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情感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情感的效能性 哲学与心理学版 choudh 2013-6-29 2 3294 小刘来向老师们学习 2022-10-30 16:02:16
《统一价值论》绪 论 哲学与心理学版 choudh 2013-6-27 5 3681 13370323171 2020-12-6 13:41:48
情感的逻辑运算 跨学科讨论区 choudh 2013-8-5 5 3646 serenawuhu 2016-2-21 12:00:11
图像与情感 学术道德监督 幸福的等待 2013-4-8 2 1321 smallbirdinsky 2013-11-13 21:34:45
给男性以非日常的心理体验 休闲灌水 门图 2013-8-1 3 1088 litianen 2013-11-1 15:16:23
人格与人格障碍 哲学与心理学版 choudh 2013-9-1 0 4010 choudh 2013-9-1 15:08:20
情感的时序性 哲学与心理学版 choudh 2013-6-29 1 2600 choudh 2013-8-31 15:54:04
“情感计算”的理论缺陷 哲学与心理学版 choudh 2013-7-27 0 2976 choudh 2013-7-27 11:30:47
河北永年县苗庄村支书张丙林“挚友如斯” 休闲灌水 跳跳猫00 2013-7-25 1 945 yuejiao 2013-7-26 07:51:48
意志计算系统的建构 哲学与心理学版 choudh 2013-7-18 0 1972 choudh 2013-7-18 01:01:18
情感与文化 哲学与心理学版 choudh 2013-7-18 0 2075 choudh 2013-7-18 00:41:54
理论界对于人工情感研究的争论 哲学与心理学版 choudh 2013-7-18 0 2067 choudh 2013-7-18 00:06:49
情感的修正 哲学与心理学版 choudh 2013-7-17 0 2241 choudh 2013-7-17 23:39:46
情感的强度性 哲学与心理学版 choudh 2013-6-28 0 2074 choudh 2013-6-28 09:30:04
“情感计算”的理论误区 跨学科讨论区 choudh 2013-6-27 0 3005 choudh 2013-6-27 22:46:05
保鲜爱情 情感交友 阿福所长 2013-6-25 1 3224 门图 2013-6-26 16:40:34
丁新 最新专辑《情感·出口》劝解人们恩怨情仇平常心对待 休闲灌水 水晶质地 2013-6-5 0 1338 水晶质地 2013-6-5 21:32:05
情感的量化计算(参加雅典“国际美学大会”发言稿) 跨学科讨论区 choudh 2013-3-11 3 3701 learningEcon 2013-3-11 22:23:14

相关日志

分享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worex 2015-7-16 23:20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 • 斯密一部关于伦理、心理、法律与道德的著作,我所阅读的是他本人临终前修订的第六版全译本,正文分为七篇,分别论述了什么行为在社会道德准则看来是适合的,行为的功与过受到奖赏与惩罚的决定因素,人们品评自我情感与行为的基础,效用对赞许行为的影响,社会习俗与时尚对道德赞许与谴责的影响,什么品行是好品格以及简要介绍道德情感的理论体系。总体而言,亚当 • 斯密想要在本书中探讨道德品行什么是值得赞许与理应谴责的,以及影响道德品行评判的因素。虽然是几百年前的著作,当今社会习俗与道德风尚也已变化,但是,书中对于道德情操评判的基本原则,历经时间的锤炼已达成人类社会行为准则的共识,在当代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通过阅读本书,我期待能够从非名人崇拜的角度去理解与选择性吸收他的思想观点。 1. 人性中的同情 作者认为人的社会性行为基于人性中的同情。我们从他人的幸福中感受幸福,从他人的不幸中感受不幸。我们无法直接体验到别人的感受,而是通过将自己置于他人的情境中,想象别人的感受来获得体会,但这种体会终究没有当事人亲身经历的强烈。当事人亲身经历过的事物,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的感觉刺激,并经由大脑处理加工形成的记忆经验,它们如此令人深刻,以至于许多当事人多年后仍有清晰的印象,而我们通过设置情境想象别人的感受,正如传话游戏当中信息会失真的原理相同,我们了解别人的故事的过程中情境信息可能已经失真了,加上我们在想象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加入我们自己的感性经验,如此的结果就是通过我们想象体验别人的感受必然是与当事人的亲身感受是有差异的,并且因为感官的刺激的作用,当事人的感受融入本能的下意识里,而变得尤为深刻。 