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人大经济论坛 标签 核物理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核物理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日志

分享 原子核物理
accumulation 2015-3-19 18:55
第一代核武器———用铀或钚制造的原子弹。制造技术已广为人知,无需进行核试验就可研制成功,这种武器的扩散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威胁。 第二代核武器———热核武器,即氢弹。研制氢弹需要进行广泛的核试验,经过50年发展,制造技术已经成熟,不大可能再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三代核武器———指效应经过“剪裁”或增强的核弹。研制这类核武器需要进行核试验,受到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限制。 第四代核武器———以原子武器的原理为基础,所用的关键研究设施是惯性约束聚变装置,其发展不受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限制。 在军事上,由于第四代核武器不产生剩余核辐射,可作为“常规武器”使用。这种核武器包括:干净的聚变弹、反物质弹、粒子束武器、激光引爆的炸弹、原子核的同质异能素武器等。 美、法、俄等国目前正在研究的三种第四代核武器为: 金属氢武器金属氢在一定压力下可转化为固体结晶体,在室温下无需密封就可保持很长时间,其爆炸威力相当于相同质量TNT炸药的25—35倍,已被列为美国国家点火设施科学计划的研究项目。 核同质异能素武器核同质异能素的能量量级约为2GJ/g,比高能炸药大100万倍,核同质异能素的核裂反应能量更大,高达80GJ/g。目前国外一些研究所正在系统研究核同质异能素的性质和释放能量的方法,美国和法国的有关研究机构正在进行研究,通过重离子碰撞或惯性约束聚变中微爆炸产生的中子脉冲进行核合成,可得到核同质异能素。像金属氢一样,核同质异能素武器身兼两任,可在常规武器和核武器领域双栖,既能当“常规武器”,也可作为“干净”氢弹的扳机。 反物质武器反物质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但进展缓慢。1986年,人类首次捕获到反质子,2002年较大批量地制造出了反氢原子。反物质与正物质相遇时,会在瞬间湮灭,释放出巨大能量,足以压缩钚或铀丸产生链式反应。只需几微克反物质,就可用作热核爆炸的扳机,或者激发出极强的X射线或Y射线。反物质在军事上有多种潜在用途,是目前正在研制的第四代核武器中最重要的一种,美国费米实验室、欧洲核子中心以及俄罗斯的高能物理研究所,都在进行反物质的生产和研究。 from 国防科工委网
个人分类: 原子核物理|0 个评论
分享 原子核物理
accumulation 2015-3-19 18:50
1.从铁到铀的元素是如何产生的? 2.核物理的发展历史; 姓名 职称 指导的论文题目 备注 联系方式 高春媛 副教授 极端条件下强子物质中强子的性质与状态方程 文献阅读 62759786 Gaocy6858@sina.com 姚淑德 教授 ZnO 及相关材料微结构的离子束研究; 62757534 sdyao@pku.edu.cn SiC 等聚变堆材料的辐照损伤研究 钱思进 教授 网格计算技术在物理或其它学科中的应用 可指导一篇以上论文 62755139 sijin@hep.pku.edu.cn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CMS实验的物理分析 郭秋菊 副教授 核科学科普 62755403 qjguo@pku.edu.cn 放射性气溶胶粒径分布测量方法的建立 中尺度大气氡输运模型的研究 内照射辐射剂量评价方法研究 孟杰 教授 原子核的手征性 62765620 mengj@pku.edu.cn 中子星等致密物质研究 相对论多体理论研究 天体物理相关的核物理研究 宇宙中的元素合成 原子核的晕现象 许甫荣 教授 原子核结构理论研究 原子核奇异性质研究 62758994 frxu@pku.edu.cn 王思广 副教授 多道能谱分析 62753888 siguang@hep.pku.edu.cn BESIII实验数据物理分析 张双全 副教授 三轴形变和手性原子核 巨共振中的共振阻尼研究 2位 62767013; 13520208107 sqzhang@pku.edu.cn 葛愉成 高工 阿秒和飞秒超快速测量方法研究 62761194 gyc@pku.edu.cn 赵子强 副研究员 离子束、团簇离子在纳米表面加工的研究及应用 62755363 zqzhao@pku.edu.cn 离子束在光子晶体研究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抗辐照损伤机理的研究 颜莎 高工 强脉冲离子束热力学效应的模拟计算 要有编程基础 1人 62751879 syan@pku.edu.cn 强脉冲离子束应用 1人 自聚焦微米离子束研究 