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tag 标签: 战略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品牌药企的品牌战略规划 行业分析报告 Y2J大青山 2013-3-20 13 5227 512661101 2019-11-15 14:13:19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学》高等教材王建民编著 attachment 商学院 批发梦伯汤 2013-8-12 25 3020 jeffyangsir 2018-12-15 21:36:58
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 attachment 宏观经济学 fnsr 2013-4-14 6 4895 xiaominjin 2017-5-24 10:00:44
罗兰贝格南航中期战略规划 attachment 创新与战略管理 yapears 2013-1-20 5 6367 runner98 2016-9-28 10:28:30
罗兰贝格-中国××集团多元化投资战略规划 attachment 行业分析报告 Y2J大青山 2013-3-20 9 2557 闭孔疝0 2016-5-9 16:16:50
悬赏 求:2012-2016年中国电力自动化行业分析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悬赏 300 个论坛币] 悬赏大厅 鬼斧神工3 2013-7-11 3 3205 frankeml 2014-10-26 15:40:24
乐凯胶卷之竞争战略及策略[1]——战略竞争 论文版 johnnycauc 2013-2-21 3 4062 fin-qq 2014-6-26 17:55:53
中国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就业增长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论文版 chinabaixue 2013-2-20 3 5250 placcidochang 2014-6-5 10:14:29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姚战琪老师7月19日在线访谈 学者专栏 资料狂人 2013-7-18 71 12592 haoyun010 2013-8-20 16:57:25
人力资源战略是集团总体战略实现的重要路径支撑 人力资源管理 hello2hi 2013-8-14 0 1080 hello2hi 2013-8-14 14:38:16
麦肯锡市场营销战略全套分析模型 attachment 商学院 lucas2013 2013-7-22 3 1144 ye01 2013-7-22 19:21:46
城镇化战略应当明晰的十二个问题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dzxinqidian 2013-7-11 2 986 dzxinqidian 2013-7-11 15:01:53
。。。 学术道德监督 segexuan 2013-7-10 8 1107 千年孤独 2013-7-10 22:46:00
悬赏 求 中国电器企业营销战略研究报告(2008) - [悬赏 200 个论坛币] 悬赏大厅 丫欠啊 2013-6-8 1 2793 fangwz 2013-6-8 09:13:05
中国企业碳战略制定指南 attachment 行业分析报告 lqkfw 2013-3-21 3 1782 strivee 2013-5-21 12:59:20
关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思考——经济战略 attachment 论文版 我的素质低 2013-2-20 0 3646 我的素质低 2013-2-20 14:05:42

相关日志

分享 你看到了什么
jiangjuan1983 2014-7-30 17:05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去猎杀骆驼。他们到达了目的地。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摇摇头说:“不对。”父亲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二。老二回答说:“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还有沙漠。”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父亲又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三。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骆驼。” 父亲高兴地说:“答对了。” 制定目标而能产生效果,秘诀就是“明确”二字,成功的目标,必须是明确的。进一步说,目标要具体化、要量化。对于企业而言,他一个时期的战略目标必须是明确、具体的;对于一个团队来说,行动的目标也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只有这样,才能对全体成员明确即将要努力的方向,这会对全体成员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有了明确、具体的目标,不管具体工作进行到哪一个阶段,也不管在实施实现目标的进程中遇到了什么意外的情况或问题,能够保证企业或者团队成员能够调整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努力程度,保证能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个人分类: 寓言---每日一则|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信息高速公路 -宽带中国战略
大智慧数据 2014-5-12 10:30
信息高速公路 -宽带中国战略
总理在3月的作ZF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宽带中国”战略带动了光纤光缆需求量的大幅提升,同时互联网光纤接入用户数也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传统xDSL用户相应的大幅减少,宽带网络接入能力显著 升。
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年报解读:5大机构布局三行业显战略意图
大智慧数据 2014-4-28 17:55
年报解读:5大机构布局三行业显战略意图
截至25日,沪深两市共有1134家公司公布2013年年报。去年第四季度,社保、基金、保险、券商和QFII等五大机构合计对957家公司股票进行了增持(含新进),其中医药生物、计算机、银行三大行业最受机构青睐,配置比重分别为13.61%,6.44%,6.28%;统计显示,医药生物板块181只个股中,被五大机构增持的达90只,其中28只个股增仓市值过亿。 五大机构新增行业配置比重排名
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战略定力
凤凰天马 2014-2-18 19:29
增加战略定力,增强战略自信
0 个评论
分享 中欧启动投资协定谈判 全方位合作达成重要共识 发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 宣布启 ...
wxfwolf 2013-11-22 10:48
本报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吴乐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主持第十六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李克强说,中方高度重视中欧关系。昨天习近平主席与你们进行了会见。今天我与两位主席共同主持中欧领导人会晤,恰逢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欧盟是多极化世界中的重要一极,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中欧加强合作符合彼此共同利益,向世界发出了和平、发展、合作的积极信息。   李克强表示,当前中国和欧洲都处在各自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化中欧关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中方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繁荣、团结的欧盟。我们愿与欧方一道,把握好中欧关系大方向,坚持相互信任与合作共赢,妥善处理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分歧,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发展。   范龙佩和巴罗佐表示,欧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年来,双方关系日益成熟,取得巨大发展,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了贡献。面向未来10年,欧中关系前景广阔。欧方支持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愿与中方加强沟通,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推进欧中投资协定谈判,扩大互利合作,通过对话谈判解决摩擦和分歧,共同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加强在国际、地区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推动欧中关系长期、稳定发展。   双方领导人就加强中欧全方位合作达成重要共识:   第一,以投资协定谈判带动中欧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启动并推进谈判进程,力争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坚持市场开放,加强金融合作,通过平等对话和友好协商妥善处理分歧。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双边高技术贸易。   第二,打造中欧合作新亮点。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双方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合作。   第三,推动交通和基础设施合作朝着更加联通、兼容、智能、高端方向发展,促进亚欧大陆“大联通”,打造中欧物流网络的贯通线。   第四,发挥好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作用,扩大教育、文化、青年、公共政策等领域交流,加紧商谈便利人员往来协议,为双方企业和人员往来创造更好条件。   第五,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就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军控和防扩散等重大全球性问题加强交流,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欧会议等多边框架内加强协调,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会晤后,李克强与范龙佩、巴罗佐出席了中欧农业、能源、知识产权等领域有关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双方还将共同发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
个人分类: 经济|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步步高控股股东与伊藤忠签战略合作协议
wxfwolf 2013-11-11 13:08
  步步高 (002251)11月11日午间公告,公司收到公司控股股东步步高投资集团通知。步步高投资集团11月10日与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简称“ITC”)及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简称“ICN”,与ITC合称“伊藤忠”)就推进三方全方位战略性合作事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步步高投资集团与伊藤忠为谋求步步高投资集团及其下属关联公司和伊藤忠及其下属关联公司的相互发展与繁荣之目的,将就推进双方之间的 全方位战略性合作事宜开展协商 。 拟合作领域包括批发以及相关物流中心事业、粮食及 食品 、生活用品的进口·国内贸易(包括日本及其他国家产品)以及商品开发、纤维制品贸易以及步步高品牌的共同开发、建筑·不动产领域等。 步步高投资集团及其关联公司与伊藤忠及其关联公司在业务上有一定的互补性。   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创立于1858年, 现已成为一家大型 综合 性贸易公司,在纺织、 机械 , 通讯 相关业务、金属、 石油 等能源相关业务、生活 材料 用品、 化工 品、粮食、食品等各种商品的 进出口 及国外贸易、金融业务、建设业务、 房地产 买卖、仓库业务以及相关业务及事业进行多方位投资的企业 。   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伊藤忠在华的管理中枢,1993年在北京设立,是一家集 国际贸易 、国内贸易、投资等于一身的贸易公司。
个人分类: 经济|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马拉维与大象联盟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loveislovedxlm 2013-8-29 17:47
2013年6月7日下午至晚间,经过最后一次近5个小时的商讨,马拉维总统代表团与大象联盟代表团在北京签订正式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因马拉维总统班达临时改变行程提前回国,协议由总统特别授权代表外交部部长、国会议员Ephraim Abel Kayembe阁下牵头签订。马拉维总统国策特别顾问Shyley Kondowe等全程参与。大象联盟董事长金成龙携大象联盟团队亲自到场签订协议。针对协议草案,双方就即将合作的六大领域进行了仔细的推敲和谈判,经过将近5个小时的谈判,双方达成一致意向,签订了正式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涉及大象联盟对马拉维在工业园区建设、金融、多边贸易、医疗、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六个方面高达2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 马拉维总统特别顾问盛赞:这是班达总统阁下中国之行最大的收获。希望双方能够合作愉快。 马拉维总统代表团队与大象联盟团队就合作签约细节进行最后商讨确认 马拉维授权代表外交部部长Ephraim Abel Kayembe与大象联盟代表金成龙董事长签约中 马拉维授权代表外交部部长Ephraim Abel Kayembe与大象联盟代表金成龙董事长递交协议
个人分类: 大象联盟 国际经贸|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孙子兵法书评全
nianhuasishui 2013-8-2 22:47
前言 人的成长,是一个由简入繁,再由繁入简的的过程。由简入繁是一个知识和阅历不断丰富与扩充的阶段,由繁入简是一个学以致用、去芜存菁的过程。 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左宗棠也说:身无半文,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熟读圣贤之书,辑录先哲伟人之言,取菁华以为藩篱,守至理以为标向,躬行志坚,深思省察,成就个人之人生。 《孙子兵法》这本书,自大学以来,看过几遍,也手抄过几遍。但总是止于第八章,后面的内容没有兴趣读下去。另外,最近也读了一些相关方面的书,像《战国寡头的竞争》、《东周列国志》、《现代战略分析》等。现就自己的理解,对《孙子兵法》做一个浅显的总结。 本文拟从以下 四 个方面对《孙子兵法》做一简单评论:一、战略总论;二、五计—道,天,地,将,法;三、好战必亡与不战而屈人之兵;四、国势,君主 。 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能够使自己对有所裨益。 1. 战略总论 战略,是一个组织基于自身实力和所处环境的分析,对于自己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规划和定位。 战略,应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并同时兼具灵活性。战略的制定,必须基于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充分、正确的分析之上,必须考虑到自身的组织结构,必须基于实践之上。 小至一个企业,大至一个国家,战略的制定,考验着一个组织的战略文化。战略文化,基于丰富的实践;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基于悠久的历史。战略文化的形成,必定是在长久的大国纵横捭阖之中逐步发展、充实、修正与完善的。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日本无法取代中国成为亚洲的领导者,一个原因是日本始终处于中国所倡导的东亚文化圈之内,其无法取代中国文化意识形态上的领导者地位;另一个原因是日本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即使其不会像其他周边国家那样沦为中国的藩属国,但其狭小的国土面积决定了其无法以强大的国家实力进行大国之间的角逐。所以造就了日本战术素养极其优良,但战略思维相对缺乏的民族特性。 而美国从根本来说,秉承的是欧洲和英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所以尽管其建国历史很短,但是称霸世界二三百年的英联邦的战略文化、其广袤的国土与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之两次世界大战的绝佳机遇,造就了美国的大国战略文化传统。 战略的制定,必须与其组织架构紧密结合。战略的有效实施,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架构来保证战略的有效实施。关于战略与组织机构的先后顺序,应该为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企业的组织架构;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组织架构必须依据战略进行相应的调整。 春秋晋楚争霸时期,晋国在看到楚国由于分权部落式组织架构,战争期间兵力动员速度缓慢的缺点,将自身兵力一分为三,对郑国进行轮番出击,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最终取得了争霸战中的优势地位。 《孙子兵法》是一部讲述战略的书,其侧重于总体战略的阐述,它给人讲应该是什么,却不讲为什么是这样和应该怎么样做,是一本为帅的经典书籍,这刚好与《孙膑兵法》乃至《三十六计》等能活学活用的书相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但影响深远。 总之,一国战略的制定,遵循其特定的民族思维;一个民族的思维,取决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 2. 五计 五计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1.1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华夏文化里,人和,亦即民心向背,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人和,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主义,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另一个是利益,提供物质上的支持,两者最终归结于利益。 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注重管理过程中“道”的应用;作为一个企业,要注重利益在组织群体里的合理分配;作为一个国家,应注重让利于民。 春秋末期,智氏联合魏氏、韩氏围攻赵氏。在危机关头,赵襄子弃守“长子”城和邯郸城而选择晋阳城作为防御基地,并最终取得胜利,即是尹铎实施仁政的结果。 做企业,需要重视企业利润在组织群体里的合理分配。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与公司的长远战略利益一致的前提之上。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就是金钱的分配问题,像类似的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层次的需要,由于在我国还没有广泛的市场,所以不做讨论。企业利润的分配,主要集中于权利与利润的分配。适当的授权,会在无形之中培养员工的主人公意识。但需要注意的是授权的同时,需要其履行相应的义务,要力求避免权带来钱的误区的产生,这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利润的合理分配,很多公司已经有十分不错的尝试,像微软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法,通过将员工的福利与上市公司的股票业绩有效捆绑,从而实现员工与企业利益的正相关和企业利润在员工之间的合理、有效分配。当然这需要一个前提,就是不同层级的员工与管理层之间不能有太大的股票持有数量差距,否则会出现类似伊利股份这样的适得其反的情况出现。 战国时期,魏国西门豹曾说,王者藏富于民,霸者藏富于军。作为一国政府,切实需要落实的是利国利民的政 策,做到让利于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必须注意到的是我国出现了国富而民穷的尴尬局面,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亦即改革红利在不同阶层群体、不同区域之间的分配的巨大差异,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户籍制度改革、城镇化建设和社会基本保障体系的建立,是摆在当前政府面前的主要议题。 