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通信工程
  • 浅议特高压变电站通信屏柜布局_通信工程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特高压变电站 通信屏柜 设计 布局 论文摘要:特高压变电站通信屏柜的布局应以变电站终期设计为依据,遵照信号流程最简化、统一性和特殊性统筹兼顾的原则,按信号流程布置设备,让环节最简化并使承载主要信号缆线走线最小,同时尽可能避免较差,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交叉。 1、关于信号设备的分层分区 对整个特高压变电站通信系统来说,安全自动化四最为关键的部分,也就是要确保线路继电保护信号的有效传输,按照重要程度,1 000kV和500kV是线路保护信号传输的重点。如果依据特高压变电站500kV线路12回、1 000 kV线路8回的设计,在16路1 000kV线路信号传输业务,在远动通信室一般是配置4套1 000kV光传输设备以及16套1 000 kV线路远方接口设备。按照类似的道理,在相应的远动通信室也要与之相适应地配备4套500kV光传输设备以及24套500 kV线路远方接口设备。借鉴光传输网,在骨干层仅执行同层光交叉以及向下光接入功能;在汇聚层仅执行向上光接入以及向下电接入功能;在接入层仅仅执行向上电接入以及其他功能的经验。以此把特高压变电站所承载的主要信号分层分区配置。 2、通信屏柜布置 在完成通信号设备分层分区配置之后,要充分考虑特高压变电站中最关键和最重要的线路保护信号传输业务,可以把线路保护专用光端机以及线路保护接口设备一起设置在1 000 kV或500 kV的保护室。 一是配置线路保护专用的汇聚层155/622M光端机后,在光传输设备屏内还应配置2个8系统数配,2个DC/DC(-220V/-48V)电源变换器以及1个光配;二是A-1-1光端机和B-1-1光端机之间互为冷备用、A-2-1光端机和B-2-1光端机之间同样影视互为冷备用的。如只分配给1个AUG时隙,那么TUG3(1)所以分配的8个时隙可以并下8个2M支路到数配的下端口,4套接口设备的2M线接到数配背面上端口也成为奇数端口。TUG3(2)分配的8个时隙可以并下8个2M支路到另一个数配的下端口作为冷备用。在B-1-1光传输设备屏和A-1-1光传输设备屏用2 M跳线,一旦A-1-1光端机出现故障,可以打开A-1-1光传输设备屏的数配三通,将2 M跳线跳接在上端口,同时打开冷备用设备的数配面板三通,把2 M跳接在数配下端口,只要2个变电站进行同时操作就可以实现。 3、电源以及通信监控设备配置 因为线路保护专用光端机以及线路保护接口设备都完成了前置工作,被前置在1 000kV或500kV的保护室,所以应在每个线路保护专用光端机屏中配置DC/DC电源变换器,并提供光端机的保护接口设备使用。在远动通信室可以配置3套高频开关电源系统。信息网络交换机以及众多网管设备的电源可从远动专业的逆变电源馈电屏提取,在通信屏队列里配置交流配电屏,用来给信息网络交换机以及网管设备提供电源。对通信电源信息可以采用软采集方式,用通过软件完成协议转换。 4、设计中考虑的几个问题 4.1端子排设计 典型的屏柜设计中端子排编号应按照单元分段集中的原则进行,按自上而下的原则对交流电流(电压)回路、操作正电源、信号输出回路以及高频通道进行排序。屏柜中装置间的联系都应通过端子排的转接来实现,避免各装置间的相互干扰,并使端子排设计更加紧凑和简洁。 4.2关于跳闸回路双重化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关于防止生产重大事故的要求,屏柜设计可采取带有双跳闸线圈的分相操作箱,同时在其每组跳闸回路中设置一组直流电源开关。针对双重化配置的线路保护,可以将每套保护只引出一付跳闸接点到跳闸线圈,而不是每套保护都引出两付跳闸接点,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保护跳闸回路双重化,有能够避免交叉重叠而使回路过于复杂。 4.3光纤保护旁路的切换 在旁路断路器代线路运行的情况下,和高频保护切换方式一直,只是需要把光纤接口装置切换到旁路,就能够构成旁路光纤允许式距离保护。该方式对各种情况有着广泛的适应性。 4.4远方复归收发信机 在过去应用LFP系列保护中,复归收发信机仅能由运行人员通过屏上复归按钮实现。因为每天都需要测试高频通道是否完好,造成现场运行人员手动复归收发信机的工作量相对较大。因此保护需要增加了远方复归收发信机接点。在优化设计中,可将接点和柜上手动复归收发信机按钮并接,复归收发信机能够由运行人员通过工作台经保护装置实现。 4.5旁路时非全相保护 过去在旁路代主变压器运行时,通常不能切换至旁路。优化设计中可在旁路设计时,考虑使用旁路保护柜失灵起动装置的非全相保护,从而实现旁路代主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具有非全相保护条件。 4.6和综合自动化站配合 屏柜应按综合自动化站方式加以考虑。远方、就地切换开关并不能装设在线路保护柜上,而是应当装设在线路测控柜上。此外,因为综合自动化站采取的测控柜只能提供手跳和手合接点所以在操作箱中要增加了双位置中间继电器。 4.7应便于维护和诊断 运行控制工具对前置系统各个节点、各环节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同时应能够对其进行停止、删除、恢复等各种运行方式的实际控制。报文监视工具也可以同时对多个运行的通道的收发信息进行实时监视,应能截获存储在文件中,以进行报文的具体分析。系统运行管理子系统负责要维护这些进程的启动运行和状态监视,在这些进程一旦出现异常时,系统要立即启动故障恢复机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超高压变电站中还有诸如远动、通信、信息3个专业的有调度的自动化问题。当前,有很多调度机构以及枢纽变电站监控室已实现了调度席位的非计算机主机化,也就是把传统的调度计算机都移到服务器屏之中,在调度席位桌面上仅仅放置显示器、键盘等外设,外设通过延长器和主机相联。如计算机的数量较多,可以在服务器屏内安装软切换KVM。调度席位去主机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主机散热问题,调度席线缆众多、电源保障等等相应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5、结论 超高压变电站还有其他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包括信息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应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指挥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组建好相应的应急指挥室,把生产调度会议电视系统也有机的结合起来,对设备、环境、电源等进行统筹的考虑,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改进,努力把布局设计精确到每一个末端环节,最大限度地给确保便捷性和简单性,保证运行维护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樊陈,陈小川,马彦宇,等.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配置研究[J].继电器,2007(8):41-44. [2]郑怡雯,陈轶玮.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方案[J].新视点,2008(27):11-13.