我们如果发现他人的感觉与我们心里的情绪一致,便会感到愉悦。作者说有的人把这种现象解释为人因为意识到自己力量的薄弱,注意到别人有与自己相同的情绪而自信认为能获得自己需要的协助,简单而言就是认为不同的人因为相同的感受情绪为满足自我需求而寻求的合作。但作者认为这种情绪一致性(我对同情感的一种理解)的愉悦,不是源于自我利益为中心的考虑,是因为人感觉自己的情绪能够与别人的情绪产生共鸣,实现情感上的共享而感到愉悦。我记得有一个传说故事说,上帝规定了每年有一天上天的神与地上的生灵都不能进行娱乐活动,违反则会遭到惩罚,但是某年的这一天,有一个神实在忍不住趁着到凡间的机会,玩起高尔夫的游戏,而且这一天特别幸运,杆杆都是好球,神也兴奋得手舞足蹈。天使看不下去,向午休的上帝打小报告,上帝半睁着眼回复天使说,不用担心,他今天无论打进了多少个好球都只能憋在心里,无法与别人分享他的快乐,这就是我对他的最大惩罚。人是群体性动物,我们有向别人分享情绪的内在需求,并且情绪的分享对人具有正向的作用,情绪上的一致性活化喜悦而给人带来喜悦的快乐,缓和悲伤给人减轻悲伤的痛苦。作者的观点来看,同情他人的不愉快,比同情他人的愉快给人带来更大的满足,爱是一种愉悦的感情,悲伤与怨恨,是一种不愉悦的感情,后者更强烈的需要情绪一致性来安慰。 2. 他人的品德行为的赞许与谴责 他人的品德行为的赞许与谴责,是否应该依据他人的情感是否与我们一致来评论呢?在某些场合,我们对于品德行为虽然赞许,但心里并未出现情感的一致性。比如别人说了一个确实好笑的笑话,即使我此时心里正承受着悲伤的事情,但是我仍然会根据经验,出于礼貌地发出笑声来。这听起来很假,但是从心理学上而言是合理的行为表现,群体成员具有从众的心理,即在群体压力下会压制自我,改变行为从而趋向群体所认可的行为,有学者曾做过电梯实验,不知情的实验对象与工作人员同乘电梯,当到达目标楼层电梯门打开时,工作人员同时把转身背向电梯门,实验对象愣了一下也同样转身背向电梯门,这就是从众心理的表现。即在该种场合下,我们根据我们的感情与什么感情契合的经验原则,使得我们此时不适宜的感情得到了补正,以示对他人的尊重。作者认为内心情感是各种行为产生的根源,是品评行为是应赞许还是谴责的基础。我对作者关于行为品评基础的想法没有意见,但是行为的适宜不能仅凭他人身上所引发的情感是否与我们自己的情感契合,或者情感与引发它的原因相契合来评定,作者忽略了群体价值观的作用,如果一个群体中甲对嘲笑群体外的人的行为感觉是愉悦的,而群体价值观使得群体成员认为嘲笑群体外的人的行为带来的愉悦是与甲的愉悦是契合,而引发情感的原因也不被认为有何不妥,依据从众的经验原则,那么嘲笑群体外的人的行为是合宜的,是值得赞许的。虽然我不恶意揣测群体的价值观,但是扭曲的群体价值观确实会对品评行为是应赞许还是谴责有重要的影响。相对应地,作者认为行为的功与过,即行为是应该受到奖赏或惩罚,则应根据行为情感所产生或倾向产生的后果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比如一个故事里生物学家探险时发现某个部落所崇拜的寄居祖先灵魂的神树竟是部落里暴发的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毅然砍掉神树的行为虽然与部落的崇拜信仰产生冲突,但是行为的结果是避免了更多的部落村民因传染病而死亡,所以从结果看他的行为是值得奖赏的。 3. 我们对自己的品德行为赞许与谴责的品评 我们对自己的品德行为赞许与谴责的品评,与我们对他人品德行为的品评正好相反,基于我们想象处于他人的情境来体会自己的情感,从而自我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适宜。但因为我们无法脱离自身成为别人,所以别人究竟对我们看法如何与我们自己想象的是有差异的。我们只能通过参照他人实际对我们行为的看法来评价自我。他人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反射出我们自身,如果没有参考他人对我们品德行为的品评,我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评价自己,那我们所做的任何行为都会被我们认为是合理的,因此自我评价依赖于他人的评价标准。但是,这又使我想到,过于依赖他人评价的弊端。生活中有的人过于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做任何事情都谨小慎微,疑神疑鬼,一旦怀疑自己的行为表现没达到别人的预期或获得别人肯定的评价,就否定自己的行为,意志变得消沉。别人对我们的看法终究只是一个参考,它不应该成为最终决定自我评价的因素,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做出中肯的评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对别人的评价也要适当取舍,综合自我与别人的评价,才能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更能获得别人的认可。 4. 情绪是行为导向的一种来源 当我们痛苦与悲伤时,我们会以消极的观点来看待自己的理想;而当心情开朗时我们会以乐观的态度看待当前的目标。