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延安大学
  • 延安大学多举措助力毕业生就业或深造

    联动管理 共同发力:延安大学多举措助力毕业生就业或深造 近日,延安大学院系及专业调整、机构改革与干部聘任制度改革基本结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开展,围绕考研和就业主题,学生处、教务处、图书馆、各学院深入调研,总结经验,联动管理,共同发力,学生考研热情高涨,势头良好,对促进学生考研,减轻就业压力起到了良好作用。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学生处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系列报告会,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增强学生的规划意识,提高学生的规划能力。 11月5日,2010年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获得者、内蒙古大学专职辅导员王永旺为一年级学生作《心怀感恩,立志成才——如何渡过宝贵的大学时光》报告,为新生上了感动的一课。 11月15日,万学教育·海文考研陕西分校事业部总监霍河州为三年级学生作《考研VS就业——面对考研还是就业的迷茫》报告,帮助三年级学生作出符合自身实际的选择。 11月19日,中商联常务理事刘志超先生为经济管理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作《时代呼唤职业经理人》报告,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意识,积极参加职业认证,为就业增加砝码。 预计在11月底进行的第四场报告《职来职往,礼赢人生》主要面对高年级学生,旨在强调礼节的重要性,为求职竟聘的学生提供礼仪指导。 ——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举办的考研辅导班。学生处在充分调研、认真考察、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选择“学府”、“海文”、“文都”三家考研辅导机构为学生进行考研统考课程辅导并达成协议,对班级管理、课堂管理、效果评价、资源共享、收费标准、奖励计划作明确的要求。 一是强化管理,保证学习秩序。委派部门工作人员担任辅导班班主任,保证良好的学习秩序;二是小班授课,确保课堂效果。要求每个辅导班最多不能超过70人;三是组建班委会,营造班级文化。每个辅导班必须有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各一名,加强考勤,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开展学习竞赛及学习经验交流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四是重复播放视频课内容,巩固学习内容。要求各辅导班对于重点、难点课程,必须重复播放一次,以弥补视频课程互动性不强的缺陷,保证学生消化学习内容;五是名师指导,提升学习效果。要求每个辅导班至少邀请对应的老师来校面授4次以上,现场答疑解惑,帮助同学提升学习效果;六是奖励优秀,激发学习热情。要求考研辅导班必须拿出一定比例的费用,对考取985和211高校及国家级研究机构的学生给予奖励;七是资源共享,减轻学生负担。凡在任何一各辅导班报名的学生,均可免费听取其它辅导班一定数量的精品课程。 ——加强考研服务。学生处出台了《2015年考研支援计划》,举办专场动员报告和大型现场咨询活动。10月以来,先后邀请多名考研辅导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动员学生积极考研,认真备考。11月16至17日“考研那些事”现场咨询活动在玉章楼一楼进行,校内外5名考研辅导专家一对一为400多名学生解答了考研的各种问题。 该校教务处针对2010级学生考研已经进入冲刺阶段的现状,在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灵活安排考研学生的实习、实践教学环节,为考研学生赢得更多的复习备考时间。坚持执行考研奖励政策,鼓励学生进一步深造。 该校图书馆强化服务意识,出台了改善服务方便读者的八项规定,针对考研人数增多的现状,延长了普通阅览室的开放时间,增加了考研自习室的座位,扩大了特殊资料阅览室的开放范围。 该校各学院相继召开了考研动员会,部分学院还为考研的学生指定了一对一的辅导老师。

  •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是由延安大学申办,经教育部批准(教发函〔2004〕72号)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是陕西省最早设立的独立学院之一。学院坐落在西安市南郊大学城,占地384亩,校园内湖水环绕,绿树成荫,风景秀丽,绿化面积达85%,湖水面积2.4万平方米。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秉承延安大学办学的优良传统,依托延安大学良好的办学声誉和优质教育资源,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取胜”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按国家计划在全国18个省(区)市招生。学生完成学业后,按国家有关规定颁发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的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相关学科学士学位证书。 学院现设7个系,2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经、管、工、农、医等7个学科门类,在校生8300余人。现有教职工480多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66人,博士、硕士259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5个基础教学实验室,8个专业基础与专业实验室,共43个实验分室和11个实习实训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3100万元。图书馆藏书约28万册,校园网与延安大学联网使用,实现了电子图书资源共享,可以为师生提供较为丰富的网络信息服务和数据资源。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充分发挥体制优势,大力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工作;狠抓制度建设,科学管理,规范办学;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科学育人。着眼于人才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突出技能训练。学院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任务,不断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使学院各项工作走上了规范、有序、健康的发展道路,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2008至2011年,累计有400余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和各级公务员,其中2011年有98名同学考取了硕士研究生,这98名同学中有46名同学考取了“211”或“985”高校研究生,有4名同学考取了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外高校的研究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院学生代表队屡获佳绩,2010年荣获本科组全国二等奖一项、陕西省二等奖两项和陕西赛区优秀组织奖;在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我院学生也多次获得陕西赛区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2011年我院体育代表队参加陕西省第三十三届大学生运动会,在近百所大中专院校中取得了女子团体第九名、团体总分第十名的好成绩。 新的征程里,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致力于建设一所办学特色鲜明、高水平的名牌独立学院,让每一个学生在这里获取知识,健全品格,增长才干,健康成长。  

