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开题报告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_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一、应对社会转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民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推进,我国公民民主参与政治的热情日益高涨。为了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十七大报告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五项新要求之一,明确提出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而公民民主参与更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公民参与可以促进民主发展。公民参与使公民有机会行使政治权力,实现政治愿望,从而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一般来说,公民参与程度越高,就越能体现民主。社会主义民主要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就必须提高公民民主参与水平,这使得培养和提高公民民主参与素质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贯彻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民主参与素质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作为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起来的教育机构,它的使命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公民,把社会的、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财富传给他们。学校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和培养其未成年一代的重要方式,也是个体获得知识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目的性、有效性和组织性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我认为学校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主要实现途径,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政治生活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一个必修模块,它是围绕政治生活的主题而设置的模块。它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核心概念,涉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域。其目标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促进学生了解并体验有序政治参与、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途径和方式,提高学生政治参与的技能。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国家观念,开拓国际视野。思想政治课老师应该充分利用《政治生活》课程模块,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努力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这也使得《政治生活》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民主参与素质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性问题。 三、理论联系实际,应对教育困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国外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多集中于公民素质的培养,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主要还是讨论公民教育的必要性,目前为止还很少有关于如何贴近新课程改革,针对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培养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可操作的途径和方法少之又少。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素质的必要性是无需置疑的,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目前中学生在民主参与素质方面的现状到底是怎样的?中学生对于民主参与又是怎样看待的?现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政治生活课程模块中关于学生民主参与素质培养的教材切合点在哪里?有利于学生民主参与素质提高的课堂内容如何构建,教学方式如何转变,如何整合和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制定和设计活动策略切实提高学生民主参与的意识与技能?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提高学生的民主参与素质就是一句空话,素质教育也很难落到实处。 所以我以基于公民民主参与素质培养的政治生活教学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研究目标是结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了解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现状并进行成因分析,以培养公民民主参与意识为基点,改进政治生活教学,探索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中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和技能,以便能更好的实现培养良好的公民这一基础教育的核心目标和任务。 注:可用A4纸加附页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探索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并取得了一批令人欣慰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借鉴和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通过一个较小的切入口(一个课程模块和一个重要素质),重点研究通过改革政治生活课程模块教学培养学生民主参与素质。试图提出有利于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提高的课堂模式和活动策略,建构新的教学方案。探索对于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评价标准。 在基础文献方面,参考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斯大林选集》、《毛泽东选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论三个代表》等。这些文献为本人对基于民主参与素质培养的政治生活教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专题研究方面,谢树平著《思想政治课的理念与实践范式》,冯建军著《生命化教育》,钟启泉著《现代课程论》,陈晓岱著《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塞缪尔·亨廷顿著《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和《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约翰.C.托马斯著《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等专著以及其它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市民社会与法治研究的著作和论文,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铺垫性依据,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在众多的相关研究中,以下视角和论点对本选题的启发最为直接,对本文写作的参考价值最为明显。 一、关于现代民主政治发展趋势参与式民主的研究 塞缪尔·亨廷顿著《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和《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约翰.C.托马斯著《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李华的《政治参与:民主的重要标志》,邵明邵的《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共中央《十七大报告》等著作与文章,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和趋势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认为参与式民主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20世纪上半期,英国费边主义的后期代表道格拉斯·柯尔,继承了卢梭的某些思想,否定了代议制民主,提出了职能民主制,成为参与式民主理论的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塞缪尔·亨廷顿和约翰.C.托马斯等人对民主政治中的公民参与进行了具体的探讨。李华和邵明邵等学者都认为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五项新要求之一,明确提出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这些都对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直接的依据和参考。 二、关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公民素质现状的研究 王俊栓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范式转换的新取向》,张立凯、梁素贞的《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战略初探》,李智的《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政治冷漠的原因与危害》,郭细卿的《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等论文围绕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这个核心,具体描述和分析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公民素质的现状。