  • 浅谈我国创新绝缘材料护航电能输送_通信工程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代,电力需求极速增长,对电力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介质材料和绝缘技术是我国超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的关键基础,材料性能将直接影响超特高压输变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相对落后的材料技术以及对使用过程中材料的破坏机理认识上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更高电压等级大容量电气设备的发展。 我们应采用一些先进的测试手段,如空间电荷、树枝老化等,研究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老化破坏机理,针对电力传输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方向地对材料进行改性和提高,开发新材料,提高作为发展电气设备的基础和关键的电介质材料和绝缘技术,从而实现高稳定、高性能乃至小型化的超特高压输电系统及设备。谈起自己情有独钟的专业,清华大学周远翔教授思维敏捷而乐观,他带领自己的团队以推动我国超特高压大容量输变电技术的发展,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不仅在空间电荷、树枝老化等电介质材料和绝缘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也致力于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我国电力传输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周远翔,清华大学教授,博导,曾任高电压实验室主任,现任高电压课组组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秘书长。1988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工学硕士学位,后留该院高压所参加工作,1995年任电力系统电气设备在线检测组组长。1996年获得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赴日本攻读博士课程并于1999年获得电气电子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被聘为日本新能源工业技术发展委员会(NEDO) 研究员,在日本工业技术院国立资源环境综合技术研究所进行科研合作研究。2000年4月作为清华大学引进人才回国并被破格聘为副教授,2004年被破格聘为教授、2005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8年作为教育部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科研工作。 跨学科领域的丰富科研经历和国际学术交流经验,使得他具有扎实的学识积累。长期以来,周教授一直从事着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试验技术、电介质和电工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如局部放电机理与应用、电力系统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诊断、电力变压器、钛酸钡陶瓷电容器、聚乙烯电缆材料、高压放电处理有害化学物质和环保材料等环保应用,在电介质空间电荷、材料绝缘老化特性研究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和较高的理论水平。 他参加编写专著《绝缘自及输变电设备外绝缘》和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电压工程》,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3项,优秀论文奖4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已获批2项…… 2000年回国至今,在9年时间里,他取得了这些卓有成效的业绩。是什么理念成就了他在清华的事业?他说:国外多年的留学生涯使我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了,才有个人的尊严;而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作为科研人员,重视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是为国增光的重要途径! 立足基础研究,推动技术进步周远翔教授非常重视基础研究对于应用的深远意义。也许,这正是他长年从事科学研究的真实感悟。 访问MIT基础研究导致新知识的储备,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先锋。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产品都是建立在新知识基础上的,都必须从新知识的储备中提取资本。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由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或直接生产力的转化的周期大大缩短了,基础研究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先锋,这一点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确定。在这种意义上也许可以说,基础研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 他认为,基础研究即使在短期内可能很难见到明显的效果或影响,但从长远考虑是必要的,而且是一个产业的基础所在。所以,他的时间多数是在实验室里度过,在他的时间观念里,似乎并没有假期。看看他在9年里所做的工作,便能清楚地证实这一点。 周远翔教授负责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高电压与强电磁环境学科平台规划与建设,负责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子课题1项和面上项目3项,博士点基金1项,作为主要承担者曾参加973项目1项,曾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承担各类横向课题二十余项,参与和负责的科研工作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 在变压器绝缘分析和故障诊断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工作和现场成功经验,曾在现场多次成功检测并定位了大型变压器故障点并查明故障原因,尤其是在局部放电、色谱检测与分析以及空间电荷、绝缘老化破坏等方面具有深入的研究经验和成熟的工程技术基础,因此获得相关专利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场强下微观形态对固体电介质材料内部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研究中,他完成的高场强下材料微观形态对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研究,既有创造性的理论背景,又有工程上的实际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对微观形态和电介质材料空间电荷特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高场强下聚乙烯中的空间电荷包问题、空间电荷与介质老化破坏机理之间联系的问题等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还对聚丙烯、硅橡胶、油纸绝缘复合材料等电介质材料的空间电荷现象和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有体系,有深度,对于电介质材料研究有较大推动作用,也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在被评为优秀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等离子体技术和结构形态的过滤膜驻极体特性研究中,他提出利用等离子体技术,结合材料改性技术,利用添加剂和热处理的方法,改善聚烯烃的晶相分布,以改善材料中空间电荷和表面电荷的注入、驻留和积聚特性,获取高电荷驻留量、高稳定性的高驻极特性过滤膜驻极体。该项研究是对等离子体应用技术的发展,为驻极体过滤膜高效率过滤口罩、空气超净化装置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为空气净化与环境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周教授还在从事线路绝缘子饱和等值盐密污耐受电压及复合绝缘子老化性能研究,这是清华大学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的一项研究,历经清华几代人的努力,有着比较深厚的积淀,在周教授团队的努力下,几年中更有了突破性的成果。一个个课题是他青春的见证,一项项成果是他心血的凝结。能够为国家电力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他感到快乐。 对绝缘材料与技术发展的思考2007年,基于国家的战略需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制定了电气科学与工程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由周远翔教授主要执笔的《高电压与绝缘》和《工程电介质》两部分内容中明确了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的五年规划任务,从学科规划和国家战略需求的角度来阐述绝缘材料与技术今后发展的问题,着重强调了空间电荷、老化、聚乙烯、硅橡胶、油纸绝缘等关键材料的应用、研究与发展的前景。 对于这位以事业为生命的教授来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电气绝缘研究的思考。他在自己的论文中介绍了现阶段绝缘材料的现状,提出了自己对其发展的新观点,以及对于绝缘材料未来发展前景的思考。 内绝缘研究方向在我国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的发展当中,电缆工业相对比较落后。过分依赖进口的局面不仅增加了输电线路的成本,也导致了我国电缆工业落后,阻碍了超特高压输电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因此,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由于缺乏材料基础的支撑,我们面临着能源调配的巨大压力,迫切需要我们自行研究电介质材料,研究破坏机理,研究提高性能的方法,解决电气设备生产的关键和基础问题。 硅橡胶由于具有弹性高、耐温范围广等优异性能,在电缆附件中得到了大量的使用,随着新型液体硅橡胶材料的进步,各国开发了硅橡胶应力锥预制式电缆附件。