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李昆华
2739 8

左大培2005年4月21日在北京大学的讲演:市场化迷信与中国经济的两难处境 [推广有奖]

  • 0关注
  • 5粉丝

教授

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0403 个
通用积分
1.5256
学术水平
49 点
热心指数
57 点
信用等级
40 点
经验
6799 点
帖子
678
精华
1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7
最后登录
2023-10-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P ><b><FONT size=3>市场化迷信与中国经济的两难处境</FONT></b></P>
<P ><b><FONT face=Arial><FONT size=3> <p></p></FONT></FONT></b></P>
<P ><FONT size=3><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 <p></p></FONT></FONT></P>
<P >左大培2005年4月21日在北京大学的讲演(纪录稿)<p></p></P>
<P ><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FONT size=3> <p></p></FONT></FONT></P>
<P ><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FONT size=3> <p></p></FONT></FONT></P>
<P ><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FONT size=3> <p></p></FONT></FONT></P>
<P ><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FONT size=3> <p></p></FONT></FONT></P>
<P ><FONT size=3>本次讲演的题目是我和主办方定的,定下题目、发放完海报之后我有点后悔,关键是因为我不清楚听众是些什么人,——这个题目势必涉及一些很专业的问题,也就是经济学专业的问题;所以听众如果是学经济学专业的,应该没有问题,如果不是经济学专业的,可能某些地方会有些困难。——当然我会讲得尽量通俗。——我讲的是经济上的专业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的问题。其实这涉及到一个理念。我觉得我们经济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是专业上的问题,也就是说并不是经济学家、经济专家在管理上有什么真正克服不了的问题;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所以我想讲,但讲起来又有些胆怯,就是怕专业可能会不对口。所以我只能简略地说一说。</FONT></P>
<P ><FONT size=3>第一个问题,很好理解:“市场化迷信”。我有一本书:《混乱的经济学》,其中有一条,就是“批判中国特色的经济自由主义——迷信市场”。这个“迷信市场”,我认为这几年在中国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我们说西方发达国家是市场经济国家,但我看我们的市场经济迷信比他们的厉害,大概可以和<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9</FONT>世纪的“自由放任时代”有一比了。</FONT></P>
<P ><FONT size=3>这个“市场化迷信”并不是一个很怪僻的概念,换句话说,它就是“迷信市场”,不管什么东西都要市场化。碰到什么问题就是“你没搞好市场化”、“你没完全市场化”、“你市场化不彻底”;那么“市场化”彻底了,这个问题也就是解决了。——全是这么一个思路。——我不想举具体的例子,因为具体的例子,以任何一个人为例,都不能算数;每一个经济学家的观点都不一样,你就是举出十个八个经济学家,也不能算数,因为在中国这么多经济学家里面,他们还是少数,不能说中国有多严重的市场化迷信问题,只能说是“一部分经济学家”的意见。</FONT></P>
<P ><FONT size=3>但我观察我们现在是有这么一股思潮,有一股情绪。大家自己去理解理解,是不是这种情绪很厉害。最近一两年还强一点。在<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01</FONT>年、<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02</FONT>年的时候,、一打开报纸,只要对什么有批评的,就是“没有市场化”、“市场化不彻底”。要让哪个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恐怕多一般都是这个说法:问题出在哪?出在没有市场化、市场化不彻底;要解决问题怎么办?继续市场化。——我想这些不是我编造的。我想求证你们大家,大家这些年读报,自己的感觉。最近这一两年,情况有所好转,但没有彻底的好转;所以我今天来强调这个问题:市场化迷信。</FONT></P>
<P ><FONT size=3>这个市场化迷信,概括成一句话,就是片面强调“市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片面强调“完全市场化、彻底市场化”,甚至片面强调到了“不允许偏离完全市场化”的程度。他认为你一切的问题都出在了“偏离完全市场化”。偏离了完全市场化,就出现了种种的弊端;只要你完全市场化了,这些弊端就消除了。——我说的就是这么一个思潮,不源于任何一个人的话;因为根据我的观察,我相信这是前几年非常占上风的、主流的话。当然反对的意见也有,但我的印象是:前几年,对这种整体思潮提出一点异议的人,都不敢大胆地讲,只敢小声地、悄悄地讲。当然“马研会”的同学不在其内,当时他还太年轻;有一批“老马研”一直对这玩意儿进行批判,但他们那时候在我看来已经“边缘化”、“泡沫化”了,根本谈不到什么“主流”。</FONT></P>
<P ><FONT size=3>这个就是“市场化迷信”。“市场化迷信”,在舆论上占到了主导地位,在实际的中国的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上,——今天我主要谈这个,——它确实也占了主导地位。而我们现在碰到的很多问题恰恰是这个市场化迷信带来的。</FONT></P>
<P ><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FONT size=3> <p></p></FONT></FONT></P>
<P ><FONT size=3>下面就是“中国经济的两难处境”。中国经济的两难处境,应该说有很多,但今天我想强调的是现在的宏观经济问题。现在的宏观经济问题的两难处境,是什么意思呢?“两难处境”,我个人理解应该是这么一个处境:就是你怎么干都不好,你这么干也不行,那么干也不行,这就是两难处境。如果说我们现在有问题,比如我们现在太右了,我往左走,就把太右这个问题解决了,——我认为这不算两难;——或者说我太左了,那我往右走,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也不叫“两难”。“两难”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怎么做都不好,怎么做都有大弊病、有危险,怎么走都不对,这就是两难了。</FONT></P>
<P ><FONT size=3>“两难”在哪儿呢?我现在讲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国的房地产热的问题,中国的宏观调控问题。简言之,我想,决策层基本已经同意这么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我在差不多半年多以前概括得非常尖锐:现在,房地产商是中国的万恶之源。我跟决策层没关系,但从决策层采取的政策,像提高利息、紧缩放贷,想把急剧上升的房地产价格给打下来,这些情况来看,决策层已经承认了这么一点,也就是说,现在决策层已经逐步接近、接受这么一个观点,就是:中国经济至少有“过热”的危险。宏观有“过热”的现象、“过热”的危险。</FONT></P>
<P ><FONT size=3>当然,具体把这个话把握到什么分寸上,还是有不同的说法。有的人,——比如吴敬琏,<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03</FONT>年开始,就说:中国经济已经全面过热。我的师弟樊纲也是这个观点:全面过热。这当然是把问题说得很严重了。还有的人说“不热”。不过自那时以来,人们都不敢明说“不热”,而是说“不要轻言过热”。这意思就是说:我不敢否认过热,但你别随便讲过热,随便讲可能会引起许多恶果的。——但是他不敢说不过热。——当然还有另外种种说法。——现在基本是接受了这样一个看法:中国的经济,第一,有过热的苗头、过热的倾向;第二,过热的源头,——至少是非常重要、非常主要的一个,——在房地产。房地产的一个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房地产的价格;我们大家都能看到,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中新建住宅的价格,不断往上升。最近有统计数字表明,一年里上升了<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5%</FONT>,这确实很可怕。</FONT></P>
<P ><FONT size=3>那么这是一方面。就这一方面来说,对症下药当然很简单,就是采取紧缩经济的政策,把过热的经济冷却下来。而且过热首要来自房地产,所以要把房地产的过热苗头打下来,让房地产的价格降下来。——当然这个“降下来”,经济学家还是主张利用经济手段,——我也是比较相信市场经济的,——不能是政府强制的;在现在的情况下,政府定个价格可能也没有用。——经济的手段有很多,具体怎么做以后我再跟大家慢慢讲。——总的一句话,你把这个过热的房产价格降下来,这个过热的经济就没有了。</FONT></P>
<P ><FONT size=3>如果问题只到这里为止,我就不用讲了,这就不是“两难处境”了。——但这个问题确实是两难处境。“难”在哪儿呢?我们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经常参加温总理的报告起草,至少对温总理的许多想法还是知道的。他就说:温总理知道、早就承认,房地产有过热的苗头,应该想办法抑制,房地产的价格应该想办法让它降下来;但是,温总理也怕另一个东西,就是经济上一采取坚决的措施,把过热、泡沫打下来,一下来就上不去了,中国经济就掉进萧条。首先是房地产萧条,之后可能是整个中国的经济都进入萧条。</FONT></P>
<P ><FONT size=3>这个萧条是什么样子呢?至少我们中国人也经历过了,就是朱镕基当总理前后、主持经济工作的时候,出现过一次,——在<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96</FONT>、<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97</FONT>之后,实际中国经济经历过一个很长时间的萧条,至少有<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5</FONT>年的时间。这个萧条大家也都看见了:物价普遍走低,经济增长率低。我们正常的增长率可以在<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9%</FONT>,而那些年增长率<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7%</FONT>、<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8%</FONT>,而且这是我们统计数字的<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7%</FONT>、<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8%</FONT>,美国人还怀疑,说我们这个数字有水分。——水分不是说你特意造假,而是说你的统计制度之类的有毛病。——这水分一挤的话,就是连<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7%</FONT>都到不了。这是过低的增长率。另一方面,物价水平不断走低,不断降低。那几年消费者都挺好,手里的钱买东西多了;可是失业者太多。这些年下岗失业这么厉害,——我也有很多文章谈这个问题,——这当然和我们具体的政策有问题,有关系,但是也不能不承认,宏观上经济萧条有很大的作用。任何国家,这样的低增长,——我们中国正常的增长率是<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9%</FONT>,那你<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6%</FONT>、<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7%</FONT>的增长,——必然会导致失业。资本主义国家也照样。现在温总理就是怕这个。</FONT></P>
<P ><FONT size=3>现在如果来问我,他怕的有没有道理?我会说很有道理。因为现在中国房地产的价格确实是个泡沫,“泡沫”到很多人是在不顾自己的经济实力买房子。——当然我这么一说,可能会涉及到许多年轻人,年轻人可能会有意见,所以这个话我是不爱公开说的。很多年轻人大学毕业以后,申请按揭贷款买房子,买很豪华的房子;据我听说的许多案例,结果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全都闹到月供里面去了。——说实话,本来市场经济里面,你想怎么办都是你个人的事情;但我们作为经济学家,旁观地客观地分析,这是很不理性的行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很少有这样做的,而我们这样的案例非常多。最后又发展到,大批的人投机买房。也就是去年有名的温州炒房团。过去温州人是有名的搞工业、搞商业流通的,现在都不干了,他们就拿钱来买房了。买房的大部分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用。</FONT></P>
