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beatla
1780 1

[东方哲学] 唐君毅:青年与学问(节选)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副教授

1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 个
通用积分
1.0609
学术水平
31 点
热心指数
30 点
信用等级
19 点
经验
11471 点
帖子
478
精华
0
在线时间
1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7-19
最后登录
2016-5-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說青年之人生》
(一)
  人生如四季,青年如春,壯年如夏,中年如秋,老年如冬。四季各有其景象。除非聖人,人難兼備四時之氣於一時。青年,壯年,中年,老年,應各有其適宜而合理之人生。
  老年應如冬日之可愛,以一慈祥煦育之心,護念後生。
  中年應如平湖秋月,胸懷灑落,作事功成而不居。
  壯年人應如花繁葉密,枝幹堅固,足以開創成就事業。青年應如春風拂弱柳,細雨潤新苗,和順積中而英華外發。
  然如平湖秋月中年與如冬日可愛之老年,談何容易。到秋冬之際,草木凋零,寒風蕭瑟。通常人到中年,便患得患失,人到老年,便暮氣沉沉了。而社會文化的生機,不能不期諸青年人與壯年人。
  壯年人如樹木之已長成,枝葉扶疏,相互之間,不易相容讓。孔子說:「及其壯也,戒之在鬥」。壯年人好鬥,常為造亂之人。人類之戰爭,常以壯年人為罪魁禍首。
  只有青年如嫩芽初發,含苞未放。代表天地之生機,人類之元氣。
(二)
  「前水復後水,古今相續流。今人非舊人,年年橋上游。」
  「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當年老中年都腐化墮落,壯年皆死於鬥爭中時,一代一代的青年,即不斷的以其新妍活潑之朝氣,使大地回春,而昭蘇暮譪沉沉之世界。
  青年自然有朝氣,因其原在生長。青年自然純潔,因在生長中之嫩芽上,縱有一點灰塵,亦因其生力推動,而隨風吹去了。
  青年因生長而不怕壓力,而不畏權威。誰不曾見嫩芽之自大石之下長出?
  青年生長時,其嫩芽要長成大樹。他所嚮往的是頭上碧茫茫的太虛,而要求頂天立地。所以青年可以有開拓萬古之心胸,推倒一世豪傑之氣慨。
  青年自然富于正義感,要求其各方面才能之充量的平均發展。草木之生也直,人之生也直。一直向前生,即正直,正義感之泉源。健全的草木之生長,左一枝﹑右一枝,花花相對,葉葉相當,必求平衡。青年依其本性,總在堂堂正正的大道上行。他在一時可有所偏向,只看光明在那裡為定。如向日葵之依日之光明在那方,他便向那方偏。偏向光明,偏亦是正,亦是中。
  這些都是青年的生機,青年的德性。青年的生機,化社會中的糞壤之腐朽,為花葉枝幹之神奇,青年的德性,使人類社會歷史文化,不以中年人老年人之頹敗,而得千古常新。
  春天是造物者對大地的恩惠,青年是造物者對人類的恩惠。但青年的德性,亦是造物者給與青年的恩惠。此不是經青年之自己努力而成,是青年之天德,而非青年之人德。青年不應在此驕傲。青年的責任在依自覺的努力,繼天德以立人德。
(三)
  青年朋友們,你可曾在自然的純潔外,時時拂拭你心靈上的灰塵? 你可曾在自然的不怕壓力,反抗權威,推倒阻礙外,真正求培植你自己之力量,而深植其根於歷史文化之土壤,以吸收地下養料與泉水? 你可曾在自然的正義感之外,細細去思維什麼是人間社會最高的正義,真正求實現此正義而百折不回? 你除了憑你自己個人之力,以實現你之抱負志願,以向光明外,你可曾發憤求師友相勉或尚友古人,以擴大你之胸量,提高你之志氣,而看見更大的光明? 這些都賴你自覺的努力,而不能恃你青年的天德。
