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hengyr
4293 62

[创新发展] 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续10)——“商品价值”与“效用”有关 [推广有奖]

11
he_zr 发表于 2018-5-16 17:43: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zhengyr 发表于 2018-5-16 16:12
谢谢你的关注与详细评论。我的确有待提高,所以总是欢迎挑错与补漏!不过,我还是看不出“并不等于价值受 ...
我认为恩某是在说明,价值首先是劳动力耗费,跟生产资料耗费一道构成生产成本,也就是V+C,这从效用角度看毫无问题。可是,恩某此说与马氏关于劳动力耗费价值的论述并没有多大关系呀。

使用道具

12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8-5-16 17:58:4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深沉的左勾拳 发表于 2018-5-16 10:26
但是效用价值论是错误的。效用价值论者忘了,人类的生存是开掘和利用大自然的生产。那么,正如古希腊哲学 ...
你是认为应该这样呢?还是现实中就是这样呢?

使用道具

13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8-5-16 18:09: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zhengyr 发表于 2018-5-16 16:12
谢谢你的关注与详细评论。我的确有待提高,所以总是欢迎挑错与补漏!不过,我还是看不出“并不等于价值受 ...
恩格斯是一个修正主义者。他是一个实践着的资本家,不能不面对现实。因为商品交换的影响因素,不是只有供给方面的,还有需求方面的,所以恩格斯只好打个补丁,说“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其实,说“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就是讲了具有消费品属性的商品,在交换过程中的客观影响因素有生产费用和效用。如果对具有生产品(资本品)属性的商品,则不存在效用的决定作用。

使用道具

14
1993110 发表于 2018-5-16 18:16: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fujo11 发表于 2018-5-16 18:09
恩格斯是一个修正主义者。他是一个实践着的资本家,不能不面对现实。因为商品交换的影响因素,不是只有供 ...
小李子你明白了吗?

关键,根本,不是商品的交换比例,而是任意任何交换比例下,那个商品的本身是什么?


商品交换比例,由什么决定,都是什么样子的,这个,这些,都无所谓。


关键根本在于,商品的本身是什么?

商品,首先是其本身,其次是劳动。确切来说,商品的量=劳动的量。

使用道具

15
he_zr 发表于 2018-5-16 18:23: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深沉的左勾拳 发表于 2018-5-16 10:26
但是效用价值论是错误的。效用价值论者忘了,人类的生存是开掘和利用大自然的生产。那么,正如古希腊哲学 ...
你把效用“错误”看得太绝对了吧。请到这里来讨论这个“错误”:https://bbs.pinggu.org/thread-5500525-1-1.html

使用道具

16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5-16 19:02:15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从人学的角度说“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进一步而言,就是说“价值是一个‘生产力′问题”!生产力的主体是“人",其对象也是“人”。近代“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它们的根源可以追逆到古希腊的智者学派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当然,智者学派的“人”一般倾向于“个人”,人对万物(可控以及不可控的自然资源)的尺度,一方面可以体现为“物”对“人”能满足需求的“有用性”即“效用”大小的衡量,另一方面又可以体现为“人”对获得相对于自身的“物的有用性”需要耗费的“劳动力″与时间的多少。前者,强调的是主体感受性,后者则强调了主体劳动对客观对象的能动性。在古希腊不管是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等主要都是强调了主体的主观感受性,从苏格拉底关“自我”的提出以及“认识自己”的理论都可见一般,而马克思理论则是在西方与东方哲学交融时期中,西方吸收东方的“整体论″过程中产生的,从个人走向社会从而使“人是万物的尺度″中的个人倾向推演到“人类社会”,但仍然是属于“人学”的范畴,故其“使用价值”是指相对于“人”(人类社会)的“社会人”,而其作为衡量“万物的使用价值的尺度”也就只能够是“社会劳动″!这也正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依据所在!我的观点未必正确,仅仅只是个人近期对古希腊哲学的研究而突然有这个想法而己。

使用道具

17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8-5-16 21:10: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5-16 19:02
从人学的角度说“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进一步而言,就是说“价值是一个‘生产力′问题”!生产力 ...
“人是万物的尺度″,和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有何关系?

