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公信力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许小年:改革的路线图与公信力 制度经济学 zhangjingtao 2013-1-15 4 2237 潭生.经济学笔记 2014-11-26 19:05:27
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难产 爱问频道 xwk7905 2013-4-19 1 1339 dwg 2013-8-21 00:13:43
悬赏 求:国际贸易——理论 政策 案例(第三版) - [悬赏 124 个论坛币] 悬赏大厅 帅到被追杀 2013-6-20 0 822 帅到被追杀 2013-6-20 17:12:47
悬赏 求《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与公信力研究》喻国明 - [悬赏 300 个论坛币] 悬赏大厅 爱TA 2013-6-15 0 1030 爱TA 2013-6-15 08:36:56
张维迎:学者要有公信力 我不与无耻的人论战 attachment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蓝田日暖29 2004-9-29 12 4746 asdlwj 2011-10-1 21:28:07
【转】房地产数据公信力再次遭到严重质疑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sh1120 2010-3-3 0 1070 sh1120 2010-3-3 08:41:07
决策听证是个好制度 千万别丢了公信力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fgq5910 2009-12-17 1 1043 玫瑰猴 2009-12-17 16:01:37
海口工商局复检再损政府公信力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邓光亚 2009-12-7 0 1155 邓光亚 2009-12-7 23:00:50
京华时报:砒霜门考验权威部门公信力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fgq5910 2009-12-3 2 1034 fayedi 2009-12-3 11:35:55
一个有砒霜一个没砒霜 农夫山泉事件看政府公信力 休闲灌水 kissmydog 2009-12-1 0 1096 kissmydog 2009-12-1 13:45:26
新民晚报:公文抄袭成风有损政府公信力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fgq5910 2009-11-13 1 1409 marywoo 2009-11-13 01:25:40
广州日报:修复“钓鱼”事件对政府公信力的伤害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fgq5910 2009-10-27 0 1120 fgq5910 2009-10-27 10:44:28
专家:“钓鱼执法”让公众质疑行政机关公信力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fgq5910 2009-10-20 3 1138 金戈一杰 2009-10-20 16:13:14
建设政府公信力提升环北部湾软实力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piaopiaoxiyu200 2008-3-27 0 2303 piaopiaoxiyu200 2008-3-27 21:29:00
[求助]请问有没有人知道spiller的有关公信力的模型呢? 制度经济学 ffan 2008-2-14 0 2172 ffan 2008-2-14 04:58:00
[转帖]大学公信力为何下降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popohcp8404 2007-11-17 0 1203 popohcp8404 2007-11-17 08:18:00
[原创]5.30股指大跌,大跌的还有政府的公信力 学者专栏 山与玉来 2007-6-2 8 2856 surui5758 2007-6-7 14:14:00
[原创]5.30股指大跌,大跌的还有政府的公信力 金融实务版 山与玉来 2007-5-30 2 1626 x85c 2007-6-1 16:43:00
[转帖]如何规避政府角色的偏移与公信力的缺失 区域经济学 cnsonny 2007-5-7 0 2400 cnsonny 2007-5-7 22:46:00

相关日志

分享 《新京报》认定熊丙奇为“上海交大教授”或有损媒体公信力
大庆商江 2015-2-28 08:37