认为进一步加强中国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民主参与的技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基础 三、关于新课程理论方面的研究 国家教育部《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谢树平著《思想政治课的理念与实践范式》,冯建军著《生命化教育》,钟启泉著《现代课程论》,陈晓岱著《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郑金洲主编《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5》,施良方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瞿葆奎主编《教育与人的发展》,郭景扬主编《论中小学素质教育》等著作和论文围绕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的教育教学理念,比如:谢树平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以立足公民素质奠基,谋求卓越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谋求学生公民素质全面发展和服务社会的统一。冯建军提倡生命化教育,教育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促进生命发展。其他学者也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提供了实质性的建议。 四、关于学校公民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研究 罗纳德·德沃金著《认真对待权利》,加布里埃尔·阿尔孟德和西德尼·维巴合著的《公民文化》,托马斯·亚诺希克《公民身份与市民社会》,奥雏·奥斯勒侯·斯塔克的《民主公民的教育:1995 - 2005年公民教育的研究、政策与实践述评》,唐克军的《为民主生活做准备一一西方学校公民教育探析》等著作和论文介绍和总结了西方公民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探索了通过公民教育提升公民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成有信的《公民·公民素养·公民教育》,单玉的《服务学习与负责任公民的生成》,刘国华,张积家的《对学校公民教育若干理论问题的认识》,任杰的《学校公民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实现途径》,贺东航,顾晓英的《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黄甫全的《学校公民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等著作和论文则联系中国的国情,以学校公民教育为基点,提出学校公民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途径,并对当前学生公民素质现状和公民教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阐述。 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学习,开阔了本人的理论视野,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思路,对本人的深入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是,仔细考察之后,发现上述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从总体上研究公民素质的较多,从某一具体素质出发的相关研究较少;关于公民素质的提高和公民教育的必要性方面研究的较多,而关于如何提高公民的民主参与素质方面研究较少;把学校公民教育与新课程分开研究较多,而把二者联系起来研究较少;关于整个国家公民素质现状研究的较多,而对中学生公民素质现状研究和成因分析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等。。 本选题就是针对以上不足,在借鉴学术界先期成果的基础上,试图结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了解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现状并进行成因分析,以培养公民民主参与意识为基点,改进政治生活教学,探索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中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和技能,以便能更好的实现培养良好的公民这一基础教育的核心目标和任务。 注:可用A4纸加附页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1)调查并描绘出高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现状并寻找出背后的因果关系 (2)概括出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课堂模式 (3)设计出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活动策略 (4)努力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政治生活课程资源 研究内容: (1)归纳和整理出国内外有关中学生公民素质培养特别是民主参与素质提高的相关理论成果,并用文化比较法初步探讨我国可以借鉴的相关理念和策略 (2)对高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现状展开调查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搞清楚高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基本状况(如相关知识储备、民主参与意识、民主参与的技能等),并对其中具有因果关系的层面进行理论分析。 (3)在高中政治生活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中学教育的实际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探索并概括出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课堂模式。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相关活动,进一步拓展提高中学生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4)研究整合使用相关模式和活动策略后学生在民主参与素质方面的变化,以及单个策略使用后学生某方面的变化,由此判断相关模式和活动策略的有效性,并最终概括出带有一定普适性的一般模式和策略,形成一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关于高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现状的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成因分析研究 (2)促进高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提高的课堂模式和活动策略的研究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以社会对公民民主参与素质的客观需求、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现状和自身对民主参与素质提高的需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改的要求以及中学生身心特点为前提→以此作为研究实际和理论指导,进而确定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培养的目标、内容以及有关的方法和途径,确定新的教学方案(包括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设计)和对比实验方案→研究、建设和配置相应的教育资源→研究和实施相应的教学环节,研究和进行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检验和修正教学方案、教育资源、教学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    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成果,整理出可资借鉴的信息。主要包括国内外关于培养中学生公民素质特别是民主参与素质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高中思想政治课特别是政治生活教学的相关的要求和取得的经验。 (2)    调查法。进行细致而深入的调研,主要调查中学生民主参与的意识现状,民主参与的经验,民主参与知识的储备,民主参与的实际的技能现状等。 (3)行动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行动研究。提出关于提高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政治生活教学的课堂模式和活动策略,进行对比实验,并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边研究边实施边调整边提高。 本课题研究的步骤大致为: 第一步,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和调研,归纳出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培养的基础理论和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现状; 第二步,根据上述调查结论和基础理论,研究和形成培养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课堂模式和活动策略,组织和利用相应的教育资源,制定科学的实验方案,按照新的教学方案组织教学; 第三步,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设计有关评价工具,评价教学质量,检验新的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并对教学方案和教育资源进行必要的调整,提高新方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第四步,总结和反思,撰写论文,准备答辩。                   本题目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1、本课题的研究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一个较小的切入口(一个课程模块和一个重要素质),重点研究通过改革政治生活课程模块教学培养学生民主参与素质。 2、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了解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现状,并对数据进行量性和质性分析,试图较为客观的描述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现状。 