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北京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系_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网

    北京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系_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网 测控技术与仪器系简介测控技术与仪器系始建于1975年。1986年开始招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硕士研究生,2004年开始招收“机电测试技术”博士研究生。目前招收“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研究生和“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生。在王绍纯教授等老一代教师的带领下,该系建立起一支教学严谨、工作务实、科研创新的师资队伍。本系有教授和博导6人,副教授11人,讲师5人。年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50人,本科生60人。在科学研究方面,该系着重于工业、国防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并形成了鲜明特色。“先进传感技术”、“检测信息处理”、“嵌入式测量系统”等三个学术梯队承担着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防预研项目、中外合作项目和企业协作项目。在磁场传感器AMR/GMR、MEMS传感器、超声传感器优化理论研究中取得突出成果。基于检测理论和统计、时序、时频域信号分析及数据融合理论,研发了多项特殊场合下的参数测量技术。在冶金工业领域中的大口径煤粉多相流测量、火焰分析与转炉吹炼终点监测、涡流钢包液位测量技术已经研制成功;高炉料位、高温热轧应力、烧结终点在线分析技术正在研发中;在石油工业领域,开发了焊接点温度监测、管网监测、机械设备振幅遥测、井深在线测试等技术;国防领域中的涉密信息处理研究得到了多项基金的支持;成功开发的西藏风火山隧道制氧设备测控系统并被评为全国高校十大科技成果之一。该系研发了多种基于FPGA、DSP、ARM和CAN总线的现代嵌入式测量仪器,如数字寻北仪、高压测试仪、医用移液器等。近年累计出版专著18余部,发明专利8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20余篇。该系与东京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及多家国际著名测控仪器公司保持着经常性学术交流、人员交流和技术合作。该系承担的本科生课程包括检测技术、信号处理、自动控制仪器和系统、工程光学基储光学测试技术、光电子技术、EDA可编程逻辑器件、单片机、DSP/ARM、智能仪器、总线技术、组态软件等。现建有先进传感器、过程控制、虚拟仪器软测量等3个专业实验室,为学生开展自主创新实践(如CCTV杯机器人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提供了平台。研究生课程包括传感器理论、调理电路、现代信号处理、检测理论、微弱信号处理、仪器通信技术、机电测试系统等并211工程支持下先进的测控技术实验室。

  • 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基础科学系_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网

    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基础科学系_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网 信息基础科学系简介信息基础科学系于2005年成立,主要从事信息科学基储电子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并承担全校计算机和电工电子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目前有教授、副教授7人,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研究所_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网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研究所_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网 自动控制研究所简介北京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研究所创建于1982年,是冶金工业部正式批准成立的科研教学单位。1982年开始招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87年开始招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自动控制研究所建设了一支以孙一康教授为首的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富于创新精神的高水平的学术队伍。目前,该所共有教职工10名,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5名,副教授3名。近五年来,自动控制研究所每年指导毕业的硕士研究生30名,博士研究生6名,指导本科毕业设计数十名。在科学研究方面,自动控制研究所一直活跃在全国冶金行业的轧钢自动化领域,承接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重大工程科研项目,其中“武钢1700热连轧计算机新系统改造”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太钢1549热连轧三电系统改造”和“鞍钢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工艺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不仅使企业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对于促进高新技术转化为先进生产力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内冶金自动化领域赢得了较高的声誉。在国内外高水平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70多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机构检索,专著6本,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所的研究方向有:控制理论在控制过程中的应用、生产过程智能控制、鲁棒控制理论与应用、非线性控制理论与应用、信息技术在控制工程中的应用、电力电子与电力拖动、工业过程控制与模型化研究、流程工业信息技术应用、基于3C技术的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等。在孙一康教授的带领下,自动控制研究所先后走出了两大步。其一是1995年完成了武钢1700热连轧计算机新系统改造的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行的是“硬件引进,软件自主开发”,获得了10余项创新性科技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轧钢自动化领域的技术改造步伐。其二是2002年完成的鞍钢中薄板坯连铸连轧ASP系统开发,实行的是系统硬件自主集成,软件全部自主开发,工程项目实施也是自主管理。这个项目的成功,极大地提升了我国轧钢自动化系统的国际地位,打破了国外少数几家电气公司的技术垄断,随后又以技术转让与推广方式建设完成了鞍钢2150,济钢1700中薄板坯ASP生产线,并在生产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自动控制研究所即将走出的第三步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快速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自动控制研究所具有较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和管理机制,主要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本所培养的近百名毕业生已经成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中坚。