《 新京报 》认定熊丙奇为“ 上海交大教授 ”或有损媒体公信力 【仅供教育研究参考。初稿,待充实修改完善】 《百度百科》介绍,《新京报》是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两大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综合类大型城市日报,于 2003 年 11 月 11 日正式创刊,是中国第一次两个党报报业集团合作办报,是中国第一家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跨地区经营的报纸,是一份高度密集覆盖北京市场的强势新主流纸质媒体。《新京报》具备鲜明的城市特色,强烈的时代意识,浓郁的北京风味。《新京报》拥有中国最优秀的报业管理团队和人才队伍,以“负责报道一切”为办报理念,以娴熟创新的专题策划见长。作为开启北京报业新格局的主流媒体,《新京报》依存于灵敏的市场化意识,依存于无穷无尽的团队智慧,已经成为中国报业最有影响力、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2006 年,时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的熊丙奇在博客宣称:“我不是教授,连教师也不是”。 我们假设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熊丙奇不撒谎,那么 《 新京报 》认定熊丙奇为“ 上海交大教授 ”就是《 新京报 》一厢情愿公开造假,或有损媒体公信力。举证如下: 2010 年 9 月 13 日 ,《新京报》(熊丙奇)《 严格导师制,进行过程淘汰 》:我国应建立真正意义的、完备的导师制,赋予导师充分的权利,同时明确导师的责任。就是让导师拥有招生自主权、教育自主权、学术管理自主权,对应这些权利,要求导师对招生质量负责、对每个学生的培养质量负责。具体而言,学生入学后,每一年导师都应要求学生将该年的学习与工作写成一篇论文(报告)参加导师组织的答辩,如果答辩不通过,就有可能被要求退学回家。 同时,成立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对教授的教学质量和学术贡献进行同行评价,并接受各类针对教授不端行为的申诉,并独立调查,严肃处理。当责权利明晰后,导师的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才会凸现,导师才能获得尊重,这是导师制的灵魂所在。假如我国大学也有这样的考查、评价以及基于考查、评价结果的淘汰,那么,一名不合格的学生是不可能熬到 8 年才被清退的。(● 熊丙奇,上海交大教授、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 2010 年 11 月 10 日 ,《新京报》(熊丙奇)《华中科大何时才“最终处理”肖传国》: 11 月 4 日 ,肖传国案二审宣判,仍被认定为寻衅滋事罪,并判处 5 个半月拘役。当晚,记者采访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问及肖传国还能否回校任教,“根叔”不愿回应。笔者当时对此没发表意见,认为对华中科大来说,根据法院的终审判决,做出对肖传国的处理,还应有合法的程序,“根叔”不能立马做出回应可以理解。然而,从判决到现在,已过了近一周,却还不见动静,就有些蹊跷了。回到肖传国案曝出之初,华中科大通过官方网站立即表态:“肖传国涉嫌故意伤害属个人行为,我校将密切关注,待司法机关作出认定后,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根叔”也发帖称:“我昨天深夜从电视中知悉肖传国一事,深感震惊。他的这种行为显然应该受到谴责。我相信司法部门会作出公正处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还建议,学校应暂停肖传国作为教师和医生的一切活动,待事件进一步清晰后,再作出最终处理。有了学校的这一表态,人们在肖传国案一审判决后,很自然地去关注学校的处理,可结果是,该校宣传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对肖传国的判决,他们也在关注。只是校方将如何处理肖传国,目前还没有得到信息。 ( 10 月 11 日 《楚天金报》 ) 对这个结果,善良的人们分析,一审之后,肖传国仍有上诉的权利,这或许是华中科大暂时没出台处理决定的原因。那么,现在已经出了终审结果,华中科大的最终处理,何时才能出来?就肖传国案而言,法律的归法律,学术的归学术。华中科大对肖传国是否有资格继续担任博士生导师、是否还继续聘任肖传国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可根据司法机关的判决,并依据《华中科技大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 ( 试行 )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做出严肃处理。至于肖传国是否还可以在校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则有赖于对其学术成果和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而这一认定,与司法机关的判决无关。司法机关的判决,只针对其雇凶伤人,而不涉及其学术成果的鉴定和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这应由华中科大的学术委员会独立调查。