<P ><FONT size=3>我刚才说的第一种,就是年轻人借钱买房,这还有情可原:虽然超出了他的实力,但他买房子是为了自己住的。——可温州炒房团是炒房子,他纯粹是为了把房子再卖出去。我们不能光攻击温州人,现在越来越多的有钱人在这么干,前几天报纸上还披露,还有很多人在借钱炒房子。那么这种炒房子,有人说炒到这个程度:上海市陆家嘴,原来<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FONT>平米是<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FONT>万块钱,现在据说已经炒到<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6</FONT>万块了,涨了<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6</FONT>倍。最初的炒家可能是大获全胜,比如说当初你<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FONT>万块钱买进来的,现在<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6</FONT>万块钱卖出去,肯定是大获全胜的。但往后怎么样呢?这是一个问题。</FONT></P>
<P ><FONT size=3>第二个问题,现在实际上是“有价无市”:不是<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6</FONT>万块钱一平米都能卖出去,而是大量的房子在那里空置。全国的统计数字,每一年盖的房子都有<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FONT>卖不出去。这种状况已经累计八、九年了。我们自己观察也知道,确实有很多高楼大厦、很多房子,根本就没卖出去。这就是经济上“泡沫”的典型,就是说房地产有“泡沫”。</FONT></P>
<P ><FONT size=3>那么泡沫应该怎么办呢?老百姓一般可能想,“泡沫”把它捅破了不就完了么!但是要知道,在任何国家,泡沫破灭都不可能不带来灾难,不可能一点灾难都没有。因为有泡沫的时候,很多老百姓认为自己有钱,就开始花钱,例如房地产一涨价,很多有了房子的人都觉得自己很有钱,于是他买东西,所以经济很繁荣,增长的也很快。所以泡沫涨的时候,经济都是很不错的;但是泡沫一过,很多人马上感到穷了。</FONT></P>
<P ><FONT size=3>这个“穷”的典型,说一个很沮丧的话:去年“七一”还是前年“七一”,——这事咱们大陆媒体没报道,——香港发生了一次大游行,“七一大游行”,组织者号称有<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50</FONT>万人参加,当然倾向特首这方面的人说没有这么高,夸大其词,实际也就<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30</FONT>万。<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30</FONT>万也很可怕啊!香港大约是<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600</FONT>万人口吧,二十分之一的人在那里游行哪!你想二十个人里出一个,咱们现在的听众里也得划出一大块去。全北京市都按这个比例的话,那是很可怕的一个事情。——“七一大游行”是为什么?有一些人,包括接进政府和一些比较高层的人说,是国外的反华势力挑动,因为他们的游行,矛头是指向特首的——特区首长,——特别指向董建华。我猜想董建华先生今年辞职,跟这个有很大的关系,他大概也觉得干这个活也太累了,说句简单的话,是“出力不讨好”的一种活。——这是有的人说是反华势力,包括美国和英国,在挑动;有没有呢?我相信是有的。你不用给我具体事实,这个肯定有。他们什么时候也不希望中国安安静静的,他总想给你挑点儿事,有机会他就给你闹个热闹。这个不能否认。但是下边你就要问另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挑动得起来?难道香港的老百姓都那么傻,谁搞个反华挑动就行了?何况香港老百姓都是中国人,应该说他们基本上还是爱国的。有的人甚至说,这次游行的组织者,也就是香港的民主派,<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70</FONT>年代是亲中派、是反英的呀!至少里面有相当一批人,是典型的亲中反英的。现在怎么搞得跟特首这么对立呢?——我认得的有见地的、比较了解香港情况的人,他告诉我,游行的人绝大多数是香港的中产阶级,既不是大富翁,也不是最穷的人——连工作都找不到的。中产阶级比如说中小学的老师啊,医院的护士啊,小公务员啊,大学的下级老师——不是教授,因为在香港,教授当然是高档的了,这里指的是下面的助教啊、讲师啊、大学里的行政人员啊,——之类的。为什么这些中产阶级要游行?——当然也可能是我们学经济的人的职业病,——就是经济问题。很多人多已经负资产了。负资产就是说,我的所有的资产,包括房子等等,合起来比如说是<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50</FONT>万港元;我负债<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00</FONT>万港元。也就是说我的负债的比我的资产还高,所以资产算起来是负的。我资产为负,负<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50</FONT>万。——为什么会有负资产,就是房地产的泡沫破了。很多人是贷款买房子,——确实有些人是“动机不良”,想炒作,因为看那时房产价格挺好的,想贷点儿款,买下来。房子买下来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从金融危机开始,——香港整个经济困难,一片萧条,大萧条的结果是房价大跌,跌到最后,造成了好几十万——可能还不止好几十万——的负资产人士。因为你贷款买的房子是<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00</FONT>万,——银行肯定是这个样子:你要买的房子<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00</FONT>多万,我贷给你<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00</FONT>万,你把房子买了。——现在房子掉到五十万了,这不是负资产么?当然这些人都愤怒了:我把房子弄出去、我不住了,我也还不上债。于是所有的罪状都归到了特首头上。——这个不是他们说,就是我处在那个环境下我也会说:董建华来了我们就倒霉了。因为董建华<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997</FONT>年执政,从他执政,亚洲金融危机,香港经济哗地一下下来了。——但是真要问我,我说这个事情还真的不能赖董建华。亚洲金融危机是董建华搞的吗?跟他没关系啊!闹出这么大的事,导致香港经济一蹶不振,这都不能赖董建华。这没别的话,只能说他倒霉,让他赶上了。经济上的萧条,引起好多人对他不满意,结果反过来影响经济,导致经济的更萧条。一直到最近都没太缓过劲儿来。——这次大游行,中央对香港问题确实有了足够的重视,采取了很多措施;再加上整个大陆经济有了很大的回升,带动了香港一定程度上的回升,这个反特首的情绪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和。</FONT></P>
<P ><FONT size=3>我用香港这个例子,就是要说明大陆的这个房地产泡沫:第一个,泡沫本身是很危险的:价格涨了之后还会涨,因为涨价之后大家会认为它要继续涨,就会继续买进,结果就继续涨。这是典型的泡沫。这种泡沫将来是不可能不破的,任何国家没看到例外。但是第二个,泡沫破灭之后,对整个经济的危害极大。香港是典型。实际上不仅仅是香港。整个<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90</FONT>年代日本经济特别萧条,你要问日本人,他们都会讲:泡沫经济破灭了之后,我们日本经济就完了。日本的泡沫经济,是在<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80</FONT>年代,当时吹牛说日本的地价贵到什么程度:东京一块地的价格,就能把整个美国都买下来。结果<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90</FONT>年、<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91</FONT>年的时候,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了,破了之后十年萧条,经济起不来了。日本人现在还在讲:我们的经济为什么<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90</FONT>年代那么坏,就是因为房地产泡沫破灭了。——当然他们现在也都承认,泡沫本身就是一个坏事,但是泡沫搞起来了,又破灭了。</FONT></P>
<P ><FONT size=3>把香港拖累得那么厉害的亚洲金融危机,也是从房地产开始的。也是房地产泡沫非常厉害,后来一看泰国经济不好了,就有人开始抽出资金。有人说亚洲金融危机怪美国的投机资本,怪索罗斯怎么样,这个实话说,都是把罪状归结到个别人头上。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这不叫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你不能讲英雄创造历史。索罗斯是个英雄,他的本质我比别人认识得更清楚,他非常英雄;但是索罗斯做事,他会做英雄的事情。英雄做事情,不会干一个人跟几十万个人打的事情。有个寓言,一根稻草把骆驼压倒了,不是因为那一根稻草,而是因为骆驼身上本身带的东西太重了,最后有人加上了一根稻草,就压倒了骆驼。索罗斯就专门干加上这根稻草的事。他看你这匹骆驼已经快支撑不住了,腿直打颤,他就给你加一根稻草,这就是冲击,把你打倒。索罗斯和与他类似的投机家都是这样:你这匹骆驼还没过重负担的时候,我绝对不往你身上加稻草,因为多放些稻草也不会压倒骆驼,而且它也不会干的;他英雄就英雄在这儿:看你已经快垮掉了,我加上一根稻草,你就倒掉,你倒掉之后,我的目的是我要赚钱。——金融是一套很专业的东西;不客气地说,很多中国的很著名的经济学家也不见得懂这一套东西。——那么亚洲金融危机之前,腿直打哆嗦的,是什么呢?就是各国的经济都虚热,房地产泡沫都很厉害,到最后,各国的房子虽然价格在涨,但是卖不出,一旦有一个收缩的信号,所有的房子开始抛售、大跌价,危机就到来了。——人家看清了这么一下子,就把你打垮了。</FONT></P>
<P ><FONT size=3>所以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全世界都在研究。比如中国,我们有没有房地产泡沫,我们的房价是不是在不断地上涨。可见这两次危机都非常清楚地告诉你:第一,房地产泡沫有多危险;第二,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经济又会受到多大的冲击。</FONT></P>
<P ><FONT size=3>那么这个教训,我看最近这几年,东亚这块没有什么大事,中国的“经济精英”——特别是那些做房地产的,——也许他们忘了,也许人家没忘。典型之一就是任志强。我有篇文章,就是讲这个事情。一年前,他就跟人说,现在的经济形势很好,就应该这么发展下去,房地产业发展得多么多么健康,中国经济非常非常好,就得通过这样才能把中国的经济拉上去;中国的房地产之所以能崛起,就是因为<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90</FONT>年代有这么一次。——<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90</FONT>年代的那一次,可能你们在座的还都太小,不太清楚,就是<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92</FONT>、<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93</FONT>年,包括一些我的同学,可能还有你们北大的一些人,在南方炒房,热得很。你现在到海南还能听到这个故事:一块地,倒手多少遍,像击鼓传花一样,每一个人都传一遍,从而捞钱,地价就不断地上涨。甚至说在一趟公共汽车上两笔生意就谈成了,把买地到卖地的过程全完成了,这手买进来,这手又卖出去了,我钱赚到手了。——最后那一棒,肯定是倒霉的;但是最后那一棒之前的那些人,肯定都是赚钱的。这些人造成了多大的危害,我们现在都能看到的:北海烂尾楼,到现在翻不起身来。到处都是盖了一半的楼,破破烂烂;他要是只把地买了还可以,我们还可以复耕,可地基已经打下去了,怎么办?海南到三亚还有很多烂尾楼。前几年三亚市政府想了个办法,业主不来的话就把它炸掉,可炸掉了业主还抗议。这都是那会儿干的“好事”。海口的烂尾楼到现在还都没处理完呢。他们现在说“没有那回热潮,我们房地产业不会大发展”,那个意思是还得再来一次。——那个时候银行损失了多少坏账,没有好好的统计;但是不管怎么说,就根据那几个城市的状况,没有几百亿、几千亿是打不住的。——这回你要再干,你还要弄多少的坏账?可他就说还要这么干。</FONT></P>
<P ><FONT size=3>系统地简单来说,所有的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房地产的泡沫,第一,本身不得不破灭,也应该让它破灭;第二,一旦它破灭,对经济的冲击非常大,不仅冲击大,而且可能造成以后多少年恢复不过来的危险局面。这个危险局面就是日本人念念不忘的<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90</FONT>年代的低增长。日本的低增长,从<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91</FONT>年基本上持续到现在。只能说<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03</FONT>、<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04</FONT>年有所好转。日本人宣传“我们走出低谷了”;我一看数据,——日本人自己都承认——就是因为中国经济过热,大量从日本进口,把日本拉上去了。所以就从日本本身来说,它的经济到现在都起不来。</FONT></P>
<P ><FONT size=3>当然事情不那么简单,不是说一个房地产泡沫就导致日本经济十几年起不来,原因还有很多;但是从直观上说,这个现象还是很清楚的,这个危险性是存在的。</FONT></P>