一直认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的当务之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将第一、第二产业向西南、西北转移,从而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现阶段我国面临人口红利优势逐渐丧失的困境,人口老龄化严重。但同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技术工人比例大幅提升,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仅每年600多万的毕业生所提供的优势就是任何一个国家望其项背的。这为我国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产业结构调整,无非是自主研发的提升和产业比例的调整,但自己知之甚少,不做评论。 我国战略大后方为广袤的西部地区。记得以前看纪录片《国殇》的时候,里面对我国文明的方式亚细亚文明做了无情的鞭挞,当时这部片子对我的冲击之大,简直颠覆了我的一些固有观点。但现在细想来,未免失之偏颇。中华文明起源于长江黄河流域,更准确的说是起源于黄河流域。周秦汉唐,无一不是坐拥关中腹地,雄视寰宇。自晋人衣冠南渡,南方取得发展,终成江浙天下税赋三分占其二的格局。但是,自十六七世纪西方海洋文明主导世界以来,我国东南沿海也随之成为必战之地。所谓因粮于敌,则胜敌愈强。所以,一定程度上,东南作为战争期间我国大后方的条件就不具备了。另外,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敌方从海上突击进入我国疆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当然了,这主要还由于我国东南沿海部署精兵的缘故。可能进入我国疆土的途径,无非是东北、西北和西南方向,而一旦占领西北西南地区,顺势而下,那么就危险了。况且,西北新疆、西南西藏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容易滋生动乱,通过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布局西部大后方,造福西部人民,对于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对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平稳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这里也可以看出毛主席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其在1950年朝鲜战争和1969年的中印边境战争的做法,为我国东北、西南与西北营造了良好的战略环境。 1.2将者,国之大宝 赵简子在晋阳抵御智氏、韩氏和魏氏的进攻时,慨叹道,“甚哉,治国之需贤臣也!得董安于而器用备,得尹铎而民心归,天祚赵氏,其未艾乎”?齐威王在于魏惠王谈论珍宝时说“国之大宝,在于人才”! 无论任何时候,人才,对于企业乃至国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于人才的选拔与任用要有一个严格的章程可循。不仅要建立人才的引进制度对于人才的选择,司马光给予了精辟的分析: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资治通鉴》中唐太宗说,“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魏征回答说:“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者不可用也。” 联想集团将人才分为三个类:第一类是能独立做一摊事的人;第二类是可以带领一群人做好一件事的人;第三类是能制定战略,带队伍做出大事的人。很明显,这里面第三类的人是组织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必须对这类人加以区分!像春秋时期的赵氏谋臣董安于,在晋阳城建宫殿的时候,就想到将做箭头的铜做宫殿的台基,将做箭杆用的材料做宫殿的墙,在中行氏和范氏意欲谋杀赵氏宗主的时候,及时地予以化解。汉武帝在得知韩安国去世的消息后下旨厚葬,称此人“堪称国器”。可见人才在英主心中的分量。 真正为唐朝的快速崛起做出突出贡献的,应该首推魏征,而非长孙无忌等人。只因魏征给唐太宗提供的是治国方略,而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提供的是策。有策无略是不可以的。也就是说,略是永远高于策的。有些人具有很强的执行力,有些人具有有效分析宏观大势的能力,两者是不一样的。两者兼备的人是十分少的!看《贞观长歌》,尽管长孙无忌和岑文本将中国传统儒家的智慧发挥至极致,但真正令我钦佩的是剧中的范兴。一个场面是突厥围长安城,在高居庙堂之上的官员们劝唐太宗御驾亲征,但范兴却冒死向太宗进言,阐明唐朝与突厥实力的对比,最后选择倾尽府库以有效利用突厥内部矛盾瓦解突厥联军,为唐朝赢得了喘息之机。另一个场面,在突厥意图围点打援,并诱唐军主力至开阔地带以全部歼灭的时候,作为守将,范兴在看破迷局之后毅然决然地开城投降,使得唐军保存了实力。 建国初期的北大校长马寅初向党中央提出计划生育政策,却遭否决并在文革中遭受迫害,致使我国在建国三十年间人口出现爆炸式增长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这无疑是导致我国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为管理者,经常比较青睐那些具有较强执行力的人才。但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来说,不一定具有十足的远见卓识,却必须重视那些能够为组织未来的发展提供正确的“略”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 同时,作为一个将领来说,不仅要知兵,更要知做人。 王翦和李牧就是两个对比。王翦瞅准了秦王多狐疑的特征,通过不断地向秦王要求加官封爵来打消秦王的疑虑;而李牧却恃才傲物,根本没考虑到赵孝成王远没有秦王的魄力与睿智,最后下场凄惨。 知兵是一个将领的本分,知做人是一个将领发挥其效用的客观条件。大抵才智卓绝者,必然会恃才傲物。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功高震主、才智卓绝外加小人谗言,而像唐太宗那样英明睿智的君主是不多见的,所以,作为一位优秀的将领,必须要懂得内敛,而不能过于张扬。所以说前些年兴起的《菜根谭》热和《厚黑学》热,可能真是怎样为人处事这一诉求所导致的,是一个积极的现象。当然,厚黑的目的不是为了变得油条世故,正所谓大道行天下,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一个社会人真正的成熟。 1.3法者,制度构建 制度,着眼于人类的长远的整体利益。组织的健康发展,必须基于合理有效的制度构建。制度的构建,是实现法制、摒弃人治的有效途径。 《资治通鉴》开篇将三家分晋作为战国的开始,与中国传统上对于名分的重视是有联系的。 在一个组织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强有力的领导者以非凡的魄力与卓越的眼光带领组织打下一片天地。在这个过程中,领导权威与日俱增,到最后超越组织制度构架而成为不稳定因素,这是管理者应该力求避免的。 毛主席对于新中国的建立功不可没,同时也形成了至高无上的权威,以致在其错误地发动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几乎带来毁灭性灾难的时候,无人敢出来正义谏言。个人认为,邓小平对于我国最大的贡献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把握世界潮流,实行改革开放;另一个是带头建立了领导人更替机制,确保了政权的平稳交接。而后一项明显要比改革开放更为重要。 王石创立万科,并带领万科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确立了万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住宅产品开发商的地位。曾经一度,王石与万科划上了等号。但我们发现,王石一直在阐释万科合理的企业制度,而试图弱化其在企业中的地位,以至于在盛年之际退出万科的管理层,这无疑是一个十分正面的例子。 企业相对于创始人来说,就像一个孩子,在其成长阶段,我们要给予其制度性的规划,这是最重要的工作。一旦其长大成人,创始人必须懂得放权,使企业基于自己的制度构架取得发展,而不应该凭一己喜好强行地加以干涉。 制度构建最成功的,当属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得偏居西域的弱小秦国一举统一华夏,结束数百年的纷争,其间的奥妙很难体会。 3. 好战必亡,与不战而屈人之兵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基于利益,所以战争归根结底是利益之争,是达到战略的一种不得已的手段,正所谓佳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全争于天下。 世界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以战争手段来解决争端,已经不是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当然如若决意推翻帝国政权又另当别论。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战争中,经济战也被视为解决争端的一种方式,由于其不会发生直接的武力对抗,从而将损失降到相当小的范围,又能够迫使对方按自己的意愿解决争端。前些年,我国针对菲律宾的领土挑衅,采取抵制进口菲律宾香蕉以使菲政府迫于国际和社会压力避免将事态扩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然,经济战基本上只适用于大国与小国之间的争端解决。对于两个势均力敌的大国而言,要么达成联盟,要么诉诸战争,这是没有办法的。 孙子说,好战必亡,这是他老人家给予我们的严正警告。因为“久暴师,则国用不足,若诸侯乘其弊而起,则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毕竟在当今世界上,是几方主体在博弈,而不是只有单纯的利益双方在博弈,所以在发生争端之后,都需要注意争端双方以外的利益主体的反应,并需要注意由于争端有可能导致的己消彼长的战略态势。 西方名将汉尼拔,曾率两万多兵士一路势如破竹,将强大的罗马军团打得谈虎色变,但终究抵不过有效作战力量的持续伤亡,最终败于罗马军团,迦太基也在随后的数年即被消灭。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曾七出祁山,意图中兴大汉,终使得素有天府之国的成都不堪徭役赋税重负,蜀国也在其死后不久为老对手魏国所灭。汉尼拔没有意识到迦太基之于罗马不可同日而语,而以小博大的战略,是蚕食而不是鲸吞;诸葛亮适合做一个参谋,而不是统帅,事必躬亲,不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这是作为一个领导者不可忽视的缺点,同时,不能看清荆州丢失以后三家大势的走向,强行以己意愿试图中兴大汉,想法是好的,但着实不可行。这两人都是不世出之良将,却都虚耗国用,使其国家归于灭亡,很不可取。 但在战争无法避免的时候,他又给我们指明了取胜的捷径:取用于国,因粮于敌,从而达到胜敌而益强。 因粮于敌,换句话说就是要巩固已有的战果,在此基础上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因粮于敌的前提是出于战略上的考量,而不是基于战术上的短期策略性手段。像二战中的日本,其占领我国东北三省,苦心经营以使其成为其侵略中国的跳板是对的,但其在占领区内采取奴化教育,大肆掠夺资源和屠杀百姓,制造恐怖政策是严重错误的。战国时期,燕将乐毅在对齐国进行的毁灭性打击的过程,是因粮于敌的最佳途径。 胜敌而益强,归根究底,在于资源的有效整合。战争是不得已的选择,在战略目的达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资源的有效整合。西汉武帝时期,连年的对匈奴作战,使得国力损耗巨大,虽为汉朝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相对而言仍是有点得不偿失了。其后武帝宠信方士,巫蛊事件诛杀太子,使其错过了对于战果的巩固与整合的最佳时期,功也,过也? 一般而言,一个人的思维是很难改变的,而能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及时转变观念的领导人更是凤毛麟角,这就需要下一代接班人能够继承前任的事业,在一定程度上改弦更张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否则,很容易陷入好战不忘的危局。这又涉及接班人的选择问题。纵观我国历史,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生前或赫赫武功或灿然文治,却无一不陷入接班人的陷阱之中。秦历二世而亡,昭帝八岁即位,武周代唐而立,宋廷烛光斧影,不一而足。 08年的国美,在经过剧烈扩张之后,粗放式的增长已经无法满足资本市场对其盈利的期望,而老对手苏宁健康的财务状况也使得国美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苏宁的收购。国美亟需对已有资源实行整合,黄光裕的突然入狱使得国美走向风口浪尖。其时,黄光裕错误地选择陈晓作为接班人,执掌国美大权,使得原本就危如累卵的国美再添风波、元气大伤,失去了对于苏宁的绝对优势。 而反观青岛啤酒的发展,在彭作义大规模的实施行业并购之后,青啤的财务状况极度恶化。彭作义的突然去世,使得其构思的企业内部整合进程戛然而止。金志国出任青啤老总之后,果断叫停并购征程,致力于内部整合,使得青啤转危为安,形成与燕京啤酒和华润雪花啤酒三足鼎立的局面。 4国势,君主 正所谓大争之世,争于实力。一国实力,取决于以下几个硬性因素: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国土幅员。同时,一国实力还取决于 以下几个弹性因素:国家体制,君主将帅,历史文化。 4.1国势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势这个概念。在作家阿城的作品《棋王》中,对于势有很精辟的阐述。“太盛则折,太弱则泻”。若对手盛,则以柔化之。可要在化的同时,造成克势。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含而化之,让对手入你的势。这势要你造,需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即是道,也就是棋运之大不可变,你想变,就不是象棋,输不用说了,连棋边儿都沾不上。棋运不可悖,但每局的势要自己造。棋运和势既有,那可就无所不为了。玄是真玄,可细琢磨,是那么个理儿。我说,这么讲是真提气,可这下棋,千变万化,怎么才能准赢呢?老头儿说这就是造势的学问了。造势妙在契机。谁也不走子儿,这棋没法儿下。可只要对方一动,势就可入,就可导。高手你入他很难,这就要损。损他一个子儿,损自己一个子儿,先导开,或找眼钉下,止住他的入势,铺排下自己的入势。这时你万不可死损,势式要相机而变。势势有相因之气,势套势,小势开导,大势含而化之,根连根,别人就奈何不得。 作为一个战略制定者,对大势一定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近些年来,我国周边环境变得日益复杂。东海钓鱼岛争端,南海面临着以菲律宾为首的国家的岛屿争端,西南面临着南亚次大陆的印度藏南扩兵备战,西北面临着来自中亚的恐怖主义威胁,东北又面临朝核危机下的朝鲜半岛不稳定局势。云诡波谲的周边环境,使得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十分掣肘。 我们须明白,当前我国综合国力正处于快速增长的时期,而美欧与日本整体国力处于下滑时期,或者至少是相对国力处于下滑时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段内,时间对于我国是有 利 的,这也可能是西方国家 迫不及待地 阻挠我国和平崛起的原因之一。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经过三十年的告诉发展,我国目前积累了很多问题,像腐败问题、收入差距扩大等。在前进道路上,这些不稳定因素正在不断积聚、发酵,如若不能得以合理、有效的解决,很可能会危及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所以,习李上台之后,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的反腐动作的进行和一部分新经济政策的迹象,都使我们感觉到了中央高层对于该问题的重视。 4.2君主 作为一国软实力而言,国家体制与文化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行为方式,就像俄罗斯民族,其文化传统里的大国传统,使得其毫无异议地寻求大国地位,并有与之相对应的战略文化相辅相成。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即使目前俄罗斯失去了前苏联时期的超级大国地位,但是其对于大国地位的诉求是依然存在的。其在寻求大国地位的同时,必然会伴随着与我国进行战略利益的争夺过程,这点我们必须得重视。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无,但防人之心是可以有的,亮剑里的丁伟是很正确的。 国家体制对一国的发展,最重要在于其对于一国资源的有效整合。秦献公时期的秦国积贫积弱,东方六国称为弱秦。秦孝公即位,重用商鞅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奖励耕战,使得秦国一跃成为虎狼之师,最终统一天下。相对应而言,楚国幅员占天下三分之一,带甲百万,然而没有形成有效的国家体制,终难免国家覆灭。 另外,关于国家体制,最近看到《贞观政要》中的一段话:封建亲贤,当是子孙长久之道。很不以为然! 相对上面两方面,君主将帅更具有主观能动性。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作为一个领导者,除了必须具备卓越的战略眼光之外,还得拥有谦虚纳谏、务实等品质。 君主的首要任务是用人。汉高祖刘邦说:“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在对于人才的任用上,魏文侯的做法是十分值得提倡的,他秉承职能主义,胜任要重于忠君,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通用的。 作为君主必须要行王道政治,大道行天下,而不能单纯地使权谋。类似韩昭侯那样以权术治吏,官吏必然会以权谋之术对质,是一个恶性循环。《资治通鉴》记载,上谓魏征曰“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魏征对曰:“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者不可用也。” 君主一定要注重后续人才的培养。在新老更替之中,使后备人才中堪重用者得到磨砺。像战国长平之战的赵括,如果让其得以在战争中得以实践,使其明白战争的残酷,或许会消磨掉其傲气而变得沉稳;未经过磨练,而将其直接投入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战斗中,是决策者的过失。长平之战,是赵王的损失,也是赵括的悲哀。
个人分类: 笔记|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战略规划
bennice 2013-4-21 05:57
如何做信息服务行业的战略规划?
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曾飞:中国的战略抉择——城乡融合(下篇)
曾飞教授 2013-2-16 17:06
