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开题报告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现代语境下自觉消解类人学本质的第一人――论

    论文题目:现代语境下自觉消解类人学本质的第一人――论施蒂纳哲学及其重要价值 研究目的及意义:施蒂纳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人物和逻辑终结者,他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第一次全面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甚至是启蒙思想以来的古典人本主义逻辑,也是西方思想史上在现代性的语境中第一个自觉地消解形而上学的人,而且他直接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思想史教学中,施蒂纳被贬为一个小丑式的浅薄理论家,虽然国内目前有个别学者深刻地认识到了施蒂纳的重要意义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但这种不受理论界重视的情况仍未完全改变。我的研究试图对施蒂纳的代表作的理论特色及其思想对费尔巴哈、马克思等当时各种哲学的巨大影响进行阐述分析以及对其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当代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进行浅要发掘。 研究计划:立足现有资料,力求先把握施蒂纳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主要内容与理论逻辑,同时参照早年和现有学者对施蒂纳的研究成果(如张一兵《回到马克思》中对施蒂纳的研究),然后进一步寻找分析施蒂纳反对形而上类本质思想的当世影响,以及他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及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 章节目录 一.施蒂纳其人及其代表作介绍 (1) 施蒂纳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 (2) 施蒂纳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 施蒂纳的理论观点及对其分析。 二. 论施蒂纳的当世影响与冲击 (1) 施蒂纳思想对当时各种哲学(重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2) 施蒂纳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影响。 三.施蒂纳思想的后世意义:分析施蒂纳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后现代思想的相似性。 1. 施蒂纳与克尔凯郭尔 2. 施蒂纳与尼采 3. 施蒂纳与阿多诺 4. 施蒂纳与后现代思想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选题和观点方面_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选题和观点方面_开题报告 一、选题中常见的问题 选题得当与否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关系论文的成败。在选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下列几种:一是选题过大。有的同学有这样一种想法:既然是写论文,就应该好好论它一番。所以选题很大,如试论改革开放、论党的建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等。有的初稿洋洋洒洒几万字,仍然没有论述清楚。选题太大是不合适的,小一点,具体一点,把问题讲得清楚一点为好。二是选题过难,即选择的题目难度较大,学生除了时间、精力的限制,在资料方面也有局限。有人想在短时间里探讨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我国的行政管理制度,这是难于解决的。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我国的行政管理制度都应该探讨,但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作长期的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完成。三是选题陈旧。选题陈旧,缺乏创新精神,照搬别人的材料和结论,缺乏新意。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敢于提前人没有提出过或尚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学生论文的选题最好多选一点与现实生活、当代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关系比较密切的课题,注意研究现实生活中提出的新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给予新的解释。 二、标题中常见的问题 标题是论文的眼睛,居于全文之首,读者首先看到和关注的是标题,因此标题有首因效应,是窥见论文之要点的窗口。一些同学对标题起指引内容、吸引读者的作用认识不足,标题制作功夫不够,常出现以下毛病: 1.标题模糊、不确切。一些论文标题模糊笼统,过于抽象,读者看了标题不知道论文要论述什么,抓不住中心和要领。如:有一篇题为《党的喉舌》的论文,是论述报纸还是论述广播?都不是,作者写的是农村宣传网。像这种含义很不明确的标题必须加以修改,使其含义明确。 2.标题太大。有的论文标题太大,涉及面过宽、过深,也比较复杂,超越了大学生的能力水平,短时间内很难完成。有些大题目,论证时面面俱到,但对各方面的论述都不深不透。如;《论中国的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艺术原理论》、《论文学中的人道主义》等,这类题目都可以写一本专著。 3.标题陈旧。别人已写过的题目,自己再写,老生常谈,若无新认识、新角度和新材料,很难写出新意。如,《论改革的必要性》、《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史学要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企业的使命》等,如写这类论文,一般与他人已写过的大同小异,使人缺乏新鲜感。 4。标题太长。有的论文标题过长,甚至三四十个字,不仅罗唆累赘,读起来费力,也不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还严重影响论文的美感。 三、观点方面的毛病 确立观点,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关键。论文的论点是在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论点的形成,就是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概括、提炼的过程。要确立一个明确的观点,并且力求正确,有新意,有理有据,这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基本前提。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基本观点错误。 基本观点是指统帅全篇毕业论文的基本论点或总结论。基本观点错了,其它一切论点、论据都不能成立,整篇论文也就站不住脚了。例如,有一篇毕业论文《公有制是造成我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作者通过对我国几十年经济发展缓慢情况的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公有制,提出减少公有制的比例。他把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与公有制混为一谈,否定公有制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提出私有化的主张。这是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也是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再如,有一篇毕业论文叫《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落后原因剖析》,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作者对中央集权和专制主义两概念不加区分,认为中央集权必然导致专制主义,又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落后。这种对中央集权全盘否定的观点是不符合我国历史情况的。尽管这篇论文在论证、语言等方面不无可取之处,但由于基本观点有误,全文也就缺乏科学性。 2.观点主观、片面,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 有些毕业论文的观点,作者往往只顾一头,缺少唯物辩证法所要求的全面性。例如,在研究某些中外古典文学名著时,只讲其民主性精华和艺术上的成就一面,而对作品思想内容方面明显存在的局限却一笔带过。有些毕业论文的观点好走极端,例如,有一篇论文为了说明企业分配制度改革,提出用三铁打破工人的铁饭碗,这三铁是铁心肠、铁手腕、铁面孔,这就在批判铁饭碗时走了极端,把工人放在被改革的一面。又如,有的论文为了说明农民起义虽不是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前进的唯一动力,又根本否定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在社会科学方面的论文中也有调查研究不够,资料不足,即事实论据不充分,或不准确、有水分;有的是捕风捉影,主观臆断,想当然、任意夸大或缩小,然后就轻易匆忙地谈看法、下结论。这样的论文,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因而就缺乏科学性。 3.观点不鲜明,重点不突出。 对于文章写作,毛泽东多次强调要力戒概括不明、判断不恰当。而有些毕业论文的中心论点提炼不够,没有把问题的实质想清楚,抽象概括也不准确,形成观点含糊不清,似是而非,似有若无。如,有一篇题为《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多样化》的论文,所论述的多样化的观点是不明确的,可以作多种理解:后人对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后人对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不同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派的存在和发展,等等。因此,论点必须十分明确、准确,不使人产生歧义或令人费解。 有的毕业论文过多地叙述工作过程,或选材不严,众多的材料缺乏认真的整理、消化,使中心论点不明显,重点不突出。这种情况在毕业论文中比较多,有的毕业论文似乎成了一份工作总结或汇报,有的是对某一工作的调查报告,而作者自己没有明显的见解。这种状况,必须予以纠正。 4.缺乏新颖性和创造性。 科学研究就是要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新的途径,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推动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因此,作为反映科研成果的毕业论文,也必须有新颖性和创造性,提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见解,有独创性。