1人 樊铁栓 教授 聚变等离子体的中子诊断实验 62760299 tsfan@pku.edu.cn 核反应与裂变物理的理论计算 中子与等离子体物理的蒙卡模拟 王宇钢 教授 离子束在纳米、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申请出国留学及继续攻博的优先 62755406 ygwang@pku.edu.cn 离子束材料改性及辐照损伤的机理研究 刘克新 教授 离子源物理及技术 62758528 kxliu@pku.edu.cn 束流脉冲化技术 陈金象 教授 飞行时间测量中子能谱 62755474 chenjx@pku.edu.cn 俎栋林 教授 用于便携NMR谱仪的开放式磁体设计研究 62755625 dlzu@mpe.pku.edu.cn MRI脉冲序列设计及优化研究 MRI低噪声前置放大器设计研究 MRI-MOUSE磁体系统设计及研制 马宏骥 高工 卢瑟福背散射及沟道测量系统的(计算机控制)升级改造 62751882 hjma@pku.edu.cn 黄斐增 副研 放射治疗X射线能谱的数学建模 62756669 huangfz@pku.edu.cn 放射治疗的剂量计算模型 王晓钢 教授 1. 偶极场中的带电粒子运动及在卫星防护方面的应用 62756383 xgwang@pku.edu.cn 2. 复杂等离子体中杂质与位错的影响 陆元荣 高工 射频加速结构模拟研究 62755023 yrlu@pku.edu.cn 薛建明 副教授 计算机模拟技术 62758494 jmxue@pku.edu.cn 赵捷 讲师 加速器自动控制与束流诊断系统设计与仿真 62751881 zj@pku.edu.cn 彭士香 副教授 磁场和气压对离子源的放电和离子束引出的影响 动手能力强 62760060 sxpeng@pku.edu.cn 引出电场结构对束流的影响(模拟) 张国辉 副教 中子核反应实验测量 62767360 guohuizhang@pku.edu.cn 屏栅电离室可视化数据处理 中子核反应数据 理论计算 包尚联 教授 PDT(Photo Dynamical Therapy)临床应用剂量学研究 62751880 bao@pku.edu.cn 显微镜细胞成像图像处理和软件实现 颜学庆 副教授 超短超强相对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产生高能粒子的机制研究 贺贤土院士亲自指导 62755023 x.yan@pku.edu.cn 惯性约束核聚变快点火用高能粒子的产生 高能量密度物理 叶沿林 教授 反冲质子探测系统的模拟计算研究 1位 62761193 yeyl@pku.edu.cn 前向多中子关联谱仪的模拟计算研究 2位 宇宙线的精确位置测定 1位 电阻性硅微条探测器测试 1位 敲出反应的Glauber模型分析 1位 华辉 副教授 闪烁探测器的研制 1位 62751883 hhua@hep.pku.edu.cn 17Ne的结构研究 2位 郑涛 副教授 原子核集团结构研究 62762662 tzheng@hep.pku.edu.cn 位置灵敏探测器研究 金属纳米结构研究 飞行时间谱仪应用 李智焕 副教授 用于奇异核β衰变研究的新型β探测器研制 1位 62751833 zhli@hep.pku.edu.cn 中子探测系统的效率研究 1位 21N的结构研究 1位 李湘庆 讲师 聚变中子发射机制实验研究 1位 62751883 Lixq2002@hep.pku.edu.cn 中子谱测量与理论计算 1位 葛榆成 副教授 多路集成的电子学系统研究 1位 62761194 gyc@pku.edu.cn 光电倍增管高精度能量信号读出 2位 鲁向阳 教授 谐振腔中二次电子发射过程研究 62767161 xylu@pku.edu.cn 光阴极电子枪驱动激光的引导与监测 纯铌超导腔表面性能改进 全胜文 高工 超导腔高阶模耦合器改进研究 qsw@pku.edu.cn
个人分类: 原子核物理|0 个评论
分享 原子核物理
accumulation 2015-3-19 18:39
原子核存在极限 1.原子核的高自旋运动 2.原子核的分子态结构 3.Ab-initio核结构计算 4.能量密度泛函理论
个人分类: 原子核物理|0 个评论
分享 原子核物理
accumulation 2015-3-19 18:23
量子多体理论、强相互作用、奇特原子核结构、超性能计算方法等方面的科研工作。理论研究滴线区原子核的各种奇特结构与衰变以及对天体过程的影响。从物理第一原理出发,发展基于现实核力的连续谱ab-initio壳模型,研究滴线区原子核的各种激发及跃迁;发展坐标空间连续谱能量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滴线核弱束缚量子体系;发展推转/角动量投影Skyrme-Hartree-Fock-Bogoliubov模型,通过不稳定核的低位态谱学,研究滴线区核结构及连续谱影响;发展原子核集团结构模型,研究原子核分子结构态及其衰变。
个人分类: 原子核物理|0 个评论
分享 原子核物理讲座
accumulation 2015-3-19 10:40
1)从理论上处理原子核内部结构的要点是什么? 2)目前认识到的原子核结构都有哪些主要表现形式 3)核物理研究目前还有哪些热点课题?
