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aplow
849 3

腾讯、阿里巴巴、飞利浦背后的“高参”,杨国安如何为企业打造出“特种部队” [推广有奖]

大师

2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1177245 个
通用积分
3024.2603
学术水平
136 点
热心指数
147 点
信用等级
136 点
经验
140437 点
帖子
16123
精华
1
在线时间
125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8-6-9
最后登录
2023-10-1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中欧商业在线 2022-09-27 17:20 发表于上海

早在20年前,杨国安已经把自己定位为混合型教授,在企业界和学术界切换自如。但他始终扎根实践、迭代他所创立的“杨三角”理论,帮助宏碁集团、腾讯、阿里巴巴、华润、平安集团、台积电、TCL等公司实现组织管理升级。他不是一位固守书斋、纸上谈兵的学者,而是多家知名企业创始人口中世界级的企业实战“教练”。


近日,他更是将自己几十年的研究、咨询和实战经验与这些知名企业案例相结合,对中欧商业在线《组织能力建设的杨三角》系列课程进行了全新升级,更聚焦不确定时代下战略竞争优势和组织能力的关系,为企业家们出谋划策、锻造组织、指引价值。



为中国企业家们做点什么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迎来“黄金时期”。百废待兴之际,国家提出要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时代的大旋律下,杨国安也在定义自己的人生之路。虽然年轻,但他已经立下了志向:要用先进和正面的管理模式,帮助国家实现现代化,实实在在帮助中国企业界提高竞争力,让企业家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开始,杨国安自然也是从书斋中出发。1998年,杨国安以访问教授身份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了一年的EMBA和MBA课程。


那一时期,求知若渴的中国企业家们给杨国安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恨不得抓住一切学习西方管理经验的机会,“你讲什么他都很好奇,你讲什么案例他都拼命学”。


企业家们的热情让杨国安更加急切地思考能为企业家们做点什么。



杨三角理论的诞生


1998年,杨国安提出了组织能力的“杨三角”理论框架。他认为“企业持续成功=战略×组织能力”,那为什么是乘的关系,不是加的关系?


因为如果组织能力等于零,战略即使再强,经营结果也是零。而组织能力则由员工能力、员工思维模式、员工治理方式这三方面支撑的。


杨三角模型

图片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杨三角》课程内容


员工能力是组织能力的第一个支柱,即全体员工必须具备的,能够实施企业战略打造所需组织能力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也就是公司员工会不会、能不能做出与组织能力匹配的决策和行为。


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要用核心价值观、文化之类的形而上的东西以及由此诞生的一些管理手段去引导员工,让大家每天在工作中所关心、追求和重视的事情与公司所需的组织能力相匹配。这也就是第二大支柱员工思维。


之后,才是员工治理方式,即公司给主管及员工提供相应的管理资源和制度支持。也只有当员工具备了所需的能力和思维,恰当的治理方式能让他们充分施展才能。


其中,他提到了“核心员工能力”这一概念,清晰地指出核心员工能力的识别、培训、培养正是建设组织能力的关键所在。如何把价值观转变成员工行为,算得上企业管理一大难题。杨国安的工具,提供了让人们渡过“知”到“行”这个“太平洋”(詹姆斯·马奇语)的一艘船。


刚开始在市场经济摸爬滚打的企业家们觉得“杨三角”的理论框架“蛮有道理”,但又不太确定能够在企业起到实际作用。恰巧,正在全球寻找企业大学院长的宏碁集团董事长施振荣找到了杨国安,希望他能全职加入。于是,杨国安放弃了继续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留校任教的机会,加入宏碁集团,希望在企业界印证“杨三角”理论的实践价值。



宏碁变革中的理论落地


20世纪90年代末期,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PC市场风云变幻,以戴尔为标志的直销模式冲击着所有经销模式的电脑公司,宏碁集团利润连续下滑,企业内部子集团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在公司发动了“世纪变革”,调杨国安回总部担任首席人力资源官,协助他组织变革,指明变革方向和蓝图。杨国安花了两年时间,借助“杨三角”理论,重新梳理宏碁集团的组织架构,帮助宏碁集团成功转型,结束自有品牌和代工业务的冲突。施振荣认为杨国安在这场世纪变革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宏碁的世纪变革能够完成,杨教授贡献良多,也是最大的功臣之一。”



