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cggqq
2095 6

平均化规律------解答同工不同酬 [推广有奖]

  • 0关注
  • 5粉丝

学科带头人

6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2
论坛币
5139 个
通用积分
0.1454
学术水平
24 点
热心指数
20 点
信用等级
9 点
经验
-47 点
帖子
3174
精华
0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6
最后登录
2011-10-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平均化规律

曹国奇(ccggqq9@hotmail.com

本文将不用价值(效用)这个争论不休的概念进行表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纷争。本文仍将采用本人在《价格论》一书中的手法,多角度阐述平均化规律的存在及机理,从而说明均衡价格或平均价格是怎么形成的。很多人认为我的四大价格规律太接近实际,是归纳的结果,这是误解。只要平均化规律是真的,我的四大价格规律便是逻辑上的必然。

一、 经济学中要有叠加思想

经典理论都是从“谁创造归谁所得”角度分析问题的,这没什么不对,但认为经济活动中只有这一个法则那就错了,这必然导致用正确原理解释不该解释的现象,于是解释不通。对此主流经济学中不是反省自己,反而总是用条件扩宽为自己开脱,并说自然科学也是这样,这是纯彻的对自然科学的无知或蓄意歪曲。自然科学中的扩宽条件是指忽略不计,而非不能忽略不计。“其它不变”不等于其它不起作用,而描述“其它不变”的作用还需要约干个定律,这不能简单地用条件扩宽一笔带过。对此,我们先得知道这些定律和规律是什么,然后利用叠加原理将它们与己有定律和规律合成。对主经而言得另有规律描述曲线的平移,而非是用“平移”二字摆脱困境。“平移”是由我的四大价格规律说明的

这里举例说明一下叠加原理,如惯性定律是讲合外力等零时物体的运动不变,但实际中合外力不等于零,于是利用叠加原理将定律假设掉的因素(如阻力、引力)引进系统,从而说明实际。叠加原理要求对假设掉的作用也描述清楚,否则不好叠加。物理学是通过叠加原理将不同力场、不同谐波、不同定律等等进行合成的,从而形成了浑然一体的物理学大厦。所有上过高中的人都知道物理学是怎样将重力、阻力、电磁力、动量、惯性、离心力等叠加在一起的。本人还没见过那种经济学理论中有明确的叠加思想,叠加思想在经济学中缺位了,所以只有请有兴趣的读者参阅本人劣作“价值(价格)叠加原理”了

本文要讲的平均分配是描述群体行为,充满人类社会每一个角落,经典的“谁创造归谁所得”靠不住。但是我们也得注意,从另一个角度(即个体角角)看“谁创造归谁所得”也同样充满充人类社会每一个角落,不然没有你我他的工资差别。这是两类不同的现象,不服从同一个定律。对此,利用叠加原理很容易将它们统一起来,这是个小儿科的问题。这里严重的问题是经济学中没有叠加思想,而灌输思想总比灌输知识更难!

所有的经典理论中都没有明确意识到叠加原理,从而解释实际时走向极端,解释不通也强行解释通。如对最低工资的态度,多数经济学家总是依自由理论予以拒绝,尽管最低工资对稳定社会和抑制经济危机功居其首。这些经济学家们从不反省自己,他们极少有人主张去研究“其它不变”的作用,反而大有指责事实错了的势态。也许“其它不变”、“社会平均劳动条件”等在具体上又有千万个因子,但归结到根上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的利他性。经济学中必须增补利他性,从而描述群体行为。

写这些就是在于强调平均化规律不能解释一切,它不否定“谁创造归谁所得”,但要求修改“谁创造归谁所得”,所以希望读者能用叠加思想来审视本文。

二、 归纳分析

在经济活动中我们看到的尽是差别,那是因为我们相距观察对象太近,只要我们站到马路对面再回头看,我们就会发现街那边是一排整整齐齐的商店,原来看到的差别不复存在。它们不再争斗,而是浑然一体地形成规模效应,共枯共荣,------俗称规模效应。下面将尽量延习我最初的创作思路进归纳,以便读者鉴别真伪。