  青年朋友們,如果你只恃你青年的天德,以為即此可以傲視頹敗的中年與老年,你便要知,青年轉瞬即成壯年,成中年,成老年。青年的德性,隨青年以俱來者,亦將隨青年以俱去。「朱顏今日雖欺我,白髮他年不讓君。」你到中年老年時,你是不是亦會同你所厭惡之頹敗的中年老年一樣?「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世界最大的悲劇,莫如「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了。
  如果人類真如草木,我們可以使他自然的生長,自然的衰巧。我們不必躭心現代的青年將來之衰朽,因為以後還有代代的青年,會出來以代表天地之生機﹑人類之元氣。然而人類畢竟不只是草木。人之尊貴,在以人力奪天工。人不應自然的生長,自然的衰朽。
  所以,我們不能不希望青年以其自覺的努力,充實培養其自然的德性。這樣他到壯年才能如花繁葉密,枝幹堅固,成就事業;中年才能如平湖秋月,胸懷酒落,功成不居;老年才能如冬日之可愛,以護念提攜下一代之青年。春夏秋冬,四時之氣,周行不息,而後歲歲年年,人道賴以永存。


《說讀書之重要》
(一)
  學問之道,本不限於讀書。德性的修養,內心的開悟是一種學問。這並不必須要讀書。所以,不識字的武訓,能成聖成賢,不識字的慧能,亦能悟道。藝術的創造、詩歌的寫作,亦是一種學問。然天才的藝術家與詩人,亦可不必讀許多書,識許多字。如八指頭陀作詩中有酒壺,寫不出壺字,即畫上一酒壺,仍不礙其為一絕代的詩人。此外,辦事才能的訓練,人情世務的洞達,亦並非必須多讀書。科學上的觀察實驗,為求科學真理之要道,此亦不是讀書。聽人演講,與人討論學術,亦是造學問,而非讀書。而且,我們還可說,一切對自然宇宙、對人生社會的知識,最初都是由人之仰觀俯察,思想反省而得。所謂”堯舜以前,更讀何書?”當初原只有自然宇宙人生社會一部大書。我們所謂書,乃人類思想文化已發展至某階段才有的後起之物。則“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呢?
(二)
  但是,我們須知,我們不是堯舜以前。我們是生於已有書的時代之後。我們既生於有書的時代之後,我們就必須要由讀書以了解人類文化,通過人造的書之了解,去進一步求更了解自然宇宙人生社會那部大書。武訓、慧能、八指頭陀,固不識字或未讀多少書;但是我們今日仍只可由書上以知武訓、慧能與八指頭陀。已往的人,如何訓練其辦事才能,如何洞達人情世務,與科學的觀察,實驗之報告,哲學思想之紀錄,亦大多皆載在書中。如果你有特殊辦事才能,或對自然宇宙人生社會有特殊的觀察實驗及思想,你亦必將希望寫成文字,著成書,以行遠而垂久。由此便知,書籍雖是後於人類文化而有,然而卻是整個人類文化之鏡子。人必須要從此鏡子中,才能了解整個人類文化之大體,而由自然世界走入人文之世界。這不是很明白的嗎?
(三)
  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我們不讀書,只憑我們之天賦的聰明智慧或思想能力,真可直接去讀自然宇宙人生社會這部大書,而自己讀出其深微廣大的意義來。這部大書,似易懂而實難。其所以似易懂,是因為我們自己心靈的聰明智慧思想能力,亦可說是一面鏡子,因而對此大書之內容,總能照見一些。其所以實難,是因這本大書,早經無數古往今來的有更高聰明智慧思想能力之人讀過了,經無數更好的心靈之鏡子照過了,還未照清楚而讀懂哩。
(四)
  然而書籍之為一鏡子,卻是一大鏡子。從此大鏡子中,可以了解整個人類之文化之大體,亦即可以了解古往今來無數有聰明智慧思想能力的人,其心靈之鏡中,所照見的世界中之事物與真理。讀書,即是把我們的小鏡子,、面對書籍之大鏡子,而重去反映古往今來無數聰明智慧的心靈,所已照見之世界中之事物與真理,於我們之小鏡子中。