  • 北京科技大学数学力学系_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网

    北京科技大学数学力学系_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网 概况数学力学系成立于1984年1月,是在原北京钢铁学院基础部数学教研室和力学教研室基础上组成的,经过20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教学、科研并重,综合实力较强的理工科大学基础学科。数学力学系拥有一支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力量雄厚、团结奋斗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1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2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0人。 人才培养数学力学系承担着全校各专业本科、研究生的数学、力学基础课教学任务及本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前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4个班,约120人。设有一个固体力学博士点,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含5个招生方向)和系统工程、固体力学硕士点,每年招收博士生10~15人,硕士生近百人。数学力学系全体教师继承和发扬“严谨,勤奋,求实”的优良传统,锐意改革进龋在教学方面一直保持较高的教学质量,取得了一批水平较高的教学改革成果。目前已获得市部级以上教学改革和成果奖共11项,其中市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其中“试题库建设与数学质量控制”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大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课题中创立的数学教学模式,在全国工科院校会议上被重点介绍和推广,并获国家级特等奖;“工科数学教学新体系的研究和实践”课题获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全系共出版各类专译著、教材近40部,译著5部。多年来数学力学系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多人被评为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科学研究数学力学系数学学科目前拥有6个科学研究梯队。它们分别是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梯队,统计与优化研究梯队,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梯队,计算数学与小波研究梯队,信息处理与建模研究梯队,固体力学梯队。这6个研究梯队的科学研究活动分布在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的多个领域,近年来取得一系列优异的研究成果,有些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五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年均经费达150余万元。近五年共发表科学研究论文500余篇,被SCI、EI收录的论文200余篇。 实验条件数学力学系建有数学和力学两个实验室。数学实验室承担全校本科生的数学实验课及数学专业的专业实践课。力学实验室承担全校本科生力学实验课并拥有当今一流的设备。经过211工程的建设,这两个实验室现已成为国内一流的教学实验基地。 支部建设应用学院数力系党支部现有党员42人,占全系人数的70%,其中40岁以下的党员16人,占党员总数的38%。我支部于2009年获得校级标杆党支部称号。 在学校党委及学院分党委的正确领导下, 在支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 我系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学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服务学校建成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大局,我系党支部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加强师德建设,做好人才培养第二.发挥模范作用,促进教学科研第三.建设凝聚力工程,推动和谐发展

  • 北京科技大学物理系_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网

    北京科技大学物理系_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网 概况北京科技大学物理系于1984年1月正式成立,其前身是北京钢铁学院基础部物理教研室。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物理系已经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和开发于一体的多学科、综合性、并与现代高新技术紧密结合的实体。与物理系密切相关的“国家科技部新材料模拟设计实验室”、“国家工科物理课程教学基地”的建成反映了物理系师生在科研和教学两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和取得的成绩。物理系现有教师50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另外,应用物理所有中科院院士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含长江讲座教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人,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物理系现有凝聚态物理博士点,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和物理电子学硕士点,以及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目前在读博士生12人、硕士生70余人,本科生240人。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物理系将继续奉行教学与科研并重,努力创建一支生气勃勃、学术水平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 科学研究物理系作为从事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研究和教学的单位,研究内容涵盖理论物理、原子分子物理、超导物理、磁性物理、固体微结构、薄膜物理、计算物理、自旋电子学、物理电子学、微电子材料与器件、传感器与传感技术等学科和方向。多年来,在凝聚态物理中的逆问题、先进材料模拟设计、凝聚态理论、多体系统的统计物理方法、高温超导体的磁通动力学和微波特性、自旋相关输运和自旋电子学材料、相场理论及微观结构演化研究、磁敏电阻传感技术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承担着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和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一大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并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863项目重大贡献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目前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研究论文700多篇,被SCI和EI检索收录论文超过350篇。 人才培养物理系教师承担着“国家工科物理课程教学基地”和“北京市实验教学(物理)示范中心”的建设,同时承担着全校工、理、管、文、经、法等各科学生的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等基础课程教学、以及物理系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任务。物理系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在教学中,真正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开展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基础知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坚持宽口径与分流培养,既培养高层次的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基础科学研究人才,又培养具有开发、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