但进口的硅橡胶电缆附件不仅价格十分昂贵,而且质量也并不稳定,许多产品在仅运行1~2年后就发生了事故,对电力系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以往硅橡胶大多是作为外绝缘材料在合成绝缘子上大量使用,因此对其研究也多集中于硅橡胶的憎水性、耐大气老化性能、耐漏电起痕性能等外绝缘特性方面,而未对其作为内绝缘材料的相关性能进行足够研究就在电缆附件中大使用,所以在运行后容易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对此,周教授提出有必要采用一些先进的测试手段,如空间电荷、树枝老化等,研究硅橡胶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破坏机理,针对硅橡胶预制式电缆附件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有目的、有方向地对材料进行改性和提高,从而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 外绝缘研究方向在外绝缘领域研究及设计中,对电场及结构设计进行优化以及采用硅橡胶等新材料是解决污湿、覆冰等环境下外绝缘闪络难题的发展方向,在尚无国外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高海拔、覆冰、污秽环境中的外绝缘问题是我国交直流超特高压建设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 周教授认为,电介质特性的表征和认知程度取决于其测试技术。在探索电介质测试技术新原理和新方法的同时,科学合理的电介质特性的表征方法和体系的建立是评估电介质特性、提高电介质性能和开发新型电介质的重要依据。 空间电荷研究方向空间电荷研究在工程电介质学科战略中被定位于六大发展方向之一,是影响甚至制约核能、航天、航空、国防、超特高压输电、脉冲功率、电力电子、信息和生物技术等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科学前沿问题。针对国家超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需求,清华大学高电压实验室受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支持开展了以超、高压直流复合绝缘子为背景的硅橡胶和玻璃钢材料的空间电荷特性研究,同时受国家电网公司重点项目支持,正在开展以超特高压换流变为背景的油纸绝缘空间电荷特性研究。 树枝老化研究方向根据学科研究体系和学科发展战略需要,放电及绝缘击穿、绝缘老化与诊断均被列入了高电压与绝缘学科未来十年六大主要研究任务之一。电介质的电击穿与老化也被定为工程电介质学科六大发展方向之一。树枝老化作为电介质放电、老化的一种主要形式,对绝缘材料的性能具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开展树枝老化破坏机理与寿命预测研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理论问题。周教授的研究团队受国家电网公司重大项目的支持正努力开展硅橡胶材料的树枝老化特性研究,我国创新绝缘材料护航电能输送目前已取得初步进展。 做好基础研究的同时,周教授并没有忽略到其具体应用。 从应用上来说,我们现在主要解决电力系统设备(如大型变压器等)的问题,国家现在一些特大工程里的变压器面临着节能结构的设计,包括设计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故障,如何从材料的角度来研究并解决这个故障,这是我们目前主要的工作。 居闹市而心自宁,这份宁静来自于心中有梦。周远翔教授的梦想,就是在这项紧系社会生产和大众生活的研究中,实现社会价值。他常说,要实现社会价值必须要做出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而他的价值,不正是为护航祖国电能输送而奉献自我吗?

  • 2015年北京邮电大学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_北京邮电大学考研专业目录

    2015年北京邮电大学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_北京邮电大学考研专业目录 北京邮电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快讯,据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已发布,详情如下: 专业代码、专业领域、学院、研究方向 拟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导师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 此专业为全日制专业学位 001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全院拟招生750人 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专业课考试科目如下所列 01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 801通信原理 张平、田辉、刘宝玲、陶小峰、冯志勇、张建华、王莹、李立华、崔琪楣、许晓东、邓钢、唐晓晟、胡铮、王强、张治 02 Web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郭军、蔺志青、张洪刚、刘刚、徐蔚然、张闯、陈光、刘瑞芳、张彬、董远、徐雅静、胡佳妮、邓伟洪、徐前方、肖波 03未来移动通信、移动云计算与数据挖掘 801通信原理 林家儒、郭莉、牛凯、贺志强、林雪红、别志松、李永华、龚萍、许文俊、徐文波 04大数据处理与传送技术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纪越峰、乔耀军、孙咏梅、田慧平、李慧、王宏祥、黄治同、顾仁涛 05移动通信 801通信原理 杨大成、杨鸿文、常永宇、桑林、王亚峰、张欣、高月红 06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801通信原理 温向明、武穆清、刘勇、廖青、徐春秀、苗建松、郑伟 07移动互联网与空间通信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张琳、吴晓非、苏驷希、刘雨、禹可、顾昕钰 08未来网络技术与应用、软件定义网络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刘韵洁、黄韬、崔鸿雁、孙礼、王振凯 09宽带和移动IP网络 801通信原理 雷振明、何刚、周文莉、杨洁、刘芳 10无线系统与网络 801通信原理 王文博、胡春静、全庆一、张兴 11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大数据与安全技术 801通信原理 纪阳、裘晓峰、朱新宁、詹志强 12面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传输及网络技术 801通信原理 郑侃、赵慧、彭岳星、龙航 13先进无线传输和智能组网技术 801通信原理 彭木根、纪晓东、靳浩、李勇 14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与新技术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曾志民、冯春燕、郭彩丽、张天魁 15多媒体通信、数字电视、图像处理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门爱东、王海婴、魏芳 16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801通信原理 尹长川、刘丹谱、郝建军 17无线移动通信与宽带互联网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纪红、高泽华、孙文生 18下一代接入网与移动互联网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寿国础、郭志刚、胡怡红 19认知无线电、多协议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应用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张陆勇、黄小军、陈佃军 20新型无线通信系统与应用 801通信原理 彭涛、郭文彬、孙卓 21无线通信新技术、嵌入式系统、物联网技术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蒋挺、邹卫霞、陈萍 22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王晓湘、张鸿涛 23移动通信、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 801通信原理 吕铁军、陆月明 24泛在通信与未来网络融合技术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李屹、李曦 25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李学明、别红霞 26软件无线电、移动多媒体通信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李绍胜、黄孝建 27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与互联网 801通信原理 罗涛、李剑峰 28无线通信、网络安全与物联网技术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赵成林、许方敏 29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赵衍运、庄伯金 30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王雷 31宽带通信网络与接入技术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宁帆 32宽带通信 801通信原理 刘培植 33无线信号处理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吕旌阳 34无线多媒体通信与信号处理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孙松林 35信息论编码与无线通信 801通信原理 吴湛击 36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李书芳 37移动通信与网络融合 801通信原理 苏放 38多媒体通信、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苏菲 39数字电视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陈磊 40大数据挖掘与统计学习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罗新龙 41可信无线通信 801通信原理 陶小峰(深圳实验室) 42移动通信系统与应用技术 801通信原理 啜钢 43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物联网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康桂霞 44移动互联网与数据中心(IDC)新技术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彭扬 45电磁场、图像处理、信息安全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景晓军 46移动互联网、安卓系统、嵌入式多媒体技术 801通信原理 游向东 47新一代移动互联多媒体手机终端测试技术研究 801通信原理 楼培德 北京邮电大学考研专业目录

  • 2015年北京邮电大学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_北京邮电大学考研专业目录