中国的战略抉择——城乡融合(下篇) 曾飞   为了13亿人民大众,为了华夏子孙万代,中国当今的战略抉择应该是“城乡融合”,也就是特定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而绝不是所谓的农村“城镇化”。在上编阐述了抉择的缘由之后,本篇阐述实现“城乡融合”的基本方略。 一.“城乡融合”是双向的社会变革   “城乡融合”或“城乡一体化”不是单向的社会演变,不是使用权力与暴力逼迫农村人口放弃土地大量逃向城市,搞一次中国式的“圈地运动”,让城市更加拥挤,廉价劳动力充斥,劳动力过剩而流浪汉、妓女成群;更不是在农村掠夺耕地和山林搞房地产开发,设代工血汗工厂,掠夺土地种植转基因作物毒害中国人,掠夺性开采资源廉价卖给外国,从而让农村凋零,农民彻底破产,而最终让国际垄断资本控制中国的耕地与粮食生产,彻底控制中华民族的命运。而是双向的社会变革——农村城市化 、信息化,城市农村化、田园化;城市辐射农村,服务农村,农村支撑城市,拥抱城市,形成一元化的城乡紧密结合体,互相依存的社会结构体系。也就是把农村建设成信息化的先进农业和完善社会服务的生产生活基地,把城市改造成田园化、生产性、服务型的,与大自然融合的生产与服务中心,而不是寄生的、腐烂的剥削中心和享乐中心,官僚资本的大本营。城乡互动,整体发展,逐步减少差距和对立,走向融合。也是彻底改变中国城市过度依赖外国市场,成为美国经济的附庸,成为美国垄断资本掠夺中国的前哨基地,帮助国际垄断资本吸中国农村的血的殖民地的病态大城市 ,回归中国独立自主的经济中心的正常状态。是彻底改变中国农村落后、封闭、受城市盘剥而更加贫穷的不正常状态,发展成中国独立自主的经济根基的正常状态。   有论者指出:山东诸城的农村社区化受到了广泛的质疑,成都的地票交易也被叫停,凡此种种,究其根由,无不是因为人们(按:官商勾结)借城市化之名大肆掠夺农民惹的祸,如果城市化再变成一次农民“被上楼”的大跃进,其后果就更不堪收拾了!还有报道披露,在号称改革先锋实则是官僚资本的大本营的广东省甚至出现了可怕的乌坎事件。乌坎村村委会将一块集体土地卖给开发商,在当地居民不知情的情况下3200亩土地陆续被政府贩卖,卖地款项达七亿多元人民币,而补助款只有500元,其余全部被当地官员私吞,盗卖村民土地准备兴建滨海新区碧桂园的开发商为祖籍乌坎的港商陈文清,他于80年代成为香港的广东海陆丰商会会长,同时也是广东省人大代表(按:典型的官僚资本代表)。当地居民屡次上访无果,近期仅存的一块土地被卖给地产开发商,激发当地人于21日游行示威,22日政府派出军 、警镇压而最终引爆骚乱。(来源:2011年12月22日中国政府创新网《广东乌坎事件现场图片流出:军警镇压示威村民引爆骚乱!》)2011年12月31日中国新闻周刊《广东乌坎事件调查:维权村民曾在看守所遭虐待》:自2011年9月21日和11月21日,广东省陆丰市乌坎村村民两次群体上访,向当地政府反映土地和基层选举问题,在没有得到满意答复之后,村民开始维护自身利益,驱赶村支书,成立临时代表理事会,试图“收回”被私卖的土地。12月初,村民的维权行动在村民薛锦波死于看守所后出现了升级。……这是乌坎事件爆发后的第三个月,薛锦波因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和妨碍公务罪,于12月9日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关押于汕尾市看守所,两日后,薛锦波去世。……村民来到碧桂园地块,将施工的车辆和工具砸毁,之后返回村里将村委会砸掉,赶走了里面的工作人员。“这个时候我们村的陈文清已经报警了。”张德家说。这导致当天愤怒的村民也将陈文清在乌坎的一家酒家砸毁。但是9月22日,特警驻守在派出所门口,防暴队、边防警察进入乌坎村,与村民发生冲突。张德家说,陈文清原是上世纪60年代初乌坎村民兵队队长,1962年左右,带领一帮人偷渡到了香港,通过走私,迅速发家,到改革开放后,陈文清回到陆丰进行投资,并成为广东省第七、第八届政协委员,上述碧桂园地块,正是由陈文清介绍给碧桂园。2012年02月27日中国经贸聚焦《乌坎:整个中国社会的一道坎》披露:2011年12月3日,陆丰市发出新闻稿,将“921”事件定性为“非法暴力群体事件”,并要追究为首挑头者责任。当晚20多辆警车到达陆丰市,包围乌坎村,封锁通往村内的路口。2011年12月9日,公安部门把“村民临时代表理事会”副会长薛锦波以及其他四人拘捕,把“乌坎村村民临时代表理事会”、“乌坎村妇女代表联合会”定性为非法组织并取缔。2011年12月10日,警方全面封锁乌坎村。村民用大树、钉板等作为路障,阻止警车进入,双方对峙。2011年12月11日,下午4点多,薛锦波家属接到通知:薛正在医院抢救,有生命危险。7点多,薛锦波死讯传到村内。薛静波的家属前往海丰县殡仪馆,家属称薛锦波尸体有明显被殴打虐待痕迹。2012年1月22日户县论坛梅俏的帖子“南国冬天响起的一声春雷”披露:11日凌晨5时,汕尾、陆丰二级公安机关组织出动 公安、武警、边防、消防警力 及指挥车、水炮车、消防车、救护车围困乌坎村。19日报道指出, 军队 紧急向乌坎方向移动,预计将对乌坎村形成第二道和第三道武力镇压的包围防线。村民一时面对解放军的血腥镇压的风险。警方采取封村、断水、断电、断粮等方式围困村民,粮车不许进村,渔港也被封锁,网络被断,电话、手机均被监控。5000军警偷袭,妄图大规模抓捕,数千村民持械放抗。为了防止政府人员潜入村中捉人,他们也在村口设置路障,砍倒几人抱不起的大树,封住路口,检查入村人员,年轻村民在夜间手持竹竿巡逻,更有人爬树站岗……。 最后广东第一把手汪洋介入,对农民作出了一些让步,暂时平息了事态。但整个南方官僚资本掠夺农民土地的春心萌动已经难以抑制,他们早已决心不顾一切要杀出一条血路把中国的“圈地运动”进行到底。难怪党内某些高层看准了官僚们欲豁难填之势,要不断发出最强音,发誓把农村“城镇化”的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以谋取“最大改革红利”,以此来博得官心,谋取执政宝座。如此事态凸显了 在所谓农村“城镇化”口号掩盖之下的官商勾结坑害农民的惨状。这表明在官僚资本控制了政府、人大、警察和军队的主要国家机器的官僚资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实现城乡融合是不可能的。而只能是城乡的进一步对立,进一步拉大差距以及农村的破产。即使是当权者标榜“城乡一体化”,也只能是农民失去土地等生产资料,和城市工人一样 沦为官僚资本的廉价劳动力,成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的另一种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   而被官僚资本和美国垄断资本控制后的耕地除了建别墅和代工工厂,还会被大面积地用以种植转基因作物,灭绝中华的“垃圾人口”。据披露,目前我国转基因粮、油、菜、豆、棉等种植面积已接近(或已超过)现有耕地的10%,而且完全没有隔离带来防止转基因污染,因此我国被转基因污染的土地用不了几年就将占到耕地的30%左右,并且继续迅速发展……豫北农村每个乡镇都在非法销售以美国杜邦先锋公司的“先玉335” 为主的多个转基因玉米种子,布点非常多,推广很普及。美国杜邦先锋公司的先玉335 在东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国产玉米种子均已溃不成军。有人专门买了美国杜邦先锋公司的先玉335种子和种过的先玉335玉米给环保部南京研究所邮寄过去。他们做了个分析,确实含有转基因成分。河南农村非法种植转基因玉米以后没有大老鼠了,都是袖珍老鼠,跑得慢,呆头呆脑的,从人前边走,一脚就踩死了。陕西榆林有转基因育种基地,也没有老鼠了。以前秋收以后小孩会拿着铁锨到田里挖老鼠洞,挖出很多老鼠藏的粮食。现在根本就找不到老鼠了。在河南临颍县,大夏天的,国道两边的树叶都被虫子吃得光秃秃的,就是不吃转基因玉米叶。其他种植转基因玉米的乡村,大量的树叶也都被虫子吃光了。河南老百姓说:母猪吃了335不下仔儿,母鸡吃了不下蛋。养殖户都知道了,他们的养殖损失跟喂养先玉335 饲料有关系。很多养殖户破产后不再养了,都出去到南方打工去了。一位妇科女医生披露,以前去她科室的主要是做人流的,不孕不育的很少。2006、07年河南大规模非法种植先玉335等转基因玉米以后,她只要一坐诊,走廊里都排很长的队治不孕不育。她治了一辈子不孕不育,现在却治不住了。有的虽然能怀孕,但习惯性流产。(来源:2013年2月12日赵华《骇人听闻的转基因巨灾河南报告》)因而只有在人民成为社会真正的主人,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实现城乡融合才是可能的。 二.“城乡融合”在城市方面的重点是田园化、生产化、服务化   “城乡融合”在城市方面重点是田园化、生产化、服务化,并使其服务农村,形成经济中心辐射周边农村,强有力地支持周边农村生产与生活,与农村形成健康的紧密联系,互动发展。田园化就是与自然和谐,绿色循环,城市不能变成钢筋水泥的死寂的世界,必须楼群区与田园山水区有规划地相间,楼群区也绿化,形成生态的环境,造成良好的微气候环境,而不能成为一个热岛和雾都,制造人间地狱 ,像如当今的北京那样。生产与服务化就是城市建构的基础必须是生产性与服务性为基础,而不是像海南岛一度盛行的那样“色情立岛”和旅游房地产疯狂,把整个岛屿城市构建在不健康的“消费”与投机的基础上,从而破坏了整个岛屿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制造人间与自然灾难。很不幸,如今的一些国人,早已经把小桥流水人家的人文苏州,糟蹋成钢筋水泥的牢笼,还得意地称为实现了现代化。诚如《中国城市不宜居:钢筋水泥里呼吸二手空气》说的那样:不要说大城市的高楼早已不是二十层楼了,就连我居住的这座中小型城市,也是一幢幢二十层以上高楼象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上海的“楼脆脆”应该说建筑密度还算可以,因为整幢高楼倒塌,并没有危及其它高楼,如果在我们居住的城市发生类似的塌楼事件,可以预想得到,其后果不堪设想,一幢高楼倒塌,就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因为密度太高,不少高楼与高楼的间距还不到10米。尤其是发生火灾,二十层以上的高楼在一些中小城市给消防带来困难,原因是消防设施跟不上。我居住的小区是5年前交付使用的,最高层8楼,但发果发生火灾,我不知道消防人员该怎么救火?整个小区的空地上停满了小车,消防通道被堵塞。而那些二十层以上的高楼城市就更加拥塞。许多朋友却对我说,他们在恐慌中生活:不敢生病,治个感冒二三百元;不敢到偏僻的路上行走,被人抢劫失财不说,受伤了还得花费一笔医疗费;不敢在斑马线行走,怕不把生命当回事的飙车骑士;怕堵车,迟到上班被扣工资不说,担心的是怕老板炒自己的鱿鱼……在这种生活环境中蜗居的人们,除了无奈还能咋样?(来源:寿光房产网)但愿国人能够及早反思,回到一个现代的人文的社会,田园的城市,让国人自由地活得像一个中国人,而不是蜗居在钢筋水泥殖民地狱里。应该像厦门市那样,走向绿色的宜居城市,走向以生产与服务为中心,真正能够服务于农村生产与生活的田园城市。厦门的城市田园化注重优化结构,调整转型,产业转型。做精一产,发展特色农业;做强二产,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做优三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经济增长由外向型为主向出口、投资、消费三者并重转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和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不断加大。随着城市的定位转型和人们健康生活的要求提升,海沧 区从过去的支柱产业化工逐步退出,努力打造机械、电子信息、港口物流、商贸旅游等四大支柱产业,优先培育生物医药、石油交易、新能源、文化创意等四大特色产业,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发展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产业同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按照城乡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的要求,厦门岛内外一体统筹发展,近十年来,岛外投资不断提升,占到60%以上,特别是近5年来海沧等岛外四座新城得到快速发展,2015年全部建成后,厦门城市化率将提升到85%以上。统一建立全市城乡居民医保、就业、就学、就医、社保、环保、安全、住房、交通等政策体系,使岛外郊区享受岛内一样的福利,人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全市实行绿化,把每一座山邱都变成公园与氧吧,把海边和海域都变成美丽的景色。城市确保畅通,据调查公共交通仍为厦门岛内居民出行的最主要的选择,包括BRT(快速公交)和普通公交在内的出行方式所占比例最高,约38.6%,其次步行和自行车的出行方式分别为33.7%和7.5%,而私家车出行选择为9.3%。 因而,在《商务旅行》杂志日前最新出炉的宜商宜居世界城市的排名中,厦门以其独特的魅力力克美国波特兰、加拿大蒙特利尔、荷兰阿姆斯特丹等众多世界名城,摘走世界第二的桂冠。诸如厦门这样的田园化发展自然还 很不够。正像获得“世界建筑界最高奖”的中国建筑师王澍所认为的那样,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城市在发展的同时,也几乎把传统的东西破坏殆尽。“因为发展太快,思考太少。很多人都认为,如今的城市充斥着高层建筑,直接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但反过来看,以我们国家这么多的人口,高层建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我觉得问题还是缺少思考和原创性的探讨,尤其应该探讨和中国传统生活经验的关系。”王澍常开一个玩笑:杭州的西湖,加上苏州的城市,就是最理想的城市状态。王澍还认为“他们是做奢侈品的,我是做手工艺的。”和鸟巢、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新大楼等国外建筑大师的作品不同,王澍的作品大多是低造价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造价,大约是国内同类高校的一半、国外高校的1/10。许多建筑利用了大量废旧的砖瓦,墙面都不抹灰,地面、屋顶等都裸露着水泥,以致许多来此参观的人问学校:你们是不是没有钱了啊?王澍告诉记者,建设节约型校园是一个方面,同时他也想借此表达一种“贫寒的美学”,这也是中国文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都不可能永远有钱。况且,光有钱又怎么样,不就是个暴发户吗?”王澍反问。有评论者认为,王澍此次获得普利兹克奖,在某种意义上比获得诺贝尔奖更有意义,因为这标志着世界对中国本土建筑文化的认同。王澍在建筑文化上为中国的城市田园化作出了贡献。 其间的含义还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不是南方派的消灭民族个性,宣扬所谓的“少点中国特色,多点普世价值”,图谋把中国彻底改造成殖民地的西式地狱。总之,厦门的田园化 确实还很不够,地价过高,房价过高,建筑全面西化,民族文化少了,洋味重了;电气化公共交通发展未被重视,步行街太少,汽车路太多,私人汽车过多,依然在污染空气,毒害骚扰市民,破坏城市的人文气息;旅游的金钱利益挂帅,公园被围起来,高价收费,剥夺了居民的休闲享受权,也就是 说公园必须开放,居民有权享受;鼓浪屿被旅游赚钱所坑害,正在丧失它原有的高雅人文气息,逐渐被铜臭所污染,丧失人文价值;公园虽然绿化了,但中心思路还是旅游景观绿化,过多地种植特色性的大王椰,少有经济性的果树,还没有生产化、田园化、生活化,公园里应当种水稻、油菜、桃花、荔枝 、香蕉、竹子……,水里应当有野生鲤鱼、黄鳝、泥鳅、青蛙,园林中应当有麻雀、野鸭、白鹅、蜻蜓、蜂鸟……也就是回国大自然,让大自然提供它能够提供的财富 ,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厦门的各大城区之间还应当预留农业区,发展先进农业,服务于城市生活的服务性农业,保持城乡的整体融合。同时,还应当加强对漳州、泉州、龙岩地区农业的支援、服务,进一步扩 展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九龙江流域的整体发展。这些问题都带有普遍意义。 三.“城乡融合”在农村方面重点是信息化   “城乡融合”在农村方面重点是信息化。国内的“沙集模式”等成功的经验表明,农户自发地使用市场化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变身为网商,直接对接市场;网销细胞裂变式复制扩张,带动制造及其他配套产业发展,各种市场元素不断跟进 ,塑造出以公司为主体、多物种并存共生的新商业生态;这个新生态又促进了农户网商的进一步创新乃至农民本身的全面发展。“农户+网络+公司”相互作用、滚动发展,形成信息网络时代农民的创业致富新路。这样农民自觉自愿地利用信息技术 ,有效地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不利局面,成功地实现了呈现一体化。德国作为欧洲信息化发展的成功典型,政府始终致力于农业信息化的政策与环境、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数据库建设的投入。根据欧洲农业信息技术联盟(EFITA)的统计,2001年德国17万农户中有7.5万户使用了电脑,有5.5万户使用了互联网。政府还注重模拟模型技术、计算机决策系统技术、精确农业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集成,并形成了自身的优势。装有遥感地理定位系统的大型农业机械,可以在室内计算机自动控制下进行各项农田作业;远程诊断系统可以确定农机是否需要维修或更换零配件;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如小麦品种选择模型(GENIS)可从提供各种小麦品种的水肥条件、品种特性、产量品质、抗病虫害的能力等方面的评估情况,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种植的小麦品种;麦类病害流行预测和损失预测模拟模型,能对单一病害和多种病害综合的发生做出预测,这些系统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除了国家投入,企业投入兴办的大型农场和家庭绿色综合小农场两种模式之外,农民合作社也已经重新成为一种发展先进农业的重要模式。只有从落后的小农经济向国家、集体和股份资本投入后形成的先进农业过渡,农业实现信息化,市场需要什么就能够针对性地生产供给,农民自己的农业供销合作社能够抵御并打破官僚资本对农资和农产品供销渠道的垄断,并用袁隆平等先进的农业科技和先进农业机械武装起来,在国家资助的先进水利灌溉和森林体系保证下农村与城市的经济收入差别才有可能缩小,农村才有钱可以改善社会服务和福利体系,城乡差别才有可能逐步消除。   有论者指出,目前农村信息化研究的部门很多,但大都基于物理网的建设上,缺乏对农民需求的了解,因此,诸多报告都在提议加大宽带投资、加大网络、基站、设备投资,使舆论界单纯地认为农村信息化建设落后是由于基础设施投资不足造成的。但是,基础设施之所以投资不足,关键是因为地方政府、乡镇、农民没有真实地感受到农村信息化可以带来的好处,于是,搞点形象工程,应付上级检查,买几台电脑做个样子成为普遍现象。这样的信息化也可能成为坑爹工程。其原因是政绩冲动而不是农民利用信息化工具克服供销难题、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服务难题和人力资源提升难题的需要,从而无益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失去了真正的动力。   另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农村用水与灌溉问题。据江苏网2012年06月30日《本周舆情:农村用地矛盾突出 农村水利灌溉值得关注》报道,灌溉困难或无水灌溉成为困扰村民耕种的难题。邳州占城镇后园村的村民李先生反映,现在村里旱情很严重,老百姓只能从家里运水到田间灌溉。村旁边有一条白马河,为什么无法把水引过来。去年年底村里想开采一条新河流,可这条河的开采因为祖坟的问题被搁置。连云港海州区板浦镇卢圩村的村民徐先生则反映了农田无水灌溉的难题。他说,电站的水泵坏了,打不了水,1000多亩的稻子无法灌溉已经开始干死,请相关部门尽快帮忙修理恢复灌溉。2012年06月29日江苏网《南京市民呼吁 请尽快清理排涝抗旱河道》报道,群众诉求我是栖霞区八卦洲村民,我们这里有条排涝抗旱的河道,我们靠河里的水进行灌溉,前段时间小城镇改造把淤泥都抽到我们沟里了,以前有生活垃圾还可以抽出水,现在完全抽不出水了,我们向村干部和12345反映后都无法得到解决,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把淤泥抽走,我们是种蔬菜的,没有水浇水会造成严重损失。行政的不作为如此严重,实现农村增收,减少城乡差距已经是一句空话。更加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官商勾结利用农村城镇化,特别是土地流转的政策侵占农民的土地大面积地发生,直接迫使农民破产。据搜狐视频报道,以河北香河白庙村为例,指出该村大量农耕土地未经任何行政审批流程,被“非法”流转后 ,改为住宅用地卖给开发商,或者被建为家具厂生产基地,结果是耕地被大量用在非农建设上,而土地出让钱款却不知所向。其间农民得到的是土地流转金,一亩地仅1800元。正是这样的农村“城镇化”的疯狂直接阻碍了中国城乡的融合,导致城乡贫富加剧,城乡对立更加严重。不制止这样的官僚资本疯狂,城乡融合根本无法实现。 四.“城乡融合”在城乡联系上的关键点是供销的畅通   “城乡融合”在城乡双方的联系上的关键点是农村产品向城市的供应、销售的畅通,不受阻碍;城市产品和服务针对并全面满足农村的需要;双方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消除,公平交易。农村产品向城市的供应、销售不畅通的问题相当严重。据2011年10月21日东方网《农产品频繁遭遇滞销 如何走出“卖难”困局?》的报道披露:近来,国内反复出现农产品卖难现象,大蒜滞销、土豆烂在地里、香蕉用来喂猪,农民损失惨重,也让许多关心农民利益的人为之焦急。2011年10月23日新华网《中国多宗农产品陷“价跌滞销卖难”困境 农民盼摆脱暴涨暴跌怪圈》的报道披露:张福刚是山东省安丘市凌河镇小儒林村村民,这个村有一半的耕地被用来种植生姜。目前,生姜正处于历年来的罕见低价时期,每斤生姜价格只卖到0.4元左右,仅为去年同期价格的10%。即便是与正常年份每斤2元的售价相比,价格也下跌了80%。不光是生姜,今年以来中国多宗农产品都陷入了“价跌、滞销、卖难”的困境。5月份,江苏省的白菜萝卜蒜薹滞销在田;7月份,海南省大批香蕉无人问津;9月份,广西等省份的香蕉、红提葡萄、荔枝等遭遇销售难;覆盖中国15个省区、涉及6000万农民的马铃薯不少产区出现薯价暴跌、薯农受损的现象,价格比去年同期下跌30%至50%。据2012年11月12日四川在线《农产品销售难题亟待破解》的报道披露:时下,一如去年和前年同时间一样,市长县长到街头帮助农民卖蔬菜卖水果的新闻不绝于耳。……近年来,由于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种植粮食作物成本增加,尽管国家有种粮补贴,可仍然赚不到钱。于是,农民转而种植蔬菜和水果,但同样出现了产品滞销、卖不出价钱的问题。原因何在?从菜农、果农自身看,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即看到什么赚钱了就种什么,而到了销售季节则找不到市场,坐在家里等上门收购;从地方政府暨相关部门看,对农民的帮助指导不到位,以至到了农产品滞销时,领导才上街帮助推销。农产品大量滞销,不仅会卖不出价钱,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烂在地里还会造成大量浪费,而且有些农民因为赚不到钱,宁愿将土地撂荒而外出打工,这种情况多了势必会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在官商勾结的控制下,价格剪刀差的老问题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急剧恶化,一方面是城市产品的价格不断被人为抬高,粮食等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被人为压低,直至农民种植粮食、蔬菜和水果严重亏损,形成日益加重的城市通过市场盘剥农村的危险局面。   农村贫困的日益加剧动摇了中国的经济基础,迫使中国城市经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而忍受60%国民财富被美国盘剥的悲惨局面。农产品价格的异常为何如此坑爹呢?2012年04月10日刘旭《农产品终端销售太集中引发担忧》的报道指出:“目前在很多大城市,蔬菜的销售都集中在大型商场和超市,小型的农贸市场正逐步消失,而能进入这些商场和超市的都是大型的农贸公司和大型的供货商,这就会使超市的 渠道趋于垄断 。”山东省济南中明大地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梦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出对农产品终端销售过于集中的担忧。“而渠道的过于集中,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可能会出现供货商人为抬高农产品价格的行为。”曹梦辉表示, 先垄断渠道,再垄断价格 ,实际上一些超市的蔬菜价格远远高于批发市场的价格。可见,正是官僚资本和外国垄断资本垄断了销售渠道,进而垄断了价格,因而要价格不坑爹是不可能的。总之,城乡关系的正常化就在于消除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垄断,公企必须介入,农贸市场、小贩和集市贸易必须保护,以此打破渠道垄断。否则城市对农村的剥削日益加重,城乡融合根本不可能。 五.“城乡融合”必须有金融对农村的支持   “城乡融合”必须有金融对农村的支持。2013年01月24日人民网《我国农村“贷款难”现象突出》的报道披露:近年来,尽管“金融支农”的政策越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大,但很多实施细节尚面临着“成长的烦恼”。民建会员许中贤认为,目前我国农村“贷款难”现象仍很突出。他列举对山西银行业的调查统计,2000年以来,山西银行业共撤并县域银行业机构网点近790个,对农服务能力有所下降,农村金融系统逐步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贷款风险约束机制明显增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投资的项目贷款存在抵押担保难、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等问题,对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投资的信贷支持也就受到限制。