与此同时,海峡另一端的内地正迎来加入WTO后的起飞期,大多数企业家忙着跑马圈地,来不及关注企业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杨国安则希望尽自己所能,让“杨三角”理论有更大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帮助正在快速扩张和转型的企业家们更加系统地组织升级。


2004年,杨国安回到学校,整理和分享过去十多年来在企业实践、管理咨询和教学研究的心得。学生们发现,这位实战派教授把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洞察得很透彻,“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讲什么,‘杨三角’这个工具很有道理,也能够落地”。也因他的优异表现,多次获得年度“优秀教师奖”,被学生们评为”最受EMBA学生喜爱的教授”,并获得了“中欧教学名师奖”。



多次参与腾讯的组织升级转型


“在我心目中,杨教授不仅仅是一位全球知名的组织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学者,更是一位世界级的企业实战教练。”——马化腾


随着中国民营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蒙眼狂奔的企业家们一个个摘下“眼罩”。他们逐渐意识到公司的组织管理问题将会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包括腾讯总裁刘炽平在内的企业家们从机会导向转向战略导向,开始系统批判地学习管理理论。


早在1991年,腾讯总裁刘炽平就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与杨国安相识,但一直没找到与他合作的契机。2008年,腾讯成立10周年之际,公司营业收入开始向10亿美金冲刺,业务范围、人员规模都在极速扩展,这给腾讯管理团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马化腾认为“公司非常需要一位资深的管理专家对管理团队进行支持、为公司人力资源体系化建设赋能”。


在马化腾和刘炽平等人几顾茅庐之后,杨国安终于答应成为腾讯的高级管理顾问。这一待就是十多年,期间他一直致力于协助腾讯进行人才发展(特别是中高层干部)和组织能力建设,“杨三角”理论在腾讯干部中广为熟悉和应用。


2012年,为全面拥抱移动互联时代,腾讯宣布进行公司组织架构调整。从原有的业务系统制升级为事业群制,划分为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等六大事业群。2018年“930大调整”中,杨国安又以“内部的局外人”身份成为腾讯内部改革和组织重塑的重要参与者和决策者,协助腾讯再一次开展组织变革,成立to B业务统一对外窗口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深耕消费者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整场变革的核心围绕着“杨三角”的3大支柱:会不会、愿不愿意、容不容许。


“会不会”,就是人才上是否具备to B相应知识、技能和素质;“愿不愿意”,既涉及到文化价值观和使命感,比如经营理念从用户导向变成了客户导向,也有激励模式的变化;“容不容许”,是指to B业务从研发、产品、解决方案、渠道等流程链条很长,都需要自己搭建。这套理论中强调,想要成功的提升组织能力,团队的战斗力,“杨三角”的三个支柱缺一不可,并且这三个支柱一定要协调发展,没有短板,只有这样,这三根支柱才能与企业所需要的组织能力协调一致。



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杨三角》课程内容


为了提升腾讯整个生态体系的组织管理创新,杨国安还分管了腾讯的一个管理咨询团队,帮助京东、美团、拼多多、58同城、搜狗等腾讯的战略伙伴进行组织管理和人才升级。此外,杨国安还担任腾讯青腾大学的教务长,为腾讯生态伙伴的负责人提供系统性培训。


马化腾曾为杨国安的著作作序:


“腾讯这些年的人才体系建设由相当薄弱到日臻完善,也一直能够匹配好战略和业务需求,Arthur(杨国安英文名)作为其中的关键角色之一,无论是在人才的选育用留,还是在高管和中干的培育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导师作用。”



VUCA时代的组织管理变革


2010年之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中国和世界的经营环境在各个层面都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杨国安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杨三角”理论帮助更多的企业家实现组织管理变革。


