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2013年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复试方案_北京交通大学考研网

    2013年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复试方案_北京交通大学考研网 2013年北京交通大学MBA入学考试 复试方案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规定并结合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会议精神,特制定本复试方案。 一、复试原则及复试分数线 1.复试原则 坚持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保证质量、差额复试、择优录取的原则。 2.复试分数线 复试分数线为初试成绩总分155分及以上,并且英语41分及以上,综合能力82分及以上,招生人数为256人。 二、资格审查 要求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必须首先进行资格审查,需要携带以下证件和材料: (1)初试准考证(复试的时候要用到准考证号,请大家务必记住); (2)二代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毕业证(从发证日期起,大专证书至2013年8月31日满5年,本科证书至2013年8月31日满3年)原件及复印件、学位证(如有)原件及复印件; (4)大学本科或专科成绩单原件1份(复印件须加盖学校教务处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 (5)一张一寸近期免冠照片(体检表用); (6)个人简历一份。 其中,身份证、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复印件及成绩单原件由审查人员收取后存档。准考证和照片不用交,复试和体检时备用。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考生必须在4月20日之前提供权威机构的认证证明。未通过或未完成学历(学籍)审核的考生将不予录龋 三、考生面试分组 资格审查时,由考生本人当场随机抽签决定面试的时间、分组及顺序。 四、复试内容、要求及分数设置 依据国家和学校相关部门规定,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MBA入学考试复试内容、要求及分数设置公布如下: 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种考查方式。笔试包括英语听力、政治理论课等两个科目;面试包括专业素质综合面试(含英语口语测试)。 复试总分为300分。 1.英语听力测试(50分) 闭卷,卷面总分为50分,时间为30分钟。 2.政治理论笔试(100分) 开卷,参考书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时间为50分钟。 3.专业素质综合面试(150分) 面试采用小组主题讨论方式。每小组的面试时间约为55分钟。 五、复试时间及地点 序号内容日期时间地点备注1资格审查4月5日上午8:30-11:30 下午14:00-17:00思源东楼503、504室带齐规定材料2专业素质 综合面试(含英语口语测试)4月6日上午8:00-12:00 下午13:00-17:00另行通知迟到者谢绝入场3政治理论笔试4月7日上午9:30-10:20另行通知迟到者谢绝入场4英语听力笔试上午10:25-10:55 注:凡有资格参加复试的考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准时到我院参加资格审查和复试。凡未按时参加资格审查和复试的考生均按自动放弃处理。 六、体检安排 时间:4月11日7:00~10:00;地点:北京交通大学校医院。 体检表在资格审查通过后领取,当场贴照片让老师盖章,自己保留。按规定所有考生都需要在我校医院进行体检,未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的考生,按有关规定不予录龋注意要抽血空腹去体检。 七、录取标准 体格检查合格,思想政治合格,并根据复试考生的联考科目总分(满分300分)和复试成绩(满分300分)的总成绩(满分600分)排序后由高到低录龋其中,初试成绩及复试成绩各占50%。每位参加复试的考生都将面临如下三种结果之一: 1.按“自筹经费”方式录取(在校期间无助学金,基本医疗保险按学校和北京市相关规定办理。必须将人事档案转到学校,是否转户口自定。需签订一式两份培养协议,学费:脱产班8.2万元;在职班10.2万元)。 2.按“委托培养”方式录取(需有委托培养单位,在校期间无助学金,基本医疗保险按学校和北京市相关规定办理。不能转档案关系和户口。需签订一式三份委培协议,学费:脱产班8.2万元;在职班9.2万元); 3.不被录龋其中,复试阶段总分达不到及格线(180分)的考生,不予录龋 注意: 两种录取方式与学费来源无关。不能转档或不想转档(即不想离开原单位)的考生不得选择“自筹经费”。选择此方式需征得档案管理部门同意。 八、信息公示 MBA复试工作办法、招生人数以及参加复试所有考生的初试成绩等重要信息将在思源东楼5层信息栏公示。拟录取名单由北京交通大学研招办统一在研究生院网站进行公示。未经公示的考生不预录龋 九、复试费用 登录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系统”提交,按国家规定标准收取,100元/人。 十、其他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规定,考生在录取前都要经过人事档案及政治审查,凡政审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龋 请各位考生及时关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中心/公告或招生专栏网站信息。 北京交通大学MBA教育中心 2013年4月3日

  •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_北京交通大学考研网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_北京交通大学考研网 学院简介我校是全国61所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教育部重点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是我校最早成立的学院之一。学院下设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自动控制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光波技术研究所、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五个行政单位。学院现有教职工230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组部“千人计划”杰出人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以及电工电子国家级教学团队等。教师中教授40人,副教授76人,高工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5.6%。在校博士研究生28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现在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约5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450人、在职硕士研究生约150人、本科生约500人。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如今的电信学院人才队伍群英荟萃,学科实力显著增强,教学科研硕果累累,为社会输送了大批英才。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部级重点学科3个(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跨)),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6个(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息网络与安全、光通信与移动通信、智能交通工程);2个学科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学科可聘长江计划特聘教授,10个硕士授权点,3个工程硕士授权专业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学院不仅具有一流的师资,还具有一流的实验室,一流的研究和实验环境,承担着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的培养任务和大量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任务。在科研平台方面,电信学院拥有大批高水平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和教学平台,其中有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全光网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磁兼容”国家级认证实验室,以及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通信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等。近年来,教学与科研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年研究经费过亿元,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奖。