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englinn
14605 22

[学科前沿] 如何解决中国粮食问题?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硕士生

7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641066 个
通用积分
4.0017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389 点
帖子
93
精华
1
在线时间
1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8
最后登录
2023-5-8

本人认为中国人口众多,粮食问题非同小可,应主要靠国内生产解决。

但是有许多人也认为国内粮食生长成本太高,应大量进口国外粮食。

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对粮食问题的看法。

[此贴子已经被dreamdiy于2005-9-20 10:19:25编辑过]

单选投票, 共有 17 人参与投票

距结束还有: 3204 天23 小时2 分钟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关键词:中国粮食 非同小可 中国人口 进口国 中国人 解决 粮食
轰炸东京!!!
沙发
落叶2004 发表于 2005-9-13 08:3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对粮食生产能力的保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但粮食生产的效益比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粮食的生产经营不可避免地要溶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人多地少的现实矛盾中,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会因机会成本的不断增加而降低,劳动、资本的投入就会相应减少,农民在家庭经营决策中,就会把精壮劳动力输出到比较效益更高的二三产业,而把农业生产留给不能外出的老弱病残,无疑也带来了农村的阶段性衰落。在许多经济欠发达的传统农业地区,除农忙季节外,农村中很难看到青壮年劳动力。

解决粮食安全的问题主要依靠国内生产是必然的,这是由粮食消费大国的现状所决定的,过多的依赖进口,必然会大幅度引起世界粮食市场的动荡,价格的波动也会引起国内对粮食安全的恐慌。

现在的问题是,政府在解决粮食生产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上如何作为?保障粮食安全与增加种粮农民收入确实是一对现实的矛盾。现在国家已经结束了几十年的对农民粮食政策性的剥夺,再想回过头来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出牌,继续吃农民的低价粮,已经不可能了。因此,国家就应该给予种粮农民以补偿,这种补偿必须是机会成本与粮食市场价值的差额,机会成本的计算应以不低于城镇低保水平为准。补贴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实物性的,如目前的粮食补贴、良种补贴以及应该实行的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补贴、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性的,如信息支持、技术推广、教育培训等;还有就是政策性的,如对纯种粮户的养老、子女入学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等。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np84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藤椅
RAULKGB 发表于 2005-9-13 09:3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落叶2004在2005-9-13 8:37:00的发言:

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对粮食生产能力的保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但粮食生产的效益比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粮食的生产经营不可避免地要溶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人多地少的现实矛盾中,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会因机会成本的不断增加而降低,劳动、资本的投入就会相应减少,农民在家庭经营决策中,就会把精壮劳动力输出到比较效益更高的二三产业,而把农业生产留给不能外出的老弱病残,无疑也带来了农村的阶段性衰落。在许多经济欠发达的传统农业地区,除农忙季节外,农村中很难看到青壮年劳动力。

解决粮食安全的问题主要依靠国内生产是必然的,这是由粮食消费大国的现状所决定的,过多的依赖进口,必然会大幅度引起世界粮食市场的动荡,价格的波动也会引起国内对粮食安全的恐慌。

现在的问题是,政府在解决粮食生产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上如何作为?保障粮食安全与增加种粮农民收入确实是一对现实的矛盾。现在国家已经结束了几十年的对农民粮食政策性的剥夺,再想回过头来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出牌,继续吃农民的低价粮,已经不可能了。因此,国家就应该给予种粮农民以补偿,这种补偿必须是机会成本与粮食市场价值的差额,机会成本的计算应以不低于城镇低保水平为准。补贴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实物性的,如目前的粮食补贴、良种补贴以及应该实行的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补贴、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性的,如信息支持、技术推广、教育培训等;还有就是政策性的,如对纯种粮户的养老、子女入学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等。

你好,你的话很有道理,我现在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问题是一些量如何确定的问题,如“机会成本与粮食市场价值的差额”,机会成本的确定就很困难(偶一直困惑呀,呵呵),粮食的真实市场价值的确定也很困难!再就是你所说的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现实的矛盾”,偶不敢苟同,我认为这是没有定论的东西哦

楼主的思维很开阔,值得学习呀,盼望交流!