农村产业大部分投资比较效益差,资金回收慢,风险大,金融部门对农村投资普遍存在‘惜贷’行为。”许中贤分析,目前农村投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只有极小部分投资资金可以依靠金融机构融资取得,大多数还是依靠自有资金或民间借贷来周转,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投资的扩大。目前粮食生产也面临着资金缺乏、金融支持力度不足的问题。种粮大户在投入一定数量的土地租赁承包费、劳动力工资后,往往手中结余资金较少,限制了购买种子、化肥、农药,购置大型农机具的投入能力。同时,农村信贷手续复杂、贷款金额偏小等问题,不能满足农民扩大再生产的需求。“由于资金缺乏,很多种粮大户在投入上不到位,购买和使用便宜而不合理的农药、肥料,造成产量低、品质差,单位面积的收益明显减少。”这些严重问题在唯利是图的金融业里是不可能真正得到解决的。   除此之外,官僚控制的金融业的不作为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给官僚资本的农村高利贷盘剥让路。据2012年09月05日云南信息报《农村高利贷 撇不开的“公开秘密”》披露:近两年来受整体资金趋紧的影响,“高利贷”在一些农村又死灰复燃,并在局部区域具有普遍性。农村高利贷最低为“两分利”,有些甚至更高,借1000元钱一年连本带利要还1500元以上。借高利贷的大多是贫困户,春播、养殖、经济作物、孩子读大学等,使大多农户手无余钱,只好向高利贷伸手。据记者上月走访了解,农村高利贷具有以下动向:一是借贷利率居高不下,月息比农信社高出几倍;二是借贷者由个人向集体单位发展;三是高利贷日趋公开,手续日益完备,一般有担保、作证、借款额、归还期、违约金等条款;四是效率极高,多数当日发放。可见,除非彻底消除官僚资本和外国垄断资本对我国金融业的控制 ,否则要金融支持农村谈何容易。 六.“城乡融合”必须有农业科技和农机的足够投入   “城乡融合”必须有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的足够投入,其成果和产品必须主动满足农村的需要。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回答记者问的时候就直接承认我们农业科技现在确实有三个不足:一是成果的创新供给还不足。像袁隆平老先生的杂交稻这样的主打成果,还有黄淮海综合治理这样重大的科技成果很少;二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足,这里面有基层的人员不足、人员老化、素质不高的问题,也有设施条件、服务经费不足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还不够活的问题;三是农业人才支持总量还不足,无论是在农业科研方面还是在推广方面。如今的当权者宁愿用相当于全国军费的庞大投入去武装武警,然后用来镇压像广东乌坎失地农民抗议土地被官商勾结所霸占的所谓“动乱”,保护官僚资本的非法利益 ;用来镇压海口市数百农民拥护党的领导,支持习近平总书记“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游行,竟然动用了1600名警察来对付数百名农民,驱散游行队伍,并被捕一些农民。而不愿把这些费用和人力物力用来做农业科技投入。如诺官僚资本如此的嚣张气焰不被摧毁,城乡融合必然是一句空话。   中国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相当严重。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刘继芳《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披露: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渠道一般有三个:政府项目拨款、科学基金资助、横向项目投资。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科研投资总量不断增长,但农业科研投资增长速度小于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从1985年到2002年间,科研经费投资总量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年均只有3.8%的增长率,农业科研项目经费与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从另一个角度看,长期以来科研投资强度总体偏低,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度不够。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82年“粮食及农业状况”的报告中指出: “80 年代中期世界各国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的平均值约为1%,发达国家一般为2%,北美国家高达3%。从一些国家的情况来看,一般认为只有当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 左右,才能使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相协调”。而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强度在60年代中期为0.56%后不断下降,到1985年为0.31%,1997年继续下降到达到最低点,后又逐步上升到2002年达到0.25%,只是到近年达到0.49%。这与我国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21%人口,单位耕地面积需要更强生产能力不相适应。 同时,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也显著低于我国平均科研投资强度。我国科研投资强度1996年为0.6%,以后各年逐步提高,2000 年上升为1.0%,2002 年达到1.23%,是农业科研投资强度的4~5 倍,这说明农业的科研投资远远低于其他行业的科研投资强度,与我国农业大国地位不符。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及科研投入受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加大了科研工作的成本支出,导致科研经费短缺。科研机构设置条块分割,仪器设备信息(资料)等资源难以实现共享。造成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有的仪器设备长期闲置利用率不高。依据现有的体制,虽为国有资产,但客观上是单位或部门所有制。国有设备和数据信息,普遍缺乏有效机制而难以实现共享,造成不少单位为了工作需要而重复购置设备,或额外支付费用取得本来已经是政府投资获取的数据信息,无形中是一笔很大的浪费。报销过程中存在违规现象。我国的科研项目大多实行课题组负责制,课题负责人拥有支配经费相当权利。有些课题负责人独断专行,科研经费几乎成了其私人财产,造成经费开支混乱。   据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我国基础研究总体状况是‘两头在外’,拿到钱以后首先到国外把仪器买进来,有了一些科学成果后又将文章发到国外。”11月7日,中国科学院朱作言院士在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上指出,我国科学研究还存在依赖性、依附性和脆弱性。对于我国目前科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朱作言院士认为,总体上我国科研仍以跟踪接轨国际科研为主导,很少有独立学派和研究体系;科学主导严重追逐热门,缺少源头创新,不接地气,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青年科学家受影响因子驱动,忽视科学问题;领导层有源头创新的号召,少针对性政策措施,如何落实做得不够;学术期刊成为短板,成功产出拥堵。——科研成果包括农业科技成果的成功产出根本不是论文发表的“拥堵”,而是实际应用的“拥堵”。连这样的科研基本思想都被扭曲了,中国的农业科研能起什么作用?加上官僚的任意摆弄,世界领先的、实际应用成果巨大的袁隆平等许多农业科学工作者的科技成果被百般贬低和阻挠推广,而把稀缺的研究经费给了张启发之类的卖国贼花乱开销,暗中依附于美国偷偷输送转基因战略武器坑害国家。中国农业科研的问题实在严重!难怪网民“决战”先生说:“网上有很多揭露孟山都的文章,很好。但还不够。没抓到关键。焦点不是孟山都,而是农业部。孟山都没有掐着中国的脖子非要你搞转基因主粮,而是农业部的混帐,它们自己批了转基因主粮。是农业部的混帐坚持搞,主要问题在农业部,不在孟山都。其他国家得不到孟山都的技术?能得到,但是其他国家不搞转基因主粮,其他国家的农业部不象我们的国务院下属机关,整天胡搞瞎折腾。违背民意,将民众蒙在鼓里,自己瞎捣鼓,这是农业部的问题。前几天看到深圳发展的产业规划,列了几个千亿规模的产业,其中一个便是基因产业。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国内的买办与国内的官僚已经铁了心的要拿中国人民做实验了。孟山都是商人,往往还是奸商。但即便奸商也没有强迫你转基因啊。孟山都是外因,农业部是内因。几个人关起门来一商量就决定转基因主粮,不是混蛋是什么?依我看,农业部比孟山都混帐多了!”(《焦点不是孟山都,而是农业部 》)其实更混账的伪君子还在背后呢!这些家伙不锄中国的城乡融合有可能吗? 七.“城乡融合”必须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素质   “城乡融合”必须培养大量优秀的农业技术人才,提高整个农业劳动力的素质。据2012年05月30日河南商报《年薪20万难招农业技术员 农林人才短缺将持续3年》:据媒体报道称,近两年,随着农业产业蓬勃兴起,农业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供不应求,农业技术员成为各家农业公司竞相聘请的对象、猎头公司追逐的新目标。一位种植蔬菜的负责人说,20万元的年薪很难请到一位技术人员,而一些不仅懂养猪、种菜还懂市场的技术人员,大公司甚至能给出100万元的年薪。数据显示,近3个月以来,共有856家农业企业在武汉发布招聘信息,提供农业技术类岗位1528个,较往年同期上涨近两成,以园林工程师、农业养殖等技术人才的需求最为旺盛,薪资待遇普遍在2000-5000元。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2012年第一季度人才供求情况统计分析表显示:参加招聘会的招聘单位达3960家,农林牧单位排名第二位,共计600多家,是去年同期的4倍。农业技术人才如此紧缺,而起没有大量培养农业人才的实际行动,问题相当严重。2012年11月15日华县农广校《农民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农村人才资源的大量流失。农村不是培养不出人才,而是一旦培养出了人才,马上就会离开农村流入城市,变为“城里人”。外出打工的多半是青壮年,多为高学历者,他们即使有能力有技术,也只贡献在城市,而留守农村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为农民提供农技服务、宣传普及科技知识、培训技能方面尚缺乏有效的手段,现有最主要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面对面”地传授,而这种方式更多地受到村落农户及所处地理位置、道路交通的制约,在面上缺乏广度。政府部门可以花费巨资开设豪华的重点院校,却很少考虑拿一点钱用来进行农业劳动力的技术培训,更不重视在农村设置专门的新技术传播机构,配置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面对面”地传授新技术,进行技术指导。而一心想要的却是通过农村“城镇化”,赶农民上楼当房奴,逼迫农民早日破产进城务工解决血汗工厂用工难的问题,让自己更快一点富起来。在如此的执政方针的指引下,城乡融合,或者城乡一体化就不过是一个骗局。 八.“城乡融合”必须防止国际垄断资本和中国官僚资本乘机种植转基因作物坑害中国   “城乡融合”必须防止国际垄断资本和中国官僚资本乘机垄断中国的农业,尤其是防止美国孟山都勾结农业部乘机推行转基因种子和除草剂,掠夺 大量耕地进行大规模转基因粮食生产,从而彻底断送中国的农业。但我们目前听到的却是极其可怕的消息,当政者,特别是农业部不遗余力地与孟山都勾结,全力静悄悄地助推美国的转基因战略。2012年10月18日,马宾、秦仲达、李成瑞、韩西雅、陈一文、苏铁山、顾秀林、徐飞、巩献田等大批中国公民联名控告农业部转基因管理渎职违法。控告书指出:绿色和平组织早在2005年就曾对张启发的转基因大米非法出售作过报道。该组织在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间又调查了广东、安徽、福建、湖北、湖南、浙江、江西、海南和香港等九个地区购买了43个大米样品和37个米粉样品,发现共有七个大米或米粉样品被检测出违法转基因成分。而据最近调查和最新的检测结果,转基因米及米制品和转基因种子品系均为Bt63,也即华中农大张启发团队研发品种。但违法种植转基因水稻的相关责任人张启发及其团队却并未受到任何惩罚。相反,该转基因水稻品种却在2009年从农业部获得了安全证书。显然,农业部不仅对转基因稻种非法种植流通扩散不予查处反而对其给予纵容和鼓励。农业部的鼓励反过来更进一步加速转基因稻种的泛滥。中国大规模出现转基因稻米已经引起周边国家和欧盟的高度警觉,2010年前3个月,欧盟发现已有12个中国出口的米制品含有转基因成分。此前,日本也发现出口至该国的大米含有转基因成份。此外,美国转基因玉米及与之杂交的许多“国产”转基因玉米也早已在我国大面积普遍种植,仅先玉335种植面积已达4000多万亩,占据我国北方半壁河山,并引起了大范围严重的动物异常。在先玉335种植区,“大老鼠消失、母猪爱生死胎、狗肚子里都是水,羊也出现异常情况。全国闻名的生猪集散地,很多村子的养猪业已经萧条”。在农业部的胡作非为背后肯定有更大的政治势力在给予支持。在如此情势之下,不彻底摧毁官僚资产阶级的司令部,中国的城乡融合根本不可能实现。
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曾飞:中国的战略抉择——城乡融合(上篇)
曾飞教授 2013-1-23 15:56
中国的战略抉择——城乡融合(上篇) 曾飞   为了13亿人民大众,为了华夏子孙万代,中国当今的战略抉择应该是“城乡融合”,也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而绝不是“城镇化”。本编只阐述抉择的缘由,至于实现“城乡融合”的路线图留待下篇阐述。   一.“城乡融合”或者“城乡一体化”是建立在农村信息化、机械化基础上的农林渔业生产力的大发展,是几十年来中国二元经济,工农业剪刀差的消除,是民生、社会的真正进步。“城乡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而形成一个自组织——在开放、远离平衡态、要素间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机制等条件下能够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社会系统。它不是绝对平均的死寂的社会组织,更不是依靠外部国际垄断资本的指令而维持的僵死的他组织。在英文和法文的城市科学资料中,有城乡融合Urban-rural composition的概念,没有“城乡一体化”的词语,但两者的含义有些相近。恩格斯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概念的人。他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说:“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只是工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表现”,“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 城乡的融合 ,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224页)恩格斯认为实现城乡融合就是:工人和农民之间阶级差别的消失,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消失,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的消失以及大家共同享受福利。而农村“城镇化”则是反其道而行之,是城市和乡村对立的加剧,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的继续扩大,这与社会进步的方向背道而驰。农村“城镇化”其实是英国“羊吃人”圈地运动的重演,是使用侵占耕地 和宅基地的卑劣手段迫使农民破产把他们赶入城市充当官僚资本的廉价劳动力,同时让官僚资本乘虚而入掠夺更多的廉价土地发展房地产业等而牟取暴利,这是剥削农民财富的血腥的原始资本积累方式在中国的重演。因此站在人民大众利益的立场上只能选择“城乡融合”,而摒弃 “城镇化”。   二.从国土安全的战略高度上看问题,美日城市化程度特别高,美国43%的人口居住在少数的大城市里,日本60%,而中国只占18%;美国前十强都会圈占全国GDP总量比例的35%,而中国只占22%;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80%的美国人居住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的美国大城市,对美国GDP的贡献率高达85%。正因为如此,美国经济受到核战争的威慑程度远比中国要高得多,也就是更加经受不起对手的核攻击。美国的战略家出于实现“彻底解决中国”的战略需要急切希望逼迫中国就范,把中国的人口和经济重心高度集中起来,其途径就是所谓的农村城镇化。因而中国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也就更应该学习北欧的经验——“出于政治和国土安全的考虑,要保持人口在全国的平均分布;让人们住在根之所在,住在家乡,防止他们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因此中国也就只能选择“城乡融合”,而摒弃“城镇化”。   三.从农村七亿人的现实利益上看问题,目前农村空心化现象已经相当严重的,也就是青壮年劳动力纷纷逃离农村,挤进城市,土地开始被闲置,农田只能粗放耕作,加上建国初期兴修的水利灌溉系统日渐荒废,农资和农产品的供销渠道受制于人,农业科技的支持不力,劳动力素质偏低,严重的水土污染与气候异常,大量的土地被ZF低价征用,耕地面积不断萎缩,农业生产日益疲惫,严重削弱了农业生产力,从根本上抽掉了农民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这也就迫使许多农民不得不逃离土地,流落他乡,成为任人宰割的弱势群体,在城市里跪求归还欠薪,跳楼自杀,甚至冻死桥下。因此,城市反哺农村,用科技、市场信息、农资、机械、人才培训等全面支持和武装农业,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当务之急。有了农业生产力的实质性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制造与服务业转移才是顺理成章的事。没有农业生产力的实质性提高,而是残忍地故意破坏农业生产,强迫农村劳动力挤进城市,充当过剩的、廉价的劳动力而谋取所谓的“人口红利”则是土匪行径,惨无人道!对此,网友“lilichfy”说道:“我来自农村,姊妹兄弟6个,都离开土地了,我是15岁离开,其他人都是成年后分别在南京、合肥、上海、北京干着收废品、养猪、养鱼、卖服装、开车等社会底层生活着,没有文化,有的仅是小学2-3年 级水平。只留下老母亲70岁在家,已不能耕种土地了,所以荒着或给别人了。他们都认为在家务农一年很难赚到1-2万元。”现实的中国农村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凋零的。同样是中国的农村环境,祖国的宝岛台湾的农业近年来却逐步走入了良性发展的道路。中国台湾地区于1991年订定“农业综合调整方案”,强调“三生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强化国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农村建设,增进农民福祉及维护环境资源,促进生态和谐”,以科技、经济、环境与国际导向推动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来源:台湾财团法人农村发展基金会涂勋著《台湾农业发展历程与演变》)2011年第一财经日报《中国未来改革的核心是城乡一体化》的报道说: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关注中国多年,有新著《中国大趋势:成都模式》。约翰·奈斯比特及夫人、《中国大趋势:成都模式》的合著者多丽丝·奈斯比特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专访。第一财经日报:你的研究院设立在天津,为什么研究的却是成都模式而不是天津模式?约翰和多丽丝:我们认为,中国未来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城乡一体化,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我们发现,解决中国日益加大的收入差距的最富创意的方式并非出现在中国富裕的沿海地区,而是成都。成都作为中国正式批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城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有非常多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在重庆的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也取得了不少经验。譬如试验区巴南正在成为本地人自豪、外地人称羡的幸福家园。巴南区是重庆市的全息原,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城乡二元结构典型,城乡差距较大;只有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发展,才能实现缩差共富目标。 在欧洲,城乡融合之后的农村已经令人向往。中新网2012年发布的图片( http://www.chinanews.com/tp/hd2011/2012/07-25/117144.shtml )英伦乡村田园风的说明写道:“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林语堂的一句笑谈,引发了无数旅者对英国乡村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而在简·奥斯汀和勃朗特姐妹的笔触之下,乡村生活更是如同一幅迤逦的水彩画般,朦胧中凝聚着不可触及的无限风光与细腻情感。