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近年来先后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辛辛那提大学、莱斯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中瑞典大学等建立了多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每年派出数十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前往国外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培养模式主要有本科生“2+2”和“3+1”模式,以及研究生“1+1”模式。经过多年的建设,学院的主要学科已步入国内先进行列,特别是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在简水生院士的带领下,在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光电子器件,以及下一代互联网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际水平。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保证高速铁路安全、轨道交通控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三年来,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973”、“863”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及服务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占科研经费的70%,年科研经费持续增长。学院的许多教授是IEEE、IEE、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铁道学会等全国性学术团体的会士和高级会员,担任着重要职务。

  •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_北京交通大学考研网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_北京交通大学考研网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始创于1909年,是中国最早开始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基地。1996年由原经济学院、物资管理工程系、工业与建筑管理工程系合并而成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秉承学科百年发展底蕴,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经管学院,以“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创造前沿学术新知、服务现代经济社会” 为己任,恪守“求实、创新、奉献、关爱、和谐”的核心理念,不断开拓进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学院现有教职工22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参事1人,长江讲座教授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授37人,副教授83人,在校学生超过3500人,其中博士生300余人,硕士研究生1700余人,本科生1500余人。学院设有:经济系、会计系、企业管理系、物流管理系、信息管理系、旅游管理系、工程管理系、公共管理系、金融系、中澳商学院和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同时,设有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中国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所、发展战略研究所、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增值物流研究所等20个各类教育与科研机构。学院目前拥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工商管理硕士(MBA)、国际工商管理硕士(I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国际商务硕士(ERP)、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物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获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CILT物流工程领域资质认证)、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等9个专业硕士点。本科专业11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1个。一、人才培养 近年来,学院不断转变教育思想与观念,由教学研究型向研究教学型扭转,深化教学改革,扩大办学规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本着加强基础,更新内容,学科渗透和少而精的原则,对本科教学计划进行大幅度地改造,实行宽口径的人才培养计划。超前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完善的教学体系,实现了现代化教学。多年来,学院已形成了双语、英语教学,模拟实践教学(会计模拟、企业管理模拟、证券操作模拟)等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教材内容不断更新,注重与国际接轨。十五以来,学院共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8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7项;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8门,校级精品课程14门;出版了120余本教材,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5本,北京市精品教材18本,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14项,获国家优秀教材奖1本,铁道部优秀教材奖4本。物流管理,经济学二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学院实验研究中心被评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二、科研服务科学研究是学院的主业,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对于研究型的经济管理学院提升教学水平、培养高端人才、促进学科建设、增强国际交流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五”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973、国家攻关等国家级项目、铁道部、北京市等省部级课题及企业研究课题累计418项,总经费累计达1.7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34项,国家973项目子课题3项,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攻关项目13项,国际合作项目8项。2008年经济管理学科的科研经费达到3400余万元。近三年以来,学院教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累计发表论文1148篇,其中一级核心刊物532 篇,被三大系统检索到的论文达254 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和译著103部。科研成果共获国家级及省部级奖励14项。三、国际交流近年来,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和活跃,共接待国外来访四百余人次,出访二百余人次。目前与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康涅狄格大学、特拉华大学、迈阿密大学(俄亥俄)、密苏里州立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巨石分校)、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辛辛那提大学、肯塔基大学、杜肯大学、犹他州立大学,荷兰鹿特丹大学、英国雷丁大学,瑞典达拉那大学,日本立正大学、韩国釜山大学,台湾清华大学、新竹交通大学等大学建立了互派老师讲学和本科生、研究生交流的合作关系。每年向每个合作学校商学院选派4-6名本科生、研究生,学习交流一个学期,互认学分。与加拿大的Ivey商学院建立案例分享关系,开展师资培训,提升了我院工商管理的教学、培养的整体水平和品牌。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理工大学合作培养国际工商管理硕士(IMBA)并合作举办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商务硕士项目。有来自韩国、台湾、香港、日本、新加坡、印尼、英国、巴西、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专家学者来学院交流、访问。四、基础设施经济管理学院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设有金融与证券模拟、财务与会计模拟、人机工程模拟等三个教学实验室和运输经济、综合物流工程、经济信息管理与应用、工商管理等四个科研实验室,实验室现用房面积10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总价值1500余万元。金融与证券模拟实验室已于卫星联网,实时反映沪、深两地股市行情,学生可进行模拟买卖操作。人机工程实验室拥有先进的人机工程测试系统、心理测试工作站和司机模拟操作台,可进行多项测试试验。另外,教学实验室还备有ERP软件(三种)、外贸实务教学系统系列软件、商业银行模拟软件系统、PKPM系列和审计软件等课程软件,可供十余门课程和部分专业实习使用,满足学院本科和研究生教学需要。