  一個心靈之鏡子,照不見的事物與真理,另一心靈之鏡子,可以照見。如果我們能透過書籍,而將無數的心靈之鏡子,所照見者重加反映,我們不是更能了解自然宇宙人生社會這部大書,而把我們之小鏡子亦變成大鏡子一般大了嗎?這是從讀書以增加思想之廣度上說。但是更重要的是:只有讀書才可以增加我們思想之深度。
(五)
  讀書之之可以增加我們思想之深度,這可以讀者與著者之心靈之鏡之光明,互相滲透,則光之強度增加,來作比喻。但最好是以不同凹凸之度的鏡子互相反映,則可看見我們原看不見之事物作比喻。我們都知道,顯微鏡與望遠鏡之所以能使人看見更細微更深遠之事物,乃由於利用凹凸鏡之互相重疊,乃能使光線深入事物內部,將事物內部之情形,清楚的反映出來,為我們所見。但是我們常不知讀書正是使我們心靈自身化為重疊凹凸鏡之一,而使我們之聰明智慧的光輝,能照察到更細微更深遠的自然宇宙人生社會之事物與真理者,由此才培養出我們思想之深度。
  直接單純的一個思想,從來不會深的。只有對一個思想再加思想,才能使思想深。讀書即是在思想古往今來的他人的思想。人只有走過他人所已走過的,才走得遠。人亦只有思想過前人所思想的,才能思想得深。我思想前人的思想,而前人的思想,又是思想更前之人的思想來的。人類的文化史與思想史,是無盡的後代人,對於以前人之思想再加思想之成果。當人思想前人所思想時,其心靈是凹鏡。凹鏡聚合一切來的光線。當人表出其思想,留給後人交與他人時,其心靈是凸鏡,而分散出光線。重重疊疊的心靈之凹凸鏡之互相反映,形成人類之思想史與文化史,人乃對自然宇宙人生社會中之真理,一步一步,更能達微顯幽,而極深知遠。人不經顯微鏡與望遠鏡,只憑肉眼,莫有人能了解細胞之構造,亦莫有人能看清天上的星雲。人不多讀書,只憑自己一點聰明智慧,去判斷自然宇宙人生社會,又如何能達於細微深遠之事物與真理?所以不多讀人所著的書,而以直接讀大書自許,這是學人的懶惰,必將誤人誤已。
  好多年來,因中國社會急遽變化,許多人主張讀書不是學問中最重要的。所謂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這誠然有毛病。但是不讀書,而只自恃聰明智慧以思想一切,判斷一切,亦恒不免膚淺。這樣雖未必死,但亦是不能真活的。必須要以自己之活的聰明智慧,與書中人聰明智慧合起來。書活了,我自己亦才真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唐君毅 人到中年 最重要的 春夏秋冬 患得患失 青年 学问 节选 唐君毅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magic/tp + 100 + 3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3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beatla 发表于 2010-10-5 22:42: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說讀書之難與易》
(一)  書易讀,亦難讀。易則甘,難則苦。歷甘苦,能讀書。太平之世讀書,易;馬亂兵荒年,亦能讀書,難。靜穆的鄉村讀書,易;在城市鬧中取靜,亦能讀書,難。明窗淨几讀書,易;敗屋茅棚亦能讀書,難。于教室,圖書館讀書,易;于車上,船上,旅途中,亦能讀書背書,難。閑時讀書,易;忙時放下事立刻能讀書,難。
