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陈才天
673 2

[学术哲学] 9章: 物象心理学;55: 核心内容 [推广有奖]

  • 5关注
  • 84粉丝

svip3

学术权威

93%

(VIP/贵宾)四级

14%

威望
1
论坛币
81429 个
通用积分
3803.8666
学术水平
1301 点
热心指数
1219 点
信用等级
828 点
经验
274941 点
帖子
10427
精华
0
在线时间
52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1-11
最后登录
2024-4-2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思维物象是物象心理学核心内容

在心理学实验中,思维实验的大多数材料并不是语言符号,而是自然材料或创设人工材料物理刺激信息的心理反应判断选择决策推理的思维测验。这些思维的心理实验体现着思维的物象性质。思维的物象性质,实际上就是物象思维。我们将在第8章物象思维中讨论。须指出,物象思维是物象心理学的极其重要内容。

功能等价假说的表象理论和心理实验证据,强有力的支持了物象理论。但是,功能等价假说的表象理论没有研究表象与操作物体的心理转换,没有考察表象与语言表征的心理转换,更没有阐明根据言语产生操作物体心理转换的依据是什么?这些认知心理课题,是物象心理学要完成的任务。 这些内容将在本节后面分成四个方面讨论。然而,物象与事物、语言、行为的心理转换都离不开物象思维,而物象思维的心理基础是物象记忆,虽说上文已讨论较多,本节研究物象思维从记忆的物象心理样态起步。

一 记忆的物象心理状态

物象记忆是物象心理学的重要内容。所谓物象记忆就是通过实践获得对于世界事物信息,在心灵意识中形成、贮存与读出事物直观和非直观结构、运动、形状、状态、节律、能量、场、关系、性能、性质和作用等样态。研究物象记忆将为论证由事物信息向语言转换的心理学基础,提供有力的依据。虽然实验心理学家采取多种形式与方法对记忆进行测验、测量和研究,但是却不能为事物信息向语言转换或由语言转向联系事物的关联性,提供有力的支撑。物象记忆原理将有利于解决物与言和言与行及物的关联性问题。

实验心理学家关于记忆的类型。有关人类记忆的实验研究开始于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在1885年出版的著作《记忆》中,第一次用实验研究回答了关于记忆的一些问题。记忆的早期研究停留在总体的框架式描述,而此后的研究发展,逐渐深入到记忆的多重系统和形式这一层面。简言之,研究者开始考察不同记忆类型的各自特征及相互关系。但是,就如何对记忆进行分类这个问题,迄今还没有统一的观点。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中,(45)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对记忆类型的划分。1、阿特金森和希夫林(1968)提出了记忆的多存储模型。该模型反记忆看做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感觉记忆(sensorymemory)、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2、格拉夫和沙赫特(1985)首先提出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区分。他们认为外显记忆是通过有意识的直接测试表现出来的,而内隐记忆则是通过对记忆的无意识的间接测试表现出来的。3、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该记忆的分类是记忆研究中的较新领域。研究表明,两者间存在相互联系,但目前还不能完全确认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可能属于不同的记忆系统。4、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勒迪格和麦克德莫特(1995)提出了错误记忆的经典范式后,错误记忆才开始真正作为一个与传统的真实记忆相对的独立领域被探讨。5、元记忆和客体记忆。所谓客体记忆包括如前所述的各种记忆类型,它们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对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而元记忆则是个体所具有的对自己的记忆活动所进行的了解、控制、信念和监控系统,是人对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

此外,神经心理学家斯奎尔把记忆分为两类:陈述记忆和程序记忆。陈述记忆是唯一能进入意识中的可以觉察的记忆,而程序记忆则只能通过记忆系统的操作来实现。另有一些神经心理学家把记忆分为知觉表征系统和语义记忆系统,其核心与斯奎尔的观点相一致。

这表明实验心理学或认知心理学等划分记忆的类型,都不能为事物信息向语言转换或由语言转向事物的关联性,提供有力的支持。

物象心理学将记忆区分为物象记忆和语言(意象)记忆。根据物象理论,我们从记忆对象的属性上考察,就不难看出记忆对象只有两大类:一是事物,二是言语。对于事物记忆就是第三章物象种类的内容,它包括世界事物和语音文字符形等。对于言语记忆我们将在第82节讨论。