<P ><FONT size=3>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的股市。我到现在没买过一分钱的股票,因为我从头就认定中国的股市不可能是一个健全的股市。过去没干过,满地都是骗子,怎么能不骗呢?股票这个东西骗起来更方便。所以我从来没买过一张。但是我一直盯着它。因为中国的经济必定是和股市紧密相关的。<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96</FONT>到<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97</FONT>年,股市高涨;<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99</FONT>年以后,又有两三年高涨。那时候说实话,我这方面的观点跟吴敬琏比较接近。熟悉股市的人都知道,有名的“吴敬琏和厉以宁大战”。厉以宁、萧灼基历来都是“牛市派”,一向认为现在股市太萧条,一定要把它搞牛,把股价一直搞上去。而且牛的时候他从来不说坏,总是“很好很好”,一往下掉他就说坏。反过来说,吴敬琏是个“熊市派”,总说不行不行,你这个股市涨得太厉害了,不像话,下去好。结果导致有一批股民很恨吴敬琏,说你“一言毁市”,你一句话,我投的一万块钱变成三千块钱了。现在看来是没指望涨回去了,他也不舍得卖,因为他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FONT></P>
<P ><FONT size=3>这个股市确实就有这个现象:它要一个劲儿往上的时候,你想什么办法往下压都压不住,就像现在的房地产一样;但是它一旦掉过头来掉下去了,那就想捞都捞不上来了。——中国股市现在就出现这个状况。各个点位不断打破。人说<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300</FONT>点能打住,到<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300</FONT>点还往下掉下去,据说<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200</FONT>点也顶不住了。最后有人说,最后还是会回到<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000</FONT>点的。可能这回真的差不多。——你说中央政府不想救股市?不是,中央政府确实不想让股市这么往下掉,可是政府不能掏大量的钱到那里头。因为历来的事实都证明了:你掏大量的钱,也救不了这个股市。所以只能出政策、说一些“好消息”;但是没有用,股价就是起不来。</FONT></P>
<P ><FONT size=3>鉴于有这些经验教训,所以温家宝就两难了。股市是这个样子,房市的泡沫又是这么一个东西啊!它热的时候我怎么浇凉水它还那么往上热,但是一旦你真把它打下去了,那它就一下子再也起不来了,而且很可能那时候谁说什么政策,也救不了这个房市了。这样一个结局,——就拿股市来说,头几年那些专门进行股票买卖的“证券公司”,现在差不多都面临破产。房市要是打下去,那么多的房地产公司,岂不是都要面临破产了?这个谁也不好说。这种东西的打击,确实也很厉害。</FONT></P>
<P ><FONT size=3>这就是我说的,中国经济,就是从最技术层面的宏观经济,也面临两难处境。你让它热下去,不行;你坚决地把它打下去,也不行。——两头都不行。让它热下去,现在经济已经过热,物价水平已经开始上涨,特别是前段时间生产资料价格都开始上涨。有好些东西前些年一个劲儿降价的,现在也都不降了,而且开始往上涨。你让它继续热下去,那通货膨胀肯定更厉害,用我们经济学的术语说,你的经济增长、你的生产能力都超过了整个经济的能力。这个最典型地表现在,房地产热之后,中国这一拨的经济高涨中,房地产本身带动了大量的其他行业的增长。</FONT></P>
<P ><FONT size=3>其他行业的典型:第一个,钢铁,因为盖房要钢铁。钢铁增长达到什么程度?去年——<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04</FONT>年——的第一季度,相比<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03</FONT>年的第一季度,钢铁、水泥、电解铝这几个行业,投资增加<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00%</FONT>,翻了一倍还多。这在人类经济史上都很罕见。而且这是在什么基础上?中国现在钢铁业单纯从数量上讲,绝对世界第一,而且是“巨无霸”,——中国现在一年产钢两亿多吨,第二位和第三位——日本和美国——加在一起都不如中国。这样中国的钢铁都不够用,都要大量进口;包括日本都被我们“盘”活了。日本的好多钢铁企业都快倒闭了,这回总算有地方卖东西了,赶快大量向中国出口。这就是说,确实你的增长超出了你的能力。</FONT></P>
<P ><FONT size=3>这几个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电力。电不够用。北京可能还好,因为是首都,要力保。在南方就不行了。电不够用,煤也不够用。煤价急剧上涨,急剧上涨之后,最大的受益者是山西的小煤窑主。山西的小煤窑主——就是小煤窑——一个月挣一百万,这不是我编,你们自己上网都能查到。一个月一百万、二百万,一下子暴富。这些小煤窑主有了钱之后,就跑到北京来了,北京的许多房价是他们搞起来的,什么“度假村”啊,——这个很多记者都知道。实际上很多经济学家说,这应该是良性循环,煤价涨了,有些人有钱了,有钱了买东西,房子进一步地盖,这一套逻辑又进一步循环。这叫“正反馈”。但是现在学控制论的人都清楚,“正反馈”的系统都是要崩溃的。——其实这也不奇怪,这一套逻辑这么一摆,我们就清楚地看到了:我们过去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有经济周期的,经济是周期波动的。周期是怎么发动起来的,怎么从初期的繁荣发展到特别的高涨?——现在我们就看到了,这是一层一层地在起作用,是“正反馈”的过程。——这是我们当前突出的一个问题。</FONT></P>
<P ><FONT size=3>经济确实过热,而且现在已经在向我们的一些“瓶颈”和底线冲击,比如说用电,都不行了,物价也会上升。这个必须制止。</FONT></P>
<P ><FONT size=3>我是纯搞西方经济理论,西方经济理论都讲均衡,我一制止过热的经济,它回到一个均衡点,那很好,恢复就业,谁都有活干,物价也不上涨了,什么都很好。——可惜啊,你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这样一个情况。事实是,你一制止,整个儿的逻辑就往后变了。房地产价格一跌,房地产不投资了;房地产不投资了,钢价也跌,钢铁也不投资;钢铁也不投资了,一大批人穷了,他也不买房子了;不买房子了,房地产价格继续跌。就是这个逻辑。恶性循环就来了。——怕的就是你一调控调出个恶性循环来。</FONT></P>
<P ><FONT size=3>但是当然了,我想现在温总理的想法就是:我恰好给它调到一个火候,拿捏到那个好处,正好不热也不冷,西方经济学叫“均衡”。可惜谁也没那两下子。——你得承认,美国美联储的调控手段是很高的,但是它的高,——我前几年就常说:“我知道格林斯潘下一步要干什么”。比如<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01</FONT>年美国开始进入衰退的时候,我说:他下一步要降息,——美国这之前一直是升息的,——但是降息也抵挡不住美国经济的衰退。他原来一个劲儿升息是因为股票市场泡沫很厉害,股票上涨得很厉害;学经济的人都知道升息有助于抑制泡沫。但是不管他怎么升息,也没有抵制住股票市场的泡沫,最后是纳斯达克上了<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5000</FONT>点嘛!</FONT></P>
<P ><FONT size=3>现在我们最难就是这个关节点、转折点,很少有人能说清楚是为什么。有人说是对市场没信心了,后续资金不足了,或怎么怎么样,就掉下来了。——掉下来之后,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格林斯潘就用他的老工具:他要降息了。但是降息他也顶不住,因为有些东西不是你降点儿息就能顶住的,毕竟大势在这儿摆着呢。说实话,格林斯潘做得还可以,但是美国的经济功劳不在格林斯潘,而在于恰好小布什上台;在衰退的时候,小布什来了一场伊拉克战争。小布什不断扩大美国的财政开支,把一个顺差的美国财政开支变成了一个政府有大量逆差的财政开支。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再加上格林斯潘降息,这就是在经济学上有名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双管齐下,美国这次萧条幅度很小,但是拖的时间很长,慢慢算过去了。——其实很难说过去了,最近一段时间又不好了,因为中东油价上涨了。——我说的意思是,不管怎么说,美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是非常成熟了,特别是对现代市场的管理,已经很成熟了。格林斯潘这种人,确实可以说是“老油子”、老奸巨滑,但是他也不能完全抵得住,没有拿捏得特别恰到好处的时候。热的时候还是有过热的时候,冷的时候还是有过冷的、衰退的时候,只不过程度要轻一些而已。</FONT></P>
<P ><FONT size=3>在中国,据我看,最大可能是出现股市那种两难:它涨的时候你怎么压也压不住,它跌下来,中央政府怎么想办法也没办法。——去年股市跌的时候,我在网上看,股民骂什么的都有,股民丢了钱,他谁都不管,多难听的都说。但是挡不住,没有办法。</FONT></P>
<P ><FONT size=3>这就是我们说的中国经济,现在又处在这么一个两难的境地上。这个两难的境地和我们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确实这种波动在一个纯粹的市场经济里,可以说不能避免。美国前两年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说:美国的经济周期已经消失了。但是这人“消失”的说法出来不到半年,美国的经济衰退。美国自己的研究部门承认自己衰退,你就不能说“周期消失了”。可见不能避免。只能说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凯恩斯主义这一套调节的办法,国家大量地调节了,使经济在衰退的时候,波动的幅度比较小一些。只能做到这么一点。</FONT></P>
<P ><FONT size=3>但是我们中国头几年那么狂热的市场迷信,实际上是主张——很多人甚至鼓吹——中国政府对经济不要干预。典型的是<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98</FONT>年,朱镕基当总理的时候,他为了反通货膨胀实行紧缩,紧缩以后中国经济在那个时期比较萧条,下岗失业的人挺多的。朱镕基确实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他很快采取了措施。他之前的重点是防过热、防膨胀,往下压需求;但是压下去以后又发现不对,总需求又起不来了,当然就得赶快转变政策,扩大总需求。这有一个政策上的急剧转变,这个转变按照樊纲的看法,应该是晚了半年。——这个不能怪任何人,谁能拿捏得那么准啊?晚半年能认识到就不错了。后来朱镕基还是认识到了,就实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就是大萧条时期美国的总需求严重不足,有东西没人买,政府就出来想办法急剧地扩大总需求。包括举办国有企业,包括政府收购银行,包括政府搞各种各样的公共工程。朱镕基说:我就实行罗斯福新政;所以他搞了大量的国债项目。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的经济学界,我身边的熟人中,有一大批人讲:这是政府干预,中国政府不改老毛病,还是在搞财政扩张、干预经济,政府降低效率,等等。——可见我们中国对市场化的迷信,早已比美国人严重得多了。</FONT></P>
<P ><FONT size=3>当然朱镕基那时候可以不听他们的,就继续干下去,那算是适当缓解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上一次衰退对中国经济的打击很大。很多群众为什么对经济政策的不满情绪那么高呢?跟上一次的衰退、大批人——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有很大的关系。——我再说一遍:下岗失业不完全是宏观问题造成的,还有很多人错误地推行私有化政策等等,都有责任。但是当时宏观形势比较萧条,肯定是原因之一。</FONT></P>
<P ><FONT size=3>那么,这一次经济过热,就是房地产的泡沫,简单分析起来,也还是和我们中国人的市场化迷信有很大关系。确实,这次过热不是政府拉起来的。<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03</FONT>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出现超高速增长。过去从来没想到过,认为达到<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8%</FONT>已经不错了;<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03</FONT>年第一季度一下子达到<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0%</FONT>,一下子跳了<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FONT>个百分点。——美国的经济由萧条到繁荣也就跳了<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3</FONT>个百分点。大家都大吃一惊:怎么能这么旺盛?最初大家还都找原因呢,最后才分析清楚了,就是这个建筑行业。我说了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当然跟政府有关系,各级地方政府在那里搞“政绩工程”;第二个,更重要的,就是房地产,房地产的开发投资急剧上升。而且房地产的开发投资急剧上升势必拉动钢材、水泥、铝的短缺,价格暴涨,价格一涨涨<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50%</FONT>。价格暴涨之后,“良性循环”开始了,大批的人往水泥、钢材投资,所以到<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04</FONT>年第一季度,钢铁业投资翻了一番。——但是这个繁荣太厉害了,大起大落,中国经济毛泽东时代是大起大落,现在又是。很多变化都没有想到。</FONT></P>
