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hhj
2118 15

人不能两次看到同一个人 [推广有奖]

  • 0关注
  • 65粉丝

泰斗

2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4
论坛币
52217 个
通用积分
100.1597
学术水平
1397 点
热心指数
1359 点
信用等级
948 点
经验
212206 点
帖子
27197
精华
3
在线时间
266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9-12-1

hhj 发表于 2019-1-28 17:22:1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人不能两次看到同一个人

正像“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同样,人不能两次看到同一个人。为什么?因为正像河流中河水的流动使河流每时每刻都不一样那样,人体也是会流动的,人体中的细胞每时每刻都有生有死,随着时光的流逝,任何人的人体里面的细胞都不断的死亡。因此,每当你下一刻看到的人,他所包含的细胞量与细胞状况都已经有所不同了。因此我们可以讲,人不能两次看到同一个人。

在学术上也有的道理,人不能两次看到同一个学问,就算学问所借以表达的词句完全相同也是如此。为什么?因为学问所反映的是创造学问者在其面对现实问题时所取得的思考结果,而现实总是变化的,因此,学问本身也是变化的,一个有生命力的学问,它的有生命之表现就是能够不断变化自身,能够根据现实的变化而变化自身。因此,就算你不同的时候看到同一句话,也并不就是同一个学问。因此,对于学问来讲,只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而进行思考,那么,所得的结果都具有现实性,具有实际性,哪怕这个结果的表达词句与某个前人的词句完全一样,那也是具有实际性的,具有不同的现实意义。

比如,80年前所讲的实事求是与40年前所讲的实事求是,由于它们都是以当时的现实问题为导向所提出来的,所以都具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现实性,不能讲是40年前的直接抄80年前的。

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理解别人的核心钥匙

以问题为导向,是别人说的一句话,非常之真知灼见!而我则加个词:现实。即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着重区别于书呆子们脱离现实的问题状况。

这里所要说的核心点是:身处现实中思考现实问题,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所得出的思考结果,哪怕在表达上与别人、前人的某个观点的表达完全一致,也是完全独特的独立的创作。而表达上甚至意思上与别人一致,不过是一个偶然的巧合而已。比如,邓公根据中国1978年以前的状况而做改革开放的决定,这个决定虽然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类似,但这个决定是根据特定的现实而做出的独特判断,而与列宁的观点类似不过是个偶然。

在这里也得出一个洞察他人观点的关键,这个关键就是要洞察到他人得出观点时所思考的现实问题到底是什么?比如,某些高人往往讲出些使人莫名其妙的话,而我们之所以难以理解,首先是因为问题境况不同,你没有进入他人的问题境况中,因而他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所表达的一些关节点,别人当然是不可能领会的。

因此,要想了解别人,就要进入别人的问题境况。比如,要想了解马克思,就要进入马克思当年在林木盗窃案中所具有的问题境况,及对拾柴火之人(通常是穷人)的同情心与对相关所有者的批判态度。据马克思本人所讲,这个林木盗窃案是他第一次面对经济利益问题要发表意见的事情,因此对马克思以后的思想尤其是其政治经济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法律把那种未必能叫作违反林木管理条例的行为称为盗窃林木,那么法律就是撒谎,而穷人就会成为合法谎言的牺牲品了”(马克思)“枯枝就是一个例子。正如,蜕下的蛇皮同蛇已经不再有有机联系一样,枯枝同活的树也不再有有机联系了。自然界本身仿佛提供了一个贫富对立的实例:一方面是脱离了有机生命而被折断了的干枯的树枝树杈,另一方面是根深叶茂的树和树干,后者有机地同化空气、阳光、水分和泥土,使它们变成自己的形式和生命。这是贫富的自然表现。”(马克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发展 现实问题 实事求是 每时每刻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9-1-28 17:28:2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涉及到如何定义“同一个人”和“同一条河”以及什么是“看见”。假哲言而已。

使用道具

uandi 发表于 2019-1-29 13:43:03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因此,要想了解别人,就要进入别人的问题境况。比如,要想了解马克思,就要进入马克思当年在林木盗窃案中所具有的问题境况,及对拾柴火之人(通常是穷人)的同情心与对相关所有者的批判态度。据马克思本人所讲,这个林木盗窃案是他第一次面对经济利益问题要发表意见的事情,因此对马克思以后的思想尤其是其政治经济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法律把那种未必能叫作违反林木管理条例的行为称为盗窃林木,那么法律就是撒谎,而穷人就会成为合法谎言的牺牲品了”(马克思)