实验心理学的记忆测验研究成就,为物象心理学的物象记忆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也是难得的资料。比如,在记忆的早期研究中,艾宾浩斯创造性地使用了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研究材料,就是语音物象记忆的典范。曹日昌(1964)对“图形再认中乏化的影响”的记忆研究,就是物象记忆的研究。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了感觉记忆,就是直观物象记忆。图尔文(1972)依据所储存信息的类型,将长时记忆划分为两种类型: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其中情景记忆接收和储存关于个人的特定时间的情景或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实际上就是物象记忆。还有内隐记忆、程序记忆、客体记忆、知觉表征记忆等,这类型的记忆的对象及内容至少就是直观物象记忆。对于非直观事物的记忆测验,受实验材料的限制使心理学实验难能达到。因为除了语词之外,任何人都无法将非直观事物呈现在被试面前,也不可能有非直观事物产生物理刺激信息使被试形成物象记忆。但是在内隐性学习实验(语言)研究中,复杂系统控制范式的语言材料实验,体现了并联系着对于非直观事物的物象记忆。因为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和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在逻辑上是吻合的——学习离不开记忆。

内隐记忆即物象记忆,外显记忆即语言(意象)记忆。勒迪格(1990)指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有着不同的加工过程。外显记忆是概念驱动过程,是有意识的并需要注意资源的过程;而内隐记忆是材料驱动过程,是无意识的和不需要注意资源的过程。根据物象理论,这里的“概念”就是语词,其记忆就是语言(意象)记忆。这里的“材料”就是物理材料,其记忆就是物象记忆。但是,不能由于心理学家将内隐记忆视同于无意识记忆,就将物象记忆等同于无意识记忆。只不过是内隐记忆的特征,对于论证物象记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勒迪格认为,如果记忆材料在编码时更注重有意义的概念加工,则外显记忆的成绩将提高,内隐记忆却不受影响;而如果记忆材料在编码时更注重知觉过程的匹配程度,则内隐记忆的成绩将提高,外显记忆不受影响。大量实验研究均证实了勒迪格的观点(46)。这种现象表明,物象记忆与语言记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物象向语言转换和语言向物象转换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也是物象心理学的重要特征。

根据物象理论,我们可以把上述记忆类型划分为物象记忆与语言记忆两大类型。对事物记忆就是物象记忆,它也可划分两个类型即事物物象记忆与符号物象记忆。语言记忆首先是与符号物象记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一旦符号能指与所指分离,便不再是概念记忆,因为“所指”已转入事物物象记忆程序。因此,实验心理学的任何实验方式都离不开物理属性信息的刺激,才会形成物象记忆。

一、物象思维假设和变量

物象思维假设

在我国文艺理论和数理化教学研究中,公认了“形象思维” 和“表象思维”是认识事物的普遍方式。哲学家齐振海(《认识论新论》1988)讨论了形象思维;哲学家夏甄陶(《认识发生论》1991)运用表象思维。心理学者叶奕乾等人讨论(47)“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现在,中国心理学界已公认了形象(具体)思维的三种形态:(48)1、学龄前儿童(3岁~7岁)的形象思维,特点是只利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解决问题。2、成年人利用表象进行问题解决的形象思维。3、在高度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具有概括性质的形象思维。 这为提出“物象思维”观点提供了有利的学术环境。但是,在认知心理学专著中,由于受到美国认知心理学术思潮的影响,没有涉及非语言思维。由此,我们在“形象思维” 和“表象思维”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物象思维假设。

首先,“形象思维”或“表象思维”是物象思维假设的理论基础之一。

其次,物象思维的主要特征:一是它突破“形象思维“ 或“表象思维”感性直观的局限性,它包括智力对非直观事物结构的猜测、推导或类比性想象。二是它包括智力认知事物性质、功能、关系、作用的非语言思维。下面,分别讨论直观物象思维、非直观物象思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心理学 Sensor memory 实验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沙发
陈才天 发表于 2023-2-11 10:32: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一) 直观物象思维

直观物象思维包括形象思维或表象思维。但是,心理学对非语言的抽象、判断和推理鲜有讨论。

1 、 物象抽象

张述祖、沈德立认为,(49)“表象比知觉高一级,主要表现在表象的概括程度上。在表象里出现的东西是知觉里边的主要梗概,至于知觉中的细节常常被忽略了。正是由于表象的概括性比知觉高,所以当我们出现某类事物的表象时,总是它的常见而显著的形象。” 实际上,这就是在论证有非语言的抽象,产生抽象物(表)象。