<P ><FONT size=3>为什么?为什么房地产这么热?我查了查数据,最后发现:是银行的问题。我们国家过去银行的贷款只贷给企业,<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998</FONT>年中国的银行才开办了消费信贷业务。而消费信贷主要就是针对汽车和房子,其余的基本上不给你贷款。也就是<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998</FONT>年的时候,中国的消费信贷、对汽车和房子的贷款还是零呢,现在已经在贷款的总余额里占<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0%</FONT>了。也就是说超高速增长。就在我们说的<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03</FONT>年的时候,增长得特别快。贷款余额——就是银行的账上写的贷了多少,——<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02</FONT>年底<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03</FONT>年初是<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FONT>万亿,到<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03</FONT>年底是<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FONT>万<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5</FONT>千亿,一年就增加了<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50%</FONT>。而这一年增加的贷款总数,占中国整个贷款的<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FONT>到<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30%</FONT>。——增加得特别快。——银行开始贷款了,所以大批的人都开始买房了。</FONT></P>
<P ><FONT size=3>但就是这么大批的买,也没有把那些开发商的房子都买尽,每年照旧有<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FONT>的当年盖的房子卖不出去。也就是说,他盖房子的金额,总比他卖出房子的金额,要高出<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FONT>。但是不管怎么样,你们拿钱来买房子,人家房地产商的信心就足啊,他坚定地相信:我下一步还可以继续开发、继续盖,肯定卖得出去。所以即使是剩房子,很多人都说空置率<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FONT>,已经是泡沫了,不能再继续干,但是房地产商说“没事”,说:我们这儿继续盖,买房的人就增加,我们这边正好供得上。一年多出<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FONT>,不要紧。——积极的很。——我就说,银行的房子贷款很大程度上拉动了房地产业。</FONT></P>
<P ><FONT size=3>那么银行为什么要贷款?第一,这是国家的政策,国家同意他们这么做。第二,你去问银行,银行都说:我们这是迫不得已啊,不贷怎么办?我现在有大量的存款,国家为了搞宏观调控,搞货币政策,让我的资金增加;我现在有资金,我的资金贷不出去呀!</FONT></P>
<P ><FONT size=3>大家都知道,<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80</FONT>年代的时候,都在走后门找银行贷款。现在社会上也有人,包括很多民营企业家说:我想贷款贷不着,银行不贷给我。确实银行有资金,但是银行说:我不贷给你,这样的骗子太多了。你空口说白话,套出一个亿,答应给我<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3%</FONT>的利息;头两天你可能还给我点儿利息,过两天你人没了,连本金都没了。我那一个亿,本来三年能收回三百万,可如今本金都不知跑哪儿去了。——我敢借给你吗?——这就是国际上的信用的问题。信用很重要。借给你钱的时候你得有足够的资本。你有两个亿的资产摆在那儿,比如用你的房子在那里抵着,我敢借给你一个亿。比如民营企业家,就说是那些大款,你有值两个亿的房子,我敢借给你一个亿。你不还,很清楚,你抵在我这里的房子拿给我。这就是资本主义的逻辑。你得有“资本金”,没有资本金,银行都不敢贷给你。中国很多企业家——到现在都是——空口说白话的人。他说他有一个亿,你要真去查查,——我有一个朋友跟我说:有些人不一定比你有钱,别看他们在福布斯上的排行怎么怎么高。——有些人可能不明白了,我又不是什么公司;但我明白,就是说他们的公司都是负资产。他们的负债比他们的资产还多呢!都是借人家的钱在玩儿。你要光看他的资产,他有好几亿,比如他有<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5</FONT>个亿的资产,但是他负债有<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6</FONT>个亿。所以他不如我,我资产肯定比负债多,我几乎不借债,我拥有的每一分钱都是正资产,而他的是负资产。——不止我,他根本不如你们在座的这些听众。因为在座的都是老实人,报社编辑之类的,据我所知都没有负资产现象。家里有间小楼屋,不管值多少钱,都是正资产,银行的几万块钱存款,也都是正资产。——所以很多企业银行都不敢贷款,国有企业也不敢贷,因为国有企业大量倒闭,也给银行带来大量坏账。那么贷给谁最好呢?贷给房地产最好。因为我买了一房子,我在银行搞按揭,这个按揭就是拿我的房子在抵押。所以银行不担心:你看,我贷给他一百万,他真有一百万的东西,这一百万就是他的房子。将来不怕他不还钱,因为这个按揭条例上都有,他要不还钱可以把房子收回来。所以银行这么积极地、拼命地给房地产贷款,因为房地产有保障。</FONT></P>
<P ><FONT size=3>但是我警告他们:这种事情对个别银行、个别的业务来说是正确的,但是所有的银行都这么做就是错误的。因为,所有的银行给了这么多人这么多钱,所有这些人拿这些钱买了房子,——可关键是他们是还不起钱的人。银行挺有把握:没事,他不还钱我把房子收回来,我再卖出去,我不就把钱收回来了么。可是真到了那么一天,比如全中国有一千万人借钱买了房子,还不起钱了,就算银行能把这一千万的房子一下子都收回来,可这时候再卖出去,是什么价格?绝对是卖房子的比买房子的人多,房价往下掉,——香港的中产阶级负资产就是这么出来的。原本<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00</FONT>万的房子只值<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50</FONT>万了,一大堆借钱的人都成了负资产了,银行也是一片坏账。——这就是个别银行干是对的,个别银行贷款,房市上多个十栋楼、八栋楼,不可能把房价打下来,但如果是系统性、集团性地大规模发生这种事的话,那么亚洲金融危机、日本、香港出现的房市暴跌必将重演。</FONT></P>
<P ><FONT size=3>我的意思是说,我们把这件事情追根溯源地去看,这一轮房地产拉起来的过热,也是有客观原因的:中国有大量的银行,有大量的资金贷不出去。他们主动找地方贷,于是终于找到了房地产这么一个好地方,带起了这么一轮过热。</FONT></P>
<P ><FONT size=3>那么这个问题奇不奇怪?是不是一个特殊性事件?我说不是。中国有两次有名的经济过热,一次是在<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984</FONT>年,一直到<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988</FONT>,那时我已经大学毕业了。这轮过热最后就发展到“价格闯关”时的急剧通货膨胀。后果当然我们都知道,相当大的程度上加大了群众的不满,这就和<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89</FONT>年的“六·四”联系在了一起。我记得当时骂李鹏也是:李鹏一上台,就通货膨胀,——跟董建华一样。但这事不是李鹏的责任,他也是摊上了。——可老百姓不管,他就骂你:是你搞得物价一年涨<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FONT>。还有一次就是<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993</FONT>年。</FONT></P>
<P ><FONT size=3>特别是<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984</FONT>年那次,就是因为银行系统出现了问题。当时说:银行要改革了,要变成商业银行了。——过去是国家的几个银行都在一个大锅里吃饭,帐都不分清的,——现在要分清了。当时有一个政策是:你现在手里有多少资产,就算你有多少资产。那么银行都想做大,赶快地往外贷款,拉着地方的人、让人家借钱;因为人家借钱了银行的资产就增加了。这一下子就失控了。中央也采取了紧急的措施,甚至拍电报,说“紧急停止”。——那时行政命令的手段还很强,但确实还是起作用的。——这一“紧急停止”,才煞住车。但是还是导致了通货膨胀。因为银行都往外贷款,货币必然增加得非常快,通货膨胀的形势已经形成。——<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84</FONT>年那次就是银行系统出了问题。如今我们过了<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FONT>年,还是照样,还是银行系统出问题。</FONT></P>
<P ><FONT size=3>这就是我说的:我们在宏观调控上处在两难的境地,而这个“两难”并不完全是由于客观原因,和我们的银行系统使大量资金找到有利可图的出路有关,——有利可图的出路找不到,就跑到房地产去找出路。现在很多人批评:中国的很多银行,宁可把钱贷给外资企业,也不贷给国企。但银行说:你不能赖我,外国公司的资金丰厚啊!谁相信福特汽车公司不还钱啊?他欠我一个亿肯定会还的。而中国的企业不管是民营的还是国营的,坏账的多了。银行都是要保护自己的资产,越是保护资产,越会有这样的行动。这是第一个。</FONT></P>
<P ><FONT size=3>第二个,我们还有另外两方面不衔接的怪现象。一个:这一轮的过热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的资金过剩。这种过剩不仅在银行层面很清楚,从我们经济整体上来说也非常清楚。因为国际经济学上有一个定论:一个国家只要有经常账户的顺差,——经常账户基本指对外贸易,顺差就是出口大于进口,——你其实就是在输出资本。而我们中国自从<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994</FONT>年开始一直顺差,这个顺差高的时候能达到<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400</FONT>亿、<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500</FONT>亿美元。也就是说,实际上,中国这十几年来基本上是一个资金的净流出国,而不是流入国。——这个话包括我们经济学界肯定很多人也很惊讶:怎么可以这样说?我们一年引进外国投资<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600</FONT>亿美元,折成人民币<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4</FONT>、<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5</FONT>千亿,这都是资金流入啊!——我说:对不起,第一,这是国际经济学的定论;第二,我告诉你怎么回事:一边是外国直接投资,流进来,另一边我们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每年增加的外汇储备就是你流出的资金。我们现在的外汇储备可能已经达到<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6000</FONT>亿美元了,已经比这么多年累积起来的外国直接投资还要多。那也就是说,总的一句话:流进来的不如流出的多。再加上一点:外国投资之后他要赚利润,每年都是几百亿的利润。这两条合起来,大大超过外国对中国的投资、借给中国的钱。所以我们十几年来,总体基本上是资金流出,不是资金流入。——外汇储备是资金流出,这不是我拿教科书唬大家,教科书都承认,这是官方的资金流出,是由官方流出的。不要以为外汇储备都是指美元。就是美元也复杂着呢。一般国家的外汇储备都采取在外国银行里存款、买外国债券的形式。——这是不是资金流出?钱都到外国去了。买外国的债券、外国的股票;而且我国政府大量购买了美国的国库券。这不就是资金流出去了么?</FONT></P>
<P ><FONT size=3>所以我们中国的情况很简单:一方面是外国的企业到中国直接投资,使资金流进来;另一边又是我们中国的资金又流出去。现在我们政府都发愁了:外汇储备花不出去,还一个劲儿地增。</FONT></P>
<P ><FONT size=3>美国政府是什么样子呢?美国政府现在有大量的赤字,所以他在那里发债券,中国政府来买;当然不只中国政府,还有日本,日本买的可能比中国还多。这两家买了之后,美国政府就省得在自己的国内市场上向国内人借钱了。本国人的钱省下来,买了美国公司的股票,于是美国公司就有了钱,到中国来投资,来收购。收购到最近,那么多有名的过去的民族企业——像徐工啊、南孚啊,都被人家收购去了。我头几年就在说:美国人实际上是在拿着你的钱来收购你的企业。你看人家干得高不高?——你别看是这钱是借给美国政府了,但是美国的资本市场就省下来了。这样美国人就买股票,不买政府债券,那些公司就都有钱了,来中国收购。——在总账上算一算,是不是他拿着你的钱,来买你的企业?</FONT></P>
<P ><FONT size=3>我们这些人还在一个劲儿地吸引外资,外商在他那里投资一亿、两亿就欢喜得手舞足蹈,说政绩有多高。——那里有<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6000</FONT>亿的外汇储备还不知道往哪里打发呢!当年朱镕基没退休的时候就有人指责:为什么中国政府要拿这么多钱来买美国的债权?这不是帮助美国增强实力嘛!——咱们跟美国是有矛盾的,不是亲得跟一家人似的。——这不是支援“美帝国主义”嘛!朱镕基说:这么做,因为我找不到比买美国政府债券更赚钱的。买美国的债券,美国每年给我<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5%</FONT>的利息。在中国借给别人钱能得到<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5%</FONT>利息吗?——确实,咱们大量的银行贷款很多都是血本无归啊!连本钱都收不回来,别说<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5%</FONT>增值了。——利息高,中国赚钱了。可是回过来讲,经济学教科书上全都说:美国的企业、大公司,要没有把握每年赚<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0%</FONT>的利润,他是不会来投资的。也就是说,你的资金出去,赚<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5%</FONT>;人家的资金进来,赚<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0%</FONT>。——这都是中国现在的账。</FONT></P>