3、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多个角度对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现状具有因果关系层面进行理论分析,试图找出问题背后的实质。 4、本课题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通过对比实验和教学质量评价,试图提出有利于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提高的课堂模式和活动策略,建构新的教学方案。探索对于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评价标准。 5、试图整合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对有利于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培养的学校课程的开发进行探索和研究。 总的来说。本课题的研究对于了解和描述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现状、对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政治生活模块教学,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有一定帮助。。   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和预期成果: 2008年2月前完成对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培养的基础理论研究,预期成果主要有《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培养的社会需求研究》、《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现状调查报告》、《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培养的理论引领综述》等论文。 2008年4月前完成对改革政治生活教学,培养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教学方案和对比实验方案的研究,预期成果主要有《基于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培养的政治生活教学方案》,《基于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培养的政治生活教学改革实验方案》,同时实施这个教学方案并取得明显成效。 2008年6月前完成对中学生民主参与素质培养过程和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预期成果有《中学生

  • 开题报告撰写的方法大全_开题报告

    1.开题报告名称 开题报告名称就是开题报告名字。这看起来似乎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专 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开题报告的形象与质量。那么 ,如何给开题报告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开题报告的名称要把开题报告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 清楚。开题报告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 确的把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 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 的思想和观点。 这里有一个专题名称叫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如果这个题目 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还不错,但作为专题的名称,则不是很 好的。因为专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 结论性的语气。若改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影响则较为 妥当。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开题报告,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最长一般不 要超过20字。 2.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研究背景是什么。 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 解决,本开题报告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开题报告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3.研究的指导思想 开题报告研究的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 这个方向或要求可能是哲学、数学、自然科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科学发展规划 ,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4.研究的目标和假设 开题报告研究的目标和假设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 题。 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和假设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 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假设具体,才能明确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能 了解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确定专题研究目标和假设时,一方面要考虑专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开 题报告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5.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开题报告的研究目标和假设,就要根据目标和假设来确定我们这个开题报 告具体要研究的内容。 相对研究目标和假设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更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和假设可能 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我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 、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专题研究十分不利。 6.研究的步骤和进度 开题报告研究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开题报告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 研究的步骤和进度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联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 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 规定。 7.研究方法和资料获取途径 开题报告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 法、理论研究法等,但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开题报告研究方法用得最多的是社会调查 法和受控对比实验法。一个大的专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专题可以主要采用一 种方法,同时兼用其他方法。 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只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 ,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如何制定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都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 ,列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 开题报告研究资料的获取途径也很多,包括文献调查、考察调查、问卷调查、设计 并进行实验、科学观测等。主要采用哪些资料获取途径,一定要经过充分的研究。 8.研究的成果形式 开题报告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报告、论文、发明、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专题不 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专题研究必须有成果, 否则,就是这个专题没有完成。 9.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在集体开题报告研究方案中,要写出专题组组长、副组长,专题组成员以及分工。 专题组组长就是本专题的负责人。 