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纺织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悬赏 求 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2012 - [悬赏 200 个论坛币] 悬赏大厅 瞻前顾后 2013-4-25 2 1223 秋风若飞 2015-11-1 22:47:38
纺织成衣类服装行业分析报告汇总 行业分析报告 sun_man 2008-8-28 15 14351 summer1992 2014-2-6 14:55:19
2013年纺织、家电数据库 attachment 金融工程(数量金融)与金融衍生品 pangqiu2011 2013-1-23 7 1454 yangjunjarry 2013-11-27 20:22:57
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解读及银行面临的机会与风险提示 attachment 行业分析报告 bamboo828 2013-2-5 1 1327 shimano1986 2013-3-29 10:20:24
我国纺织化纤业正转型升级 涤纶占世界总量七成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minnesota 2013-3-27 0 1065 minnesota 2013-3-27 22:09:31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汇总(共9篇近700页) attachment 行业分析报告 ch0ffee 2008-9-5 27 6952 不加柠檬 2012-10-24 10:56:05
联合证券-服装纺织:我国服装市场容量有多大-090526.pdf attachment 行业分析报告 xumw128 2009-5-27 11 4075 bbz143 2012-6-2 14:50:15
[下载]2009年纺织服装业现状与投资策略分析(广发) attachment 行业分析报告 saviola_258 2009-5-11 18 4452 plapla77 2012-4-27 10:23:34
纺织服装行业分析报告 attachment 行业分析报告 12楼 2007-10-19 21 5441 husijie 2011-12-25 15:41:06
纺织服装分贸易方式统计表 attachment 数据交流中心 xuehe 2007-8-13 7 2633 Sophy0827 2011-12-14 10:15:46
2006年4月份钢铁行业、纺织行业分析报告 attachment 行业分析报告 cctv5share 2006-7-28 2 2272 yuqian 2011-10-23 19:13:17
浅议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chenfang 2006-7-18 7 4105 lx-wen 2010-12-4 15:26:54
2009年纺织行业及相关子行业分析(非券商来源) attachment 行业分析报告 guxibo520 2009-5-14 18 4472 feierwym 2010-10-19 13:28:14
2008年纺织行业报告-刚才没有成功 attachment 行业分析报告 蛇狼 2008-6-3 42 7093 shenjy 2010-5-21 15:31:02
想成为行家里手型的纺织服装贸易商,应该具备哪些知识? 爱问频道 migacal 2009-5-30 4 1661 liu4562 2010-1-4 15:18:29
高盛-中国纺织服装和鞋类-2008年11月 attachment 行业分析报告 donway 2009-5-14 1 2155 whitedolphinz 2009-6-9 09:10:00
[分享]中国纺织行业报告(2007) attachment 数据交流中心 qinglei 2008-4-26 3 1823 sunjing1984811 2008-8-14 15:04:00
[下载]浙江省纺织行业季度跟踪分析报告2008年1季度 attachment 行业分析报告 想飞翔的猪 2008-7-20 5 2531 passenger 2008-8-1 09:31:00

相关日志

分享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形成与功能分析
liuzhengming 2013-8-23 10:36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形成与功能分析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形成与功能分析 摘要:本文从区域核心要素的孕育、培养角度分析绍兴纺织产业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此揭示区域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创新网络作为中小企业利用外部资源的平台,具有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 社会 分工、提高创新发生频率、促进创新资源的共享、节约交易费用、加快创新资源的流动和提高区域产业整体 竞争力 等作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      以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为中心的30分钟车程的地域内,集聚了从事纺织产品生产、贸易、中介服务等领域的大量中小企业。到2003年底止,绍兴县拥有各类纺织生产企业4085家,从业人员15.8万人;销售企业1万多家,从业人员几十万。2003年全县实现纺织业产值660.2亿元,销售收入640.8亿元,利润30.5亿元,分别占到全县 经济 总量的74.8%、74.4%和65.7%。2003年,绍兴县纺织产业自营出口23亿美元,产品销往亚洲、中东、非洲等157个国家和地区,在中低档产品市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绍兴轻纺产业的竞争力源自于大量关联企业和机构在域集聚所形成的创新网络。它形成了从面料开发、印花设计、化纤纺纱、坯布织造、布料印染、染料生产、纺机制造、服装加工、信息服务,到产品销售的分工与合作体系。这种网络作为技术外包、人才交流、加工外协、信息共享、产品销售等外部平台,是广大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境,也是在市场竞争过程逐渐形成的。网络的形成是生活、文化、经营和技术活动相互融合的过程,也是营销与生产的镶嵌过程。      