人会被自己的情绪所感染,进而情绪影响对外在事物与内在自我的认识,看上去是人最自然不过的反应,但是我们因为能够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而从其他生物中脱颖而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提到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态度,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范仲淹为国征战沙场,却因朝廷小人谗言而贬谪岳阳,仕途失意的人若自甘堕落,那么便与一般的文客骚人别无两样,真正能够控制情绪专注于目标的人,不是沉溺于指点文章,而是以一种不卑不亢、淡然的态度为目标付诸行动。古有勾践受尽耻辱,卧薪尝胆壮大实力始灭吴国;今有马云尝遍艰辛,风餐雨露发展电商终成大业。能够控制与调节情绪的人,特别是能够将痛苦与悲伤的情绪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过分表现的人,因为消极的情绪,比积极的情绪更难控制,这样人会值得被赞许,行为也会被认为是合宜的行为。 5. 效用的真正目的 追求效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增进效用,而是增进效用方式的多样化。对于大卫 • 休谟提出的财富与名声能够增加人的效用,而效用的目的是增进人的幸福与愉悦,这种目的性使得人们甘愿辛劳与焦虑去追逐财富和名声的观点,亚当 • 斯密指出在一般人看来腰缠万贯的富人与声名显赫的大人物并不一定比一般人要幸福和愉悦,财富与美名的作用之于人的意义给其他一般人一种能够有更多的方式与手段获取幸福与愉悦的印象,而这些方式与手段在美学上精妙、恰到好处。作者的思考从个人层次上升到国家的层次,人追求财富与名声是因为它们能够带来实现幸福与愉悦的多样化的方式,与此类似,要使得公民主动追求具有公德心的公共政策体系,不是传输它能给公民带来的实惠与便利,而是通过让公民了解现存政策体系各部分的联系以及某些制度的不合理,激发爱国心使得他们觉得有责任改变现状来推动改革的发生。求变以图自强的心愿是好的,但不是盲目照搬,而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最可行的变革方案。美国一直向世界推行的美式民主,因为各国国情的差异所以不都适用,生活在社会矛盾尖锐但又未充分了解国情的青年民众看到“体制”的不合理,就会盲目热血冒进改革,这样革命的结果往往带来的结果不是更美好的生活,而是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社会混乱。我们应当知道除非有更合理制度来代替,不然就不应改革原制度,制度现行能够稳定运行必然有它的合理之处,“存在即合理”。但对于亚当 • 斯密对于个人追求层次的观点,我是认同的,它其实就是美国梦的本质。人正是在追求财富、名声、地位的过程通过个人的微小改变改良了社会“体制”,在道德层面上即是基于同情构建精妙、合理的行为规范来构建人类所普遍认同的道德体系。这正是我所理解的人生追求的真正含义。 6. 不可忽视的社会习惯与风尚 社会习惯与风尚是影响人们对品德行为品评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如果说同情是我们判断行为是否合宜的内在因素,那么社会习惯与风俗便是判断行为是否合宜的外在因素,类似于环境的作用。我们会有趣地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同一个地区的不同时代,品评品德行为的标准有非常大的差异。比如在泰国,头被认为是很神圣的部分,即使是小孩子的头也不能随便乱拍,否则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如果到伦敦家庭参加宴会脱鞋会被女主人认为不文明;但到亚洲居民的家中不脱鞋才是失礼的表现。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出发去那些国家或地区之前充分了解他们的习俗,并学会入乡随俗。所谓习惯成自然,我们一旦认可某种价值观的合理性后,不同于此的价值观便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一些标新立异、反常于世俗的品德行为在未取代之前的社会习俗与风尚成为新的社会习俗与风尚之前,它们不会被我们认为是美和令人愉快的,进而人们不会对这种品德行为表示赞许。但一旦某种不检的行为成为新风尚,受到好评,除了一些感叹世风日下的卫夫子外,多数生活在社会风尚下的人们会接受这种变化,逐渐认可甚至赞许这种行为,这才是可怕的。比如书中提到的查理二世统治期间流行的风尚,放荡的行为被认为是受过文科教育的特征,放荡的人才被认为是绅士;而态度严谨、举止端庄则被认为是虚伪狡猾的。现代社会我们发现老人跌倒无人去扶,变成一种共识;青年男女中援交行为,成为一种时尚,价值观的扭曲使得人们默认了这种变化。