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推荐]中国如何应战世界经济困局(组图)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中国如何应战世界经济困局(组图)

  3月19日,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忙碌。当日,纽约股市宽幅震荡,三大股指终盘跌幅均超2%,其中道琼斯指数下挫近300点。新华社记者侯俊摄

  编者按:

  “中国经济已走入全球化,世界经济的各种变化不可能不反映到中国经济上来。我们在实行政策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的走势,根据形势的变化,灵活、即时采取相应的对策。”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如是说。

  那么,未来5年,国际经济走势究竟将如何?中国将面临怎样的国际经济环境?这是一个个沉甸甸的话题,但又是我们必须尽量预测的话题。为此,本报今日刊登“中国如何应战世界经济困局”系列文章,希望藉此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思维的广角。

  综观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外贸发展的现状,可以预见,未来5年我国外贸总量仍将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保持快速增长。不过,国内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政策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外贸出口成本,从而促使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向缩减方向发展。

  影响我国外贸

  发展的主要问题

  增大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利益摩擦的可能性
  我国低水平、同质化产品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与国际市场容量有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出口不但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形成竞争,而且和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就业部门也形成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对世界经济贸易秩序造成影响,增大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利益摩擦的可能性。

  国内资源无法支撑粗放式外贸增长方式

  我国重要资源总体储量不足,而且需求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脱节。目前,我国对外部资源供给的依赖性已相当突出,国家经济安全极易受制于人。由于我国对许多重要资源性商品的价格决定权不具备发言权,国内企业对于国际市场上原材料价格变动更为敏感。

  外贸增长的效益低下使我国蒙受了越来越大的经济利益损失

  我国出口的产品是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这些产品大都已经进入产品成熟期,市场上供大于求,这势必导致激烈的竞争,加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产品出口效益很低。

  另一方面,我国长期以来采取了非中性的、鼓励出口和利用外资的政策,这些政策扭曲了要素价格,压低了出口企业的实际运营成本,客观上把本该中国企业获得的利润送往国外,造成了大量的福利输出。

  出口产品中核心技术、自主开发比重过低 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越来越大,但出口主要还是集中在中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和组装。即使我国有一些机电产品出口属于中高端产品,但自主核心技术仍太少,主要依靠加工贸易方式。

  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

  有利因素

  外部需求保持较快增长

  国际贸易的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仍然超过全球经济的增速。据IMF预测,到2012年前,全球贸易增速将超过6%,未来全球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扩大我国的外部需求。

  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仍将持续,国际分工将更为精细 未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生产制造环节大规模地向有市场、有成本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过程将持续一段时间,国际分工将更为精细。

  多边和双边贸易体系将继续扩大 未来WTO将继续推动有关谈判,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WTO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还将进一步降低。区域性的双边和多边经济一体化进程也将继续。随着中国参与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增多,将更多地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扩大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联系。

  不利因素

  全球经济的增长面临不确定性

  一是国际政治变化、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因素可能影响全球经济稳定。二是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有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并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三是石油价格在高位运行,将继续对全球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四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内部金融市场波动可能迅速扩散到全球市场。

  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虽然总体上贸易保护主义将有所削弱,但针对个别国家的贸易保护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加强。美国、欧盟等与我国逆差最大的经济体与我国的贸易摩擦还将不断出现,摩擦形式更加复杂。相关阅读:

   2008-3-27 9:36:08#@#$#

  对策建议

  转变外贸发展的观念

  一是以出口创汇为核心的外贸发展指导思想应向进出口创利为核心的指导思想转变,在转变到在讲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树立实现贸易基本平衡的目标。二是以前认为国内能够生产、有资源,就不需要进口的观念发生转变。在能源和重要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硬约束条件下,是否需要进口或国产的决策,要有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考虑。

  加快优化贸易结构

  需要加快建立内生性外贸增长方式。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考虑解决就业问题的需要,贸易结构的调整既要保持我国中低端产品或生产环节的国际竞争力,又要提高和实现中高端产品或生产环节的国际竞争力,还要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