一、绍兴纺织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的形成      绍兴纺织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的形成最根本源于历史纺织文化积淀所孕育的大量企业以及企业家,在核心要素市场网络的作用下,充分整合企业、企业家、科研机构、 大学 等社会资源,在ZF扶持的催化作用下,网络最终形成。      (一)历史纺织文化的积淀,孕育区域纺织产业集群的核心要素   绍兴县作为一个轻纺大县,有着厚重的纺织业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史籍载,绍兴境内丝织业自越王勾践“劝农桑”、西施浣纱、勾践夫人自织后,民间历来重农桑、事机织,以此为生,所产丝绸以数量多、质量优、名品迭出著称。在漫长的历史中,蚕桑养植和纺织一直是绍兴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绍兴的居民因而得以积累起相当丰富的纺织经验和技能,形成了纺织产业所必须的一系列“专业性或特定性要素”。这种特定性要素是固化于历史积淀下来的纺织文化之中,具有“非竞争性”或集群网络区域内企业的核心要素,它们是无法从要素市场公开买卖获得,也不容易流失,因此成为该地区核心竞争优势的源泉。      (二)商贸与产业的镶嵌,构筑市场网络,孵化核心要素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发展得益于中国轻纺城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早在1985年绍兴柯桥就自发形成以交易布匹为主的农村集贸市场,“布街”,主要交易乡镇企业的纺织产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交易越来越红火,交易规模逐步扩大。1987年,在“布街”基础上扩展了第二代的西区交易市场。1988年10月1日,在ZF部门的牵头下,柯桥轻纺市场(中国轻纺城)应运而生。接着,第三代的中区和东区(1991、1992年)以及第四代的北市(1992年)和西市(1993年)相继建成,终于在绍兴柯桥本地组建了由东、中、西、北四大交易区19个专业市场为主体的核心市场网络。其中,含纺织品市场13个、轻纺原料市场1个、纺机及轻工类产品市场5个,它们在区域内既独立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区块,又遥相呼应、相互配套,编织成一张规模庞大的纺织品及相关原辅材料交易流通的市场网络。   中国轻纺城市场及其网络实际上是一个没有切入门槛的营销平台,正好为广大农民企业家、中小企业来提供了很好的市场渠道,使得大批具有一定技能的 创业 者得到了锻炼。轻纺城对绍兴产业集群产生的作用概括起来有:   1.信息的集聚与扩散的作用。专业市场周围因其拥有大量的 经营者 和客流量,集中了上万种商品于同一场所进行陈列和交易,由于其特有的市场组织形式和近乎完全竞争性,商品的交易过程都是公开进行,起到商品、技术和市场供求的信息集聚作用,是广大中小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重要场所。   2.专业市场是吸附小企业的市场磁铁。小企业没有自己固定的营销渠道,尤其是家庭工业更是依靠专业市场这个营销渠道,有60%以上的中小企业是依靠专业市场销售产品(池仁勇,2004)。   3.专业市场成为人员交流、产品交换、技术交易的重要结点。中国轻纺城作为纺织品交易场所,吸引了大批试销新产品的企业家,也是科研机构寻找科技成果需求方的场所,更是产品采购者的乐园。所以,中国轻纺城成为连结企业、科研机构、客户以及中介的纽带。 (三)政策催化,基础设施完善,给“核心要素”注入新的活力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培育发展及其功能的充分发挥是在绍兴县各级ZF政策的积极引导和管理的作用下进行的,与绍兴ZF努力营造宽松、开放的大环境以及在鼓励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创新的政策分不开的。为了促进绍兴地区纺织产业技术创新,该县ZF先后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华大学等多家著名院校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通过“ZF搭台,企业唱戏”等多种渠道密切产学研关系,为企业与科研机构构建创新协作网络创造了条件。同时,地方ZF还制订有效的政策措施激励企业创新。例如,针对国内外市场不断变化对纺织业的挑战,绍兴县组织开展了以产品升值、市场扩容和企业增效为主要目标的企业“双开年”活动。针对要素制约对纺织业发展的影响,结合新一轮产业升级,该县近期又组织开展了“双高一新”(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新产品)面料竞赛活动,通过抓示范、抓激励,引导纺织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1998-2002年共组织实施省级以上新产品开发计划项目240项。2003年又新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61项,其中国家重点新产品6项、省级新产品55项,大大提高了全县纺织品档次和纺织业整体效益。每年专拨150-200万元科技经费,扶持纺织面料创新科技攻关工程实施。2004年,他们又以推进“染整革命”为重点,扎实开展纺织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邀请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东华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纺科院等院系的印染行业专家教授进行专题研讨,在此基础上,积极 探索 实施面向全国招标的纺织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扶持实施纺织产业十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快了高新技术在纺织产业上的推广和应用,加速了该县纺织产业升级。      (四)科研机构的融入,产学研合作,编制创新网络“结点”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还包括科研机构,调查显示,国内有很多大学和科研院所与该产业集群中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与经常合作。例如,大和印染服装集团公司、天马集团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出计算机自动调浆控制系统,填补了一项国产化的技术空白。