但无论如何,拖,不是办法。□ ( 熊丙奇 上海交大教授 ) 2011 年 6 月 19 日 ,《新京报》(熊丙奇)《南科大的路不能越走越窄》:近日,南科大曝出内部忧患, 4 名协助创办南科大的香港科技大学教师先后离开南科大,他们认为朱清时的一些做法违背教育规律,应当先将教师团队、培养方案、管理规范等全部制定完备再招生。然而,朱清时称内地优秀人才争夺激烈,可边干边修,不能完全坐等。( 6 月 18 日 《华西都市报》) 南科大的改革,似乎由此陷入迷茫。 4 名香港科技大学教师与朱清时之争,是如何推进内地教育改革之争。前者的理念很清晰,就是在举办新大学前,必须建立好基本制度,并基于基本制度,构建教师团队,由教师团队参与学校学科、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然后再招生。避免出现学生已经进校,大学章程却未制定好,ZF和学校的关系模糊不清,学校的课程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 然而,朱清时的做法也不无道理,如果等所有制度都设计好了再招生,一切可能都会晚了。前车之鉴是, 1993 年制定好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很多条款直到 2010 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时仍未落实,其中包括,到上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到 GDP 的 4% ,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1999 年 1 月 1 日施行的《高等教育法》也早已规定大学拥有 7 项办学自主权,但至今无一所大学拥有。对国内的高等教育改革来说,目前缺的不是理念,也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朱清时正是在以实际行动,推进喊了多年口号,却始终没有实质进展的改革。与此同时,人们很期望有自上而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但自去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至今,自上而下系统推进改革的迹象并未出现。确切地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大学校长没有行政级别,可南科大有了两名局级副校长;南科大筹建近 4 年,还没有学校章程,只是在前不久刚颁发《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且这一办法有很多不完善、不明确之处。这恐怕不是朱清时的责任,而是深圳市ZF的责任。如果有南科大章程,这些争议都不会存在。当然,朱清时也需要思考在校内建立民主管理和决策机制,从自身做起,去行政化。在校内的教育、学术管理与决策中,做到行政权和教育权、学术权的分离。对要立志探索高等教育全新道路的大学来说,内部的民主管理、团队的齐心协力、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争取发展空间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就算是“倒逼”改革,也无从谈起。南科大的改革之路越走越窄,这不是改革者希望看到的,更不是社会和公众希望看到的。因此,有必要多方会诊南科大改革的迷茫,努力使之成为推进改革的良机。切忌把迷茫演变为更大的危机,使南科大的改革路越走越窄,最终无路可走。一旦如此,就不仅是南科大的悲剧,更是全社会的悲剧。( 熊丙奇 上海交大教授 ) 2013 年 12 月 26 日 ,《新京报》《 盘点今年落马高校“蛀虫” 》:高等教育问题研究学者、上海交大教授熊丙奇对新京报记者称,大学校长书记因基建、招生等问题落马已不是一两例了,这些领域是腐败的高发领域。熊丙奇称,国内高校校长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有行政级别。学校内部行政、教育、学术权力不分,行政权主导教育和学术资源配置,直接介入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而行政领导如可以直接干涉工程全过程,就可能导致权色、权钱交易。熊丙奇解释,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权力缺乏监管,不少学校内部决策没有民主决策,学校成立的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往往被沦为摆设。熊丙奇说,要制约高校的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不能指望行政领导自觉“把关”,而必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有效制约学校行政的权力。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包括推进行政权力、教育权、学术权分离,学校内部制约行政权力,校长实行公开民选,实行大学理事会治理,大学行政由理事会负责,行政不得干预教育、学术事务。