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xuguw
6781 43

探讨一个史学问题:六经皆史与经济部类   [推广有奖]

三世相思2013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8-1-11 10:59:22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已有 1 人评分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xuguw + 5 please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信用等级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xuguw 发表于 2018-1-11 11:14:52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1993110 发表于 2018-1-10 23:52
实斋“六经皆史”之论是建立在其道论基础上的,而实斋的道论和道器合一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道乃万物之所以然之“道”,是没有形名的。此道必借世间万物来显示,这是第一层面的道器合一;第二层的道乃圣王参照第一层“道”的形气化轨迹而制定合乎道之制度法规,也即周公之治道。其道器合一表现为道(圣王治道)出自于器(有形世象、人伦日用);第三层之道乃是载入典籍中的道,即孔子所述之道,而此道的根源乃是周公之道。因此,对实斋来说,我们认为的孔子六经之道其实并不是道,而是器。此层面的道器合一乃是周公之道与六经之合一。实斋之道论最后停留在第二层,这使其更接近朱子而不是阳明。其“六经皆史”之论乃是第三层之道向第二层之道的回归,即六经之道向周公之道的回归。而实斋“六经皆史”与阳明“五经皆史”相比较,只是形似而内核大相径庭。从大的范畴来看,实斋实际上仍属朱学一脉。实斋与阳明之不同,体现的也是礼制儒学和心性儒学之不同。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1993110 + 5 精彩帖子
giresse + 6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60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xuguw 发表于 2018-1-11 11:17:0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clm0600 发表于 2018-1-11 11:11
你哪里懂什么学术啊,你就是混饭吃而已。
请问clm0600是否混饭吃。

使用道具

xuguw 发表于 2018-1-11 11:19:28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钱学森64 发表于 2018-1-10 21:32
谢谢分享
与蕺山和梨洲相比,实斋则更加背离了阳明之旨。阳明的良知天理学说是更完整的宇宙学说。在阳明这里,先天之道与后天之道完全融合在了一起。这也就直接贯通了章氏所言的三个层次的道。而章学诚只关注后天的两个层面的道。王、章二人之道学就有了不同。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1993110 + 5 精彩帖子
giresse + 4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40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xuguw 发表于 2018-1-11 11:22:57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1993110 发表于 2018-1-10 23:52
首先,在天人合一上,两者是不同的。
实斋也强调天人合一,但这只是后天意义上的合一,即人在后天有形之世界中创制立法,“羲、农即以卦画为历象,所谓天人合于一也。”“有天地自然之象,有人心营构之象,……盖圣人于天人之际,以谓甚可畏也。《易》以天道而切人事,《春秋》以人事而协天道。”这里所说的天或天道皆是后天之象,也即人伦日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只要合于人伦日用,就是天人合一了。


虽然实斋也说“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但这里的天也是有形之天。


阳明之天人合一则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都为一。“性一而已:自其形体也谓之天,主宰也谓之帝,流行也谓之命,赋于人也谓之性,主于身也谓之心。”“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理一而已。以其理之凝聚而言则谓之性,以其凝聚之主宰而言则谓之心,以其主宰之发动而言则谓之意,以其发动之明觉而言则谓之知,以其明觉之感而言则谓之物。……天下无性外之理,无性外之物”。


在阳明这里,良知天理也即性或道,为宇宙之本源。天、帝、命、精、气、神、心、意、知、物等皆是良知天理或性的不同变形。良知(或性、道)乃未发之中,而气则为良知(或性)已发之态。但性气从来都是一体的,未发和已发是一个良知天理(或性、道)的不同阶段之状态而已,而这两个状态显现的都是一个存在。在未发之中,已蕴含万物之根苗,可说未发已发为一、万物乃一;已发之后,良知(或性)化生为天地万物,与万物为一,性气融为一体,亦可说未发已发为一。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1993110 + 5 精彩帖子
giresse + 4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40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http://weibo.com/u/1496263003?from=feed&loc=nickname&is_all=1
回家回历史回中国!

