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fenglinn
14576 22

[学科前沿] 如何解决中国粮食问题? [推广有奖]

落叶2004 发表于 2005-9-16 11:35: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AULKGB在2005-9-16 11:09:39的发言:

我目前是一名在读博士生

羡慕中......

愿意向您学习!

使用道具

threeihagi 发表于 2005-9-18 11:31: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但我们应该注意到,在经济相对发达,劳动力转移程度比较高的地区,这类规模化生产方式发展的比较好,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一家一户的传统生产仍在勤劳地继续。

我对粮食问题研究的很少,但这里很想知道您得出这一结论的实证数据,而且想请问一下:您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规模化的生产方式有某种联系吗?如果有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THANKYS VERY MUC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8 11:33:48编辑过]

使用道具

落叶2004 发表于 2005-9-18 15:10: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一结论的实证数据是不难找到的。我们好象有一组数据,主要是谈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的数字,我记不清楚了。但是在山东的潍坊以东地区、在江浙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带动的相对规模化生产占当地农业生产的比重正在逐年增加。类似的数据,也可以借鉴中国统计年鉴上面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数字以及分地区的情况,就很明显的看出这些数字之间的关系。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很显然与规模化的生产密切相关。当然,劳动力的转移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也是密切相关的。我想应该从经济发展的水平、农业产业化的水平、农业产业内部分工的程度等不同的角度看劳动力转移。

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户均土地规模较小,农民合作化程度低,表现为青壮年劳动力常年或季节性外出打工。留在土地上的多是“老弱病残”以及放学后的孩子。而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地区,农村劳动力则主要转移到当地的乡镇企业或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中。

从农业产业化的水平及农业产业内部分工的角度。也就是说农业的经营型成分的大小,与传统的自给型生产是有根本区别的。这一点与通常所说的产业化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点。围绕农业的生产经营,劳动力在产业内部的分工和转移。

不能单纯看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数量,围绕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销进行的内部分工也是一个不错的劳动力转移途径。有很多例证,如山东的寿光,围绕蔬菜产业,劳动力的内部分工就非常明显,许多专业的蔬菜经纪人就是很成功的例子。

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个综合性的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在外部。

使用道具

RAULKGB 发表于 2005-9-19 18:49: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请问,你研究领域有哪些?对实证的研究有什么看法,能否看到你的研究成果?

使用道具

落叶2004 发表于 2005-9-19 20:02: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AULKGB在2005-9-19 18:49:36的发言:

请问,你研究领域有哪些?对实证的研究有什么看法,能否看到你的研究成果?

研究谈不上。成果更不能提及。我最关注的是农产品流通问题。

关于对实证研究的看法,引用国际著名经济学家D.盖尔.约翰逊的研究导向:“理论研究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理论研究以现实经验为出发点”。

由于我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农村经济工作,在对政策的理解、把握以及制订具体实施措施的过程中,见证了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农业、农村经济许多片段、现象、波折与问题。很希望能对当前三农问题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从理论上找到存在问题的根源,梳理出某些具体环节、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

希望从大家的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启发。

使用道具

RAULKGB 发表于 2005-9-19 21:12: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恩,的确是这样的,我向来认为研究三农的人必须真正熟悉农村,在空调房里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您说的“很希望能对当前三农问题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从理论上找到存在问题的根源,梳理出某些具体环节、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一定道理,这也何尝不是农经学者想要找到的,但是现实中是有困难的,关键是我们的研究是基于一定假设的,如完全市场、信息对称,法制(最重要)等!但是研究的环境确是我们不能把握和左右的,试想如果你研究的假设条件是没有固定的,且不随你的意志而转移,你怎么研究呢?我经常参加一些会议,我发现他们中很多人没有在农村生活过,还很难以将想像中的农民苦与事实上的结合起来!

当然,我深信,我们的政府是重视三农的,只是的确太复杂,就象你说的那样,我们只能“梳理出某些具体环节、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总之,我认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与我国法制及文明建设的脉搏相通的!

使用道具

落叶2004 发表于 2005-9-20 10:17: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AULKGB在2005-9-19 21:12:43的发言:

我经常参加一些会议,我发现他们中很多人没有在农村生活过,还很难以将想像中的农民苦与事实上的结合起来!