  • 延安大学医学院

    延安大学医学院 延安大学医学院的前身是延安大学医疗系,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陕北公学医学系,恢复重建于1959年。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延大医疗系基础上另迁新址扩建而成延安医学院,受陕西省教育厅直接领导,1985年正式招生。1998年8月国家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医学院与延安大学合并组成新延安大学,更名为延安大学医学院。 学院座落于延安市杜甫川,依山傍水,占地117.75亩。校区布局合理紧凑,环境优雅。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的学科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设有临床医学专业、高等护理学、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四个本科专业和内科学、医学遗传学等两个硕士专业,现有各类在校生2000余人。合校后,经过部门人员合理归置,优化组合,学院现有教职工123人,其中专任教师85人,副高以上职称35人。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护理系、医技系等3个系和17个教研室,7个实验室,3个实验中心及一个实验动物场。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所,教学医院2所,实习医院19所,预防实习基地实习2所。 学院依托延安大学得天独厚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一特点,坚持面向山区、面向基层的办学方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医技人才,所培养的学生深受各省地市的欢迎,被用人单位誉为:"基础厚实,为人诚实,作风务实,工作踏实。”的“四实”人才。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来院视察时认为:"学院很有创业精神,很有生气,办得相当不错。"原国家卫生部长陈敏章、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先后视察过学院,并对学院办学方向和办学效益给予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通过70年的发展历程,学院已成为陕北乃至陕西省高级医务人才的培养摇篮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中心。

  • 延安大学--学校简介

         延安大学坐落在革命圣地延安,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吴玉章任校长。1943年至1944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和行政学院相继并入,其历史可以上溯到1937年。在艰苦的战争岁月,延安大学努力贯彻学以致用的方针,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繁荣和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特殊的政治地位。建校70多年来,学校的建设发展受到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创建伊始,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次召开会议,讨论并成立延安大学。毛泽东同志亲自确定校名,并多次去学校参加开学典礼和做报告。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叶剑英、陈毅、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视察学校工作;周恩来总理在百忙中批示要把延大办大办好;198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亲自过问延大建设,将延大列为“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院校;1998年,江泽民、李鹏同志为延大建校60周年题词;2004年,延安大学建设发展再次引起了新一届中央领导的关注,胡锦涛总书记亲笔批示支持办好延安大学。           70年来,延安大学秉承“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校训,立足陕北,面向陕西、西部,辐射全国,多层次、多规格培养革命和建设需要的人才,多形式、全方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努力提高办学水平。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延安大学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有较高知名度,为国家和老区建设做出特殊贡献的综合大学。           学校现设16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3所附属医院,49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医、教、经、管、史、法、农等10个学科门类。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 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名牌专业3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4个。学校还设有中共党史研究院、延安学研究院、陕北历史文化研究院、陕北能源化工研究院、陕北区域经济研究院、陕北地方病研究院等40多个科研机构;办有《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医学科学版、教育科学版)。           学校现有教职工1400多人,教师835人,其中教授105人,副教授203人,博士41人,硕士293人;硕士生导师15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励及资助计划入选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入选专家4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4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3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此外,学校还聘请了150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授。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17495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15686人,硕士研究生421人。近年来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一直保持在91%以上,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1%以上。有教学科研实验室32个、语音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座位数5292 个,教学用计算机1346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881.61万元。图书馆藏书142万册,订有中、外文期刊3000多种。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各校区的千兆光纤互连,建成了集教学、科研、管理为一体的校园网络。建有1个可容纳2万名观众的全塑胶体育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10多项。近三年,承担省级教改项目13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获批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名牌专业1个;出版教材及专著70部。近三年来,申请获准9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0个省级重点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376篇,其中权威期刊和SCI、 EI、ISTP收录96篇、核心期刊643篇,33项获得省、厅级优秀研究成果奖。           延安大学是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西省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和教育部机关党校培训基地。学校依托六大教育基地,创办“窑洞大学”和“泽东干部学院”,充分发挥面向全国的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功能,使其成为新时期延安精神的传播中心。           2001年,学校被教育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授予“全国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获陕西省大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奖,陕西大学生演讲团体第一名,2004至2006年,我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曾5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陕西省委宣传部等授予“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和优秀组织单位。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围绕中心、服务中心、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理论实践并重,学用一致,重视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造就政治强、业务精人才”的优良办学传统,不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老区、乐于奉献”的延大精神,形成了“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为全国提供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老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鲜明办学特色。70年来,先后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0万余人。民主革命时期,延安大学曾汇聚过众多革命先贤和学术界名流,也曾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周扬、江隆基、李敷仁先后担任过校长;陈云、李富春、林伯渠、李维汉、乌兰夫、徐特立、成仿吾、李强、艾思奇、何思敬、刘泽如等先后担任过延大前身院校和所属学院的校院长;何干之、武衡、王任重、于光远、董纯才、沙可夫、茅盾、何其芳、周立波、艾青、肖军、沙汀、孙犁、吴伯萧、贺敬之、吕骥、贺绿汀、冼星海、江丰、石鲁、孙鸿儒、杨作材、屈伯川、陈康白、林迪生等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曾在这里执教、任职;李鹏、叶选平、布赫等3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武衡、彭士禄等16位两院院士和30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军、教育、科技、新闻、文化界的领导和著名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教育家曾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           延安大学依山傍水、苍松翠柏、亭台廊榭,高楼与窑洞错落有致,延河与杨家岭交相辉映。校园建有兰惠园、同心园、文汇山公园,首任校长吴玉章先生、文学大师路遥先生的塑像矗立校园,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新世纪,延安大学师生员工决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同心同德、加快发展,努力把延安大学办成既有传统精神,又具有时代特色的高水平综合大学。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