    2015年北京邮电大学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_北京邮电大学考研专业目录 北京邮电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快讯,据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已发布,详情如下: 专业代码、专业领域、学院、研究方向 拟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导师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 此专业为全日制专业学位 001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全院拟招生750人 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专业课考试科目如下所列 01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 801通信原理 张平、田辉、刘宝玲、陶小峰、冯志勇、张建华、王莹、李立华、崔琪楣、许晓东、邓钢、唐晓晟、胡铮、王强、张治 02 Web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郭军、蔺志青、张洪刚、刘刚、徐蔚然、张闯、陈光、刘瑞芳、张彬、董远、徐雅静、胡佳妮、邓伟洪、徐前方、肖波 03未来移动通信、移动云计算与数据挖掘 801通信原理 林家儒、郭莉、牛凯、贺志强、林雪红、别志松、李永华、龚萍、许文俊、徐文波 04大数据处理与传送技术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纪越峰、乔耀军、孙咏梅、田慧平、李慧、王宏祥、黄治同、顾仁涛 05移动通信 801通信原理 杨大成、杨鸿文、常永宇、桑林、王亚峰、张欣、高月红 06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801通信原理 温向明、武穆清、刘勇、廖青、徐春秀、苗建松、郑伟 07移动互联网与空间通信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张琳、吴晓非、苏驷希、刘雨、禹可、顾昕钰 08未来网络技术与应用、软件定义网络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刘韵洁、黄韬、崔鸿雁、孙礼、王振凯 09宽带和移动IP网络 801通信原理 雷振明、何刚、周文莉、杨洁、刘芳 10无线系统与网络 801通信原理 王文博、胡春静、全庆一、张兴 11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大数据与安全技术 801通信原理 纪阳、裘晓峰、朱新宁、詹志强 12面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传输及网络技术 801通信原理 郑侃、赵慧、彭岳星、龙航 13先进无线传输和智能组网技术 801通信原理 彭木根、纪晓东、靳浩、李勇 14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与新技术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曾志民、冯春燕、郭彩丽、张天魁 15多媒体通信、数字电视、图像处理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门爱东、王海婴、魏芳 16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801通信原理 尹长川、刘丹谱、郝建军 17无线移动通信与宽带互联网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纪红、高泽华、孙文生 18下一代接入网与移动互联网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寿国础、郭志刚、胡怡红 19认知无线电、多协议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应用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张陆勇、黄小军、陈佃军 20新型无线通信系统与应用 801通信原理 彭涛、郭文彬、孙卓 21无线通信新技术、嵌入式系统、物联网技术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蒋挺、邹卫霞、陈萍 22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王晓湘、张鸿涛 23移动通信、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 801通信原理 吕铁军、陆月明 24泛在通信与未来网络融合技术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李屹、李曦 25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李学明、别红霞 26软件无线电、移动多媒体通信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李绍胜、黄孝建 27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与互联网 801通信原理 罗涛、李剑峰 28无线通信、网络安全与物联网技术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赵成林、许方敏 29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赵衍运、庄伯金 30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王雷 31宽带通信网络与接入技术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宁帆 32宽带通信 801通信原理 刘培植 33无线信号处理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吕旌阳 34无线多媒体通信与信号处理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孙松林 35信息论编码与无线通信 801通信原理 吴湛击 36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李书芳 37移动通信与网络融合 801通信原理 苏放 38多媒体通信、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苏菲 39数字电视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陈磊 40大数据挖掘与统计学习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罗新龙 41可信无线通信 801通信原理 陶小峰(深圳实验室) 42移动通信系统与应用技术 801通信原理 啜钢 43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物联网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康桂霞 44移动互联网与数据中心(IDC)新技术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彭扬 45电磁场、图像处理、信息安全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景晓军 46移动互联网、安卓系统、嵌入式多媒体技术 801通信原理 游向东 47新一代移动互联多媒体手机终端测试技术研究 801通信原理 楼培德 北京邮电大学考研专业目录

  • 武汉大学2015年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生招生简章_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武汉大学2015年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生招生简章_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传承百年辉煌,尽展名校风采。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致函国民政府教育部,确认武汉大学文理学士毕业生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6个学院(系)。有110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覆盖了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3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43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342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源于1945年建立的原国立武汉大学游离层实验室。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科优势明显,涉及7个一级学科,12个硕士学科,8个博士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地球物理学,信息与通讯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地球物理学),国家重点学科1个(无线电物理),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空间物理学),省级重点学科1个(空间物理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5个(无线电物理、空间物理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光学工程)。国家还在空间物理学、无线电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设立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院科学研究实力雄厚,目前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空间信息智能感知国家测绘工程技术中心、湖北省光谱成像仪器工程技术中心、湖北省雷达与无线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信息学院始终坚持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技能为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数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高级人才,造就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一大批知名学者和专家。在注重理论研究创新的同时,学院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研究;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863、973、攻关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重点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内的近百项成果,为我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培养目标】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培养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开设课程】 必修课:自然辩证法、英语、随机过程、信息检索、知识产权、专业英语、通信系统与理论、现代数字信号处理(Ⅱ)、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微电子学导论、应用信息论、程序设计方法学、随机信号分析、射频电路、FPGA设计与应用、模式识别、DSP原理及应用、嵌入式技术与系统、现代数字信号处理(Ⅱ)。 