而在毕业论文中,有些文章重复别人已经谈过的东西,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没有个人创见,没有什么新角度、新材料。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作者不注意阅读文献资料,研究信息掌握不足,研究的问题是别人已研究或解决了的,或者也是由于作者对某问题缺乏钻研精神,没有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 开题报告范例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2001年3月至2003年2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12轮培训,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到简单课件制作、网络课件制作,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基本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家、市、区各级的技能竞赛,多人获奖,从而推动了教师个人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内部印行,争取正式出版)。 2、专著:《扣开未来之门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模式研究》(正式出版) 3、电子出版物:《求精中学优秀网络课件选》(若干辑) 八、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三年,即2002年2月至2005年1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2002年2月5月为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2、2002年6月2004年8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2002年6月8月),主要工作: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统计分析,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轮(2002年9月2003年8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写出第二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三轮(2003年9月2004年8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学科实现质的跨越;争取每人有一篇论文;写出第三期研究报告并接受中期检查。 第四轮(2004年9月2004年12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出论文集;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将本课题分为四个研究小组,分别在信息技术、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四个方面开展研究,逐步互相渗透、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立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3、2004年12月2005年1月,结题验收,主要工作: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根据成果奖励优秀参研人员。 九、本课题组成员 1、课题领导小组 顾问:张克敏 邓小庆 刘书华 包锦安 组长:王世群 副组长:赵放鸣 何江顺 邓 勇 成员:龚照华 杨 培 石 敏 2、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指导:王世群 课题设计兼学术秘书:邓 勇 课题研究人员: 第一研究组:组长:邓 勇 组员:黄银华 谢家英 尹端津 第二研究组:组长:龚照华 组员:黄 芳 程舒燕 张红艳 凌文泉 黄志伟 第三研究组:组长:杨 培 组员:赵 放 王纪蓉 古远鹏 雷 波 第四研究组:组长:石 敏 组员:张胜男 黄 智 档案整理:邓 夏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 开题报告范例-《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论坛热门帖子: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2001年3月至2003年2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12轮培训,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到简单课件制作、网络课件制作,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基本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家、市、区各级的技能竞赛,多人获奖,从而推动了教师个人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内部印行,争取正式出版)。 2、专著:《扣开未来之门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模式研究》(正式出版) 3、电子出版物:《求精中学优秀网络课件选》(若干辑) 八、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三年,即2002年2月至2005年1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2002年2月5月为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2、2002年6月2004年8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2002年6月8月),主要工作: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统计分析,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轮(2002年9月2003年8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写出第二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三轮(2003年9月2004年8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学科实现质的跨越;争取每人有一篇论文;写出第三期研究报告并接受中期检查。 第四轮(2004年9月2004年12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出论文集;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将本课题分为四个研究小组,分别在信息技术、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四个方面开展研究,逐步互相渗透、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立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 开题报告范文-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1.课题名称: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 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4.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构筑物)的整个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 结构的作用效应 常见的作用效应有: 1.内力。 轴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压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弯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构成的力偶矩。 2.应力。如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等。 3.位移。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位变(线位移)或某线段方向的改变(角位移)。 4.挠度。构件轴线或中面上某点在弯短作用平面内垂直于轴线或中面的线位移。 5.变形。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各点间的相对位移。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6.应变:如线应变、剪应变和主应变等。 极限状态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极限状态: (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2)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4)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等)。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一限值的极限状态。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 (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 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结构的可靠与经济之间选择一种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价,使所建造的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满足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为达到这个目的,人们采用过多种设计方法。以现代观点看,可划分为定值设计法和概率设计法两大类。 1.定值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如荷载、材料强度、几何参数、计算公式精度等)看作非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经验为主确定的安全系数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任何情况下结构的荷载效应s(内力、变形、裂缝宽度等)不应大于结构抗力r(强度、刚度、抗裂度等),即s≤r。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我国和国外主要都采用这种方法。 2.概率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看作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统计为主确定的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非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按概率观念来设计结构,也就是出现结构荷载效应3大于结构抗力r(s>r)的概率应小于某个可以接受的规定值。