  •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_北京交通大学考研网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_北京交通大学考研网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简介 我院成立于2000年3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77年的电子工程系(后更名为计算机系)和创立于1978年的信息科学研究所等单位,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领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和科研基地。我院下设如下教科研单位: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工程系信息科学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系网络管理研究中心计算机基础教学基地 目前,我院有教职员工160余名,其中,院士1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8名,教授17名,副教授45名,高级工程师10名。在校本科生1100余名,研究生约770余名,其中博士生120余名。 学科方面,我院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北京市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信息安全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信号与信息处理、人机交互工程、信息安全其它硕士学位点3个: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生物医学工程、教育技术学硕士点工程领域硕士学位点2个: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我院拥有的省部级实验室平台包括: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铁路部重点实验室:铁路信息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中心:高速铁路网络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筹)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我院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973、863计划3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项,铁道部科研计划20余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省部级项目57项,以及众多的社会服务和应用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一、二等奖3项,部分科研成果已经转化为产品。截止2007年,我院师生在国际杂志、国内一级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收录的论文480余篇。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部。我院教师学校交流活跃,每年都积极主办或承办相关学科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_北京交通大学考研网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_北京交通大学考研网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于1996年,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北京铁道学院铁道建筑系。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发展到设有桥梁工程系、隧道与地下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岩土工程系、道路与铁道工程系、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力学系和土木工程实验中心等教学单位,隧道与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中心、城市轨道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以及勘察设计研究院,拥有土木工程、力学、交通运输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和相应的博士后流动站,15个博士专业、20个硕士专业,研究领域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农学4个学科门类,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等7个一级学科的综合性学院,学科规模居全国土木类学院之首。其中,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为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固体力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实验中心为北京市试验教学示范中心,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中心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工程结构实验室被评为铁道部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在学校领导下,学院坚持“服务铁路,面向社会,办出特色“的办学原则,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科技创新,学术交流空前活跃,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已发展成为土木工程领域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创新基地和信息中心。学院从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引进了一批学术骨干,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72.9%,已建成一支学历层次高、来源广泛、老中青相结合并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学术队伍。目前学院拥有教职工20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授46名,副教授85名,博士生导师44名。 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学院在册学生26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余人,硕士研究生690人,博士研究生285人,工程硕士研究生147人),同时还承担着培养外国留学生以及成人高等教育的任务。1999年,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了建设部组织的专业教育评估,毕业生获得了提前参加全国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及英联邦国家互任学历的资格。2004年通过了专业复评。50多年来,学院共培养了万余名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几年来,学院在科研的立项、获奖、发表论文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铁道部科技发展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数百项,其中数十项获得国家或省部级奖励。与现场工程相结合的横向科研项目逐年增加,在工程勘测设计、科技咨询、结构动静力试验与检测、工程监理等方面已成为行业的知名单位。2008年新增科研项目18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新增经费合同额达到6500多万元,学院的科研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很多研究成果已直接应用于国家建设。 学院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通过专家互访、合作研究、召开国际会议等形式,与10多个国家与地区2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年来,学院多名教师出席国际会议和到国外进行访问研究或讲学,邀请国外学者来校讲学交流120余人次,有多人次担任国际学术组织或学术会议的学术委员或分会主席,主办或承办了 “结构工程国际研讨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国际研讨会”、“现代混凝土复合材料及基础设施国际研讨会”、“海底隧道修建技术国际研讨会”等双边或多边国际会议。 在国内学术交流方面,学院与国内多所大专院校、厂矿企业、设计院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和联合培养关系,并聘请一批著名学者作为学院的名誉教授和顾问教授。学院还与有关设计院、铁路局和其它生产单位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开创了产、学、研结合、优势互补的新局面。通过举办博士生导师学术讲座、青年教师科研报告会、博士论坛,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为师生做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学术活动,使学术氛围更加浓厚。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