学生有权利参与到办学监督中。 2014 年 3 月 18 日 ,《新京报》 ( 记者 许路阳 ) 《人大公示首届本科生招生社会监督员拟任名单》:自昨日起,中国人民大学监察处及本科招生办公室在各自官网开始公示,该校首届本科生招生社会监督员拟定人选,包括新京报记者在内的 10 名社会人士名列其中。 8 、许路阳 《新京报》记者; 9 、 熊丙奇 上海交大教授 、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 读完以上文字给我的初步印象是: 《 新京报 》认定熊丙奇为“ 上海交大教授 ”或有损媒体公信力。《 新京报 》如果能证明熊丙奇自称“ 上海交大教授 ”, 《 新京报 》也有疏忽大意,审查不严的责任,涉嫌共同造假。 2014 年 12 月,披着民办非营利组织“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外衣的熊丙奇再次在博客宣称“我不是教授,连教师也不是”。 从此以后,熊丙奇如果再以教授名义出现,就是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从此以后,《新京报》发表熊丙奇的文章如果后缀 “ 上海交大教授 ”,就要说明是谁涉嫌造假。 《 新京报 》认定熊丙奇为“ 上海交大教授 ”涉嫌造假,或有损媒体公信力。 小说《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甄士隐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幅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小说《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宝玉听说,便忘了秦氏在何处,竟随了仙姑,至一所在,有石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媒体不是“太虚幻境”。 媒体公然造假,涉嫌误导公众,有损媒体公信力。 全国主流媒体从业人员应当知道,熊丙奇“不是教授,连教师也不是”,因此,熊丙奇不可能是“教育学者”、“教育专家”、“教育问题专家”、“教育时评家”等与教育相关的称谓。 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 以上内容约 4000 字 收集整理:黑龙江省大庆市退休老汉 商江 E-mail:dqddsj@163.com 本人没有全日制大学文凭,没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是著名专家学者。学识水平和艺术造诣有限,不当之处望业内专家教授海涵。 你如果想了解熊丙奇,请咨询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领导班子成员 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 / 文明办主任 胡 昊 34206226 宣传部副部长(兼)、医学院宣传部部长 闵建颖 63846590*776346 宣传部副部长 谈 毅 34207614 文明办副主任 王琳媛 34206278 宣传部副部长 朱 敏 34206264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办公室迁往闵行校区宣怀大道行政 B 楼, 室号 部门 新电话号码 传真 717 党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34206221 34206231 34206278 34206223 708 党委宣传部 34206226 34206223 709 新闻中心(含交大新闻网、校刊编辑部) 34206274 34206264 34206254 721 网络宣传与管理办公室 34206266 34205021
个人分类: 教育研究|0 个评论
分享 国内首家医疗行业众筹平台
筹更筹 2015-2-11 14:12
如果问时下最热门的融资模式,当属“众筹”。医健联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全球众筹交易规模将达到614.5亿元。就数字来说,的确很庞大。 医健联,致力于成为中国医疗行业,健康产业内平台最大,最安全,产品最丰富,最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商。“众筹依托网络,减少了中间环节和费用,让投融资双方需求最快撮合与嫁接。”医健联业内人士说。事实上,除了筹钱、筹智之外,众筹还可以筹人,给心有同好的人们提供多种“多种渠道”。 医健联众筹平台将成为融资的助力者。医健联股权众筹平台,通过其运营的具有高度公信力的平台,让有信用,有实力的医疗行业,健康产业从业人员,得以快速融资,轻松解决目前的融资难题。 又进来股权众筹可以为小微企业在发展初期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代替了VC原本的角色;同时股权众筹也将进一步拓宽原有的融资渠道,在提高资金杠杆率上发挥了不小作用。 