使用道具

xuguw 发表于 2018-1-11 11:27:13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三世相思2013 发表于 2018-1-11 10:59
其次,两者天人合一观之不同,导致知行合一之旨的不同。

与后天的天人合一相对应,实斋的知行合一也是后天的,他强调的是后天的学习和考察,通过后天努力来认知万事万物之道理。如此之人心在认知之前很像一块白版。阳明之心则截然不同。在阳明看来,既然良知天理分为未发已发两个阶段,那么知行合一也有两种:一种是良知天理未发之时,知行合一乃先天合一。如前所述,知就是理、道、性等是头脑性之存在,行就是气、物、身等躯干性之存在,而在先天良知天理中,它们是一体的;一种则是在天理已发之后的知行合一。已发后,人心乃天地之心。而人先天就具有天地万物之知识,不能知只是因为被后天形气所蔽塞了。所以,人要做的就是恢复其良知,并将其良知天理致于万事万物之中。“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此即是后天的知行合一。可见,即使是在后天的知行合一中,仍然以良知之先天存在为基础。而实斋之知行合一则完全限定在后天里,因为其没有触及根源上的天人合一之道或天。

所以,实斋之道论最后停留在第二层,这使其更接近朱子。余英时先生将朱子学问的这一倾向说成是智识主义。而在阳明眼中,出于闻见之知的智识很可能成为私智,成为良知智慧之阻碍。将气或事物绝对化,并把它看成道的最高源泉,反而会阻碍人之智慧的发展。阳明所尊之天理、天道反而更具有灵明和智慧特征。

如此就使我们更进一步认清了实斋思想之本质。当他以周公之道批判六经考证之学和僵化之道时,他就能够超越载籍教条、饾饤考证之学问,提出所谓的“神解精识”。这就给人以唯心、现代自由个体意识、甚至革命的印象,还有超出教条的智识主义之倾向。而当他认为周公之道乃是最高之道,将有形器物、事物看做道之最后来源,神话现实世界及先王之政典时,其道就又受到事或史之限制。如此,就会给人以唯物和专制保守之印象。在这时既会产生余英时所谓的从客观事实获得知识的智识主义,也会产生以事实来压制精神和灵性的反智识主义。所以,实斋之道德专制倾向不是因为其对某个特定统治者的拥护和支持,而是因为其思想导致的对所有圣王之崇拜。在实斋后天之道论中,就隐含着这一系列矛盾和混乱的东西。这也是实斋难以被理解的原因。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1993110 + 5 精彩帖子
giresse + 6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60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xuguw 发表于 2018-1-11 11:28:5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1993110 发表于 2018-1-10 23:52
最后,我们可以说,如余英时和黄兆强先生所言,实斋和戴震确实代表了清中期之学术倾向,即朱子道问学之倾向。

无论是实斋之尊德性还是戴氏之道问学,都是通过同一路径实现的,即后天之学问。这样,实斋以为他是站在陆王立场上来批判戴氏之程朱立场,实际上他们更像是一种同室操戈。如实斋所说的:“但门户既分,则欲攻朱者必窃陆、王之形,欲攻陆王必窃朱子之形似。……则自命陆王以攻朱者固伪陆王,即自命朱氏以攻陆王者亦伪陆、王,不得号为伪朱也。……陆、王之攻朱,足以相成而不足以相病。伪陆、王之自谓学朱而奉朱,朱学之忧也。”实斋确实深具慧眼,他已经看到,真正的陆、王之学和朱学是不矛盾的,甚至是可以含纳和提升朱学的。因此,真正的陆、王学者是不会否定朱学的。攻击陆王和朱学的只能是伪陆王者。实斋自认为是一个真正的陆王学者,他攻戴氏考证训诂是因为其根基不足。饾饤考证、文辞诵记不足以尽道,如此之学问不是朱学,只能是冒为朱学的伪陆王之学。为了完善和提升经学,使其更符合朱学,实斋要将经学置于更高的基础上。他不满于宋明性理之学之空疏,由此他寻求一种更真实之本源。他硬生生造出了一个和孔孟经学相对立的道统,即周公之治统。且将周公政治典章看做孔孟经学之源泉。而周公政典皆出自史事、人伦日常,史就成了经学之源。如此,实斋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批判一切称为经学的著述和流派。而在经学基础上产生的训诂考证更不值一提了。然而,据我们考察,实斋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陆王继承者。陆王并不会将现实有形世界绝对化,并将之看成道之唯一源泉。实斋停留于后天有形世界,使他更接近于一个朱学者。黄先生也不赞同将实斋学术渊源追溯到阳明和蕺山,他的理由是后两者并不治史,而没有指出实斋与阳明思想之差异。其实实斋自己以及大多数学者将其看为阳明之继承者,主要是从思想精神上来说的。而据我们的分析,在思想上实斋也背离了阳明。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1993110 + 5 精彩帖子
giresse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xuguw 发表于 2018-1-11 11:31:17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1993110 发表于 2018-1-10 23:52
探讨一个史学问题:

