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提高后,虽然单位商品的价值降低了,但是由于历史惯性的价格维持,不会自发的将价值减小的部分全部反映在价格上(甚至完全不反映,即商品价格不降)。于是这些商品的价值与价格的比值变小了(同时如果商品需求不变就会有一部分人失业),这样的事情多了以后,社会总体的单位商品价值与价格的比值变小,如果之前失业那些人有了工作,社会总商品价值量不变,那么就需要更多货币,这就是非金融因素导致的最根本的通货膨胀。
一个完整社会的生产力提高并不意味着生产总值的提高,还要有新的产业链出现或者原有产品的需求增加。最终产品的需求是与人口相关的。而新的产业链从哪里来?政府应该鼓励新的最终产品(生活资料)被发明出来。
生产力提高,没有新产业链,需求也不增长,失业者增多。其实按理这种情况目前是不会出现的,我们想想共产主义的物质条件……是不是就是它的另一种说法?但有所不同的是:一个是少数人脱产,一个是大多数人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