社会习俗与风尚的区别在于,社会习俗是历代社会成员经验的总结、是约定俗成的传统,异常稳固难以被同化,社会习俗对品德行为的品评是持续的、稳定的影响;而风尚是一时兴起的潮流,风尚对品德行为的品评是短暂的、不稳定的影响。社会习俗使人固执于陈见,风尚使人摇摆不定迷失方向。所以历代社会的统治阶级都要树立符合自然的是非原则的道德观、价值观来维持自己统治下的民众是“正常”的,来保证统治的稳定。 7. 关于好的品格 什么是好的品格?在说完品德行为是否合宜以及品德行为赞许与谴责的品评标准后,作者介绍他心目中的高贵品格,即是审慎,加上其他一些美德;低劣的品格,即是不审慎,加上一些恶行。审慎是作者非常推崇的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在学问方面,审慎的人是严肃认真的,不是为了说服别人而学而是为了了解心中未知而学,不会刻意炫耀自己的学识,单纯而谦虚;在品德方面,审慎的人是始终诚实的,言语上含蓄保留,不贸然发表对事与物的看法;在社交生活方面,审慎的人的友谊是经过充分考验过后,建立的稳定、平静、忠实的伙伴关系,他们愿意摆低姿态生活,不会鲁莽僭越任何人;在人生追求方面,审慎的人能够坚定不移地牺牲眼前的安逸与欢乐,勤奋工作以实现他的目标。这种作者所称的美好的品格想必任何人都想要拥有吧!当然作者还有最后一点,即审慎的人不愿意承担任何不适他的本分要求他所承担的责任,不会好管闲事我并不赞同,有美好品格的人在尽了本分的责任前提下,也应考虑到对他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即导向比照顾个人健康、财富、地位与名誉更伟大高贵的目的,将善意延伸至更广阔的宇宙,这才是美好的品格。 《道德情操论》一书,作者从社会性行为的产生基础、他人对品德行为的赞誉与谴责依据、我们对自己品德行为品评的标准等论述了我们的道德行为观念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以及理应是怎么样的,至于好品行究竟是什么能力或机能推荐给我们的,令我们是值得称赞的,即支撑好品行的内在核心是什么作者并未告诉我们,或许这是哲学学者应该研究的范畴吧,一般的读者只需要好的道德行为究竟应该怎么就好,无论如何,这本书都是值得一读的书,特别是物欲横流、道德失衡的今天更是能够是我们静下心来读的一本好书。
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12
CainVampire 2015-5-7 21:43
人不能没有诗和远方,但泡在里面一段时间,就觉得智商的降低与情感的无比丰富成反比,最近经常算不清小数点,但看到一朵花落下都想流泪
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GET UP
cmz512 2015-4-2 17:55
时间总在早上过得最快,因为自己总是思想赖床。希望从梦中找到一点点心灵上的安慰,所以一直赖在床上,任凭时间怎么折磨我,自己还是选择那一点梦中的安慰。虽然自己已经知道了结果,但是心底还是放不下,放不下。错过了自己会后悔莫及。问题一直未解决,一直留在心底。回忆当时的自己,不是都安排,计划好了吗!如果未来我心底还有你,我会去找你。原来我心底最希望的是:你可以说出和我同样情感的一句话。当问题真的到来了。。。我往往选择了回避。似乎觉得退后了,会好一点,事情会变的可以接受。结果再一次站在我的对面。感性又一次战胜了理性思考 。调好闹钟,,,坚持坚持七点起床 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自己,不是别人喜欢的人。但愿那里有我们的交集。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有种情感叫毕业
llysqq520 2015-4-1 09:03
毕业了,快毕业了
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留一方净土,种云水禅心
ZhanGの 2014-8-28 13:56
生命 中有好多我们不能承受之重 ,于是有些人,给 自己 设定了规矩。也可以称为底线。 但我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谁又能对突如其来的 美好 的遇见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呢?当一段 感情 迅速的来到时,它会直冲你的底线。 情感 确实是两个人的事,无论你怎么想放慢脚步,若对方不肯,也无济于事。原因是心音太近,这就是当之无愧的知音。尽管你想把这份情长久拥有,你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你也知这样下去不会长久。有的时候,好像你在岸边,突然被带进河里,无论你怎么挣扎,都无法游上岸。而且河里的人都怕一松手就失去,只能等他或她让你上岸。 如果把最 美的 相遇,瞬间变成一种煎熬,那真的是一次失败的最美的相遇。 这种煎熬会不分昼 夜 的折磨着两个人,相思,以及不能伴君侧的 痛苦 。当一分感情冲击伦理和道德时,这份感情注定会成为牺牲品。无论他或她有多美好。如果双方都能慢一些,慢慢走近,就可避免。追逐流星的人,是有一瞬的灿烂,但继而,会被无边的落寞,和漫漫的 孤寂 所包围。 