专题组的分工必须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不能吃 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 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How to write a research proposal When you are applying for a research degree, like the PhD, you will very probably have to write a research proposal as a part of your applicatio n file. A PhD is awarded mainly as the result of your making a genuine c ontribution to the state of knowledge in a field of your choice. Even th ough this is not the Nobel Prize yet, getting the degree means you have added something to what has previously been known on the subject you hav e researched. But first you have to prove you are capable of making such a contribution, and therefore write a research proposal that meets cert ain standards. The goal of a research proposal (RP) is to present and ju stify a research idea you have and to present the practical ways in whic h you think this research should be conducted. When you are writing a RP, keep in mind that it will enter a competition , being read in line with quite a few other RPs. You have to come up wit h a document that has an impact upon the reader: write clearly and well structured so that your message gets across easily. Basically, your RP h as to answer three big questions: what research project will you underta ke, why is important to know that thing and how will you proceed to make that research. In order to draw the researcher's attention upon your paper, write an in troduction with impact, and that leads to the formulation of your hypoth esis. The research hypothesis has to be specific, concise (one phrase) a nd to lead to the advancement of the knowledge in the field in some way. Writing the hypothesis in a concise manner and, first, coming up with a good hypothesis is a difficult mission. This is actually the core of yo ur application: you're going to a university to do this very piece of re search. Compared to this, the rest of the application is background scen ery. Take your time to think of it. When you have an idea, be careful at the formulation. A well-written hypothesis is something of an essay's t hesis: it provides a statement that can be tested (argues ahead one of t he possible answers to a problem), it is an idea, a concept, and not a m ere fact, and is summed up in one phrase. In some cases, you will have n o idea what the possible answer to a problem worth being researched is, but you will be able to think of a way to solve that problem, and find o ut the answer in the meantime. It's ok in this case, to formulate a rese arch question, rather than a hypothesis. Let those cases be rare, in any way. Another piece of advice when writing your hypothesis, regarding the tren dy research fields: chances are great that they're trendy because somebo dy has already made that exciting discovery, or wrote that splendid pape r that awoke everybody's interest in the first place. If you're in one o f these fields, try to get a fresh point of view upon the subject; make new connections, don't be 100% mainstream. This will make the project ev en more stimulating for the reader. Imagine that you are writing about t he trendiest subject, with absolutely no change in the point of view, an d you are given the chance to make the research. Trends come and go, fas t; what are the chances that, in four years' time, when your research is done and you are ready to publish your results, one of those well-known professors who dispose of huge research grants has already said whateve r you had to say? Remember how, in a structured essay, right after the thesis you would pr esent the organisation of your essay, by enumerating the main arguments you were going to present? Same thing should happen in a RP. After stati ng your thesis, you should give a short account of your answers to those three questions mention earlier. State, in a few phrases, what will be learned from your research, that your project will make a difference, an d why is that important to be known. You will have to elaborate on both of these later in the paper. The next step in writing your proposal is to prove that that particular piece of research has not been done yet. This section is usually called Literature Review. Inside it, you have to enumerate and critically analy ze an impressive list of boring bibliography. The conclusion you should - objectively! - reach is that your idea of research has not been undert aken yet. Even more, you use this opportunity to prove solid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the field, and build the theoretical bases of your project . One tip: don't review all the articles and books in the fields even if you mention them in the bibliography list; pay attention in your analys is to those you will build on. Another one: avoid jargon when writing yo ur RP. The chances are great that the person(s) who will read your and a nother 1000 research proposals are not specialists in that very field - niche you are examining. If you are applying for a grant with or foundat ion or something similar, it might happen that those reading your paper are not even professors, but recruiters, donors, etc. And even if they a ctually are professors, one of the reasons busy people like them agree t o undertake a huge, and sometimes voluntary, work, is the desire to meet some diversity, some change from their work - so maybe they'll read app lications for another specialisation. The capacity to get your message a cross in clear, easy-to-grasp concepts and phrases is one of the winning papers' most important advantages. So far, you have proven you have a research idea, that you are familiar with the field, and that your idea is new. Now, why should your project be worth researching? Because it advances knowledge, ok. But is this kno wledge that anybody will need? Maybe nobody knows for sure how the shoel aces were being tied in the XIXth century, but who cares, beyond two lac e-tying specialists? Find arguments to convince the reader that s/he sho uld give you money for that research: practical use, accelerating the de velopment of knowledge in your or other fields, opening new research