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dx
15311 28

[经济学方法论] 基于报偿价值的经济金融逻辑 张丰羽 张国忠——《经济学心法口诀》论文版—— [推广有奖]

  • 1关注
  • 6粉丝

教师

讲师

2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722 个
通用积分
199.0568
学术水平
6 点
热心指数
9 点
信用等级
4 点
经验
8784 点
帖子
276
精华
0
在线时间
5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8-12
最后登录
2023-11-14

楼主
ldx 发表于 2020-12-16 08:00: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基于报偿价值的经济金融逻辑 张丰羽 张国忠——《经济学心法口诀》论文版
《经济学心法口诀》论文版——基于报偿价值的经济金融逻辑 张丰羽 张国忠_看图王.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金融 经济学

沙发
ysqp 发表于 2020-12-21 08:58: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当你终于找到要表达的方式,那股快感会让你跟上瘾似的,无可替代。而且有时候,语言所呈现的比你原来想表述的还出乎意料,那感觉很来劲儿。

使用道具

藤椅
ysqp 发表于 2020-12-29 10:13: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是科学家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从实践看,凡是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都是凭借执着的好奇心、事业心,终身探索成就事业的。有研究表明,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智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11日)

使用道具

板凳
ldx 发表于 2021-1-18 15:50: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基于报偿价值的经济金融逻辑——论文的摘要和关键词

基于报偿价值的经济金融逻辑

张丰羽,张国忠

要:报偿价值是行为之所得与所投入之比。预期报偿价值须大于1,行为是有利的,人类才会从事经济活动。通过比较各类行为、各类活动的报偿价值,选择报偿价值较大的行为和活动,稀缺资源才能得到较好的配置和利用。基于报偿价值的经济逻辑是:较高的报偿价值是经济行为的目的和重心;交换(广义交换,创新和生产也是交换)是实现较高报偿价值的途径和形式;而人际契约和由之界定的产权,则一方面便利交换,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人们追求较高报偿价值提供激励和约束。

关键词:报偿价值;交换;契约;产权;金融


使用道具

报纸
ldx 发表于 2021-1-25 10:20: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基于报偿价值的经济金融逻辑——论文的第一部分 张丰羽 张国忠

基于报偿价值的经济金融逻辑


——论文的第一部分


张丰羽 张国忠



   稀缺,是人类难以逃避的基本生存状态。在这里,我们从稀缺开始,引出报偿价值的概念,并以此界定资源利用的特定内涵,接着考察与人类获取报偿价值相关的交换、产权、契约和经济政策,完成经济的基本逻辑。最后讨论报偿价值这一分析工具使用最充分的领域——金融。

      一、报偿价值的概念和意义

      资源是有限的,人的欲望是无尽的。不可能人想要得到的都能得到,必须有所选择。

      选择就是交换。选中一些,放弃一些,选中的和放弃的相交换。选中什么、放弃什么,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进一步说,决定于人们对可选择内容的“相对估价”或“相对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与人们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与人们的生存条件、生存状态、社会地位、生活经历、知识储备、认知能力、所受教育等有关,从本体论上讲,就是存在决定意识。从人际关系上看,人们之间“相异相依行交易”,价值判断  “以稀为贵相对衡”,这是本文第二部分要重点讨论的内容。

      选择就是放弃。选中并做事,所获得的,叫所得;放弃的,叫成本。以“放弃”换来“所得”,或如人们常说的,“舍得”。所得除以成本(所得/成本,或“得”除以“舍”),就是人的选择行为或交换行为的报偿价值。报偿价值也叫报偿价值率,是行为之所得与所投入之比,是个相对概念。

    “吉凶悔吝生乎动”(出自《周易·系辞下》)。预期报偿价值须大于1,预期行动是有利的,这件事才能做。小于或等于1则选择不动,比值越大越好。当然,有时这只是一种心理感觉,得失寸心知。