物象抽象可以在认知心理学理论与认知心理实验材料中找到许多的论据。例如,原型匹配,视觉信息的抽象,原型理论等,它们都涉及物象抽象的认知心理样态。又如,亚尔布斯(Yarbus,1967)提出一种关于模式识别的观点,认为有这样一种可能:长时记忆中储存着某种抽象的模式作为原型,而不是对无数种不同的模式甚至分解成各种特征。于是,一个模式就可以对照原型进行检验,如果发现相似之处,则该模式就得到识别。比起模板匹配,人类身上的原型匹配假设看似更适合于神经学上的经济性和记忆搜索过程。又如,L.索尔所等人(2005/2008)认为:(50)“趋中模型认为原型表征的是一组样例的平均数或均值。Posner及其同事(1967)的研究倾向于支持这种模型。比如,Posner和Keele(1968)相信,原型在数学上可以表征为多维空间内的一个假设点,各个特征的平均距离在此交汇。从Posner和Reed的实验中,我们看到,人们怎样将一个图形抽象成原型。因此,原型是储存在记忆中的一种抽象物,它表征着一个类别的趋中倾向。”

神经心理学家尹文刚认为知觉与表象在抽象性上的差别是,(51)“表象则是在多次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而在客体不存在的时候出现的,所以具有抽象性,不是特异的某一客体的表征,而往往是一类事物的概括性反映。”

物象抽象的脑神经心理机制。20世纪40年代,神经心理学家戈尔茨坦(Goldstein)根据临床对思维障碍的研究,提出两种性质上不同的思维和行动模式,一种是抽象的,另一种是具体的。正常人可以根据情境的需要运用这两种机能。额叶损伤的患者,可以继续运用具体的思维模式,但在抽象机能上则会出现一些障碍。戈尔茨坦将抽象模式分解为8个运作方面,基本上都是涉及抽象物象思维。例如,从外部世界或从内部世界体验中分出自我,等等。

2 、 物象判断

心理学家们已经承认了非语言的直接判断思维活动。林崇德等人认为,(52)“直接判断是判断的一种形式,不需要复杂思维活动参与的感知形式的判断。”② 直接判断分相对判断和绝对判断两种。如给被试听频率为100、200、300、400、500、的声音,要求他判断从最低到最高声音的频率差异,或两个光同时出现,要求其判断两个光的强弱。这种判断称为相对判断。若标准刺激不在眼前,是依靠记忆对事物作判断的,称为绝对判断。如,在不用尺子的情况下对长度作出估量。在实验中,可用词表达,也可用动作表达。如让被试看强弱不同的光刺激,要求他口头报告判断结果,也可要求他按光的强弱不同按不同的电键。显而易见,对“感知形式的判断”就是物象判断。

如果研究一下乒乓球比赛就会发现,运动员就是在应用直接判断进行比赛的。在比赛中,运动员要面对对手来球做出迅速的反应-直接判断,也就是物象判断。但物象判断并不是“不需要复杂思维活动参与的感知形式的判断”。例如, 乒乓球速度非常快,据电子测速器测定球速最快时达到140km/h。在乒乓球高速运动的状态中,运动员还要根据对方来球的旋转方向、角度、速度做出判断,决定自己回球的力量、速度、角度、旋转方向等。在毫秒单位时间内,队员要对这一切做出准确的判断,语言毫无用处。在这里,感知觉和智力认知能力相互结合在一起共同发生作用,进行着迅速、准确的物象判断。形成了运动员各自不同特点的接发球技术和进攻、防守策略,使乒乓球比赛精彩纷呈。

3 、 物象推理

如果说,逻辑学主要研究推理的形式和规则,心理学则着重研究推理在人脑中的表征和运用的话;那么,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物象推理。例如,演绎推理的前提是关于事物一般特征的真实判断,到特殊事例的推理形式;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事例即个别对象,到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虽然,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离不开外部语言表征。但是,从推理的认知心理过程来说,它们都是由物象心理表征到运用抽象物象推理与具体物象推理的结果。语言推理的形式,不过是表达物象推理过程的工具而已。