这种方法是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至7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已进入实用阶段。我国自80年代中期,结构设计方法开始由定值法向概率法过渡。 面向对象编程 使创建windows程序较为容易的关键技术是面向对象编程,或oop。这种技术可以创建可重用组建,它是程序的组成模块。 几个定义 控件 提供程序可见界面的可重用对象。控件的示例有文本框、标签和命令按钮。 事件 由用户或操作系统引发的动作。事件的示例有击键、单击鼠标、一段时间的限制,或从端口接收数据。 方法 嵌入在对象定义中的程序代码,它定义对象怎样处理信息并响应某事件。例如,数据库对象有打开纪录集并从一个记录移动到另一个记录的方法。 对象 程序的基本元素,它含有定义其特征的属性,定义其任务和识别它可以响应的事件的方法。控件和窗体是visual basic中所有对象的示例。 过程 为完成任务而编写的代码段。过程通常用于响应特定的事件。 属性 对象的特征,如尺寸、位置、颜色或文本。属性决定对象的外观,有时也决定对象的行为。属性也用于为对象提供数据和从对象取回信息。 5.设计主要内容 本软件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的框架的设计。毕业设计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1.平面钢架分析程序的改造 对结构力学教研室版平面钢架分析程序进行修改和补充。要求: (1) 编写自动生成节点坐标和单元节点编号的程序,或以图形方式输入计算简图。 (2) 修改程序,使之适合多工况内力计算; (3) 根据输入、输出数据的特点,设计适当的人机界面。输出应可选的显示各构件端力和内力图。 2.编写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机构的构件设计程序 (1) 根据有关的规范,应明确计算的各种荷载(恒载、楼屋面活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的计算方法,在次基础上编写自动生成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点荷载和单元荷载的程序。 地震作用按底部剪力法确定。自振周期用经验公式确定。 (2) 计算各种荷载单独作用时框架各杆件的内力。计算结构存放在各自的杆端力(随机)文件中。 对竖向荷载下的梁端弯距进行塑性调幅。 (3) 在(2)中产生的杆端力文件基础上,分别计算各种可能的荷载组合下,梁、柱控制截面的内力。计算结果存放在适当的文件中。 (4) 从(3)生成的文件中选出最不利组合,同时给出截面配筋。 梁、柱截面配筋的确定应考虑抗震设计的要求。 (5) 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规定,用auto-cad vba 绘制梁、柱配筋图。 5.成果形式 本毕业设计的成果应包括: 1.可运行的、并能给出正确计算结果的源程序 在存放源程序的软盘中,应至少有一个算例的数据文件,可在基本不需另外键入数据的前提下,显示正确地运行结果。 2.软件使用手册 这是为用户准备的关于软件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和其他必要的文字材料。 3.软件说明书 这是软件作者的工作档案,是软件维护的基本资料。其中应包括: (1) 软件所依据的工作档案、力学和工程结构模型的较为详细的描述,主要的计算公式及其使用的符号的含义,重要算法的文字说明: (2) 程序的结构:模块的划分的情况、各模块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各模块的功能; (3) 带有较为详细的注释的源程序文本。其中应注明各标识符的含义(尽可能的采用通用公式中的符号)。各程序段的功能、相应的数学公式和特殊算法的说明; (4) 为使他人根据软件说明书读懂你的程序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5) 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递交梁、柱配筋图纸一张。 4.对自己所编程序的评价 (1) 对算例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分析; (2) 总结软件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及教训,提出设计改进意见。 以上各项资料处源程序文本以软盘形式提交外,其余均用计算机打印。 6.进度计划 第一周 毕业实习,参观工程,收集资料 。 第二周 需求分析:描述计算机模型,编些初步的软件说明书。 第三周 软件设计:选择模块划分的方案 第四周 模块设计: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梁柱截面数据) 或 数据输入界面设计(可视化图形输入) 第五周 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框架数据、附加荷载) 第六周 模块设计:荷载计算(恒载、活载),相应的内力计算 第七周 荷载计算(风荷载、地震作用),相应的内力计算 第八周 模块设计:梁配筋计算 第九周 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 第十周 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 第十一周 模块设计:柱配筋计算 第十二周 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 第十三周 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 第十四周 软件测试 或用autocad vba 绘制梁、柱配筋图; 第十五周 软件测试 第十六周 整理源程序,编写软件说明数和用户手册 第十七周 编写软件说明书和用户手册,形成毕业设计全部文件,准备答辩。 第十八周 毕业答辩

  • 毕业论文选题的大原则_开题报告

    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 毕业论文的题材十分广泛,社会生活、经济建设、科学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论文的题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因此科学研究的选题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所谓论文的实用价值,就是指我们选的题目,应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干百万人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和阶段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能使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得到一次实际的运用,而且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大致有三个来源: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急需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抑制通货膨胀,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廉政建设等等。二是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从事农业工作的同志就会遇到诸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农村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问题,等等。三是作者本人在工作实践中提出来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等等。 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与党和国家或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问题。这类问题关系国家发展方向、速度,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因而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吸收外国的经验和技术,引进外资,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等问题。在当前贯彻十四大和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中,要注意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加强法制建设,反腐倡廉,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等等。二是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这类问题虽不是全局性的,却是人们关注的、或期待解决、或有疑虑需要进行理论探讨和解答的问题。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些具体政策,像工资改革、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物价的调整、住房制度改革、城镇建设、社会治安、法制教育等等。还有各行各业的经验总结、改革预测、研究决策等。另外,有些题材看似具体小事,却关系着干家万户,也可作为选题。如城市居民的菜篮子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勤俭持家问题等。三是虽属具体又未引起社会重视,却代表一定倾向的问题。一种是意义尚未被认识,作者用理论观点分析、预见到它的生命力。如农村土地向种田能手转移,选送农村村级干部上大学,为农村培养致富带头人等;或预测到危害、恶果,及时提出问题,引起社会重视。如农村盖房、修坟挤占破坏耕地,小城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基础设施不配套,农户引种、引养外地产品不经市场调查,一哄而上,等等。另一种是群众议论纷纷,反映很大的,要作出理论分析,引导正确对待。如在分配问题上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等等。 第二,要注意选题的理论价值。我们强调选题的实用价值,并不等于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也绝非提倡选题必须有直接的效益作用。作为论文,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和工作总结、调查报告有着区别。一般说来,它由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构成,文章要以逻辑思维的方式为展开的依据,在事实的基础上展开严谨的推理过程,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它着重探讨和研究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自己对这些规律的了解与认识,给人以认识上的启迪。因此,选择现实性较强的题目,还要考虑其有无理论和认识上的价值,即有无普遍性的意义,能否能进行理论的分析和综合,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具体上升为抽象。有些题目也并不一定直接与现实挂钩或有直接的实际用途,如对历史问题、典籍问题、外国问题的研究等。但从发展的眼光看,这些题材能够表示某种趋势,或对现实有借鉴的作用,因而也就具有理论价值,这样的题目当然也是可以选的。我们所要反对的只是那种脱离现实、咬文嚼字、繁琐考证、追求时髦等毫无意义的东西。 