人生 真的是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长路,如果相遇太美,为什么不拥有一生呢?如果相遇太美,为什么不慢些再慢些呢?如果相遇太美,为什么要成煎熬呢?但凡太快的来的,必匆匆去。因为我们的无法承受之重。 聪明的人,会一路欣赏,一路抓住。 有人说,贾宝玉出家后,来世也成了佛。我想他若在遇见林黛玉会是什么样?他会口念弥陀,还是会颤颤而泣?若他看见他那梨花带 雨 的林 妹妹 流水葬花就没有一丝动容?那还谈什么慈悲呢。林妹妹那楚楚一幕是个男人都会动情。其实贾宝玉走了两个极端,要么就情殇 岁月 ,要么就一了百了。我 年轻 时曾看到一篇 文章 ,笔锋犀利,直点要害,文叫(你那贾宝玉似的情殇岁月)大致是说,一个演过贾宝玉的演员,为情所困,最后进了火葬厂。其实,他若懂得经营感情,是有美好前途的,我记得我看完此文唏嘘不已。若有美好到来,我们就把它,慢慢的抓紧,慢慢的欣赏。没有星月的天空,是 寂寥 的。没有色彩的 生活 是乏味的。能让自己的天空多道彩虹为什么不呢?哪怕是多一片白云也很好的呀。我们常常抱怨生活,失去的太多。为什么不留住一些难得的美好呢。一个聪明的人是会把相遇的美好 永远 留住的,哪怕他不同于 友情 也不同于 爱 情。但它有一个前提,必须对方也知道这些,过则是一种煎熬,少则易散。 ( 文章 阅读 网:www.sanwen.net ) 友情长存,且行且惜,留一方净土 给你 若相遇,且行且惜
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如何成为万人迷
mumushuiding 2014-7-19 16:55
1. 在他心情好的时候出现! 什么是“联想法则”?简而言之,就是说:如果“你”和“能引起快 乐的刺激物”同时出现,那么别人就会将“你”和这种“快乐的情感”联 想到一块儿去。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你正计划着去度假,那么,你就会把 这种“满意的感觉”和“当时在你身边的人”联想到一块儿去,你将更喜欢他们;相反,如果你当时正胃痛呢?恐怕你身边的人就要做“胃痛”的 牺牲品了所以,如果想让一个人喜欢你,那么趁他心情好的时候,趁他正为某 件事兴高采烈的时候,和他聊去! 2. 常在他面前晃晃! 你和某个人接触得越多,他就越喜欢你! 研究发现:反复呈现任何刺激物(这里指人),并且最初产生的情感 不是消极负面的,这种情况下,人们对该刺激物的欣赏或喜爱的程度会增 强(MorelandZajonc,1982)。任何事物——某人、某地,甚至某产 品——其曝光率越高,所造成的反响也越积极面! 如果要讨某人的欢心,你的确该“常在他面前晃悠”,这是事实。但你也须记 住:“喜欢”是任何关系的基础,一旦你们超越了喜欢的阶段(就是说,对方 已经喜欢上你),彼此的关系显出更认真的迹象时,你就要限制自己的“可得 性”,显得“矜持”些了! 3. “喜欢”让他知道! 数不清的研究或常识都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往往更喜欢那些也喜欢我 们的人。一旦我们知道到某人对我们有好感,反过来,受了潜意识的驱 使,我们也会“发现”他也更可爱了!所以,如果你想让你的“目标人 物”喜欢并尊敬你,那么,你得先让他知道:你喜欢并尊敬他。 如果他真的一点都不喜欢我,那怎么办呢? 如果你和一个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好,那么别突然来上个一百八十度 的大转弯,立刻让他成为你最好的朋友!也别心血来潮,非常突然地成为 某个人的头号仰慕者!使用“相互喜爱”法则时,一定要逐步地让对方知 道你喜欢他。 4. 相似才相吸 “异性相吸”的说法是不确切的,因为实际上我们更喜欢那些与我们 相似、和我们兴趣相投的人。 5. 让他产生好的感觉! 当你和一个懂得赞美、真诚亲切、 温暖热情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你的感觉会很好。 6. 与他保持一致! 是啊,我们往往更喜欢那些能与我们分享兴趣的人。同样,我们也会 受潜意识的驱使,去喜欢一个“看起来和我们一致的人”。因为保持一致 能产生信任;有了信任,在你和别人之间架设心理桥梁就会变得顺利! 动作、姿态一致 讲话一致 7. 让他帮你的忙! 人类性格方面的研究显示:人们会在刚伤害过一个人之后,更加讨厌 这个人。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我们的行为和 我们的自我概念不一致的时候,我们便会感到不自在。为了降低这种内心 的冲突,我们会为自己的“不合理”行为寻找理由,使之与自我概念保持 一致。这里,当我们无心或有意地伤害某个人时,便产生了这样的问题: “我为什么要这么对他呢?”;然后,合理化的解释出现了,“一定是因 为我真的一点也不喜欢他,是他自己活该!要不然会是什么原因呢? 反过来也一样 8. 揭自己短,再笑自己也番! 研究发现:如果你瞧见自己崇拜的人做了件很蠢的傻事,那么,你将 更喜欢他(Aronson,Willerman,and Floyed, 1966)。 9. 拥有积极的态度 10保持不确定性 ?