因而,当前的中国只能选择“城乡融合”,而摒弃“城镇化”。   四.从城市的六亿人的现实利益上看问题,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已经是十分拥挤,挤出了严重的大城市病——许多人无以安居,甚至流落街头,交通堵塞,看病艰难,副食品价格高涨,幼儿园 、小学人满为患,噪音严重,水源与空气严重污染,近日大面积的雾霾将屋外变成毒气室,大都会北京市的雾霾尤其严重,甚至出现了“北京咳”,严重危害市民的身体健康;大城市里人满为患,骗子、小偷、盗贼、走私、贩卖人体器官、吸毒、卖淫泛滥成灾,传染病、性病甚至艾滋病高发,癌症、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职业病和精神疾病“普及”, 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紧张而且故障不断,地下水道带病运行,一下大雨立即积水成灾,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开始下降,城市居民的满意度已经低于农村。对于城市还不够挤的论调,上海市的一位网友“静之韵”愤怒地斥责道:“精英在放屁!上海都快挤破头了!上海本地市民大都不愿上街了,除了上下班、上下学。到处人挤人。被赶到城市的农民兄弟,找不到工作,甚至沦为偷盗、抢劫、杀人犯!真是可悲至极!尚有多少入室盗窃案没有破案?可笑的是,警方在电视里提醒市民,家里放东西不安全!家里不安全,什么地方是安全的?家里怎么会不安全的?”如诺不迅速改变城市的诸多弊病,城市已经难以健康发展。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倡导“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他在序言中说:“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缺点,……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进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霍华德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它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农业用地是保留的绿带,永远不得改作他用。美国著名的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对霍华德的城乡一体化思想大加赞扬,说“霍华德把乡村和城市的改进作为一个统一的问题来处理,大大走在了时代的前列”。20世纪60年代,他明确指出:“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来源:《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理论探讨与思考》)据欧洲的经验,城市的田园化变革,也就是城市农村化在所必行。据考察者说,北欧最震撼人心的就是没有穷人。在北欧考察期间,没看到一个乞丐和流浪汉。北欧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高福利地区,劳动力人均年收入折合人民币值25万元左右,其中挪威最高,劳动力人均年收入约30万元人民币。北欧的基尼系数在0.25-0.26之间,是世界上最公平、公正的地区,贫富不悬殊,贫困率很低。如在瑞典,贫困人口大致占3.5%,这些“穷人”年收入也在10万人民币左右,对我们而言,早已是富裕的小康。在北欧,视野之内,所到之处,都没有发现冒黑烟的大烟囱,也没有发现有哪条河道小溪被污染。自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北欧的绿化很好,芬兰的森林覆盖率为69%,瑞典为54%,我们乘车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到丹麦的哥本哈根,再到挪威的奥斯陆,沿途所见,都是茂密的森林和草地。城市绿化也很好,挪威的奥斯陆、芬兰的赫尔辛基、丹麦的哥本哈根,都可以说是建立在森林中的城市。芬兰的赫尔辛基,海边不少房子的屋顶也绿草如茵,这种草皮屋顶造价是普通屋顶造价的三倍。(来源:《北欧四国社会模式的见闻与思考》) 杭州的朱旭翔教授2005年先后去了德国等一些欧洲国家考察,在德国的一些中小城市,如北威州比勒费尔德市,ZF在市中心划出一两百亩的空地,做成小田园,每亩地分成十块,1/3种植蔬菜,1/3种植花草,1/3种植古树,在整个土地上还零星地分散着很多小木屋。很多老人或买或租,住进小木屋,有时带上子女和子女的孩子们住进来,一起动手养花种菜。(来源:杭州日报《我们能不能尝试田园绿化》)现实 都表明城市田园化是城市居民走向幸福生活所必需的,城市的乡村化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而城市的不断拥挤反而是社会的灾难,历史的倒退。因此,中国只能选择“城乡融合”,而摒弃“城镇化”。   五.从整个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景看问题,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起初还能起到以农业支撑工业发展的某种积极的作用,但发展到现阶段,就日益变成阻碍经济继续发展的消极作用。中国 大城市的制造业与服务业过多地面向国外市场,而过少地面向农村市场。农产品价格被人为压低,农资等工业和服务业产品价格被人为抬高,形成城市对农村盘剥的不平等格局,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日益降低,农村极端贫困。城市强大的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艺等功能难以为农村提供服务,相互封闭;中国的城市反而积极面向国外建立开放的联系通道,因而城市经济严重依赖外需,而难以提振和依靠农村的内需。农村的落后造成信息的闭塞,大量的农产品如香蕉、 苹果、胡椒粒、大白菜等因市场信息不通畅,再加上销售渠道被故意垄断和阻塞而压低售价,导致了大量农产品烂毁在田里而不能形成财富的可怕局面。农村得不到城市农业技术、人才与人才培训等的有力支持,严重处于落后的状态,因此也就很难形成有效的内需消化城市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产品,更不能形成互动的良性循环,劳动生产率无以提高,也就难以真正释放出剩余劳动力。而只能因为农村的日益破败而农民不断被迫逃离农村而挤进城市,任人宰割,同时也造成了城市的日益混乱。农村和城市如此对立与隔离,互不开放,互相间缺乏非线性相互作用机制,难以形成统一的经济自组织结构,民族经济也就难以自动演化而向更高的发展阶段演变。中国的城市经济有进一步陷入严重依赖美国垄断经济的外力控制而成为僵死的他组织之危险。中国经济严重依赖美国垄断经济的局面严重伤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以至中国的总产出有60%被美国垄断资本所掠夺 ,而且情况还在继续恶化之中。为了摆脱如此困局,走入自主健康发展的轨道,中国也就只能选择“城乡融合”,而摒弃“城镇化”。   六.从中国官僚资本的现实利益看问题,官僚资产阶级掠夺的主要阵地之一——房地产业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城市的土地快要告罄,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官僚的豪华官府和“离宫”的建设资金日渐枯竭,高官的豪华享受和灰色收入难以为继。同时,最能吸取民脂民膏的房地产业已经陷入困境,人民大众的血汗快要被吸干了,继续暴涨房价已经大大超出了“可以忍受”的范围了,继续再暴涨只能导致人亡政息。南方系改革的楷模和标准的代工模式所需要的廉价劳动力已经十分紧张,在南方,农民工 不堪所受的歧视和虐待,甚至拒绝前往打工,“民工荒”愈演愈烈。以至于广东改革开放的东莞神话,如今却面临破产。为了救此危难就迫切需要驱赶农民逃离农村流入城市充当过剩劳动力,以便进一步压低劳动力的价格,榨取“人口红利”;同时进一步大量掠取农村的耕地,继续搞土地财政和房地产新高潮,给官僚资本输血救命。这就必须“深化改革”,不顾一切地搞“城镇化”而榨取“人口红利”和廉价土地,并以此为借口,国家发改委正在规划要用“城镇化”来“拉动40万亿投资”,进一步紧跟美国搞量化宽松,滥发人民币掠夺平民养肥官僚资本,以此来维持官僚资产阶级的苟延残喘。 相反地,人民大众为了彻底摧毁官僚资本的疯狂进攻,从官僚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下求得解放,就只能选择“城乡融合”,而摒弃“城镇化”。   七.从粮食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看问题,中国的粮食至今还保持着基本自给的良好态势,这是中国经济走向完全自主发展的坚实基础。如诺这个基础也被破坏,其后果不堪设想。而所谓的“城镇化”则完全有可能彻底破坏这个 基础,让粮食生产被国际垄断资本控制而任意地种植转基因水稻、转基因玉米等作物,让孟山都顺顺当当地捏住中国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美国佬控制了中国的粮食生产也就彻底控制了中国。面对这样的粮食安全问题 国人绝对不可掉以轻心,听任对耕地和农业经营的自由化。一旦大搞所谓的“城镇化”,按照世界银行指令的“私有化”、“自由化”的原则行事,通过土地的自由流转而让国际资本有机会用市场机制达到控制耕地和种植权的目的,最终出现美国资本垄断的资本主义农业大生产,中国也就彻底被美国佬控制了。而此前的教训表明, 投资自由化已经让中国的大部分行业被国际资本所垄断。粮食生产是国家和民族的活命之本,绝对不能让外人所垄断。中国只有继续提高农业生产的生产力,城市全力反哺农村,才能确保粮食安全。因此,就只能选择“城乡融合”,而摒弃“城镇化”。   八.最后,从民族振兴的高度看问题,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到了今天,依靠全民族的艰苦努力,并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过度依赖于美国经济,惨遭美国的掠夺),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如今处于一个关键时刻。及时反思纠正偏差就能够走上独立自主经济的健康轨道,如果继续坚持依附路线,听从美国人的发号施令,仿效美国搞什么“城市化”把大量的农村人口集中到城市,把经济高度集中于沿海大城市,那么中国就会被精英们所出卖,被美国所遏制。湖北省网友“~千里马~”评论说:“一幅清晰的路线图:为了WTO,将国有中小型企业私有化。低声下气要西方承认市场经济地位。低声下气向西方承诺城市化。为什么?是为了实现官僚资本主义的梦想。”对此国人应坚决反对,而坚持健康的道路,发展自主经济,实现民族振兴。因此,中国只能选择“城乡融合”,而摒弃“城镇化”。   至于如何实现城乡融合,我们将在《下篇》进行详细讨论。
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俄罗斯的“现代化”新战略分析
张建学 2012-12-15 01:19
俄罗斯的“现代化”新战略分析
俄罗斯的“现代化”新战略分析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社 2012-12-14 14:54:35 作者:http://www.ems86.com/ 来源: 文字大小: 俄罗斯的“现代化”新战略分析   俄罗斯以“梅普组合”领导国家以来,先是总理普京提出以“创新经济”为主要模式的发展战略,后又出现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教育全面创新的“现代化”战略。二者有所区别,但又是一脉相承,都是针对以资源性为主的俄经济遭受金融危机的重创而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俄实现创新经济和现代化,既有充分的有利因素,同时也存在着诸如未来国内社会政治是否持久稳定、激烈的国际竞争、西方国家的合作诚意以及梅普政策理念的差异等诸多不确定因素。 俄罗斯 创新经济 “现代化”战略 梅普组合    D815 A 1006-6241(2010)05-0034-05   2008年5月梅德韦杰夫任总统后,即赶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俄以能源为主的资源经济遭受重挫。2008年10月起俄经济陷入负增长,2009年GDP下降7.9%,降幅不仅在独联体国家最大,甚至也超过欧美多数国家。为应对危机,普京总理提出ZF“反危机计划”和《俄罗斯联邦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构想》,力图通过科技和企业“创新计划”,实现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转变。梅德韦杰夫则在 普京上述计划的基础上,于2009年9月,初步提出使国家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现代化”的思想和任务,并在11月的国情咨文中就此作出全面部署。分析梅德韦杰夫的“现代化战略”与普京“创新计划”,不难看出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继承也有发扬。本文试就“梅普组合”的俄罗斯现代化新战略加以分析。 一、普京制定俄国家发展战略构想   1999年底,普京在为其即将任代总统而发表的纲领性文章《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对当时国家经济问题的症结作了客观分析和总结,其中把俄缺乏15-20年或更长年限的远景战略,作为上世纪90年代俄经济工作失败的三大教训之一。1999年8月他任总理后,立即组建班子,制定国家长远经济发展规划,2000年任总统后,于当年7月正式批准《俄联邦2010年前经济发展规划》和《俄ZF中长期社会经济政策基本方针》两个文件,作为俄经济发展的国家纲领和他施政的基本依据。这些规划提出,未来俄既要保持“资源大国”地位,更要为将来成为“经济大国”打好基础。其中期目标是“缩小与发达国家正在扩大的差距”,远期目标是“恢复俄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之一”的地位。 规划还规定2010年前的10年内,俄经济年均增长5%,GDP总值增长按2000年2,050亿美元计算,到2004年和2010年应分别达到2,840亿美元和4,570亿美元。应当说这是一个相对“保守”或“过于稳健”的增长规划。在普京8年总统任期内,他一直在为之而努力,由于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到2008年俄GDP总量已经超过原规划2倍多,达到1.7万亿美元。   2008年普京在总统第二任期即将结束前,着手制订《俄罗斯联邦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构想》(以下简称《2020年构想》),当时舆论认为普京此举旨在谋求继续连任,也有人认为他是要为新总统规定一个工作框架,保证“普京路线”能继续得到贯彻执行。5月,梅德韦杰夫出任总统,普京被任命为 ZF总理。11月25日,普京总理批准了《2020年构想》, 对2020年前俄经济发展的目标、路径、方式等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划。1、树立战略目标。2015—2020年,俄GDP进入世界五强。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2020年人均GDP从2007年的1.39万美元增至3万美元,2030年达5万美元。2008—2012年,发挥能源、交通、农业、自然资源加工等传统领域优势,同时为创新型经济准备良好的制度条件和技术条件;2013—2017年,以信息、生物和纳米技术为基础,提高俄人力资本素质和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实现经济结构多元化;2020年,巩固俄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地位,使创新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2、转变发展模式。俄经济未来发展面临全球竞争加剧、新技术革命、人力资本和出口资源枯竭四大挑战,必须建立社会导向型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加以应对:一是知识经济和高技术部门在经济结构中起主导作用;二是教育和卫生领域超前增长,接近较发达国家水平。三是发展人力资本,在促进国家人口增长前提下,为本国优秀人才成长和引进外国各类人才创造条件。3、提高创新能力。国家创新能力建设是实现社会导向型创新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构想”确定了国家创新技术体系的主要指标:到2020年,技术创新企业占企业总数的50%,原子能、航空航天技术、特种船只建造、程控软件领域的产品占世界高科技产品比重不低于5%;俄高科技产品在全球高科技产品出口总额比重升至2%;创新部门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超过17%;创新产品占工业产品比重超过25%。4、分阶段实施。构想将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8-2012年)理顺创新经济所需的政治、经济和法制环境,重点挖掘传统优势产业技术革新潜能,培育新知识经济基础;第二阶段(2013-2020年)让新知识经济成为引领俄经济的主力,实现国家经济由传统产业向新知识产业转变。 此外,在普京领导下,俄ZF近年来还先后制订《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俄罗斯2030年前能源战略》、《电子俄罗斯》(2002年)、《俄罗斯联邦2010年之前及远期科技发展基本政策》(2007年)等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信息技术、新材料、综合性机器制造技术、能源开发技术、发动机技术、化工和催化剂技术、生物技术列为创新经济重点,力争提高关键领域的科技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俄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用国产创新产品替代进口产品,保障国家工业稳定增长,加速经济结构改造。但受国际石油价格拉动、ZF以稳定宏观经济为中心的政策理念等影响,这些规划的具体落实情况并不理想。 二、梅德韦杰夫的现代化战略   2008年俄形成梅德韦杰夫任总统、普京任总理的“梅普组合”政权架构,其特点是两人的宪法权力有大小,实际权力难分高下;经济方针既有“大同”,也有“小异”。梅德韦杰夫作为前ZF第一副总理和现任总统,是普京系列“发展战略”的参与制订者和具体实施者,他在国家发展战略方向上与普京没有实质性分歧。但毕竟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前进,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国际经济危机使世界形势和俄经济都发生了较大改变,促使梅德韦杰夫认识到俄“需要彻底改革政治和经济体制”, 重新思考和修正俄未来发展战略。   2009年5月15日,梅德韦杰夫在主持召开创新经济会议时,提出将成立专门领导现代化的工作委员会。6月18日,他签署总统令,正式成立由他担任主席的“俄罗斯现代化和经济技术发展委员会”。梅在该委员会首次会议上确定未来实现技术现代化的五大主要方向:提高能效和节能,其中包括新能源;核技术;航天技术,首先是卫星通讯(格洛纳斯及其地面接受系统);医疗技术;战略信息技术,包括建立超级计算机和程序保障。 2009年11月12日,梅德韦杰夫在联邦议会发表国情咨文,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俄当前形势的看法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建议和部署。   梅德韦杰夫在咨文中提出要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全面现代化,其主要思想包括:一是要走出苏联经济影响,在技术创新基础上努力建设全新经济框架。他认为,俄经济长期落后并严重依赖原料出口,结构单一、生产和需求脱节,腐败顽疾久治不愈,家长式作风盛行,这些因素阻碍了俄实现全方位的现代化目标。他提出俄经济亟须改革,摆脱依赖能源出口的发展模式,让所有工业基地实现现代化。二是必须大力促进技术创新,改变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俄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他提出应优先发展医疗、信息、航天、电信、医学和制药技术、节能和替代能源,普及互联网宽带接入,推广数字电视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三是对社会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加强民主体系建设,完善现代化的法治制度。要进一步完善政党和选举政治制度,让反对党获得更多机会,国家权力机关活动要向社会公开以加强监督,严惩官员、警察和司法腐败,完善现代法制体系。四是加大教育和科技改革,为国家现代化培养大批新型人才。他提出要以建立“我们的新学校”为契机,对现行大、中、小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使之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要为青年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教育和科技环境。五是以国防科技现代化为目标,提高军事科技水平,打造一支现代化高科技武装部队。他指出,从2010年开始应完成军事改革的重要任务,组建一支现代化、战斗力强、高机动性及用全新自控和信息化技术武装的军队。   梅德韦杰夫把通过创新实现俄社会和经济现代化列为中心任务,亲自领导加紧启动打造俄版“硅谷”。今年3月,梅提出把莫斯科近郊“斯科尔科沃”市打造成俄“硅谷”,作为创新经济样板。他在2010年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宣布成立“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管委会”,由他亲自领导该委员会工作,并邀请美微软公司前首席执行官贝瑞特出任顾问。同时成立“创新中心基金会”,该基金会资金由国家和私企按1:3构成,以吸引战略投资者,已批准荷兰诺基亚、德国西门子、法国布依格、印度塔塔、美国思科和谷歌6家外国公司进入基金会,与俄共同筹建创新中心,并希望吸纳其他外国大公司参与。梅在经济现代化与技术发展委员会会议上强调,俄将有效打击海关腐败和刺激创新技术的出口,将放宽高新技术人才入境签证。俄想通过类似实际措施,争取到2020年使俄实现技术创新的企业由目前的8%左右增加到40%-50%,高新技术产品由目前的5%-6%增加到25%-35%,在世界新技术市场的比重由目前的1%-2%增加到5%-10%。 三、梅普现代化战略的异同   梅德韦杰夫提出的现代化战略,既是对普京战略的继承,又是对它的“完善和拓展”。