选修课:计算机网络、数字图像处理、学科前沿技术讲座、半导体物理(Ⅱ)、半导体器件物理(Ⅱ)、光电子器件、电子材料与器件、机器学习、最优化技术、无线通信原理与技术、网络与高性能计算、多媒体互动游戏、多媒体通信协议、数字视频、多媒体信源编码技术与安防监控应急系统、城市联网报警标准与应用。 注:以上课程仅供参考,最终以当年批准方案执行。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研究方向】 1.现代通信技术与信号信息处理技术 2.高速网络系统与信息安全 3.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 4.卫星通信技术 5.雷达信号处理 6.图像分析与人工智能 7.微电子CAD技术 8.半导体光电器件、材料与光电探测系统 9.半导体传感电子学 10.嵌入式信息处理系统 11.视频监控与应急处理 【招生对象】报考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大学本科毕业的人员(原学专业不限);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至2015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5.参加过我院卓越芯火计划人才培养项目的学员,也需要达到上述报名条件。 【报名方法】 1.考生报名前请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上述要求,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报名采用网上报名加网上确认方式进行。所有考生网上报名(必须选择4201武汉大学报考点)后均需在规定时间在指定网上进行网上确认或现场确认,否则报名信息无效。 2014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有关要求进行报名。2014年11月4日—14日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确认,并缴费和上传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特别提醒:经主管部门同意,硕士研究生报名武汉大学报考点现场确认改为网上确认。即:报名号以4201开头的考生不需要到武汉大学报考点现场确认,只需要网上确认(包括确认报名信息、网上交费及上传照片等)。网上确认具体程序及要求请届时上网查询。 【考试安排】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1.初试:初试时间在2014年12月,具体时间、科目和考场见《准考证》(在网上下载)。初试地点在武汉大学。 2.复试:复试时间在2015年3-4月,复试内容:①外语听力口语测试、②以专业课笔试、综合面试等形式对考生的学科背景、基本素质、操作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察。 复试具体时间和内容、形式以我院通知为准。 【录取原则】 统考后,根据生源和初试成绩单独划定复试分数线。 根据初试、复试综合成绩,德、智、体全面衡量,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初试合格考生必须通过我校组织的资格审查、复试、政审、体检,合格者方能录取。 【学费标准】 学制二年,学费暂定4.6万元/人(不含书杂费),最终以省物价部门核准的学费标准为准。 【学习形式】 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在职学习,武汉上课。 【毕业待遇】 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答辩,符合条件者,可获武汉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学历、学位证书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 【咨询形式】 地址: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323办公室、115办公室 联系人:邓忠华 郭俊华 联系电话:027-68778464027-68778022027-68756267 电子邮箱:dzh@whu.edu.cnguojh@whu.edu.cn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联系电话027-68754125,68754096

  • 2015年北京邮电大学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_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专业目录

    2015年北京邮电大学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_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专业目录 据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已发布,详情如下: 专业代码、专业领域、学院、研究方向 拟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导师 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01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全院拟招生750人 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人数为276人 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专业课考试科目如下所列 01无线信号处理与网络 801通信原理 王文博、靳浩、郭文彬、纪晓东、胡春静、全庆一、彭木根、郑侃、赵慧、张兴、彭岳星、彭涛、李勇、孙卓、龙航、孙少凡、李景春、孙震强、王健全、吕召彪、舒磊 02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 801通信原理 张平、田辉、刘宝玲、陶小峰、冯志勇、张建华、王莹、李立华、崔琪楣、许晓东、邓钢、唐晓晟、胡铮、王强、张治、姜军、李慧镝 03 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郭军、蔺志青、张洪刚、刘刚、徐蔚然、张闯、陈光、刘瑞芳、张彬、徐雅静、胡佳妮、邓伟洪、徐前方、肖波、包秀国 04未来移动通信、移动云计算与数据挖掘 801通信原理 林家儒、郭莉、牛凯、贺志强、林雪红、别志松、李永华、龚萍、许文俊、徐文波 05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801通信原理 温向明、武穆清、刘勇、廖青、徐春秀、苗建松、郑伟、陈自清、张成良、张智江 06大数据处理与传送技术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纪越峰、乔耀军、孙咏梅、田慧平、李慧、王宏祥、黄治同、顾仁涛 07移动互联网与空间通信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张琳、靳东滨、吴晓非、苏驷希、刘雨、禹可、顾昕钰 08移动通信 801通信原理 杨大成、杨鸿文、常永宇、桑林、王亚峰、张欣、高月红 09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与新技术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曾志民、冯春燕、郭彩丽、张天魁、石晶林、徐强、张同须 10未来网络技术与应用、软件定义网络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刘韵洁、黄韬、崔鸿雁、孙礼、王振凯 11宽带和移动IP网络 801通信原理 雷振明、何刚、周文莉、杨洁、刘芳 12多媒体通信、数字电视、图像处理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门爱东、王海婴、魏芳、石明军 13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大数据与安全技术 801通信原理 纪阳、裘晓峰、朱新宁、詹志强 14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801通信原理 尹长川、刘丹谱、郝建军 15无线多媒体通信与信号处理、物联网技术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孙松林、刘玮、程新洲 16无线移动通信与宽带互联网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纪红、高泽华、孙文生 17下一代接入网与移动互联网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寿国础、郭志刚、胡怡红 18认知无线电、多协议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应用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张陆勇、黄小军、陈佃军 19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李学明、别红霞、赵海英 20移动通信与系统 801通信原理 啜钢、李广成、刘辛越 21无线通信新技术、嵌入式系统、物联网技术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蒋挺、邹卫霞、陈萍 22宽带移动通信与网络融合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王晓湘、张鸿涛 23移动通信、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 801通信原理 吕铁军、陆月明 24泛在通信与未来网络融合技术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李屹、李曦 25软件无线电、移动多媒体通信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李绍胜、黄孝建 26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与互联网 801通信原理 罗涛、李剑峰 27无线通信、数字信号处理与下一代网络技术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赵成林、许方敏 28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赵衍运、庄伯金 29电磁场、图像处理、信息安全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景晓军、李佳 30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王雷 31宽带通信网络与接入技术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宁帆 32宽带通信 801通信原理 刘培植 33无线信号处理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吕旌阳 34信息论编码与无线通信 801通信原理 吴湛击 35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李书芳 36无线通信技术、无线Internet应用 801通信原理 苏放 37多媒体通信、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苏菲 38数字电视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陈磊 39网络定位与导航技术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罗新龙 40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物联网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康桂霞 41移动互联网与数据中心(IDC)新技术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彭扬 42移动互联网、安卓系统、嵌入式多媒体技术 801通信原理 游向东 43视频搜索、数据挖掘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董远 44新一代移动互联电视手机终端和测试技术研究 801通信原理 楼培德