宇华布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强强合作成立了“宇华”纺织品研究所;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东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及北京机床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进行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并设有北京理工大学华能机电研究所;绍兴轻纺科技中心更与十多家知名院校协作设立了绍兴虚拟纺织科学研究院。到2003年底,全县已有各类技术开发中心131家,其中厂办研究所或技术中心91家。企业、大学、研究所之间通过各种产学研合作把整个技术创新网络中的结点连接起来,把全国技术整合到绍兴产业集群中去。         二、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主要功能      如上所述,各种类型机构在技术创新链中分工与合作所构成的关系连结,构筑了产品、知识、信息、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流动为纽带的灵活、高效的区域网络系统。这个系统产生了极其显著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促进社会分工,减少交易费用,提高区域竞争能力。      (一)促进社会分工、提高创新效率   创新网络为市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方便了各种机构、人员之间的交流,因而促进资源的流动。尤其,对于内部资源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寻找外部合作的信息搜索成本、契约成本和时间成本大大降低,激励它们技术外包。而对于技术供给方的科研机构来说,技术外部需求的增加产生外部合作的利益驱动,激励寻找合作项目的积极性。技术交易的结果有效地促进了社会技术分工与合作机制的形成,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提高技术创新 成功 的概率。      (二)促进产品信息和市场信息的流动,创造更多的创新机遇   位于集群网络内的中国轻纺城不仅是纺织产品的集散中心和营销网络,更是产品与技术信息的窗口,绍兴纺织企业可以通过轻纺城来获得大量的市场信息和产品信息。而这些信息通过又通过人员的流动、接触,在网络各个结点之间迅速传递、扩散,从而中小企业有条件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及时市场信息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创新机会、避免了集群内中小企业的重复开发和过度竞争。同时,中小企业依据轻纺城提供的及时、准确、可靠的产品和市场信息,积极开发各类差别化的产品和生产工艺创新,既适应了市场中多变的需求,又形成了企业的独特 品牌 和核心竞争力,也增加中小企业各项创新活动的投资回报。      (三)促进了创新资源的流动和共享,节省了企业创新成本   绍兴纺织产业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使原本各自为营的行为主体通过各种网络关系联接起来,并且借助网络化的协作实现共同创新。创新群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使得分属于各个小团体的稀缺资源也因结点间的合作需要而被聚集起来,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它们的功用。因此,企业依托集群网络可以便捷地共享网络内不同主体的创新资源,有效地整合区域内外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为本企业的创新活动服务。网络合作不仅大大节省了创新成本,降低了创新风险,而且充足的资源支持也为更多创新项目的成功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四)提高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   企业集群网络使得原本孤立、分散的中小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网络化的协作,使得区域内频繁开展各类创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极大地满足了绍兴中小纺织企业对纺织印染新产品、新技术的迫切需求,提高了绍兴县纺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王尉东,2003)。创新网络对绍兴地区纺织产业竞争力的贡献也通过规模效益表现出来。产业集群作为一个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的网络,实际上表现为外部化的大规模专业生产,这种规模生产与大企业的不同之处是柔性组织方式。它融合了大企业规模生产与小企业竞争性以及灵活性的优点,是整个产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三、结论      综上所述,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是在传统纺织文化积淀过程中孕育产生的核心要素经过孵化、培育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这种网络是一个区域创新系统,对推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是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一种治理结构,节约交易费用、产生外部规模效益,尤其,对同业中小企业集中的地域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要真正成为一个区域创新网络,不是各种机构的简单扎堆,而是,各种结点的有机联接。网络中结点的联接、互动是促进创新资源共享、促进区域分工与合作、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创新发生频率、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源泉。因此,区域创新网络治理的关键是增加结点资源,同时,强化结点的互动。          金祥荣,朱希伟.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一个历史与理论视角的考察,经济研究,2002(8).    王尉东.区域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维持—以绍兴轻纺集群为例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4).
个人分类: 产业经济|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