二、勤于思索,刻意求新 毕业论文成功与否、质量高低、价值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是否有新意。所谓新意,即论文中表现自己的新看法、新见解、新观点。有了较新颖的观点(即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能给人以启迪),文章就有了灵魂,有了存在的价值。对文章的新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第一,从观点、题目到材料直至论证方法全是新的。这类论文写好了,价值较高,社会影响也大,但写作难度大。选择这一类题目,作者须对某些问题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且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写作经验。对于毕业论文来讲,限于条件,选择这类题目要十分慎重。 第二,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题材,是前些年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已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老题材了。可有的人敏锐地抓住了企业实行股份制后,职工思想出现的波动和变化,收集了大量新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股份制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方法》一文,读后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第三,以新的角度或新的研究方法重做已有的课题,从而得出全部或部分新观点。如同样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题材,有的学员针对近几年来纺织行业大量使用农民合同工,职工队伍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从自然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从小生产者向产业工人的转化,从农村向城市的转化等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证了农民合同工的思想特征以及对整个职工队伍思想的影响,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措施,这样的文章同样具有新意。 第四,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虽然没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但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问题。 以上四个方面并不是对新意的全部概括,但只要能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认为文章的选题有了新意。 要发现有新意的题目,首先要善于观察。社会生活就像一个变化无穷的万花筒,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事物及其矛盾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着,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我们面临新旧体制转换、市场经济的发展、党风和社会风气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仅原有的理论要再认识、再发展,而且需要创立许多新的理论。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思索,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在事物的运动、发展中寻找适合自己撰写的具有新意的毕业论题。其次,要善于积累和分析资料。歌德曾经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过去已经形成的理论,包括教科书上的一些观点,随着实践的发展,研究的深入,还可以进行再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收集资料、积累资料、分析资料。对有关方面的问题要弄清楚别人写过什么东西,有些什么论点,有何争论及分歧的焦点是什么,目前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如何,等等。在深入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将收集到的材料作一番加工整理的工作,把别人认识的成果作为自己的起点,在前人和他人认识的基础上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论文 三、知己知彼,轻易适中 (一)知己知被,量力而行 毕业论文是对学员学习知识相成果的综合性考核,选题的方向、大小、难易都应与自己的知识积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经验相适应,要做到知已知彼。 所谓知己,首先,要充分估计到自已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为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靠一次毕业论文的写作就来个突飞猛进。所以选题时要量力而行,客观地分桥和估计自己的能力。如果理论基础比较好,又有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那就可以选择难度大一些、内容复杂一些的题目,对自己定下的标准高一些,这样有利于锻炼自己,增长才干;如果自己觉得综合分析一个大问题比较吃力,那么题目就应定得小一些,便于集中力量抓住重点,把某一问题说深说透。其次,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应当看到,大学生的学识水平是有差距的。有的可能在面上广博些,有的可能在某一方面有较深的钻研,有的可能在这一方面高人一筹,而在另一方面则较为逊色。在选题时,要尽可能选择那些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学有所得、学有所感的题材。同时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深厚,研究的欲望就强烈,内在的动力和写作情绪就高,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所谓知彼,一是要考虑到是否有资料或资料来源。资料是论文写作的基础,没有资料或资料不足就写不成论文,即使勉强写出来,也缺乏说服力。资料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是指作者亲自考查获得的,包括各种观察数据、调查所得等。第二手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图书馆和资料室的文献资料。二是要了解所选课题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大致掌握写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避免盲目性和无效劳动。要注意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寻找薄弱环节,即他人研究中存在的疑点、漏洞或不足。有疑点、漏洞的问题,不少是重要的学术论题,以此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在理论上修正、补充或丰富已有的结论。只要做到了知己知彼,就能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毕业论文题目。譬如,政治专业中从事党政工作的学员,写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题目;党史、党建学得好的,写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反腐倡廉和党纪党风等问题,就容易写好。学经济专业的,在经济部门或企业工作,写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面的题目,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等,在流通部门工作的写市场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流通体制改革、价格体系、清理三角债等,在外贸系统工作的写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等,也易奏效。在农村工作的,写小城镇建设、土地问题、乡镇企业问题、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问题等,也容易写到点子上。 (二)难易适中,大小适度 要选好毕业论文的题目,把握适中的原则是很重要的。 首先,题目的难易要适中。选题既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许多人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跃跃欲试,想通过论文的写作,将自己几年来的学习所得充分地反映出来,因此着眼于一些学术价值较高、角度较新、内容较奇的题目,这种敢想敢做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难度过大,超过了自己所能承担的范围,一旦盲目动笔,很可能陷入中途写不下去的被动境地,到头来迫使自己另起炉灶、更换题目,这样不仅造成了时间、精力的浪费,而且也容易使自己失去写作的自信心。反之,自己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条件,却将论文题目选得过于容易,这样也不能反映出自己真实的水平,而且也达不到通过撰写毕业论文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目的。 其次,题目的大小要适度。一般来说宜小不宜大,宜窄不宜宽。题目太大把握不住,考虑难以深入细致,容易泛泛而论。因为大题目需要掌握大量的材料,不仅要有局部的,还要有全局性的,不仅要有某一方面的,还要有综合性的。而写作毕业论文的时间有限,业余学习的学员还要受到工作、家务等牵累,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大学的几年学习,对学生来讲还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理论,而要独立地研究和分析一些大问题,还显得理论准备不足。再加上缺乏写作经验,对大量的材料的处理也往往驾驭不了,容易造成材料堆积或过于散乱,写得一般化。选定小题目,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选个小题目,二是在大题目中选定小的论证角度。比如,有这样三个题目:《论妇女权益的保障》、《论妇女经济权益的保障》、《论妇女财产继承权的保障》,第一个题目显然太大,因为妇女权益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有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益、婚姻家庭权益,等等。一篇文章如果要涉及这么多的内容,是不容易写好的。第二个题目比起第一个来要小一些,但经济权益包含的内容仍较复杂,作为毕业论文写起来还嫌太大。第三个题目抓住了妇女经济权益中的财产继承权这一侧面,显得角度小,针对性强,容易深入研究。 当然题目大点好还是小点好,每个人情况不同,难以一概而论。有的理论素养好,情况了解多,写作水平较高,也可以写大一点的题目。但一般来说,题目还是小一点、具体一点为好。小题目容易驾驭,只要写得丰满深入,同样很有价值。此外,题目大小的区分也是相对的,并无绝对的、一成不变的界限。大题可以小作,小题也可以大作,这要根据作者的实际来加以确定。 毕业论文的题目要具体些小些,但也要注意不能把范围限得太小太具体,以致失去典型意义或使理论水平发挥不出来。如《××厂行政科岗位责任制刍议》,这样的题材写个意见书就足够了,如硬要写论文,意义也不大。 再次,选题还应注意千万不能随大流或者赶时笔,写自己并没有弄懂或没有条件研究的问题。如有的一鳞半爪地接触到一点国外的材料,收集到几个新名词、新概念,为了求新,为了一鸣谅人,就把别人的东西照搬过来,囫囵吞枣,东拼西凑,这样的论文当然是写不好的,选题时要引以为戒。