个人分类: 原子核物理|0 个评论
分享 核物理前沿讲座
accumulation 2015-3-13 15:26
1.讲座简介 2.核科学、核能与核天体物理 3.荷能离子技术在纳米、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4.磁约束核聚变能源及面临的挑战 5.核物理中的若干前沿问题 6.核医学物理 7.中国高能物理的现状和未来 8.核科学技术 9.放射性核束物理的热点问题 10.激光加速器及其应用 11.射频超导加速器及其应用 12.LHC物理
个人分类: 原子核物理|0 个评论
分享 原子核物理
accumulation 2015-3-13 11:49
1.核力作用半径对于轻核与重核的系统性变化; 2.电四极矩与原子核形变、Q值的正负; 3.原子核的高自旋、高角动量与自旋同核异能素; 4.原子核基态的形状—电四极矩;
个人分类: 原子核物理|0 个评论
分享 原子核物理
accumulation 2015-3-13 11:09
1.同位旋相似态的普遍存在表面核力近似与同位旋无关; 2.光致裂变—光致裂变的截面一般都比较小; 3.高能粒子和重核作用:将靶核打散—不再是核裂变而是散裂反应; 4.重离子轰击重核时,融合在一起的复合核有很高的激发能,核裂变是复合核衰变的主要方式; 5.裂变势垒高度—重核的裂变势垒比较低; 6.为什么热中子能引起235-U裂变而不能引起238-U裂变; 7.激发能与裂变势垒的比较; 8.快中子诱发238-U(n,f)裂变的反应阈能; 9.裂变概率:裂变截面与反应截面之比; 10.复合核激发能的计算;
个人分类: 原子核物理|0 个评论
分享 原子核物理
accumulation 2015-3-13 10:59
1.偶偶核自发裂变半衰期的变化规律; 2.原子核內禀性质:自旋、同位旋、同位旋的投影; 3.同位旋的叠加(两核子体系):同位旋三重态、同位旋单态; 4.原子核自发裂变的势垒贯穿; 5.原子核诱发裂变与裂变截面; 6.有阈裂变:快中子引起的核裂变; 7.238-U快中子裂变截面; 8.能量很高的带电粒子甚至可以引发Cu的裂变;
个人分类: 原子核物理|0 个评论
分享 原子核物理
accumulation 2015-3-13 10:50
1.重原子核:α衰变与自发裂变的竞争; 2.费米子与玻色子的判断方法否定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3.原子核的同位旋:同位旋矢量、原子核的总同位旋; 4.自发裂变的分支比; 5.252-Cf自发裂变比3%,254-Cf自发裂变比99.7%; 6.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有对称相处的趋势—对称能—引入同位旋; 7.β稳定线—经验公式; 8.原子核內禀性质:同位旋;
个人分类: 原子核物理|0 个评论
分享 核物理研究前沿和应用
accumulation 2015-3-12 20:07
1.超重核(超重稳定岛)、高自旋核(核同核异能态)在宇宙中的合成? 2.中子星—中子平均寿命900s—中子星的稳定存在?质子星? 3.快堆提取239—Pu—Pu原子弹;
个人分类: 原子核物理|0 个评论
分享 核物理研究前沿和应用
accumulation 2015-3-12 20:06
1.核技术找到雾霾的来源; 2.核能水面和水下应用; 3.核能空间应用; 4.238-Pu同位素电池—好奇号火星探测车; 5.嫦娥三号使用了同位素热源; 6.快堆加入核燃料循环; 7.宇宙射线核材料探测; 8.激光加速器—小型化; 9.不稳定核区的核物理—新的幻数与超重核;
个人分类: 原子核物理|0 个评论
分享 核物理研究前沿和应用
accumulation 2015-3-12 20:00
1.加速器的应用; 2.直线加速器与回旋加速器; 3.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嬗变装置; 4.空间辐射效应地面模拟; 5.质子和重离子治癌; 6.电子加速器—半导体掺杂; 7.放射性和爆炸物检测; 8.中子散射和同步辐射;