使用道具

板凳
落叶2004 发表于 2005-9-13 11:5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关于机会成本,我是这么看的:

由于我们特殊的国情,粮食永远都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来体现其公平价值。但是市场机制会使生产者权衡取舍,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农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驾驭市场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一方面,劳动力会选择效益较高的行业就业,这就是目前比较热点的农民工问题。其实,市场经济本身就鼓励农民从低效益的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这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结果。目前的问题是城市的就业机会、就业环境及承载能力问题。另一方面,农业从生产供给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农业内部结构也会随着市场的波动围绕利益最大化调整,留在土地上的农民也会在满足自给的基础上选择效益较高的产品组织生产,从宏观上,就存在粮食供给的阶段性、品种性以及突发性的供求失衡。

基于以上分析,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也就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具备从事非农产业能力的劳动力种植粮食的机会成本,一个是种植非粮食品种的机会成本。两种机会成本,均会导致粮食生产的数量和效率降低。机会成本的数额确定确实是个大难题,但原则很明确,应围绕社会公平度、农民满意度、结合城乡统筹的进程来确定,一步到位也是不现实的。比如,目前的粮食补贴政策等,尽管与机会成本的差距很大,但农民的满意度、社会公平感有了明显增加,其意义就在于增加农民对政治、经济政策的认同感。

至于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现实矛盾”,确实是明显存在的,粮食安全要求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劳动、资本投入加大,但农民增收的愿望则使具有精细生产能力的劳动力转向了非农产业,比较效益使种植品种趋向非粮品种。政府在上面高喊确保多少面积的粮食不动摇,但农民只会按照价值规律去实现相对的利益最大化。这样解释,不知是否满意,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3 12:03:09编辑过]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np84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报纸
RAULKGB 发表于 2005-9-13 22:0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落叶2004在2005-9-13 11:53:02的发言:

关于机会成本,我是这么看的:

由于我们特殊的国情,粮食永远都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来体现其公平价值。但是市场机制会使生产者权衡取舍,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农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驾驭市场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一方面,劳动力会选择效益较高的行业就业,这就是目前比较热点的农民工问题。其实,市场经济本身就鼓励农民从低效益的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这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结果。目前的问题是城市的就业机会、就业环境及承载能力问题。另一方面,农业从生产供给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农业内部结构也会随着市场的波动围绕利益最大化调整,留在土地上的农民也会在满足自给的基础上选择效益较高的产品组织生产,从宏观上,就存在粮食供给的阶段性、品种性以及突发性的供求失衡。

基于以上分析,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也就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具备从事非农产业能力的劳动力种植粮食的机会成本,一个是种植非粮食品种的机会成本。两种机会成本,均会导致粮食生产的数量和效率降低。机会成本的数额确定确实是个大难题,但原则很明确,应围绕社会公平度、农民满意度、结合城乡统筹的进程来确定,一步到位也是不现实的。比如,目前的粮食补贴政策等,尽管与机会成本的差距很大,但农民的满意度、社会公平感有了明显增加,其意义就在于增加农民对政治、经济政策的认同感。

至于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现实矛盾”,确实是明显存在的,粮食安全要求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劳动、资本投入加大,但农民增收的愿望则使具有精细生产能力的劳动力转向了非农产业,比较效益使种植品种趋向非粮品种。政府在上面高喊确保多少面积的粮食不动摇,但农民只会按照价值规律去实现相对的利益最大化。这样解释,不知是否满意,呵呵。

楼主辛苦了,首先我赞同粮食永远都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来体现其公平价值,种粮农民很难获得当前社会的平均利润,故而出现行业的转换,于是出现了所谓的农民工的问题,但是楼主要知道掌握社会资源的一群人,他们获得的是超额利润,为了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自然会阻止农民工分享资源,所以农民工就业有着巨大的障碍,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不可能真正就业,最多也只是超额利润的所有者将其部分利润的一小部分让度而已!尽管我们当提倡“和谐社会”,呵呵,和谐社会是违背经济学的假设之一的。粮食要实现其真正价值还在于种粮农民本身他们没有真正成为利益的主体,因为买者是国家(只有1个),而卖者确是9亿农民,显然,在市场上,农民处于弱势!当然,农民组织起来也不大可能,那么国家就会用强大的国家机器以“粮食安全”为由,压榨生产者了!