      报偿价值大于1的情况下,所得大于成本的部分,称为价值盈余,或盈余价值,简称为“利”。在作报偿价值预期时,人们无需考虑过往的“沉没成本”,只需对眼前选择作“边际的”报偿价值判断。人行如水逐利动,但作优选不问程。

      报偿价值大于1的情况下使用资源叫做资源利(这里的“利”字,就是价值盈余,下面本文中凡遇到“利”字,都是这个意思。)用,报偿价值小于1的情况下使用资源叫做资源滥用。

      报偿价值大于1的事情有很多,因为资源有限,所以把各类资源的各种不同利用目的和方式的报偿价值从高到低排队,从最大的开始做,一件一件接着做下去,资源利用量不断增加,一直到报偿价值大于1的事都做了,这个状况叫做资源充分利用。

      用资源做什么、怎么做(用什么方式方法做)、什么时间做、什么地方做、都由谁来做、为什么要由他们来做,由资源使用而来的收益如何分配,等等,这些都叫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基础,是因资源稀缺而必须经人际契约来界定产权,进而形成特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界定产权生激励,人际契约世通行”,这是本文第三部分要重点讨论的内容。

      世界上的人很多,需求多种多样,而资源又稀缺,难以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大家都关注资源使用的报偿价值,比较各类行为的报偿价值,都选择做那些资源报偿价值比较大且大于1的事,都为获得较高的报偿价值而竞争。“竞争”中的“竞”字,由“立兄”两个字构成,这里的“兄”,可以理解为较高的报偿价值。这样,资源使用的方式和目的,因比较和追逐较高的报偿价值而不断转换和移动,最后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各种资源利用方式、各种行为的报偿价值趋于一致(即所谓“一价定律”),二是资源利用会持续到报偿价值接近于1的时候为止。

      资源如水,逐利而动。资源配置,上善若水。

      正如我们所观察到的,在有些情况下,报偿价值还没有接近于1,有时离1还较远,资源利用量就不再增加了。如果未利用的资源里包括劳动力,那就是失业,或未充分就业。

      怎么会这样?原因还在于报偿价值。报偿价值是个预期概念。预期是人的心理行为。人在预期时,对报偿价值有一个趋利避害的“稳妥域”,它可能是基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或基于相关知识信息不完全,或基于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总之,它使人有“求稳妥”的意识,只有在所得明显大于付出的情况下才会把想法付诸行动。在市场经济中,如果一些人限制自己的消费或减少投资,则作为市场上的需求方,它会导致供给方的一些生产此类消费品或投资品的人由此失“业”。

      预期报偿价值是经济周期的终极原因。经济复苏或经济繁荣源于预期报偿价值的上升,经济危机源于预期报偿价值的突然崩溃,经济萧条源于预期报偿价值的低迷。其表现则是资产负债表之资产预期报偿价值的变化。

      报偿价值应是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概念之一。




使用道具

地板
三重虫 发表于 2021-1-25 16:32: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7
ysqp 发表于 2021-1-29 08:55:2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基于报偿价值的经济金融逻辑——论文在知网上的链接

基于报偿价值的经济金融逻辑——论文在知网上的链接

点此链接在知网上查看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filename=JRJX202101011&dbname=CJFDAUTO

使用道具

8
ldx 发表于 2021-2-8 12:35: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基于报偿价值的经济金融逻辑——论文的第二部分 张丰羽 张国忠


基于报偿价值的经济金融逻辑

——论文的第二部分

张丰羽 张国忠

      二、较高报偿价值通过交换来实现

      资源有限,而资源使用的目的、方式很多,相互之间有必要交换,以实现更大的报偿价值。追求更大报偿价值的行为,本质上是交换行为。

      (一)广义上的交换

      1.相异相依基础上的两种交换

      相异相依,才有交换。男女相异相依,组成一个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相异相依,进行以爱唯系的,互动互利的,看似有意无意的,情感、尊重、产品、机会等等的赠与-回赠的互酬交换。企业内各类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相结合,人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分工),提供服务并得到相应酬报(交换),企业才能实现其存在价值。农民和裁缝有分工,才有交换,才能提高各自的和总和的生产效率。这是同一“发展时段”上的“相异相依行交易”。