  • 选题和观点的毛病_开题报告

    选题和观点的毛病_开题报告 一、选题中常见的问题 选题得当与否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关系论文的成败。在选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下列几种:一是选题过大。有的同学有这样一种想法:既然是写论文,就应该好好论它一番。所以选题很大,如试论改革开放、论党的建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等。有的初稿洋洋洒洒几万字,仍然没有论述清楚。选题太大是不合适的,小一点,具体一点,把问题讲得清楚一点为好。二是选题过难,即选择的题目难度较大,学生除了时间、精力的限制,在资料方面也有局限。有人想在短时间里探讨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我国的行政管理制度,这是难于解决的。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我国的行政管理制度都应该探讨,但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作长期的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完成。三是选题陈旧。选题陈旧,缺乏创新精神,照搬别人的材料和结论,缺乏新意。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敢于提前人没有提出过或尚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学生论文的选题最好多选一点与现实生活、当代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关系比较密切的课题,注意研究现实生活中提出的新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给予新的解释。 二、标题中常见的问题 标题是论文的眼睛,居于全文之首,读者首先看到和关注的是标题,因此标题有首因效应,是窥见论文之要点的窗口。一些同学对标题起指引内容、吸引读者的作用认识不足,标题制作功夫不够,常出现以下毛病: 1.标题模糊、不确切。一些论文标题模糊笼统,过于抽象,读者看了标题不知道论文要论述什么,抓不住中心和要领。如:有一篇题为《党的喉舌》的论文,是论述报纸还是论述广播?都不是,作者写的是农村宣传网。像这种含义很不明确的标题必须加以修改,使其含义明确。 2.标题太大。有的论文标题太大,涉及面过宽、过深,也比较复杂,超越了大学生的能力水平,短时间内很难完成。有些大题目,论证时面面俱到,但对各方面的论述都不深不透。如;《论中国的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艺术原理论》、《论文学中的人道主义》等,这类题目都可以写一本专著。 3.标题陈旧。别人已写过的题目,自己再写,老生常谈,若无新认识、新角度和新材料,很难写出新意。如,《论改革的必要性》、《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史学要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企业的使命》等,如写这类论文,一般与他人已写过的大同小异,使人缺乏新鲜感。 4。标题太长。有的论文标题过长,甚至三四十个字,不仅罗唆累赘,读起来费力,也不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还严重影响论文的美感。 三、观点方面的毛病 确立观点,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关键。论文的论点是在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论点的形成,就是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概括、提炼的过程。要确立一个明确的观点,并且力求正确,有新意,有理有据,这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基本前提。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基本观点错误。 基本观点是指统帅全篇毕业论文的基本论点或总结论。基本观点错了,其它一切论点、论据都不能成立,整篇论文也就站不住脚了。例如,有一篇毕业论文《公有制是造成我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作者通过对我国几十年经济发展缓慢情况的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公有制,提出减少公有制的比例。他把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与公有制混为一谈,否定公有制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提出私有化的主张。这是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也是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再如,有一篇毕业论文叫《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落后原因剖析》,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作者对中央集权和专制主义两概念不加区分,认为中央集权必然导致专制主义,又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落后。这种对中央集权全盘否定的观点是不符合我国历史情况的。尽管这篇论文在论证、语言等方面不无可取之处,但由于基本观点有误,全文也就缺乏科学性。 2.观点主观、片面,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 有些毕业论文的观点,作者往往只顾一头,缺少唯物辩证法所要求的全面性。例如,在研究某些中外古典文学名著时,只讲其民主性精华和艺术上的成就一面,而对作品思想内容方面明显存在的局限却一笔带过。有些毕业论文的观点好走极端,例如,有一篇论文为了说明企业分配制度改革,提出用三铁打破工人的铁饭碗,这三铁是铁心肠、铁手腕、铁面孔,这就在批判铁饭碗时走了极端,把工人放在被改革的一面。又如,有的论文为了说明农民起义虽不是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前进的唯一动力,又根本否定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在社会科学方面的论文中也有调查研究不够,资料不足,即事实论据不充分,或不准确、有水分;有的是捕风捉影,主观臆断,想当然、任意夸大或缩小,然后就轻易匆忙地谈看法、下结论。这样的论文,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因而就缺乏科学性。 3.观点不鲜明,重点不突出。 对于文章写作,毛泽东多次强调要力戒概括不明、判断不恰当。而有些毕业论文的中心论点提炼不够,没有把问题的实质想清楚,抽象概括也不准确,形成观点含糊不清,似是而非,似有若无。如,有一篇题为《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多样化》的论文,所论述的多样化的观点是不明确的,可以作多种理解:后人对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后人对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不同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派的存在和发展,等等。因此,论点必须十分明确、准确,不使人产生歧义或令人费解。 有的毕业论文过多地叙述工作过程,或选材不严,众多的材料缺乏认真的整理、消化,使中心论点不明显,重点不突出。这种情况在毕业论文中比较多,有的毕业论文似乎成了一份工作总结或汇报,有的是对某一工作的调查报告,而作者自己没有明显的见解。这种状况,必须予以纠正。 4.缺乏新颖性和创造性。 科学研究就是要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新的途径,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推动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因此,作为反映科研成果的毕业论文,也必须有新颖性和创造性,提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见解,有独创性。而在毕业论文中,有些文章重复别人已经谈过的东西,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没有个人创见,没有什么新角度、新材料。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作者不注意阅读文献资料,研究信息掌握不足,研究的问题是别人已研究或解决了的,或者也是由于作者对某问题缺乏钻研精神,没有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 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_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2001年3月至2003年2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12轮培训,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到简单课件制作、网络课件制作,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基本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家、市、区各级的技能竞赛,多人获奖,从而推动了教师个人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内部印行,争取正式出版)。 2、专著:《扣开未来之门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模式研究》(正式出版) 3、电子出版物:《求精中学优秀网络课件选》(若干辑) 八、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三年,即2002年2月至2005年1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2002年2月5月为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2、2002年6月2004年8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2002年6月8月),主要工作: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统计分析,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轮(2002年9月2003年8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写出第二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三轮(2003年9月2004年8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学科实现质的跨越;争取每人有一篇论文;写出第三期研究报告并接受中期检查。 第四轮(2004年9月2004年12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出论文集;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将本课题分为四个研究小组,分别在信息技术、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四个方面开展研究,逐步互相渗透、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立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3、2004年12月2005年1月,结题验收,主要工作: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根据成果奖励优秀参研人员。  

