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金融危机正在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金融危机正在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两年前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留给了人类太多的思考,市面上正在热播的《华尔街Ⅱ》电影又把这个话题推向了公众视野。岁岁年年人不同,2010年世界经济贸易画上了一抹复苏的亮彩,也引起了各界关于世界经济可能“二次探底”的担忧。那么,世界经济将在金融危机后为世人展现什么样的面貌呢?让我们稍加梳理。
世界经济格局向三个图景演进
危机后,世界经济进入大调整、大变革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的总体格局不会出现大的变化,但是局部微调已经在悄然进行中。
图景一:经济全球化向加强规范和治理方向演进。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从深层次看也是全球化本身的危机,市场自行纠错的内在局限性无法引导全球化有序发展,导致全球化进程从“机遇期”进入“问题高发期”。在全球化进程不可逆转、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主要国家通过二十国集团峰会(G20)等途径加强全球治理,试图使经济全球化走上更健康发展轨道。
第一,经济全球化注入新元素。此次危机表明,以尼克松新政为起点,IT和互联网革命大力推动,追求过度自由化陷入误区。危机后,越来越多的国家为经济发展注入道德和人文因素,如欧盟重视解决贫困人口分化问题、美国更多关注就业岗位等,这使全球化不再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开始与环境保护、教育卫生、就业、缩小贫富差异等社会事业结合,向更平衡的方向发展。
第二,**干预经济的手段增多。危机后,各国**对企业和市场的临时干预监督措施常态化,督促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照顾公共利益,降低社会风险。欧盟相继推出加强金融监管举措,美国宣布金融监管新政,欧美在监管问题上的政治共识正在扩大,美国通过了防止金融危机再发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这是自1930年以来美国首次对金融制度进行改革,意味着美国金融业界的自由主义路线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欧洲银行监管委员会也发布了对欧洲银行进行压力测试的范围和标准。
第三,新的矛盾和冲突增多。初期各国加强协调合作意愿空前加强,但随后先行复苏的新兴国家与尚未完全摆脱衰退威胁的欧美国家间竞争因素上升,合作意愿降低。西方主要国家普遍面临较大的政治和民意压力,施政时更多考虑本国企业和产业利益,领导人更多从内政角度处理一些国际问题,如美国处理丰田汽车质量问题、鼓噪人民币汇率;法国倡议征收碳税等。
图景二:国际经济力量“东升西降”进一步强化。
危机前,世界经济似乎实现了各方共赢。危机后,世界经济发生巨变,美国经济出现“无就业复苏”,深陷国内民意支持率下调以及中东和平进程迟缓、伊核等诸多难题。欧盟受危机重创未愈,陷入主权债务危机泥沼,救援措施失当,经济复苏缓慢,欧元区内部凝聚力减弱。西方实力和影响继续呈下降态势,自信心和优越感受到重挫,戒备、焦虑、不安心态严重,政策明显内顾,社会矛盾上升,社会思潮趋于保守,各种保护主义抬头,甚至寻求对外转嫁危机,寻找替罪羊。
相比之下,新兴国家的经济实力正转化为政治力量,话语权有所上升。新兴大国经济复苏普遍较快,总体保持较好发展势头,与发达国家实力差距继续缩小,争取平等地位的意识进一步上升,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以2008年秋季在金融危机最严重时G20机制的形成和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体现的全球权力转移为标志,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重新洗牌”。
图景三:世界产业格局正在深刻调整。
受危机高峰后的全球市场结构、消费习惯变化等影响,以汽车、IT、生物技术、节能环保和航空等产业为主导,开始新一轮结构调整和重组。消费者日益将汽车视作简单的代步工具,环保、轻便小型车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汽车业掀起一场新的文化革命,各大汽车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和合作伙伴,目标是要在小型车和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走在前列。此外,各大国纷纷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出口与消费均衡发展,加大对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投入,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成为重要发展方向。继美国出台国家创新战略之后,欧、日、俄、印、巴西等也纷纷出台各自创新战略。各方均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全球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更趋深化,发达国家力图保持对后发力量的发展优势,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努力增强自身发展后劲,围绕未来发展制高点的争夺日益激烈。
世界经济是否可能“二次探底”?
今年二季度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新兴经济体也有所回落,如美国二季度经济增速1.7%,估计三季度增长1.5%左右,均低于一季度的3.7%;二季度日本经济由一季度的5%大幅下挫至1.5%,新兴经济体快速增长中的结构性问题和风险上升,并未脱离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和资本依赖,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业界担心世界经济有可能“二次探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报告也认为“世界经济增长下行风险显著增大”,但是美日欧经济体表现并非绝对止步不前,而是复苏脆弱、动力不足、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较多。从目前判断,当前世界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主要理由是:
第一,各个国家已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仍将为世界经济继续回升提供支撑。美国新近实行一揽子组合拳政策,美联储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上周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首尔首脑峰会上,各国继续加强宏观政策的国际协调,这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第二,在各国财政刺激政策逐渐退出后,刺激政策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将增强世界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
第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继续回升的重要力量。经合组织的最近报告显示,新兴经济体的总体实力已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中印巴俄“金砖四国”今年将分别增长10.5%、9.7%、7.5%和4%,新兴经济体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世界经济复苏中国功不可没
从去年下半年特别是年底以来,世界贸易复苏不断超过预期,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关键动力。今年以来,出口增长越快的国家,经济复苏步伐也越快。在欧盟主要成员中,德国、荷兰、意大利、波兰等依靠较强的出口能力实现较快复苏,而英国、西班牙等出口能力较弱的成员国经济增速处于欧盟平均水平以下。日、韩和东南亚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出口恢复势头强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受美国国家出口战略和美元贬值滞后效应的影响,美国出口会更快复苏,1—8月份美国出口增长22.6%,超过今年一季度的增速,美国货物与服务贸易逆差占经济总量比重下降,不仅缓解了经济失衡压力,也使净出口成为经济复苏的重要拉动因素。一些新兴经济体出口不断回升,如今年一季度印度出口增长37%,前三个季度巴西出口同比增长30%。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期间,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复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009年我们统计了37个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情况,其中有16个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是增长的。即使欧盟地区出口总体下降20.3%,但对中国的出口也只下降15.3%。2009年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多达760亿欧元,创历史最高。美国出口下降17%,但是对中国的出口仅下降0.22%。中国已经成为周边国家包括日本、韩国的出口市场,也成为欧美的出口市场。
今年以来,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从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快速增长,成为拉动有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根据对方统计,目前中国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1—7月,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长36.2%,德国对中国出口增长52.1%,1—6月欧盟对中国出口增长42.1%,另外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增幅都超过了40%。
危机后,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国际贸易投资及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影响力进一步增大,西方国家无法回避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实。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基本走势可能是:合作是主流,摩擦成常态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