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流通经济学存在的价值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流通经济学的存在有时被视为一种尴尬。
中国的流通经济学很难在西方主流的学术传统中找到共同话语,同时也与日本的流通经济学存在差异。中国流通经济学在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先生的带动一度非常繁荣,繁荣到几乎每位经济学家言必谈流通,流通经济学也出现了大量的学者型官员。然而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西方主流经济学迅速占领中国主流研究机构,流通研究开始逐渐衰落,1998年成为衰落的标志年。究其原因:一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拥有成熟的模型、方法,较易移植和入手,同时大量海龟归国也促成了这一浪潮;二是流通经济学自身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范式硬核和成熟的研究方法,难以把握和深入讨论。因此,许多流通研究者开始转向,流通学科也开始分化为物流、营销、零售、市场等细分学科。但是,流通学科的应用化往往意味着流通理论的庸俗化,细分应用学科已经逐渐失去了流通的精神内核,研究群体也逐渐鱼龙混杂。
尽管如此,在目前这个喧嚣的年代,还有不少真正的研究者仍然在坚守流通这块阵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流通经济学其实是真正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这门学科在范式内核上与西方经济学恰恰相反,西方经济学是围绕“生产”来展开的,信仰的是供给自动创造需求(萨伊定律),它研究的制度是生产的制度结构(科斯),研究的交换是为了生产的交换(产品的交换),而流通经济学则是围绕“交换”来展开的,信仰的是交换过程创造的权利关系和制度构造,它研究的角度是为了交换的生产(商品的交换)和交换的结构。这种范式的本质区别与对立,正是流通经济学最具有自身特色和价值的地方,也是最具有发展潜力、成为未来经济学新大厦的所在。截至目前为止,杨小凯先生立足于分工与交换的、宏大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体系,是在范式意义上最接近流通经济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只可惜他英年早逝,尽管获得西方学界赞誉等身(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知识与国家财富》等),却未能达成取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的夙愿。
作为流通经济学的关注着与研究者,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英才关注或投入到这份事业中来,用年轻、智慧一起为这个有趣的学科而努力。
版主编辑:本帖非常有启发意义,值得深入探究。凡跟帖者均可获得30个经验值,参与学术讨论者获得不少于8个论坛币。祝好!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