投机的需求,同时也就使房屋成了资本投机的对象。在需求和需求的满足之间,形成了投机的各种机会,大量的资本拥向这一行业,投机的活跃使现在的房屋价格上涨得更加迅速,以至于现实中的高房价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投机形成的。 这本来没有什么可神秘的。但是对于不理解这个实质的现代经济学家来说,对于这个由于市场竞争所产生的必然的现象来说,现代的经济学家那里就产生了五花八门的理论。 但是抛开所有这些迷雾,只要能够具体看一下,就知道,都是些什么人需要真正的具有七十年产权的住宅了。是那些进城打工的工人吗?不能说没有,但是这些能够购买住宅的人,在庞大的以流动为主,以自由迁徙为工人的生存条件的前提下的工人中,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说是因为工人的住房需求引起了对于住宅的大量需求,实在是一种为房屋涨价所选择的一个最不可靠的理由。其实,真正需要住宅的,大部分是由下面几部分人组成;一是资本家,他们有钱,但是这些资本家购买的对象,大部分是豪宅,而不是我们说的一般意义上的住宅;这些资本家也投资于普通的商品房,但这根本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机。二是那些在城镇里有固定工作的人;这个固定工作不是指一年两年,而基本上是一生,其实大部分就是说的那些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真正由于房屋的价格高涨所受害的人包括了这些人。三是一些算得上白领的打工者,他们由于自己的知识能力或者自己的社会关系或者自己的历史原因,他们的工作虽然也不断变动,但是基本上还是在一个固定的城市里工作和生活;这一部分人也是对房屋有真正的需求的人,这部分人也是房屋投机的受害者。四是由于我们国家的户籍制度和历史条件所造成的原因;这里包括一些受户籍限制的小商人、自由人、以前国有企业的失业者及其家庭成员等等,这些人也是房价高涨的受害者。这些人和农民一样,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会逐渐的变成具有迁徙自由的工人,他们中间只有极少部分人通过万分的幸运成为了资本家。 由此可以看出,这全部工作的人中间,真正对住宅有需求的人,是应该去掉中间的大部分工人的。而且,按照《资本论》和共产主义理论,共产主义运动的本质就是对于现实条件的认识。而我们现在的现实条件,恰好是资本的发展不仅在量上,而且在范围上还并不深入和普遍,无产阶级的力量还没有达到普遍,还存在着除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外的许多中间阶级。但是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唯一的步骤就是使阶级对立简单化,这种进程,是通过资本的不断深入发展来造成资本和劳动的对立的增加来实现的。这是一种必然过程,不管一国人民是否意识到。因此,农民转变为工人的进程和其他的阶级和阶层日益变成工人阶级,使得资本和劳动的对立日益简单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要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而不是从西方经济学的那种永恒的资本主义制度和那种抽象的理性人来看问题。 在我们国家,在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对立之外,由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还存在着大量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许多属于不同社会分工的不同阶级和阶层,在这种情况下,促进分工,也即是说使得资本的继续深入发展,并最终由于这种发展导致一些阶级、阶层的消亡,从而使整个社会达到资本家和工人的单纯对立,这种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我们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保证农民以及其他阶级和阶层的人能够迅速流动,能够迅速适应发展着的社会分工,这才是最重要的。而那种 居者有其屋 的想法则不过是一种把人固定在一个地方,限制人的这种自由流动的一种歪理和反动的言论,这样的言论不仅对于资本的自由竞争是一种反动言论,而且对于随着资本在不同行业之间的自由进出的无产阶级来说也是反动的。尽管这些言论常常套着关心民生的外衣,但是事实表明,这些价格高高在上的房屋根本不是为工人准备的,而只不过是为那些有钱人进行投机准备的。 所以,现在对于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来说,要发展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就不要说什么实现人人有其屋这样一个小资产阶级的幻想,而是采取现实的措施来解决由这个过程所造成的农民、自由民、小资产阶级在资本的推进过程中转变成工人的流动自由和工人阶级自身流动的自由。 在这一点上,我们国家的政策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区别已经明显的表现出来的了。 国务院通过多种措施限制房价,这只不过是一种意识到了后果的一种反作用力。一是遏制投机,二是防止那种经济泡沫(当然这种泡沫和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也有本质区别。因为用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来说,这种泡沫不是一种揣测,或是一种必然现实的名词叫法,而是一种由于投机和这些投机资本的崩溃导致现实的生产的周转的崩溃,从而导致现实的经济比例失调,造成经济危机的泡沫)。 国务院所进行的另一个做法,也是十分正确的;那就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这应该成为工人自由流动、自由从一个行业转到另一个行业,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国家保障,应该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行动。但这是我们国家出于自己阶级代表的本能制定了这样政策,这仍然不是一种完全自觉的行为;因为所有的论述都还只是对于过度投机的担忧,而不是从无产阶级的最终目的上来看待这个问题。 总结以上论述,自然会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要发展公共房屋租赁;二是要采取办法促进农民、工人的自由合理的流动;三是要建立比较合理的社会保障措施;四是大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这些都可以按照资本主义的方式来推进。但是在不同性质的国家,是自觉还是自发,是由认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共产党所领导的国家政权的自觉行动还是由那些为了维护自己的资本主义利益的国家政权在人民的斗争面前被迫采取保障措施,这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六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如果我们真正弄清楚了现实经济的各个条件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那么,对于这些关系的表现我们也就不会盲目,我们的所有政策和措施也一定会是与这些现实相符合,我们也不会产生任何迷茫和那么多混乱的思想。 但是前面对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分析已经表明了,对于我们正在从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我们的党和政府仍然处在表面的认识阶段,我们的社会思想意识仍然处在各种利益互相争吵的阶段。