(一)小时候在生产队挣工分,工分越多分的粮食越多,表现出“谁创造归谁所得”。后来发现同样10分工,在年成好时能分半斤谷,而年成差时只能分得二俩谷;后来发现同样10分工,在这个生产队与那个生产队分得的谷子不一样多。上高中时怎么也难接受按劳分配的理念,因为没人能告诉我一个单位劳动究竞该分多少谷;没人能告诉我为何女人一天的工分没男人多。我总觉得女人做的农活(插秧割谷)更累。年成好时大家多分的谷是按同一比例增加的,这是很典型平均分配。

这种现象在工厂、学校、机关也是一样的。人们总是用平均主义对我国的过去概而统之,我总觉得这不恰当。据父母讲的,农村也只在1958年至1961年才是真正的平均主义。

(二)本人是1985年参加工作的,1989年正式研究价值论,此时工资己涨到70/月,全国人民的工资都这么普涨了。当时流行的说法与现在没有区别,即70/月与过去的45/月一样,实际没涨。但这不是真的,70/月时我能多买许多东西,我的私车(自行车)就是这次普涨后才有能力买的。这里问题是多生产的东西不是我单位生产的,我凭什么能多消费?教师也没多教学生,凭什么多消费了粮食和电视机?那些多生产了商品的部门的工人和农民也没多支出劳务,但也多消费了东西。这些现象除了用平均分配说明,再无其它办法。

(三)那时听一些自称了解美国的侃爷讲,美国很邪恶,面条水果理发的价格怎么贵,工人买不起;电视机汽车又怎么便宜,好让资本家快活。说实话我当时不关心谁贵谁不贵,我只关心美国人的工资是70/月还是39/月。为什么美国人搬块石头挣的钱就那么多呢?能消费那么多东西呢?这完全不服从“谁创造归谁所得”,而是共产主义。

(四)一个电工在这个部门与在那个部门做的事完全不一样多,但是工资差不多。

(五)等量资本投在不同部门其收益也差不多。马克思用其价值规律(即竞争)对此进行了说明,但是很显然,他己预设了平均收益在那儿,他真正论证的是:在自由的竞争下收益怎样向平均收益趋动,而非为什么有平均收益。为什么平均收益是合理的呢?为什么经典理论默认的第一大前提“谁创造归谁所得”决定的收益反而不合理呢?没见过有人回答过这些问题。

(六)并非每个部门都是不间断生产,而是都要停停打打,那么停产时的利润、折旧、工资由什么说明?不同部门的停产时间是不一样的,但这不影响收益。

(七)给定家庭、生产队、工厂、单位等,我们都会发现同一个必然现象,即群体的总财富多了,不管是怎么多的,群体中所有人的收益统统增加。反之,所有人的收益统统减少。

(八)马克思的转形在实质上就是讲平均分配,那么他为何讲不通呢?这在于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反比定律都是依“谁创造归谁所得”定做的,显然“谁创造归谁所得”是不允许平均分配的。例如,设基期各部门都获得平均利润,次期某部门劳动生产力提高,其它部门不变,则该部门的商品的价值反降低,于是该部门收益与基期一样,获得的仍是平均利润,从而不可能有转形。到是由于价值转移(即生产相关性)其它商品的价值都要降低,但利润率仍然不变(马克思是讲下降)。这不是说转形不存在,转形是肯定存在的。马克思理论的问题仍在其劳动价值论部分。实际上将反比换成正比,其转形便讲通了。

(九)剥削的判断标准是什么?虽然所有理论最初都是从“谁创造归谁所得”上论述剥削,但真正抛开意识形态冷静下来后,再谈剥削的判断标准时又都是“平均”二字,即所谓的分配不公,而非“谁创造归谁所得”。依“谁创造归谁所得”,较之我国,美国工人都剥削上帝了;较之过去,我们现在也剥削上帝了。实际中的剥削总是指较之平均份额而多占有的那一部分。

(十)经典的反比(递减)定律,不管其对错与否,都讲述了同一个事实,即多生产的商品白送给别人了,没多换回人家的东西。这白送是典型的平均分配,而非“谁创造归谁所得”。