是的,现阶段研究三农问题、从事三农工作,必须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这也是新一届政府对各级的要求,书记、总理等也都是这么做的。但有感情并不代表无理性地行动。

现在,三农问题是热点话题,各界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讨论,也有许多不负责任的言论。当然,有些研究是装修政策的,也有些是批评政策的,有些是“为民请命”型的,有些是解决问题型的。事实上,提出问题,不能正确分析问题的成因,找不出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许问题本身就不成立。既使是真的有问题,如果拿不出比现在的政策更好的解决办法,也许就应该闭嘴。

其实,我一直不认为目前三农本身存在什么大的问题,也不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三农问题的理想国是什么样子的呢?应该有个综合的认识和理解,对三农“问题”也要有个合理的诠释。我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三农内部是三农素质问题,表现在农民身上是适应市场经济能力低下的问题,农业方面是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不高的问题,在农村方面,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组织服务功能不到位、农村社会秩序不够稳定的问题。在外部,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解除制约三农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如何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经济繁荣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的问题。基于以上理解,我认为所谓的三农问题其实主要是三农以外的问题,至少是外部因素引起的,解决问题的根子也就在外部。

但是,我们不得不尊重历史和现状,尽管有些可能是不合理的。现在很明确的定论是,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的政府在解决效率和公平的问题上确实出现了重大偏差,这也就是建立“和谐社会”命题的重大历史前提,可以说,大政策的定位是很准确的。但同样,这也不意味着可以明确定位研究研究三农问题的小环境,D.盖尔.约翰逊先生在关于中国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文章中用了许多“不可思议”和“无法解释”来描述我们过去的一些经济政策和现象。事实上,至今,我们的一些政策也不得不为了避免一些社会问题而扭曲,这也让许多从经济理论角度研究三农的学者摸不着头脑。

作为三农理论研究者或者是三农工作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对三农的调查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肯定地说,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城乡统筹的道路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说,对三农的实证研究应该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也证明,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几千年的黄土文化有些是很难融合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0 10:26:30编辑过]

使用道具

dreamdiy 发表于 2005-9-20 10:23: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RAULKGB落叶2004 的精彩讨论,

给予两位各50金钱数的奖励,欢迎继续发起或参与本版中的新的讨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0 10:25:29编辑过]

离开论坛。在伪事件前提描述下,所谓的调查结果永远不会出来。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想必各当事人心里比谁都清楚。亲爱的黑手大人们,你们爱怎么表演怎么写怎么说就随你们吧。 但不知哪位在删我的帖子,被删除基数从90多到102-110-112-116,明天又会增加多少呢?

使用道具

RAULKGB 发表于 2005-9-20 14:56: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外部,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解除制约三农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如何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经济繁荣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的问题。基于以上理解,我认为所谓的三农问题其实主要是三农以外的问题,至少是外部因素引起的,解决问题的根子也就在外部。”

我不大同意您的观点:首先,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决定事物的本质在内部,只有内部才能左右事物发展方向,对三农问题而言,农民素质的提高,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核心,当然,并不是说抓住了这个核心,问题就解决了,但是,反过来,没有抓住则肯定是治标不治本的;其次,你说的“三农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很多,也很大,的确这些问题很棘手,带有明显的歧视,无益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但是反过来,如果城乡统筹了,户籍制度打破了,甚至基尼系数减小了,三农问题就能解决吗?肯定没那么容易!约翰逊先生之所以认为“不可思议”和“无法解释”可能的原因他是以一个经济人的理性角度,站在法制的立场来衡量问题的,也就是偏离了中国具体的实际!

农业并不是天生的弱质产业,在19世纪初,全世界90%人口从事农业,农业长期在人类的繁衍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之所以有人这样认为,还是你说的在公平与效率面前迷失了方向。农业资源约束才是弱质的根本原因,而制度压制则加速了农业的边缘化。现在有人提出“工业反哺农业”,我认为这又是脱离实际的“官调”,目的只不过是为“和谐社会”铺幌子罢了,他们把实际上很多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作为工业反哺农业的一个点,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那个时候的很多国家,他们没有这么大比例的人口,没有这么大的差距,而且基尼系数不论在城市与城市,农村与农村之间还是城市与农村之间都没有我国现在这样大,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产权清晰,体制分明!而再看看我们,除了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外,还有什么条件达到了呢?

使用道具

落叶2004 发表于 2005-9-22 20:55: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呵呵,出差刚回来,想一下再答复您。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9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