pos sibiliti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facts that will allow a more appro priate course of action are possible reasons. Be clear and specific. Don 't promise to save the world, it might be too much to start with. Even J ames Bond succeeds that only towards the end of the movie. We approach now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parts of writing a research pr oposal: the methodology. In short, what actions are you going to take in order to answer the question? When will you know whether the hypothesis has been proven wrong, or has survived enough tests to be considered, f or now, valid? Those tests and the way you are supposed to handle them t o give rigor to your research is what is understood under methods. Metho ds divide in qualitative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 and quantitative ( statistics, stuff that deals intensively with numbers). For some project s qualitative methods are more appropriate, for some quantitative, while for most a mixture of the two is adequate. You should pick your methods and justify your choice. Research methodology, however, is too a compli cated thing to be explained here. And this is why it's so tough: not muc h attention is given to teaching it in Eastern Europe. Try, before writi ng your RP, to read a bit more about methodology - on the Internet you w ill find for sure some articles - and decide which methods suit your pro ject best. Don't forget: reading theoretical pieces of your work and pro viding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ose is also a kind of research. It's fin e to provide a rough schedule of your research; some grant programs will also require a detailed budget, even though for scholarships this is un likely. Conclusions: After working your way through the difficult methodological part, you only have to write your conclusions. Shortly recap why your h ypothesis is new, why it advances knowledge, why is it worth researching and how,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Over all, the capacity of your project to answer the research question should come out crystal clear from the body of the paper, and especially from the conclusions. If this happens, it means you have a well-written RP, a nd you have just increased you chances for having a successful applicati on. One last word: how big should your RP be? In most cases, this is specifi ed in the application form. If it is not, we suggest that you keep it at about 1500 words (that's 3 pages, single-spaced, with 12 size Times New Roman). In fewer words it can be really tough to write a good RP. With more you might bore your readers. Which we hope will not happen.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_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_开题报告    今天下午,我们方向举行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一共11名同学参加。当导师钦点我第一个上阵时,我就知道又是动作慢惹的祸啊。因为我们把开题报告呈给各位评审老师时,我不觉间慢了几拍,结果我的报告就压在最上面了。说实话,我的准备工作启动较晚,也算是仓促上阵。不过第一个做报告也有好处,老师们就我的选题进行了长达20分钟的指点和讨论。其实不论是开题报告会还是做报告都不是很正式的,气氛轻松活跃。有几次几位老师为坚持己见而争论不休,有时还自顾自地表达意见,我都不知道该注视着哪位了。但五位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启发性的意见,使我如拨天见日般,看到了这个被评价虽稳但难出新的选题的光明前景。我将开题报告贴在博客上,也恳请对这个选题有兴趣的博友指教。     这件大事完成后,总算暂时歇口气。回到家看了一会儿《赤壁》全球首映礼,没什么意思,全场衔接不好,主持水平参差不齐。接下来想找部轻喜剧放松心情,还是看几集《家有儿女》吧。    选题报告 学位论文题目暂定:《青年文摘》定位研究 一、选题依据 1.选题来源: 《青年文摘》创办于1981年1月,是当前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青年杂志,在读者中口碑好,情感认可度强。它在期刊市场上长盛不衰,既在于定位策略的成功,又在于在国内杂志市场的竞争中修炼内功,保持质量精良、品位雅俗共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从而体察社会需要,挖掘读者情感诉求的成功。《青年文摘》是一本从诸多方面值得研究的优秀刊物。 2.选题意义: (1)我认为《青年文摘》屹立中国期刊市场和读者心中27年,至今保持着勃勃生机,首先是刊物定位之功,成功的定位是刊物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法宝。 (2)《青年文摘》的发行量大、认可度高,不仅是一种阅读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可以从这个典型中分析期刊应怎样满足读者的心理诉求,从而在读者中享有美誉。 (3)在我国,文摘报刊事业亦蒸蒸日上,特别是新生的《意林》、《成长》等文摘类杂志,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对《青年文摘》的定位分析,为市场上同类期刊提供参考。指出老牌文摘杂志与新生文摘杂志实现内容差异化的策略,使它们共同繁荣文摘类杂志市场,充实读者的精神家园。 (4)网络的全面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丰富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来源。在这个新媒体时代,面临新挑战的《青年文摘》和其他老牌文摘杂志如何突破纸质传播瓶颈,发挥核心竞争力,寻求更好的发展。 3.整体思路: 本论文研究的立足点在于通过本文分析,归纳出刊物创办27年来在栏目设置、内容选择方面的特点和变革,从而对《青年文摘》的定位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同时,结合杂志发展各时期伴随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探索杂志应怎样满足读者的心理诉求,真正为读者服务。再将视角延伸到老牌文摘杂志面临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媒体时代的考验,探求一本成功的期刊应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   二、创新性 1.当前研究概况:     笔者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以《青年文摘》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和论文很少。但是,学术界对文摘类杂志和《读者》的研究较多,这些都是在我在论文写作中可以借鉴的材料。 2.创新点: 本论文力求在以下几点有所突破: (1)将对通俗读物《青年文摘》的认识提高到学理的高度,从文本分析出发,融合编辑学、社会学、大众文化的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2)立足于对《青年文摘》的定位分析,适当扩展到与中国同类期刊(如《读者》、《意林》、《格言》、《青年博览》)的比较分析。 (3)借鉴世界优秀文摘杂志(如美国的《读者文摘》)的经验,扩展研究视野。 (4)力图为日益繁多的同类杂志提供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选题难度和可行性 1.选题难度: 虽然对《青年文摘》的定位研究有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但是目前研究的专著和论文都很少。笔者立足于文本分析研究,担心由于研究视角的单一、缺少理论支撑而难以深入下去,从而达不到预期的研究设想。 2.可行性: (1) 笔者本人是《青年文摘》的忠实读者,对《青年文摘》比较熟悉。 (2)《青年文摘》历年杂志保存齐全,文本材料丰富,便于查阅。 (3)《青年文摘》编辑部位于北京,便于创造条件了解《青年文摘》的历史变革和发行数字等,如有机会可以向杂志编辑求教。   四、研究工作方案 1.研究方法: 文本分析、资料分析、实际调查研究、受众反馈分析,以及比较综合等方法。 2.基本内容: 前言    第一章  《青年文摘》的历史演变和优良传统 第一节   《青年文摘》的创办 第二节   《青年文摘》的三个变革期 第三节   《青年文摘》的优良传统 第二章   长盛不衰的法宝准确定位 第一节   社会定位 第二节   市场定位 第三节   读者定位 第三章   核心竞争力的保障内容为王 第一节   内容差异化 第二节   内容特色 第三节   通俗读物中的大世界 第四章   与同类期刊在竞争中发展 第五章   老牌文摘杂志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战略   结语 3.具体工作步骤: (1)进行相关资料的进一步搜集和梳理,将读书笔记、所搜集书籍、论文进行归类。 (2)创造条件进行实地调研,收集读者问卷。 (3)按照整体思路,分章节完成论文初稿,写作中多向导师请教。 (4)形成最终论文成果。

