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川江愚人
200 0

[学科前沿] “人体水性”揭示的中医学秘密(一)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粉丝

讲师

5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906 个
通用积分
343.3587
学术水平
23 点
热心指数
26 点
信用等级
21 点
经验
5928 点
帖子
172
精华
0
在线时间
7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7-6-18
最后登录
2024-11-2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中医学是围绕人体的水展开的,水统一在“人体液压传动控制系统”以内。解读“人体水的特性”,不仅能够解开中医学理论的秘密,还能够为研发“人体健康检测系统”提供理论依据,为大众认知、把握与运用,将古老的东方医学带入现代科学的大门。

一、人体水的基本特性

(一)水的温度。人是恒温动物,有温度的水就是人体水的第一特性。人的体温维持在摄氏36-37度之间,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基础温度,很小幅度的变化就会出现中医所说的寒热现象。水温高表现为“上火”、面赤、气粗、发烧等现象,超过一定幅度会导致人的死亡。水温低,人会感到寒冷,寒到极致也会导致人的死亡。

中医用“寒、热”来表示这种现象。人的基础温度低,称为寒性体质,基础体温高,称为火性体质,显然,基础体温是一个人的标准,代表人的总体活性,每个人都不一样。西医用基础代谢的高低来表示,但很难看出水与热量之间的关系,自然解释不了“全身感觉到冷,验血却一切正常”的现象。

产生热的器官是心脏,不停的跳动就能够产生热,加热肺中的水,再通过肺有节奏的压缩,将热水推向身体的各个角落,从而保持人体温度的基本稳定。水传递热量是中医最重要概念,而西医则认为是氧气与营养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这就是概念不同导致的,无法解释人的感觉与生化指标的背离现象,优劣可辩。

引起水温度不平衡的原因。黄帝内经讲,“外邪”入侵是百病之始,人体要去抵抗外来入侵的东西,人体器官就得比正常运转得快,产生出多余的热量来,这个热量可以来自于人体自然产生,也可以用针灸与中药催生,中医学的治病原理就这么来的。

中医学将多出来的热量定义为火,能够在人体内四处游走,走出皮肤就产生“青春痘”,走入肝脏就是肝火盛,走入五脏六腑就是内热盛等等,显然,多出来的东西会致病。同样,将多出来的热量引导进温度较低的地方,融化掉堆积起来的东西,让水正常流动起来,多出来的热量又是治病的手段,这就是中医学的辩症。

一个器官不正常,让关联器官误以为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而加快器官运动,产生出更多的物质与热量来,这就是五行相生的概念。两个彼此关联器官相互无法配合与协调,让第三个器官无法适从,又产生五行相克的概念。无论产生那种多出来的物质与热量,都会引起关联器官的配合与协调,且这种配合与协调是按照五行的生克关系进行的,这就是中医学对人体运行规律的解释与定义。同样,产生不了足够的热量,让人体处于较低温度的状态就是寒。寒让人体对来自内外在的变化反应不敏感或下降,抵抗能力弱,才表现为体弱才多病、手脚冰凉。两种现象用阴阳来代表,就是中医学的阴阳理论。

能够产生足够的热量,但不能够及时运到需要的地方去,导致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称为阴阳不平衡,或者称“阳不入阴”,这是中医学辩症的方法,也是治病的依据。

人的心情变化等等,中医归纳为“情志”,也会导致人体内水的冷热变化。比如吓得冷汗直冒,就是减少人体内的水,为提升体温做出的应激反应,因为体温高人的活性才高。辩症是,外表流出来的是冷的,而内在是热的,人体的本能反应而已。其中,抵抗“外邪”多表现为高烧,而消除、融化内在顽疾一般表现为低烧,心情剧烈变化引起,多为阵发性的,平静一回就恢复了。寒与传递有关,比如手脚四肢冰凉,就是三焦不通,没法让心脏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四肢出现的现象。

决定人体水的温度高低就是热量,多不得也少不得。有了这种认知,中医学的学习就会变得非常简单起来。

人体水温度的变化是可以用仪器侦测到的,并且比望闻问切来得更加的精确,还能够避免学艺不精、人为的疏忽等,导致的贻误治病契机,将中医学高效、高质起来。科学仪器的研发,无疑将开启中医学全面革新的契机。

(二)水的压力。受地球引力作用,人体内的水自然产生向下流动的压力,如果密封起来再加压力,这就大于地球引力。比如用刀子将手划开一个口子,血液会自动流出来,表明人体内水的压力大于地球引力,而固态的东西不具备这样的特性,没有密封起来的液体,会流向四周而压力不变,也不具备这样的特性。人体就是一个密封起来的水的体系,其内部水的压力变化,受太阳与月球引力变化的控制,主宰人的生老病死。