  有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通过多种方式,鼓励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在吸收外资先进技术的同时,重点培育我国的自主技术研发能力和体系建设,主要包括4个方面:建立我国高技术研发能力,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领域;建立制造业的自主研发创新体系;在引进大量国外传统先进制造技术基础上的二次开发,促进我国自主开发的能力与体系建设;出于国际竞争考虑,必须通过自身研发来取得谈判主动权的领域方面,也要积极培育自主研发能力。

  制定应对涉外经济摩擦的对策措施

  进一步探索建立3种协调机制:进口协调机制,主要是棉花、石油、大豆以及对国内产业形成重大影响的产品;出口协调机制,主要是在国外容易引起贸易报复、贸易摩擦和冲突的产品;多边和双边经贸关系协调机制,尤其是双边协调机制。要提早考虑应对国际摩擦的对策,如设立敏感产品的临时调节税。

  建立和完善贸易促进体系

  改变过去较为单纯的“鼓励出口”政策,通盘规划构建贸易促进体系。一是进一步改革外经贸体制,建立统一、稳定、规范和高效的贸易管理和服务促进机制。二是大力推进国有外经贸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形成外经贸领域多种所有制并存、大中小和内外资企业共同发展、互为补充的多元经营主体结构。

  2007年夏季爆发的次贷危机,让美国这个世界经济引擎“很受伤”。欧元区和日本经济也未能幸免,虽然增长前景要好于美国,但结构性改革的滞后还是给其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

  在美国经济下滑和美元贬值的背景下,国际原油价格和初级产品价格迭创新高。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下滑与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飙升现象并存,这预示着全球经济可能继上世纪70年代之后,再次陷入滞胀的局面。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日、韩等跨国资本明显加快了来华投资的速度。目前,由发达国家研发并提供知识型服务和高技术制造,周边经济体提供代工、销售及售后服务,我国利用低成本优势进行加工组装,最终产品外销欧美市场的国际生产体系已基本形成。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未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将面对一些新机遇:

  一是未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是知识型服务业和新技术制造业。在未来的5年里,预计将出现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热潮,重点将转向知识型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如金融、信息、全球供应链管理等中高端服务;航空航天、能源、医药、生物工程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全球配置。

  二是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强劲需求的带动下,跨国资本和服务来华投资的构成将发生明显变化。未来5年,以内销为主的市场驱动型跨国投资将成为主流趋势。

  从目前趋势看,世界500强企业已经开始把研发、设计、运营、物流配送、咨询和培训等机构设立在中国的主要都市,并加快了本地化进程。

  三是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未来5年,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金融后台服务将外包给境外低成本中心;另一方面,国际大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交易所、基金、保险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将随着各国金融的对外开放,开始构建全球金融服务体系。

  “中国可以在2015年超过美国,重新恢复它曾经拥有过的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地位。”

  3月25日,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中心出版的《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在京发布,其作者安格斯·麦迪森“语出惊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处理好金融与经济的关系,确保金融稳健运行,既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尤其要注意处理好三大问题:经济运行难点与调控手段选择;汇率体制改革与外汇规模合理控制;金融开放思路与金融安全措施。

  近来,受美国次贷危机的进一步影响,全球股市动荡,各国股指纷纷下挫,并屡次击破各重要技术支撑位和心理位。

  股市动荡首先让人联想起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引发全球股市一落千丈。但是,本次股市动荡与互联网泡沫造成的股市破灭不同。国际金融人士早已指出,美国互联网利用了全世界投资者的资金,却为美国孵化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高科技公司,从而为美国的实体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就是说,美国并没有亏,被套的是全世界的投资者。因此,有人戏云:“美国人玩了全世界一把。”那么,本次全球股市动荡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狂欢已经结束。”德国经济学家汉斯—维纳·辛以这样的断言来描述最近一轮繁荣的退潮,而《纽约时报》分析文章的标题则是《美好时光的结束》。当西方分析人士为世界经济勾勒出一个阴云密布的前景时,我们也不得不去揣摩繁荣退潮后他们的考虑。

  没有完全相似的经济繁荣期,而这一轮的经济繁荣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当高潮退去,经济学家们需要研判的是次贷危机孕育的“金融病毒”,会在多大程度上“感染”全球经济。而令处于全球贸易链下游的国家更为担心的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厌恶和恐惧会不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最近在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对经济全球化持消极态度的人要比持积极态度的人多三倍,而这种反全球化思潮导致的一个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升温。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