  • 围绕开题报告 搞好毕业论文​_开题报告​​

    一、毕业论文指导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是学习深化和提高的重要过程,是学生运用已学过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和综合训练,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搞好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指导,多年来,我们远程开放教育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在论文写作指导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模式,对开放教育的特点考虑不够,论文质量整体上仍不尽如人意。论文指导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选题不准,内容偏离专业要求 有的选题过于宽泛,论题过大,超越了学生的驾驭能力,写作时面面俱到,内容空洞,论述肤浅;有的选题过于狭窄,缺乏气度,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论述拖泥带水,颠三倒四;有的根据个人嗜好选题,文章内容偏离专业要求,结果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二)进度不匀,写作过程前松后紧 部分学生论文写作没有计划,想到一点就写一点,指导教师也缺乏督促的依据,面对这样的学生只能无可奈何,有的学生甚至临到答辩前夕,才匆匆完稿。连消化论文准备答辩的时间都难以保证。但木已成舟,重新写作势必影响学生正常毕业。在这样一种情势之下,答辩时学生仓促上阵,严重影响答辩质量,最终导致少数学生只能草草过关。 (三)把关不严,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少数学生对待论文不求优秀,只求通过的思想比较严重,在这种指导思想支配之下,他们往往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东拼西凑,敷衍了事,大段大段抄袭他人文章,稍作改头换面,权充毕业论文上交。产生这些现象固然与少数学生急功近利思想有关,与个别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有关,但更与师生之间缺乏相互约束的制度有关。 (四)监控不力,写作指导呈现无序 由于缺乏统一的制度文本规范指导教师的行为,在论文指导上出现了你敲你的锣,我唱我的调现象,一个老师一个指导法。论文进度如何,教师在指导中投入了多少精力,教学主管部门和专业责任教师无法实施有效监控,导致写作指导呈现无序状态,指导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改革论文指导传统模式,充分发挥开题报告在论文指导中的主导作用 由上述存在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必须从传统束缚中解脱出来,构建新的论文指导模式。针对以往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年初开始对毕业论文实施开题报告制度,正式启动论文指导模式的改革。开题报告的六个栏目依次为: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重点与主要研究方法、研究计划;研究思路(写作提纲或研究思路);参考文献;指导教师审定意见。工商管理专业按照开题报告的内容要求,开展毕业论文指导,经过两学期的摸索,取得了初步经验和成果。 (一)严把开题报告关,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1、引导学生写好开题报告 在第三学期开学之初,由专业责任教师集中学生做好毕业论文写作的宣传动员工作,强调毕业论文在开放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总要求,回顾历届毕业论文写作中的问题和教训,并根据以往的经验,预计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错误,事先确定解决的方法。公布选题范围,介绍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及研究方向,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题和选指导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写好开题报告,详细说明开题报告中的每一栏目及填写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向学生着重交待开题报告是论文写作的制度文本,一旦通过,将是论文写作与指导的基本依据。这样,学生就对论文写作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有了整体上的了解。 2、指导教师审查开题报告 学生将填写的开题报告交指导教师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一是看是否按要求写好了开题报告中规定的所有栏目,格式是否规范;二是初步审查选题是否符合公布的选题范围和工商管理专业要求以及选题的思想性、新颖性、时代性、开创性;三是看选题的难易程度是否与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与专业基础理论相匹配;四是看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源条件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五是看指导教师本身对选题的熟悉程度和指导好论文写作有把握的程度。对在审查过程中发现的小问题或只需作局部调整的问题,一般采取电话或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适时提出修改意见;对于问题比较多或需要重写的开题报告,就与学生直接面谈,提出指导教师的具体看法。 3、集体讨论审定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收齐后,由专业责任教师按选题范围分门别类,召集所有指导教师共同讨论,集体审定。集体审定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拿不准问题。经过指导教师审查后,有少数学生的开题报告是否符合要求,指导教师也拿不准,比如有的学生的选题更象行政管理专业,或者金融专业、会计专业的研究问题,有的学生的选题过大或过小,诸如此类的问题经集体讨论后决定是否保留。二是扎堆问题。即一个班级有几人甚至十几人同时选择同一课题作为毕业论文,而有的研究方向却无人涉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在集体审定中要进行协调,在有所侧重中求平衡,力求避免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三是撞车问题。有的问题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许多理论专家已有大量研究成果问世,凭我们学生的现有水平再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已不可能。如果还选这样的题目作为毕业论文研究对象,无非是现有文献资料的简单堆砌和观点的罗列,达不到撰写毕业论文的应有目的,因此,我们劝说学生忍痛割爱。四是方向问题。个别学生的选题虽然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消极现象,但有悖于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曲解政府有关政策法规,或由于未掌握已学的有关专业知识、技能差,在经济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对于这些问题,除了要求学生重新选题外,还要与学生面谈,帮助澄清错误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二)以开题报告为指导依据,使开题报告贯穿于毕业论文指导的全过程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的制度文本,在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中具有法规性质,对师生双方具有强烈的约束作用。开题报告经集体讨论通过后,我们就以此为依据,使开题报告贯穿于毕业论文指导的全过程。毕业论文指导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1、论文指导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大致延续两周。主要工作有:专业责任教师着重检查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情况,选题进行所必需的条件是否具备,开题报告中提到的参考资料是否在着手收集;指导教师着重检查学生是否编好比较详细的论文三级提纲,了解学生写作的最大困难,进一步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增加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的信心,指导学生根据开题报告的要求制定比较具体的写作计划,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2、论文指导铺开阶段。 这个阶段是整个论文指导过程的关键环节,论文能否顺利完成,论文质量的高低,与这一阶段的工作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开题报告中这一阶段安排的时间也较长,大概15周。我们在开题报告中规定用五周左右的时间完成初稿,在初稿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严格把关,防止出现抄袭现象和捉刀现象。随后专业责任教师主持全体指导教师讨论会,收集论文初稿写作中反映出来的典型情况和带倾向性的问题,商讨对策,并将这些问题向全体学生集中通报,提出整改意见,部署下一步的写作任务和要求。初稿完成后就转入对论文的修改,指导教师重在对论文的主题思想、层次结构、逻辑关系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自我修改为主,通过几次反复,论文框架基本建立,内容比较充实,整体上实现开题报告的预期目的。 在整个铺开阶段,专业责任教师根据开题报告的写作计划与要求,定期进行两到三次检查督促工作,着重检查毕业论文的学风、工作进度、教师指导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教学部门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检查情况,并适时提出指导意见和协助解决有关问题。 3、论文指导定稿阶段。