      新的行为方式、生产方法、组织形式、制度规则、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等等,和旧的不同,有报偿价值提升,才有了改变和改善的动机,新的才替代了旧的,新的和旧的才发生了交换。这种交换是“创新”,是不同“发展时段”上的“相异相依行交易”。

      2.生产是交换总行为的一部分

      过去自然经济下,农民家庭男耕女织,起码是为了如下两种交换目的:一是以产品替代生产要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二是为买卖而生产,“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作为一种行为,生产以预期报偿价值大于1为前提。农民把劳动叫“干活”,“干”不是目的,“活”以致“更好地活”才是目的。这个目的决定了“干什么”“怎么干”。不如此,则家庭生活状况堪忧;如此,才可以“替换”过去较不如意的状况。“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系辞下》)。

      今天,企业的生产,也不是为生产而生产。且不说狭义的生产本身就是一种“以产品替换生产要素”的交换过程,单看生产的“前因后果”就行了。今天的企业行为,从市场上产品需要引导企业的产品研发、设计、试产、加工、到营销等等,就是一个试图实现价值增值的“交易、变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狭义的生产即“加工”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可见,生产固然必不可少,但他只是为实现价值增值而交易的过程的一个部分。若它确实对价值增值有意义,则它是“经济的”,是真正“生产性的”,否则就是“不经济的”“非生产性的”。

      所以,我们这里谈交换,是把“生产”包括在内了。

      3.“经济”行为就是通过交换来改善现状的行为

      预期行为的报偿价值大于1,现状有增量改善,才有行动。改善的总方法是交换或交易——无论是通过普通的交换、还通过生产或创新。“易”这个字的本意就是“变”。人的“变”,有主观能动性——能变好,才会去变。这是解释人类行为,特别是“经济”行为——选择从事报偿价值较高的活动以改善现状的行为的可靠解释。

      (二)交换中的价值衡量是相对的

      判断报偿价值的基础是价值衡量,较高的报偿价值是在交换中实现的。交换中的价值衡量,有如下要点。

      1.有价值的,首先应该是有效用的,但有效用的未必都是经济学上的“有价值的”。阳光、空气是有效用的,但它是不稀缺的,通常情况下是不必花钱买的,不必用你的其他的“好东西”来换的。所以,经济学上的有价值之物,不仅是有用的,还必须是稀缺的。

      2.稀缺就是物品有限,与人对它的欲望相比,在数量不足。如果物品有用且稀缺,要得到它,需花钱买,或用你的其他“好东西”去换,则物品就是有价值的。

      3.物品价值的高低,或贵贱,取决于物品的稀缺程度。稀缺程度是个相对概念,由效用和难得性(或易得性)共同决定。物品的效用遵循边际效用(值、值得)递减规律,难得性(或易得性)用成本(价、代价,包括劳动)来衡量。

      4.物品价值的比较,是通过报偿价值(或报偿价值率)这个相对量进行的。不同经济活动、不同行为之间,相互比较报偿价值,并通过转移不同的活动、变换不同的行为来追逐较高报偿价值。这种转移导致不同行为产品的供求关系和价值评价发生相对变化,最后实现不同产品、不同活动、不同行为的报偿价值相等,这就是“相对衡”,它是实现稀缺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

      5.等价无需交换,交换必须对参与交易的各方有好处,才能发生。“利者,义之和也”(出自《易传·乾文言》)。农民和裁缝交换,他们都认为换来的物品比自己原有的物品好,才有交换行为。对各方来说,交换是价值增值性的。对消费者来说,是通过交换求得以一定收入买到最大效用组合的消费品,求得最大的消费者剩余。对企业来说,是通过交换求得以一定成本来组织、配置和使用生产要素,通过产品创新设计和生产,以市场评估价值较大的产品取代市场价值评估较小的生产要素,取得最大的生产者剩余。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企业,都以较大的报偿价值为交换追求。