一方面,他连续出版了《组织革新》《变革的基因》《组织能力的杨三角》《组织能力的突破》等极具影响力的管理书籍,向人们推广“杨三角”理论,酝酿企业组织变革的土壤。另一方面,他为众多中国企业“做体检”、开良方。


近些年,他调研了多家国内外企业后发现,在移动互联时代工作内容已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组织能力已然从“低成本、高质量、交付快”向“用户导向、创新、敏捷”等特点转变。而要打造好的组织能力,必须依靠企业领导人、直线管理者、人力资源部门协同推动,对“杨三角”的三大支柱进行根本性改变和升级。


在他看来,VUCA时代,有两种管理模式值得借鉴:特种部队模式和专业球队模式。


1、特种部队

  • 使命清楚、高度授权、团队小而人员精干,很关键的是有闭环。

  • 特种部队人员拥有所有不同的关键能力,包括攻击、爆炸、通讯、防守等。

  • 成员之间高度默契。

  • 背后有强大的后台支持。


对应到企业,因为成员之间默契,那么团队与团队之间可以松散耦合,不需要整天跨部门沟通,跨部门协作,就靠内部信息的共享。从特种部队那里,企业可以学到一种新的组织架构。


2、专业球队

  • 合作共赢。球队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获胜。企业也一样,再强调和谐与包容的企业,最终目标还是要赢。

  • 灵活补位。球队里有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但不会死守自己的位置。

  • 球队在人才管理方面很有特点。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只看两个标准。一个是进球率,就像互联网企业每天都看数据一样。另一个是球技,不是说一个人踢了20年球就值钱了,要看他现在的球技。

  • 球员的价值不同。每个球员都有外部市场价值,也就是创造多少的贡献。这对传统人力资源的薪酬结构挑战也是很大的。


从专业球队那里,企业学到的是文化和人才的管理,以及怎么调整薪酬结构。


其中,杨国安最主要的一个核心思考点是,在这种组织管理模式下,强调的是人的能力,而不是控制。因为让一个组织最终获胜的关键,是人的能力,而不是复杂的管理流程。


在此基础上,杨国安提炼出一个模式:市场化生态组织。它为企业的组织变革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向。


这类组织主要有三个组成要素:


1、业务团队。业务团队应该像特种部队和专业球队一样,在面对竞争对手时,要能打硬仗。同时,企业要做到闭环,要把所有和业务相关的职能都放在里面。而且,每个组织成员都要像特种部队的战士或者球队的球员一样,必须责、权、利结合。


2、共享平台。要把支持所有业务团队打仗的共同资源和能力,放到平台上共享。这样可以解决两个问题:确保平台能力是全公司最专业的,以及避免重复工作。当然共享平台也不是无所不能的,如果共享平台无法为业务团队提供卓越的专长和能力,企业还可以转向生态伙伴寻求支持。


3、生态伙伴。生态就是盟友,要打仗就要有盟友。很多企业的生态就是结交盟友,丰富生态圈的服务和相应的数据库。


当组织管理模式从层级式组织变成网络化组织时,过去的管控模式也变成了市场化模式。市场化既包括组织内部的业务团队之间的合作,也包括业务团队和生态伙伴之间的合作,以及平台和业务团队之间的合作。市场化组织可以发挥小企业的敏捷活力,平台可以解决大企业的经济规模和战略转型。


不过杨国安认为,市场化生态组织的出现,绝不意味着科层制的消亡。很多企业也有“一司两制”的做法,让两种模式共存。企业还是要根据自己所在行业和发展阶段,选择更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独特路径。他强调,不管企业采取何种组织形式,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员工治理,充分激发员工的潜在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阿里巴巴 特种部队 飞利浦 杨国安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沙发
三重虫 发表于 2022-9-28 15:54: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分享!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saplow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藤椅
三江鸿 发表于 2022-11-20 22:50:31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点个赞感谢分享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saplow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板凳
悠悠仔 发表于 2023-3-2 12:26:47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分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