继承部分主要是,在经济领域仍以普京主持制订的《2020年发展构想》为蓝图,而完善和拓展部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强调国家要实现全面现代化,不是仅局限于经济创新领域。梅德韦杰夫的全面现代化包涵了社会政治制度的改革,他所强调的“以民主价值观和制度为基础的现代化进程”,就是要完善政党、司法等制度,打击腐败,建立法制国家。 为此要“重启整个社会关系体系”,“国家机器应当改弦更张”,使之更民主、更高效。 其次,将代表未来国际新型技术和产业方向的信息技术和私企作为“创新经济”主体,而非传统产业和国企。普京提出的创新经济主要着力点在于对俄传统优势产业的创新改造,同时引入代表当代知识经济的新产业,而创新主体则是现有各行业国企中的“龙头老大”。梅德韦杰夫推动建立以IT产业为主的俄版“硅谷”作为引领未来俄经济的“火车头”,认为俄“需要一种建立在知识至上、出自知识基础之上的新型经济、智慧经济,通过新技术而非其他来不断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他颁令将现有战略股份公司从208家缩减至41家,国有独资企业从230家缩至159家,以凸现私企在创新经济中的主体作用。其三,把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放在突出位置。普京是重视自主创新,引入西方技术为辅;而梅则更多寄希望于引入西方资金、技术,将欧美作为实现现代化的最重要的外部依托。梅强调俄要实现现代化,一靠自主创新,二靠引入欧美资金和技术,三可从巴西、印度、中国、韩国等新型经济体获得某些支持,四要与独联体“近邻”发展一体化,作为资源和市场销售平台。为此,在他的指示下,俄外交政策作出“重要”调整,外交部出台“有效利用外交因素推动俄长期发展计划”指导性文件,强调要与德、法和欧盟及美国结成“现代化联盟”。 四、俄罗斯实施现代化的前景展望   在俄实现创新经济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有利因素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包括丰富而自给自足的自然资源,比较雄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加工生产能力等。但是,也有不少可能制约俄创新经济和一体化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需要俄ZF加以认真应对和克服。   首先,社会政治稳定因素还有待增强,否则将从根本上影响俄一体化进程。俄目前以“梅普组合”为核心、“统一俄罗斯党”为执政团队的政治权力体制有可能被相对“模式化”,但到2012年现有“梅普组合”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否按现行设计顺利转变为“普梅组合”,即由普京再次出任总统(按200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从2012年起每届总统任期为6年,可连任一届),而梅德韦杰夫出任总理,2018年普京连任总统直到2024年,梅则继续出任总理,到2024年普京因年事已高而退休,由梅德韦杰夫再出任总统,2030年梅连任总统直到2036年第二任期届满退休。若按这一模式发展,到2036年前俄政治权力核心应会保持稳定, 实施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强国战略应有比较可靠的政治保障。但这一模式能否顺利运转和延续还是个未知数,况且国内其他党派能否允许这一接班模式顺利实施同样难以预料,其他社会政治和安全因素是否会干扰“梅普组合”转换交接,从而干扰创新经济和现代化进程,也在未定之数。   其次,俄创新经济和现代化将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俄能否在竞争中取胜也是重大考验。现在国际经济和科技激烈竞争是一种常态,各国都是在相互竞争中成长和发展。但俄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其主要竞争对手是实力强劲的美国、欧盟,而且也面 临其他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目前不论普京还是梅德韦杰夫所列出的俄创新和技术优势领域,美、欧均有比俄更强或与俄相近的优势。如航空领域美国波音系列和欧洲“空客”系列均有强大的研发实力,且已将俄原有客机市场挤占得所剩无几,俄要在现有国际客机市场“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并非易事。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研发上美国已是“巨无霸”,且欧洲、日本、中国、印度等紧追不舍,俄要在它们的“夹缝中”成长,同样需要加倍努力。加之现在俄罗斯的劳动力成本之高可与欧美并肩,中国和印度劳动力的低成本又给俄造成很大竞争压力。所以,俄在新一轮“自主创新”中面临的最大竞争压力不是来自国内,而是国际市场。   第三,俄想借助西方实现现代化,而西方能否真诚助俄仍值得怀疑。梅德韦杰夫提出要与西方结成“现代化联盟”,借以学习和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吸纳欧美投资、人才和管理经验。为此,今年以来,梅、普着力加强与欧美关系,其中包括加强与荷兰、芬兰等具资金和技术优势国家的合作,化解与波兰因历史问题而引发的长期龃龉,并以油气订单和股份转让“回报”参与俄“北溪”、“南流”天然气项目的国家,以经济利益换取欧盟支持俄现代化进程。梅德韦杰夫2010年6月访美以“创新之旅”为特色,着重就如何引入美创新模式、敦促美取消对俄技术限制等开展工作。迄今欧盟同意与俄就此开展讨论,美国也表示了“欢迎”,但在具体行动方面仍显谨慎,且欧美主要还是从自身的战略利益需要考虑与俄合作问题。欧盟希望通过与俄“现代化”合作能够将俄引入欧盟所希望的方向,即促进俄政治上更加符合欧洲的“民主标准”,经济上达到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准”,安全上不再对欧洲构成“任何威胁”。美国对俄现代化的“欢迎”具有很大的矛盾性,就在奥巴马与梅德韦杰夫在华盛顿谈论双边合作时,一场制约两国关系进一步走近的 “间谍案”已经炮制完毕,梅刚离美回国,“间谍案”就被连续公布,这对去年刚“启动”、今年又提出要“重塑”的俄美关系无疑是“当头一棒”,也是对梅德韦杰夫期待借美实现现代化“泼了一瓢冷水”。未来的事实很可能会证明,俄指望与欧美搞“现代化联盟”,只不过是俄“一厢情愿”的梦幻,而非俄与西方“两情相许”的结合。总之,俄与欧美搞“现代化联盟”或“现代化伙伴”之路不会平坦。   第四,俄国内对“创新经济”和“现代化”的认识并非一致,势必影响该战略计划的落实。普京提出“创新经济”和梅德韦杰夫的“现代化”虽一脉 相承,但毕竟有区别,且普在各种场合更多提“创新经济”,较少提“现代化”。据俄媒体报道,2010年4月,普京在向杜马做2009年ZF工作报告时,本来要批评梅德韦杰夫的现代化计划,后考虑到不宜公开分歧而作罢。 梅所领导的“俄罗斯现代化和经济技术发展委员会”从一开始就没有普京总理参加,副总理兼财长库德林也是2010年1月才被补进。   这种领导体制在外界看来不像是因总理要抓全面工作而无暇顾及,倒像是普京不愿参加该委员会。   如果这种判断成立,说明梅普不仅在政策理念上存在分歧,且在政策实施上也可能存在矛盾,这将对 “现代化”战略的落实极为不利。俄国内一些人士甚至对“创新经济”和“现代化”的实施前景都不看好,认为不论要实现上述那一个目标难度都很大。俄罗斯纳米技术公司总裁丘拜斯认为,现代化需要拖延10-20年,这是因为有许多障碍,新产品的内需不足,创新产品可能在俄找不到用户,何况还有官僚主义的掣肘,80%的创新项目申请可能被湮没在文牍主义之中。 俄高等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叶·亚辛认为,要将俄创新成果由现在占全球市场0.5%提高到15%,至少需要50年。他认为俄在航空、航天、原子能等少数几个领域可能会在未来 10-20年取得创新成果,其他领域就比较难。 俄全球化研究所所长杰里亚金认为,俄不改变现行的全面垄断限制,不改变全面腐败,要实现经济现代化是不可思议的。   未来10年俄能否实现“创新经济”和“现代化”目标,这取决于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能否顺利推进。当然,“未来是难以预料的”,尤其俄罗斯历史上总是大起大落,政策大“摇”大“摆”,特别是俄对欧美助俄实现现代化有期望过高之虞。梅德韦杰夫在2010年7月举行的俄驻外使节会议上再次明确指出,“我们需要与我们的一些国际基本伙伴建立专门的现代化联盟。与谁呢?首先是与这样一些国家,如德国、法国、意大利、与整个欧盟、与美国”。 梅德韦杰夫希望西方能助俄实现现代化,但西方能否让俄如愿以偿,实难预料。特别是西方在与俄合作时,总是要首先从其自身战略需要出发,而不太可能完全满足俄的要求,有时可能提出让俄难以满足的利益交换条件,迫使俄知难而退。梅德韦杰夫说,俄罗斯要成为一流国家,需要安心发展20年。俄罗斯有专家说,“从斯托雷平开始,甚至在他之前就有很多人说过这样的话,可是都做不到,近100年来我们从没有安心发展20年的机会,现在也不会有这种机会”。 如果是这样,也不排除俄在未来10-20年内受思维定式、传统产业以及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等影响,在创新经济方面取得的进展会相当有限,届时俄仍将是一个拖着沉重传统步伐缓慢前行的世界大国,而非全面现代化的世界强国。   (本文受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助,项目审批号09JZD0040-2.)   注释:    俄罗斯联邦2010年前发展战略 .莫斯科新闻周报, 2000(18).    Концепция долгосрочного социально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на период до 2020 года. http://premier.gov.ru/events/1212.html . .    Медведев Д.А. Посла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Ф . 24 ноября 2009 года, http://www.kremlin.ru/news/5613 . .    Основная тема заседания возможности участ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х компаний в процессе модернизации экономики страны.http://www.kremlin.ru/news/6459. .    Медведев Д.А. Посла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Ф . 24 ноября 2009 года, http://www.kremlin.ru/news/5613 . .    Восемь заседаний Комиссии по модернизации.Стимулирование инновацион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по-русски. . http://www.ng.ru/science/2010-02-10/11_comissia.html . .    Медведев Д.А. Посла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Ф . 24 ноября 2009 года. http://www.kremlin.ru/news/5613. .    Медведев Д.А. Выступление на XI сьезде партии《Единороссии》.《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 правда》21,11,2009.с.1.    Медведев Д.А. Выступление на XI сьезде партии《Единороссии》. 《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 правда》21,11,2009.с.1.    ПРОГРАММА эффективн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на системной основе внешнеполитических факторов в целях долгосроч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http://www.runewsweek.ru/country/34184/ . .    СМИ:Путин не стал критиковать медведевские инновации, сделав упор на выигрышной теме кризиса21 апреля 2010 .http://www.newsru.com/arch/russia/21apr2010/putin_smi.html. .    Наумов,И.Чубайс вывел инновации за границы 2020 года.Процесс модернизации экономики России может растянуться на десятилетия. . http://www.ng.ru/economics/2010-01-25/1_chubais.html?mthree=1(2010кр . .    Медведев Д.А. Выступление на совещании с российскими послами и постоянными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ями в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организациях.12 июля 2010 года, http://president.kremlin.ru/transc-ripts/8325 . .    Никонов,В.Современный мир:новая реальность.Стратегия в России. №8,2009г. (转自《和平与发展》2010年第5期)   王郦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研究员、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晋 佚名.俄罗斯的“现代化”新战略分析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http://www.ems86.com/touzi/html/?13829.html
0 个评论
分享 【战略】并购与产业分析
iftomorrow 2012-11-23 00:22
【战略】并购与产业分析
当我们探讨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的时候,我们发现公司往往会存在以下三个行为: 1. 新建 2.MA 3.联盟(股权/非股权) 谷歌翻译 D “ Æóòμ 2 1o o 3 é'óÆóòμ óμÄíêè « ¾ o OU ·¢ 2 ¼ IDO 1o o óμÄ 维基百科 暂时没有这个条目 当我们探讨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时,我们发现一个成熟的企业往往会产生3种行为:1. 新建 2.MA 2.联盟(股权/非股权) 而当我们探讨一个行业的生命周期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个行业往往会经历如图1所示的各阶段: 完全竞争-》小企业并购成大企业后的完全竞争-》继续并购后的寡头竞争-》垄断-》垄断企业一分为二-》寡头垄断 图1 产业生命周期 根据以上关系,我们也许已经发现公司生命周期与产业生命周期间的关系。 正如麦克波特所说,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 )是战略的理论基础。 IO分析常用到SCP分析框架。 S for Structure, C for Conduct, P for Performance. 即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模式。(FROM:Bain 贝恩) 其中的行为就包括上文所提到的新建、并购、联盟。
个人分类: 战略复习|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战略复习4-基于创造价值/增长率的财务战略选择
iftomorrow 2012-10-12 20:38
一.相关公式: 企业市场增加值=企业资本市场价值-企业占用资本=权益增加值+债务增加值 市场增加值=(投资资本回报率-资本成本)*投资资本/(资本成本-增长率) 经济增加值=(投资资本回报率-资本成本)*投资资本 市场增加值=经济增加值/(资本成本-增长率) 影响企业市场增加值得因素有三, 投资资本回报率、资本成本、增长率。 影响价值创造的因素有四,投资资本回报率、资本成本、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 二.价值创造/增长率矩阵 这是以(销售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与(投资资本回报率-资本成本)构成的2*2矩阵 1.增值型现金短缺(现金短缺0,创造价值0) 分2种情况,暂时型or长期型? 暂时型:短期借款 长期型:a.提高可持续增长率(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价格、降低运营资金、剥离部分资产、改变供货渠道 改变财务政策,停止支付股利、增加借款比例) b.增加权益资本(增发股份,兼并成熟企业) 2.增值性现金剩余(现金剩余0,价值创造0) a.加速增长(内部投资,收购相关业务) b.分配剩余现金(增加股利支付,回购股份) 3.减损型现金剩余(现金剩余0,价值创造0) a.提高投资资本回报率(提高税后经营利润率,提高经营资产周转率) b.降低资本成本 c.出售业务单元 4.减损型现金短缺(现金短缺0,价值创造0) a.彻底重组 b.出售
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战略复习5-企业发展阶段特征
iftomorrow 2012-10-12 19:17
战略复习5-企业发展阶段特征
个人分类: 战略复习|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战略复习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iftomorrow 2012-10-12 18:19
以产品销售额增长曲线的拐点为标志,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 一.战略、风险: 引入期:市场扩张、研发是关键。经营风险高。 成长期:市场扩张、市场营销是关键。经营风险下降,但维持在较高水平,产品市场份额及份额维持时长。 成熟期:保持市场份额,稳定市场占有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经营风险下降,中等水平,稳定销售额持续时间、总盈利水平高低。 衰退期:成本控制或减少成本,以求维持正的先进流量。经营风险下降,何时完全退出。 二. 波士顿矩阵 以市场增长率(市场引力)和相对市场份额(企业实力)为基准画出的2*2矩阵。 1.问号产品(高市场增长率,低市场相对占有率)---肯定:增长战略。 否定:收缩战略。 2.明星产品(高,高)---增长战略 3.金牛产品(低,高)---稳定战略 4.瘦狗产品(低,低)---收缩战略 缺点: 1.不可以在两个机会间比较。 2.企业急于提供高投资回报率和每股收益,评估机会吸引力的时候使用受会计操纵并忽略了货币投资价值的投资回报,问号产品和明星产品可能不被看好。 3.该模型假设行业和市场可以定义份额和增长率。 4.没有考虑其他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如研发费用数额。 5.小企业利润率高的情况下,在低市场份额下也可能获利。 6.只关注了已知市场和已知产品,基于理性计划模型设置了战略方法。 7.没有考虑风险因素。 8.难预测增长。 三.生命周期与波士顿矩阵结合。 婴儿产品(引入期) 明星产品(成长期) 金牛产品(成熟期) 瘦狗产品(衰退期)
个人分类: 战略复习|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战略复习2-股利政策
iftomorrow 2012-10-12 17:28
股利政策 4种 1.固定股利政策。每年支付固定或者稳定增长的股利。 特点:为投资者提供可预测的现金流量,减少管理层将资金转移到盈利能力差的活动的机会,并为成熟的企业提供稳定的现金流,盈余下降时也可能导致股利发放遇到一些困难。 2.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每股股利/每股盈余 保持不变。 特点:保持盈余、再投资率和股利现金流之间的稳定关系,但投资者无法预测现金流,无法表明管理层的意图或者期望,并且如果盈余下降或者出现亏损的时候,这种方法就会出现问题。 3.零股利政策。所有剩余股利都存留企业。 特点:成长阶段通常会使用这种股利政策,并将其反映在股价的增长中,当成长阶段已经结束,并且项目不再有正的现金净流量时,就需要积累先进并需要新的股利分配政策。 4.剩余股利政策。只有在没有现金净流量为正的项目时才会支付股利。 特点:初创阶段、成长阶段,不能轻松获得其他融资来源的企业比较常见。
个人分类: 战略复习|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战略复习1--战略控制
iftomorrow 2012-10-12 16:44
【战略控制】 步骤: 1.执行策略检查 2.根据企业的使命和目标,识别各个阶段业绩的“里程碑”(战略目标),给诸如市场份额、品质、创新、客户满意等要素进行定量和定性。 “里程碑”的特征: (1)它是在标出关键性成功因素后识别出来的 (2)它应是长期目标的短期步骤 (3)它使管理者监视行动及其结果 3.设定目标的实现层次,不需要专门定量。目标必须合理准确,应该提出建议的战略和对策。竞争的基准是和竞争相关的对策。 4.对战略过程的正式监控。监控报告披露不像财务报告披露那么频繁。 5.奖励。虽然有些企业在年终奖的计算中应用对战略业绩的计量,但大多数系统中,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奖励制度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 战略控制系统的特点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反应:1.程序的正式程度 2.能被识别的业绩评价指标数目 构建战略控制系统需要考虑的因素: 1.链接性。即能够帮助不同的部门间进行沟通和合作。 2.多样性。即选择适合性较高的控制系统 3.风险。在高风险企业战略控制系统中,需要包含较多性能标准,以便更容易地将可能存在的风险检测出来。 4.变化。即应能应对环境的变化。 5.竞争优势。即控制系统要能培育企业业务的竞争优势。