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调整心态努力向前
lily_merry 2014-7-18 21:21
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男女生表白中的博弈模型
陈默cxx 2014-5-13 15:34
男女生表白中的博弈模型
两个人走到一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其中的种种挫折与艰难有时候比判断经济走势还难。 女孩 再好,男孩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选择的,他知道这样的选择机会成本是很高昂的。对双方来说,一旦选择了这颗树就意味着将失去整个的森林,甚至是有可能失去拥有更有价值的树的机会。这是一个不能不考虑的问题。但选择是必须做出来的。选择了对方是需要下很大的决心的,无异于选择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因此要进行各方面的衡量。 可是当决定做出选择的时候,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信息的不对称与信息阻塞。有人知道会有人来喜欢自己的,但是他不知道会是谁喜欢自己。同时,他知道他喜欢某个女孩,但是他不知道那个女孩是否也同样喜欢着他。这是一个比较难于解决的关于信息透明的问题,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从而获得透明信息的总会给人在爱情方面带来成功。这种信息的不透明会带来极大的成本:这个男孩可能会是很痛苦的,因为,他不知道是否该表白,该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表白 , 同样对于女孩也是如此。 在男女情感中,谁先表白都要承受一定的风险,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如果对方不接受,那是一件很伤自尊心而且极没面子的事,为了避免这种窘境的发生,双方都容易选择自己的占优策略 ---- 互不表白,认为这是自己的最优状态。 从博弈模型可以看出,“两人同时表白”和“一方表白另一方接受”所得到的总效益是相等的: 2+2=3+1=4 ,但由于“个体理性”(自私)因素,两个人在理性决策中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若实施严格最优策略选择,根据 男方: A12=A11,A22=A21,A32=A31.女 方: A21=A11,A22=A12,A23=A13. 那么显然第二种策略便为两人的占优策略,于是 A22 策略组合便形成了一个(唯一)占优策略均衡,也就是“纳什均衡”。 缺乏勇气的人总是打破不了这种平衡。倘若双方都有意愿: A22 ,则这种状态实在是人惋惜。但是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层纱,如果女孩首先打破这个平衡,则往往会招来善意的回应,成功的概率是比较高的。
个人分类: 行为经济学|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桑德尔
tiantianle51 2014-3-19 07:36
经济学家将经济学看作适合于任何领域的、不带有任何情感色彩的工具,但在实践操作中,比如在医疗和教育领域,经济学应该更多地与伦理和道德联系在一起。大多数人都认为市场自身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基础工具,在一个良善的社会里,市场是实现经济发展的绝佳工具,但现实中往往有许多问题市场无法作答,许多价值观是不由市场价值观支配的。在什么方面可以用货币去操纵社会生活,在市场经济甚至是市场化社会下,要怎样保护道德和公共慈善行为,这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疑问,更关乎人们对于未来生存方式的选择。 什么是好生活?仅有GDP带来的富裕和成功是不够的。“富裕是手段,不是目的。幸福、满足感、成就感才是目的。什么是好社会?人们互相尊重、彼此公平对待、关心穷人、对彼此负责、共享繁荣。”过度追求物质化,那些非市场化的价值——教育机会、医疗保障、美德、社会关系、家庭生活,会受到侵蚀,而它们正是美好社会的必要条件。 强调自由市场是ZF通过政策和法律理性建构的,同时社会力量会自生自发地保护自己,抵制市场的侵蚀,诉求社会正义。