个人分类: 原子核物理|0 个评论
分享 核物理研究前沿和应用
accumulation 2015-3-12 19:55
1.核技术应用:核能、核医学、核分析技术、环境应用、材料检验与改性; 2.中国核电:2%; 3.通过对吸收中子核素的含量比例测定原子弹的威力; 4.能量—裂变碎片的速度—碎片减速过程产生热量; 5.核燃料循环—核燃料与核废料的处理流程; 6.中国在外国建设核电站与高铁; 7.热堆—压水堆—实验快堆; 8.快堆:快中子轰击238-U产生239Pu;
个人分类: 原子核物理|0 个评论
分享 核物理研究前沿和应用
accumulation 2015-3-12 19:39
1.加速器产生质子,打靶产生不稳定核素; 2.恒星中的中子源有多强; 3.对核反应和核结构到达中等质量区的从头计算; 4.中子星的状态方程; 5.中子星的条件; 6.r过程丰中子区; 7.滴线的新作用; 8.放射性核束加速器;
个人分类: 原子核物理|0 个评论
分享 核物理研究前沿和应用
accumulation 2015-3-12 19:27
1.晕核、幻数的消失—单中子操作; 2.原子核激发能随中子数的变化,在远离核32Mg处,幻数的现象消失; 3.超重元素与长寿命超重稳定岛; 4.丰中子炮弹打丰中子靶—超重核的合成; 5.中微子的反应截面低; 6.β衰变产生的中微子—核电站处有中微子; 7.利用中微子探测核反应堆的运行状态; 8.沿海中微子探测的GPS—探测核潜艇;
个人分类: 原子核物理|0 个评论
分享 核物理研究前沿和应用
accumulation 2015-3-12 19:18
1.电子中微子、中微子有微弱的质量; 2.电子中微子衰变为其它中微子,探测器只能探测到电子中微子—中微子振荡; 3.不稳定核素的新规律:不可压缩性的打破、幻数的变化和破坏—新的幻数和简并; 4.单中子操作:远离稳定线的核素、核天体物理路径; 5.高自旋、壳结构的减弱、超重核、中子快速俘获过程、中子慢速俘获过程、质子快速俘获过程; 6.超新星爆发反应的能量比加速器低; 7.原子核的精确计算—量子力学计算原子核; 8.计算机模拟核物理过程—核武器;
个人分类: 原子核物理|0 个评论
分享 核物理研究前沿和应用
accumulation 2015-3-12 19:12
1.探测能量越高,波长越短,看到的物质的尺度就越小; 2.核素图—比结合能图; 3.丰中子核与丰质子核; 4.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核素稳定的边缘; 5.中子滴线与质子滴线; 6.超重核素—库仑斥力导致的裂变位垒—自发裂变; 7.天体核合成模型—核物理输入量—理论语言的核素丰度与天体物理观测的核素丰度比较; 8.核装置的模拟数据与核装置的运行数据—数据库;
个人分类: 原子核物理|0 个评论
分享 核物理研究前沿和应用
accumulation 2015-3-12 19:05
1.地球上的92种自然元素—宇宙中的元素—超重核合成; 2.加速器的加速原理; 3.核物理规律与核技术应用的历史; 4.广:核天体物理—宇宙中的核合成过程、核合成的路径、恒星元素分布的图样、太阳中微子; 5.奇:放射性核束物理、放射性核束的奇异性质—晕核、高温高密、高自旋、高同位旋等极端条件下的核物理; 6.用:核技术应用、核医学、核能、核安全、核数据库; 7.核能百万倍的放能方式; 8.核天体物理:温度导致元素合成;
个人分类: 原子核物理|0 个评论
分享 核物理研究前沿和应用
accumulation 2015-3-12 18:55
1.测量太阳中微子产生的截面; 2.核天体物理反应; 3.能源结构与环保;煤——石油与天然气——核能; 4.能源消费与“中国威胁论”; 5.核电站的清洁、高效、安全—裂变速度快慢、射线穿透能力—探测器; 6.核技术分辨—探测雾霾的来源; 7.核结构与新型核能源的研发; 8.从放射性到加速器;
个人分类: 原子核物理|0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5 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