  • 开题报告范文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

    开题报告范文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六、研究组织机构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  

  • 开题报告范文(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

    一.编写目的   《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开题报告的编写目的是通过对《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各模块的分析,确定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块内容,技术方法,明确各模块的功能和数据流,为程序编写定下宏观体系框架。   二.开发背景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大范围的普及,计算机应用逐渐由大规模科学计算的海量数据处理转向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这就产生了以台式计算机为核心,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环境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在银行帐目管理之中的应用日益收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手工管理方式在银行帐目管理等需要大量事务处理的应用中已显得不相适应,采用IT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势在必行。目前,对外开放必然趋势使银行业直面外国银行巨头的直接挑战,因此,银行必须提高其工作效率,改善其工作环境。这样,帐户管理的信息化势在必行。   在传统的银行帐户管理中,其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繁琐的,帐户管理以入帐和出帐两项内容为核心,在此过程中又需要经过若干道手续,因为整个过程都需要手工操作,效率十分低下,且由于他们之间关联复杂,统计和查询的方式各不相同;且会出现信息的重复传递问题,因此该过程必须实现信息化。   我们的系统开发的整体任务是实现银行帐户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目的。   三.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能使新系统达到以最小的开发成本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根据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请求,通过初步调查和系统目标分析,对要开发的银行帐户管理信息系统从技术上、经济上、资源上和管理上进行是否可行的研究。这是一项保证资源合理使用、避免失误和浪费的重要工作。   ⊙ 经济上的可行性:主要分析成本与收益、投资效果等。   ⊙ 技术上的可行性:要分析技术力量、计算机性能、通讯网络和系统条件等。   ⊙ 资源上的可行性:主要指管理、经费能否得到保证。   ⊙ 管理上的可行性:如帐户管理水平、数据收集可能性、规章制度健全程度和领导对发展系统的态度。   可行性分析已经写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报请领导及有关专家审议,通过后进入了以下需求分析阶段。   四.系统需求分析   用户的主要需求有帐户管理、取款机管理、用户查询、查询统计等几个方面:   (1)帐户管理方面:存款、取款、开户、销户、修改信息、办卡、挂失卡;   (2)取款机信息管理方面:管理员管理查询和维护、客户查询和取款等功能;   (3)用户查询方面:用户希望便于查询自己帐户的信息。   (4)查询统计方面:VIP用户统计、ATM业务量统计、异动查询统计、持卡总量消费统计、工作量负荷统计等功能。   五.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数据的安全性问题   解决办法为:采用DES加密算法;   (2)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二:数据的一致性问题   解决办法为:使用触发器;   (3)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三:系统查找数据的速度问题   解决办法为:采用哈希算法进行数据的快速查找。   六.系统定义   通过该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使银行的账户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从而达到提高账户管理效率的目的。系统开发的任务是使办公人员可以轻松快捷的完成对账户管理的任务。   1、系统要求:   (1)系统应符合银行账户管理的规定,满足银行相关人员日常使用的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中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   (2)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既便于系统功能的各种组合和修改,又便于未参与开发的技术维护人员补充,维护;   (3)系统应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及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备份等操作;   (4)尽量采用现有软件环境及先进的管理系统开方案,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系统开发水平和应用效果的目的。   2、系统功能:   系统主要实现了:帐户管理、取款机管理、用户查询、查询统计等功能, ◆帐户管理模块:存款、取款、开户、销户、修改信息、办卡、挂失卡; ◆用户查询模块; ◆取款机信息管理模块:管理员管理查询和维护、客户查询和取款等功能; ◆查询统计模块:VIP用户统计、ATM业务量统计、异动查询统计、持卡总量消费统计、工作量负荷统计等功能。 七.系统体系结构 在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做系统功能模块图如下:   八.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 2000 IE5.0 开发平台:Visual ForPro 6.0

  • 选题和观点方面的样板_开题报告

    一、选题中常见的问题 选题得当与否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关系论文的成败。在选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下列几种:一是选题过大。有的同学有这样一种想法:既然是写论文,就应该好好论它一番。所以选题很大,如试论改革开放、论党的建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等。有的初稿洋洋洒洒几万字,仍然没有论述清楚。选题太大是不合适的,小一点,具体一点,把问题讲得清楚一点为好。二是选题过难,即选择的题目难度较大,学生除了时间、精力的限制,在资料方面也有局限。有人想在短时间里探讨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我国的行政管理制度,这是难于解决的。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我国的行政管理制度都应该探讨,但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作长期的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完成。三是选题陈旧。选题陈旧,缺乏创新精神,照搬别人的材料和结论,缺乏新意。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敢于提前人没有提出过或尚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学生论文的选题最好多选一点与现实生活、当代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关系比较密切的课题,注意研究现实生活中提出的新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给予新的解释。 二、标题中常见的问题 标题是论文的眼睛,居于全文之首,读者首先看到和关注的是标题,因此标题有首因效应,是窥见论文之要点的窗口。一些同学对标题起指引内容、吸引读者的作用认识不足,标题制作功夫不够,常出现以下毛病: 1.标题模糊、不确切。一些论文标题模糊笼统,过于抽象,读者看了标题不知道论文要论述什么,抓不住中心和要领。如:有一篇题为《党的喉舌》的论文,是论述报纸还是论述广播?都不是,作者写的是农村宣传网。像这种含义很不明确的标题必须加以修改,使其含义明确。 2.标题太大。有的论文标题太大,涉及面过宽、过深,也比较复杂,超越了大学生的能力水平,短时间内很难完成。有些大题目,论证时面面俱到,但对各方面的论述都不深不透。如;《论中国的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艺术原理论》、《论文学中的人道主义》等,这类题目都可以写一本专著。 3.标题陈旧。别人已写过的题目,自己再写,老生常谈,若无新认识、新角度和新材料,很难写出新意。如,《论改革的必要性》、《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史学要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企业的使命》等,如写这类论文,一般与他人已写过的大同小异,使人缺乏新鲜感。 4。标题太长。有的论文标题过长,甚至三四十个字,不仅罗唆累赘,读起来费力,也不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还严重影响论文的美感。 三、观点方面的毛病 确立观点,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关键。论文的论点是在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论点的形成,就是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概括、提炼的过程。要确立一个明确的观点,并且力求正确,有新意,有理有据,这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基本前提。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基本观点错误。 基本观点是指统帅全篇毕业论文的基本论点或总结论。基本观点错了,其它一切论点、论据都不能成立,整篇论文也就站不住脚了。例如,有一篇毕业论文《公有制是造成我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作者通过对我国几十年经济发展缓慢情况的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公有制,提出减少公有制的比例。