众筹等到总理的认可,体现了高层对众筹行业的认可,从国家格局、政策层面、行业发展角度,都是让我们对众筹的未来更加充满希望,虽然今日的众筹还不规范,但是只要有希望,明天一定会更好。 医健联是国内首家服务于医疗行业的股权众筹平台,专注于为医疗健康产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帮助融资方快速融资开分店,帮助投资人找到优质项目,旨在为投资人和融资者搭建一个公平、透明、安全、高效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医健联是一家医疗行业垂直领域股权众筹平台,也是保障投资者融后服务的股权众筹平台。 医健联相关人士说:“众筹的本质不仅仅是众筹资金,更重要的是通过众筹的模式筹集资源人脉和智慧。医健联就希望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为大家提供多方面服务。”
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不仅是智慧,更是财富的平台
筹更筹 2015-2-10 14:40
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众筹更为开放,能否获得资金也不再是由项目的商业价值作为唯一标准。 医健联,致力于成为中国医疗行业,健康产业内平台最大,最安全,产品最丰富,最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商。“众筹依托网络,减少了中间环节和费用,让投融资双方需求最快撮合与嫁接。”医健联业内人士说。事实上,除了筹钱、筹智之外,众筹还可以筹人,给心有同好的人们提供多种“多种渠道”。 医健联众筹平台将成为融资的助力者。医健联股权众筹平台,通过其运营的具有高度公信力的平台,让有信用,有实力的医疗行业,健康产业从业人员,得以快速融资,轻松解决目前的融资难题。 又进来股权众筹可以为小微企业在发展初期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代替了VC原本的角色;同时股权众筹也将进一步拓宽原有的融资渠道,在提高资金杠杆率上发挥了不小作用。 众筹等到总理的认可,体现了高层对众筹行业的认可,从国家格局、政策层面、行业发展角度,都是让我们对众筹的未来更加充满希望,虽然今日的众筹还不规范,但是只要有希望,明天一定会更好,请相信。 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融资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特别是那些逐渐做大做强、高速发展中的企业。企业在经历了融资无门,处处碰壁的难题后,本该高效的生产经营变得缓慢甚至拖延。在这里,医健联将会通过自己的渠道发挥自己的功效。 作为首家医疗行业众筹平台,医健联创造良好的,可信赖的平台环境,帮助融资与理财两端实现互补共赢。股权众筹还处于婴儿期,相关的金融创新还要边走边看。 医健联创业投资好项目“祥光农业万亩红豆杉”: 该项目企业先后两次承担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入列“十二五规划”农村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库,先后获得四川省龙头企业,乐山明显企业等称号。 天丰证券目前给其估值6亿。计划2016年启动新三板上市,华泰证券已参与。已完成一轮领投,近一千一百万。 出让股份:30% 总发行数量:375份。(一共1.5万亩红豆杉,每份40亩,每亩1000颗) 此次购买股权可享受上市前股权购买折扣优惠。详情咨询Q:2044172903
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众筹发展动态
Air丶秋 2015-1-26 11:40
2015年以来,各种众筹涉及的项目领域更加宽泛.在不同的众筹项目里,“参与感”以及“逐梦”已成为关键词。众筹之船前面是无比广阔的市场之海,其终将驶向何方,会不会成为颠覆整个金融业态的巨浪?国内首家医疗行业众筹平台,医健联率先尝试医疗行业股权众筹模式,通过其运营的具有高度公信力的平台,让有信用,有实力的医疗行业,健康产业从业人员,得以快速融资,轻松解决目前的融资难题。 医健联股权众筹作为众筹平台之一,能分散单笔投资较高的风险、集中更多投资人的力量以使初创企业获取更高数额的融资,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最有效的融资平台。 在股权众筹管理办法出台之后,各大平台有了行为准则,不必再担忧可能沦为“非法集资”的风险。相信在相关政策、法律的约束下,医健联股权众筹平台能够在医疗行业和众筹行业之间担负起更重要的责任。 如今,股权众筹行业才刚刚起步,随着股权众筹行业的发展和从业者、专家与监管部门的充分交流协作下,法律的进一步完善会使得股权众筹行业发展得更健康,这是毋庸置疑的。交流Q群298482957
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熊丙奇说“内地教育的公信力已丧失殆尽”是一种偏见
大庆商江 2015-1-17 04:20