楼主的关于机会成本的说法,偶觉得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成本,那就是制度成本,因为农民不从事粮食生产,他将面临强大的行政压力(当然,一般认为应该表现为经济压力),这样其成本将是难以估量的,而城市居民则没有次压力,也就是,农民生来要承担粮食的安全供给!这是掌握资源的拥有者设下的!!!农民苦也就表现与此了,呵呵!

至于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楼主说的意思是种粮没有比较效益,我认为应该这样理解;一是大多数粮食品种的确没有比较效益,但不是全部。二是种粮不挣钱不是效益问题,更多的是规模问题,人多、地少,自然没有效益,三是取决于政府对社会的总体衡量,如果我们的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永远是头等大事),那么农民完全因为承担了国家粮食安全任务而因该获得更多的社会剩余,但是可能吗?因为有政府的强大压力,政府一方面要保证有吃的,也要保证吃得起呀!

至于粮食的补贴问题,我认为更多的是政治意义,实际上补贴很少,中部主产区的补贴:早稻3分/斤,中稻4分/斤,而同期,农药、种子,化肥等上涨30-80%不等!

宗上,我认为一是粮食安全应该是政府的责任,不是农民的责任,政府理应买单。二是粮食安全的成本节节攀升,主要是由于市场的逐步开放和构建和谐社会依法治国的压力。未完........

使用道具

地板
落叶2004 发表于 2005-9-14 22:1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那么国家就会用强大的国家机器以“粮食安全”为由,压榨生产者了!

偶觉得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成本,那就是制度成本,因为农民不从事粮食生产,他将面临强大的行政压力(当然,一般认为应该表现为经济压力),这样其成本将是难以估量的,而城市居民则没有次压力,也就是,农民生来要承担粮食的安全供给!这是掌握资源的拥有者设下的!!!

首先更正一下,我不是楼主。

关于“粮食安全=政府责任”的问题,我想再说几句。我基本赞同这种观点。但重要的不是谁的责任的问题。(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5 9:30:25编辑过]

使用道具

7
落叶2004 发表于 2005-9-15 09:3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续)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问题,也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责任来维护和保证这个安全。政府作为社会活动的管理、组织着、国家政权的运作者,作为粮食安全责任“法人”也是顺理成章的。

政府通过政治、经济、法律手段调控粮食生产和供应也是份内的事情,在公平与效率的选择中权衡取舍。我不赞同这个观点“农民生来要承担粮食的安全供给!这是掌握资源的拥有者设下的”,尽管事实上可能这是现实存在的具体现象。现在研究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两者要双赢的问题,应该主要从粮食生产能力的保护、农民利益的保护两个角度出发,从而派生出的问题就是,现代生产要素的注入以提高生产能力,国家扶持政策的制订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从市场引导和政策补贴两个角度鼓励农民种粮、确保农民种粮有应得的效益。

至于粮食的市场价格问题,是影响供给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全球粮食价格与工业品相比,也一样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是粮食自身的属性所决定的。粮食不可或缺,也不能成为稀缺资源,不是稀缺资源,价格就不能产生完全的市场竞争效应,其价格弹性就不会太大,也不能太大。因此,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从价格角度行不通。就象楼主的第二个观点,应该通过市场调节从国际上购买粮食,这个观点从市场价格与生产成本的角度是可行的,但在实践中是不可行的,如果粮食的国际依赖度在5%左右,也许不会产生什么大的问题,超过10%,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供求问题,就会衍生更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最终的路子还是必须走“以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以城市化、工业化的水平提高来减少农民的数量,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以政策性的扶持、补贴平衡城乡收入差距,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的路子。

个人观点,不一定准确。供批评指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5 9:36:37编辑过]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np84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8
RAULKGB 发表于 2005-9-15 11:0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赞同你的关于粮食安全靠自己的观点,但是具体进口多少适宜,只有一些观点,缺乏实证的研究,而一味的在5%与10%这两个数字之间去衡量也缺乏科学性(我只是见到说法,从没有见过谁论证过!其实,偶也一直想论证一下,只是苦于知识欠缺,呵呵)

既然你也同意粮食价格与工业品有差距,并且认为粮食的安全保障非常重要,那么,这种情况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怎么解释,是否可以认为里面有行政的力量的推动呢?