  • 2014年北航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专业领域工程硕士招生简章_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在职硕士

    2014年北航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专业领域工程硕士招生简章_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在职硕士 请考生注意:如拟报考我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研究生者,务必在报考前与我学院联系,确认在该地区有办学计划再报名。 一、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依托单位,从1958年成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的相关学科与专业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北航工科优势金牌学院之一。我院于1999年开始招收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2006年招收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 2010年11月北航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获得国家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两所大学之一(另一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1月北航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获得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发的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荣誉称号。自1999年招生以来,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已与多家科研协作单位签订了委托培养工程硕士生的协议,已有数百人通过答辩,获得了工程硕士学位,成为工程领域的技术骨干。其中,不乏在国家各项重大重点工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才,2名工程硕士毕业生于2007年6月获得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评选的作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的荣誉称号(第一批全国各工程领域共表彰181人);3名工程硕士毕业生于2013年4月获得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评选的作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的荣誉称号(第二批全国各工程领域共表彰160人)。 二、培养目标 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掌握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一般理论与技术,掌握解决本学科群及相关领域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主要课程体系 在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光学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开设随机过程理论、线性系统理论、数字信号处理、高等电磁场理论、电磁兼容理论与应用、现代微电子学、现代光电子学、信息论及编码理论、检测估计与调制理论、集成电路与系统分析设计方法、高等光学、现代空中交通管理、数字图像处理与识别、生物医学传感器等90余门研究生课程。 四、报名及考试 1、报考条件:2014年7月前获得国家承认大学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者(即双证齐全),本领域只招收英语语种的考生。 2、入学考试: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需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简称GCT,即初试),GCT命题依据《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考试时间为2014年10月26日8:30—11:30,考试地点请见准考证。 3、资格审查:全国联考成绩公布后,达到我校复试要求的考生登录信息平台,下载本人《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将该表与满足报考条件的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原件一并提交我校申请资格审查。 4、复试内容: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且成绩达到我校复试要求的学生,需参加第二阶段专业综合测试(复试),具体时间见我院网站相关通知。我院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1)笔试:模拟电路,(GCT结束后于2014年11月中下旬公布考试大纲、参考书目,请登陆网址http://www.ee.buaa.edu.cn/gcssindex.php) (2)面试:英语口语自我介绍、大学本科所学专业知识。 五、学费及学制等要求 学费共计3万元。入学后交1.8万,在硕士论文开题前交1.2万。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规定的学分按自动退学处理,不予退还首次缴费。 学制为2年,学习年限2~4年,其中课程阶段1~2年,论文阶段1~2年,学习年限超过4年者允许延长1年。工程硕士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不脱产学习方式,行政关系等仍在原单位。 六、学位与证书 学员完成所要求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工程硕士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学分,毕业硕士论文答辩通过,将授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硕士学位。 七、其他 仅在北京及周边地区招收本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上课地点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项说明不针对以企业为单位集中组织报考的考生。 八、招生学院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老师 咨询电话:010-823383

  • 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分析_通信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分析_通信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现今的电子通信技术属于一种尖端的且应用性极强的技术,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进度关键看电子通信技术水平的高低。电子通信产业是信息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子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直接带动先进的生产力和科技实力。电子通信技术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较广,特别突出在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两个方面,本文也将重点通过这两个方面来分析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问题。 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它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方式。人们也能很好地运用电子通信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来学习和工作。电子通信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它还在改变着社会和国家,使得国家不断发展,特别表现在卫星通信技术上。当然我国的电子通信技术还存在一些关键技术的问题,有待人们改善和加强。 一、电子通信系统概述 电子通信技术属于现代通信技术中的一大部分。电子通信技术还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柱,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国家国民经济的神经系统和命脉。在现代化信息社会,电子通信技术无处不在,它涉及的范围也很广,包括移动电信、广播电视、雷达、声纳、导航、遥控与遥测以及遥感等领域,还有军事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各种信息系统都要运用到电子通信技术。 电子通信系统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常见的就是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其中移动通信就包括了卫星通信,此外还有蜂窝系统、集群系统、分组无线网、无绳电话系统、无线电传呼系统等多个领域。 二、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 近几年来,电子通信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就其最具代表性的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来看,就存在很多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有待加强和改善。