三、 人性是“自利+利他”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谋生及生活行为的一种科学,所以人性始终是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但是论证人性是什么不是经济学的任务。所有的经典经济理论都是以自利为基础的,这种现象极不正常。经济学中的自私人假设与管理学中“自利+利他”严重脱节,利益最大化与宏观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平均化也严重脱节。这就是经典理论假设不完备的恶果。

在合作与分工上,我们首先得问人类为什么能合作,能结成群体。提这个问题是因为在时间序上是合作在先,分工在后,没有合作便没有分工。人类能合作而结成群体只因为人有利他的本性,且这种本性还比较强烈,否则人类就是独居动物,分工无从谈起。但是人也是自利的且必须自利,否则人自身不能发展。是“自利+利他”决定了人类社会结构的基本模式是如此这般的。

利他作用是非常弱的,而自利作用则非常强,所以在微观上观察时我往往只看到人与人的争斗,这也是经典理论坚信自利人的原因。但是利他作用的力程非常长,而自利作用的力程非常短。相距太远的两人是斗不起来的,但相距太远的两人肯定能有关爱。恋爱时甜蜜结婚后磕磕碰碰,远是亲近是瘟等等,都是因为自利作用与利他作用的力程不同所所决定的。两人吵架时应先将他们拉开,以让他们间的利他作用凸现出来。由于利他作用的力程非常长,所以尽管两人间的利他作用很弱,但是在群体上其总量却非常大,于是将众人捆在一起了,构成了群体。相反,由于自利作用的力程非常短,只有当人们走近时它才发生作用,产生强大的排斥力,于是人与人不能真正接近,而是需要一定的独自空间。住宅和隐私是永久性的私产。当利他作用将人们约束在一起时,各人的独自空间便发生了碰撞,于是有了争斗(内部矛盾)。人与人的争斗最终都是为了争夺一定的空间,各种利益只是空间的填充物而己。性爱是高度接近的,那是由另一个更强的作用-------遗传作用决定的,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正是由于自利与利他这种关系,所以以群体为主体的行为主要由利他支配,以个体为主体的行为则由自利支配。正是由于自利与利他的这种关系,从而人类社会得以和谐。这里说明一点,小群体对大群体而言便是个体,社会科学中的终极个体是个人(或一头牛、一头猪、一件商品)。虽然个人仍是一个群体,但那不在社会科学讨论的范畴。

四、 合作的最佳结果是平均分配

斯密在实际上只研究了分工的一面,这一面必然导致贫富差距。斯密似乎没注意到“分工是合作下的分工”,但他是个诚实的人,于是留下“看不见的手”这个悖论。斯密之后的经济学在合作分工上虽然细化不少,但是在认识深度上反而退了一步,变成了极端分工理论,于是得出一些半对半不对的规律。如帕累托先假设平均分配了,再由竞争导出均衡(或最优),显然其结论己在假设之中。

一件产品如果必须由n个人合作才能生产出来,那么怎么分享它呢?此时如果依“谁创造归谁所得”来分享,必定要求去鉴别各要贡献的多少,于是得建立经典中那种所谓的生产函数。但是这种鉴别是不可能的,因为合作内部是结构关系。人类已有知识还不能从量上解析结构关系,就连对芯片质量、进化速度这种简单的结构事物也不能计数。数学仍是经济学的敌人,事实上经典生产函数中连量纲都不能统一。如在电、炼钢炉、炼工、成型机、营销员构成的合作生产中,少了谁都无法生产,怎么分别它们贡献的大小?“谁创造归谁所得”是没有立论基础的。在合作层面,不管各要素的贡献能不能计量,都唯有平均分享才能使大家都满意,否则合作便有问题,群体趋于解体。