在我们这种市场经济不发达的体制里,每个人都会把直接和财富创造挂钩的东西赋予更高的权重。收入是幸福的约束条件,当我们需要在收入和幸福之间选择的时候,收入往往在效用函数中占据更高比重。他相信当我们人均财富资本存量比较高以后,过去相对权重受压抑的部分,比如人文、道德,就慢慢会增加其效用比重,变得重要起来。因此,我们也许应该用一种演进的眼光来看市场。经济学家发明的基于市场交易的理论,还是在一般意义上揭示了人性比较大的共性,对于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组织生产创造财富,市场也终究是相对较好的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桑德尔教授的新书并没有贬低市场的作用。市场是消灭不了的,管制只能改变它的存在方式,甚至成本更大。因此张军教授指出,中国现在要做的是放开市场,但并不意味要做等市场侵蚀,不能定价的东西也一定需要留给空间,使得人文和市场共生发展。 新 基因技术 只可以用于提高我们健康的医疗目的,而不是增强我们孩子或者我们自身某方面的不足。 一个好社会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上一代要为下一代负责,如父母为孩子负责任,孩子对父母负责任,这是代际之间的共同责任。 每一个人都应该根据他对社会的贡献来得到相应的酬劳。如果有人利用他们手中的公共权力进行寻租腐败,这一定是要大力打击的。 金钱不是万能的,你赚很多钱与你的幸福和健康是不同的。我们要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更好的社会价值观。 发展不能牺牲环境,对中国而言,可以使用环保政策和发展绿色经济,来取得可持续发展。
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你有正义,但不一定有良知––要做有良知的正义者
黄少清 2014-3-7 10:04
超市收款台前一位衣着光鲜的老奶奶在结账,她买了一支 1.5 元钱的洗洁精,结完账后还在磨磨蹭蹭的,收款员不耐烦的叫下一位,老奶奶被排队结账的顾客逼推向前,她动作迟缓地一手拿起洗洁精,一手拿起放在收款台前的手袋,还有手袋遮蔽住的一盒猪肉。才挪动了两步,被眼尖的收款员一声断喝,那猪肉买单了吗?老奶奶愣了一下,迟疑的说 : 哦 – 哦 – 忘 – 忘了。于是在口袋里翻来掏去的拿钱,可老半天也没拿出来。老奶奶的一举一动自结账前如何把猪肉遮藏在手袋下面其实都一直被你看得一清二楚,你一 直投以鄙视的眼光,你强烈的正义感自始至终极度地鄙视着老奶奶的这种偷窃行为。收款员不耐烦的问老奶奶还结不结这肉的账,老奶奶嗫喻着说不要这肉了。忽然,旁边排队结账的一个女仕对收款员说,你让她把肉拿走吧,她这账我替结,不就几块钱嘛。收款员问女仕:你认识她吗?女仕说:不认识。收款员又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好心?女仕说:她的年纪象我妈妈。这就是那女仕替老奶奶结账的理由,用看待自己妈妈的情感看待一位与妈妈年龄相仿的老妇,老吾老及人之老,这就是那女仕的妇人之仁。这妇人之仁与你那些充满正义的所谓正气比,到底谁更高大,更温暖,更人性,更有良知和爱? 当然,老奶奶背后的故事我们谁也不知道。你可知,老奶奶的老公正卧病在床,他们的儿子数年前死于车祸,儿媳在不久之后就离家出走再无音讯,抛下还在呱呱待哺的孙子给他们二老,他们二老靠着捡破烂好不容易把孙子拉扯到现在上小学,却因为吃不好穿不好而面黄肌瘦,都记不清多长时间没吃肉了,二老心疼孙子,上次捡破烂经过超市,衣衫褴褛的想进来买点肉回去给孙子吃,却被当乞丐驱赶,这次老爷爷病了,老奶奶特地换了套唯一算得上光鲜的衣服出来给老爷爷抓药,钱就用光了,经过超市,出于对孙子的强烈怜爱进了超市,想买块肉给孙子吃,于是发生了你看见的她想蒙混过关的那一幕。这是老奶奶后来对那好心的女仕说的。所谓树要皮,人要脸,往往一些身处窘境的人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他们的一些人宁肯去偷窃,去做小贩,去做街头走鬼,也不愿意被那些一副高高在上姿态的所谓慈善人家,一边施舍几个钱,一边把人家的困境昭示张扬出去以显示自己的高大,这无疑是揭别人的丑,踩 別 人的伤口,鞭抽别人的自尊和尊严,这种受助也是受虐,让人感到比做贼更低你三等。所谓慈善,如果做不到充分尊重和保护受助人的隐私,这种帮助就不是真诚和真心的。 你有正义感,那是因为你有钱,没有沦落到老奶奶的境地,当有一天,你沦落到温饱不保一文不名贫病交加的时候,也许你的正义就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或许还会是对社会对现实的充满仇恨。