(二) 書易讀,亦難讀。淺嘗易,深入難。見文字平舖紙上,易;見若干文字自紙面浮起凸出,難。見書中文字都是一般大小,易;見書中文字重要性有大小,而如變大或變小,難。順書之文句之次序讀書,易;因識其義理之貫通,見前面文句如跑到后面,后面文句如跑到前面,平面之紙變卷筒,難。于有字處見字而知其意義,易;心知著者未言之意,于字裏行間無字處見出字來,難。于無字處見字,易;將一刃文字之意義,綜合融化為我自己之思想,而不复見有書,因而不覺是我讀書,而似是書曾讀我,難。只覺書曾讀我,易;再能將書中之意,另用不同之文字寫出,橫說豎要,珠不離盤,難。
(三)書易讀,亦難讀。泛覽易,精讀難;取各書參考,易;讀一本書而專心致志,如天地間只此一書,難。讀一本書而專心致志,易;讀持論不必同之一類之書,而皆能分別如實了解之,難。分別如實了解持論不必同之書,易;再凌空的提出其同異之點何在,難。一一舉出同異之點,而排列之,易;知其所以有同異之關鍵,其差毫厘而距千里之所在,難。知其同異之關鍵猶易;評判其得失與是非難。以主觀之標准自己之成見,評判其得失是非,易;舉事實材料,以評判其是非得失,難。而指出書中思想本身之矛盾,或引出書中之思想之涵義,而見其自相矛盾,即以其本書之義,料正本書,則恒更難。評判一書之缺點易,知此書之缺點,如何以其他之書中所說,加以補足,難。左右采獲,兼取諸書之所說使相補足,猶易;而另創新說,以包涵各舊說之長,使各舊說之長,在新說中各得其所,難。
(四)書易讀,亦難讀,買書易,選書難。以一時代流行之標准選書易,以超流俗之標准選書難。選歷史上公認之名著而讀之,易。能選未經公認之有價值之書而讀之,難。治學而先有問題在心,見某書能答我之問題,而搔著我之癢處,即能有限光知何書真有價值,于我有益,而後選書,易;知其有價值,而深研之,不震懾于流俗之標准與傳統之標准。難。
(五)書易讀,亦難讀。想讀之好書,都在案頭,則讀書易;想讀之好書不在案頭,而只得讀第二流以下之書,則讀書難。讀第一流之書能得益,易;讀第二流以下之書亦能得益,難。讀第二流以下之書得益,易;讀三四流以下,以至讀壞書,亦覺開卷有益,難。人讀壞書,而能知其所以壞,即反照出好的當如何,如見人之惡而知善的當如何,則讀壞書亦能得益,而難者不難。讀壞書而能得益,易;讀壞書而反照出好之當如何,而著出第一流第二流之好書,難。
(六) 書易讀,亦難讀。讀『易讀書』易,讀『難讀書』難。讀本市新聞易,讀國際大勢新聞難。讀國際大勢新聞易,讀歷史難。讀歷史易,讀瞻往而察來之歷史哲學難。讀歷史與歷史哲學易,于本市新聞知其歷史意義難。讀描述具體之事物,表達具體之情感之小說詩歌,易;讀充滿抽象之理論之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書,難。讀理論之書,循序漸進則難而易。讀理論之書,欲自恃聰明而跨大步,則難上難。讀明明是難之書,而以不畏難之精神讀之,則有心得猶易;讀似較易而實更難之書,能有心得還要難。如讀明白提出抽象之理論之書而有得,易;讀未提出抽象理論,而融理于事,待讀者自悟其理之書而有得,難。讀文字繁之好書有所得,易;讀文字簡之好書有所得,難。故論語似較孟子易而實更難,莊子似較荀子易而實更難,詩經較楚辭易而實更難,史記似較漢書易而實更難,禪宗似較大台法相易而實史難,新舊約似較多瑪氏奧古斯丁之著作易而實更難,讀似較易之文學詩歌而有心得,亦可較讀理論之書有心得更難。此皆如行于似較平坦廣闊疏朗之道路,而隨處有所得,比翻過崔嵬險峻之重巒疊嶂,隨處有所得更難。
(七)書易讀,亦難讀。知書之難讀,而先讀難讀書,則書亦易讀。以書為易讀,只讀易讀書,則書愈讀愈難。如人能不畏難以登彼高山,則到了平地,自然健步如飛;如只喜求輕松流暢易讀之書而讀之,先習于順水行舟,不肯費力:則將來在平地上行長路,亦將如登山之難。然遇難讀書,不畏難而奮力以登山,猶易;既慣讀難書,乃身輕如燕,能登山如履平地,猶難。登山如履平地易,而再到平地讀易讀之書,仍如獅子之搏兔用全力,不以輕心遇之,難。