移动通信技术在电子通信技术中发展范围最大最迅速,传统的蜂窝通信因为可用无线频谱资源的增加和无线信号的衰弱而变得越来越受局限。不断缩小的小区半径代表着基站的密度也在不断增加。除此之外,频繁的越区切换导致空中资源的浪费和频谱效率降低,这也使得网络建设的成本也是越来越高。从以上各种因素可以看出,要想获得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更大更充足的系统容量,就应该突破传统蜂窝体制,应用新的移动通信技术。 1、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分布式天线是很有效也很成功的一种方式,每个小区内都有很多个无线信号处理单元,这些单元距离都比载波波长要远得多,并且它们都能进行功放变频和信号预处理。要在核心处理单元实现信号处理的功能,首先就要完成信号的收发功能和一些简单的信号预处理,然后就要与核心处理单元连接,通过光纤和同轴电缆或微波无线信道来实现。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分布式移动通信,第一种就是在所有的无线信号处理单元上所有相同的下行链路信号同时发射,然后小区内的无线信号处理单元接收到上行链路信号之后直接传送到中心处理单元。这种方案优点是简单,缺点则是会不断干扰系统,阻碍了系统容量的扩大。第二种方式则是在整个业务区域内完成无线覆盖的分布式天线结构,通过用大量的无线信号处理单元来实现,从而突破传统蜂窝小区的理念。这种方式也可称之为受控天线子系统,即仅与移动台相近的信号处理单元负责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的方式。第二种较之第一种更理想,但同时它也更复杂。 分布式移动通信较传统的移动通信技术有几点优势,第一是小区间干扰低、SIR高且系统容量大,第二是它内部的分集能力不仅能用来抵抗阴影效应,还能够保证不衰落和扩大系统的容量。第三是它能全面提高其自身切换性能和接受信号的功率,还能降低其切换次数。第四是它对其他通信系统的干扰小并且在相同发射功率下覆盖的区域更大,反之其发射功率更低。第五是它不仅能更方便快捷地实现任意形状的无线业务服务区,还能核心处理单元集中处理信号。更能有效利用无线资源。 子通信系统分为5层:应用层、驱动层、传输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5层之间功能划分应明确,接口应简单,从而为硬软件的设计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应用层是通信系统的最高层次,它实现通信系统管理功能(如初始化、维护、重构等)和解释功能(如描述数据交换的含义、有效性、范围、格式等)。驱动层是应用层与底层的软件接口。为实现应用层的管理功能,驱动层应能控制子系统内多路传输总线接口(简称MBI)的初始化、启动、停止、连接、断开、启动其自测试,监控其工作状态,控制其和子系统主机的数据交换。传输层控制多路传输总线上的数据传输,传输层的任务包括信息处理、通道切换、同步管理等。数据链路层按照MILSTD一1553B规定。控制总线上各条消息的传输序列。物理层按照MILSTD一1553B规定,处理1553B总线物理介质上的位流传输。应用层、驱动层在各个子系统主机上实现,传输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在MBI上实现。 2、卫星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 卫星通信在电子通信技术中最为先进,它也有很大的优势,包括通信距离远并且容量大,通信线路质量稳定可靠以及机动性能优越和灵活地组网等这些都是别的技术没有的特点。但随着不断快速发展的全球信息化产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复杂多样,电子通信技术已进入高速、多媒体、业务多样化和可移动的个性化时代。 目前的卫星通信的一些关键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它包括高速数据的业务需求。以及卫星通信应用宽带IP的难点。现代卫星通信技术采用一些关键技术来解决问题,一个就是数据压缩技术,它能让静态和动态的数据压缩都能有效提高通信系统在时间、频带、能量上的工作效率;第二个就是智能卫星天线系统;第三个就是宽带IP卫星通信技术的研究;第四个就是新型高效的数字调制及信道编码技术;第五个就是多址连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第六个就是卫星激光通信技术。 未来的卫星通信数据率会通过激光通信来实现,激光的优势会在互联卫星网中得到充分发挥,因为在那里经常会应用到激光通信技术,它在外层空间进行,所以不会受到大气层的影响。还可以利用星际激光链路技术来缩短全球卫星通信中的双跳法的信号时长。有专家提出在卫星激光通信在比微波通信数据速率高一个数量级的理想情况下,天线孔径尺寸会比微波通信卫星减小一个数量级的观点。那么如果在空间无线电通信中以激光作为载体来进行工作和运行未来的卫星之间进行激光通信是很有前途的。 总而言之,电子通信系统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无处不在。在电子通信系统中范围最广最常见的就是移动通信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体现在日常的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电子传输工具上,而卫星通信系统则运用在比较大型的工程上。电子通信系统的发达和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强弱,所以对其关键技术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掌握了其关键技术就能很好地运用和完善它。 参考文献 [1]刘旭东,卫星通信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2]杨运年,VSAT卫星通信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 [3]蔡坚,刘娟;基于标准总线的飞行数据采集器的设计[J];航空计算技术;2002 [4]康涌泉,史忠科,朱红育;基于DSP的ARINC429总线通信系统设计[J];航空计测技术;2004"

  • 关于通讯迈向专业化发展道路_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关于通讯迈向专业化发展道路_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一、即时通讯的概念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终端连往一个即时通讯网路的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即时通讯不同于e-mail在于它的交谈是即时的。大部分的即时通讯服务提供了presence awareness的特性显示联络人名单,联络人是否在线上与能否与联络人交谈。即时通讯比传送电子邮件所需时间更短,而且比拨电话更方便,无疑是网络年代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目前中国最流行的有QQ、MSN、GoCom、POPO、UC、LAVA-LAVA等,而国外主要使用ICQ、MSN。在当今社会,即时通讯软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蔓延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由此引发了即时通讯软件业内连年的厮杀与混战。 二、即时通讯的发展历程 ICQ是即时通讯当仁不让的鼻祖程序。1996年,四位以色列的年轻人开发出了极具传奇色彩的ICO坏小子,这个可供网上寻呼的小玩意,使得IM的概念由此诞生,并创造了因特网时代的又一个新的神话,或者,我们可以说是,ICQ开启了一个IM新的网络时代。IM应用凭借其实时在线交互的特性迅速风靡全球。不久之后,美国在线公司收购ICQ,投入4亿多美元的重金,使之不断发展,臻于完善。目前,全球ICQ的用户已经逾1.5亿,在全球拥有广泛的用户支持,但缺乏中国本土化支持仍是其最大缺点。 在众多实力公司争相效仿ICQ的过程中,中国的QQ凭借其良好的地缘优势,迅速脱颖而出。QQ是中国国内即时通讯的龙头老大,用户数量稳坐其位。与其他中文通讯软件相比,腾讯QQ以其漂亮的界面、合理的设计、良好的易用性、强大的功能,稳定高效的系统运行,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MSN是即时通讯领域的又一领军人物。MSN在全球约有5000万用户,在中国用户量则位居第二。事实上,MSN更多的偏重于办公阶层用户,其简单的操控性让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它的使用要决。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功能就是把汉字做成彩色的表情图片,在占用资源上比同类软件优胜、稳定性超强、语音与视频质量上佳。因此MSN成为企业职员们相互通信的首选工具,且用户群体还在日益扩大。专家分析,资本的介入,加快了行业的发展,导致了竞争的加剧,并将催化即时通讯市场走向细分。 飞信的到来似乎如期而至。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一项业务,可以实现即时消息、短信、语音、GPRS等多种通信方式,保证用户永不离线。实现无缝链接的多端信息接收,让您随时随地都可与好友保持畅快有效的沟通,亦掀起了一场专业化势头显著的飞热。 根据易观国际近期发布《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季度监测》显示: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九个主要IM产品(QQ\\阿里旺旺\\MSN\\飞信\\等)总注册账户数达到13.3亿,同比增长25%,其中活跃账户数达到4.25亿,同比增长13%,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5351万,同比增长40%。从这一连串的数字中,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即时通讯发展之迅猛,用户数量连年呈几何级数递增,确实,我们必须承认,即时通讯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性和前所未有的便捷。 三、即时通讯的专业化 2003年10月,著名的电视商务服务商阿里巴巴开发了贸易通(阿里巴巴将其命名为A liTa lk),这是为商人度身定做的免费商务沟通软件。贸易通的发展源于阿里巴巴公司的定位,阿里巴巴是全球领先的B2B电子商务公司,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业务。阿里巴巴通过旗下三个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货商从事网上生意,三个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5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  阿里巴巴贸易通出现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将网上即时通讯技术应用于商务领域,使即时通讯走出了单纯聊天的框架,真正实现商务价值,是一款完全在办公环境中应用的网上即时通讯服务。贸易通具有QQ\MSN的常用功能,其用户群是企业及其员工,还整合和阿里中文站的全部操作,包括阿里助手、客户管理系统、商友速配等实用功能。贸易通强大的功能和鲜明的定位,使得电子商务和即时通讯服务完美结合,标志着即时通讯走上了商业化应用的发展方向。 而目前贸易通升级版的阿里旺旺则发展势头更为明显,其用户已经超过一亿。这是继腾讯QQ之后,我国第二个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平台。