个人分类: 战略复习|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原经济区的一个战略、一个路子
dingdatou0303 2012-10-7 11:24
一个战略,就是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我们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中原崛起战略,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总体战略。去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将这一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条路子,就是持续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这条路子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持续探索的一个创造性成果。新乡在探索这条路子上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启示性、创造性作用,也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焦作在探索走好这条路子的过程中,既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又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认可。深刻理解这条路子,必须把握几个关键词。
个人分类: 生活|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应当有自己的经济战略
曾飞教授 2012-8-8 16:13
中国应当有自己的经济战略 曾飞 中国当前的经济困境   对于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经济学家,畅销书《中国大形势》一书的作者高连奎痛心地指出:在2011年整个世界都处于通缩中,从长期看世界更是通缩的,而中国即使出现了输入性通胀也不必反应过敏,但中国政府在民意的压力下也采取了最严厉的反通胀措施,这时中国的货币政策有多么严厉呢,其实我们只要将2011年的货币政策与经济过热时期的2008年的货币政策进行一下对比就知道:2008年时存款准备金的最高位为17%,到2011年11月,这一数字达到了21.5%,竟然比2008年的最高位高出了4个百分点,冻结资金(钞票)1万多亿元,间接影响贷款约6万亿。稍微了解经济周期的人都会知道,2008属于经济过热期,而2011年不过是经济复苏期而已,而中国货币政策的错误还不仅仅于此,在2011年6月的时候,中国又横空出世了一个新的监管指标,那就是日均存贷比监测,因为中国的存贷比实行的75%,如果改成日均监测的话,那其实相当于将存款准备金提高到了25%,任何一个真懂经济的人都会了解到其中的寒意。果不其然,到了2011年9月份,由于过度紧缩,中国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企业倒闭潮,民营企业家跳楼或是跑路潮,笔者于2011年10月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了《中国经济莫错过悬崖勒马之机》的文章,文章中笔者指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高利贷面前铤而走险;一方面经过前期存款准备金的历次调整,中国已经有数万亿的存款躺在央行“睡大觉”,这简直是人间最荒诞的事情。央行是有能力解救中国的中小企业的。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改变观念加大贷款”,尽管当时舆情汹涌,但由于社会上反通胀的声音仍然非常大,央行最终选择了按兵不动,而放任企业不断的倒闭,企业家继续跑路,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了2012年上半年。2012年6月13日,笔者发表了《中国货币政策的致命错误》的专栏文章,同时这篇文章也以《日均存贷比令中小企融资难》为题在香港信报发表,2012年7月11日银监会发布新规《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考评监管指引》,新规规定,银行不得设时点规模考评指标,这其实标志着日均存贷比等指标实质取消,然而已经为时已晚,到了2012年7月份的时候,财经评论家牛刀宣布了自己的统计数字,据他统计全国跳楼、跑路的企业家已经达到560多人,而这只是公开报道的,那些未公开报道的估计得以千、万计。在民意面前,中国无数的中小企业和企业家群体被政府无情的抛弃了。其实反通胀没错,但要看懂大势,世界大势是通缩,石油、铁矿都在降价,中国却莫名其妙的反通胀,另外反通胀也要有节,有度,如果反通胀最终搞成了通缩,甚至饿死了实体经济,就是做过了头,这样虽然一时迎合了民意,但等民众反省过来后,这种错误的做法最终还是要受到民意的清算。在此期间,央行分别与2012年6月7日和7月6日两次降息,但是存款准备金率始终未动,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未有任何缓解,而楼市却被启动了起来,2012年7月全国地王频出,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重新开始上涨,持续多时的房地产调控即将落空。2012年7月10日一个做实业的朋友向我反馈一个信息,说银行已经出现了放贷难,现在企业已经不敢贷款,确实全国经济一片萧条,哪个企业家还敢贷款呢,这真与2011年下半年企业家们拼命借高利贷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中国的企业家们是春天心态,他们相信经济已经复苏,而现在的中国企业家们已经是秋天心态,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即将进入寒冬。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中国的企业家们彻底没有信心了。到7月24日另一个企业家向我反馈:中国的银行开始向地产商房款,至此中国经济的最大错误终于走到了极端,那就是饿死了制造业,救活了不该救的房地产业,不该饿死的饿死了,不该救的救活了,还有什么比这更错误的吗?而到到了2012年7月下旬,一个更可怕的现象出现了,那就是“农民工返乡潮”,中国经济最可怕的局面终于出现了,中国经济硬着陆终于来临了。其实这就是政治周期,永远偏离经济学家的理性预期,而是朝着与理性相反的方向发展,不然为什么人类总是克服不了经济危机,其实不是经济学家不够聪明,而是聪明的主意总是显得不合民意,结果最终还是以“经济大萧条”、“经济硬着陆”或是国家的衰落为结局。(2012年08月01日,高连奎:《政策错误导致实体经济被饿死》)   其实,高连奎研究员早在《中国大形势》一书中就已经提出了将“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经济发展首要目标及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等一系列主张。上世纪70年代及以前,我们照搬苏联,80年代我们学习新加坡,90年代我们羡慕阿根廷,本世纪前十年我们又模仿美国,偶像相继倒下,今后十年我们一定要走出自己的模式。——然而,现实却是石头摸了,没有“摸”出自己的经济战略;顶层设计也“设计”了,还是没有“设计”出自己的经济战略,有的只是被称为“战略调整”的临时对策。   如果中国经济如同中国制造一样,永远“代工”和“山寨”,而根本没有自己独立可行的经济战略,那么中华民族的前途将是渺茫的。   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确实是严峻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汪同三也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在物价方面,虽然最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所回落,但是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不可掉以轻心。第一,农业基础薄弱以及提高农民收入、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价格上涨、加强环保等影响未来物价上涨的各种成本推动的刚性因素依然存在;第二,欧美各国深陷财政金融困境,必然采取扩张性政策应对危机,我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可低估;第三,我国虽然已经有效控制了流动性过快增加,但货币存量依然较大,形成通胀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此,我们必须继续认真搞好物价调控,防止物价走势出现反弹,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在经济增长方面,最需要关注的是自2010年末以来出现的经济增速缓慢回落。从2010年第四季度开始,季度GDP增长速度出现逐季减慢的趋势,特别是近几个月工业、出口、财政收入等增长速度都出现较明显减慢。增速回落,是外部因素和主动调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发酵,波及我国经济。其次,为了控制货币流动性过多助推价格上涨,我们在2010年底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胀的同时必然会使增长速度有所减慢。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仍处在合理区间,但存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应认识到,“保增长”,也就是使经济增速处在合理区间,在宏观调控中始终居于重要位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目标也是要使经济增速稳步回落至合理区间,把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上,从而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因此,当前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的一项重要对策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全力保持宏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此外还应看到,目前在提高服务业比重、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保持居民收入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推进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改革内参·文摘版》2012年第1期:《2012年的中国经济形势》)   这一切紊乱的结症在哪里呢?一句话,经济依附,老是跟着美国的屁股走。美国通过“世行”敦促中国首重GDP,中国就疯狂追求GDP,以GDP数据为傲;美国通过“世行”敦促中国私有化,中国就专注于打国有大型制造企业和国有金融私有化的攻坚战,甘愿自宫,自毁经济台柱,让美国放心;美国搞量化宽松,大印钞票,中国紧跟,也量化宽松,大印钞票。美国经济陷入危机,病入膏方,中国经济也就跟着“打摆子”,陷入困境。日本当年也搞经济依附,跟着美国的屁股走,美之名为“脱亚入欧”,结果断送了希望,日本楼市泡沫终于破灭,迎来经济大萧条。   更可怕的是,中国连紧跟美国也不可能跟好。人家美国“量化宽松”,大印钞票,但是兔子不吃窝边草,国内物价不涨,专伤别国,少伤自家国民。中国“量化宽松”,大印钞票,却是绵羊专吃窝边草,国内物价猛涨,不伤别国,专伤自家国民。   为什么人家美国“量化宽松”,大印钞票,国内物价不涨,中国“量化宽松”,大印钞票,国内物价就高涨呢?   2012年07月27日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指出:在1998年-2002年,银行信贷增长的速度年均为1万亿元左右,而到当前信贷增长速度则达到年均近8万亿元,后者是前者的8倍,但实际上2010年GDP增长只是2002年的不到4倍。也就是说,近十年来中国货币总量与实体经济总量关系出现严重的扭曲。比如十年来国内银行资产总量达到110万亿元以上,其增加近8倍,也是当年GDP的2.5倍以上。这样的占比也是世界绝无仅有的。而美国的银行资产总量则不足GDP一倍,其他成熟市场国家更是如此。还有,我们每年信贷增长远远大于实体经济需求。比如近些来,我们每年新增名义GDP5万亿元左右,新增实际GDP为4万亿元,但近3年的信贷增长年均超过8万亿元以上,如果加上银行表外业务及外汇占款,其信用增长占比更是惊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还认为信贷十分紧缩,市场流动性不够,中小企业及农业等实体经济无法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其实,问题核心并非是信用增长慢,市场流动性少,而是在政府政策对实体经济发展及虚拟经济发展没有严格界定的基础上,大量的钱流向各种资产,并用这些钱吹大了GDP,同时也推高不同资产的价格及吹大房地产泡沫。(《改革内参·文摘版》2012年第1期易宪容:《2012年:中国经济战略可能作重大调整》)   《中国经济周刊》刊文说,通常而言,政府滥发货币都是以促进经济增长为借口,但它首先伤害的是本国民众的利益,因为它直接导致普通百姓购买力下降,手中财富缩水。正因为如此,西方国家专门设计了独立的央行制度来防止政府滥发货币,美国严肃的经济学家也都对政府通过增发货币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持高度的警惕。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流行的货币主义学派,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了大力鞭挞,将政府滥用货币政策作为罪恶之源。但本世纪以来,美国政府频繁增发货币,导致整个世界的流动性过剩,但为何没有在国内招致普通民众的反对呢?在美国这样一个选票高于一切的政治环境中,理解这一点尤为重要。市场上货币过量最直接的效应就是物价上涨。但是,多年来,在美国的日用商品市场上,普通老百姓很少能感受到物价的上涨,政府的货币政策也并不会影响美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在美国生活过的人都会有切身的感受,美元非常经花,去超市进行一趟大规模的日用品采购,花不了多少钱(按:中国货廉价供应呗!)。美元诞生100多年来,美分作为最基本的货币单位,仍然在市场上流通,美国物价的稳定可见一斑。美国物价能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使得美国的普通民众对货币政策并不敏感。相反,美国政府增发的货币以各种社会福利的形式返还到民众手中,这进一步提高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比如奥巴马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花的增发的美元。不仅如此,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大量的美元在国际市场上流通,因此,全球所有的美元持有者都共同分担了美联储增发货币所带来的成本,而增发美元所带来的铸币税却只有美国独自享受。在中国,却是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情况。今年以来,虽然政府极力控制国内的物价,但是食品等基本生活资料的价格普遍上涨,民众抱怨的呼声越来越高,调整货币政策的压力剧增。(亚心时评《美国增发货币为何物价不涨?》) ——一句话,美国滥发货币掠夺的主要是世界各国,然后回补本国国民,自然不会物价高涨伤害本国民众。中国滥发货币剥夺的主要是本国国民,当然物价高涨伤害本国民众,从而使自己陷入困境。如此,紧跟美国搞“量化宽松”大印钞票自然是死路一条。这就是没有自己独立可行的经济战略所带来的经济困境。 中国没有自己独立可行的经济战略   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己独立可行的经济战略?说来很可怜,中国没有自己的现实可行的经济学理论,有的多是盗版或山寨说辞。更糟糕的是中国的学术不独立,完全依附于政治;也就是“领导”拍定要如何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御用学者就去注释,连盗版与山寨“理论”都不是。   诸如两极分化民怨太大,政治需要经济学帮腔,于是有了中国特色的“新基尼系数理论”,用以解释说中国的贫富分化太小,还应当继续拉大贫富差距。厉以宁教授所炮制的“新基尼系数理论”,为“领导”继续拉大两极分化的作为辩护,以此“克服”国际公认的基尼系数理论揭穿中国经济陷入两极分化泥潭的困局。这种御用学术,根本就不是学术,而是官方辩护律师。对此,英国《经济观察报》看在眼里,笑在肚里,赶紧对中国喝彩捧杀,以“中国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的新基尼系数理论有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显目标题大声鼓噪,然而结果是连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影子都见不到。因为那个厉氏“新基尼系数理论”的推演违反逻辑和数学的基本方法,连理论都称不上,西方无非是拿它来恶搞开涮罢了。   还有吴敬琏大师。什么是吴氏“目标模式”理论呢?吴大师说啦,“目标模式”就是“要建立的新的经济体制就是在现代国家中普遍流行的市场经济,问题的关键在于用市场取代计划来进行经济资源的配置”。(《吴敬琏:法治市场经济还是权贵资本主义》)用美国的标准语言说就是“完全的市场经济”、“自由资本主义”。正是这种经济体制在“现代国家中普遍流行”。这是美国经济理论的推销客,半点学术理论的影子都没有。还有吴敬琏大师的所谓“顶顶层设计”理论。吴氏“顶顶层设计”到底啥个模样呢?谜底早已揭晓,那就是全盘私有化和完全市场化的所谓“世行报告”,这也就解开了另一个谜,顶层的顶层到底是谁?现在已经很明白,顶层就是中国的官僚层,顶层的顶层就是华尔街资本势力。难怪网上有人质疑说“这些所谓著名的经济学者,都是被美国洗了脑的经济杀手”,甚至怀疑吴大师是不是美国间谍。   针对中国学术界的可怜现状,笔者早就主张:学术与政治分野,是兴国强邦所必须。学者独立思考、自由研究,直接对理论与事物原本的规律性相符合负责;管理者、政治家采用适宜的学术成果,独立决策,直接对决策的后果负责。   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己独立可行的经济战略?说来真的很可怜,中国不是没有研究经济战略的人才,可惜官方不用学者,爱用注释大师。注释大师当然注不出可供选择的经济战略研究报告;没有研究的依据,靠决策者的一点“政治智慧”很难产生可行的经济战略。而真正的理论与人才只能被压制着,难见天日。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中国的经济悍将们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折翼而归。可见中国拥有世界一流的经济人才。问题就在于,中国的顶尖经济人才能得到重用吗?有没有让众多的经济人才集体研究得出高质量成果的机制呢?   对此,高连奎研究员认为:……更重要的是中国没有自己独立的学术思想体系,中国学者大部分充当着“学术二道贩”的角色,缺乏创新。而当前中国积弊如此之深,甚至可以说是“积重难返”,某些学者是应该负责主要责任的。我们观察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就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学术独立,各种发展决策就缺乏理智的判断性,就容易盲目,没主见,禁不住“忽悠”。实践证明日本、拉美、东南亚这些学习美国的经济体都失败了,唯有德国模式和北欧模式成功了,是世界上最健康的经济体。但德国和北欧的成功以及日本的失败绝对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二战”之后,德国在废墟上迅速崛起,重新成为经济强国。德国的弗莱堡学派则是德国经济快速复苏的内在原因,为德国提供了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北欧的瑞典学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了一整套带有社会民主主义色彩的开放型混合经济理论,这成为了北欧模式的基础。(来源:《解读中国:大时代需要大手笔——《中国大形势》作者高连奎访谈录 》)   不能激励顶尖的一流人才发挥集体的力量进行学术研究就难有现实可行的经济理论,没有现实可行的经济理论也就很难有现实可行的经济战略。 市场的失败及其严重后果   市场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市场并不万能,具有严重的缺陷。自由市场经济于是不断遭受失败。中国如果无视市场的失败,跟着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路线瞎闯,必定遭殃。   德国弗莱堡学派认为,历史上存在过的各国社会经济形式可以抽象地归结为两类:一类是自由市场经济,即彻底自由放任和完全价格调节的经济模式;另一类是集中管理经济,即在政府统一计划和有力控制下的经济模式。这两种模式都不是理想的模式。弗莱堡学派认为德国应该在这两种道路之间寻找另一条中间道路,即“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它是以自由经济为基础,吸收集中管理的理想成份所构成的。在微观上,应广泛发挥市场机制的效能;在宏观上,则要保护和维持社会经济秩序,以防止社会动荡和混乱。   人类的经济发展史表明,更加合理有效的经济形式建立在以往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封建的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组织,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   于是,在建立新的经济形式的过程中,必须继承市场经济有用的成果,变革其不合理的机制,才能产生更加合理的经济新形式。   市场的失败已经被广泛认识。各种补救措施层出不穷,但依然漏洞百出。有论者指出:西德的复兴之路,就是艾哈德在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制定出一系列政策并克服种种障碍,一以贯之的过程。 反垄断是艾哈德一贯的经济政策。他指出,市场经济的秘诀就是要使供求双方趋于平衡,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展开自由竞争,并让市场来自由决定价格,离开这两条,市场经济就无从谈起。垄断既排斥自由竞争,又妨碍自由定价,与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要坚决予以反对。