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系_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网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系_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网 概况应用化学专业应用理科专业,是连接化学与化工的纽带。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理科化学理论基础,具有化工实践能力,适应多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市场对于人才的需要,本专业设现代分析、应用材料化学、药物合成、环境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方向。主修课程有: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结构化学、仪器分析、环境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计算机文化基储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现代商品学概论、现代仪器分析、材料化学导论、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文献检索、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近40余门课程。所选教材均为我国著名高校相关专业使用的教材。在基础理论学习和实验训练的基础上,安排实践教学,包括:生产实习、认识实习、计算机应用实践和毕业设计。化学系具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一半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化学实验室总面积约11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800多万元。大型仪器主要有:菲内根GC/MS、ICP原子发射、日本理学X荧光光谱仪、日本岛津UV-3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日本日立高效液相色谱仪、菲利普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日本岛津红外分光光度计、发射光谱仪、差热分析仪和电化学分析测试仪等。 毕业生可在高校和研究院所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可在厂矿、商检部门、材料领域、医药行业、农业部门、环保领域、化工单位、生物技术等行业从事与化学有关的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分析化学、应用化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化学系现设有应用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工程和生物化工等四个硕士点,为本科生继续深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 北京科技大学生物系_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网

    北京科技大学生物系_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网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简称生物系)创立于2003年,隶属于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生物系现设有生物技术一个本科专业,每年招生60人左右。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设有一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每年招研究生25名左右。生物系现有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5个专业实验室,可以承担本科、硕士和博士学生的基础实验教学工作。近几年来,依托北京科技大学的工科优势,生物系广聘国内外的优秀人才,抓住机遇,奋力拼搏,已经成为特色鲜明的重要教学与科研基地,是北京科技大学发展最快的系之一。生物系现有环境生物技术、生物化工、生物制药和农药残留分析与毒理四个研究方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97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等数十个研究课题,已经获得研究经费400多万元,发表论文100多篇,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在科研方面有非常好的发展趋势。生物系现有教师16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平均年龄不到40岁,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了90%以上。2位教授和1位副教授是北京科技大学引进的高级人才,2位副教授是北京市科技新星。生物系为建立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和重要生命活性物质分离纯化的科研平台,先后购置了PCR仪、酶标仪、凝胶成像系统、高压液相色谱、全自控发酵罐、TOC仪、离子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等重要的仪器设备,设备总值300多万元。

  • 北京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系_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网

    北京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系_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网 社会科学系简介社会科学系是在1999年10月院系调整时在原社科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目前主要负责全校本科生4门公共政治课教学工作以及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3门公共政治课教学工作。 承担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是社科系乃至文法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文法学院在成立之后组织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申报申报思想品德课和公共政治课"两课"改革试点。社会科学系精心制定了公共政治课改革方案,对已有的课程体系体系做了大胆的改革,并提出新的思路。在之后几年的试点中,社会科学系取得一系列的成果,最突出的有:1996年许放等人完成的"适应市场经济,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 课题获北京科技大学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原冶金部教学成果二等奖;1998年佟玉兰等人完成的"中国革命史课程体系的改革"项目分获北京科技大学和原冶金部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8年,中共中央统一了"两课"教学方案,我校"两课"改革的重点遂转向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社会科学系教师借助多媒体辅助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经验在《北京日报》等报刊上予以报道并推广。

  • 北京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系_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网

    北京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系_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网 公共管理系简介公共管理系的前身是成立于1999 年 10 月的行政管理系,主要负责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和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的教学工作。为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行政管理系于 2001 年更名为公共管理系。 行政管理专业开始由思想教育研究所代管,后由法学所代管。1999 年10月,为适应该专业的发展,迎接今后更大的发展,行政管理专业从法学所分离出来,单独组建了行政管理系。行管系的设立,为行政管理专业的腾飞准备了条件。 行政管理专业最早于1993年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之名开始招生,按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培养。1995年,文法学院成立之后即组织申报该专业,同年10月经原冶金部评审通过。目前,行政管理专业已迅速发展成为文法学院第二大本科专业。 2000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从2000 年起在我国开展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试点工作,我院立即精心组织申报,于 2000 年 8 月 15 日 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使我校成为全国首批开展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学校之一。2002年1月,MPA正式招生100人,并将于3月开课。 2000 年9 月,学院申报了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点,经北京科技大学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同年 12 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行政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公共管理系拥有一个本科专业两个硕士点,不仅在全院后来居上,而且在全国同类同等学校中也居于领先地位。

  • 北京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_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网

    北京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_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网 高等教育研究所简介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前身是 1980 年成立的高等教育研究室, 1987年正式更名,由李静波校长兼任所长。1995 年4月,高等教育研究所与社会科学系联合组成文法学院。 一、科研与咨询工作 高等教育研究所设有教育管理、教育和教学理论、教育发展战略和教育经济4个研究方向,承担学校规定的教学、培训、研究、咨询服务、出版学术刊物、提供信息、开展群众性研究活动等10项任务,实行教学、研究、咨询三结合。 按照教育科学研究为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全所已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教委、冶金部和北京市 " 六五 " 、 " 七五 " 、 " 八五 " 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包括 " 高等学校管理 " 、 " 大学生成长道路 " 、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 " 高等学校管理科学化 " 、 " 冶金专门人才预测及数据库系统 " 、 " 冶金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 、 " 首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 、 " 冶金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 " 、 " 高等教育思想 " 、 " 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 " 、 "21 世纪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和规划 " 、 " 冶金高教体制改革效益分析 " 、 " 跨世纪冶金行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 、 " 企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 等 14 项),其中获得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冶金部科技进步奖一项、中国高教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 3 项、冶金高教学会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 项,以及北京市和学院一批奖励成果。共编著出版《高等学校管理》、《加拿大高等学校管理》、《高等学校管理的改革及科学化》、《人才规划方法与实例》等专著 9 本,编辑《高等教育研究》刊物 60 多期,撰写发表论文 600 多篇。继续承担着 " 九五 " 教育科研规划国家级、北京市重点课题 " 中国工程技术教育结构体系 " 、 " 北京市教育发展战略 " 、 " 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关系理论研究 " 等 10 项科研课题。 高教所还积极承担了为学校、原冶金部和教委的咨询服务、政策研究等多项工作,研究制定了学校及冶金部的多次教育规划、 "211 工程 " 方案和教委 " 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 的研究等。教学、研究、咨询三结合,互相促进,形成了一个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多出成果的良性循环。为了密切与社会联系,高教所还已与上海宝钢及江苏沿山集团公司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二、专业建设与发展 1985 年,高教所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办了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管理方向的研究生班。在此基础上, 1986 年,高教所开始招收教育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从而开始了在我校创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的探索。 1990 年 6 月,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北京科技大学获教育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首批该专业硕士点之一。同年,高教所开始招收高等教育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2001 年,专业名称改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1987 年社科系与高等教育研究所向国家教委、冶金部提出设置高等教育管理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的请示报告并得到了批准,并于 1988 年 9 月正式开学。当时的北京钢铁学院成为全国最早设置高等教育管理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的学校。 三、外事交流活动 高教所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目前,已接待英、美、加、德、苏、日、比等 9 国的专家、教授 20 多次的来访,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签定完成了 2 个 3 年合作协议。举办了 " 教育研究方法 " 、 " 大学教师培养与大学生动机理论 " 等 5 期研讨班,参加人员超过 200 人。派出 10 位教师出国进修访问,促进了研究队伍的建设。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