这样,在全球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中,中国独占两席,另两个分别是微软公司的MSN、雅虎公司的雅虎通。根据著名调研机构iResearch发布的《2008年第二季度即时通讯市场研究报告》表明,2008年1-7月份阿里旺旺-淘宝版月度覆盖人数上超过MSN,仅次于QQ;在网上交易市场上,阿里旺旺的市场率位列第一。截至目前,旺旺群总数已超过250万,再次刷新互联网上商务性及时交流社区的总规模数。依托于阿里巴巴平台创立的阿里旺旺,兼具了淘宝旺旺和贸易通地多重优点,对客户需求了解也有着天然优势,已成为商务人士进行即时交流的首选。同时报告显示,阿里旺旺的品牌知名度比第一季度上升6.4%,使用者对阿里旺旺商务特性中便捷的商务功能认知度远远高于其他IM。 同比2007年1月的2千多万注册用户,旺旺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实现了连翻五番的神话,快速高效的完成了破茧成蝶地蜕变。阿里软件市场总监王冠雄表示,在竞争激烈的IM领域中,作为最有价值的即时通讯平台。 2009年5月,阿里旺旺携手前程无忧,推出亮灯计划。从一个单纯的在线通讯工具成功渗透到商务人士的求职方面,当然,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旺旺的上升空间还十分之大。通讯迈向专业化发展道路旺旺已经不仅仅定位于IM软件的角色,而是提升到一个IM平台,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富有鲜明的专业化应用特点。 早在5年前,就有业内人士预测,新的国际资本将为即时通讯软件指明下一个热点,即商务应用。赛迪顾问也认为,未来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将会逐渐向综合化、专业化、互联互通和安全化发展,从而带动市场持续快速的增长。从ICQ到贸易通到阿里旺旺,我们用心记录着IM从大众化到专业化一步步的发展历程。 

  • 浅谈对通信行业全面预算管理建设的现实性探讨_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对通信行业全面预算管理建设的现实性探讨_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通讯行业 预算管理 论文摘要:本文以通信行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首先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特征及实施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而后对其体系构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以次为据提出了下一步的相关完善策略,以供其借鉴或参考。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特征及其背景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通过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的组织和协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经营目标的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活动。从理论上说,全面预算管理应具有全面性、战略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特征;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全面预算管理可协助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使财务管理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理财理念,并可与计划管理、库存管理、营销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一道,共同支撑着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就国内通信行业而言,在经历了前一阶段的规范化及规模性调整后,现已取得3G执照、实现了全业务运营的通信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如何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如何实现3G投资拉动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为了业内外关注的焦点。在这种大环境下,战略导向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而财务管理如何充分的融入这些战略理念,并将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得以实现,将对生产经营的引导、整合、控制、激励功能有效的发挥出来,促进企业战略以及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最终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二、通信行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构成 一般而言,通信行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预算内容、预算组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五方面内容,具体如下: (一)预算内容 作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核心工具,通信行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应由经营预算、投资预算、人工成本预算、运维预算、财务预算五方面组成,而非前期单纯的以财务预算作为统领。上述各预算环节紧密相联,相辅相成,总体上诠释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企业的战略导向。 (二)预算组织 作为预算管理职能的执行主体,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应由公司决策层为主组建,并充分保证其独立性、战略性、权威性,主要职责包括:制定预算制度程序;审议、批复年度预算草案;审议、批准、下达各分公司年度预算目标;审议、批准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和预算执行考核结果。全面预算委员会下设预算管理办公室,并由总会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分组如经营预算组、投资预算组、运维预算组、采购预算组、人力预算组、综合预算组由该机构再行指定。 (三)预算编制 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基础,通信行业的预算编制应采取纵向、横向相结合的原则,以战略为导向,以收支差额为目标,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科学、合理的进行编制,并辅以详细、客观的预算解释说明。在此过程中,完善的目标传导、分解机制和资源整合、配置体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预算执行 以全面预算编制为基础,全面预算执行的管控是确保其既定战略、预算目标得以落实和实施的关键。以山东联通为例,该单位以精细化思想为指引建立了一套包括预算编制、执行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评价等在内的完整的预算控制流程,搭建了包括宏观经济、业务发展、量收情况、资源效率等指标在内的企业综合运营评价体系,将预算控制渗透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 (五)预算评价 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收尾阶段,对前期预算执行效果的评价是强化其预算约束,维护预算目标刚性、严肃性的重要保障。为此,通信行业的全面预算评价应与绩效考核充分结合起来,对其按季度、年度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结果形成对企业负责人的典型评价,并对其今后工作进行原则指导。 三、通信行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完善策略 (一)革新全面预算管理工具 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为例,通信行业下一步应积极尝试资金结算中心、财务公司这种资金管控模式,将全面预算管理通过上述模式来加以实现,以增加预算管理的刚性,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一般而言,全面预算编制的结果应通过各项财务数据来反映,这些数据一经形成并通过审批,便具有了相应的约束力,各部门、各单位只能依次而执行。一旦出现超预算情况,则需通过上述系统层层审批来得以实现,此时任何越权审批都可被系统自行阻断。 (二)有效加强资本预算管理 从理论上说,资本预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和债券投资预算,这需要以投资概算为基础,准确测算相关项目投资,并对其投资回报率进行合理预测。在编制项目投资预算和各期现金净流量预算时,需将预算控制工作与项目进展紧密联系起来,并将其渗透至项目施工阶段的各个环节,及时将各阶段工程成本实际发生值与预期值进行比较,从而实现动态控制。此外,资本预算考核需以投资回报率为依据,并与绩效相挂钩。 (三)推行利润中心管理模式 所谓利润中心管理模式,就是指在对各预算单位的考核评价中引入准利润这一概念,转变各预算单位责任中心定位,由收入中心转为准利润中心,并将效益理念与责任逐步传导、渗透至各预算单位。为实现该目标,首先需将可控资源权限适当下放到至各单位,并赋予其一定的销售决策权和资源控制权,以充分调动各单位的经营积极性。其次,对各级单位预算的考核增加盈利性指标,合理归集利润中心的资源消耗,科学评价其经营业绩。 (四)强化预算分析预警功能 从目前来看,国内通信行业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预算分析体系,大多数单位都会执行月度预算分析,汇总公司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的重要信息以及各成本中心的运作状况,并对差异较大的事项进行重点关注。下一步,通信行业的预算分析应以资金结算中心为平台,借助于ERP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将预算分析升级至预算预警这一高度,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深度挖掘查找预算偏离原因,并形成对其支撑战略的修订性建议,从而达到战略预算反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晨,企业预算管理以战略为导向[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2]孙铁军.关于国有通信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0(20) [3]程隆云,何鹏.基于战略和组织的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J].商业会计,2009(14)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