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1_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5-01-15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摘要] 本文在介绍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发现留守儿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从社会、学校、家庭和留守儿童自身等四方面因素分析了留守儿童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辅导方法提出积极建议。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教育 一、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城市打工。由于经济、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而被留在农村,与祖辈一起生活或寄养在叔辈朋友家或自我照顾,由此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据了解,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接近2000万,且这个数字仍在逐年增加,他们正处在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无法享受父母的抚慰和关爱,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极易产生认识和价值观的偏离,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导致人格发展不健全。有许多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予以高度重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是目前这一群体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留守儿童存在的五大心理问题 (一)情绪消极、性格孤僻内向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离开父母尽管有的是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监管,但是毕竟与父母是亲疏不同的,遇到一些麻烦事情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内向,不开朗。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及时的管教,而隔代监护人爷爷奶奶等又常常溺爱或放纵他们的行为,致使许多留守儿童学习的自觉性较差,成绩落后,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他们常常会由于考试的失败、学业的担忧、社交的障碍、缺少父母的关爱等方面的原因体验到挫折感,情绪常常处于失望、焦虑、沮丧等紧张状态。 (二)内心发展不平衡、自卑与焦虑并存 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他们对父母的关爱缺乏感受,内心孤独而寂寞,具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不信任感和自卑感。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儿童早期的经验对人格、情绪和交往能力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人格发育过程中,早期的环境和家庭教育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甚至是学习成绩。“留守儿童”问题正是因为父母常年在外,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导致家庭关系失调,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而造成的。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对社会很冷淡,缺乏安全感,如有人欺负或歧视,便会出现退缩或攻击行为,有些人直至青少年时期仍然表现爱挑衅、易冲动和反社会行为。 (三)认知水平普遍较差 留守儿童整体的认知水平普遍较差,他们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十字路口,生理、心理、人生观没有成熟,行为最易越轨。由于生活上得不到照料,学习上监督力量薄弱,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生活散漫,易在同学中拉帮结派,寻求势力支持,遇到困难和问题往往擅自处理,或凭哥儿们义气行事,办事卤莽,失意时孤独自卑,学习成绩下降时缺少上进心,自暴自弃,等等。 (四)人生观偏移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