<P ><FONT size=3>中国现在的状况:第一,大量资金过剩。国家的总量,从对外,经常账户、外汇储备都能很清楚地看出:十几年来,我们的资金流出的比流进的大。第二,银行等等系统也有大量的资金。最近发改委开会,银行的反映也是这样。发改委说了:现在房地产过热,这个过热要是不制止确实了不得。我们中央采取种种政策,银行也要配合,不要过度地往房地产贷款。所以银行现在采取了很多措施在收紧贷款,特别是提高利息,因为一提高利息很多人都不借钱了。但是银行说:你这么一弄我的老问题又出来了:我的钱往那借?储户把钱存我这儿了,我得给人家利息;我又没有挣钱的地方,钱没地方去啊!——这就是我们的一个状况。其实我们的资金大量过剩。</FONT></P>
<P ><FONT size=3>但是另一方面,大家都公认: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个穷国,“穷国”,简而言之就是资本太少、资本不足,需要大量实际的投资。比如我们在对外关系政策上一直就有争论。北大的林毅夫,——我跟林毅夫的关系是不错的,但他有一个观点我一直不赞成,——他老讲“比较优势”:每一个国家的资源都有限,你去生产用你比较多的资源的东西,这样最好,同样的资源可以得到最大效果。——“比较资源”的核心就是:我们的资源有限。中国相对来说是一个劳动密集的国家,劳动力太多,资本太少,那你就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为你的资本少,每一个工人能摊上的资本太少。——少是少,跟美国比少得多,只是它的几分之一。——可是你既然是一个这么缺资本的国家,那现在这么多的多余资本是怎么回事?——这就是我们中国现在的怪事:这一边是大量资本过剩,那一边说因为我们资本太少、没有资本,所以我们要搞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就是我们中国第二个问题:绝对的不接口。两难。——一边是大量的资金过剩,一边是老说我们资金少。</FONT></P>
<P ><FONT size=3>“老说我们资金少”,简单举几个例子,——就是对我们中国经济今后的增长,包括国力的增长。——最明显的例子:</FONT></P>
<P ><FONT size=3>第一个:研发资金非常不足。这几年我们在跟很多人激烈地辩论、论战,很多人就说——甚至到科技部去说:中国不要搞自主开发,有跨国公司给你开发就完了,你就用外国技术赚钱去就行了。——这导致了我们中国的研发资金数量低。不仅是绝对数量低,相对比例都低。因为我们中国现在<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GDP</FONT>是美国的<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8</FONT>,当然研发资金比美国的数量少很正常;美国人可以把<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8</FONT>的资金拿来搞科研,你中国人不敢:这么多资金都拿来搞科研中国人就没法吃饭了,钱全都搞科研去了。——绝对数量上跟它相等是不可能的。但是就按比例,我们也比它低。西方发达国家的研发资金占<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GDP</FONT>的<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FONT>;中国的最近几年有所上升,才过了<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FONT>;韩国才刚刚迈到发达国家的门坎儿上,它都达到了<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FONT>。就是百分比我们都低得多。——为什么?所有的理由都只有一句话:中国太穷,没有钱。但是我现在不是说了么:这里有好几千亿不知道往哪里贷呢!明摆着是两头对不上,思想矛盾嘛!</FONT></P>
<P ><FONT size=3>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个人说:中国大学教育水平太低,特别是理工科。我是搞文科的,——经济属于文科。我挺佩服理工科的人的,一直觉得理工科的人很厉害。但那个文章说:理工科人的水平低,低到中国的院士不如美国的副教授。我吓了一跳,觉得是不是言过其实,后来我问了问我们单位原来学理工的人,是不是这样;结果我们单位的同志说:那当然了!中国的教授水平没法高,国外的大学——特别是理工科——教授水平靠有仪器做实验不断提高,咱们没有仪器设备,“天生落后”,怎么提高?我一想,也是。——没有设备就没有研究,没有研究当然就没有研究成果。所以咱们的院士还不如美国名校的副教授。——中国人笨吗?当然不笨,杨振宁、李政道都干出来了。——一句话,这是硬件的问题:没有设备。</FONT></P>
<P ><FONT size=3>当然,我不是说今天国家把设备配到美国水平,明天那些教授就都拿到了跟美国教授一样的多少成果、论文、发明,这个我绝对不信;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些设备,要想达到美国的水平,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你现在给他装备上了,这些研究者还得经过十年、二十年,慢慢地做,才能谈到赶上美国;你现在要不做,就更落后了。——所有这些东西,包括科教水平的提高,都需要资金。而那里有大量资金没地方用,都投到了房地产,盖出来的房在那里空置着。上海房价涨得特高;可几栋楼盖起来了,里边只有几处灯光。这一栋楼就是一个亿,几个亿能装备多少大学的设备啊?</FONT></P>
<P ><FONT size=3>另外还有很多人研究中国的能源开发。“我们要从根本解决我们的能源开发问题”,“光靠石油肯定不成,不能走西方国家的老路,我们必须利用风能、太阳能”之类的。按我的看法,中国在这些方面,不能说“跟上世界水平”,我们应该拿世界第一的,就是别人没搞出来的东西,我们搞出来。因为我们的问题比谁的都严重。这几年中国经济这么一增长,成了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而且照这么增长下去,很快就会是第一大国。——世界石油市场价格增长,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国家搞的。中国真要达到欧洲国家“一人一台车”的水平,你想世界石油市场受得了受不了?现在我们不是管不管外国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如何搞下去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在能源开发、科技等方面走在前头。可这些都没有人干。——哪里都说:没钱。</FONT></P>
<P ><FONT size=3>再比方说,中国现在军事上面临着这么多危机,包括东亚的问题、美国、台湾,都需要增强军力。再说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总不能美国人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总要有一个与国力相匹配的军力。这个军力也都需要科技。第一,这几年中国政府买。可这种东西,你越买,人家越对你封堵。现在报上也经常登,赖斯天天讲:就是要禁止对华出售武器。俄罗斯卖给咱们一点;俄罗斯的东西基本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肯定有些项目达不到最先进。有一些最先进的项目只有欧洲和美国有,人家坚决不卖给中国,——美国自己不卖,它也不让欧洲国家卖。而且美国用一切办法,和日本联合,拉住欧洲国家,不让卖。——咱们就买俄罗斯的,也都有问题。——当年我们为什么要造原子弹?就是因为本来苏联答应给我们原子弹样品,后来赫鲁晓夫想跟美国搞缓和,就把中国出卖了,不给中国提供,所以毛泽东就下决心自己干。——我的意思就是:在军事上,即使你有钱,也不见得买得来,还是要自己搞。自己搞也得要大量的投资、大量的钱。为什么有人喜欢买?因为他说买比自己搞省钱。可是这个省钱的道儿人家不给你,你是不是要大量投资?</FONT></P>
<P ><FONT size=3>根据我听到的情况: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这么快的发展,很多人说是由于我们的政策好、由于大量外资,——可为什么外资这么拼命地进来?实际上是中国有一个基础。什么基础?你问一问早年到深圳去的那些人,大都是最优秀的技术人才,而且那一大批技术人才最主要的都出在军工方面。——这在西方的经济增长理论上都是有定论的,就是人力资本,就是人的技能。——我们(当初)就是因为有这个,才可以吸收大量的外资,才可以高增长。</FONT></P>
<P ><FONT size=3>可是<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80</FONT>年代之后,“和平”是主流了,不要搞军工了,军工系统可以说垮掉了,<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FONT>年来没有多大进步。包括“神舟五号”上天,一查历史,基本上都是原来的老成果,<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80</FONT>年代都差不多出来了,已经成形了;现在又加上俄罗斯的帮助,做一做,就上天了。——可见我们当时已经做到什么程度了。——结果大批的东西,半路停下来了。这就是很多有名的上海的“运十”,远远一瞧,跟“波音<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737</FONT>”一样的一架飞机。飞到西藏再飞回来都没有问题。但是这个到现在都还是“没定型产品”。——<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85</FONT>年就能飞了,至今已经<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FONT>年了,还没定型。——为什么?老话:没有钱。当时是缺<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3000</FONT>万块钱,就没定型。这要定型了就是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了,我们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了;可<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FONT>年没定型,中国到现在都没有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缺<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3000</FONT>万块钱,现在哪栋楼不超过<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3000</FONT>万?现在上海方面跟我说:你给我<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5</FONT>个亿,我能弄出两架,我们就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了——<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00</FONT>座以上的大飞机。当然,再投资几十亿进去,我们就至少可以小批量的生产;起码我们可以为军方生产。——就这么几十亿,没有;而我们房地产一贷款,<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5000</FONT>个亿。——所以这事计委几个老干部一听:咱们计委那年批的项目没有几千亿啊?就为这<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30</FONT>亿就把这飞机给送断了!哪个牙缝儿挤不出这<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30</FONT>亿来啊?——这样的攸关国家命运的事情,都没有钱。</FONT></P>
<P ><FONT size=3>这样的事多了,比方说第三点:我们的战略产业长期投资不足,——飞机、汽车。现在我们大量合资,我们的轿车产业都没有资金。前些年,我听说信息产业发展很厉害,电子信息产业是中国第一大产业。——但是我们的信息产业包括了家电,电视机什么的都算在内。——不管怎么说,中国的电脑产量确实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了,但是,里面最赚钱的部分,全都不是我们自己的。软件是微软的;硬件,那个处理器,是英特尔的;集成电路上的其他东西,存储条,不是韩国的就是日本的。——基本上没有中国的,而这些都是最赚钱的。——我早在<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0</FONT>年前就问:中国为什么不能弄啊?人家说:你不知道,世界上谁能生产那个微处理器、核心<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CPU</FONT>?英特尔,现在可能还有个<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AMD</FONT>,台湾有个威胜在那里鼓捣,就连日本、韩国的企业都不敢搞。——那个东西搞不起,一个厂子就得要<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00</FONT>亿的资金。你要搞十几个厂子,中国得花多少钱?——我当时真被他们给说住了。可是现在你看:<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00</FONT>亿算什么?北京盖的那些高楼,有几百亿?就光那<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FONT>空置出的楼,每年就上千亿。而这一头,我们什么产业都没有钱。——要说中国人不行,那绝对不是。因为台湾恰恰是做芯片,做晶圆——就是做芯片前先把单晶硅提出来;而且台湾是一个接一个地建厂,建了十来个,每一个的投资都是上百亿。中国人肯定做得了,台湾的芯片销得也不错;韩国、日本都是在奋起直追美国,大投入、大产出。我们中国就是老说没有资金、不去干。</FONT></P>