斯密的海狸与鹿的交换模型是建立在分工之上,缺少合作内涵,从而导致经典理论中最大前提------“谁创造归谁所得”不曾被检查。假如一个群体生产食盐,一个群体生产粮食,原来1斤盐=1斤谷,现在由于技术发展了或气候变了,产量提高1倍,那么粮食与盐该怎么交换呢?如依“谁创造归谁所得”,则仍是1斤盐=1斤谷,多生产的粮食全归粮群体享用,而盐群体的生活水平不变。显然盐群体不能接受这一结果,此时假如资源能任意选择,则盐群体会自己分一部分精力出来生产粮食,于是粮群体也必须分一部分精力出来生产食盐。这样合作被破坏,盐群体与粮群体再无合作的动力,于是只有分道扬镳,变成两个独立的小群体。实际中资源往往是不能随意选择的,生产盐的地方不能生产粮,生产粮的地方不能生产盐,所以盐群体只有用拼死的办法来与粮体群交涉,不给盐你吃!如果这种交涉还不能达成平均分享的要求,即1斤盐=2斤谷,那就只有战争了,因为两群体都需要对方的产品才能活命,不获取对方产品是不行的。事实上许多民族战争和国内战争都起因于交易不公,太违反共享原则。

这里的真正问题是人具有群居的天性,而群居只能以共享为基础,创造多少与消费多少没有必然联系。我们应明确一点,分工始终是合作下的分工,明白这一点后我们便知道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工厂,任一产品都是全社会共同生产的,各部门都只是生产中的一道工序。没人能从合作层面分辫出谁谁谁创造了什么产品,谁谁谁贡献了多少。明白这一点我们就知道系统为什么要均贫富了。马克思也看到这一点,但遗憾的是其劳动价值论中没有看到这一点

这里不是说“谁创造归谁所得”完全不成立,进入微观层面(或群体内部)后我们就得从分工层面看问题,此时为了保证竞争的存在,“谁创造归谁所得”己变成了分配的必然选择。此时由于有平均分配确定的基准线,贡献多少又变得可以考察了。这好比海浪的高度得依据海平面这个基准线来确定一样,海平面不能确定,海浪高度便不能确定。商品的交换比例的基准线是由分均分配决定的,“谁创造归谁所得”只是使这个比例发生波动,从而保证群体中有竞争。均衡价格或平均价格只能由平均分配决定。经典总是说竞争(供求)决定价格,这是逻辑混乱。竞争只在卖方或买方内部才有,卖方和买方间是没有竞争的,只有协商,竞争只是使交换价格向均衡价格回归。是平均化规律给定了协商标准-------均衡价格,从而确定竞争标准,不然,价格的高和低以什么为标准来做评判?

当人的利他性促使人们结成群体时,它要求群体中各种权益平均分享,这就是平等总是人类最基本诉求的原因,如人权平等、法律平等、男女平等、政治平等、生活平等、劳动平等、性爱平等,公平竞争、公平竞赛,等等。这便构成平均化规律的基本内涵。实际中更多是不平等现象,如资本家总是少数人,总统只能有一人,那是由“头规律”决定的。实际的社会现象总是众多规律叠加后的结果。社会科学中高度欠缺叠加思想,总是习惯用一个规律解释一切,这非常不好。

五、 对平均化规律的诠释

凡群居生物,都会以某方式保证群体“共生共息、共枯共荣”,这就是平均化规律的内涵。是平均化规律决定我们人类能同甘苦共患难的。我定义平均化规律为:群体中各同类等位体获益均等,其实我对这个定义很不满意。定义中的“等位”是完全多余的,那是为了照顾组织规律的作用而加入的,为了好理解。在此规律下,钳工与电工工资相等,语文教授与数学教授工资相等,省长与省长工资相等;这部门先进企业与那部门先进企业利润率相等;同样的要素投入在这部门和那部门的收入相等;奴隶与奴隶的消费相等,奴隶主与奴隶主的消费相等;左臣与右相的收入相等。几群体的行为,没有不受这一规律的支配的。

对当今的经济活动而言,平均化规律主要以三个平均化表现出来,它们是工资平均化、利润平均化、税金(或拨款)平均化。粮食和手工品的价格不断上涨,就是由此规律决定的,这因为其它部门生产率提高了,粮食和手工品的价格只有上涨才能换回更多的东西,从而体现平均化。

