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iXiangZ
1635 0

[原创报告] 2013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专题调研总报告(节选)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大专生

7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360 点
帖子
31
精华
0
在线时间
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4-10
最后登录
2014-9-1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文章来源:思翔公社  http://www.sixiang.co/Research/ResearchReport

近年来,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在ZF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和勘察设计企业的协力推动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2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资料汇编》显示,2012年行业各项指标都较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企业总数达1.8万余家,从业人员超过212万,营业收入突破1.6万亿元,人均营收达76万元,均创历史新高,行业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具体方略和任务。十八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为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方式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这种转变的实现,将是勘察设计行业的一场深刻变革,特别要依托于作为行业主体的勘察设计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而企业的转型发展,既需要自身的内在动力,也需要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作为外部条件加以保障。

目前,勘察设计市场在ZF行政主管部门多年的建设及治理下,已经形成较好的市场机制和制度,对勘察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行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并未完全理顺,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勘察设计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勘察设计收费、注册执业资格证书管理、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等方面的问题,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开展了2013年勘察设计行业专题调研,以求全面了解状况、分析产生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调研活动于20134月至10月面向全行业组织实施,采取由同业协会配合的问卷调研和组成调研组赴各地召开企业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调研问卷共回收820份,地方同业协会的反馈面为93.5%,部门同业协会为73.9%;调研组前往重庆、天津、山东、湖南、吉林、辽宁、上海等7个省市,共召开了8场调研座谈会,76家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资质等级、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勘察设计企业和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四级的6个勘察设计行政管理部门参加了调研座谈会。本报告主要以调研反馈的情况为基础(本次调研的具体实施情况及调研问卷的相关统计数据详见附录),在对有关问题汇总整理、深入分析、探求对策的基础上形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11年一贯制,已与社会物价上涨、企业经营成本的逐年增长不相适应;勘察设计收费大幅低于收费标准,优质不优价现象普遍存在,收益遭遇“天花板”效应;企业为应对市场低价、获得更高产值而普遍超负荷工作;勘察设计费拖欠量大面广。

随着社会物价的上涨,勘察设计企业经营成本逐年较大幅度增长,2002年颁布实施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11年未修订,两者已出现愈来愈严重的不相适应状态。即便如此,勘察设计收费仍大幅度低于收费标准,且优质设计不能获得优价。调研数据显示,全国大部分地区设计收费约为收费标准的50%-60%;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平均收费约为收费标准的60-80%;经济欠发达地区约为收费标准的20-40%。面对低收费的状况,绝大多数企业采取超负荷工作方式,设计人员自嘲为“电脑前的民工”,加班加点赶工作量已成常态,健康状况堪忧。例如中南某大院一位副职领导,也是该院的一线工作主力,从业20年已完成30年的工作量,平均每年完成1.5年的工作量;某设计院一线人员的年度体检报告因“身体疲劳”状态报警的占60%以上。企业因长期处于低收费、超负荷工作的状态,而无暇顾及设计质量和科技创新,以“质量”换“数量”的现象有所抬头。勘察设计费拖欠现象严重,量大面广,有的已成呆账死账。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拖欠设计费占企业经营收入15%以上的企业达52%;近3年累计拖欠设计费占企业累计收入10%以上的占68%,累计拖欠20%以上的占30%。从总体上看,当前设计服务提供的产品缺乏足够的优化和精细化,与国际通行的设计深度相比较为粗浅。

2. 注册人员出卖、挂靠、出借注册执业资格证书造成“人证分离”现象较为普遍;企业为保资质和稳队伍花重金留人甚至买证,大幅度加大了运营成本;卖证人员利益与责任脱节。

调研数据显示,挂靠和卖证高居“人证分离”原因的前两位,分别为77.6%64.9%;发放注册执业津贴成为企业保资质和稳定队伍的常态,有82.6%的企业采取此项措施。有的企业仅津贴一项每年支出约为200多万元;“卖证”价格因专业而异,平均为12/年,注册电气工程师证书最高,每年超过30万。

3. 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登记备案手续繁杂苛刻、招标中存在排斥潜在投标人行为,使一些企业不得不放弃承揽项目。

为了完成登记备案,企业需要拿出“攻坚克难”的劲头,无奈地付出相当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的备案手续长期占用企业、人员资料原件而使企业的正常经营受到影响。调研数据显示,近5年发生过因一些地方的地方保护措施极为苛刻而放弃到当地承揽项目情况的企业占58%;发生过因一些专业管理部门设置行业壁垒而放弃承揽工程项目的情况的企业占65%。