<P ><FONT size=3>最后,中国企业,确实也大量面对资金不足的问题,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卖企业,说没资金、自己经营不下去,然后引进外国资金,让外国人收购。我上面举的这些现象,总之一句话,确实我们中国有严重的资金不足,而且真正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所有部门,都是资金不足。从大学一直到我们最重要的军工产业、一般的产业升级。台湾和日本过去能有很长时期的经济高增长,最后很快地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都是靠产业升级。对产业升级最关键的,都面临大量的资金不足。——但是我们又不是没有资金,多余的资金每年怎么也得有几千亿。——这就是我们另一方面的两难。</FONT></P>
<P ><FONT size=3>现在矿难特别多,煤矿老出事故,矿难严重。现在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局的局长李毅中说:我们国有煤矿安全投入欠账<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500</FONT>亿。就是说安全投资少了<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500</FONT>亿。当然了,这是长期的事情。——结果就是牺牲工人生命去挖煤。——这都是中国的特殊现象:这一边,连救工人命的安全设施都没有资金去干;那一边资金多到那个样子,去买美国的债券,银行实在不行了就贷款给房地产商,或者贷给很多年轻人,让他们去买房子。</FONT></P>
<P ><FONT size=3>在西方国家平均算,人们在住房上的开支占整个开支的三分之一。你想,人总要先吃、喝,穿衣服,这些就要占三分之二。所以人们贷款买房子,基本也维持在这样一个比例上。我想这是一个最优比例。而我们现在有些人买房子,把一个月的所有工资都拿去还贷款了。有一次我跟一个记者聊起来,他说:我也有这个情况;但也实在是不得已,我想改善我的住宅。我说:你想改善是对的,谁敢反对你改善?可是你得量力而行啊!你就为买房子不吃饭啦?——这样的结构是非常非常脆弱的。</FONT></P>
<P ><FONT size=3>现在市场经济,下岗失业随时有可能;你一旦下岗,这么高的负债率肯定受不了,那你只好不还了,银行只好把你的房子收回去了。对你没有什么好处;对银行,这样的事情一多,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整体问题。前几年是按揭贷款急剧发展的时候,把这个问题掩盖了;但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特点:这掩盖的点一旦捅出来,房价就开始大掉,而且可能很厉害地往下跌。所以这样的房地产市场,不仅谈不到“健康”,而且非常危险、非常脆弱,经不起任何的风吹草动,稍有点儿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崩溃。这就是亚洲金融危机、日本十年衰退都证明了的。到那时候,最后的后果是:大量的房子空置在那里。</FONT></P>
<P ><FONT size=3>在这种形势下,我更重视、更要强调的是:我们大量的房地产投资是一个浪费。房子盖了,就算十年没人住,这损失有多大!——这十年的资金,对我们国家的建设是多么的宝贵。这个资金为什么就不能拿来装备大学的设备呢?为什么就不能拿来发展军工呢?为什么就不能搞我们产业升级最重要的呢?</FONT></P>
<P ><FONT size=3>产业升级最重要的,像日本、韩国、台湾都是,最初纺织品是拳头产业,大量向外国出口;后来就不断向技术水平高的升级,升到钢铁;然后再升到造船、升到汽车。它每到一级,就大量出口这一级的东西。——日本在头几年还是造船第一大国,以后就是汽车;从<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80</FONT>年代到现在<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FONT>年的时间,日本的汽车横扫世界。——到最高档的国家,美国在这些方面都不行,都是“比较劣势”,美国的比较优势是飞机,还有计算机这些东西,那是最高档次,因为技术含量最高。——这个路线这么清楚。西欧国家为什么要搞“空客”?因为西欧造不出大飞机,就是“第二流”。欧洲的汽车是不错的,像德国的奔驰,世界有名;但是要升不到计算机或者大飞机的这个档次,那你就是“二流国家”。“空客”赔了好多钱,这个账是保密的,不知赔了多少,但肯定不少;为什么?就是非要上到那个层次,跟美国一个档次。</FONT></P>
<P ><FONT size=3>从这条路看,中国现在还在大量出口纺织品。整个是工业化第一阶段。下面才是钢铁啊、造船啊、汽车啊。——所有这些产业都需要大量投资,可是我们还是“没钱”。——发改委的一个司长前些年告诉我:西部修的路,老半天都不见一辆车过去,整个都是在闲着。——不管怎么着,那还是开发西部,支援了贫穷落后地区。——上海、北京的路修得,任何国家的人来了都说:这是发达国家水平。——有钱把你的路修成第一世界的水平,有钱盖第一世界水平、卖不出去的楼,却没钱搞产业升级。——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中国最光怪陆离的一个现象。</FONT></P>
<P ><FONT size=3>我们过去的高增长,靠得就是毛泽东时代大量的技术积累。这个积累现在已经差不多用完了。因为现在的技术已经基本上全靠跨国公司了。可跨国公司不会真正给你技术的。再这么下去,中国危矣!</FONT></P>
<P ><FONT size=3>这是宏观上中国的两难处境。经济过热,把钱贷给房地产,——可这个热就像疟疾病一样,热的时候想跳水,可冷的时候就直打哆嗦,从不给你一个正常体温。</FONT></P>
<P ><FONT size=3>最后,我们讲:为什么我们现在两难、两头怪:一方面大量资金闲置,另一方面我们是第三世界国家,干什么都没有钱。——当然这其中有些客观现象,但是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中国有“市场化迷信”。这是根源。对这个问题,我一直是有文章批评的。</FONT></P>
<P ><FONT size=3>我说:我们的资金为什么过剩?其实很简单,恰恰是因为外国资金太多了。包括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都知道这一点。——我在海南讲的时候,立马下面就上来了一位,说“您讲得太好了”。——他自己有一个公司,但肯定也不大。——他说:中国现在就是卖国贼太多、汉奸太多。我说:你这个说得太玄了,怎么“汉奸”都出来了。他说:我开了一家什么公司,是做保健的,同行的外国什么公司,去了俩中国的大学毕业生,给他做推销;他把市场占了,我就完了、垮掉了。——那些办企业的人特别清楚这一点。就是说:第一,你开放你的市场,让外国产品进来,就把中国企业的市场——起码是国内市场——抢没了。第二,你拼命鼓励外国投资,鼓励到不该给的优惠都给了。——企业所得税上,中国企业平均负担<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2%</FONT>,外商投资企业平均负担<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1%</FONT>。——这倒跟我的主题不太符合了,他们一到这儿就不迷信市场了,他们知道不优惠外资不来。在任何正常的市场里,同样市场同样待遇,同样企业同样交税嘛。今年外经贸部还顶着,就是不改。其实到任何国家都是这样,绝对是税负轻的企业打倒税负重的,因为它可以把价格压到让你亏本的程度。这中国企业怎么能顶得住呢?——我们有资金,但是连投资机会也没有了。最后的“解决办法”,就是企业都不投资,倒买倒卖,投机倒把。</FONT></P>
<P ><FONT size=3>总的一句话,中国资金过剩。为什么资金过剩?就是因为中国企业盈利程度太低,投资风险太大。</FONT></P>
<P ><FONT size=3>其实在<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80</FONT>年代的时候,一直到<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998</FONT>年为止,银行的贷款<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00%</FONT>都是贷给企业,根本不往房地产贷。——我当然也不是主张回复到那个状态,但是要掌握适当的比例。现在为什么闹成这样?就是因为不敢贷款给中国企业。<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80</FONT>年代、<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90</FONT>年代,中国的银行向企业贷款,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就是出了大量的坏账。这个坏帐腐败是主要原因,当时腐败很厉害,拉点儿关系、送点儿礼就能贷款。现在我听说银行的这种腐败现象也还没消灭。没消灭它也不敢往企业贷,现在中央政府对坏账追究得很厉害。</FONT></P>
<P ><FONT size=3>但是,它之所以不敢贷,还是因为贷款的机会少。——如果贷款的机会很多的话,中国该有多少投资啊!这点钱是不够的。——为什么贷款机会少?第一,我们在拼命地盲目地引进外资。外资进来了,把最赚钱的部分赚取了,人家没有<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0%</FONT>的利润不来投资的。剩下的都是贷进去就赔钱的,当然没人敢贷了。去年,我的辽宁老乡告诉我:现在辽宁省在抓,招商引资是第一大任务,落实到人头上,每个人都要承担多少招商引资的任务。招商引资不要紧,你如果是招中国的商、引中国的资,也行。但是,第一个硬指标:招外资。所以很多地方为了完成招外资的任务,市政府一看,这个项目有<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5%</FONT>的利润,肯定赚钱,那就把它给外资;那人家外资当然来了,他的底线是<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0%</FONT>嘛。他来了,中国的企业就完了。中国的资金都投在赔钱的项目上,到银行去贷款,那银行哪敢贷给你啊!这就是我们现在的行为。——这个行为跟“市场迷信”还不是一回事,它不是市场迷信,包括那个税收优惠,这都是“超国民待遇”,倒过来的市场了。</FONT></P>
<P ><FONT size=3>这个现象我看出来了,我早提出来:不要迷信现在这个格局。说来说去,中国总归是政府干预很强的经济,——包括吸引外资这件事。——你想让政府不干预,也做不到。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干预方向。政府应该积极有为,把资金引导到该去的地方。该去的地方,我刚才都列了:研发、军工、……怎么想办法把资金引导到那里去,用到正经地方去,别净在房地产上挥霍。这就涉及到刚才说的“两难处境”。就中国的现状来说,我们不一定非要在这个两难处境里面呆着,关键就是有“市场化迷信”。必须坚持完全的市场化,不能政府干预,如果坚持这个,那只能在这个两难处境里呆着。如果跳出这个,不要完全的市场化,我们可以有一个比现在好得多的状况。</FONT></P>
<P ><FONT size=3>我再重复一下我刚才的论点:第一,从我刚才举的这些例子:片面地给外商优惠,宁肯把赚钱的项目指定给外资也不给中国企业,这都从客观上说明,完全的市场化在中国根本做不到,反正也是要干预的。第二,即便真能做到,中国现在的形势下,不会有好结果。例子不远:日本。</FONT></P>
<P ><FONT size=3>我们的资金大量集中在银行,这在经济学上是有名的,叫“间接融资”。对于老百姓的资金来说,当企业自己的资金不够了,向社会上筹资时,如果通过股票市场,或者老百姓直接来投资,都叫直接融资,如果通过银行,叫间接融资。不同国家是不同的。美国是直接融资的典型。股票市场筹来的资金比较多,从银行贷来的资金比较少。德国、日本,包括韩国,都是典型的间接融资的国家。企业从外部筹得的资金,基本上都是从银行搞到的,股市几乎不起作用。日本人曾经说,对于这个间接融资模式,美国人和日本人达成了共识:它不是一个完全市场的东西。其实也是市场经济,但是它不完全,不彻底。完全的市场经济应该是直接融资占大头。所以日本<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90</FONT>年代曾经长期努力,日本教授都说要“改革”,要把日本的间接融资变为直接融资。</FONT></P>
<P ><FONT size=3>但是,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归根结底是老百姓给的你钱,老百姓把钱都投在股票市场上买股票,这就是直接融资,老百姓有钱都存到银行去,必然到最后就是间接融资为主。这个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国民性决定的。日本人有了钱,都存到银行去,就成了间接融资。现在我问:中国人有了钱,是存到银行去还是去买股票?绝对大多数还是存银行。——你想改,改得了吗?日本“改”了十年,结果越改越糟糕,银行体系等等都出现了危机。最初日本人说:这是由于我们的“泡沫”、房地产涨得太高。可是“泡沫”的破灭都过去十年了,总不能这“泡沫”一直留到现在吧?头三年、五年我们相信是泡沫影响的,可现在都十多年了。——后来它就一直咬牙切齿地想办法把银行这条路掐死,采取种种措施,——当然不是通过政府的法西斯强制,而是用经济的手腕,——逼着、引着老百姓,“胡萝卜加大棒”,把钱都弄到股市上去。弄到最后也没弄上去,结果经济老是在那里低迷着。日本也是内需不足,资金大量流出,就是不在本国投资。——而我们现在还死活迷信这个市场。</FONT></P>