六、 自然之模式------平均化

自然科学认为宇宙中最大的法则是对称法则,是它打破原来的平衡,从而诞生了宇宙。假如这是真的,则原来平衡态的残骸一定充满宇宙。这些残骸便表现为我们现在所观察到的均匀分布现象。似乎,一切存在,在其与外界联系的尺度内都是均匀分布的。数在数轴上的分布应是最均匀的,没有出其右的。也许物质的分布极不均匀(如星体),但是它与外界联系的是引力,引力的力程与宇宙尺度等价。站在宇宙尺度上看,星体在宇宙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将一滴墨水滴入池塘,它最终必将在池塘中均匀分布。不用多说,均匀分布现象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定律)描述的

生物作为自然的对称物,其行为模式遵循同样的自然法则,各种行为总是趋于均匀分布。我们的语言、思想、知识、经验、性爱和财富等等,总是趋于均匀分布,这没有例外。专利、产权、集权和国界等都只是暂时的固封,它永远没法阻挡逃逸和扩散。侵权、偷抢、战争、交换、施舍等都是逃逸和扩散的手段。生物之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反熵模式,不断从低级(无序)到高级(有序),但均匀分布从不违反。比尔·盖茨只是名义上拥有微软的最高组织权而己,微软仍是大家的。

历史表明(实际是价格差规律的决定),人类的财富开始总是不断集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但最终总是通过一场战争或天灾将系统带进无序,从而均贫富,于是社会总效率又最高,迅猛发展。人类是意识高度发达的动物,当我们正确认识到社会运行的内禀性后,总是能因势诱导,从而减少我们讨厌的偷抢、恐怖和战争。当然如果你喜欢偷抢、恐怖和战争,也能因势诱导,加速它们的到来。我们应在政治、经济、法律、信仰和休养等各个环节,都有意识地去均匀分布,从而使每个人的利益都最大化,从而使系统总效率最高。

七、 哲学上的颇析:交换的本质是活动的交换

当利他作用将不同人约束在一起时,我们得思考这种作用是如何完成的。依己有哲学的定义,所有作用都是接触作用,依此不难知道人与人间必须要不断交换什么才能保利他作用的存在。自利作用也同样要通过某种交换来维持,如交换谩骂、算计和攻击。

那么人类是通过交换什么来维持利他作用呢?这就得考察合作和分工。显然分工在本质上是群体趋于分裂,如分出一部分人去打猎、打仗等等时,他们是有可能另立中央或投靠其它群体的。那么群体用什么办法来弥合这种分裂呢?上帝的安排很简单,就是以毒制毒。当分裂因活动而产生时,也用活动来团结,上帝就是用不断交换活动进行反制的。个体间的触摸、交谈、帮助、馈赠、行贿等等,最终都是为了完成活动的交换。可以说群体中除了性以外的所有交换,最终都是为建立感情和信任,从而使大家团结在一起。毫无疑问,有活动必然有结果,但是结果不是群体真正要关心的东西,群体真正要关心的是活动的交换发生没有,这涉及到群体的存亡。斯密和马克思说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劳动交换,其原因就在这里。这也是我们不能直接计量商品多少的终极原因。

正因为群体真正关心是活动的交换,所以活动结果的多少就无关紧要了。这里就是贵在参与。所以,男人无论是打回个野鸡毛还是一只老虎,回到群体后都是平均分享,自己分享女人采的野果与其打回猎物的多少也没有关系;所以,我们要聚会,要搞思想教育,要千里送鹅毛。我们经常花100元坐的去蹭吃10钱的饭,这只在于交换活动,维持朋友们的凝聚力

但是人类是意识高度发达的动物,知道效率的好处,所以并不简单地只考虑活动的交换发生没有,而是还要求活动有效率,于是活动的结果被列入考虑之中。这种考虑导致低效活动少分点,高效活动多分点,于是平均分配被打破,表现为平均破缺。这种平均破缺在其它群居动物中也有,但破缺程度远不及人类。我们很少看见狮群和蚁群中奖勤罚懒。在人类社会中,平均破缺与意识一样高度发达。不劳者不得食是极端自私的主观构想,太违反平均化规律了。不劳者还是有食的,只是少了许多。