他把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与公有制混为一谈,否定公有制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提出私有化的主张。这是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也是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再如,有一篇毕业论文叫《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落后原因剖析》,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作者对中央集权和专制主义两概念不加区分,认为中央集权必然导致专制主义,又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落后。这种对中央集权全盘否定的观点是不符合我国历史情况的。尽管这篇论文在论证、语言等方面不无可取之处,但由于基本观点有误,全文也就缺乏科学性。 2.观点主观、片面,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 有些毕业论文的观点,作者往往只顾一头,缺少唯物辩证法所要求的全面性。例如,在研究某些中外古典文学名著时,只讲其民主性精华和艺术上的成就一面,而对作品思想内容方面明显存在的局限却一笔带过。有些毕业论文的观点好走极端,例如,有一篇论文为了说明企业分配制度改革,提出用三铁打破工人的铁饭碗,这三铁是铁心肠、铁手腕、铁面孔,这就在批判铁饭碗时走了极端,把工人放在被改革的一面。又如,有的论文为了说明农民起义虽不是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前进的唯一动力,又根本否定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在社会科学方面的论文中也有调查研究不够,资料不足,即事实论据不充分,或不准确、有水分;有的是捕风捉影,主观臆断,想当然、任意夸大或缩小,然后就轻易匆忙地谈看法、下结论。这样的论文,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因而就缺乏科学性。 3.观点不鲜明,重点不突出。 对于文章写作,毛泽东多次强调要力戒概括不明、判断不恰当。而有些毕业论文的中心论点提炼不够,没有把问题的实质想清楚,抽象概括也不准确,形成观点含糊不清,似是而非,似有若无。如,有一篇题为《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多样化》的论文,所论述的多样化的观点是不明确的,可以作多种理解:后人对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后人对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不同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派的存在和发展,等等。因此,论点必须十分明确、准确,不使人产生歧义或令人费解。 有的毕业论文过多地叙述工作过程,或选材不严,众多的材料缺乏认真的整理、消化,使中心论点不明显,重点不突出。这种情况在毕业论文中比较多,有的毕业论文似乎成了一份工作总结或汇报,有的是对某一工作的调查报告,而作者自己没有明显的见解。这种状况,必须予以纠正。 4.缺乏新颖性和创造性。 科学研究就是要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新的途径,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推动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因此,作为反映科研成果的毕业论文,也必须有新颖性和创造性,提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见解,有独创性。而在毕业论文中,有些文章重复别人已经谈过的东西,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没有个人创见,没有什么新角度、新材料。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作者不注意阅读文献资料,研究信息掌握不足,研究的问题是别人已研究或解决了的,或者也是由于作者对某问题缺乏钻研精神,没有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 开题报告范文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_开题报告

    一.编写目的   《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开题报告的编写目的是通过对《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各模块的分析,确定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块内容,技术方法,明确各模块的功能和数据流,为程序编写定下宏观体系框架。   二.开发背景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大范围的普及,计算机应用逐渐由大规模科学计算的海量数据处理转向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这就产生了以台式计算机为核心,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环境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在银行帐目管理之中的应用日益收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手工管理方式在银行帐目管理等需要大量事务处理的应用中已显得不相适应,采用IT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势在必行。目前,对外开放必然趋势使银行业直面外国银行巨头的直接挑战,因此,银行必须提高其工作效率,改善其工作环境。这样,帐户管理的信息化势在必行。   在传统的银行帐户管理中,其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繁琐的,帐户管理以入帐和出帐两项内容为核心,在此过程中又需要经过若干道手续,因为整个过程都需要手工操作,效率十分低下,且由于他们之间关联复杂,统计和查询的方式各不相同;且会出现信息的重复传递问题,因此该过程必须实现信息化。   我们的系统开发的整体任务是实现银行帐户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目的。   三.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能使新系统达到以最小的开发成本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根据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请求,通过初步调查和系统目标分析,对要开发的银行帐户管理信息系统从技术上、经济上、资源上和管理上进行是否可行的研究。这是一项保证资源合理使用、避免失误和浪费的重要工作。   ⊙ 经济上的可行性:主要分析成本与收益、投资效果等。   ⊙ 技术上的可行性:要分析技术力量、计算机性能、通讯网络和系统条件等。   ⊙ 资源上的可行性:主要指管理、经费能否得到保证。   ⊙ 管理上的可行性:如帐户管理水平、数据收集可能性、规章制度健全程度和领导对发展系统的态度。   可行性分析已经写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报请领导及有关专家审议,通过后进入了以下需求分析阶段。   四.系统需求分析   用户的主要需求有帐户管理、取款机管理、用户查询、查询统计等几个方面:   (1)帐户管理方面:存款、取款、开户、销户、修改信息、办卡、挂失卡;   (2)取款机信息管理方面:管理员管理查询和维护、客户查询和取款等功能;   (3)用户查询方面:用户希望便于查询自己帐户的信息。   (4)查询统计方面:VIP用户统计、ATM业务量统计、异动查询统计、持卡总量消费统计、工作量负荷统计等功能。   五.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数据的安全性问题   解决办法为:采用DES加密算法;   (2)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二:数据的一致性问题   解决办法为:使用触发器;   (3)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三:系统查找数据的速度问题   解决办法为:采用哈希算法进行数据的快速查找。   六.系统定义   通过该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使银行的账户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从而达到提高账户管理效率的目的。系统开发的任务是使办公人员可以轻松快捷的完成对账户管理的任务。   1、系统要求:   (1)系统应符合银行账户管理的规定,满足银行相关人员日常使用的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中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   (2)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既便于系统功能的各种组合和修改,又便于未参与开发的技术维护人员补充,维护;   (3)系统应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及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备份等操作;   (4)尽量采用现有软件环境及先进的管理系统开方案,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系统开发水平和应用效果的目的。   2、系统功能:   系统主要实现了:帐户管理、取款机管理、用户查询、查询统计等功能, ◆帐户管理模块:存款、取款、开户、销户、修改信息、办卡、挂失卡; ◆用户查询模块; ◆取款机信息管理模块:管理员管理查询和维护、客户查询和取款等功能; ◆查询统计模块:VIP用户统计、ATM业务量统计、异动查询统计、持卡总量消费统计、工作量负荷统计等功能。 七.系统体系结构 在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做系统功能模块图如下:   八.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 2000 IE5.0 开发平台:Visual ForPro 6.0

  • 开题报告范文(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六、研究组织机构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