<P ><FONT size=3>我在比较决策性的会上,比如中央个别部门开的会上一提这事,人家都一片嘘声,说:跟改革背道而驰。你老是想着办法把资金让政府调动起来;这应该让市场来解决。你这经济学怎么学的?他们可能还得给我上一课。总而言之一句话:改革怎么能这么干?结果造成这样一个结果:政府不敢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和调节资金,任其自由流动,任由银行的资金流不出去。但例如上海要造架大飞机,他又说“没有钱”。这些都是“浪费国家资金”的,可那边房地产商盖的房子都卖不出去,就不浪费了。——我有的时候气得没地方说话。这是你们这让我说,所以我在这儿讲一讲。——海南的烂尾楼投进去了几百个亿,有这几百个亿,多少架“运十”飞机都造出来了!有钱在这地方浪费,而且现在还这么干。——干点正经事,大学科研什么的,必定是“浪费钱的”。——这种思想,不归结到市场迷信,归结到什么?他就一句话:这不能由政府干,得由市场、由企业干嘛!——据我所知,美国的大学也不全靠企业啊!美国的大学有两类,一类公立大学,一类私立大学,公立大学的资金<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60%</FONT>是政府的,就是私立大学<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40%</FONT>也是政府出的。我一个朋友的儿子现在美国的一个有名的大学,他儿子告诉他:他们学校有自己的原子能反应堆,也就是说能自己造原子弹啦,以他们的水平设计原子弹是绝对不成问题的。人家大学有这个设备,中国理工科的大学教授哪能跟人家比呀!见过原子能反应堆没有啊?做得出成果来么?说“科教兴国”,没有硬件上得去吗?可一说添置设备,就是一句话:没有钱!他给外资让税、让利都有钱了。你多收点不就完了吗?把<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1%</FONT>变成<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2%</FONT>,能多收多少?财政部早就都算出来了,一年怎么也得多收几百亿吧。</FONT></P>
<P ><FONT size=3>一说干正经事就“没有钱”。那都是“政府干预”,那是“政府破坏经济”。结果最后任凭着银行的多余资金到处乱流,使得本来会对我们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好影响的资金变成了祸害。他给房地产企业发贷款,给你们发按揭。当然很多按揭买房的人都会恨我:“就你这一句话,把我的贷款给掐死了”。所以这话我不太敢公开讲。不过我好好地跟你们说:掐死了有好处,掐死了房价就不再往上涨了。等你真有实力的时候,买比较便宜的房子,何必要借钱买特别贵的房子呢?当然从你个人来说,你起不了作用;但是从整个经济的运行面来说,这个话是对的。我正儿八经地买点便宜的,借的钱也都能还得起,这多好,何必干这个事呢?</FONT></P>
<P ><FONT size=3>最后,概括一下:宏观经济上的“两难”是不是两难?回答是:也是两难也不是两难。如果你坚守市场化迷信,不能搞政府的调节资金等等这一套,那一定是两难,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这个两难,——温家宝不反膨胀、不反过热也不行,反过热也不行。——如果你没有这个迷信,我相信没有这个两难。</FONT></P>
<P ><FONT size=3>当然我们得讲具体操作。坚决地把过热的房地产打下来,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一般的宏观调控、让过热消失,更重要的是扭转整个国民经济中资金的流向。我们已经有十几年,不断让过剩的资金流向房地产,造成过度的建设,——人家一到北京、上海,发现比第一世界还第一世界;导致<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WTO</FONT>谈判的时候,我们老说我们是第三世界,谈判代表说我看你们北京比美国一点儿都不差,怎么能是第三世界。我说你没到西部地区,去看看中国那些农民,那在第三世界里面也是上数的。——但是反过来说,何必搞成这一套呢?谁领你的情?又不是说资金多得没处花了。——我们就是要把资金从不正当的方向,引到正当的方向;从盖过剩的、没有用的房子,引到国家最需要的我列的那些项目上——从军工、研发,到大学设备,到最核心的产业。——需要资金的地方多了。真往这上面看,那资金真不够用。搞个十年、二十年,资金还都是不够用的。——问题就在于你要有政策正确引导。</FONT></P>
<P ><FONT size=3>如果明确了这一点,那么把房地产打下去,没什么。——房地产价格可能会掉下去,房地产这个行业本身可能有一个时期不太繁荣,但是它也不会永远不繁荣的。——你搞高科技产业,人民收入肯定就会扎扎实实地上升,上来之后还是要买房、盖房的,只不过我们把它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了。——这是第一。第二,不能再像<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992</FONT>、<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93</FONT>年和<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2003</FONT>年这两次那样,老是靠房地产来拉动中国经济,——这种拉动肯定是一种泡沫的拉动,就跟疟疾似的,要么就过热,要么就过冷。——应该现在把方案作好,包括具体的:资金怎么流向,制度、政策等等,准备着;一旦房地产泡沫下来了,可能会导致整个经济下滑,钢铁业之类都会下来,整个经济会不会又像<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96</FONT>到<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99</FONT>年那样衰退,这就看方案是否做得好、调度是否做得好。做得好,衰退就不会出现。房地产下来,正好腾出大量资金,需要干的事业多了!——只不过具体落实到人,给大学搞研发的,就都有钱赚了;给大学造机器仪器的那些小厂,我们都可以盘活,发展出中国自己像样的产业。军工又重新成为我们的支柱产业。汽车、飞机这些行业也能发展。——其实就是少一点盖房子的人,多一点干这些事的人。我认为其实对工人来说,是别的活都找不着了,才去建筑工地干活的;我想他如果能在北大的研发机构,哪怕只是扫地,他也不会跑到工地去盖房子。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个方向扭转扭转呢?我主张就从现在开始。实行这个方案,房地产恰恰是大害,因为它总搞得过热,现在谁也不敢再扩张、再搞别的投资。所以恰恰要把房地产掐下去,然后把资金转到其他事业上来。而国家要做的,就是把资金流向安排好。当然国家要有适当的规划。——现在“计划”这词都快成一个“罪名”了,包括我都不敢讲,只能说“规划”。这就是市场化迷信带来的。</FONT></P>
<P ><FONT size=3>房地产业带来的市场化迷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房地产如果打下来之后,可能对中国的金融体系带来大量问题,就是中国的银行可能会出现大量的坏账。房子价格下跌,银行贷给你的一百万一下子变成八十万了,当然首先受损失的是银行,贷款买房的人也受损失。这个问题确实很严重,可能会对中国的金融造成很大的冲击。幸亏中国现在房地产方面的贷款额占的百分比还不是很大,其二,它能给中国的金融业造成多大损害,就看你的金融有多开放。为什么?我们琢磨了好久,就是这么一句话:如果我们关起门来,中国的资金、银行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那就没问题。说老实话,中国银行的坏账也不是一天累积起来的。国际上有标准:有<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0%</FONT>的坏账,这个银行就该破产。要按这个标准我们中国的几大银行全都该破产,都是<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30%</FONT>、<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40%</FONT>的坏账。为什么中国没有一家银行破产?很简单,银行破产,最主要的是银行的流动性出现了问题,你到银行提款,银行说没钱,因为都是坏帐,所以你存的钱我不能还给你了。——“坏账”的含义是:我把你存在我这里的钱借给了某家,这家不能还钱,所以你跟我提款我也还不起,——所以我就破产了。其实包括现在很现代的研究都发现:只要最后有一个提供资金的人,银行不会倒闭。比如工商银行坏账巨大,有一半的坏账;可有一半储户来提钱没有?如果有,只要人民银行把印刷机开起来,提多少钱印多少钱。对于老百姓来说,只要存折上有<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0</FONT>万块钱,到银行能把这<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10</FONT>万块钱提出来,就行了;他如果随时能提出来,那他也就不急于去提了,放在银行还有利息。——听说银行快不行了,蜂拥去提钱,这个事旧社会和现在的西方国家都有,但中国现在不会出现。</FONT></P>
<P ><FONT size=3>那么问题出在哪?——亚洲金融危机时银行倒闭为什么那么厉害?外汇。比方说中国,人民币兑美元自由兑换,你想要美元随时都可以给你,——这美元不是中国人民银行能够印出来的,咱中国也就<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6000</FONT>亿,相当于人民币还不到<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5</FONT>万亿。我们现在整个的银行存款,十几万亿,不到二十亿。如果你们大伙都要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因为信不过中国的银行,要拿美元存到外国去,那咱们的银行肯定完蛋,——哪有那么多美元给你换?这“亚洲金融危机”就来了。所以有人说,为什么不会出这事,因为中国到现在还都不是市场化的。真正的市场化,人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有标准,叫“资本帐户下可自由兑换”,只要我想到美国去投资,甭管什么投资,是买债券还是买股票,我想拿人民币换成美元,都可以换,这就是“可自由兑换”。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那些国家都是这样,早早地实行了“资本帐户下可自由兑换”;危机一出来,政府已经作了承诺了,没办法,只能一个劲儿提美元。提完之后泰元贬值之类,整个的全来了。毛病何在?早早地搞自由兑换。为什么要搞自由兑换?就是因为要说“我是自由开放的国家,我要搞完全市场化”。那时候我们国家搞决策的人,口号喊得很响:我们在几年内要做到“资本帐户下可自由兑换”。亚洲金融危机一冲击,朱镕基他们都说:“资本帐户下可自由兑换”这事先放一放吧,——但也没说不干。一“放”放到现在,<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8</FONT>年了。但是中国就有那么一批“市场化迷信”的分子,至今还说:我们反正还是要搞“资本帐户下可自由兑换”,这只是个时间而已,现在时机还不成熟,一旦成熟,我们就可以实现自由兑换。——所以我到你们这儿来宣传:可千万别听他们这种说法,这是市场化迷信。</FONT></P>
<P ><FONT size=3>但是他们还有另一手,就是<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WTO</FONT>协议。这就是市场化,外国的金融机构、银行自由来做人民币业务。这也是一个大漏洞。我们的监管能力还没达到很好的程度,不能把外国在中国的银行和他在本国的银行很清楚地分开。分不开,人家就可以在这边吸收你的存款,然后转到外国去。在这个情况下,我刚刚讲的这一套,什么美元兑换之类,还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如果中国没有外国银行的分支机构,中国人就没办法在外国银行里存款、取款;人们有钱就只能存到中国的银行里去,也不会因为提人民币存款发生金融危机。现在有了大量的外资银行,我们当然也都清楚:我们可以到外资银行去存款,也可以到外资银行提款。这时如果忽然来了一个消息,说中国银行的坏账很厉害,——这也是事实,人家外国银行的坏账都是百分之几,咱们是百分之几十,老实讲,我虽然爱国,到那时也顶不住啊!毕竟钱是自己的,我还是会把存在中国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的钱提出来,存到外资银行去。如果这种情况只有我一个人有,那没有问题;但问题是万一人们全都这么想,蜂拥把钱存到外国银行去,那岂不麻烦了?那时候就算中央银行不断印人民币也顶不住了,因为都流到外资银行去了。——这是非常危险的状况。而我们现在恰恰已经承诺人家可以在中国任意作人民币业务,就从今年,必须全部落实。这个情况如果任由其发展,发展到一定规模,遍地都是,你们想想会是什么后果?——我们在防止金融危机的处理上的最后一手,可能都要失效。</FONT></P>
<P ><FONT size=3>当年加入<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WTO</FONT>的时候,江泽民就问:金融风险在哪里?加入<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WTO</FONT>会不会加大风险?我写了一个东西,虽然没有渠道送到最高领导那里,但我可以送到我们院,我们院登出来以后很多地方都在转载,说:这个东西极其危险。这么要命的一个东西,就随随便便地答应了?我就说:参加<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WTO</FONT>谈判的那些人都干什么去了?就为了加入<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WTO</FONT>这个虚名,什么条件都随便答应,——这样的东西都可以答应?——所以申请加入<FONT face="Palatino Linotype">WTO</FONT>本来中央是当大事来抓的,但真正加入了的那几天反倒悄悄的、不那么宣传了,不像申奥成功是那么沸沸扬扬的。说明自己也知道毛病很大、问题很大,所以“不要散布乐观情绪”,——因为我们吃亏的条款实在是太多了。——还是那句老话:市场化迷信。你让外国银行在中国开分支结构,就是想完全市场化。我们当时就想“完全市场化”想到这个程度,把自己最软的软肋让给人家。</FONT></P>
<P ><FONT size=3>这些问题我们就不能简单地推到什么客观的原因上了,这是指导思想上、意识上确实有问题。我再总结一下,我想强调的就是这两点:第一点,产业结构。由于市场化迷信,中央政府基本上放弃了对资金的调度,结果导致银行放任自由,银行为了自保大量贷款,几次造成很不正常的过热,尤其是房地产。而且使我们陷入两难境地。其实应当打破这个市场化迷信,该引进一定规划的地方引进一定的指导性计划,并且有一定的经济措施甚至行政措施来保护它。还有一点,在金融上,也是由于迷信市场化,搞什么外国自由投资,外国银行自由进入,实际上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隐患。</FONT></P>
<P ><FONT size=3>我在这里提醒大家,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些隐患。当然今后还要想办法,怎样防止这些隐患成为“大害”。——我今天就讲到这里。</FONT></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 左大培 市场化 北京大 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 经济学 主办方