我们不能将虚拟的理性人当成真实,不能指望竞争能使穷人变得富有,不能指望市场能使人们使用高成本的清洁商品,但是又不能不要市场。我们需要政府来保证系统的存在和稳定,从而保证合作分工的存在和稳定。我们必须批判经典经济学中的极端自私主义,地球是输不起的实验室,中国不能再次充当那些半对半不对的西方经济学的试验场!从经济学角度讲,个人认为商品交换与劳动交换间关系有三种描述:

(一)劳动交换是商品交换的本质,使用价值的相互转移是劳动交换的必然附属物,仅仅在于实现劳动交换,从而使从事不同劳动的人得以充分胶融,维护了群体的存在。但是这种描述有诸多不恰当的地方,如这种描述意味着商品交换是表面现象----即假象,但是商品交换是很实在的。同时这种描述也没有给自利留下充足的空间。

﹝二﹞劳动交换是第一性质,商品交换是第二性质。同光子的频率与色彩的关系一样。在这种关系中,计数必须从第一性质上进行,如热、痛、毒、色﹝彩﹞等方面的计数都是从其第一性质上进行的。所以我们只能计量“1斤铁=10斤米”背后的劳动交换,从而用劳动的多少间接表达商品的多少。

﹝三﹞“获得不同使用价值”是近表动因,“维护群体存在”是终极动因。这种描述能很好地颇析利他与自利之间的关系,也准确反应劳动交换与商品交换间的有机联系。

个人倾向第二性质的描述,这能有效摆脱亚里士多德的质料困境,为我们解决财富计量的问题------即价值问题,大开方便之门。也正是因为我们真正计量的是商品背后的劳动的量,所以GDP总是与实际商品量不符。例如自然恶化后,同一斤谷子就要计算成更多的GDP,反之计算成更少的GDP

注:

① 曹国奇“价格运动四大规律(之一)”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38

及“价格差规律” 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6037 两文。

② 见曹国奇“价值(价格)叠加原理”一文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2026

③⑤ 见曹国奇“社会结构原子解”一文,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850

④ 见《马恩全集》第46卷下卷223页~260页。

参见阿·热(美)《可怕的对称》,伊恩·斯图尔特(美)《自然之数》。

参见麦·里德雷(美)《美德的起源》,林恩·马克利斯(美)《生物共生的星球》。

⑧ 斯蒂芬·施奈德(美)在其《地球------我们输不起的实验室》一书对中从自然科学角度对极端自私主义进行了批判,他说“如果你相信一个真正的自由市场是有效的,那么你就必须在商务成本中至少包括那些在标准账目外(寻找)属于社会成本的东西。这不单单是一个发现合理外部成本的技术性问题。经济学所称的这种‘外部成本内部化’同时还是一个文化和政治问题。例如,当我们知道污染引起公共财富下降,……。差不多所有当代经济学家都承认这是一种潜在的严重市场失效。……。”(102~103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17 17:31:0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同工不同酬 平均化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hotmail detail 解答 规律 同工 平均化

沙发
ccggqq 发表于 2005-3-17 17:3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讨论了,改成定稿。

使用道具

藤椅
蓝田日暖29 发表于 2005-3-17 17:5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原来定稿是不可以讨论的:)
我的微博 http://weibo.com/u/1266448693

使用道具

板凳
vagabond 发表于 2005-3-17 18:5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的幽默会被老曹当补药的(人家现在可是论坛的贵宾哟)
4:12 I know both how to be abased, and I know how to abound: every where and in all things I am instructed both to be full and to be hungry, both to abound and to suffer need. [Philippians]

使用道具

报纸
linjie84 发表于 2005-3-18 08:3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错啊,但是好像深入的不够

使用道具

地板
ccggqq 发表于 2005-3-19 13:0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5-3-17 17:50:16的发言: 原来定稿是不可以讨论的:)

没人讨论就只有不讨论了,嘿嘿。

使用道具

7
ccggqq 发表于 2005-3-19 13:0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linjie84在2005-3-18 8:35:00的发言: 不错啊,但是好像深入的不够
能否指点不深入的地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4 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