这个阶段是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学风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除了指导学生对论文篇章结构作局部调整外,还应进行文字上的修饰,确保语言流畅,体现学术论文的语言特色。同时指导学生完善毕业论文格式,写好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编好目录、列好参考文献等,为论文答辩作好准备。 (三)充分发挥网络作用,为开题报告发挥作用构建技术平台 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一方面我们不断强化开题报告的制度文本作用,与此相适应,我们在专业网页上开辟了一个论文写作指导园地,为开题报告作用的发挥构建了一个技术平台,同时也架起了一座师生相互交流的桥梁。通过这个园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与问题,随时可以向指导教师请教。我们还规定,指导教师之间是分工不分家,针对具体的问题,学生可以向任何一位指导教师询问,每一位指导教师都有义务为学生解答疑问。同时,指导教师通过这一园地,随时了解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有条件地向学生提供一些他们难以找到的数据资料,充实文章内容。我们还将那些写作进展快、论文质量好的学生及时在园地中提出表扬,并请他们介绍经验谈体会,极大地调动了其他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提升开题报告在毕业论文指导中作用的若干建议 我们工商管理专业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围绕开题报告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指导趋向规范化,有效地提高了论文质量。同时,我们也感到,要进一步提升开题报告在毕业论文指导中的作用,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与开题报告相配套的毕业论文实施细则 现行的开题报告设置的六大栏目都是粗线条的,这样,在具体操作上,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导致同样的开题报告填写的内容会有较大的差异,如研究方法栏目,许多学生就无从下手,有的虽然填写了,但根本不是方法;指导教师也会按照个人的理解开展指导工作,离规范化要求就会有一定的距离。有鉴于此,我们建议制定一个与开题报告相配套的毕业论文实施细则,这既是对开题报告的说明与解释,又使开题报告更具操作性,目的就是要让师生在使用开题报告过程中不存在疑问和困难。 (二)对现行的开题报告栏目作适当的修改与补充 我们认为,开题报告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栏目,对开放教育学生来说,要求高了些。开放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而非理论型人才,要求学生了解自己的选题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既没有必要,学生想了解也难以做到。虽然上网可以查到一些与选题有关的信息,但要从中分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部分指导教师来说也非易事,遑论成人学生。因此,我们建议将此栏目改为论文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开题报告中的参考文献,我们认为,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指导教师都不好把握,因为填写的参考文献在论文写作中不一定用得上,而要使用的不一定在参考文献中找得到,不如改为参考文献来源与查找方法,给学生利用参考文献、查找资源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我们建议设置一个新栏目研究的有利条件和困难,这样,师生对论文写作与指导就会心中有数,未雨绸缪,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三)建立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网页 从选题情况看,部分学生仍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网上给学生提供的毕业论文的信息有限,主要是公布实施意见和一些选题,远远不能满足师生的要求。我们虽然开设了论文指导与写作园地,但规模小、资源少,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生分离给毕业论文指导带来的困难。因此,我们建议各分校建立各自的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网页,这个网页可以考虑设置论文写作动态、优秀论文展示、论文选题集锦、写作方法漫谈、参考文献荟萃、师生交流互动等栏目,这些栏目既渗透了开题报告的内容,又是对开题报告的进一步延拓,实现开题报告的制度文本作用与开放教育网络技术平台的完美结合。

  • 毕业论文选题原则_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选题原则_开题报告 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 毕业论文的题材十分广泛,社会生活、经济建设、科学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论文的题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因此科学研究的选题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所谓论文的实用价值,就是指我们选的题目,应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干百万人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和阶段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能使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得到一次实际的运用,而且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大致有三个来源: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急需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抑制通货膨胀,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廉政建设等等。二是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从事农业工作的同志就会遇到诸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农村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问题,等等。三是作者本人在工作实践中提出来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等等。 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与党和国家或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问题。这类问题关系国家发展方向、速度,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因而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吸收外国的经验和技术,引进外资,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等问题。在当前贯彻十四大和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中,要注意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加强法制建设,反腐倡廉,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等等。二是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这类问题虽不是全局性的,却是人们关注的、或期待解决、或有疑虑需要进行理论探讨和解答的问题。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些具体政策,像工资改革、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物价的调整、住房制度改革、城镇建设、社会治安、法制教育等等。还有各行各业的经验总结、改革预测、研究决策等。另外,有些题材看似具体小事,却关系着干家万户,也可作为选题。如城市居民的菜篮子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勤俭持家问题等。三是虽属具体又未引起社会重视,却代表一定倾向的问题。一种是意义尚未被认识,作者用理论观点分析、预见到它的生命力。如农村土地向种田能手转移,选送农村村级干部上大学,为农村培养致富带头人等;或预测到危害、恶果,及时提出问题,引起社会重视。如农村盖房、修坟挤占破坏耕地,小城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基础设施不配套,农户引种、引养外地产品不经市场调查,一哄而上,等等。另一种是群众议论纷纷,反映很大的,要作出理论分析,引导正确对待。如在分配问题上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等等。 第二,要注意选题的理论价值。我们强调选题的实用价值,并不等于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也绝非提倡选题必须有直接的效益作用。作为论文,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和工作总结、调查报告有着区别。一般说来,它由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构成,文章要以逻辑思维的方式为展开的依据,在事实的基础上展开严谨的推理过程,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它着重探讨和研究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自己对这些规律的了解与认识,给人以认识上的启迪。因此,选择现实性较强的题目,还要考虑其有无理论和认识上的价值,即有无普遍性的意义,能否能进行理论的分析和综合,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具体上升为抽象。有些题目也并不一定直接与现实挂钩或有直接的实际用途,如对历史问题、典籍问题、外国问题的研究等。但从发展的眼光看,这些题材能够表示某种趋势,或对现实有借鉴的作用,因而也就具有理论价值,这样的题目当然也是可以选的。我们所要反对的只是那种脱离现实、咬文嚼字、繁琐考证、追求时髦等毫无意义的东西。 二、勤于思索,刻意求新 毕业论文成功与否、质量高低、价值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是否有新意。所谓新意,即论文中表现自己的新看法、新见解、新观点。有了较新颖的观点(即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能给人以启迪),文章就有了灵魂,有了存在的价值。对文章的新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第一,从观点、题目到材料直至论证方法全是新的。这类论文写好了,价值较高,社会影响也大,但写作难度大。