至于类比推理,则是儿童具有认知心理能力,语言作用更少、更小。我国心理学者查子秀(53)对3岁~6岁超常智力儿童;王亚同(54)对3.5岁~5岁儿童和李鹏(55)对3岁~5岁儿童进行类比推理能力及发展的实验研究。实验材料与内容是1、图形类比推理,2、实物图片类比推理,3、数概括类比推理等。儿童在这些类比推理实验中的思维方式不能用形象推理来包括。因为实验中有关于两种事物之间的从属、对立、因果、功用等类比推理的内容。因此,类比推理也是物象推理。

此外,斯坦福-比内智力量表的修订后形成的第四版中,就有非语言形式的推理。在修订的斯坦福-比内智力量表一中设四个能区,其中就有“抽象/视觉推理能区”即“空间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能力”,这就是非语言推理。在智力量表二中设“非语言推理/视觉化因子”。 解亚宁、戴晓阳认为,(56)“在实际应用时,作者主张使用三因子模式,即语言理解因子、非语言推理/视觉化因子和记忆因子”。其中的“非语言推理/视觉化因子”包括如下内容:“模型分析、矩阵推理、数量分析、串珠记忆”。 我们认为这里的“抽象/视觉推理”或“非语言推理”就是物象推理。

最后,中国心理学界公认了形象(具体)思维。形象思维中不可能没有非语言的推理过程。它是物象推理形式之一。

(二)非直观物象思维

我们在2·4 中讨论了智力认知宇微事物和社会关系等三种类型的非直观事物的心理样态即非直观物象。由于篇幅限制,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对于微物体进行思维认知心理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指出(57)“思维需要形状,而形状又必须从某种媒介中获取。正如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如果想不出某种运动所赖以进行的物质和能量,就不可能想象出这种运动是什么样子,心理学家在考察人类思维时,也必须找到思维得以形成的媒介,这一媒介并不一定是一种意识,因为思维完全有可能是大脑的一种生理机能。” 阿恩海姆实际上提出了对于微观事物结构、运动、性质、关系、作用等如何进行认知思维的心理学问题。我们认为,物象心理学理论解决了阿恩海姆提出的微观物体进行思维认知心理活动的两个问题:一是“思维需要形状,而形状又必须从某种媒介中获取”但“这一媒介并不一定是一种意识,”它是什么呢?它就是事物物象。只有物象才具有这种双重心理特性:它是思维所需要的形状,但又不是事物本身;它是意识联系事物的心理中介物,但又不是意识本身;并且,物象的心理样态与“思维作为大脑的一种生理机能”相区别。二是“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如果想不出某种运动所赖以进行的物质和能量,就不可能想象出这种运动是什么样子,”这里是“想不出”和“想象出”,而不是看见、听到“某种运动所赖以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微观物体性质、关系、结构和“运动的样子”。这就是说,对于认知微观物体的思维活动,不是视知觉信息的形象思维或表象思维,更不是语言思维,而是物象思维。它是智力猜测、推导的想象物象思维的认知心理活动。

物理学家与化学家在观测设备不能观察到微观物体结构时,总是当成视觉物象进行猜测、推导的物象思维方式认知它们。比如,对于光到底是什么?牛顿主张微粒说,托马斯·扬认为光是一种波,后来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

智力猜测和逻辑推导须以物象思维的方式进行,才能达到认知非直观物体结构、关系、性质。符号表述形式是实现物象思维目标的工具和稳定性表征的方式。比如,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又如,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是在洛伦兹力基础上进行推导的宇观物象思维, 是对宇宙引力场空间凹陷状态物象做出的数学描述。并且它体现了物象结构,是超越物理时空的心理时空结构的性质。

这里的问题是,物理学和化学教材都是语言符号描述的,个体认知非直观物体形成心理物象离不开语言。由此认知心理学很难接受非直观物象思维的观点。换句话说,语言理解为什么能够形成事物的心理物象呢?(参见第3章语义物象假设)



使用道具

藤椅
陈才天 发表于 2023-2-11 10:3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三)物象思维变量

思维研究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研究方法。早期的尝试错误说和顿悟说,沿用的主要方法是行为测量。行为测量是指研究者通过对被试外显行为的观察或运用各种指标对被试的外显行为的评估来获得思维过程数据的方法。行为测量有两个层次:观察数据或行为指标。通过观察数据或行为指标的分析,往往可以推断被试的内在思维过程。因此,行为测量在实质上就是研究思维变量。

