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人生规划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日志

分享 大学与人生
哲俊 2015-7-4 20:48
现在大学教育平民化,大学生的光环也慢慢随着工作包分配到市场竞争褪去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和孔夫子一样相信人的理性,人可以自我修养不断进步,相信人能顺着“修身,齐家,治国”的阶梯不断前进。但当你看到一个民智尚不完全开启的国家,你可能也会感叹:人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此刻能在题目中把“大学”与“人生”拼凑在一起,也算是上帝的宠儿之一。 一、努力的人 当一个人的价值被简单地用钱来衡量时,社会就变得粗俗化了。有很多人拿大学生一个月的工资与农民工相比,然后戏谑地在调侃大学生的无能。包括现在很多媒体,也为了吸引一些人的眼球,喜欢大标题报道某某名校学生的丑闻,巴不得把全部在名校的人拉下塔尖。这样的人和媒体太不会去尊重大学生和农民工,说白了,看问题的角度太低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我在这里不想过多去讨论。 而大学生群体仍普遍被社会所尊崇,最起码说明他们在社会中是一个优秀的群体,而且他们当中有不少数是努力的人。 没有人能简单地得出“读大学就是成功的人生”的结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影响他人。大学生无论得益于智力超群还是资源丰富,起码结果上呈现出来的就是他们在学习上优于常人。有些人可能会在说,我不喜欢读书罢了,读大学的也不见得多聪明,你看谁谁怎么地。其实,说自己多聪明都是假的, 人的是什么样的人是通过行为去判定的。老师不教书,那不是老师,只是个头衔。 而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与工作上,在某一方面上优于常人的人,肯定是一个努力的人。即使是天才,没有后天的学习与努力,也不会在某方面优于常人,身体素质天赋异禀可以说,但在一些抽象的事物上,没有后天的努力与学习,成为某领域顶尖的人必然不多。天才都是勤奋的,而不过天才可能在领悟能力上更快更好。 让我最皱眉头的不是那些不知道努力的人,而是那些知道自己有待提高,却无法坚持付出行动的人。努力但方向不对的人,我可能会觉得有点可怜,但立下许多目标,却无法坚持的人,我会打心眼里瞧不起。后者心里有所期盼,但却无法为自己想要的东西付出应有的努力。我称这类人有人格缺陷,性格的本身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会是出类拔萃的人。据我的观察,越好的大学里面能为自己定下的目标付出长久的行动的人越多,而定目标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区分不同类人的关键。在一个追求平等的社会去比较一些价值观高低,总是很冒险的。我也常说,价值观是不能对比与评价的。有的人甘愿一生平稳,有的人追求轰轰烈烈,没有优劣之分。而为何社会上一些励志的故事常被人们所称颂,有些人的追求被用来激励别人去追求理想,这就是平凡与伟大的区别。 平凡不应该被鄙视,但伟大应该被提倡。 在平凡与高尚之间,社会还是会给不同的人高低不一样的位置,因为社会不缺平凡,缺少伟大。 按照大学总体排名的高低,慢慢你会发现,在比例上,好学校有更多的人去追求一些形而上的东西,想为社会做点事的人越来越多,而反之,有些学校的人仅仅满足于追求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能考上大学的人都不笨,而脑袋里也会有很多幻想,但 怎么想不是区分不同人的关键,怎么做才是 。慢慢地,你会发现,努力的人多了,在短期他们成全了自己,在长期他们成就了一个集体。 用努力为自己正言! 二、 人生的不确定性 我觉得人生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即使是一件十拿九稳的事情,在赋予了一生的意义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怕意外的发生。世界上有人成为了他们理想中的样子,但这并不是纯粹走个人生的过程,人就变成了他想要的样子,那样努力就变得毫无意义了。我们始终没有百分百的把握将理想变成现实。我们怀着对失败的恐惧,去面对人生的风险,但也是这不确定性的风险给人生创造了许多新鲜的感觉。两条路,我选择了少有人走的那一条。每个人都知道人作为一个生物体的终点是死亡,但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人作为人的终点会落在哪里。 人们常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从这一点来说,所谓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不过于降低达到既定目的的风险,使自己虽辛苦,却坚实地走向胜利。人生的不确定性也告诉我们,即使是有准备的人,也可能有失败的可能。如何去面对这些“上帝之手”的作为,一颗坚强而有韧性的内心是必要的。 上了大学,人会慢慢活在自我或者他人的期待中。好的大学,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都可以说出一大堆好处。虽然它还不能许你一个美好的未来,但它提高了你选择不同未来的成功的概率。事在人为,而人所处的环境类似于条件概率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所要事件发生的概率。 三、大学与成功人生的相关性 什么样的人生算成功,这个太难去衡量了。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标准,如做了自己喜欢的职业,在某一个位置,或者最简单的有钱。从人生价值的角度来看,可以粗略分成:满足自我价值需求、带给他人价值、为人类发展作出贡献。这三者有交叉的地方。说价值太抽象了,就像一个公司的抽象的发展目标要用一些可以计量标准化的指标来衡量。但人的价值又那么特殊,有时候说钱,说身份地位又太俗。在社会上,当一个人考上了大学,周边会有人把他折成人民币或者与某一社会光鲜的职位挂钩。