面对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的要求,艾哈德认为,工资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理所当然应该“水涨船高”,但另一方面,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宣扬他不受欢迎的“真理”:一旦工资的增加超过生产率的增长,必然引发通货膨胀,危害经济的健康,于雇主和工人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他提出了把蛋糕做大的思想:与其大家喋喋不休地讨论分配问题,倒不如齐心协力提高国民收入,只有做大蛋糕,每个人才能利益均沾,如果蛋糕太小,即便是上帝,也是爱莫能助。对福利国家政策,艾哈德持反对态度。……不可否认,艾哈德的理论模式,适应了战后德国的实际需要,取得了显著成效。正如人们把美国同期的经济繁荣归功于凯恩斯主义一样,德国人也把他们在50、60年代的经济成就,归功于艾哈德的理论。然而好景不长,进入60年代中期后,西德面临“滞胀”的威胁,经济停滞不前。(来源:《德国经济快速复苏的内在原因》)民调:大多数德国人对社会市场经济失去信任。只有占少数的14%德国人会选择社会市场经济,但将近一半的德国民众不愿就社会市场经济是一个最好制度或有其它更好的经济制度发表意见。   美国资深记者约翰·卡西迪 John Cassidy在《市场是怎么失败的》一书中指出:在斯密理想化的自由市场中,竞争在防止企业获得暴利的同时,也迫使它们供应消费者希望购买的东西,并削减不受欢迎产品的产量。商品价格向 “自然价格” (natural price)回归,……市场体系能使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流向最需要它们的地方,并将价格与成本联系在一起,就这一点而言它是有效的。同时,它也是自我纠偏的,如果商品出现短缺,价格就会上涨,同时供给增加;如果商品出现过剩,价格就会下跌,同时生产收缩,直到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对这类调整过程的技术称谓是 “负反馈”,而且它在大多数稳定的动态系统里都很常见,如恒温控制加热系统以及人体内的荷尔蒙分泌系统。……从麦基对金融持有偏见的看法到格林斯潘乐观看法的转变,用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它是基于,至少是部分地基于,对 “看不见的手”理论的误读,因为斯密从来没有打算将它应用于金融领域。   为何斯密从来没有打算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应用于金融领域呢?也许在金融领域,还有房地产领域,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的自动调节并不可能。在这些领域里不存在“负反馈”,而存在“正反馈”,自动制造不稳定。价格会一路飙升,直至泡沫破裂,酿成经济危机。   对于这种不是“负反馈”,而是“正反馈”机制所引发的“市场失败”的现象,笔者曾经指出:房地产市场包含两个子市场:一类市场(自住市场)和二类市场(投资市场)。一类市场:卖给需要房子居住的人。他们买房为了居住。与猪肉、青菜、洗衣机、汽车一个样,楼房是正常的商品,满足消费需求。它服从市场规律,房子越多,价格越降;价格越低,购买量越多。市场看不见的手调节着它的平衡,能够良性循环。这是因为一类市场出现负反馈调节,房价的上升反过来减少房源,从而使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系统内负反馈调节使系统的活动具有相对稳定性,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二类市场:卖给投资炒楼者。他们买房为了卖出,以求资金增值。与猪肉、青菜、洗衣机、汽车大不一样,楼房不再是正常的商品,它不是满足消费需求,而是满足增值的需求。它不服从一般的市场规律。反而是价格攀升得越快,买得越多;价格越下滑,越是不想买。市场看不见的手无法对它起调节作用,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房价无止境地快速攀升,直至楼市泡沫破裂。这是因为二类市场出现正反馈调节,房价的上升促使房源越来越多,趋于最大值效应。系统进入不稳定状态,出现“恶性循环”,直至系统崩溃。在一类市场,楼房如同普通产品一样,在看不见的手控制下,可以正常运行,有效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房地产企业也就能够正常盈利,健康发展。在二类市场,楼房和同普通产品完全不一样,看不见的手控制不了它。银行在追逐楼房贷款暴利的刺激下,拼命向房地产业注入资金,促使房地产业疯狂发展;地方财政由此充裕,房价在房商炒作和地方政府促进下疯狂上升,投机炒房者,包括外国的热钱,都疯狂抢购,导致房价异常飙升,需要房子居住的人买不起,被迫退出房产市场。市场从一类市场或一二类混合市场急速滑向二类市场。由于一类市场的萎缩,楼房空置量急剧上升,形成所谓的“房产泡沫”。房产泡沫预示着金融危机。(2008年,光明网,曾飞,《健康的房地产业是保障人民安居权和避免金融危机的关键》)   约翰·卡西迪继续指出:在2005年6月,《经济学人》写道:“世界范围内住房价格的上涨是史上最大的泡沫,为泡沫破灭时的经济衰退早做准备吧。”《新闻周刊》注意到,美国住房价格与租金的比率达到了历史高点,而且一些地区的房价以每年超过20% 的速率上涨。就在同一个月,罗伯特 ·希勒,这位耶鲁大学著名的经济学家、2000 年最畅销书《非理性繁荣》的作者,告诉《巴伦周刊》说:“住房价格泡沫感觉就像1999 秋天股票市场的狂热。”……这些预警信号被忽视的一个原因是,人们拒尽相信房价下跌。当资产价格以每年20% 或30% 的速率上涨时,持有或交易这些资产的人,没有一个愿意被告之他们新获得的财富只是一种幻觉。但是,不仅仅是房地产中介和产权公寓的共同持有人坚持认为住房价格上涨的趋势不会逆转,很多房地产领域的经济学家也同意这一观点。韦尔斯利学院的经济学家卡尔 ·凯斯提醒我说,美国住房的平均价格自1945年以来每一年都在上涨。房地美的首席经济学家弗兰克 ·诺萨福特,列举了一系列他认为支持高企且不断上涨的房价的 “经济基本面因素”,包括低抵押率、大规模的移民以及适量的新住房存货。“我们将看不到单一家庭住房价格的回落,”他坦率地说,“这是不会发生的。” 随着房地产泡沫的持续,诺萨福特关于全国范围内住房价格单向上涨的观点,获得了美国政府的官方认可。2003 年4 月,在加利福尼亚州西米谷市的罗纳德·里根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艾伦 ·格林斯潘坚持认为美国没有出现房地产泡沫。2004年10月,他指出房地产本身不会导致投机,并解释说 “在房子出售后,房子的所有者必须搬走并寻找其他住处”。在2005 年6 月国会山的听证会上,他承认一些地区存在房地产 “泡沫”,但他排除了全国范围内出现泡沫的可能性,并认为住房市场是区域性的。尽管不能排除一些地区住房价格的下降,格林斯潘总结说:“这些住房价格下跌即便发生,也不会产生重大的宏观经济影响。”   格林斯潘坚信自由市场的自动调节,坚持政府不介入,结果引发了美国的又一次经济危机。又一次证实了市场的一种失败——存在“正反馈”机制,不可能依靠市场的自动调节,必须用“看得见的手”去调节。结果,如约翰·卡西迪所指出的,美国政府不得不用经过掩饰的社会主义形式去拯救华尔街:政府用公众的钱包去救助金融业。   除此之外,弗兰西斯·巴托尔《剖析市场失败》一文指出,市场至少还有三种失败:第一种市场失败是垄断或寡头垄断;第二种市场失败是“公共产品”问题;第三种市场失败是溢出效应或“外部性”。   这些市场失败之所以难以根本补救,就在于两极分化。   对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知名教授罗伯特·赖克在《美国的逻辑(为什么美国的未来如此堪忧)》一书中将此次金融危机与1929年的大萧条作了相关比较,其严重性可见一斑。次贷危机也许是引发这次危机的直接原因,但在罗伯特·赖克看来,引发这次灾难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的中产阶级没有足够的购买力。美国经济经历了一段快速增长的时期,占美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产阶层期望从迅速积累的社会财富中分得一杯羹。但事与愿违,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使财富流向了上层人士的口袋。这是美国当前经济困境的核心,除非将其解决,否则持续的经济复苏只能是痴人说梦。与此同时,这也成了美国的社会和政治困境,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处理,政治上将会面临动乱的危险。   似此,中国如果还是紧紧跟在美国的屁股后亦步亦趋,不断加大两极分化,内需根本无法提高,中国的经济前程也就相当渺茫了。 中国经济的战略目的和可用的手段   要建立中国自己的经济战略,首先要问:中国经济战略的目的是什么?没有目的,或者目的含混不清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可行战略。而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不过是内在经济战略目的的外在表达而已。   中国的经济战略总目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富民强国”(不是“国富民强”)。实现“富民强国”的要害孙中山归结为“资本”;毛泽东归结为“发展经济,保降供给”;邓小平归结为“GDP”(国内生产总值)。   这和毛泽东所归纳的、经过严酷斗争考验的中国革命战略是相似的。毛泽东指出,战争的目的,在军事方面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是“军事上的第一要义”,是一切军事原则的根据。不消灭敌人,就难以保存自己。相似的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富民强国”。这也就是“经济上的第一要义”,是一切经济原则的根据。不强国也就难以富民,不富民也难以强国。   与此不同的是“国富民强”的经济战略目的。所谓“国富民强”无非是把持国家的一小部分人暴富,而希望民众强悍去保卫他们独占的财富。那自然是痴人做梦,民众到了逼不得已,真的会很强悍,不过矛头是对准暴富者而已。   中国当今的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由邓小平提出。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时阐述了“三步走”战略构想: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 1979年3月在著名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概念。在10月4日与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的座谈中,邓小平作出了解释:“我们开了个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特别是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来说不会很高。……我们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能不能达到人均上千美元?”“等到人均达到一千美元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可能就比较好过了。”   官方进一步归结为“三步走战略”。也就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被表达为: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对于这种首重GDP的战略方针,网友南山大仙在《伟大的经济巨匠:毛泽东》一文中直率地指出:   “首先要厘清一个问题——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媒体上每天都在告诉我们GDP多少多少,那年我国GDP超过了德国,我们比德国强了。今年我国GDP将超过日本,我们综合国力将超越日本了,再过十几年我国的GDP将超过美国,中国综合国力将居世界首位,就实现了伟大的民族复兴。GDP的增长标志着中国的崛起,为了避免世界各国不必要的恐慌而唱起‘中国威胁论’,我们一再重申:中国不称霸。共建和谐世界,韬光养晦,时不时很神秘地告诉国人‘我们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我就纳闷了,如果说GDP的增长意味着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崛起,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那清朝末期在道光皇帝和慈禧太后手上早就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了。1840年鸦片战争时,中国的GDP占世界三分之一,远远大于英国的GDP。可就是这个GDP居世界首位的‘崛起’、‘复兴’、‘强大’的民族,在鸦片战争中一战败北,又是割地又是赔款。1894年甲午战争时,中国的GDP是日本的九倍多,远大于日本的GDP,却又是一个GDP不到中国九分之一的日本使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因战败赔了二亿三千万两白银,还割让了台湾。为什么我国GDP远远大于对手却输的如此惨败几乎沦为亡国呢?原来GDP的构成不一样,清朝中国的GDP都是茶叶、瓷器、蚕丝,都是吃的用的享乐的。而英国、日本的GDP是什么呢?是钢铁,是机器,是枪炮,都是攻打、杀人的武器,是战争力量,所以,在茶叶、瓷器、蚕丝与钢铁枪炮对撞时,其结果就再明白不过了,茶叶瓷器蚕丝的GDP不过是在为钢铁枪炮准备战利品罢了。然而1950年朝鲜战争时,中国GDP总量很小,工业、科技一穷二白几乎没有国防工业,虽然得到了苏联的部分武器援助,但总体与美国及整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支持下的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武器装备上相差甚远。毛泽东却带领中国人民打赢了朝鲜战争,把美军从鸭绿江边赶到了三八线以南。这个胜利似乎与GDP也没有必然关系。六十年代的越南战争就更绝了,中国虽然在工业、科技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但与美国存在差距,GDP仍远小于美国。中国人援越抗美只付出了200亿元,且比抗美援朝战争伤亡少得多的代价就赢得了胜利,而且战果辉煌。…………   “那么我国当前媒体歌颂的GDP是由什么构成的?是房地产、是烟酒、是服装、是玩具。再看看美国、日本他们的GDP又是由什么构成的?是航天产业、是航空产业、是航海产业、是强大的军工产业、是计算机信息产业、是生物产业、是能控制中国人生死和绝育的转基因水稻、玉米。在国家出现冲突,GDP发生碰撞时,我们天上飞的哪架主力战机发动机是自己制造?我们有能力保住自己的财富吗?在‘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支柱房地产业!’的口号声中,我看到了中国人正在热火朝天为下一次‘鸦片战争’将瓜分中国的美、日准备战利品。场面壮观、声势浩大。   “外交部一再重申:中国不称霸。我听得云里雾里了,就凭着大堆的破砖烂瓦、烟酒服装、皮鞋玩具‘不称霸’。配称霸吗?能称霸吗?再目睹一下当今国人不思进取、苟且偷安、毫无斗志的精神状态,敢称霸吗?还有这个胆量吗?真不知道精英们用GDP给中国人开这副‘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春药是什么目的?难道真是拿到了绿卡的美国下等公民为了美国这只美洲豹能吞噬养肥了的中国肥牛,灌迷魂药放倒中国,以免美洲豹扑上去撕肉时,清醒的肥牛用牛角伤到豹子?   “更可怕的是我国的教育已使大部国民丧失了毛泽东所培育的民族精神,不关心国家大事了,爱国变成了另类,被戏称为‘爱国贼’。大家只顾着挖空心思地捞钱,不惜采取坑蒙拐骗、制假售假,甚至卖淫贩毒、杀人越货的极端手段获取钱财。换一个角度看‘捞钱’也实属无奈,确实他们太需要钱了,买房子要钱,生病住院要钱,小孩读书上学要钱,这些都还没有着落,没有安全感。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关心国家,他们太不幸了。”   可见,首重GDP并不能必然导致强国,国不强,就无以抗拒列强的掠夺和侵吞,富民的梦想迟早就会幻灭,民众难以保住自己之富。其实,所谓GDP及其 “等到人均达到一千美元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可能就比较好过了”也是一句蒙人的鬼话。“人均达到一千美元”的平均把戏人们已经领教够了,“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80%的人占有20%的财富”早就被宣称为“经济规律”。民富最多只包括那20%的“人民”,并不包括80%的“贱民”。民富也徒有其名。   2012年01月14日,中国财经报,易宪容《今年中国经济战略将出现三个重大转变》的文章透露:2012年将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出现重大转变的一年。总结起来有三个大转变。弱化唯GDP是从的观念。2012年中国经济战略转型将改变以往唯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的业绩观念。 摆脱“货币依赖症”。2012年中国经济战略重大转型可能表现为要摆脱中国经济的“货币依赖症”。去房地产化鼓励实业致富。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重大转向是中国经济的“去房地产化”。   这透露出首重GDP的战略方针陷入困境,必须调整的动向。这当然比一条道走到黑要好。但是不从根本上进行研究,有根有据地制定整个经济战略,前程就依然渺茫。   教训是明显的。最近,唯GDP,依靠外需依附发展的广东与不唯GDP,走“厦门模式”的福建当前的经济形势就很不一样:广东开始凋零,福建继续兴旺。   2012年08月07日《外媒称中国经济困境在珠三角尤为明显》的报道披露:英报称,虽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很容易让人为其经济下滑感到苦恼,但是,地方的情况更加令人担忧。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广东东莞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长下降到3年来的最低点。2.5%的增长体现了中国工厂的困境,而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失去增长动力。广东省7月的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4个月下跌,跌至50,略低于全国的50.1。50是经济收缩与扩张的分界。在这次经济下滑中,中小企业的损失最大。据广东省信用担保协会的一项调查,珠江三角洲将近一半担保公司的业务在减少。信用担保业务减少25%—30%,表明广东省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萎缩。(来源:新华网)   2012年07月19日《上半年福建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报道披露:记者16日从省经贸委了解到,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712.95亿元,同比增长14.6%,高于全国平均增幅4.1个百分点。全省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家具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业、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等21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增速高于14.6%。(来源:福建日报 )   显然,明确经济战略目的对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非常重要。除了明确经济战略目的,采用何种手段来达到“富民强国”的目的还需要认真思考。其一,何种经过历史考验的经济手段可以增加国民财富?何种手段可以保障民富,而不至于两极分化而徒有其名?何种经济结构可以保障经济持续发展,并有利于强国?其二,如何结构成一个可行的战略目标体系和实现战略目的、目标的手段的有机组合?   至少必须考虑:   “看不见的手”可以在市场存在负反馈机制的场合使用,“看得见的手”可以在市场存在正反馈机制的场合使用,两只手有机配合。   市场必须反垄断,反暴利,抑制投机炒作,保证市场有序,能提供合理的激励作用。   注重资本的作用,同时防止其剥夺劳动权利的消极作用;保持全民所有制的主导作用,同时调动私有制的积极性;股市必须保障融资和私人资本获得红利,鼓励投资,由此就必须抑制短期炒作;住房用地应当无偿供给,楼市必须抑制投资市场,振兴自住市场,保障居住并拉动经济。   货币发放必须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应当考虑黄金储备,不宜依附于美元。   两极分化必须有效抑制;对腐败与暴富必须零容忍。   实业为基础,服务业为实业服务;国民经济必须成为国防工业的坚强后盾,军工产品应当扩大外销,以降低成本,并在竞争中壮大自己,以利强国。   工商与服务业必须服务农业,国家财政应当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农业生产必须加大投入,包括机械化信息化和基本灌溉水利建设和维护。   内需为基础,外需为辅助;内外贸并重,着力扩展人民币结算。   国民经济必须有合理的结构,必须有全国的合理规划,其中粮食、能源、金融、铁路与军工等命脉必须国家垄断,不能听任外国控制。   经济与自然和谐,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必须建构一个吸引经济人才,重用经济人才,培育经济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长效机制,并投入资金鼓励民间的学术研究。   小结:期待出现中国独立的经济战略   一个完整、有效的中国经济战略是必须的。没有自己的独立的经济战略,而依附于美国来发展经济,只能走向半殖民地,彻底断送中国的前程。   要制定完整、有效的中国经济战略,制定备选方案和决策必须分离,不能由领导一手包揽。制定方案必须倚重真正的人才,远离奴才;战略方案的选择必须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不能只由少数领导独断。   这些能不能实现,完全依赖于执政党是否“一切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否则,“人亡政息”就是不可避免的。
24 次阅读|0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