如果心理学界将桑代克做的猫尝试错误和苛勒做的猩猩顿悟的实验,看成是思维的研究;那么,这无疑是一种对非语言思维的研究。因此,我们就有理由把这种非语言思维命名为“物象思维”。既然,他们是行为测量的观察数据的方法研究思维变量;那么,我们也可以将这种观察数据称之为物象思维变量。

东克尔(1945)与亚当森(1952 )先后做出有关盒子问题的思维实验研究结果,都可以看成是物象思维变量。行为测量所采用的行为指标多种多样。波斯纳(Posner,1973)进行的酝酿实验,则是行为指标的物象思维变量研究的范例。实验所用的问题为:一个人有四条链子,每条链子有三个环。他想把这四条链子结成一个封闭的链圈。实验有两个行为指标,一个是被试解决问题的百分率,另一个是解决问题所费的时间。结果发现:酝酿期的长短直接影响了问题解决的效果。

此外,布鲁纳对儿童进行的矩阵实验,也可以看成是物象思维变量的研究。行为测量是研究物象思维变量很好的方法。因为任何操作行为都是思维依据事物结构的心理样态即物象结构进行的。对行为的测量实质上可以体现思维的物象性质及其变量。

(四)物象思维常用、高效、准确

目前,中美认知心理学权威教材只讨论语言思维如三段论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几乎没有涉及技术操作、艺术操作的思维问题。这是认知心理学的缺遗。但王甦、汪安圣说:(58)“在心理学中早就指出,视觉表象对诸如绘画、建筑设计、机械设计和安装等是必不可少的,而听觉表象对于音乐家有重要意义,等等。有些心理学家把这种主要借助于表象而实现的思维活动称作形象思维,以区别于逻辑思维。这些看法是有道理的,也得到大量的内省报告的支持,但缺少严密的实验证据,并且有些内省报告又否定表象的作用,因而极易引起争议。这种情况目前也没有根本改观。”这里,所谓“有些内省报告又否定表象的作用” 是指在“控制联想”实验得出 “无内省”的“无意象思维”现象(参见53节)。然而,我们不能因“无意象思维”现象,否认物(形)象思维这种常用的思维方式。这里,我们要重申将“建筑设计、机械设计”等看成是“形象思维”是不确切的。在这类设计过程中,必有地质力学、材料力学的因素。所以它们是物象思维的结果。

在生活中的事实以不可争辩力量,证明物象思维的高效、准确。例如,一位天才的台球(斯诺克)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物象思维的高效、准确,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他要在球杆→主球→红球→球袋之间选择(而且常用球台库边回球点)角度,不仅要把红球进袋,还要使主球回到击打彩色球的最佳位置。有时主球将红球打进后,还要经一库或二库才能到达打彩球的最佳位置。这不仅要求上述角度,还要求球杆击主球的力度;而且还要选择球杆击主球的部位即或左或右的高杆、低杆、平杆、拉杆等技巧。如果要运用语言对上述角度、力度的选择、判断、推理做出表述,它就包括了复杂的几何、力学的方程运算。据预测,一位力学博士可能需要一个工作日,才能找到那个准确的球杆击打主球的位点和所需的动力量。然而,一位台球高手通过物象判断和推理仅在几秒钟左右完成。这就是应用物象思维高效、准确的例子。

参考文献:

(43)郭秀艳:《实验心理学》,杨治良审订, 第462页。

(44)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重排本),第139页。

(45)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第8章第5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6)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第449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7)叶奕乾(主编):《心理学》,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79~180页。

(48)林崇德. 杨治良. 黄希庭(主编):《心理学大辞典》,第1453页。

(49)张述祖.、沈德立:《基础心理学》,第375页

(50)(美)罗伯特·L.索尔所 . M.金伯利·麦克林 . 奥托·H. 麦克林:《认知心理学》(第七版),邵志芳. 李林. 徐媛. 高旭辰. 何敏萱等译,第118页。

(51)尹文刚:《神经心理学》,第200页。

(52)林崇德. 杨治良. 黄希庭(主编):《心理学大辞典》,第1686页。

(53)查子秀:《3一 6岁超常、与常态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心理学报》(北京)1984年第4期第373~381页。

(54)王亚同:《3,5-5岁儿童类比推理的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 1992年第4期第8~14页。

(55)李鹏:《3岁、5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实脸研究》,北京:中国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2000年。

(56)解亚宁、戴晓阳:《实验心理学测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年,第58~60页。

(57)【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 滕守尧译,第334页。

(58)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重排本),第155页。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