走“高农业生产的规模,以政策性的扶持、补贴平衡城乡收入差距,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的路子”的确很诱人!关键是在现行的条件下农业生产规模有多大提高的空间?怎样补贴,补贴多少才能平衡城乡差距?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本身出发点应该是政府为了粮食安全,而非农民增收(就象你说的那样“一对现实的矛盾”)

我认为解决粮食的安全供给一是要强制保护耕地(行政),尤其是坚决制止地方政府的经济寻租。如可以出台耕地审计制度!二是运用市场的办法,坚决保护粮农利益,坚决制止对农民的乱收费(取消税费后,地方上又有名目繁多的杂费!)三是加大财政支农的投入,2004年财政支农是2424亿,占支出的18%,但是扣除大江大河治理、粮棉流通补贴,税费补贴,退耕还林等只有不到1000亿,试问:这些投入完全是财政支农资金吗?四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这方面舍得投入,让真正有素质有知识的人进入基层。五是加强粮食生产环境的培育,如修路、水利、电力,机械等

暂时想到这些,盼切戳^_^

使用道具

9
落叶2004 发表于 2005-9-15 20:0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高兴能就这个问题与您讨论,大家相互启发,很有收获。

关于5%、10%的数字,虽然缺乏实证的研究,但感觉上,相对我国庞大的粮食消费量来说,10%的粮食足以掀起世界粮食市场的巨大波浪。试想想,象我们这个一个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粮食受制于人,国际政治、经济上的被动是可想而知的。其实具体进口多少是个合理数字,感觉研究的价值不大,受太多相关因素的制约,研究的可行性也不强。这是第一个问题。

工农业产品的价值不具备等价可比性,是一个双面问题。第一个层面是从农产品自身的价值和价格形成角度来看。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含量决定的,从这个层面讲,农产品的价值含量也许在某中程度上可以等同于工业品的价值。但从市场供求关系来讲,工业产品的丰裕程度与农产品相比,价格弹性要大的多。而目前商品的价值似乎更侧重于其知识、技术资本的含量。尤其在传统农业程度还比较高的今天,粮食生产还属于低值生产。第二个层面就是安全供给问题。贫富差距可能体现在奢侈工业品的消耗和服务上,对粮食的消费仍然是等同的,尽管价格的承受能力不能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前提,但维持低收入人群粮食消费的价格承受能力是政府必须做的。因此说,解决农民增收靠粮食价格的提高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行的。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农业生产规模提升的空间有多大,也不是一个可以一口说出来的数字。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是绝对规模的扩大,就是与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农村人口的减少,增加农民人均占有的耕地规模,这是绝对规模。这个规模的扩大现在看来不是很乐观,短期内甚至不可能。这是因为国内城市的容量不大,接纳能力不足,农民进城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多,同时,作为主要接纳农村人口转移的小城镇建设又缺乏相应的工业支持,另外,耕地流失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另一个角度就是相对规模的扩大,这个相对规模的扩大就是土地的有组织的合作、协作,企业、合作组织、协会通过流转或使用劝入股、或同标准生产等多种方式形成规模效益。这个是目前规模生产的主要方式,也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形式。但我们应该注意到,在经济相对发达,劳动力转移程度比较高的地区,这类规模化生产方式发展的比较好,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一家一户的传统生产仍在勤劳地继续。

第四、关于补贴的数额应该有多大?怎样补贴,前面已经谈到。目前没改变观点。

关于你提到的五点措施,我理解的还是:加大政策投入力度,理顺投入渠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解决农民负担问题,保护农民利益。

至于第二点提到的用市场的办法,不知道你有什么进一步的解释。我想农民已经感受到了在大市场面前的迷茫,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加强信息等社会化服务,把农民扶上马、送一程,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使用道具

10
RAULKGB 发表于 2005-9-16 11: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欣赏你的功底,觉得你的思维很有逻辑性,要向你学习哦!不过,我们讨论的问题似乎大了些,只能代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很想和你就具体问题,具体方法进行探讨。如就你开始说的涉及粮食成本的一些问题,我就一直思索与此,说实在的,也没有好的办法量化此问题。

我生在农村,也经常去农村调查,见到的问题很多,很想结合自己所学做点什么,呵呵!我目前是一名在读博士生,从事粮食安全方面的学习与研究,盼望和你多交流! kgb18727@sohu.com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0 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