(二)原因分析

1. 设计收费低、工作超负荷,导致以“质量”换“数量”、靠“产值”图“发展”,从业人员以牺牲工作质量和身体健康为代价保持的一定增长,掩盖了《收费管理规定》11年一贯制的负面影响多年来,受益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信息化建设及新技术的应用,企业开展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业务以及资本运作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内部组织结构,改善经营管理,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才使得行业的总体效益获得了较快增长,但是企业经营成本的增长幅度远高于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张幅度,仅就企业人力成本而言,2002年以来平均增长5-10倍。为了抵消收费低、经营成本高的影响,也为了顺应业主压缩工期的要求,企业在“三面夹击”下不得不加班加点地超负荷工作,以“多”和“快”求得生存空间的扩展。据全国施工图审查统计,一次审查合格率2010年为44.8%、2011年为44.7%、2012年为44.9%,从中可见对当前设计质量水平的影响。

2. 企业数量大增速快,呈过度竞争态势,处于弱势的勘察设计方维护正当权益普遍感到“无奈”。整体而言,企业数量偏多,且增速较大幅度超过GDP 7%8%的增速,2011年和2012年的企业数量增速分别为13%11%,“买方市场”特征明显。一些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拼价格的竞争行为大行其道;实施收费规定的监管措施不到位,突破价格底线的市场主体无违规之惧。在买方市场中,勘察设计方和业主成为地位不平等的市场主体,勘察设计话语权被严重削弱,面对压价、随意压缩工期、随意更改设计、拖欠设计费等,处于弱势的勘察设计企业普遍有“无奈”的心态。在维护正当的收费权时,选择温和的“协商催收”是大多数企业的做法;在担忧得罪业主唯恐失去市场的心态下,“诉诸法律、申请仲裁”是企业最不愿意采取的措施。

3. 服务理念和创新意识还有待加强。勘察设计企业对在生产性服务业上的定位虽已清晰,但为经济社会、为业主提供高水平、高质量技术服务的理念还仍未完全到位,在优化设计、精细设计等方面创新的自觉性还有待加强,致使设计产品潜在的附加增值效益未能得到发掘与展现。

4. 社会上对勘察设计工作成果缺乏全面、正确的认知。由于行业宣传不够,社会上对勘察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引领和灵魂地位缺乏认识,对勘察设计成果创造的社会价值缺乏应有的理解。优质优价和新技术应用等的收费虽有要求但无具体规定,现行《收费管理规定》的定义比较笼统,如何收费无章可循。近几年国家要求在工程项目上贯彻节能减排、绿色建筑以及采用BIM技术等,均很难增加新的收费,难以体现优质优价的鼓励措施。

5. 按照注册执业人员与企业资质挂钩的要求,注册执业人员数量存在较大的缺口,特别是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和注册电气工程师的数量缺口更大。工程设计行业甲级资质的最低条件要求,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和注册电气工程师的比例为1.5:1.5:2:1。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这四个专业注册师全国拥有数量比例2011年为1.5:2.1:0.9:0.7,2012年为1.5:2:1:0.8。供需不足是造成注册执业人员出卖“资格证书”第一位的原因;82%的企业认为“勘察设计行业有些专业的注册执业人员极度缺乏”。

企业为保资质,成本再高也要养人、留人,甚至买证。

“人证分离”使利益与责任完全脱节。出卖注册执业资格证书有每年十几万甚至三十万的收益;卖证等违规行为被查出的概率很小,违规成本极低。近半数的企业认为“对个人而言有利可图,即使查处了损失也不大”是造成注册执业人员出卖“资格证书”的原因之一。

6.管理手段陈旧或为地方、部门利益在保证勘察设计项目质量的旗号下,实施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地方行政主管部门负有质量监管的责任,对外地、外行业企业是否有实力在当地负责项目的实施设置种种条条框框,如要求在当地设立常设分支机构、人员固定等,给外地企业带来很沉重的负担。在招投标中,设置要求同类业绩、综合资质外加专业资质等条件构筑“堤坝”,排除外地、外行业企业参与竞标,对投标资格条件、评分规则等投标细则,加入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的条款,以实现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调研数据显示,超过8成的企业认为“保护地方勘察设计单位”是地方ZF搞地方保护的首要目的;“肥水不流外人田,保护本行业勘察设计单位”的因素排名行业行政管理部门设置行业壁垒目的的首位。

7.税收利益的驱动也是地方保护又一原因。现行税收制度框架下的经济利益因素对地方保护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项目留给本地企业做,GDP和税收等都留住了”这一原因在调研中列地方保护原因的第二位,有超过6成的企业持此观点。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发挥好勘察设计在国家工程建设中贯彻实施节能减排战略的先导和灵魂作用,对保证勘察设计的水平和质量,对勘察设计行业科技进步的投入,对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及业务素质的提高,对工程项目质量安全责任的落实,对全国统一开放市场的建立,都有很大的制约和影响,也对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计行业 Research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Researc 十八届三中全会 工程 行业

思翔公社 www.sixiang.c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