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吸引力是恒定的,而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吸引力是变化的。太阳与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时而相互叠加,时而相互抵消,呈周期性变化,引起人体内水的压力变化,而人体内部器官正是感知到这种变化,通过运动产生推拉力去平衡,使人体保持稳定的压力环境,从而让生命得以维持健康运行。

针灸的治病原理。在密封的水袋上打一个孔,顺着水流动的方向进针,或者讲顺着水流动的方向打孔,调动周围的水补充进去,增加水流动的力度就是补。反之,逆着流动的方向打孔,让水流动的力分散开来就是泄。中药也是同样原理,阳药就是推动人体内在器官运动,产生更大的推动力。阴药就是产生反方向的拉力,让器官运动减缓下来,两种不同药性的药,一个如油门,一个如刹车,去调节人体内在的压力。中间还有一种叫做“涩”药,起减缓推拉力的作用,不要推力太大,也不要拉力太弱,让药力达到平衡,又称调节阴阳平衡。

人体内基础压力的变化特性。人体内的各种器官,都是在一定的压力下运行,压力改变,器官也得跟着调整改变,称为人体的自适应。海拔越高,人体内的压力也低,人的活动能力随之下降,反之,深处水中,压力倍增,人体也得增加压力去抵消。无论那种变化,超过一定范围,都会发生危及生命的危险。增加到一定程度,肌肉、器官都承受不了而奔溃,而降低到一定限度,生命难以维持。这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自适应能力,称为人的本能,不受大脑的控制。

人体内水压力与人体内在器官的关系。深吸空气,加大了肺的扩张,压缩了人体内水的体积,自然就提升了水的压力。同样,长吐出肺部空气,减小肺部体积,间接减小水的压力。呼和吸之间产生的压力差,就形成了推动人体内水的运行。此外,排泄不畅或过度,也会导致水压的变化,比如皮肤的毛细孔堵塞,水压就会升高,而大汗淋漓,水压也会减小等。其中,深呼吸人看似人可以控制,但时间一长,人也控制不了,故也属于人的本能。

密封起来的水,从一侧敲击,其力从另外一侧输出,中医学称为“气”,即力从水中穿透而过。压力过低,器官产生的推动力不能够完整传递,中医学解释为气虚;压力过高,外力穿透不进去或不能够完全穿透,中医学没有定义,但可以从“亢”中分析出来。压力高出现气虚,而人的自适应又会不断推动器官运动,出现“阳亢”,两者结合就是阴虚阳亢。一边要增加器官的推力,一边要减少推力,出现矛盾,很难处理。中医一般采用滋阴泄火的做法,即滋养器官与减低器官运动活力并举的用药方式,虽然收到一定效果,但也患得患失,毕竟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差异,能力强会很快回到正常,而能力差的就要长得多。回调时间越长,生出来的其他问题就多,拖出来的病患更多。如果有人体压力概念,降低压力,器官就不会多运动,产生不了多出来的热量,治疗的效果自然更好,药到病除。

导致气虚的原因很多。脏器产生的推力不足,水压偏离基础压力的幅度过大,水的密度高低不同,水中有东西阻碍不能够传递,接受力的器官不接受导致力的回弹等,这些就是中医学最难辩症的地方,没有很好的悟性,一辈子也走不出泥潭。而人体的水压,现代科技是可以轻易检测出来的,精准辩症,中医解决病的手段是非常强大的。

水压变化是人生病的主要表现。器官产生不了足够的推力,虽然表现为气虚,同时又表现为水压低,有气无力、体弱多病,干任何事情都气喘吁吁,病殃殃的样子。

同样的容器,装太多的水,水压就高,中医将太多的水解释为湿。太多的水加上增加的压力,水就会渗透进器官,让器官变大,渗透出皮肤就是虚汗,大汗淋漓。长期水太多,蒸发掉又加新的水进来,不断重复,水的密度增大,称为痰,痰聚在一起,很难流动起来称为实,而实基本就到了西医指的癌症的边缘了。

极速发生的压力变化,也会直接导致人体终止运行,出现休克急症。比如太阳辐射,深潜后的肺水肿等,就是水压带给人的直接影响,无论健康还是疾病,人体水压的变化,都能够让我们事先预知,从而实现治未病目的,这就是中医学最先进的地方,而人体水性的解读,就是中医学之所以成为科学的理论依据。依据它就能够研发出人体健康检测仪器,不仅解决中医学是不是科学问题,还解决一般人如何用中医的问题,大众的理解才是中医学繁荣昌盛的根本。

几千年以来,人们试图通过意念、气功等来提升人体调节水压的能力,然而收效甚微。针灸通过补泄来调整人体内的压力,立竿见影,而中药则通过调整五脏六腑的推拉力,以调节平衡人体内在压力,达到治病强身目的,才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护佑了一方子民的生生不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医学 水的密度 环境变化 检测系统 患得患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11-23 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