新闻媒体或者当地某知名人物在不断塑造着一个成功的大学生该有的样子。官本位的中国,学而优则仕,似乎某局某所才是最成功的归宿。物质化的社会,学习好却换不来钱,似乎这可以作为读死书的反面教材。从小都把孩子的未来职业是当教授的培养模式,在对体育和艺术特长生的鄙视中,却羡慕某明星真有捞金能力。一个人没有被一些成功的标准所激励,反而被那些扭曲的条条框框限制,最后即使成了别人眼中的自己。中国传统社会以职业分途,士农工商,职业间存在着等级关系。 我觉得上了大学,在思考人生的职业目标时,要有去给“成功,价值,职业”等名词重新下个人特色的定义以及理清它们之间关系的能力。 像《超体》里所说,生命的本能在于信息传递。细胞不断复制,生命不断繁衍。而当一个人怀着远大的梦想走进象牙塔,而又以社会普通的一员供职于某一职位,那是否意味着大学教育以及人生目标的失败?当你早起,望着地铁口进进出出的繁忙的身影,这些身影可能曾在大学里叱咤风云,你可能会感悟人生的常态应该是平凡,而这又是否意味着伟大的理想的失败?当一个人在开“ 3000 块可以雇两个大学生”的玩笑时,你是否会瞬间否定大学的全部的意义?我有时觉得,只有正在意义上上过大学的人才有资格去否定大学的意义。这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人的观点对大学的否定,以及该人本身作为否定大学的依据。除了这种否定大学的方式,还有大学内部不同学校之间的否定。一个人的成功因素是很多的,也难以用经济学里“假定其他因素不变”( ceteris paribus )的研究方法去假定两个人其他任何方面一样,而单一考核因为上了不同大学,而导致了不同的人生路径。当一个利用父辈的社会资本获取成功而又没上过大学的人蛮带鄙夷地傲视一群穷书呆子的时候,这是最典型的乱搭因果关系。而有时候,又有人以不同大学的人最后在同一个职位,以此认为名校不过如此。针对此观点说两个看法:( 1 )大学好与差是一种统计学意义上的平均水平,不代表每个个体都是如此,一个一般学校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样也有机会变得优秀,人生是一场长跑,机遇与环境的转变也在时刻改变不同的人。( 2 )职位判断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即使坐在同一位置的人不代表能力就是一样的,对于一些排名相近的学校,高端职业是稀缺的,两校总会有人在相似岗位上,能力选择职业也是有浮动范围的,所以有时候高端数据才是秀智商的关键。当用一些个例去否定一个群体时,彼此都可以拿出战胜对方的个例,这样的争辩还没分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其实,因为被人有所期待,才有所被关注。而也不是每一个上了大学的人都最后走向巅峰,青藏高原海拔那么高也只有一座珠峰。但只能说,上了大学的人平均意义上都过得比以前更好,而有些人却从没被社会给予太多的关注。 成功不是个简单的结果,这些乱关系,看着是不可复制的个人经历,而又在每个成功者身上那么相似。上了大学,有个好的平台,不如用努力换取更大的机遇。 四、为什么要上好大学 这是一个列出一大堆理由的问题,所以我在这里根本没想去回答,而是想从环境与人的关系给大家抛出一个思考的角度。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家对这句话肯定不陌生,特别是刚被毛概折磨完的大二娃们。在这里就暂且搁置人的社会性与动物性的争辩。除了我们的教科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少听说“人怎么样是由其所处的环境决定的”这样的观点。时代造就英雄,人总会背上一个时代的烙印。历史可以说是过去和现在的人的所作所为,我们的某部分不知不觉中可能早被固定。在这样大的历史宏观背景下,这种看法按我前面的逻辑,在平均意义上也是很有说服力的。一个好的大学,如图一个好的环境以及好的制度,让优秀的人更优秀,让优秀的人找到属于他的地方。但自从进了经济学这个魔道,从微观的个人选择来看,环境是一个人做选择的约束或者资源。消极意义上来说,是他的决策环境导致了他最终成为的人。但我们往往忘了人是活的,在同样的决策环境下,他仍可以改变自己的选择。我自认为本人是个充满鸡血的人。 我不喜欢环境决定论,这样就把我们自身给限定死了,例如我们往往抱怨制度,而忘记了自身的选择权,而且在一个资源没那么局限的环境里,我们更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这样,我就引出了与上面对偶的观点,同样强调环境的作用,但更相信人的理性。人可能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人,如老话说的“三岁看老”,而不同的环境只不过是暴露出他本来的特性。一个有原则的人,即使在没人的情况下,也不会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偷偷放进自己的口袋。虽然你可以举出环境让好人做坏事的例子,但我这里更想强调选择相对自由的状态,或者仅仅想提供个角度罢了。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只要有得选,他都可能会选择自己认为是最优的。那么,好的大学,虽然不能说是许了一个百分百的好未来,但她会在资源上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我们不能说清北的某学生因为和另一学校的学生有在同一个地方工作,就能把这几所学校等同。重点是:清北能提供的,某校能不能提供。一个制度,一份资源,一项考试的作用不在于一味地平等地给每一个人机会,而它们存在的意义在于最能利用它们的人想用而且能够用得到,这份资源利用才是最有效的,这才是站在塔尖的意义。有些人就必须站在塔尖才能“引诱”出他牛人的特性。这时,我们是活的,我们要主动去寻求更利于发挥自身特性的环境,而不是被动等待环境把自己同化,不是我平时所说:“ 进入一个优秀的群体,没有所谓的成长,更多的是同化 ”。 而对于大学的意义,我目前想到一个不错的答案: 传承知识,把那些理想化不食人间烟火的理念,通过教育,使之日常化 。这或许也是教育的意义之一。 不就是上个学嘛,扯那么远的人生! 就是上大学了,你还有几个大学上?
2 次阅读|0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