熊丙奇说“内地教育的公信力已丧失殆尽”是一种偏见 【仅供教育研究参考。初稿。待充实修改】 《百度百科》解释,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公信力的概念源于英文词 Accountability ,意指为某一件事进行报告、解释和辩护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接受质询。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公信力既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属政治伦理范畴。 2005 年 7 月 29 日 ,北京大学教学促进通讯网(作者:陈丹青 ) 【体制与人 人与体制—读熊丙奇《体制迷墙》】:书中的议论者多半无权无势,即或曾经有权,今也身退,退为发议论的人。他们个个耿介认真,虽然无法拔除人性深处的倔强和愚蠢——请恕我使用“愚蠢”这个词——其中尤为倔强者,便是本书作者熊丙奇。熊丙奇多年来不依不挠地追究大学教育无数令人沮丧的事:瞧这架势,他心里从来不沮丧。 2008 年 4 月 6 日 ,陈丹青作序熊丙奇新书《教育熊视》:大学还算是大学? 熊丙奇此前几本书,我曾勉为其难,写过两次序,私下巴望他可以休矣:作贱教育的好汉谁在乎批评?谁读这类书?且看过去数年他所揭示的种种问题,只见得变本加厉,逾演逾烈,然而丙奇不知吃错什么药,他对教育的批评也竟逾演逾烈而变本加厉了 。…熊丙奇的“出手”只是抡空拳。他的书即便大学领导人手一册,亦如闯进无人之阵,最高礼遇,顶多是会议桌上心照不宣的集体沉默——我们总算告别了封杀、禁书、揪斗、批判的年代,如今,逆种如熊丙奇将会被另一种温馨的现实所淹没:叫嚣吧,但休想得到一句反驳。… 这不,新书《教育熊视》又写成了,二十多万字,电话里要我再来说几句。临了请熊丙奇明鉴:以上敷衍之辞也该算作“伪评论”,因为这本新书我真的一个字也没有读。 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熊丙奇以“教育问题专家”自居,把中国教育体制描绘得一团漆黑。目的在于兜售带有普世价值理念的所谓“现代大学制度”,对中国大陆现有体制进行所谓“全面改革”,向资本主义转化。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熊丙奇竟然断言: 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内地教育机构(高校及研究生培养机构)的公信力已经丧失殆尽。 举证如下: 2007 年 4 月 20 日 ,新浪“熊丙奇的博客《内地教育的公信力已丧失殆尽》:最近,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为其在考研笔试中获得报考学生“头名”,且领先“榜眼” 12.5 分,但却最终被报考单位拒录的学生“打抱不平”,王代表在博客中发文《我考研分数第一我却落了榜》,直指研究生招生复试中存在猫腻,他说,“郭肖霞以高分而落榜,不能不让我心生疑窦……此事传开,将来还有哪个学生会仗着自己优异成绩来报考该所?这不是自毁前程么?”其博客很快就吸引了 10 余万点击率, 2000 多跟贴,相当大的比例,赞同王代表,与他一起声讨研究生招生单位的黑幕与交易,呼吁取消隐含着众多不公平因素的考研复试。对于研究生招生单位究竟是否存在猫腻,网友的讨论已经十分热烈。笔者看到这则消息,读到这篇博文,在联想起三年前的“甘德怀考博”事件的同时,脑里浮现出近年来国内舆论对香港地区高校“拒招”内地状元的一片赞扬之词,记得相关的题目是“港校拒招状元给我们的反思、启示”,认为港校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不唯分是论,真正倡导了“素质教育”——其实,香港哪里有什么“素质教育”提法。笔者不由思考这样的问题:对于境外高校的招生,为什么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相信其会秉承公平与公正,而不会怀疑“状元”落榜中有何猫腻,更不会担忧境外高校不招收状元会惹怒“成绩优异者”,并将这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榜样,但却会不由自主不相信内地招生中会秉承公平与公正,并不由自主怀疑第一名落榜肯定有不可告人的黑幕呢?我们可以接受并赞扬高分者在境外高校落榜,却无法接受高分者在内地招生中落榜,出现这种问题, 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内地教育机构(高校及研究生培养机构)的公信力已经丧失殆尽。 根据王代表提供的几个证据——笔试考分第一、高出第二名 12.5 分、复试感觉顺利、大学表现优秀——说实话,我们很难就确认研究生招生单位在招生过程中就一定存在猫腻。因为按照当前的研究生录取规则,笔试成绩第一,复试落榜的可能性不但存在,而且可能性极大——以北京大学发布的 2007 年研究生章程为例,章程规定:“复试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复试及格者能否录取,以考生的总成绩名次为准。总成绩包括两部分,即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在 30% 至 50% 的范围内。”