这些议题,好像李天命的书提过九一理论,他说他年年考第一,有一年他考第九,他在想,今年我考第九,考不到第一,但如果我又考第一,我也不能同时又考第九。
老黑老马的辨证学,我个人觉得可能来自佛教,什么正反合,禅宗早已经有四句的方法是打破常人思维的框框了。
从思想方面上,一个人永远都不可能绝对了解另外一个人的,当两个人在谈论另一个陈先生品格的时候,他们意见不同。
原因他们说的陈先生是两个不同的陈先生,就算是同一个人,但那个陈先生对他们两人的表现是不一样。
就是那个陈先生对他们的表现基本是一样,但这两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和价值是不一样,
就算这两个人的对人生的态度和价值很相近,但他们的经历和经验也不一样,所以对陈先生的表现所产生的的感觉和判断也不一样。
还有人类思想沟通是靠语言的,每个人在沟通的时候对语言的运用,了解,认知,过去经验又是不一样。
所以绝对上来说,我从来不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也没有任何一根人完全了解我。我们都是寂寞的。
我们觉得了解另一个人,或者对方深得我心,或者觉得跟其他人有共识,其实都只是某程度的了解而已。
所以禅宗强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印心,拈花微笑。
那种体验,才是更真实的经验。
说得俗一点,任你舌灿莲花,对一个没有性爱经验的人说如何快感,他只能凭你的语言文字去想象,往往是盲人摸象,
但只要他经历第一次后,他就知道了,不需要你妙笔生花。
佛教“说食不饱”,“如人以手, 指月示人“。手指非月,只是指示月亮的工具,语言也如是。
给语言忽悠而坠入迷雾,给歪理误导而误入歧途,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指鹿为马。。。
希望坛友们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逢父母杀父母,逢亲眷杀亲眷,始得解脱,不与物拘,透脱自在。”
万顷波中得自由。

使用道具

xinchuzu 发表于 2019-1-29 15:46:27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1993110 发表于 2019-1-29 16:00:2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xinchuzu 发表于 2019-1-29 15:46
我一心想报仇,至于是不是同一个人呢,我不管!
所以说,你是反社会人格的老光棍啊。没冤枉你吧?

使用道具

hhj 发表于 2019-1-30 09:53:1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uandi 发表于 2019-1-29 13:43
因此,要想了解别人,就要进入别人的问题境况。比如,要想了解马克思,就要进入马克思当年在林木盗窃案中所 ...
  1. 老黑老马的辨证学,我个人觉得可能来自佛教,什么正反合,禅宗早已经有四句的方法是打破常人思维的框框了。
复制代码
本文的意思是:只要你以现实问题为导向,那么你每表达的一个观点,都是独立的,无论这个观点在表达上是如何与别人前人的观点如何的完全一致。
因此,只要黑格尔马克思的思想是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则讲他们的观点可能来自佛教那不过是个巧合而已。

使用道具

hhj 发表于 2019-1-30 10:05:06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uandi 发表于 2019-1-29 13:43
因此,要想了解别人,就要进入别人的问题境况。比如,要想了解马克思,就要进入马克思当年在林木盗窃案中所 ...
  1. 所以绝对上来说,我从来不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完全了解我。我们都是寂寞的。
  2. 我们觉得了解另一个人,或者对方深得我心,或者觉得跟其他人有共识,其实都只是某程度的了解而已。
复制代码
不错,高见!就算讲话的文字都一个样,但各人所包含的意思与意义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不能单纯看文字表达就可以判断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意思与意义了。
要想最大限度了解一个人,就要有相同的问题境况,没有这个出发点,再多的话都不过是废话而已。

使用道具

龚民 发表于 2019-1-30 14:09:48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伪命题。难道你一天看一个新老婆不成?

使用道具

hhj 发表于 2019-1-31 09:52:4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龚民 发表于 2019-1-30 14:09
伪命题。难道你一天看一个新老婆不成?
不要把自己无法理解的事物都称作伪命题。对于我所讲的命题的道理,我不是已经讲清楚了吗?

使用道具

hhj 发表于 2019-1-31 09:54:5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uandi 发表于 2019-1-30 13:30
利用语言去沟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例如教导游泳,除了用语言,一定要实习才能学会。
但思想基本上是 ...
我有个思维结晶说,即一个人的思维结果以思维结晶的形式存在,因此别人要理解这个思维,就要打破这个结晶体。而这个结晶体随着思维的深刻程度的深化而更难打破。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8 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