  • 外语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系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外语系网页),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5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9月26日或2004-09-26.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3.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4.论文提纲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5.参考文献 6.研究进度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系部审查意见: 系部负责人:  年 月 日

  • 英语论文的开题报告样板_开题报告

    下面是一篇英语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虽然不是特别好,但也反应了开题报告的格式和写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1 introduction 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analysis. 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translation studies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the marginal status with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empirical science. from then on,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kept coming out and each claims its legitimacy for existence. among these schools i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 dts approaches translation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is viewed to be a social activity having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and for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dealt with beyond the linguistic realization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and is incorporated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my attention was first directed to dts by its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the subject is whatever happen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spec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o the process of translator’s choice of strategies, brainstorming and the revision, to the final product making appearance in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 method of dts is basically descriptive. the prescriptive tendency and the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is abandoned.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noted down. with accumulated data, some underlying truths about translation will come out which will prove to be instructive not only for theoretical probe but also for applied translation practice. i will apply this descriptive method in the case study of this thesis. a convenient tool has been set up to conduct dts. norm is operative at every stage of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s well are skeletal structure of what constitute descriptive studies.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accounted for with the help of norm. the case taken in this thesis is the chinese classic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s are compared and observations are made in regard to thei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in this regard, my observations are limited to several aspects, i hope in-depth observation and explanation will done in light of dts. 2 outline 2.1 development and major concepts of dts in this part i will describe holms’ basic map of d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i will also discuss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pseudo-translation, multipl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ese, norm etc. 2.2 methodolgy i will in this part discuss the methodology of dts before i apply the same to the case study in this thesis with emphasis to be placed on semiotic approach and the concept norm. 2.3 dts in contrast to other theories a contrast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here with the objective to find the difference of dts from other theories such as equivalence theory and the chinese xin da ya criteria. some advantage will possibly be shown in this study. 2.4 case study in this part, translation o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also translated a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will be under investigation in light of dts. translation samples to be quoted here will be selected at random. 2.5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bove elaboration of dts and the case study, possible conclusion will be on the advantage of dts in specific study of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n further research efforts will be made also.   (note: while the topic will remain the same, the above arrangement of contents is subject to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0 000 附录2- 引文范例(仅供参考)   it is therefore pointless to try to make tc more scientific than is sensible in view of its complex subject-matter and available methods. translating is a mental, multi-factorial activity which cannot exhaustively be investigated within a linguistic framework ignoring the person of the translator.(wilss, 1982: 217) ‘噢,这就是恐水病吧?你们贵族圈子怎么流行起这种病来啦?真够呛的!费芬斯小姐,您喝点茶大概没关系吧!’(张南峰,1990:59-60) 附录3- 参考文献范例(仅供参考) wil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 problems and methods. gunter narr verlag tubingen,1982.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88. delabastita, dirk. translating puns: a false oppositio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target, 1991(3:2):137-152. 张南峰(译). 王尔德戏剧选.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 戴炜栋.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附录4- 封面范例(仅供参考)(中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品牌名称翻译的特殊性   专 业: 研究方向: 作 者: 导 师: 写作时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英语学院 (英文)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pragmatic strategies in advertising: implicatures wang ying   a thesis submitted to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