根据这样的章程,笔试第一名,显然不等于“总成绩”第一名,其因为复试不合格、或者总成绩分数排位低而落榜,完全是规则所允许的——香港地区高校自主招收学生,其依据的录取规则,同样是“笔试 + 面试”,状元落榜,就是因为其在面试中表现不佳,得分不及格或者较低,从而在总成绩榜上输给他人——但是,从当前的社会舆论分析,几乎所有人认为笔试成绩是难以做手脚,可以保证公平公正的,而复试成绩却是有“太大”的“水分”与人为操作空间。王代表为“复试”成绩的“不可信”提供了两个依据,一是在笔试中没人送礼给监考官,而在面试中却有不少人托面试官,二是两个小时的面试无法对面试对象进行全面评价。高校与其他招生单位能对这两个“不可信”质疑给予正面回答吗?对于前者,在复试中托人、找人几成公开的秘密,有权有势者更是如鱼得水;对于后者,从面试委员的组成,到面试的内容、评价标准,一直就存在争议,学术管理的行政化,以及教授学术声誉的下降,无法保证评价本身完全按学术标准独立行事。这正是内地招生复试与境外高校相比的“软肋”所在——我们前不久刚刚讨论内地女博士在香港高校的行贿事件,这反应出香港高校对“托人”、“找人”的深恶痛疾,也反应出香港高校教授的学术品行——也正是造成内地高校“名声扫地”所在。当教育机构无法让公众相信复试成绩与笔试成绩是一样过硬、一样可信之后,录取规则本身的权威与公正就遭受质疑。任何一种录取结果,都可能遭致不同角度的质疑——按笔试分数高低依次录取,也会有指责说复试是摆设,是浪费时间与金钱;而按综合成绩录取,笔试高分者显然不服。王代表说,“在物欲横行、浮躁浅薄、诚信缺失的社会状态下,有什么办法能避开人情面子真实公正地反映出考生的成绩呢?我们只能选择不能全面反映考生能力的考试”。这表明, “名声扫地”的内地高校与教育机构,将在公众的质疑中无法进行自主办学,也无法实施真正意义的教育改革。 但,可以想象,如果所有招生录取考试全部回到分数至上、笔试至上这一被大家公认弊端众多的过去模式,中国教育的应试教育将进一步被强化,中国社会的教育观、人才观将进一步被扭曲。因此,我们呼吁的不应是取消复试,而应是建立可以保证公平、公正的教育制度,对教育体制进行根本改革,包括打破教育资源的垄断,促进高等教育的竞争; 改革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淡化教育的行政管理氛围,并由此建立高校与教育机构的公信力。 中国教育制度的全面改革已经刻不容缓,要知道,所有的退让,只能是对现有体制的纵容。 读完以上文字,给我的初步印象是: 2007 年, 熊丙奇说“内地教育的公信力已丧失殆尽”是一种偏见。如今, 8 年时间过去了,“内地教育的公信力丧失殆尽”了吗? 如今,熊丙奇被免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职务,安排在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工作。 请问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熊丙奇,你是否还认为 “内地教育的公信力已丧失殆尽”? 事实是,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熊丙奇 的公信力已接近丧失殆尽。 建议各媒体在采用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熊丙奇评论文章时擦亮眼睛,增强判断识别能力。不要稀里糊涂上了贼船。 以上内容约 3000 字 收集整理:黑龙江省大庆市退休老汉 商江 E-mail:dqddsj@163.com 本人没有全日制大学文凭,没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是著名专家学者。学识水平和艺术造诣有限,不当之处望业内专家教授海涵。
个人分类: 教育研究|0 个评论
分享 又一个令人钦敬的文革道歉人陈小鲁先生
黄少清 2013-8-21 22:07
令人尊敬的陈小鲁老先生,以及被那人鬼巅倒的文革狂风裹挟的每一个卷入者,所作的一切一切,其责任罪过都非你本人,而是发动文革的那个罪魁祸首祸国殃民。你们,或被逼而为,或为自保而为,或因无知而为,这些,世人都能理解和原谅。最早原谅他们的,是那时的“地富反坏右资本主义走狗”的家长们,他们有的含泪让自己的子女揭发自己,批斗自己,用自己的灾难和赴死之心去护犊,以期自己的儿女能换得新生,能自保生存于世,而不被全家批斗整死灭族亡种。悲壮苦楚令人为之掬泪。但时,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当年意气风发,年少轻狂的红卫兵们,你们现在也步入老年了,试想,如果现在的年青一代也象你们当年一样,造你们的反,把你们拉出来武斗,你们情何以堪?处之若何?难道你们不觉得那是反人伦反道义反人性反社会的祸国殃民暴行吗?为了防止祸国殃民的事情不再发生,阻止人性妖化的历史不再重演,尊敬的每一位文革反思道歉者,应该是您本人亲自发出道歉信,亲自作出的反省,亲自作出的对文革的批判,才在后人心里更有说服力,更有公信力,更有含金量。既然都作出了这个决定,就不要借他人代发,因为,别人是不轻易相信不是发声者本人以外的人代为传声的真实性的。 二 O 一三年八月二十一日
个人分类: 个人日志|2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