(八)書易讀,亦難讀。只讀書易,讀書而兼欲著書難。為著書而讀書,易;為讀書而著書,以著書求自己學問之進步,以便更能讀懂古今之好書,難。著書以成當世之名,易,成當世之名不自矜,難;成名不自矜,易;人不知而不慍,難。人不知而不慍,猶易。人不知仍自努力,以其所學貢獻于世,著書以求于世有益,難。著一時之于世有益書易,及其發生流弊,或覺心有所未安,理有未得,而能自改正錯誤,難。改正錯誤,易;自信從今不再錯,而能百世以俟聖人不惑,難。不敢有絕對之自信,乃好學不厭,易;好學不厭而知后生可畏,乃教人不倦以啟迪來學自任,望其能補己之所不足,難。
(九)亦易讀,亦難讀。讀書以成學者易,坐能言起能行以致用難。讀書以致用易,讀書而真能自己受用,真有讀書之樂難。有讀書之樂,易;變化氣質,難。變化氣質而有學者之書卷氣,易;化學者之書卷氣為聖賢之氣,漸漸胸中無一字,難。漸漸胸中無一字,易;臨終之際,對平生所著書所從事之事業,皆視如人間之公物,于我皆若浮雲過太虛,只還父母生我之本來面目之身心于天地,難。
(十)書易讀,亦難讀。說難說易都容易,各人甘苦各人知。

《說學問之階段》
(一)
  我此文所謂學問之階段,要活看不要死看,人一生學問當如此,對任一學問亦當如此。
  學問的第一階段,是相信他人的話,此他人,或是父母,或是朋友,或是師長,或是所佩服的今人古人,或是公認的聖賢,而依他的話去思想。
  小孩子初走路時,必須扶著大人的手走。
  學問的第一階段,不能是懷疑,與反對。因絕對的懷疑,是一虛空,不能成一開始。絕對的反對,使任何學問的開始,成不可能。
  一個小孩子,愈能專誠的聽人講故事或講話者,這小孩子便愈是大器。
  一個人聽人講話,而不假思索便先信為真,不疑其為欺騙,這亦是其愚不可及的大器。
  器之大,在其能容物,人心之大,首先表現於其能信與願信之量。
(二)
  學問的第二階段是疑。
  人因願信,欲求有所信,而聽人之話或讀古今人之書。然我們對持論相反之各種話與各種書,不能皆信。而人之話與書中之思想,亦可與自己之經驗及思想相異或相矛盾,而不能不疑。
  對一切人之話與書中思想皆相信者,必至無一真信。這樣治學問,永不會有自己的思想,至多只能記得他人的話或書中之文字而已。 此即記問之學。記問之學到家,亦不過等於一人形字典,人形辭書,此之謂讀死書,聽死話。
  人之自己的思想之開始,是疑他人之話,疑書中所言,亦疑自己之意見思想,恐怕不對。而對相異相反相矛盾之思想,求一抉擇,求一會通。
  人在疑時,如小孩之開始獨立走,左亦不是,右亦不是,忽然跌下,忽然爬起。
  人之學問歷程,都必須經過一羣疑並興,寢食俱廢之階段。在此階段,我們常不免覺父母,師長,朋友,古人,今人,聖賢先知之言,若無一可信。煩悶之極,常會生何必讀書何必治學之感。
  然人不經「疑」者學問必無進步。而在學問中,愈能大疑者,而感大煩悶者,愈是大器之微徵。
(三)
  學問的第三階段是開悟。開悟是任何學問歷程中都有的。
  疑是山窮水盡疑無路,開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疑是菰蒲深處欵無地,開是忽有人家笑語聲。
  人家笑語聲,只是自家笑語聲。這即是在可疑的一切之外,發現不可疑的某物或某事或某一道理;由此而發現不可疑的某些物,某些事,某些道理。
  「誰謂河廣? 一葦航之。」人只要發現一個不可疑的,便可開始去航渡真理與學問之海。
  各人所發現的不可疑之事物或道理,可各不相同。但是一定要有。亦絕不會莫有。重要的是人要常常去自覺其有,人之思想,乃自然環繞此不可疑者,而生長而開展。
  人在覺有不可疑之事物或道理時,人在學問境界中,才可說有心得。此所心得者,無論是異於人,或同於人,都是我的心得而屬於我,皆對我有至高上的價值,亦莫有人可以奪去。