如果说实斋非要和阳明扯上关系的话,可能与阳明后学有一定联系。阳明晚期曾在天泉证道中讨论其弟子悟道的两条路径:(1)王畿直接悟道的途径(四无说),即以本体为工夫,只需体悟良知至善之本体或道本身就行了,然后直接将道致于万事万物;(2)钱德洪从工夫悟本体之路径(四有说),即从具体事物中体悟道。阳明则认为他们都有缺陷,要他们互相结合起来才完善。而后人则多继承钱德洪从功夫悟本体之路径,指责王畿流入了玄虚禅学。然而,阳明早就指出,从工夫悟本体不可陷溺于枝节条目,在事和物上磨练,最终是体悟和复归良知本体,再将良知天理贯彻于事事物物中。只看到有形之万物,而看不到无形之道,容易在具体工夫中迷失本体之道。蔡先生对这两种路径的评价还是很到位的,他说“四无”说与阳明良知教的义理并不悖违,其是实践达到的化境。“四有”乃道德实践之普遍的乃至必然的方式,“四有”不是单纯沉溺在后天,而是必须有良知作为超越的根据,即必须以“四无”为调适之依据。

后人在继承“四有”之下学上达之路径时,忘记了阳明的教导,自下而上的认知必须要有先天之自上而下的灵悟为参照,因为人先天是和道合二为一的。没有这先天之灵明为指引,人容易迷失在事物之中。蕺山和梨洲还强调这一先天良知的重要性,不忘理在气中的主导地位。但到了陈确、潘平格、实斋、戴震等人这里,就删去了先天之道这一部分,只留下了后天形气及从中自下而上认知道的路径。余英时先生曾经看到这一路径和阳明后学的关联,但没有指出其对阳明学的背离和歪曲。

所以,清代学术思想是越来越向形而下的路向延续,直到经世实学的全面开花,最后是和近代功利主义的接轨。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1993110 + 5 精彩帖子
giresse + 4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40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xuguw 发表于 2018-1-11 11:33:11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1993110 发表于 2018-1-10 23:52
先于人之道恰是实斋所不愿论及的,他认为它是无形的存在,人不可得而知。人能知的只能是道有形之后的世界。把先于人之世界看成了有形之大自然,并称这是实斋之存在论。这是现代人的主客观逻辑之结果,恐与实斋之道不符。对实斋来说,先于人之存在是无形的,不可得而知。而实斋“天地生人,斯有道矣”一句被理解为人的认识论。认为只有在人出现之后,道才能被认知。人类社会秩序的建立,不过是人将上天赋予人类之道落实下来而已。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1993110 + 5 精彩帖子
giresse + 6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60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xuguw 发表于 2018-1-11 11:33:5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clm0600 发表于 2018-1-11 11:26
我有更高的追求。
关于对实斋“六经皆史”的阐释,已经浩如烟海了。有学者进行了归纳,认为有六种提法:反对空疏学风说(廖晓晴等)、史料说(胡适、张舜微等)、救治乾嘉考据流弊说(钱穆)、双重针对说(仓修良、叶建华)、双重挑战说(余英时)、正反含义说(山口久和)。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1993110 + 5 精彩帖子
giresse + 2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9 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