沙发
zh1973 发表于 2005-6-16 09:5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不赞成左先生的观点,但是我非常赞成中国有不同的声音能够得到演讲的机会,只有(比较)自由竞争的思想市场,学生和国人才能够在对比中少受一些骗。

使用道具

藤椅
l李昆华 发表于 2005-9-8 17:4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左老师就是比较敢说

使用道具

板凳
岁往 发表于 2005-9-8 18:1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跳梁小丑,沐猴而冠!

罪名莫须有。举出来的例子,都是政府越俎代庖,过分管制的恶果,拿来栽赃陷害无辜市场经济,无耻卑鄙达到极点!

虚情假意代表民众的利益,实际上是和权力机构勾搭成奸,暗中出卖多数人的权利给政府,让官僚继续代理行使多数人的权利,任意鱼肉百姓!

真正的权贵是权力机构滋养的官僚!

真正的权贵代言人就是左大培之流!

使用道具

报纸
明月 发表于 2005-9-8 19:1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同的学术声音是进步的表现!

使用道具

地板
knightjade 发表于 2005-9-8 20:4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市场”这只猫可没抓住老鼠(解决好中国的实际问题)。

世界上再好的理论、制度也要靠具体的人在具体的现实环境中实践,孤立的谈论某种理论、制度的好坏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任何脱离了中国实际情况的理论、观点都只是空中楼阁,只能想象,没法实现。要不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干什么,有教条就行了。“市场”和“西经”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却不值得迷信。

自助者天助之

使用道具

7
临崖吹风 发表于 2005-9-8 21:4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些人说:你们根本误解了市场经济;

另一些人说:是你们根本不懂计划经济;

我看两者兼有,现实中正在实施的可能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双方都要静下心来研究分析,最终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会殊途同归的。

只有管理不善的政府,没有胡作非为的国民。 国家资产的全民所有原则; 国家财政的全民分红原则; 国家领袖的纠错竞岗原则。

使用道具

8
sixiangzhe 发表于 2005-9-8 22: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岁往在2005-9-8 18:11:52的发言:

跳梁小丑,沐猴而冠!

罪名莫须有。举出来的例子,都是政府越俎代庖,过分管制的恶果,拿来栽赃陷害无辜市场经济,无耻卑鄙达到极点!

虚情假意代表民众的利益,实际上是和权力机构勾搭成奸,暗中出卖多数人的权利给政府,让官僚继续代理行使多数人的权利,任意鱼肉百姓!

真正的权贵是权力机构滋养的官僚!

真正的权贵代言人就是左大培之流!

这样只会骂人不做分析的帖子,建议斑竹删除.

使用道具

9
看见25就烦 发表于 2010-12-3 22:06: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今天再看此贴,大家有何感想?是破除市场化迷信的时候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