  人在學問中,有心得時,便會自覺以求有所心得,為學問之目的。於一切他人的話,一切的書的文字中之一切思想,都要反求諸自己的心,而看其是否真安放得進去。於心不安,絕不含糊,而不即信為真。把他擺在心之角落中。此時人是「求之於心而是也,雖其言出於庸人,不敢以為非也。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何況朋友? 何況師長? 又何況名流學者? 何況流俗的意見? 人在學問中,真有真知灼見,便可以雖千萬人吾往矣。人由此而自己作自己思想的主宰。而人只要真能為其自己思想的主宰,人遂皆可在其獨立蒼茫自用思想時,自覺上天下地,唯我獨尊。
(四)
  學問的第四階段,是由一點一滴的心得,連系成綫,成蛛網,成面,成體。人的心,乃以思想的內容之逐漸廣大而開展;於是其自尊心亦一復向上凸冒,更絕不至化為驕傲。乃由其心之廣大開展,化出一涵容他人之相異思想的度量胸襟。與我相異的思想亦許真,亦許錯。與我相異而皆真者,皆如道並行而不悖,人乃見真理世界,真是坦坦蕩蕩的亁坤。與我相異而錯者,與真固不相容。但是一切觀念思想的錯誤,都由於其越位。把越位的觀念思想,重加安排,使之各還原位,即不錯。馬有角是錯的。但角的觀念,本身並不錯。角的觀念,本是用在牛羊類的。牛羊有角,原是真理,把馬與牛羊混淆,乃生馬有角之錯。去此混淆,把角之觀念,再還於牛羊之類,便對了。
  一切人類之錯誤,皆可作如是觀。由此而我們遂知一切人類之錯誤思想,皆依於真理,亦皆可重加組織安排,而化之為真理。
  由此而人可了解錯誤的世界。錯誤的世界之底層與上層,皆是真理之世界。無論人如何犯錯誤,而此底層與上層之真理世界,卻永遠安靜而瑩澈。
  人在真知錯誤之世界之底層與上層,即真理之世界,人遂知隨處翻過錯誤,透過錯誤,以發現真理,而同時能寬容他人與自己之錯誤。他知一切錯誤,在真理世界前,都只如浮雲過太虛。他們最後要隨風吹去的。
  人之學問,到此境界,乃能有學問之樂。真理之世界是坦蕩乾坤,故可樂。真理之世界悠久而恆在,故可樂。樂真理之世界即樂道,樂道即學問之第四階段。
(五)
  學問之第五階段是知言。知言是知真者之所以真之各方面之理由,而又知錯者之所以錯,與如何使錯者反於真,由此而後人能教人,能答人之疑問,能隨機說法與自由講學。
  人之知一真理,總依於一理由。但是一真理,不只有一方面的理由,且有多方面的理由,以至有無數方面的理由。此即邏輯上,所謂不同前提可得同一結論。人常是自一條路通羅馬。然而條條大路都通羅馬。所以人從一條路到羅馬,不能便定居在羅馬。還要再離開羅馬,試去從條條大路走到羅馬,通羅馬。由此人才能把其他路上的人,亦帶到羅馬。並且對於想到羅馬而已走上崎嶇小路的人,或背方向而行的人,指出到羅馬的道路。此即是使迷失真理之路而犯錯誤者,知其所以錯,及如何可反於真。由此而後學者成為真正教育家。人要當教育家,亦才真知學問艱難,學問的無窮,與教人之不易。因通羅馬的大路,莫有人走的完。而走上崎嶇小路背方向而行的人,是太多了。
  故人之學問,到了想當教育家的階段,人將重新再感到他自己之無知。
  他之無知,是因為他之不能定居在羅馬,而要離開羅馬,去重走生疏的其他的路道;重與未到羅馬的人走錯路的,站在一起。這樣,他是不能免於無知之感的。因為他的無知,即是他自己的無知。於是他與他們不免同樣的要處處感到惶惑與疑難,並沿路問人。由此而到學問最高境界的人,看來便與無知無識的人一樣。曾到羅馬者與未到羅馬者一樣。你說你到過羅馬是無用的,因為大家同在一生疏的路上。
  這亦就是孔子之所以說他自己之無知,蘇格拉底之所以說他自己之無知。牧羊人此時自己亦化為一個羊。聖人最後亦與初學步的小孩一樣,而只有一樸實的信心。即相信大家翻過崎嶇的小路,終會走上的羅馬大路。
  這亦就是學問之最後的第六階段。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