选择这一类题目,作者须对某些问题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且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写作经验。对于毕业论文来讲,限于条件,选择这类题目要十分慎重。 第二,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题材,是前些年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已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老题材了。可有的人敏锐地抓住了企业实行股份制后,职工思想出现的波动和变化,收集了大量新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股份制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方法》一文,读后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第三,以新的角度或新的研究方法重做已有的课题,从而得出全部或部分新观点。如同样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题材,有的学员针对近几年来纺织行业大量使用农民合同工,职工队伍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从自然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从小生产者向产业工人的转化,从农村向城市的转化等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证了农民合同工的思想特征以及对整个职工队伍思想的影响,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措施,这样的文章同样具有新意。 第四,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虽然没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但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问题。 以上四个方面并不是对新意的全部概括,但只要能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认为文章的选题有了新意。 要发现有新意的题目,首先要善于观察。社会生活就像一个变化无穷的万花筒,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事物及其矛盾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着,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我们面临新旧体制转换、市场经济的发展、党风和社会风气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仅原有的理论要再认识、再发展,而且需要创立许多新的理论。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思索,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在事物的运动、发展中寻找适合自己撰写的具有新意的毕业论题。其次,要善于积累和分析资料。歌德曾经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过去已经形成的理论,包括教科书上的一些观点,随着实践的发展,研究的深入,还可以进行再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收集资料、积累资料、分析资料。对有关方面的问题要弄清楚别人写过什么东西,有些什么论点,有何争论及分歧的焦点是什么,目前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如何,等等。在深入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将收集到的材料作一番加工整理的工作,把别人认识的成果作为自己的起点,在前人和他人认识的基础上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论文 三、知己知彼,轻易适中 (一)知己知被,量力而行 毕业论文是对学员学习知识相成果的综合性考核,选题的方向、大小、难易都应与自己的知识积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经验相适应,要做到知已知彼。 所谓知己,首先,要充分估计到自已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为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靠一次毕业论文的写作就来个突飞猛进。所以选题时要量力而行,客观地分桥和估计自己的能力。如果理论基础比较好,又有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那就可以选择难度大一些、内容复杂一些的题目,对自己定下的标准高一些,这样有利于锻炼自己,增长才干;如果自己觉得综合分析一个大问题比较吃力,那么题目就应定得小一些,便于集中力量抓住重点,把某一问题说深说透。其次,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应当看到,大学生的学识水平是有差距的。有的可能在面上广博些,有的可能在某一方面有较深的钻研,有的可能在这一方面高人一筹,而在另一方面则较为逊色。在选题时,要尽可能选择那些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学有所得、学有所感的题材。同时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深厚,研究的欲望就强烈,内在的动力和写作情绪就高,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所谓知彼,一是要考虑到是否有资料或资料来源。资料是论文写作的基础,没有资料或资料不足就写不成论文,即使勉强写出来,也缺乏说服力。资料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是指作者亲自考查获得的,包括各种观察数据、调查所得等。第二手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图书馆和资料室的文献资料。二是要了解所选课题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大致掌握写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避免盲目性和无效劳动。要注意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寻找薄弱环节,即他人研究中存在的疑点、漏洞或不足。有疑点、漏洞的问题,不少是重要的学术论题,以此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在理论上修正、补充或丰富已有的结论。只要做到了知己知彼,就能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毕业论文题目。譬如,政治专业中从事党政工作的学员,写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题目;党史、党建学得好的,写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反腐倡廉和党纪党风等问题,就容易写好。学经济专业的,在经济部门或企业工作,写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面的题目,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等,在流通部门工作的写市场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流通体制改革、价格体系、清理三角债等,在外贸系统工作的写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等,也易奏效。在农村工作的,写小城镇建设、土地问题、乡镇企业问题、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问题等,也容易写到点子上。 (二)难易适中,大小适度 要选好毕业论文的题目,把握适中的原则是很重要的。 首先,题目的难易要适中。选题既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许多人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跃跃欲试,想通过论文的写作,将自己几年来的学习所得充分地反映出来,因此着眼于一些学术价值较高、角度较新、内容较奇的题目,这种敢想敢做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难度过大,超过了自己所能承担的范围,一旦盲目动笔,很可能陷入中途写不下去的被动境地,到头来迫使自己另起炉灶、更换题目,这样不仅造成了时间、精力的浪费,而且也容易使自己失去写作的自信心。反之,自己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条件,却将论文题目选得过于容易,这样也不能反映出自己真实的水平,而且也达不到通过撰写毕业论文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目的。 其次,题目的大小要适度。一般来说宜小不宜大,宜窄不宜宽。题目太大把握不住,考虑难以深入细致,容易泛泛而论。因为大题目需要掌握大量的材料,不仅要有局部的,还要有全局性的,不仅要有某一方面的,还要有综合性的。而写作毕业论文的时间有限,业余学习的学员还要受到工作、家务等牵累,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大学的几年学习,对学生来讲还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理论,而要独立地研究和分析一些大问题,还显得理论准备不足。再加上缺乏写作经验,对大量的材料的处理也往往驾驭不了,容易造成材料堆积或过于散乱,写得一般化。选定小题目,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选个小题目,二是在大题目中选定小的论证角度。比如,有这样三个题目:《论妇女权益的保障》、《论妇女经济权益的保障》、《论妇女财产继承权的保障》,第一个题目显然太大,因为妇女权益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有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益、婚姻家庭权益,等等。一篇文章如果要涉及这么多的内容,是不容易写好的。第二个题目比起第一个来要小一些,但经济权益包含的内容仍较复杂,作为毕业论文写起来还嫌太大。第三个题目抓住了妇女经济权益中的财产继承权这一侧面,显得角度小,针对性强,容易深入研究。 当然题目大点好还是小点好,每个人情况不同,难以一概而论。有的理论素养好,情况了解多,写作水平较高,也可以写大一点的题目。但一般来说,题目还是小一点、具体一点为好。小题目容易驾驭,只要写得丰满深入,同样很有价值。此外,题目大小的区分也是相对的,并无绝对的、一成不变的界限。大题可以小作,小题也可以大作,这要根据作者的实际来加以确定。 毕业论文的题目要具体些小些,但也要注意不能把范围限得太小太具体,以致失去典型意义或使理论水平发挥不出来。如《××厂行政科岗位责任制刍议》,这样的题材写个意见书就足够了,如硬要写论文,意义也不大。 再次,选题还应注意千万不能随大流或者赶时笔,写自己并没有弄懂或没有条件研究的问题。如有的一鳞半爪地接触到一点国外的材料,收集到几个新名词、新概念,为了求新,为了一鸣谅人,就把别人的东西照搬过来,囫囵吞枣,东拼西凑,这样的论文当然是写不好的,选题时要引以为戒。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