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中,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曾经深刻而系统的认识到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和条件,曾经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把正确的理论和现实相结合,取得了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但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面对我们曾经经历过了的那些曲折和挫折,我们不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去主动反思我们以往的实践经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是用这些宝贵的实践成果去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反而矫枉过正,在经济领域中完全抛弃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全盘接受了西方的那种形而上学的经济学理论。结果是明显的。西方经济学否定有阶级,否定有阶级斗争,所以,西方的经济学完全就只是从抽象的普遍作出一些假定,然后从这些假定中演绎出一系列不通的理论,而且,这些理论不能真正解释现实,用于指导现实,却不能使现实的经济运行也产生和形而上学的经济学理论一样的结果,而总是产生与理论所期待的目标相反的结果。形而上学的经济理论和方法,在通货膨胀时就要求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而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引起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又表明要实行货币扩张政策,在这样的没有任何出路的循环中不停的换着自己的借口,这样的经济理论和实践,简直就是儿戏。所以,在这样的单纯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所造成的后果,需要一系列其他的措施来进行纠正。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既然忽视了现实的真正的经济关系,那么,所有的理论都是为掩盖这些真正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对立而服务的。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下,资本成了永恒,小资产阶级也成了永恒,人与人的社会差别也成了永恒。资本家永远是资本家,工人永远是工人,小资产阶级永远是小资产阶级,农民永远是农民。于是,在前面那些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中,社会的主体全部变成了抽象的人民,没有对立,只有差别,没有对立的运动统一,只有差别的盲目生产与竞争。 这样的理论在现实中对同一个统一的现象会出现各种自相矛盾的解释。建立在掩饰现实矛盾的理论,毕竟不能取消现实的真实矛盾,所以,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矛盾还是会暴发,而且这种矛盾暴发还会因为这些毫无道理的理论所强加的措施而经常加速爆发。 但是这些西方经济学理论所造成的恶果已经逐步显现了。可以看到,一些人用西方的经济学理论抹杀了现实的阶级差别和对立,但是在现实中却到处呼吁要进行所谓的顶顶层设计,却到处要求国企实行私有化。本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但是却被这些人用形而上学的理论造成了互相矛盾的争吵,于是各种小资产阶级的言论纷纷出台,什么要取消国企,什么要为小企业大幅减税,什么要把外汇储备分给老百姓,什么要切蛋糕,或者同样的要先做蛋糕,或者抢蛋糕等等谬论不断出现。而我们的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党和政府,对于这些谬论却完全失去了话语能力,只有不断的进行妥协,不断的随着这些形而上学的理论去进行争辩和调整自己的思想和实践。 在这种只有差别,没有矛盾对立的思想下,是现实世界里各种混乱思想的互相交锋。各种妄想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的道德骑士纷纷粉墨登场,各种抹杀对立和差别的言论不绝于耳;于是在这种抹杀了社会经济条件所导致的各阶级的对立之中,在这种抽象的人民面前,使得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退化到了边缘地带,导致政府承诺和承担的义务无限大,却仍然在理论和实践上不能解决社会各种矛盾的产生和浅薄理论的不断泛滥。《政府工作报告》恰好体现了这种妥协思想。 因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建立在一些不现实,不同阶级利益基础的各项主张,与错误的经济学思想如何交织起来。在这样的混乱之中,统治阶级在自己的阶级本质性与西方经济学的那种抹杀阶级对立与阶级差别的理论和实践之间作了无目的的坚持和妥协。 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宣称自己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但是在实际的经济工作中却完全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思想,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一个讽刺。所以,当糊涂的茅于轼得意洋洋的说参加论坛的十分九都是西方经济学家,没有一个是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时,作为一个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统治阶级应该进行最深刻的反思。 按照我们国家政权的本质要求,我国政府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只应该承担与他的本质相称的权利与义务,都只应该主动的发挥自己的本质力量,都只应该站在自己所代表的本阶级的立场上来看待现实,来理解现实,来规划长远。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和政府在现实的各种矛盾面前,不能用妥协的思想来换取暂时的和谐,更重要的是要坚持理想和现实的统一。首先要把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的宽广眼光来对待现实中的一切矛盾和问题,既要认识到这些矛盾对立之间的统一,也要从共产主义的长远目标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所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的论述中,这些难题,这些不同领域之间的改革的要求,之所以会发展为十分紧迫的问题,当然是积累的结果,当然是与现实不相符合的政策互相矛盾的结果。我们这些年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这些成绩的取得同时也产生了极大的浪费。无论是摸着石头过河也好,还是不改革就死路一条来讲,这都是现实的逼迫,不是我们主动作为的结果。 温加宝总理在十一届五次人大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妥协。既对社会上的种呼吁做出了回答,也对现实的各种经济力量做了妥协。但是缺少的仍然是目的,缺少的是从现实中自然而然的指明的未来。改革是一个否定的过程。在进行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要求我们不是顺从这个过程,而是要在理解这个过程的前世、今生和未来的基础上,按照事情的本来面目,按照事情必然要走的道路和必然会达到的目标,指引着我们,充分发挥我们的积极主动性,用我们的全部热情和全部创造力在推动现实进步的过程中,实现我们自身的不断改变。一切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我们一定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念,认识、理解并指导我们的实践,我们一定能够从互相矛盾的观点中寻得到真正的真理,我们一定能够使社会的进程按照我们的预定目的得以坚实和稳步的推进,我们一定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一个胜利推向另一个胜利,我们一定能够通过几代人的有目的的行动,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个人分类: 政治经济社会|15 次阅读|0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