      6.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引用黑格尔的话,说:“在本质中一切都是相对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4页)。价值衡量只有在具体的相对关系中才有意义。构成一个功能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因为“相异相依”,所以“以稀为贵”。例如,企业生产中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的相对数量关系,当某一要素不能和其他要素等比增加时,就出现其他要素的边际产量(边际报酬)递减;在一个消费者消费的各类物品中,随消费或使用量的增加,会出现物品的边际效用递减;在构成一国总需求主要部分的消费和投资之间,如果二者不能等速增加,就出现增速较快一方边际拉动效能递减规律。这些相对数量关系,决定了构成功能系统的每种要素的边际报偿的大小,它作为“存在”影响人们价值判断这个“意识”。






使用道具

9
ysqp 发表于 2021-2-15 12:36: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经济学心法口诀 绿色 PNG.png

使用道具

10
ldx 发表于 2021-2-22 10:24: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基于报偿价值的经济金融逻辑——论文的第三部分 张丰羽 张国忠

基于报偿价值的经济金融逻辑

——论文的第三部分

张丰羽 张国忠


        三、产权与契约形成人们追求较高报偿价值的激励和约束

        界定产权产生追求较高报偿价值的行为激励,而产权则是由人际契约界定的。

        仍从稀缺性这个客观存在出发。由于稀缺性,物品和资源有限,不够欲望所需,这就决定了:(1)这些物品和资源必然分别被各个不同的个人或组织占有或控制,并因这些占有和控制而受益,别人要得到它们,只能通过交换;(2)存在人际间的物品竞争和改善生存状态的竞争。“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语出《九州春秋》,西晋·司马彪著)这个是自然产权。稀缺性的普遍存在,使每个人或组织都有改善生存状态的动机,这就是改善激励。

       由于人际相异相依,且各有产权,为了方便交换,为了协作(协作本质上是交换),必须经协议缔结人际契约,以改善生存状况。这些契约内部,各方、各成员之间,各出让某些权利,获得另外某些权利(交换);契约实施中它们有不同的分工,有明确的权利义务界定,相异相依关系更加紧密,协同(交换)效率更高。契约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但在人际经济交往中是事实上存在的。

        经人际契约约定产权,就是“界定产权”。产权包括人们对资源和产品的所有、占有、控制、支配、使用、处置、改变、转让、享用和收益等排他性权利。产权是一束权利。每个人在契约中的产权,只能是权利束中的某些部分。产权关系的核心,是责、权、利的对应关系。概括地说,界定产权就实现了所有人“自作自受”。无论好坏,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行为及结果负责。这就是“生成激励”,同时也是“生成约束”。“确权”就是“限权”,“激励”也是“约束”,一币两面,它是在自然性法则基础上的契约性法则。

        契约产生于改善激励,其实施又把激励改善作为输出结果。不利于激励改善的契约,将被更好的契约替代。

        契约的形式,有市场上的狭义的交易契约,包括一般的商品买卖、租赁、借贷、承包等。也有也有广义上的、以组织形式存在的、内部成员间关系较为密切稳定的契约,例如,在市场经济中,家庭成员间形成隐性契约,在市场上提供生产要素并购买企业的产品;企业(厂商)是由股东、经理人、员工、客户、周边社区居民等结成的不同形式的契约的组合体,他根据企业增值和竞争的需要创新产品设计,选购(租用)需要的生产要素,经过原材料加工和物质变换,变成在市场上被估值较高(相对于生产要素)的产品,并通过产品营销,实现价值增值;国家行使契约中由民众让渡部分权利而来的公权力,经济上负责保护产权(“守夜人”)、宏观调控(对一国中相异相依、以稀为贵、价值相对的市场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调节,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和提供公共物品。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4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