使用道具

18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5-16 23:16:43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fujo11 发表于 2018-5-16 21:10
“人是万物的尺度″,和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有何关系?
从人学的角度说“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进一步而言,就是说“价值是一个‘生产力′问题”。生产力的本质就是使用价值与生产费用的比例!生产力的主体是“人",其对象也是“人”,在“人”作为个体时,劳动主体以自身为对象,在满足自己的需求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的价值判断是主观使用价值(或效用)与劳动力耗费的补偿(价格),这个过程就称之为自我的价值实现,也称为个人同化的劳动过程。而劳动主体以他人或社会为对象时,在满足他人或社会的需求的满足程度时产生对自己的劳动力使用价值的价值评估则是个人客观的社会化,体现为自我的社会化,这个过程就称之为自我的社会价值实现。

      近代“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它们的根源可以追逆到古希腊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说过一句的话:“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扩展开来说是“人即是万物存在存在的尺度,人亦是万物非存在非存在的尺度”,也就是说“价值”的“有”与“无″都是相对于“人”而言,离开“人”就谈不上“万物”的“效用”,或说,离开“人″也就谈不上有对“万物”的效用获得的“劳动”耗费。

      当然,智者学派的“人”一般倾向于“个人”,人对万物(可控以及不可控的自然资源)的尺度,一方面可以体现为“物”对“人”能满足需求的“有用性”即“效用”大小的衡量,另一方面又可以体现为“人”对获得相对于自身的“物的有用性”需要耗费的“劳动力″与时间的多少。前者,强调的是主体感受性,后者则强调了主体劳动对客观对象的能动性。在古希腊不管是智者学派还是作为其学生的苏格拉底等主要都是强调了主体的主观感受性,从苏格拉底关“自我”的提出以及“认识自己”的理论都可见一斑。甚至我们可以从“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扩展开来得出的“人即是万物存在存在的尺度,人亦是万物非存在非存在的尺度”再结合苏格拉底的“我只感觉到自己的无知”这些话中可以预见在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时期″之后,终于迎来了文艺复兴之后的哲学的新发展。一旦个体的主观感受性发展到极致出现了十七世纪的培根开创的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培根指出,人的感觉是事物的尺度,乃是一种错误的论断。相反地,一切感觉,不论是感官的知觉还是心灵的知觉,都是以个人的尺度为根据的,而不是以宇宙的尺度为根据。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是,在十八世纪发生了唯心主义的演变,出现了见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谟的不可知论哲学。贝克莱主教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其实,这句话中的“存在”只能是主体感知认识到的①“存在”对象,而并非一切客观的包括未被感知认识到的②“存在″以及①和②的全集,可见,这句话也是是胎脱于“人是万物的尺度”,但被人误解了,或说是贝克莱在故意偷换概念!而类似于怀疑主义者的休漠则认为,万物(环境)对于人的主体认识,所有主体认识以及其经验都不能提供可靠的与存在同一的证明,所以,人的所有认识并不具有本体属性。其实,他是在说人对万物对象的认识只是一种现象,是运动变化的万物(环境)买体之间信息。
     而马克思理论则是在西方与东方哲学交融时期中,西方吸收东方的“整体论″过程中产生的,从个人走向社会从而使“人是万物的尺度″中的个人倾向推演到“人类社会”,但仍然是属于“人学”的范畴,故其“使用价值”是指相对于“人”(人类社会)的“社会人”这个对象,而其作为衡量“万物的使用价值的尺度”也就只能够是“社会劳动″,主要是人类社会的劳动力与时间!这也正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依据所在!我的观点未必正确,仅仅只是个人近期对古希腊哲学的研究而突然有这个想法而己。

使用道具

19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5-17 05:05:05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5-16 23:16
从人学的角度说“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进一步而言,就是说“价值是一个‘生产力′问题”。生 ...
存在在哲学上意义不定。存在就是被感知,似乎说出了存在的真意。在,有实在和存在之分。实在是客观的在,存在是主观的在。我们能感觉到的是存在。存在与实在的关系很微妙。有观点说,存在与实在是可以一致的,有人说存在不可能与实在一致。我认同后种说法。存在是对实在的认识,这和主观有关。

使用道具

20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5-17 06:44:07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5-17 05:05
存在在哲学上意义不定。存在就是被感知,似乎说出了存在的真意。在,有实在和存在之分。实在是客观的在, ...
劳动价值论与“知行合一”论的贯通!
楼主  林汉扬 2018-04-30 138 1
当主观意识认识符合客观物质存在,并主导主体行为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即实事求是办事(劳动)时,意识认识就可以转化为客观的“物质力量”显现为客观物质存在,意识与物质是通过量子级层次的能量“场”这个中介使主观与客观统一起来的!意识认识是物质运动的信息加工反馈,而物质作为劳动对象是意识的信息加工对象背后的客观存在实体!两者是相互纠缠的对立统一关系,如果你把两者绝对剥裂,那么,你如何解释劳动主体意识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作用或主观能动性?换一句类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说法就是“真理一旦被主体掌握就能马上转化为客观物质力量”,用中国哲学的说法就是“心即宇宙,宇宙即心″!这就是“正知正物”和“知行合一”的状态!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0 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