试想,假若老奶奶是千万富婆,又或者她是有退休金且月入上万元,全额享受医疗保障的上等人,她的正义感会比你更强。 这个社会有个规律是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廉耻,这个人间有句成语叫人穷志短,这个世界有位哲人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而我们这个社会,还有很多人尚处在第一个层次中挣扎,你已上到第三、第四、甚至是第五个层次的人,有什么资格站着说话不腰疼?有什么资格高高在上的踩着还在第一个层次的别人的 zhong 窘迫来昭示你的廉耻观?再多的廉耻观再大的正义,都没有那怕是给人一丁点实质性帮助的良知高贵。这只能说,你没有良知,你的正义是自私的,而没有一点的人性和爱的。 东西德还在敌对的时候,一个东德的市民欲翻越柏林墙逃难到西德,东德的守卫士兵接到上司命令:击毙!柏林墙被推倒后,东西德合并为德国,击毙逃亡者的士兵被押上法庭审判,法官问:你可知罪?士兵说,我无罪,我是执行命令。法官说:你执行命令,这是士兵的天职,是军人的正义,但天职之上有道义,正义之上有良知,你没有权力违抗上司的命令,但你有把枪口抬偏一厘米的自由,你把他击伤而不是击毙,你的上司不会处罚你,这就是你人性的体现,对生命的敬畏;他逃难西德,罪不致死,而你滥杀无辜,草菅人命,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最终,法官判处士兵七年监禁。这就是充分体现人性的法官和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在这里,士兵,成了只有正义和执行命令的杀人机器,没有人性和灵魂的刽子手。如果你是那个士兵,在你正义的背后,会否还存在良知? 某国某时某位大人物曾鼓动民众掀起一场高举正义思想旗帜的街头暴行,一些高喊正义口号的正义人士大肆打砸,侵害普通民众的合法财产和人身安全,砸别人辛苦赚钱买来的日系车,砸抢与日本品牌有关联的店铺,烧日系品牌产品的工厂,驾驶日产车的车主被正义的街头暴民砸穿脑壳,北航正义的韩德强副大教授还当街殴打一个比他父亲年纪还大的老人。其实,这些虽与日系品牌有关联的国内财产,都是国民通过合法途径合法劳动所得的合法财产,而绝非是日本的财产。而人人都可以自由表达个人观点更是法律平等的体现,却有的人像韩大副教授这样的就偏要把自己的正义凌驾于别人的正义之上。当你置身于这充满正义的街头运动中时,在你充满正义感的背后,是否曾有良知的发现?发现什么是法治社会?发现什么是无辜?发现哪些“正义”行为是不应有的?发现那个充满正义的发出号召鼓动你走上街头高举旗帜打砸的大人物,恰正是奸恶邪毒管法执法犯法的豺狼之辈?他的险恶用心,就是想通过这种口头上充满正义的口号和扯出来充满正义的旗帜,做起来极端恶毒的暴行,以天下苍生的无辜遭殃作为代价,来掩盖他野心家的狼子野心罪行?万幸的是那个大人物在下台后总算被抓起来了,但如果你连自己被他忽悠了都还不自知,那你的正义,也就与禽兽差不离了。 当我们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表象所惑,遇事多打几个问号,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做几个假设的论证,探究到事物的根本,掌握了本原,你有正义感的同时再加上有良知,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否则,再有正义感的你,还是动物。至于那些连正义感都没有的,就只是畜牲与衣冠禽兽了。
个人分类: 个人日志|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漂亮女人剩下原因思考
with_luck 2014-1-11 20:50
漂亮的女人可能会因为外界的赞美或者摆在面前比普通女人多一些的诱惑而认不清自己和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吧~~~
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感慨一下
zqjLY 2013-6-27 15:54
当女人愤怒的时候,其实她的心是很痛的,其实是很需要男人的安慰的。只是男人不懂,所以选择跑开。这句话是在一档情感节目中一位情感专家说的。我觉得前半句说到女人心里去了,忍不住要记录下来。
个人分类: 复杂的这些|0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